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八年級上冊歷史總複習提綱整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總複習提綱整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總複習提綱整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總複習提綱整合 篇一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落後就要捱打 發展才是硬道理

第1課 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直接原因):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虎門銷煙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4)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5)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税——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動。

領導人:洪秀全 起義地點:廣西桂平金田村

軍隊;太平軍 政權名稱;太平天國 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6)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鬥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第3課 收復新疆 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佔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遼東戰役中:日軍旅順大屠殺

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增闢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單元近代化的探索 篇二

第6課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誌着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

(10)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中體西用)

(11)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12)評價: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

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

第7課 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

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光緒帝發佈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

↓ 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

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宂官,任用維新人士。

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沒有發動人民羣眾

③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説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鬥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第8課 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3)代表人物:孫中山

(4)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①革命準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

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

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

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

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

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

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 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

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 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 3 -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

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 創辦了《每週評論》。

(8)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9)侷限性:對東西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zz11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