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精品多篇)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一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的學習習慣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着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着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培養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的學習習慣。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學習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 考試技巧,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

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二

第一、習慣訓練持之以恆。

“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我想這只是一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時間肯定不一樣。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們要反覆抓、抓反覆,對不斷出現的壞習慣,不要氣餒,而要耐心訓導,直至徹底改掉。

第二、杜絕“5+2=0”現象。

5天學校的教育成果和養成的習慣還來不及鞏固,就可能在週末的兩天中因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消失殆盡。調查發現,存在“5+2=0”現象的孩子佔相當比例,尤其在農村,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這當中既有成績差的學生,也有成績好的學生,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杜絕這種現象,一要不斷的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尋求家長和社會的幫助。對於這一點,我想作為家長來談,因為我的孩子上二年級,平時在學校表現的都不錯,可是到了週末,一切規律都打亂了,他完全放鬆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這點上,我做的還是不夠,我一般是讓她到了週五晚上就將進入狀態,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該記得、改寫的都整理一遍,防止週一時什麼也不會了。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在學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壞毛病,不要讓他輕易的丟掉。

第三、整體發展,互相促進。

除了學習習慣外,還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有很多,如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它們都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它們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如一個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就為他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創造了條件,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庭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三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説過:他不贊成有人説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着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着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儘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繫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緻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繫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説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鐘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瞭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説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四

一、每天堅持10分鐘練好10個字,以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宋代朱熹説:“凡寫字,未問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要求學生每天堅持10分鐘的書法練習,這10分鐘只寫10個字,就是要引導學生規規矩矩的寫字:清楚分明地交代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要注意字的結構,把字寫得各部分均衡勻稱,大小比例適當;要掌握字的筆順。寫字時態度認真,一絲不苟,養成規範書寫的習慣。

二、做好字詞句常規作業,以養成積累運用的習慣

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做好“三個一”,即每天積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字要求注意、釋義;詞要求釋義、造句;句子要求是哲理句、精彩句、玄妙句,可以是從自己所閲讀的文章中摘錄的,也可以是自己造的。不要小看這每天的“三個一”,它可是學好語文的大前提。

三、抓好每天的早讀晚讀,以養成高聲朗誦的習慣

朗誦是形成語感的重要手段。大聲的朗誦,就會使自己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中,能夠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投入進去。早上和晚上都是記憶的好時候。朗誦的內容可以是詩文,可以是優美的散文,可以是時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誦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堅持朗誦,語感就會不斷提高,閲讀和理解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四、每學期安排課外必背詩詞曲50首,以養成背誦詩文的習慣

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詩文的精華,得到文化的浸潤,提高詩文的鑑賞能力。每學期安排課外必背50首詩詞曲,堅持下來,高中三年,心中就裝有300首詩詞曲。這300首詩詞曲的音韻、意象、情致就如水成大海、匯納百川、融會貫通、為己所用。從功利的角度講,也可以幫助自己理解文言文,同時適當引用古詩詞可為文章增色不少。

五、堅持課堂5分鐘的演講活動,以養成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要養成學生敢於開口説話的習慣。敢於説話是指學生能夠站起來,甚至走到講台上,姿態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齒清楚有條有理地説話。

六、指導好讀書課,以養成做文摘、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語言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讀寫能力主要是通過語言習慣發展起來的,只有多讀才能有助於形成語感。但單單把時間給學生是不夠的,還要把方法教給他們。教會他們圈點勾畫,教會他們做文摘、寫讀書筆記。每次讀書課還可以留一些時間交流,讓他們談自己所讀的書,談自己讀書的感受、所受的啟發,或讀自己從書中摘錄到的美言妙句。

七、做好作文規範化訓練,以養成規範作文的習慣

規範作文是寫作應具有的意識,包括審題意識、擬寫作提綱意識、開頭結尾精心打造意識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識等等。要學生在60分鐘內就某個話題寫一篇文章,他們很多人就會顯得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處理。其原因就在缺少系統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常常是拿到作文就寫,心中沒有底,寫到哪算哪。因此,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怎麼審題、怎麼擬寫作提綱、怎麼設計開頭結尾,要求他們每次寫作前做好這些工作。

培根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大的一生。”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五

一、傳統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實際操作中,一開始可以通過佈置預習提綱的方法來進行,以後逐步過渡到只佈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課前對新知識有所瞭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課前去做。如講統計表時,就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好同組同學的身高、體重等數據。

2、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裏的聽講,應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説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點撥、指導,要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新舊知識的聯繫,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説要認真地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對他人的觀點、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

3、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從小就養成:

(1)規範書寫,保持書寫清潔的習慣。作業的格式、數字的書寫、數學符號的書寫都要規範。

(2)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認真審題,仔細運算的習慣。

(4)驗算的習慣。

二、創造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進入新世紀,時代的發展對國小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技術和解決常規問題為重點的數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小數學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比獲得了多少知識更重要。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於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也可從模仿開始,教師要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教給學生可以在哪兒找疑點。一般來説,質疑可以發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關鍵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還要讓學生學會變換角度,提出問題。

2、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

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麼?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説,不怕出錯、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如:一位老師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要求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請大家折一折,試一試,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學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種方法: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看看還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學生經過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的習慣

皮亞傑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國小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擺一擺、講一講來獲取新知。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有沒有聯繫?這個問題就可以通過操作自制的活動角,邊操作、邊觀察、邊討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六

小升中銜接,是家長重視的一個階段,做好小升中銜接能讓孩子快速適應國中生活,告別國小時代。小升中怎樣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結出主要有三點,督促孩子上課認真記筆記;鼓勵孩子給家長講題;建立錯題本,進行錯題的積累。具體如下:

第一點要督促孩子上課認真記筆記。

孩子是有惰性的,不抄筆記往往也不會認真聽講。如果説一個孩子認真聽講和記好筆記是衝突的話,那一定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這個問題是要正視和改正的。建議家長從現在開始督促孩子認真記筆記。因為當孩子升入國中、高中,筆記的量是很大的,上課聽不懂的知識要依靠筆記來消化,後期還要依靠筆記進行復習。

另外,抄筆記能鍛鍊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舉個例子,有的孩子開始記筆記的時候發現自己寫字太慢了,通過把字寫好把筆記記好。有的孩子寫太快,字就容易潦草,連自己都看不明白,於是他就通過記筆記把字寫的乾淨整齊了。還有的孩子,在開始的時候老師説什麼,在黑板上記什麼他都全部抄下來,發現筆記根本抄不完,後來他發現自己要提煉精華,記下自己需要獲得知識就夠了,於是他就獲得了提煉和總結的能力。所以説記筆記是一門大學問,鍛鍊孩子記筆記也是對孩子多項能力的培養。所以,很多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家長學會做一個旁觀者,在孩子摔倒的時候扶她一把,放手讓他自己去成長,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第二點鼓勵孩子給家長講題。

什麼叫給家長講題呢?一個孩子,一般上完課你問他聽懂沒有,孩子一般都説聽懂啦,真的聽懂了嗎?怎麼檢驗?其實通過做題只是一方面,而給家長講題則是更高層面的要求。也就是説,我們的孩子不僅要聽懂,還能講得出來,這樣的孩子肯定是特別牛的孩子,是真正把知識學懂的孩子。如果孩子聽了近三個小時課,回家能給家長講上一個小時,您放心這樣的孩子他的學習效果一定很高。

講題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講題可以保證孩子把題真正弄明白、搞透,就能不斷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因為只有真正把題搞明白、搞懂的孩子才能講得出來,他講的是道理,而不是記的公式、不是記的題目和答案。所以給家長講題是值得家長鼓勵孩子堅持做的。

第三點就是建立錯題本,進行錯題的積累

為什麼建立錯題本呢?有的孩子做了很多的題目,但是成績提高的不多,比如老做題的孩子,如果他做了100道題,對了90道,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如果想要進步和提高,應該怎麼做呢?就要把自己錯了的那幾道學會。所以説做錯了的題比做對了的題更重要。他更能讓孩子進步,那麼我們就要把這些知識記下來,建立錯題本。並且在考試之前,孩子可以圍繞着錯題本去複習。把做錯的題目在研究一遍,如果你把他們都做對了,那就證明把知識漏洞都補上了,就可以踏踏實實進考場了。

否則,如果只是追求題量,遇到難題、不會的題就放棄,那麼學習就變成了簡單的重複勞動,而只有把所有不會的都學明白的時候,學習才是一個圓滿的過程。不放棄每個問題,把每件事做好的原則是教育的理念,通過這樣做,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這個做事的原則。

小升中是孩子重要的階段,提前幫助孩子做準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孩子快速進入國中生活,家長應做好小升中銜接,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的配合。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七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期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繫,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3.及時複習的習慣

我們為什麼要複習呢?因為我們記憶效果沒有那麼好,不可能過目不忘,所以需要重複、增強記憶。那麼我們就需要掌握“快速閲讀”的能力和記憶的能力。快速閲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符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聲現象,形成眼腦直映,結合記憶訓練,用以提高學習效率。快速閲讀及記憶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大家可以去練習精英特速讀記憶 ,掌握快速閲讀和記憶,讓自己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可以説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

5.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説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2)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八

摘 要:在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着極為深刻的意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基礎,同時也是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舉措。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多年,現結合實踐經驗,對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談些看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數學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大學聯考中的表現。然而,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採取了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來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學生的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學生課餘的學習時間,教師將課堂安排得過於緊湊,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造成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後學習效率變得很低。但是課堂教學時間畢竟非常有限,從很大程度上講,真正決定着學生成績高低的是學生課餘的數學學習時間,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和課餘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為學生成績的提高提供雙重保障。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總結如下。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對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培養學生正確把握學習過程開始,因為從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本質來講,過程是決定最終成績的關鍵,如果忽視了對過程的把握,優秀的成績根本無從談起。對於過程的把握首先要強調對於預習過程的把握,很多學生都沒有預習的習慣,在接觸新課程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接受和理解的過程都會較長,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於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單純憑藉課堂短短的時間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而通過預習則能夠使學生對於將要學習的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理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將會達到一個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課後複習的習慣

培養學生複習的習慣同樣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因為知識內容在課堂學習過後形成的往往是一個短暫性的記憶,這種記憶程度很低,理解程度也會較低,如不加以及時複習整理,則很容易忘卻和混淆,因此教師首先要以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後的複習,用類似強制的手段來讓學生養成複習的習慣,當學生通過複習將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的時候,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複習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會自發地養成課後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

課堂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接受並理解新課程知識內容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總結和調整預習策略,指導複習的主要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牢牢把握課堂學習時間的習慣,在課堂上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對於知識內容的構成、推導過程以及應用範圍進行充分掌握,並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習方法,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要會學,這樣學生會自發地去發現自身知識體系的不足,通過自身不斷提高的自主學習能力來逐步調整學習策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四、培養學生課堂主動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習慣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積極、主動、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課上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加深其對問題的理解,增強對新知的把握,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要主動,聲音要洪亮,表述條理清晰並有依據。

五、培養學生多思考、善於提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考”就要對知識重點、學習的思路、學習的方法、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進行認真思考,使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善於提問”就是要求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虛心向老師、同學及時請教,這樣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有很大的好處。此外,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所創造,敢於合理質疑現有的結論、説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不合理的問題。要讓學生知道要想學習好,就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和學習的習慣。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對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着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課堂雖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是畢竟課堂時間非常有限,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把握課餘的學習時間,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與課堂學習形成良好的互補,為自身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最為可靠的保證。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九

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低年級學生在計算時產生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由於某些知識不理解,學生在計算時並不意識到是錯誤的。另一種是基本口算不熟練,造成計算失誤。這兩種錯誤都是在學生當中存在的。不從計算方法和口算方面進行糾正,錯誤就很難更正。另一種錯誤是由於學習習慣不好,例如抄錯、看錯題目,計算過程不符合要求,沒有驗算的習慣等等。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平常練習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題的計算數據和運算符號學生們經常容易看錯,也容易忽視對題目的周密觀察和認真分析,盲目地進行計算,就容易使計算繁難,影響正確率。解計算題也要和解應用題一樣,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加強審題訓練。我對學生提出“兩看,兩想,再計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由幾個部分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殊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教學生對題目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分析。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我們卻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

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歎氣起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幹着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躍的數學課堂裏,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因此,在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回答,並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於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給與適當的懲罰。這樣,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也主動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三、培養學生課後鞏固的習慣

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後後悔,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對應於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的懲罰。不要過於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每個問題的檢驗方法往往是有多種。解方程、脱式計算、填空等的檢驗都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回顧,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驗。如對應用題的檢驗學生是非常困難,然而檢驗時不可缺少的一環。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檢驗的好習慣”。讓學生掌握的檢驗方法是使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習慣的首要條件。所以,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剞劂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價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嚴謹、細緻、縝密的思維品質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十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國小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卻一直困擾着師生的教與學。這是因為其實計算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利用計算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保證計算準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數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準確”是計算的基本要求,沒有“準確”就喪失計算的意義。

計算教學容易被教師忽視,認為比較簡單而重算法,輕算理;重練習,輕理解。學生則認為計算好學,一聽就會,而不動腦筋機械地練習,錯誤經常不斷。當出現計算上錯誤時,一般都歸罪於粗心。經常提醒學生:“計算時細心些”,但收效甚微。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保證計算的準確率呢?學生計算出錯,固然與概念不清,未能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練地掌握算法等有關,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練習老師要嚴格要求,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習慣,直接影響着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的良好習慣。

學生計算出現差錯,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導好學生認真書寫十分重要。做數學作業時,要求書寫格式規範化,如遇上兩步以上的運算題,一般要用“遞等式”書寫,做方程時要注意先寫“解”字,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規範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運算的思路和計算步驟,規範的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另外,老師也應以身作則,板書時、批改作業時,都要作出表率。

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分析的習慣。

計算題的計算數據和運算符號都是明擺着的,學生容易忽視對題目的周密觀察和認真分析,盲目計算,就容易使計算繁難,影響正確率。如:,學生很容易誤認為先算兩個乘法,兩積相等,因此相除結果為1;而,學生容易急着要把和通分,而未能及時發現,0乘任何數就得0。因此,計算題教學也要象應用題教學一樣,養成看到題目,首先審題的習慣,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加強審題訓練。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畫就是在題目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後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麼地方可以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四算就是認真動筆計算;五查就是認真檢查驗算。開始時,還可以要求學生多口述計算過程,培養學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據,以保證運算的自覺性和正確性。教會學生對題目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分析,這樣計算起來方法會更正確、更合理,計算自然會更準確。

3.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萬無一失,準確無誤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自覺檢查驗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一旦有錯必須及時糾正。現在很多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很少有自覺驗算的習慣,只有在題目有要求驗算時才寫出驗算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自覺驗算的習慣,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時緊時鬆,只有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這樣,久而久之就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沉着、鎮靜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堅持練習,培養恆心和毅力。

毅力是成才者必需具備的最重要品質之一,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人的目標和方向,當我們的方向選對了的時候,毅力就顯得十分關鍵。能夠按照自己的目標持之以恆地努力,才會成功,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做事沒有長期性,那就註定要失敗。為了培養學生的毅力,我們可以為學生訂立一些具體的、細小的目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他,取得成績時,及時給予獎勵。

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技能,我們應有的放矢地,有針對性地堅持長期練習,每天三、四道題,新授課時“突出法則重點練”,鞏固課中“容易混淆的對比練”,日常練習“經常出錯反覆練”,還可以“多種類型反覆練”,練習方式多樣化。如學生在計算×(+18)時,很容易錯誤算為:×+18=1+18=19,而計算×+×時,又錯誤算為:(+)××。這都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定律的含義造成的,同時也沒能對知識進行遷移類推。這就需要經常反覆的進行練習,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長時間的練習中讓學生明白做事只要有恆心、有毅力才會成功。

三、要求速度快,培養競爭進取意識

在計算準確的基礎上,我們就要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向學生提出計算要“準”而“快”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計算速度,我們可以在平時練習中要求學生逐漸縮短練習時間,或者進行限時練習,還可以多舉行一些小競賽活動。

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安排2到3分鐘的口算搶答訓練,如學完分數乘除法計算後,課前進行10到15道的口算練習,在鞏固計算法則的基礎上要求達到熟練。在教學百分數、小數、分數三數互化時,可以分組進行“看誰反應快”的遊戲。在學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後,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一次計算比賽,看誰是計算高手,並給予適當的獎勵。這些活動,營造了濃濃的競爭氛圍,學生都渴望自己能勝利。我們多舉辦這些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四、做到方法巧,培養自主創新精神

“合理靈活”是計算正確熟練的重要保證。學生雖能熟練掌握計算法則,但能否巧妙地解題同樣重要。雖然算法多樣化是《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可是算法優化的思想方法也是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方法。教師要設計一些題目,啟發學生選擇最佳算法,怎樣簡便就怎樣算。有些題按一般方法算,比較繁難,如果認真觀察思考,一旦發現其中的奧妙,就可以化難為易,同時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如:在剛學化簡比時,當化簡0.25:1時,學生往往只會按例題講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再化成最簡整數比,即(0.25×100):(1×100)=25:100=1:4。而如果我們提醒學生,在進行簡便計算時,看到0.25你就會想到誰?學生就會發現(0.25×4):(1×4)=1:4,這樣化更簡練、更巧妙。當計算(+)×13+時,學生會不加思索的先算+,再乘13,結果發現計算很繁難,而且錯誤率很高,如果我們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分析,學生就會不難發現,這題前一部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後一部分又可以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當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時,就是學生創新能力體現的時候。

提高計算能力不僅有助於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是教師能從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出發,讓學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則,並通過有效的練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有一句經典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良好的習慣就是一種能力,所以我們教師就要從平時點滴做起,從課內外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wkr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