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己亥雜詩龔自珍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己亥雜詩龔自珍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己亥雜詩龔自珍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原文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温文。

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

譯文

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時候就竭力地讚譽你,是你又狂放又俠義又温文爾雅。

示人以肝膽就像秦時的明月那麼亮,送給我的友情又像山嶺上的白雲那麼多。

註釋

苦譽:竭力讚美。苦,竭力;盡力。

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盦(一作定庵)。漢族,浙江臨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己亥雜詩·其五》譯文 篇二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篇三

這詩作於1839年(農曆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詩人辭官南歸故里,後又北取眷屬,就在往返途中創作了這一部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抒發感慨,藝術地再現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遊、宦跡、著述的豐富閲歷,標誌着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時值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夜,詩中頗有感時憂國的力作。這首詩則表現詩人辭官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與使命,以及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語氣樂觀,形象生動,極富藝術魅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迴歸的喜悦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詩人們常常喜歡用落日作為自然現象和象徵韶光易逝的雙重手法來顯示相思之烈或別離之苦。“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瞭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説距離故鄉還很遠。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元人馬致遠的《天淨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龔自珍的“吟鞭東指即天涯”沒有直接説自己是“斷腸人”而已。

按理説,龔自珍不滿於死氣沉沉的禮部衙門生活,毅然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準備回家鄉杭州幹一番事業,隻身出都,有的只是對舊勢力的決裂之感和憎惡之情,不應產生浩蕩的離愁。唐詩人劉皂《旅次朔方》雲:“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説由於遷謫到更遠的地方,因此連客舍地也成為故鄉了。不同之處在於,龔自珍雖説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時候在北京住過,又在禮部和其他機構做了十餘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雖然龔自珍是主動要求辭職,但辭職的原因卻是因為沉淪下僚,生活拮据,事出無奈,客觀上是被迫離京出都。因此,“浩蕩離愁”中,含有些許仕途蹭蹬,不為世用的感歎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獨感。兼之龔自珍當時與妓女靈簫關係十分密切,《己亥雜詩》十分之一的主題都與靈簫有關,其中一首説自己正墮入“紅似相思綠似愁”的情場裏,雖説靈簫並不在京師,但在這種情況下,與過去的生活告別,纏綿悱惻、依依不捨的“離愁”也就難排難遣。可見,龔自珍的“離愁”是豐富、複雜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飛花,撩起詩人的離愁。事業未竟,歲月蹉跎,青春已逝,紅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許不再回還,作為描摹落花的能手,詩人愛“探春”,更愛“送春”,愛花開,也許更愛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説紛飛的海棠花是到人間飄泊逗留的奇龍怪鳳,把大風中海棠紛謝的奇景比作“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尤神馳”,想像“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他對落花作過那麼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詩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飄飛的落花。辭別京都,詩人乘馬車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對着無邊的落花,展開豐富的想像。官場的傾軋,沉重的氛圍,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融為一體。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並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脱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脱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詩人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正是為了到家鄉主掌書院,聚徒講學,把自己的學業和思想傳給生徒,以變革的熱情和未來的憧憬啟迪他們,為國為民儘自己的最後一點力量。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獻給後之來者。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大自然裏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説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至此,詩人終於把飛花般紛亂的思緒捉住,從愁思中擺脱出來,帶着時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種莊嚴神聖的境界。“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自,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聖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説“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已亥雜詩教案 篇四

已亥雜詩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有關龔自珍的文學常識;背誦並默寫本詩。

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運用合作賞析的方法,理解詩的含意。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領悟作者情感,學習作者不畏挫折的堅強性格和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教學課時】1課時

2學情分析

學生已能熟練背誦,但內容還迷糊不清或一知半解,特別是對前兩句,更是不知其意,對後兩句的賞讀也不到位。

3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1、2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己亥雜詩

以檢查默寫的方式導入:指名一生在黑板上默寫,再分析評價

活動2【講授】己亥雜詩

二、關於詩題“己亥雜詩”

1、這四句詩的題目是什麼?

2、什麼是“己亥”?“雜詩”是怎麼回事?

討論後出示如下背景:

《己亥雜詩》是詩人被迫辭官後的詩集,作於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紀年這年為己亥年,故稱。這年詩人辭官南歸,於農歷四月二十三離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達江蘇崑山。往返期間,詩人共寫了絕句315首。敍述了詩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經歷、師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議等。 今天要學的這一首是原第五首。

三、關於“辭官還鄉”

1、詩人為什麼要辭官回家?是否從此不再關心國家命運?

詩人離京時,正是戰爭的前一年,英國利用入侵,清廷分成主戰與主和兩派。龔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戰,因而“忤其長官”,辭官回鄉;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還想着為國家做些事情。

2、這些內容在哪些詩句裏得到體現?

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被迫辭官的龔自珍會有怎樣的心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

四、詩句譯讀(學生自講——交流糾正——升格分享)

1、譯讀參考:

2、詩意闡述:詩人寄居京師二十年,一旦辭別,離愁滿懷。“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懷着無邊的離愁別緒,“我”辭別京師,騎馬東去,要回到遠在天邊的家鄉。一路上詩人心情極為矛盾,心緒極為複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雖然打算辭官家居,但並非棄絕塵緣,“我”還想為社會盡點責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那飄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後,更能護育新花。句中“落紅”實際上是詩人自況。詩人以含蓄雋永的筆調錶達了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眷戀深情。

五、品賞詩句

1、詩人是怎樣把自己的離愁別緒表達出來的?

“浩蕩”本指水勢浩大,在這裏喻“愁”,李煜曾有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種種情懷。詩人為了襯托離愁,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以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氣氛襯托離愁。詩人通過比喻、襯托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吟鞭東指即天涯”本句雖無愁字,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天涯是指詩人家鄉——杭州,馬鞭一揮,離京遠去,直至天涯 。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離別之愁,傷懷之意,含而不露。

2、賞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本意雖然是辭官,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六、主題意義:

對國家民族的那份執著的忠忱;不甘於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犧牲自己,培養後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七、詩人印象:

1、用幾個四字詞説説學了這首詩後詩人給你怎樣的印象?

(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忠君愛民……)

2、詩人簡介:

龔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學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學務博覽,重經世濟民,並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是提倡“通經致用”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所作詩文,極力提倡“更法”、“改圖”,深刻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反映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鋭,洋溢着受國熱情。著有《龔自珍全集》。《明良論》、《病梅館記》等文,和《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等詩篇,皆為其代表作。散文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詩尤瑰麗奇肆,體現出嶄新的獨創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後一位和近代的最七年級位傑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有“龔派”之稱。

八、檢測提高

1、詩中哪句表現了詩人猶豫孤獨和悲壯豪邁複雜心情交織一起?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2、詩中哪句表現了雖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詩詞?

3、詩中寫了幾種心境?

(1)離別憂傷;(2)積極的人生態度

4、對《己亥雜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頭兩句抒發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了詩人拋棄離愁後的興奮心情。

B.後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願為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為滋養萬物的春泥;春泥雖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為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後不甘消極,決心繼續為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5、拓展練習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謂千古名句寫一段話用上此句詩。(50字左右 )

九、結束語:

正如龔自珍詩中所説的那樣,龔自珍南歸後,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講學,積極培育下一代。可惜不到半年就突然病故,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理想。

我們的耳畔似乎還響起了他的另一句名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為他心中的人才,報效祖國。

《己亥雜詩》賞析: 篇五

在這首詩中,詩人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狀,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以比喻修辭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場急風驚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統治下,到處呈現着的為時已久的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風雷”,比喻革命風暴。魯迅先生“於無聲處聽驚雷”(《無題》)中“驚霄”、毛澤東“一從大地起風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風雷”,都是這個意思。“風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興國家,急風驚雷而外,別無他途,足以見出詩人的敏鋭眼光和鬥爭梢神。“萬馬齊喑”,比喻在清朝統治下,人們不敢講話,到處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沉悶氣氛。這裏用了一個典故。蘇軾《三馬圖贊引》:“時(宋元祐初)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骨,虎背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齊喑。”對於“萬馬齊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詩人痛惜之情與愛國之心。詩人於1810年到北京做官,滿懷經世之志、治國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張的破滅,使他清醒地認識到他處在“平生進退兩顛簸”(《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的境遇中。像詩人這樣先進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對此情此境,必會痛心疾首。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兩句,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砸爛黑暗統治,出現一個嶄新世界的願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謂老天爺。詩人揭露時弊,忽然就勸起老天爺來了,詩末自注雲:“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數萬,道士乞撰青詞。”這個自注説明了詩人寫這首詩的具體環境,看出了詩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詞”之機,用民間迷信活動來為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服務。“不拘一格”,充分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懷,遠大的目光,具有戰略性的設想。當時的清政府,腐朽無能,內憂外患,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者,虎視耽耽,奴役中華民族、瓜分風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風中破船似的。中國,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無濟於事的,所以詩人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瀾,將傾的大廈。“勸”字,頗具積極意義。它是奉勸,而不是乞求,表現了詩人處於踞離臨下的地位,也顯示出詩人變革的信心。

整首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是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傑出人才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寓意深刻,氣勢不凡。

全詩以一種熱情洋溢的戰鬥姿態,對清朝當政者以諷薦,表達了作者心中對國家未來命途的關切,和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很強的現實意義。

己亥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六

原文

己亥雜詩

龔自珍〔清代〕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註釋

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喑,沉默,不説話。天公:造物主。抖擻:振作,奮發。降:降生,降臨。

拼音解讀

jǐ hài zá shī

gōng zì zhēn 〔qīng dài 〕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

wǒ quàn tiān gōng zhòng dǒu sǒu,bú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

相關翻譯

中國要振興必須依靠社會變革才能實現,眼前這沉默無聲、死氣沉沉的局面實在令人感到悲哀。我希望當朝統治者應該重新振作精神,打破那些陳規陋習,挑選出更多棟樑之才來為國家效力。

相關賞析

這首詩意義深刻,反應了詩人獨特的人才觀。前兩句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肖時社會上死氣沉沉的局面以及改變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一一必須依靠雷厲風行的變革。後兩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規戒律,降下有用的人才,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希望清朝統治者能奮發有為,為了國家的振興,大膽公平地選用人才,渴望社會變革的急切心情。全詩的議論以悲憤之氣、愛國之情為基礎,振聾發聵地宣泄出詩人內心的情感。

作者介紹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的詩大多體現了渴望社會變革、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

《己亥雜詩》 篇七

作者: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馬齊喑究可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已亥雜詩其五古詩鑑賞 篇八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

譯文對照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對詩句的理解: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並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作者以落花自比,寄託了要培植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竭盡餘力的懷抱。

二、賞析:

《己亥雜詩》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839),ya pian戰爭的`前一年,當時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就巨型組詩。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真可謂“浩蕩離愁”。“浩蕩”一詞,除了説明愁緒之濃,還藴蓄着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複雜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們還可以想象作者辭官之時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説作者帶着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鬱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裏不説“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瞭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説距離故鄉還很遠。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想見:詩人在傍晚時分,立在馬上,面向故鄉,翹首以盼,隨興賦詩,百感交集。此時詩人在想什麼呢?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説從樹上飄落的花瓣並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着多少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57e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