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第1篇:《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一、聯繫學生説教材:

《聲聲慢》編排在必修四第二單元。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一個宋詞單元。編者選取了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四位詞人的作品。他們是宋詞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詞人的作品,題材、風格不同,帶給後世讀者的審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詞走婉約套路,蘇、辛則是豪放詞風的代表,李詞細膩、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體現了宋詞的藝術價值,也大體反映了宋詞的發展脈絡。

國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部分唐宋詞,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專項教學詩歌,教師已經比較系統地講授了形象與意象的概念、特點,並初步培養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只侷限於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鑑賞作品地思想和藝術價值。

二、根據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過程與方法:與《醉花陰》前後聯繫,瞭解李清照南渡之後創作風格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這首詞情景交融的寫法與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通過與《醉花陰》的比較閲讀,引導學生感受“閒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別。

教學難點:通過合作探究,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複雜的內涵。

三、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為: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前學生蒐集有關宋詞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詞由於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於文字的疏通會破壞宋詞的“氣”,喪失宋詞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捨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字,然後引領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經由形象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情。誦讀的環節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覆吟詠,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作者的靈魂。同時注意讓學生質疑探究——佈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圈點批註,列出疑難問題。課堂上,鼓勵學生互相質疑,互相解疑,達到掌握詞作思想內容和情感基調的目標。

質疑探究後,出示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如何解讀“淡酒”、“雁”、“黃花”、“梧桐”等意象的問題,發動學生討論,各抒己見,逐步形成對重點意象的一致認識。

教師要相機點撥——上述三種方法,還不足以幫助學生把握藝術特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的特點,疊字的巧妙運用,這些內容的學習應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分組討論來完成,效果會很好。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

(一)、新課導入

因為《醉花陰》在前,以別的方式導入本課都比較多餘。直接以南渡為切入點,講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變化。引導學生思考,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遭遇將對她的創作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二)、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他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説她的悲懷愁情,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活動1:聆聽配樂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詩詞內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導:你聽懂了作者的`傾訴嗎?她在向我們傾訴什麼?

活動2:學生交流聽讀體會。

活動3:學生自由誦讀詩詞,整體感知詞意。

誦讀要求:連讀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並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讀後大家共同解決。

活動4:抽查學生誦讀情況,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活動5:學生就詩詞內容質疑,師生互動解疑。

(三)感悟詞意,把握情感。

1、這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間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雁過也,正傷心”。其餘為間接抒情。

2、聯繫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陰》與《聲聲慢》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

活動: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感悟,然後在全班交流。

教師提示與點撥: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自己的感悟。既可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指導。

最後,教師點評並板書。

愁《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六、課堂小結:《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發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離別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閒愁”,這個愁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性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恆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得更加淒厲沉痛。

最後,師生配樂同誦,二胡獨奏《長相思》

七、延伸拓展:結合柳永詞和李清照詞,談談自己對婉約派詞的感受。

參考:婉約派詞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詞調藴藉,委婉含蓄,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和諧婉約,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

八、作業:

必做題:查閲資料,摘錄帶有“梧桐雨”“黃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詩句,至少十句,寫到讀書筆記上,並與同學分享;

選做題:將蘇軾或辛棄疾的詞與李清照的詞比較,體會豪放派和婉約派詞風的不同。

一堂課在配樂師生同誦中結束

第2篇:《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

分享一篇精彩的《聲聲慢》高一語文説課稿範文,供你參考。

《聲聲慢》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聲聲慢》,我説課的內容由六部分組成,一是説教材,二是説教法,三是説學法,四是説教學過程,五是教學總結與拓展,六是探究性作業。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聲聲慢》選自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這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鑑賞宋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把握詩詞的意境和感情,體會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鑑賞宋詞的能力。欣賞詩詞要在反覆的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詩句中藴含的感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

2、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提倡教學應以三維目標為中心,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李清照生平,聯繫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詞中情感的表現手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敍抒情)結合,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3)比較閲讀,感受婉約派的藝術風格,體會詞人前後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讓學生感受詩歌中悽美的意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瞭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作的密切關係。

(2)作者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瞭解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

4、説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對詞這種體裁併不算陌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5、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二)説教法和學法指導:

教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探究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後的知識,品味李清照語言的獨特魅力;

(3)、比較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能力。 學法:(1)自主探究學習法:背誦詞文,自主探究文本。

(2)討論合作法:採用此法來理解文中意象的情感內涵,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説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以《如夢令》、《醉花陰》導入

1、誦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問: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歡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溪亭遊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閒適的心情。然而,這樣的心情是否貫穿她生命的終始呢?)

2、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問:此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愁。 什麼樣的“愁”——離愁 二.李清照生平簡介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回答)

明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於音律,能詩作詞。出身於書香門第,良好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為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八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家庭美滿幸福。

(後期)但是好景不長,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後北宋滅亡,高宗皇帝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着南下避難,從此,個人命運也隨着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不幸染病身亡,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麼辦?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帶着名節被毀的恥辱再嫁,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嫁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為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着牢獄之災,解除了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

裏。中晚年嚐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三.聽朗讀,初步感知詞人別樣愁情

1、學生齊聲朗讀

問:讀了這首詞你讀出了什麼?

2、在感情上,與〈醉花陰〉的共同點是什麼?——“愁”

問:整體感知——詞人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了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境氣氛及其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3、學生個人自由朗讀,給出自讀提示 1)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2)抓住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來品讀 3)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四.鑑賞〈聲聲慢〉

1、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分析起句)同學們有感情讀一遍。看看你對哪一句的感觸最深?(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感覺怎麼樣?覺得第一句寫得特別好嗎?好在哪裏?開頭十四個字就營造了一個非常悽清悲慘的氛圍。(孤單淒涼無助)“尋尋覓覓”她在找什麼?從前的快樂美好的日子,與他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時光”。請你想象一下她當時尋尋覓覓的時候眼神是怎麼樣的呢?明知道找不回來,還要在那裏尋尋覓覓。 一路尋尋覓覓走來,歷經滄桑,結果呢?卻是四壁清冷,孤苦一人,內心自然悲愴異常。悽悽慘慘慼戚三個字的順序能不能換?悲愴的程度也是疊加的。先是悽悽到慘慘到慼慼哽咽不能語。

後人評價:《聲聲慢》(尋尋覓覓)連用十四疊字,情景婉絕。不僅由外到內、由淺到深、層次鮮明地寫出詞人不能擺脱失落感和孤獨感的心理過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節奏和旋律,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感受,所以我們一聽這首詞就感覺特別悽婉。

起句形象用了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緻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鉅痛後的愁苦的心情。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 | | 人的動作、神態 環境的悲涼 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

①李清照在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金石丟失、再嫁離婚等一系列打擊之後, 3

內心極度哀愁,再加之無兒無女、無依無靠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惆悵、失落迷茫。為了派遣這種哀愁,作者一大早就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她在尋覓些什麼呢?是少女時代快樂的生活嗎,還是夫妻情深、甜蜜愛情???

②環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尋覓的結果不但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淒涼、慘淡、悲慼。 問: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 2.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着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着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大家一共從詞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學生:淡酒 晚風 孤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1)詳析“酒”意象的特定屬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先讓學生思考回答一些關於酒表示愁情的詩句。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這是憂時光流逝而未建功立業的苦痛。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問:為何説是“淡酒”?——並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淒涼慘淡。 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徵 2)“秋風”意象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萬里悲秋常作客” 問:怎麼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麼情緒?

(老師明確:“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悽苦悲涼。) 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意象分析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問: 為何説雁是舊時相識? 李清照看到大雁傷心些什麼呢?

因為“卻是舊時相識”這正是傷心的由來。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然而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過雁嗎?過雁還是那隻過雁,只不過物是人非,收信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

詩人哀慼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可南飛的雁羣卻頭也不 4

回地飛走了。只留下詞人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得出結論:過雁象徵離愁。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4)略析“黃花”意象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什麼花,黃花象徵什麼? 李清照特別喜歡黃花。黃花就是菊花,這會兒怎麼不去賞花呢?是人憔悴還是花憔悴? 李清照想起年輕時跟自己的丈夫踏雪尋梅,插花折柳情景,當時是那麼的幸福,而如今黃花還是像往年一樣開得燦爛,但是卻再也沒有摘花人,賞花人,任黃花開落一地,人已憔悴,何況花呢?李清照看到黃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更是愁上加愁。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 5)詳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頓挫淒涼之感。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問:梧桐細雨在一起通常象徵什麼?這裏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請你運用想象的語言來描繪“黃昏時,梧桐細雨”的畫面,注意情景結合。 梧桐給你什麼感覺?悲愁、寂寞、悽苦 比如“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再加上黃昏細雨,又是什麼感覺?這點點滴滴敲打在心頭,是什麼滋味。老年人是最聽不得這樣的雨的。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彷彿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問:聽着雨,你説李清照會想到什麼?心情如何?

(老師明確:梧桐細雨象徵着哀傷、愁絲。這裏運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極為簡省的語言來勾勒事物,抒發情感。)

我們剛剛分析的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動化了,具體化了,無一字寫愁,卻處處顯愁。這愁以不是早年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人比黃花瘦的閒愁,這愁是國愁家愁情愁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的愛恨情愁!

讓我們一起來齊聲誦讀,沉浸到這悽美絕然的意象中。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用愁沒法説清她的感受了,不是愁而是痛是苦。

6)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悽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説“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為李後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這一句:痛——天上人間——各半, 恨——美滿姻緣——難捨

傷——半壁江山——淪陷, 悲——偏安一隅——用奸

苦——形影相弔——晚孀, 愁——慢慢餘生——難捱

總結:這四個問題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景中寓情的,詞人所選景物與表情達意之間有何聯繫。解決此問題,要對意象進行分析,依託於常識和已學詩歌,教師出示與意象相關的幻燈片,旁徵博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把握意境體詩情。

(五)總結與拓展

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作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後,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是“為賦新詞強説愁”。 晚年的“愁”則是在經理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之後的“欲説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着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 課外拓展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耐歸期未可期。 1.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2.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是淒涼哀傷的象徵。由文中“聲聲只道不如歸”可知,其叫聲像是“不如歸去”,聯繫“行人”一詞,就可知本詞主題是遊子懷鄉。

最後兩句既是自言自語又是對杜鵑問的回答。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歸期,生活不能自己主宰。”爭奈“意”無奈“,正式遊子思家而有家難歸的感慨。 (六)探究性作業:

根據所學知識,蒐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其“愁緒”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義。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設計可以呈現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板書設計

直接抒情 “悽悽慘慘慼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 借敍抒情“尋尋覓覓”“守着窗兒”

借景抒情 淡酒、急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m1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