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5 篇一

申志強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説,快速奔跑佔領市場非常重要,因為企業競爭最後還是要靠市場佔比。”

近期,民宿行業迎來了大玩家。孵化於螞蟻短租的“有家民宿”近期宣佈獲得來自攜程、途家、58產業基金美元的戰略投資,攜程聯合創始人樑建章親自出任有家民宿董事長,申志強任有家民宿CEO。

這一動作被看作是“攜程民宿短租攻堅戰”的繼續。2016年11月樑建章卸任攜程CEO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在2017年9月,樑建章先後為途家站台、體驗共享住宿、到訪螞蟻短租,樑建章對民宿短租市場的看重不言而喻。在流量紅利消失的今天,對於已經擁有巨大流量的攜程系來説,“控貨”意味着擁有更大的議價權和進一步消除競爭。

申志強在管理螞蟻短租時,發現民宿短租行業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需求,而是缺乏優質供給。為此,螞蟻短租通過“螞蟻保潔”和“智能入住”嘗試解決衞生和安全兩大問題。最終,申志強意識到平台很難對房源實現強有力的管控,平台制定的規則也難以有效約束房東,只有真正管控房源才能保障用户入住的服務和品質。

基於這樣的考量,螞蟻短租在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有家民宿”項目,定位於做一個“舒適型”民宿連鎖品牌。

“在美國、日本等民宿成熟的市場,有大量第三方管理公司幫助民宿業主管理。中國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有機會把有家民宿發展成為一個民宿連鎖品牌。”申志強告訴創業家&i黑馬。

今年底之前,有家民宿計劃覆蓋40多個的城市,設立200家虛擬店,房源量將達到10000套房源。

如此快的發展戰略,來自於申志強兩次創業總結的教訓——做企業要平衡好速度和效率。“之前創業看到對手燒錢,以不健康的速度發展,我是絕對不向他們學習的,會按照符合商業邏輯的方案去做。但後來我發現如果不跟着一起燒錢,最後就會喪失機會。因為對手可以先把盤子做大,拿到足夠多的錢,再去解決問題。”

基於這樣的考量,有家民宿確立了快速擴張做大規模,“開着飛機換引擎”的打法。

在申志強看來,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説,快速奔跑佔領市場非常重要,因為企業競爭最後還是要靠市場佔比。“只有當你佔領了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時,內部優化才會帶來很大的價值,如果市場規模很小內部優化帶來的價值並不大。”

據UNWTO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非標住宿市場規模達到1144億美元,近6年行業複合增長率達20%。申志強告訴創業家&i黑馬,在美國、歐洲等民宿市場成熟的國家,民宿市場佔整個住宿市場20%,但中國民宿僅佔比3%左右,加之目前中國正處於旅遊快速增長期,民宿短租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5 篇二

羅志名

羅志名家住玉山鎮先鋒村,是家中獨子。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後,先後輾轉成都、北京,一直在IT企業工作,收入不錯,同樣大學畢業的妻子,是青梅竹馬的玩伴,父母多年前就到玉山街道經營百貨店,家境還算殷實。

2013年底,羅志名突然回到先鋒村,在村裏流轉土地300餘畝,要種植蘆筍和中藥材。一個年紀輕輕的大學生,放着體面的工作不幹,要回來種土地,村裏好多人都很納悶。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醯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節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和藥理效應。

“在大城市,無論超市還是餐館,蘆筍都搶手得很。恩陽有多年的蘆筍種植歷史,產品在全國都很有名。”羅志名向父親解釋自己回鄉創業的理由。

説幹就幹,砍掉齊腰深的荒草,荒坡變良田,2014年3月育苗,8月,近140畝地全部種上了蘆筍幼苗,其餘土地種上中藥材,田埂上的雜樹全部砍去,栽上了玫瑰等花卉。

巴廣渝高速公路(巴中-廣安-重慶)從玉山鎮穿過,羅志名的產業園緊鄰玉山出口,到巴中城區和恩陽城區分別只有半小時車程。蘆筍滿園花滿山,再開一家農家樂,這是羅志明理想中的事業藍圖。

2016年4月,蘆筍進入收穫時節,截至當年10月,賣了將近20萬元。蘆筍下地,第三年開始採割,可以連續收穫七八年。第一季談不上豐收,但基本達到了預期,彼時,恩陽區引進了蘆筍深加工生產線,各種利好讓羅志名信心滿滿,他計劃再次流轉土地大幹一場。

2017年4月,到了第二個收穫季,羅志名吃驚地發現,出產的蘆筍品相遠不及第一年,自然賣不上好價錢,加上賣玫瑰花等,當年的收入不足10萬元。

從登文村、上八廟鎮,再到恩陽全境,蘆筍種植規模在不斷擴大。一根小小的蘆筍,已成長為恩陽區的農業主導產業。2017年,恩陽區計劃新植蘆筍5萬畝,最終形成10萬畝的種植規模。有嗅覺靈敏的企業看到其中巨大的商機,搶灘恩陽從事蘆筍的深加工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5 篇三

唐廣君

在很多人看好互聯網行業的時候,馬雲的觀點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他認為,下一個世界首富將出在健康產業!

事實上,這樣的觀點並非馬雲第一個提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其所著的《財富第五波》中就曾表示:財富第一波土地革命,財富第二波工業革命,財富第三波商業革命,財富第四波電腦信息網絡革命,財富第五波保健革命。也就是説,繼第四波“信息網絡時代”之後,當前已經到來的是“健康保健時代”,而健康產業也將成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每一位創業者都會有自己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青年創業網今天要採訪的創業人物名字叫做唐廣君,他是站在風口的追夢人,目前從事健康養生行業。因為和青年創業網的作合關係,所以今天小編才能有倖進行在線採訪,唐先生年紀雖不大、但做的事業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可是確確實實為咱中國人的健康着想。

我們現在做的是一個專業泡腳養生排毒的項目,寶禎祿泡腳養生全國連鎖機構;原理是採用最先進的氫氧離子泡腳養生排毒原理和自主研發的中草藥泡腳粉,可以加速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活化體內酵素、恢復人體細胞、還原鹼性體液,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5 篇四

王徵

近幾年,互聯網商業紅利讓一座座巨頭站起來,也讓各行各業越來越聚合化。創業從寬鬆的萬人馬拉松變成了殘酷的計時淘汰賽。在這場激烈的廝殺中,對速度的要求,對少犯錯的要求,對跑贏成本的要求都與創始人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水平息息相關。

作為耐思尼克的創始人,王徵創業至今,比任何人都更警醒這一點。

創業12載,“成為一家偉大的互聯網企業,幫助用户使用好互聯網。”王徵始終把這句信條記在心裏,作為公司的企業願景,激勵着每一個耐思人。

放着好好的鐵飯碗公務員不當,決然跳出體制 “圈子”,南下打拼,從設計總監再到後來創辦耐思尼克成為CEO,王徵的一路蜕變和自我成長並不是一蹴而就。

15歲那年,他偶然接觸到一台老舊的台式電腦,自那以後便開始對電腦着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我想把它當成事業。”上大學之際,他抱着對計算機的一腔熱血果斷報考了計算機專業。在學校便和舍友湊錢買了第一台電腦,就這樣,他開始了對計算機的系統學習。為了汲取更多知識,他一遍又一遍地編寫試錯,頻繁出入於教室和圖書館之間,此時的他,已經輕輕叩開了互聯網這個神祕又未知的世界大門。

2000年大學畢業,王徵順應家人要求進了當地一所政府單位工作,成了一位人人羨慕、擁有鐵飯碗的公務員,過着朝九晚五的上下班生活。但是,彼時的互聯網信息熱潮一波又一波,衝擊着他的心頭。

當一個人的狀態趨於程式化後,就很難再找到生活之外的新意。在單位呆了兩年之後,心中有夢的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辭職,決定南下奮鬥,重新懷抱自己熟悉熱愛的計算機事業。“我意識到我得趕緊跳出這個安逸的狀態,我還年輕,我想去拼搏去實現自己的抱負,讓中國人使用好互聯網。”

早期的耐思尼克從域名代理商做起,且在創辦的第二年依靠域名註冊業務在一個月內賺了9萬元,這讓王徵拿到了創業之初的第一桶金。同樣在那一年,政府查封無牌經營的域名經銷商,淘汰市面上一大批無證經營的域名公司,而王徵早已在2006年創業之際就主動申請並拿到了ICP證,政府的這個舉措無疑為有證經營的域名從業者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本着“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網站”這一創業使命,王徵隨即着手建站寶盒的開發,並於2007年1月完成了建站寶盒1.0版本。技術出身的王徵一直相信“產品為王”,“做好一個產品很容易,但是要把好產品做到極致,讓用户信賴,則需要時刻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產品研發中。”有人説,做到「工匠精神」其實並不難,難的是十年如一日都在貫徹這種精神,而這背後則是王徵想做一家基業長青的企業。

如今,建站寶盒已經全面實現了H5響應式建站,一個集PC站、手機站、微站、APP和小程序五位於一體的全網營銷系統,成為了中小企業建站的首選工具。寶盒系統的成功研發,不僅讓用户能使用好互聯網,也大大減少了企業建站的成本,保障了建站用户的利益。因為簡單易操作的良好產品體驗,也收穫了不少優秀的用户口碑。從2007年V1版到2017年的V9版本,不斷更新升級的建站寶盒更是互聯網十年風雲變化下的見證者。

王徵常説,“做企業的真正動力是通過你的創新和服務獲得消費者的認同,掙錢只是順帶的事情”,擁有品味其實對於企業最終走向什麼方向影響巨大,而品味的背後則是「工匠精神」。這些年互聯網企業風起雲湧,王徵用了十年的堅持,將“幫助用户使用好互聯網”從一個想法變成了一種現實,也證明了一個有決心為用户提供高品質服務的企業,是真的可以成為行業巨匠的。

中國著名的創業人物故事5 篇五

程維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 CEO程維,全面負責滴滴公司的 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程維曾在 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於區域運營和 支付寶B2C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經驗。2012年,二十九歲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推出手機召車軟件 滴滴打車。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 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併。 同年9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 滴滴出行”。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 Uber中國。

滴滴的成功,在程維看來,這其實都是拼搏、努力後的水到渠成。在回顧滴滴的創業之路時,程維説,他相信,當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侯,上天自然會打開一扇窗。從尋找技術合夥人,到線下業務的開展,再與對手在市場上的正面碰撞。滴滴無數次陷入絕境,但又想盡一切辦法去贏,最終他們走到了今天

第一,創業路上都是孤獨的

在創業的時侯,我就告訴自己,專心做公司,3年內不出來分享所謂的經驗。我覺得還在創業就出來分享,都是在吹牛。如果只是做到了七八十分,就會吹到一百分;做到五六十分,就會吹成七八十分。

這次決定出來參加分享,是因為我對創業者的處境深有體會,創業的路上都是孤獨的。

當初,我在阿里支付寶工作,決定創業後,沒有直接辭職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個月,在想創業做什麼。當時覺得創業的機會很多,但現在想來,當時對創業的想法都是很淺薄的。

創業前期需要衝動,但不能一直只靠衝動,最後一定要形成自己對商業的判斷。

美團網的CEO王興鼓勵我出來創業。當時王興就已經創業了三四次了,他有了經驗,對商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第二,在巨頭的陰影裏與巨頭共舞

我也一直生活在巨頭的陰影裏,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

早期,BAT創業的時侯,當時的巨頭是華為、萬科,而且他們看不懂互聯網。但今天,巨頭都身處時互聯網行業,他們對創業公司也很緊張,也有自己的顧慮。

如果他們盯上了你,來找你談,是一件好事,説明你做的事情已經引起了他們的重視。如果他們還沒來找你,説明你做的還不夠大,沒引起他們的重視。

但在細分領域,如果做的最好,一定能夠打敗巨頭。

第三,做滴滴就是不斷的闖關

最後決定做滴滴,其實更多的是靠個人直覺的。

我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兩邊跑,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誤機。我老家是江西的,有一次老家的親戚來北京,定了在7點王府井附近吃飯,結果他們5點半來電話告訴我在打車了,等到8點又電話問我能不能去接他們。

有創業的想法後,我諮詢了周圍的人,所有的人都説不靠譜。但這是正常的,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只有闖過這一關才可能成功。

一開始(2011年,對司機師傅來説,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所有的都跟我説,司機連智能手機都沒有,做打車軟件這種想法根本不靠譜。

但正是市場基礎不成熟的情況下,創業才可能成功。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了,司機和乘客的用户習慣也教育好了,市場已經成熟了,但這時候,你再做打車軟件,基本上沒有機會了。

所以,你會聽到很多質疑的聲音。我每天都在問我自己這個事能不能做,反覆衡量,不停的問自己,不停的磨礪自己。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

投資人的建議是可以聽一聽的,好的投資人看過很多項目,對行業有判斷,他們的建議確實能夠幫助你。

要不停的補短板。

很多人問我滴滴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在我看來,創業很少有最大的困難。

現在的創業是平衡的創業,不像過去依靠長板去贏。現在的創業過程其實是不停的補短板的過程。

一開始,決定做滴滴,主要就解決兩個問題:開發軟件和線下找司機。

我是從阿里出來的,業務能力是偏線下的。我認識的有線下背景的創業者,95%面臨的困難都是找不到技術合夥人。我自己也是,線下的執行力是有,但是我沒有技術合夥人。

一開始就做了決定,用兩個月的時間上線滴滴軟件。

擺在面前的就兩條路,要麼自己組織團隊開發,要麼外包。自己也不懂,當時就覺得,自己找團隊的時間也挺浪費的,不如找外包。看了好幾家外包,其中一個自稱,E代駕是他們做的。當時就覺得,既然做過E代駕,應該可以。就去跟他們談,我問他們做一個打車軟件多少錢。結果,他問我,“你想要多少錢的。”我知道,原來這個也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啊。

他介紹説,有10萬的,有8萬的,也有6萬的。我想了一下,要了個8萬的,常識嗎,選中間價位的。當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技術分iOS端、安卓端、前端、後端。

2個月後出來,對方交付產品時,完全不能用。對方説,50%的機率可以響了,就是説用户呼叫兩次,司機師傅那裏可能響一次了。因為當時沒辦法,又着急上線,我就跟對方商議,能不能再改進一下,75%能響的時候在上線。

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次是我親自去做的,那個出租公司在大興,在監獄旁,我打車過去,對方一聽去大興監獄附近,就不願去,對我説:要不,你在換一輛出租車吧。

我覺得自己講的特別的真摯。我説,我是阿里出來的,我雖然是出租車行業的門外漢,但是我做互聯網很久了,我在阿里,幫很多行業提高了效率幫他們賺了錢。

説自己出租車是門外漢,但互聯網做了很久了。幫很多人提高了效率,但是出租車行業沒有變化,我們的軟件可以提高你們效率,幫你們賺更多的錢。我自己覺得講得很誠懇,但下面的司機根本沒人看我。他們最討厭的就是開會,耽誤賺錢還經常被推銷各種機油汽油,他們就覺得滴滴是新型的騙術。

當時100個司機中不到20個人有智能手機,一般每天只能裝7、8個。有天有個同事特別高興的打電話跟我説:今天獲得了巨大的突破,裝了12個。

我自己想一想,覺得特別淒涼,我們計劃兩個月裝1000個,現在一天只裝7、8個,真不知道公司什麼時侯能做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gj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