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農村建設考察報告多篇

農村建設考察報告多篇

農村建設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江西省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江西省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3月2日—8日,省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發懋同志親率考察團,赴江西省考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考察期間,張廳長一行沿途聽取了江西省建設廳和有關市、縣建設局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介紹,並實地考察了南昌市蛟龍鎮下羅村、高安市八景鎮上保蔡家村、吉安縣永和鎮錦源村和青源區渼陂村、興國縣高興鎮長逕村、贛縣南塘鎮石院村、景德鎮市竟成鎮裏衝塢村等村莊。這些村莊各有特點,有的是城郊拆遷後統一規劃、設計、建造的新村,各家各户都是獨門獨院的小別墅,起點比較高;有的是在原有村莊佈局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開展“三清三改”綜合整治,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有的是明清時期遺留至今的古老村落,雖年代久遠,但保護得非常完整,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所到村莊的共同之處就是,村容整潔,管理有序,鄉風文明,生態和諧,村民們能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衞生廁、用沼氣灶、住整潔房、洗熱水澡……

二、江西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下游,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全省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1428個鄉鎮, 18萬個自然村,70%的人口在農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近年來,該省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深入開展“三清三改”,在建設新農村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們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是:

(一)在組織上,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江西省在村莊整治中,政府部門扮演了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沒有包辦代替,更沒有強迫命令,而是把動員和組織羣眾貫穿始終,把着力點放在發揮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一是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向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農民宣傳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參與的自覺性。二是物力財力支持。市、縣財政設立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並把村鎮規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免費為村莊和農户建房提供規劃。同時,採取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羣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縣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等與村莊整治相關的部門參與其中,並分別制定支持參與方案。各個鄉鎮成立建設管理所,負責村鎮規劃建設的具體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技術服務。組織編印《村莊規劃優秀設計實例》、《農民住宅推介圖集》等技術資料,免費發至各鄉鎮村,指導村莊規劃編制和農民建房,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城鄉規劃知識培訓,增強領導幹部的規劃意識,提高村鎮規劃建設管理人員素質。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具體表現在:一是維護和實現農民羣眾對村莊規劃和整治的參與權。如進行村鎮規劃時,吸收村民代表參與,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並將結果向全體村民公示,既加強對農民的規劃意識教育和規劃知識培訓,又提高農民對規劃的認同感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二是鼓勵農户自主申報改造項目。在村莊整治過程中不搞一刀切,把村莊是否整治的決策權交給農民,以全體村民投票的方式決定是否納入整治示範點,對羣眾自願申報率達不到60%的村莊,不列入整治改造範圍。三是鼓勵農民投資投勞。把政府的物資和資金支持,與農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掛鈎,以物代資,以獎代補,多完成多補助,少完成少補助,不行動不補助。四是成立理事會負責運作。在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成立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作為社會服務型組織,主持村莊整治和調解矛盾糾紛。理事會成員按照“五有”標準(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有精力、有一定經濟基礎),由羣眾民主推選的“五老” 組成(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老軍人),這些人德高望重,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號召力,是聯繫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可以起到農民意願“代言人”、政府主張“傳遞人”和矛盾糾紛“調停人”的積極作用。

【第2篇】赴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赴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目前,我市正在實施促進全面小康新農村“十村示範、百村先行”工程。通過檢查,總的印象有“走過一村又一村、處處是農村”的感覺,小康新農村的氣息不濃;基層的同志認為已經努力了,但收效不大,有一種“事倍功半”的感覺。為使我市的小康村建設少走彎路,8月3日至5日,市委農工辦組織市有關部門及川港、東社等鎮的鎮村幹部赴2004年度“中國十佳小康村”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進行了專題學習考察。現報告如下:

一、興東村建設小康村的經驗

我們考察組一行在大雨中來到了國山腳下,善卷洞旁。雨絲的天空,葱翠的青山;清澈的山泉,飄香的果園;新穎的別墅,標準的廠房;整潔的村貌,優美的村莊……走進2004年度“中國十佳小康村”———張渚鎮興東村,處處都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這個昔日“吃糧靠返銷,年終靠救濟,有女不嫁興東郎”的窮村,近年來堅持走“工業強村、生態興村、旅遊富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村級工業應税銷售突破億元大關,村級年收入達2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如今已變成了文明、富裕名副其實的小康村。這個村“不等、不靠、不要”,創出了自已的小康之路:

(一)工業強村 靠山不吃山

興東村地處國山和離墨山兩山間的山坳,景色優美的善捲風景區就坐落其間。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興東村人盡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但同時也面臨着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考驗。如果靠山“吃”山、發展建材業,儘管見效快,但勢必會破壞良好的生態環境,影響長遠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興東村人意識到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利益,必須另闢蹊徑尋找適合興東村發展的路子。村黨總支跳出建材求發展的思路,制訂完善了相關投資興業的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引導投資業主積極走“能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發展之路。靠30萬元起家的宜興宇龍冶金配件廠,近年來每年都投入200多萬元搞技改擴能,產品從單一的冶金配件擴展為鐵合金、電磁爐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多個品種,企業年銷售規模從300萬元迅速提高到6000萬元,成為村裏的一大骨幹企業。目前,興東村已擁有大小私營企業20多家,去年村級年應税銷售達1億多元,今年有望突破2億元。

【第3篇】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一週多的時間以來,認真學習了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若干意見》;聽取了孫立誠教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途徑”的講座;參觀考察了成都、無錫兩市,雙流、錦江、江陰三縣(市)、華西和紅砂等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並進行了座談研討。學員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學文件聽輔導,聚精會神,耳目一新;學先進,看典型,流連忘返,催人奮進;談體會,講落實,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大家反映,通過這次研討班,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新感悟,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這個班辦的非常必要,非常及時,雖然時間較短,但收穫很大。

一、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推進新農村建設,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重大戰略。“新農村”在五十年代就提出過,人們嚮往的是耕地不用牛、鍘草不低頭,點燈不用油;八十年代講的是三轉一響;九十年代講的是住的寬敞、穿着漂亮、吃有營養。儘管“新農村”這個概念在上個世紀曾幾次提出過,但這次提出並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當前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探索,既源於實際又指導實際,既來自羣眾又造福羣眾,既體現全面性又體現科學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個字,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綜合概念,既注重發展生產力,又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既注重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的現代化,又注重推進農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現代化。

二、明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建設內容

通過學習、考察和研討,大家認為,新農村的主要建設內容應體現在“新產業、新農民、新村鎮、新福利、新風尚”五個新上:

一是新產業。就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以花為媒,巧妙運用景區內的豐富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花產業,打造“五朵金花”,形成了春有“花鄉農居”百花爭豔,夏有“荷塘月色”綽姿風韻,秋有“東籬菊園”含蕊迎霜,冬有“幸福梅林”傲雪吐芳的四季花卉主題景區,以及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江南菜地景區”。花鄉農居已成為西南地區著名的花卉生產集散地。2022年錦江區花卉產值達到6168萬元,比2000年增長49.6%。接待遊客收入1.4億元,農民土地畝租金由1500元上漲到2000元,改造後的農房由500元/平方米上漲到1600元/平方米,整個院區農户資產增值達到13億元。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走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路子,從小五金廠、小磨房起家,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鋁型材、銅型材、鋼材、帶管、化工、毛紡六大系列產業,去年銷售額達307.81億元,全村可用財力15億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華西村村莊變新、村民變靈、集體變富、生活變好、環境變美。先進地方的經驗使大家深切感到,加強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這無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最直觀的體現,但更重要、更本源的內容,是發展農村產業,增強農民經濟實力,這對於我們經濟欠發達地方來講尤為重要,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生產力這個最為根本的環節,否則新農村建設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是新農民。華西村現在國中以上村民佔村民總數86%以上,其中大、中專生200多人,還有3名青年出國留學。村黨委班子中,大專以上25人,有研究生,也有留學生。近兩年,該村還用優惠措施吸引20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來華西創業。華西外貿公司的職工90%為大學生。成都三聖鄉紅砂村曾光海,今年54歲,雖然只有國中文化,卻是個精明能幹的農民,他把原有房屋改建為190多平方米的三層小樓,稱為“曾家花園”,成為接待遊人的三星級賓館,大專畢業的女兒當經理,僱3個廚師、5個服務員,食、宿、玩一體,每年接待遊人上千人次,收入相當可觀。他的小女兒也是大專生,在村裏給遊人當講解員,儀表端莊、神態自然,講解起來滔滔不絕、絲絲入扣,令人讚歎。在農民家中,看到許多尊師崇教的楹聯,其中一副:開天開地莫若開心做人,藏金藏銀不如藏書教子。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學員們感到,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建設新農村,必須培育新農民,無論是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還是農民的致富,都離不開科技文化知識的哺育和支撐,打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長遠大計,也是當務之急。

三是新村鎮。在參觀考察的地方,我們聞到的是清新的空氣,感受到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時榮的秀美景象。遠看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近看是整潔的路面,漂亮、乾淨的住所。錦江區在打造“五朵金花”中,區政府投入9754萬元,成都市級部門投入1800萬元,用於搭建融資平台,撬動和吸引民間資金1.67億元,對2083户農房進行穿靴戴帽式的改造,使老成都民居成為一幢幢賞心悦目的建築羣,成了一道道風景線。按照城市道路標準修(改)建鄉村道路32公里;建成蓄水量達20多萬立方米的微水治旱水利工程;修建日處理100噸污水處理站3座,村民活動中心5個,公廁15座,鋪設污水管網28公里,開通天然氣等基礎設施。雙流縣南星村住樓房户461户,佔全村總户數的49.1%,農户“一化五改”率100%,光纖電視入户率70%。村級有勞動保障站,科技閲覽室、醫療衞生配送點,老年活動中心及放心店。華西村民家家住上了別墅,最小的面積400多平方米,最大的600平方米。2002年至今,該村又新建了近20萬平方米的別墅和公寓房,使剛加入華西村的周邊農民也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2003年8月,由每幢價值200多萬元的40多幢歐式別墅組成的“天下農民小區”正式竣工。全村大小車輛總數已超過500輛,最多的户3輛,紅旗、道奇、奧迪、奔馳在村內隨處可見。

四是新福利。成都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把城鄉居民共享現代文明成果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制度。2000年初,由市縣兩級財政將1991年實行貨幣化安置以來已徵地農民納入社保範圍,對新徵地農民直接納入社保。全市26.75萬名已徵地農轉非人員和2.66萬名新徵地農轉非人員參加了社會保險,已有13.1萬名徵地農轉非人員和9105名新徵地農轉非人員按月領取養老金。建立了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為基礎,以幫困助學、幫困助醫、安身工程三大救助工程配套的城鄉一體的救助體系。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教育制度。從2022年開始,計劃用四年時間,市政府投資10億元,完成全市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2022年起全部免除14個郊區(市、縣)義務教學階段學生雜費和信息技術費。對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入學進行統籌調配,不收借讀費。三是建立城鄉一體的衞生體系。全市所有鄉鎮衞生院劃歸縣政府管理,建立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信息網絡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505.4萬人,參加率89.4%,鄉鎮衞生院及村衞生站集中配送藥品率達100%。大家感到,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逐步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社會福利水平,使農民逐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

五是新風尚。我們所到的村鎮,不僅體驗到這裏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文明的高度融合,也深切感受到和諧的生活氣息。青年人忙碌的身影,老年人喝茶打牌,盈意笑意,孩子們臉上盪漾歡樂。探尋其中的奧祕,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素質提升人。這些村鎮,均靠近城市邊緣,較早地接受了城市的先進文化、先進思想和先進生活方式,且農民自身文化程度較高,接納能力較強。二是環境改變人。室內地板地毯,窗明几淨,室外馬路平坦,鳥語花香,四時有常青之樹,八節有不謝之花,車在人中走,人在畫中游,農民有了精氣神,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和風尚。三是制度管束人。這裏除了法制宣傳和禮儀教化外,還利用各種方式對農民開展經常性的教育。南新村開始星級文明户評比活動,把道德、學習、創業、守法、計生、環境分成六顆星,達到六星的給予表彰獎勵。華西村堅定德育為先,一邊富口袋,一邊富腦袋,他們每月開一次村民大會,組織村民職工學習《合同法》《刑法》等等,成立了“精神文明開發公司”,教育華西人發揚16字精神,做到三守(守法、守紀、守信譽),“六愛”(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該村還做兩項規定,一是獎勵舉報賭博者,舉報真實一次獎勵1萬元,但目前還沒有人拿到這個獎。二是孝敬老人獎,家有年過百歲老人,每人獎勵1萬元。去年該村一家37口人,一位老人年過百歲,得到37萬元獎勵。四是設施吸引人。這些地方建立了圖書閲覽室、棋牌室、老年活動室,為農民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提供了場所。華西村成立了華西特色藝術團,下設京劇團、越劇團、錫劇團、歌舞團、雜技團五個分團,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大家感到,三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的道德水準,使農民樹立科學、文明、法治的新型生活觀,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進一步找準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着力點

在新農村建設中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規劃,科學引領新農村建設。一方面做好產業規劃。加速壯大龍頭企業羣體,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方面做好村鎮建設規劃。村鎮建設規劃應該體現三性。一是前瞻性。要充分考慮到工業化、城鎮化的長遠趨勢和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突出重點鎮的中心村的建設,對邊遠村莊和人口較少的村,實行萎縮性規劃和管理。二是具有和諧性。要從村鎮的山形地勢出發,依山順水,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和農村社區,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三是具有包容性。尊重民俗特點,注意保護有價值的傳統民居、祠堂、廟宇等文化遺產。第二,提升新產業。把農產品加工業培育成大的支柱產業,全力推進玉米、肉牛、肉雞、肉鵝、生豬、鹿產品、蔬菜等加工體系建設。保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擴大瓜果、苗木、三辣、蔬菜、黑白芸豆和曬煙特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第

三、建設新村鎮。在搞好規劃的同時,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因地制宜,因時就勢,加快村鎮建設。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突出縣城和省市確定的示範村鎮建設,加大村容鎮貎的改造力度。第

四、造就新農民。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面開展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加快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第

五、培育發展新組織。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培育各類協會和專業合作社,不斷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制定扶持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產業政策,資金支持政策,税收優惠政策,完善運行機制,加強規範管理。第

六、完善新體制、新機制。各級政府要真正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建立城鄉統一公平合理的財政分配體制,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要向三農傾斜,建立專項支農資金,確保每年的財政支農資金要高於上年。落實中央財政對糧食生產縣給予獎勵和補助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農村五保户供養、特困户生活救助體系,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機制。貫徹“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支農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民負擔監管體制,努力化解鄉村債務,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轉機制。

【第4篇】南山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南山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5月14日到21日,經區委同意,區委黨校組織第十四期科幹班的學員到海爾工業園及南山村等地方參觀考察。按照黨校的安排,現在將在南山考察的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南山集團位於山東半島的港口城市——龍口市,這裏地處中國環渤海經濟帶,東臨煙台、南靠青島、西依龍口港、北與大連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南山集團從一個隊辦小廠,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兼併周邊十餘個村莊,不斷髮展壯大,現已發展成為集產、供、銷、科、工、貿為一體的國家級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實現了由農業向工業化,由鄉村向城市化的戰略轉變,2022年進入中國大型企業500強。目前,南山集團轄屬三個園區(南山工業園、東海工業園、南山旅遊區),十個居民生活區,40 餘處企業,涉足煤炭、電力、鋁業、輕合金等十幾個產業。主要產品:精紡呢絨、服裝、煤、電、電解鋁、氧化鋁、鋁型材、等十幾種產品。 南山實業 a 股股票於1999 年 12 月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標誌着企業發展已經駛入資本運營的快車道。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等多次到南山考察工作,並對南山的發展給予了親切的關懷和高度的評價。

二、主要特點

一是堅持走產業發展的路子,打牢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南山集團現有40 餘處企業,涉足煤炭、電力、鋁業等十幾個產業。主要產品:精紡呢絨、服裝、煤、電、電解鋁等十幾種。

走過昨天,創造今天,迎接明天,“追求發展,永無止境”是南山集團永恆的主題。南山集團以創建現代化集團為目標,以先進的設備,一流的管理為先導,配之高新科技,生產出獨具特色的“南山”牌系列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國際市場。企業先後通過 iso900

1、iso9002 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 環境管理認證。“南山”牌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南山”牌系列產品連續多年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南山精紡呢絨、南山鋁型材為“中國名牌”、“國家質量免檢產品”。2022年被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共同評審為中國500最具價值的品牌。據有關資料顯示,南山集團2022固定資產達到152億元,年經濟總收入102億元,年實現利税15.2億元,人均純收入1.5萬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南山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堅持全面建設新農村的新理念。南山按照新農村建設的20字的要求,在抓好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積極着手發展教育、科技、衞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在轄區辦學校,建賓館 ,辦醫院,建老年公寓等(南山的老年公寓建設)。在南山參觀的給我們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秩序井然、環境優美、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生活便利、交通發達,現代化的氣息非常濃厚。

三是堅持旅遊開發,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南山旅遊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之一。南山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把南山建成了一個融宗教文化、歷史文化、旅遊文化、飲食文化、商業文化於一體的大型多功能旅遊文化景區,分為宗教文化區、歷史文化區、高爾夫休閒區、賓館會展區、海濱度假休閒區,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度假休閒、旅遊觀光、餐飲娛樂、會議接待體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旅遊觀光。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充分帶動了當地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幾點感想:

借鑑南山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區實際,認為建設新農村關鍵是要做到四有:既有支柱產業、有發展規劃、有人才隊伍、有正確的理念。

一是要堅持發展支柱產業,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是實現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物質基礎。不能簡單地把建幾座房屋,修幾座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全部內容。沒有產業支撐的新農村建設是空洞的新農村,也是不切合實際的、虛無飄渺的 。要立足村情,找準本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要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市場主體;要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從而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路子,打牢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二是要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由於各地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千差萬別,因此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也不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新農村模式或標準。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全面掌握本地人口、地理環境、資源等情況的基礎上,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和反覆論證,制定出本地的新農村建設規劃,規劃要做到科學、合理、既有中長期規劃,也有近期目標。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可以有效避免實際工作中打亂仗,無序狀態,減少重複性建設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損失;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事變動引起的新農村建設的擱淺或變更,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可以有效避免基層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性不高、熱情不夠、行動滯後的現象發生。

三是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隊伍。真正對建設新農村有需求的是農民,只有農民才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農民隊伍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問題。要健全完善現行教育機制,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如南山的職業大學,現有10個專業,45個系,1.8萬人),不斷提高當代農民的文化素質。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堅持我們原來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十好農户”評比、“好媳婦、好丈夫”評選及“文化中心户”活動,繼續經常開展“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

四是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主要表現在兩點:一要全面理解新農村建設。中央關於建設新農村的20字精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包括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環境建設和政治建設在內的綜合性、全方位的建設,在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內容中,生產發展是中心,是實現其他要求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基本尺度;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體現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環境的雙重要求;管理民主則顯示了對農民羣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各項內容之間是緊密相聯的,要完整地予以把握,才能真正領會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實質。二要有長期奮戰的思想準備。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的講話中強調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此外,從南山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來看,南山發展到目前這樣也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這都説明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不是短期的過程。在新農村建設中,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避免將建設新農村作為一種政治利益來追求。要引導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的改善,民主管理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存在短期實現的可能性,要拋棄急功近利,在較短時期內完成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要在按照制定的新農村規劃,抓好開局,從最緊迫的事做起,並依據本地生產力發展和財力增長的狀況,逐步推進。(作者:王雯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第5篇】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張 科

近年來,桂林市恭城縣在全區率先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了學習先進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經驗,2022年3月上旬,貴港市委組織部組織全市組織系統有關幹部到恭城縣進行了學習考察,對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有了較深的瞭解,深受啟發和教益。

一、恭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經驗

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恭城縣從2001年起,按照富裕、生態、民主、文明、和諧的要求,對全縣881個村屯中的368個進行統一規劃,大力實施“富裕生態家園” 建設,已建成示範村16個,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可科技進步先進縣”。他們的主要經驗是:

(一)提高認識,科學決策。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廣大農民也迫切希望擺脱貧窮落後,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為了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民收入低下的面貌,恭城縣圍繞如何提高生態農業質量,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大發展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組織開展了大討論,並組織各級幹部、羣眾到福建、廣東等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通過學習和討論,幹部羣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增強了緊迫感和責任感。恭城縣在廣泛徵求意見和聘請專家論證的基礎上,決定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生態農業質量,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來抓,在當地掀起了一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潮,得到了廣大幹部羣眾的高度讚揚和大力支持。

【第6篇】肇慶市德慶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肇慶市德慶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發佈時間:2022-4-10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肇慶市德慶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為學習借鑑兄弟地市在“鄉村變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近期,由建設局何少楊副局長和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鄧中生副主任帶隊,邀請市委農辦、規劃局派員參加,組織建設局有關科室(單位)的人員和港口、板芙、三角3個鎮的鎮村幹部等一行20人,到肇慶市德慶縣參觀學習新農村建設。通過參觀德慶縣的武壟村和金林村,我們深深感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象春風吹暖農村大地,一場羣眾性的新農村建設運動正在德慶縣蓬勃開展,農村大地在這場新農村建設中日新月異,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肇慶市德慶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況和特點。

從2003年始,德慶縣按照肇慶市委、市政府實施“千村生態文明工程”的部署,積極教育、引導和組織廣大農民自覺投身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三年來,全縣共投入資金3070多萬元,成功創建了312個生態文明村,佔全市的44.7%,並有33個村被評為“廣東省衞生村”,佔全市的85%,以上兩項工作均走在該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㈠武壟村——以創建生態文明村為主要內容,以環境建設為切入點,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武壟村是德慶縣武壟鎮的一個自然村,是廣東省建設廳、肇慶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和德慶縣建設局三級共建的生態文明村試點。現有165户,820人。全村居住面積2.9萬平方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4.3萬元。在省、市、縣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堅持“尊重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原則,按照“五改五有”的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組織義務投工6000多個工時,投入資金90多萬元,實現改水改廁率達100%,鋪設硬底化巷道5300平方米,建設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豬牛舍和露天廁所480多間,清理衞生死角90多個,種植果樹、花卉1000多棵。村裏東西兩面建有8個沼氣池,村民用上了沼氣,全村建成3條淨化生活污水的生態溝,同時,還改造了村口廣場景觀、文化廣場、籃球場、人民會堂,統一規劃建設了具有融入當地建築特色的“鑊耳樓”,其中,第一期8棟住宅已竣工並交付使用,第二期即將動工興建。通過上述一系列的創建活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德慶縣別具特色、高標準的生態文明示範村和廣東省衞生村,呈現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象。

㈡金林村——把發展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脱貧致富。金林村是德慶縣官圩鎮的一個自然村,全村410户,常住人口1617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該村曾是德慶縣出了名的“問題村”,村裏環境條件較差,“髒、亂、差”問題突出。2003年初,該村實施改水改廁、人畜分離、巷道硬底化等建設,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發展,成為了該縣創建的第一個生態文明村。同時,該村把發展旅遊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充分利用千年古村落的優勢,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特色,又做活“水鄉生態”文章,成為了廣東省小有名氣的旅遊村,每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旅遊效應為金林村帶來了大量人流和資金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耕種方式,把發展

二、三產業當成新的創收途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達到15%,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脱貧奔康。

二、幾點啟示。

肇慶市德慶縣是我省的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級市,在統籌城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實踐中,給我們以下啟示:

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重視是關鍵因素。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為德慶縣大力推進創建生態文明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以及我省領導曾親臨德慶縣調研指導生態文明村的創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曾多次作出批示,對當地生態文明村的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德慶縣建立健全了層級領導體制,成立了創建指揮部,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擔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分管精神文明建設的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和副縣長擔任執行指揮,宣傳、衞生、婦聯、團委、農業、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等部門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各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形成了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實資金是重要保證。德慶是山區縣,財政比較薄弱,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更加有限。為此,該縣採取“幾個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向上級爭取一點,縣級財政擠一點,縣直掛鈎單位扶持一點,鎮裏撥一點,社會募捐一點,村集體籌集一點。在“村集體自籌”這一點上,該縣堅持不向羣眾攤派要錢,而是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將亂佔亂建的集體土地收回,重新規劃宅基地投標,集體山林旱地租賃承包經營,以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村民主要以義務投工的方式參與生態文明村的建設。

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農民羣眾是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的建設者、管理者、維護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創建活動的主體。德慶縣的先進經驗表明,在創建活動中,只有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從人民羣眾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入手,從解決農民羣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最現實、最直接、最突出的問題入手,找準切入點,通過宣傳、動員、引導、組織,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羣眾的積極性,發揮其主力軍作用,把創建生態文明村的成果帶給千家萬户,使廣大農民羣眾得到實惠,才能贏得廣大農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生態文明村建設才能真正紮根農村,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德慶縣一方面得到上級有關部門和單位在技術、財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指導創建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另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充分調動廣大羣眾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生態文明村的濃厚氛圍,形成部門齊抓共管、城鄉協調、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促進了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我們應借鑑肇慶市德慶縣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山的實際情況,以創建全國生態市為動力,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建設“兩個適宜”城市,構建和諧中山作出積極的貢獻。

【第7篇】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產業篇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新產業篇

把推進現代農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繼續培育發展一批有規模、上水平、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摘自市委書記黃欽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城西村:“一頭牛”做出大文章

2022年,楊舍鎮城西村完成工業銷售超8億元,村級可用資金達2500餘萬元。城西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歷程,也是村級企業樑豐集團由小奶牛場逐步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型食品集團的歷程。

改革開放前的城西村貧窮落後,為了改變貧窮面貌,現任城西村黨委書記、樑豐集團董事長蔡興華從創辦城西奶牛場開始起步,帶領大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隨着奶牛場飼養規模的擴大,生產鮮奶量的逐漸增多,城西人建起了乳品廠,開始牛奶深加工,實現了農產品的第一次增值。之後,城西村不斷追求農產品深加工增值,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1981年開始生產麥乳精,1984年生產普通巧克力,上世紀80年代末生產高檔系列巧克力和糖果等系列產品。城西人不斷延長產業鏈,建辦配套企業。如今,樑豐產品已由當初的消毒奶、煉乳、麥乳精發展到現在的巧克力、液態奶、糖果等,奶牛場也隨之發展成為涉及食品、印刷、印鐵製罐、塑料包裝、制油等五大門類的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集團。

一產是二產發展的基礎。為此,城西村人圍繞加快實現存欄奶牛達5000頭的總體目標,加快奶牛場的建設。樑豐食品集團機械化奶牛場位於常陰沙管理區,佔地800餘畝,奶牛存欄3150頭。這個奶牛場已先後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單個牧場評比中居前五名。

為了帶動農民致富,城西村還部分提供奶牛、擠奶設施,積極組建奶牛小區,鼓勵眾多農户進區飼養奶牛,由樑豐集團統一收購。目前,樑豐集團已經在後塍建立了一個奶牛小區,共有60多户農民進區飼養500多頭奶牛,每頭奶牛年平均收益可達5000元。

城西村還積極發揮樑豐集團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採用“公司+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廣大農户種植奶牛所需的青飼料。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指導、保護價收購”,讓利於民,帶領農民致富增收。近年來,他們先後與1000多户農户簽訂了3000多畝的飼料種植基地協議,每年按保護價收購青貯玉米15000噸。據統計,平均每户農民每畝可增收500餘元。

富裕起來的城西村積極構建“業有所就、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的和諧社會,在全村範圍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村民統一辦理社會險,目前村裏約有1000人在樑豐集團上班,對確因年齡偏大、勞動技術缺乏的員工,按月發放420元的下崗工資,併為其繳納養老保險直至退休。本村男滿60週歲、女滿55週歲的老人每年都能從村裏領取2500元到7500元不等的養老補貼。城西村村民的子女從上幼兒園大班至上大學,都可以享受助學金補助。(景鬆 陳龍)

福民村:“一根紗”鋪就富民路

金港鎮福民村十多年前比較窮,如今卻是“響噹噹”的經濟強村。福民村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插上騰飛的翅膀,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構建了一個富有特色的產業——氨綸紗產業。

福民村曾經也創辦過五金廠、塗料廠、建材廠等20多個大大小小的企業,但這些企業沒帶來太多的利潤。直到1992年,福民村成立了第一家氨綸紗線企業——華福化纖針織廠,福民村的經濟發展才真正出現了轉機。當時,華福化纖針織廠的主導產品氨綸包芯紗在市場上十分走俏,當年銷售收入就超過了200萬元,創利税50多萬元。

1998年以後,紡織服裝市場出現了新的動向,氨綸彈性紗由原來只用在服裝的袖口、領口到全面應用,使氨綸紗的市場需求量猛增。此時,華福、天霸等企業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天霸堅持八年不分紅,把資金全部用到發展上。1999年該廠銷售僅3400萬元,2003年達到5.2億元。到2022年底,天霸廠已經成為擁有20萬棉紡錠、100台噴氣織機、總資產達6.8億元的大型紡織企業,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氨綸彈力系列產品生產廠家。華福和天霸等企業的競相投入,激活了全村經濟的“一池春水”。如今,福民村擁有氨綸紗線生產企業26家,紡紗總量已經超過30萬錠,織布、印染規模超2000萬米,帶動了1000多名村民就業。去年銷售收入達到17.9億元,利税達1.43億元。

企業發展了,福民村富了,村民也跟着得實惠。福民村黨委辦主任張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福民村先後投入390萬元澆築水泥路5.2萬平方米,拓寬了村級主幹道;投入50多萬元對村間4000米主幹道進行了綠化美化;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休閒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衞生室、文化活動室和市民教育室。從2003年至2022年,福民家園已完成建設面積90370平方米,配套設施總投入2726萬元。這幾年,村裏每年投入100萬元,用於全村老年人生活、村民醫療保險、農業補貼、困難户照顧、特困學生入學等方面的福利費用。

業內人士指出,氨綸紗企業今後應重視拉長產業鏈,以產業集羣取勝;同時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實現產業升級。(羅景鬆 文/攝)

鳳凰鎮:“一隻桃”成了“搖錢樹”

鳳凰水蜜桃是鳳凰農民的特色產業。記者前一陣子到鳳凰的農村轉了轉,迎風綻放的桃花幾乎隨處可見。像桃樹較多的鷙山村,大約有80%的人家家前屋後都種有桃樹。現在,鳳凰鎮種植桃樹的農户已超過1000户,種植面積約有4000畝。平均每畝效益大約有5000至6000元,效益好的每畝達近萬元。可以説,桃樹就是鳳凰農民的“搖錢樹”。

鳳凰鎮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引種栽培水蜜桃。當地較好的水土、氣候條件,使鳳凰水蜜桃具有了個大、色豔、味甜、肉細、皮韌易剝、汁多甘厚、入口即化等特點。經過幾十年的精心培育和改良,鳳凰水蜜桃如今已經有20多個品種。其中,特早桃在5月底到6月上旬上市,早熟品種在6月中下旬上市,中熟品種在7月上市,晚熟品種在8月下旬上市。

雖然鳳凰水蜜桃栽培歷史較長,但真正“形成氣候”還是最近十來年的事。上世紀90年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時,鳳凰水蜜桃開始大面積種植。但由於種植方式粗放、上市產品檔次不高,卻賣不上好價錢。於是,桃農們又開始走“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路子。進入21世紀後,鳳凰水蜜桃標準化生產基地圍繞農產品無公害標準、消費者放心這個目標,全面執行相關實施標準,推廣應用無公害水蜜桃生產技術。

這幾年,當地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做大做強鳳凰水蜜桃產業。去年舉辦“桃王”大賽,今年舉辦桃花節系列活動,都是為了提高鳳凰水蜜桃的知名度,打響品牌,促進桃農增收。鳳凰鎮農服中心主任何正嶽介紹説,鎮上每年都會舉行桃農技術培訓,並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來指導。如今,鳳凰水蜜桃的栽培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產量也在穩步增長,現在大家考慮得比較多的是銷路問題。

銷路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由於水蜜桃採摘以後保鮮時間較短,如果不能及時賣掉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它爛掉。去年,鳳凰鎮就出現了一些桃農的水蜜桃不能及時賣掉、最後只能降價處理的情況。

記者瞭解到,去年,奉化市溪口鎮水蜜桃購銷大户與浙江省內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杭州聯華華商超市集團簽訂了購銷協議,“雪香露”等水蜜桃早熟品種,可以通過聯華超市配送中心進入杭州市內的40家超市。而福建著名的水蜜桃之鄉——福安穆陽鎮想出的辦法就更絕了。他們為了解決水蜜桃不易儲存、保鮮等難題,研製出了水蜜桃酒。福安水蜜桃酒提高了水蜜桃的附加值,由於酒精度低、營養價值高等優點,還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酒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

再過一段時間,鳳凰水蜜桃就要成熟、上市了。看來,廣大桃農應在擴大銷路、拉長產業鏈等問題上多進行一些研究。 (木梓)

產業興 百姓富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提高農業、致富農民是個艱鉅的任務。筆者認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跳出“以農言農”的傳統,依靠產業化提高農業,依靠工業化致富農民。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現在已經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產業的村、鎮,城西村的食品業發展得比較好,福民村的氨綸紗產業比較興旺,鳳凰的水蜜桃比較出名……如果細細分析,城西村是拉長了產業鏈,實現了“牧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福民村的氨綸紗則是形成了“塊狀經濟”,發揮了“店多成市”效應,使企業在相互競爭中不斷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鳳凰水蜜桃則是實行了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雖然發展之路各異,但是殊途同歸,上述特色產業都解決了當地不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眾多實惠。

就如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着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羣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户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要着眼興縣富民,着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 (筆鳴)

【第8篇】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新市場篇

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新市場篇

把推進現代農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繼續培育發展一批有規模、上水平、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交易市場,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摘自市委書記黃欽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妙橋羊毛衫市場:期待重振雄風

提起妙橋羊毛衫市場,不免讓人生出幾許感慨,感慨她昔日的輝煌和今日的冷清。

妙橋羊毛衫市場建於1992年8月,由於當時國內的羊毛衫市場處於貨缺價高的狀況,市場一開張就以其品種多、翻新快、價格低的優勢吸引了各地顧客。在隨後的短短3年時間內,妙橋羊毛衫市場便迅速發展成為省級市場,並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市場之一,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羊毛衫王國”。

妙橋羊毛衫市場生意最好的時候是1995年、1996年。那時,妙橋羊毛衫市場有直達車來往50多個大中城市,熱鬧得“天天像過節”,日客流量達2.5萬人,日車流量達1000輛次,每天賣出去的羊毛衫有10多萬件,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

妙橋羊毛衫市場的火爆也極大地帶動了妙橋的羊毛衫生產,那時的妙橋是木工扔掉斧頭和鋸子,泥瓦匠扔掉砌刀和小灰桶,紛紛加入羊毛衫生產大軍的行列。到1996年,在妙橋從事羊毛衫加工的企業和個體户有8000來家,幾乎家家户户都在從事羊毛衫的生產。他們中,有很多人在短時間內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妙橋羊毛衫市場繁榮後,因此發財的人當然不僅僅是羊毛衫生產個體户。據介紹,有人在市場邊放了一張鋼絲牀,每天到當地個體户那拿了一點貨到市場賣,一年也能掙五六萬元。就連管理停車場和公共廁所的人員,都發了一點小財。那時候的飯店、運輸等第三產業就更不用説了。

然而好景不長,從1997年開始,妙橋羊毛衫市場攤位急劇減少,成交額急劇下降。對於羊毛衫市場衰落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是1997年國家銀根緊縮大氣候造成的,當年全國許多專業市場都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倒閉的。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外地劣質羊毛衫湧入市場,有些個體户缺工藝、技術,羊毛衫粗製濫造、質量下降等原因。

妙橋羊毛衫市場的衰落,對妙橋羊毛衫行業都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大量羊毛衫積壓賣不出去,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關門歇業了。痛定思痛,妙橋人認識到,市場可以帶動產業,而產業的發展方向,又決定着市場的發展,沒有能抗得住市場風雨的品牌,妙橋的羊毛衫便不可能健康發展。不少家庭羊毛衫作坊關門後,剩下的羊毛衫生產企業開始走上了品牌經營的方向,以質量拓展市場。

重振妙橋羊毛衫市場雄風是很多人的願望。如今,張家港十大三產項目之一——塘橋國際針紡城全面封頂讓大家覺得這個夢想就快變成現實了。

塘橋國際針紡城位於204國道妙橋路口,總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與老的妙橋羊毛衫市場相比,地理條件、交通優勢更加突出。塘橋國際針紡城在佈局和設計上也突破傳統的模式,交易區為針紡城主體部分,由針織、毛紗、紡織原料和紡織機械四個部分組成,它以新型第四代市場的規劃標準進行建設,採用門店式佈局,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攤位佈局,設計獨特,功能齊全,全力保證交易效率。塘橋國際針紡城的定位是:以羊毛衫、針紡服裝、內衣批發為核心,以輕紡原料、針紡機械為輔,立足全國、走向國際,創建一座集產品展示、電子商務、科技開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綜合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商城,打造成為國家針紡產品生產基地、華東地區針紡產品交易中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會展中心、技術交流中心、行業人才中心和針紡產品出口基地。

並鎮後的塘橋鎮是全國著名的紡織生產基地,相信塘橋國際針紡城不僅可以為紡織業提供產品銷售和原料採購的平台,還將繁榮當地三產、致富當地百姓。(高山青 羅景鬆)

港口農貿市場:辦喜酒的菜都能買到

港口農貿市場易地新建後舊貌換新顏,佔地面積達到了10畝,擁有70多個固定攤位和70多個自產自銷攤位,各種魚肉蔬菜品種繁多,家常菜應有盡有,就連農村辦喜酒需要的菜也都能買到。

原來的港口農貿市場房屋設施結構陳舊,外面下大雨時屋頂還會出現輕微的漏水現象,與之相配套的停車場面積也很小,難以滿足老百姓日益提高的買菜需求。去年搬遷後,新的港口農貿市場寬敞明亮,固定攤位多了10個,自產自銷攤位多了20多個。現在,港口農貿市場的固定攤位主要包括20個鮮肉攤、14個蔬菜攤、8個魚攤、8個副食品攤位和11個冷凍、豆製品攤位等。這些固定攤位全部招標進場,攤主大多是當地居民。每個攤位大約有4米長,每年的攤位費大約在3000元左右。

和固定攤位相配套的是自產自銷攤位,自產自銷攤位每段長約1米,主要是為了方便當地老百姓賣菜,每個自產自銷攤位每天象徵性地收取5角錢攤位費。附近農村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家裏多種了一些菜,就拿到市場上賣一點錢,既方便又實惠。

另外,新建的港口農貿市場還加強了蔬菜殘留農藥檢測室的人員和機器設備配備,確保港口居民都能吃上放心菜。

據港口農貿市場的負責人介紹,新的農貿市場向南移了幾百米,對港口南部的居民來説,買菜更方便了,有些家住常熟大義的人也來市場買菜。但是,港口北部的居民並不會感到不方便,因為恬莊農貿市場可以滿足北部居民的買菜需求。(景鬆)

江南建材商貿城:日成交額超過百萬元

位於張楊公路後塍南側的江南建材商貿城是省級建材批發市場,總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350畝,總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經營門店1000餘間。目前,江南建材商貿城的日交易額已經超過了100萬元。

江南建材商貿城始建於1996年,原來位於金港鎮灘上村,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憑着“科學管理、優質服務、嚴謹經營、誠信銷售”,建材城創出了一條合理化、科學化的經營之路,同時吸引了美國美加華、日本toto、台灣和成、現代、廣東冠珠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進駐設立經銷點,成了遠近聞名的集批發、零售於一體的專業建材城。

經過多年發展,江南建材商貿城的進駐客商日益增多,交易量也與日俱增,需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建材城,灘上村於2022年投資1.2億元,在袁家橋村和封莊村易地興建了新的江南建材商貿城。新的江南建材商貿城佔地面積比舊建材城整整擴大了5倍,經營門店有1052間,而且每間門店的面積為63平方米,比原來的30.4平方米大了約1倍。江南建材商貿城分為高檔產品展區、市場經營區、庫區、臨街商住樓、管理商務綜合樓五大部分,同時還設置了市場管理、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等配套功能。

江南建材商貿城常務副總經理張和平告訴記者,建材城的發展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眾多實惠。目前,江南建材商貿城的門店已經全部有客户入駐,很多門店都會就近招聘營業員,估計可以為周邊農村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而建材商貿城的發展也可以帶動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現在大約有50多輛卡車和250多輛電瓶三輪車為江南建材商貿城提供運輸服務,附近的300多個青壯年勞動力在江南建材商貿城找到了穩定的運輸、裝卸工作。另外,附近的村民還可以出租房子給建材商們居住或當倉庫,房租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2022年,江南建材商貿城的年銷售收入超過了2億元。現在,江南建材商貿城的日成交額已經突破100萬元,今年的銷售收入有望超過3億元。(小羅)

農村市場商機無限

建材市場、百貨超市、連鎖店……不知不覺中,原來在城鎮才能看到的一些“市場”現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農村,為廣大村民所熟悉。這説明,農村擁有廣闊的市場。

近年來,隨着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我國農村市場發展不斷加快。據統計,去年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以上,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農村與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幅度的差距,也由上年的4個百分點下降到2個百分點。有些地區,農村市場的增幅甚至還超過了城市。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不少措施,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而且能夠穩定農民消費預期,擴大農民消費,並將由此推動農村消費增長,推動農村市場的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們相信,隨着新農村建設的紮實推進,農村市場必將有大的發展。像農村的修路、建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就需要消費大量的水泥、鋼筋。而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民消費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像家用電器,這些年在廣大農村的普及程度雖不斷提高,但和城市相比,仍有巨大的消費潛力,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農村家電消費的增長也有望大幅攀升。

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市場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相互促進的局面?這個問題值得好好研究。(筆鳴)

編後

本報精心策劃、採寫的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現在就要告一段落了。

當市場經濟的建設達到一個高度時,國家適時作出了“以城促鄉、以工補農”的決策,加大對農村的公共投入,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為田野注入新的希望,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本報記者前一陣子走進農村,對港城的新農村建設作了一些考察,總的印象是我市通過工業化的積累、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已經具備了在更高水平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和物質基礎,這讓人感到很欣慰。

由於所用時間有限,我們的觀察與思考也許還不夠深入,今後仍需對新農村建設進行更深入的採訪、報道。

最後,感謝市委組織部組織科、市委農工辦發展科、市農業局科教站等部門對港城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採訪組工作的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l78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