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教師語言精品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師語言精品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師語言精品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説課稿 篇一

一、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了讓幼兒觀察,瞭解季節的變化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動植物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引導幼兒去認識春天的特點,並用自己的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我選用《小狐狸畫春天》語言活動,講述了春天到來小動物們,為了留住美好的春天,分分想出好的點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偷懶不認真的人,家長嬌身冠養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情感上做勤勞認真的好孩子,又感受感知了解春天。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環境。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説出故事中角色的簡單對話

2、知道春天的播種的季節

3、懂得做事要認真、勤勞。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重點:

欣賞故事,理解故事,能説出故事中的簡單對話難點:能夠懂得做事情要認真,勤勞的好品質

四、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小猴、小熊、小狐狸、和小刺蝟的頭飾。故事磁帶、多媒體課件。

2、空間上的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五、説教法

學法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回憶設想法;t通過出示圖片掛圖引發有的回憶,回憶起春天到了怎樣迎接春天。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小狐狸畫春天》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小狐狸迎接春天和其他動物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為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説的興趣,創造幼兒説的空間。

六、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小用友們,上午好,老師今天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有幾種可愛的動物,他們正在一起商量怎樣迎接春天,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好嗎?

(二)、讓幼兒講一講、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理解故事的內容。(分段講故事)1、(出示掛圖1)講春天(故事--迎接春天)問:故事中有哪幾種動物?

幼兒回答後,師生複述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

2、(出示掛圖2)講故事(小猴説--一叢迎春花)問:小猴、小熊、小刺蝟是怎樣迎接春天的?

幼兒回答後,複述:小猴種了一排樹,小熊種了一片草地,小刺蝟種了一叢迎春花。

師:故事講到這裏(掛圖1),這四種動物還沒講到誰?對,狐狸。

3、(出示掛圖3)講故事(小狐狸一一來參觀)。

問:小狐狸迎接春天的方法與朋友有什麼不同?

幼兒回答後,複述:小狐狸在自己房子的四周畫滿了樹呀、花呀、草呀。

4、(出示掛圖2)講故事(他去請--澆水呢)讓幼兒複述:小猴説:我正忙着鬆土呢,小熊説:我正忙着施肥呢,小刺蝟説:我正忙着澆水呢。

小結:小朋友們,小猴、小熊、小刺蝟做多麼認真,幹活多麼勤勞,對嗎?而小狐狸卻用畫筆畫出了樹呀、花呀、草呀,這樣能把春天打扮的漂亮嗎?

5、(出示掛圖4)講故事(時間--一夜)

6、(出示掛圖5)講故事(第二天--幾個跟頭)問:小猴種的樹怎麼樣?(指掛圖5)學生回答後,複述:長出了嫩綠的葉芽,像一串串綠色的珍珠。

7、(出示掛圖5)講故事(小熊--打了滾)問:小熊的草地怎麼樣?

幼兒答後,複述:綠油油的像鋪了一片綠色的地毯。

8、(出示掛圖5)講(小刺蝟--多美呀)問:小刺蝟的迎春花怎麼樣了?學生回答後,複述:迎春花開了,一陣陣的清香,甜絲絲的。

小結:小朋友們,小猴、小熊、小刺蝟認認真真的做事,辛勤的勞動,春姑娘送給他們的禮物多好呀!那送給小狐狸的什麼禮物呢?

9、(出示掛圖6)講故事(小狐狸--白一塊的)問:小狐狸畫的樹呀、草呀、花呀變成什麼樣了?

幼兒答後,複述:牆上,地上、自己身上花一塊、白一塊的。

10、(出示掛圖6)正在這時--大家的問:小狐狸為什麼要哭呀?

老師:小狐狸耍小聰明,沒認真的做事情,沒有辛勤的勞動,所以沒有收到春姑娘的禮物。

問:這時,朋友們對它説了些什麼呢?

複述:小猴説:看看我的小樹吧,它已經發芽了!小熊説:去看看我的草地吧,它已經像地毯了!小刺蝟説:去看看我的迎春花吧,它已經開花了。

小結:朋友們多麼關心小狐狸呀,讓它和大家一起分享勞動的快樂多好呀!

(三)、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讓幼兒描述出小猴、小熊、小刺蝟和小狐狸的簡單對話。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帶頭飾表演)

1、分組練習對話。

2、個人表演。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蘿蔔回來了》是一篇講述小動物們相互關心的童話故事,故事中以“蘿蔔”為線索,將小動物們把蘿蔔送給朋友分享的一個個情節,串聯成一篇充滿愛心和喜劇特色的故事。故事採用反覆式的結構,類似情節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其中描述小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既有重複,又有不一樣的內容,既易於為幼兒掌握複述,又對他們有一定的新鮮感,這一種方式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因而可以很好的為幼兒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主題,正是當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種美好情感,因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節奏社會生活,讓現在大多數幼兒都缺乏“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情感體驗,進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這和我們和諧社會的發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綱要》中也提出:“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見向孩子進行關愛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我們中班孩子,他們的交往熱情日趨高漲,並已逐漸學會了交往,這時候,給他們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態度,對他們今後的為人處世都將起到一個不容忽視的影響。

結合故事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培養目標,因此我選擇了《蘿蔔回來了》這個故事為活動內容,希望通過故事中善良、生動地人物形象來激發孩子們關愛他人的意識。

二、説教學目標:

(一)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這是從孩子的知識培養維度考慮制定的,由於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還處在初級水平,傾聽能力還需加強,加上本故事內容是很長的,所以我從故事的線索出發,讓幼兒來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複述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句。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技能的培養維度出發的,中班的孩子雖然能獨立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但講話有時會斷斷續續,因此,我以語句的複述學習來促進幼兒的完整講述能力。同時我們也知道“行動和言語是相互強化的”,因此,我把這句心理描述的關鍵語句提煉出來,語句的複述也是增進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這個目標是從孩子情感態度培養維度出發制定的,“關愛他人”、“與人分享”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們中班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應建立的情感態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標。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因為故事是語言技能鍛鍊、情感表述的載體,只有把握了故事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作為活動的教育重點。

難點: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為情感的體驗是抽象的,中班幼兒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內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經驗,才能激發起孩子對“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為我的活動難點。

三、説教學準備:

本次活動我準備了以下幾樣物品:

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所涉及的動物以及食物。

物質準備:雪天背景圖一幅,大蘿蔔圖片一張,故事錄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圖片各一張,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打X的嘴巴圖片各4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他們的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階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圖,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同時大蘿蔔圖片和腳印組合成的箭頭,清晰地表現出了送蘿蔔的過程,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自己捨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愛的傳遞過程。幼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景促情,豐富孩子的表達。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從“支持”、“引導”、“合作”三方面出發,主要採用了下列幾種教法:

創設情境誘導法:利用背景圖片(大雪天),烘托出“蘿蔔”的珍貴,這一情景也讓孩子進入了故事情境,為後面體驗“關愛他人、與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碼。

另外,在幼兒情感遷移部分,我也運用了“創設情境誘導法”,以孩子平時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來喚起孩子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經驗。這是因為中班孩子的記憶是無目的的,因而容易遺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來激起他的回憶,促進孩子的情感體驗。

設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賞之前我都進行了設問,讓孩子帶着問題進入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增強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讓孩子能有目的的傾聽故事,利於故事內容的理解。

講述法: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增強了,運用語速、音量的變化,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直觀演示法:由於孩子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抽象思維還未形成,所以對事物的認識依賴於圖片、模型等,這個故事雖然內容重複,但是涉及的人物眾多,容易混淆,運用圖片的直觀演示,讓孩子對人物形象以及“送蘿蔔”的過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討論交流法:新《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討論交流發,如討論:“為什麼蘿蔔又回來了?”、“小動物們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來引導孩子萌發“關愛他人、與人分享”的意識。

(二)學法:

依據“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我採用了以下幾個學法:

觀察法:孩子對生動的圖片總是有興趣的,所以我採用觀察法,讓他們觀察背景圖(大雪天)以及角色圖,這樣不僅增強孩子的活動參與性,也幫助孩子抓住故事線索,瞭解故事內容。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這也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同時,討論的形式能給孩子寬鬆的講話空間,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

視、聽、講結合法:這樣讓孩子通過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語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機融合,特別是觀察“送蘿蔔”過程圖的環節中,孩子們在明晰角色間關係的同時,聽聽、講講,利於故事內容、語言的學習。

模仿扮演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心理描述”語句的學習中,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模仿角色的心理對話,在角色表演中體驗同伴間互相關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體驗法:情感的激發是需要介質的,特別是中班孩子,孩子處在具體思維像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記憶特點、語言表達能力決定了他們不能把曾今發生的事情帶着感情完整講述出來,所以運用情境體驗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圖片幫助下,孩子才有話説,有情抒。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重複、語言通俗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激趣導入,引發疑問。——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1、激趣導入,引發疑問。

師出示背景圖,展開談話:“這是什麼季節?”“雪地裏有什麼?”“這麼冷的天,小兔子出來找東西吃,它看到蘿蔔會怎麼樣?”

此環節的重點是激起幼兒的興趣,引出故事的線索,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孩子對故事的背景有一個瞭解,突出了蘿蔔的珍貴。同時,在討論中可能有的孩子會説出“把蘿蔔吃掉”、“拔蘿蔔藏起來”等想法,幼兒討論得出的結論能讓孩子在故事傾聽過程中產生情感衝突,利於幼兒對故事主題的把握。

2、完整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設問:“故事裏有哪些小動物?”“小動物有沒有把蘿蔔吃掉?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角色圖。

此環節的重點是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提問法、演示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蘿蔔”這一線索的發展情況。

3、分段欣賞故事,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

師分段講述故事,並提問:“蘿蔔是從哪裏來的?”,“小兔子把蘿蔔送給了誰?它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接下來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順序擺放角色圖和箭頭和打X的嘴巴圖片,並鼓勵幼兒用生動的語言模仿小動物的心理描述語句。隨後,教師組織幼兒幼兒觀察“送蘿蔔”路線圖,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動物心理活動的語言來集體介紹送蘿蔔的過程。

此環節的重點是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心理描述語句,教師通過提問法、直觀演示法的教法幫助孩子瞭解故事中情節的發展順序,幼兒通過視、聽、講結合法,模仿扮演法來學習重複的語句,增進對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蘿蔔”路線圖的運用幫助孩子清楚瞭解了故事發展的順序,解決了本環節的重點。

4、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故事情感,遷移故事主題。

教師提問:“蘿蔔是誰第一個發現的?最後又回到了誰的手裏?小動物為什麼都不吃蘿蔔?”“你喜歡故事中的小動物嗎?為什麼?”通過孩子的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知道要關心朋友,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並順勢介紹本故事的名稱。

接下來是遷移故事主題,通過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你是怎麼樣來關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麼樣來關心你的?”等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若孩子講述有困難,教師則可以播放幼兒生活中相互幫忙的情境圖片,幫助孩子講述。最後師小結:“我們小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願意與人分享,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環節的重點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即體驗相互關心、與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師運用討論交流法、情境體驗法來激發孩子對故事情感的把握和遷移,因為孩子的記憶是無意識的,同時孩子情感表達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體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圖片的運用可以達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決了本環節的難點。

活動結束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貪吃的小老鼠》講述的是一隻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經過,本課配合故事資料安排了四幅圖片,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兒遇事要先動腦筋想一想,想清結果後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學習。

根據學前班幼兒語言發展的水平,我認為這一活動應到達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圖片,並用連貫的語言講述畫面資料,鼓勵幼兒根據情節發展設想故事的結尾。

2、豐富詞彙:羨慕、神氣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本事,培養幼兒初步的確定、推理本事。

重點:讓幼兒按情節發展順序排圖並用連貫地語言講述一個完整地故事。

難點:設想故事結尾並講述。

準備:投影儀、圖片、每人一塊拼圖板

二、説教法

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啟發式的教育思想,寓教於樂。採用了觀察法、圖片講述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幼兒活潑好動,想象豐富,語言表達本事有了必須的基礎,我充分利用故事圖片,讓幼兒展開想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確定思維本事幾口語表達本事,從而到達良好的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1、懸念導入

放投影儀出示西瓜皮,請幼兒講述西瓜皮的用途。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本事。費時3分。

2、經驗講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啟發幼兒講講小老鼠看到瓜皮它會想些什麼?會説些什麼?用一句完整地話講述圖片資料,讓幼兒充分發表見解,培養幼兒的推理本事,之後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裏的情景,請幼兒講述老鼠的神情,讓幼兒學會理解神氣這個詞。讓幼兒自我動手排序,每人一塊拼圖板,四幅圖片,讓幼兒根據自我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圖的順序,再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指名幼兒先按教師排得圖片講故事,教師再用生動的語言講故事,這樣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本事。並學習理解羨慕一詞。費時20分。

3、讓幼兒創編故事

提問:水慢慢地流進來,西瓜皮船沉下去,最終會發生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發言,想象出不一樣的故事結尾,這樣做,能夠培養幼兒的想象推理本事。費時4分。

4、活動延伸

聯繫實際,教育幼兒。費時3分。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四

本學期我們訂了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幼兒園綜合活動叢書》。中班語言中的一則童話故事《朋友船》十分有趣,對獨生子女自私、以“我”為中心的現象有較大的教育意義。但故事後半部分情節中船破了,海中動物勸大家離開這隻危險的船,可動物們感情深厚,誰也不願意離開誰,幸好最後把洞補上,才倖免於難。我覺得這一情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不太相符,遇事首先要動腦筋,不能認死理。於是我緊扣《朋友船》這一主題對該故事進行改編,所編情節是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為幼兒創設的問題情境,適合大班的幼兒,故在大班組織了本次教學活動。

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設計時,我先考慮到幼兒已經獲得的經驗。前幾個星期,幼兒學過了律動《小木匠》,對木工工具及勞動有了初步的瞭解。還有一次美工區中,一幼兒畫了一隻有帆的船,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我作過簡單的介紹。通過活動,豐富詞彙,拓展幼兒作帆的材料等知識,這些都是建立在幼兒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原有經驗和新的內容會引發幼兒較強烈的學習興趣。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吸收的主要是語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與語言有關的其他信息材料。新大綱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在設計活動時,除了語言,還有音樂、動作、科學等不同發展領域活動的因素存在,也將幼兒的多方面發展要求揉合於本次語言活動中,如思維、情感、常識等。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我們知道,教師參與活動必須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為目的,在此基礎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中,不少環節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所以教師的語言設計上注重啟發性,並給予積極的應答,旨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讓幼兒學得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根據大班上學期幼兒的發展制訂瞭如下二條發展目標:

1、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學會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發展思維能力。

2、體驗團結協作,戰勝困難所帶來的快樂。

為了使幼兒身臨其境,主動觀察畫面內容,切身體會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我和其他老師一起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使造船、上船、海上遇險等呈動態化,更加迎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

基於以上的目標與設計原則,我精心設計本次活動的過程。

1、導入活動:主要是激發幼兒的興趣。以聽聲音猜猜幹什麼的形式,讓幼兒很快進入情境中。

2、造船、上船:主要是經驗的分享、整理。在仔細觀察畫面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動詞,結合園“科學認讀”課題,有意滲透。讓幼兒初嘗成功的喜悦,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3、海上遇險: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部分,先通過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幼兒預料事情的發展,開放的問題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再讓幼兒為救小動物想辦法,教師用急切的話語,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替小動物擔心。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表述,給每位幼兒説話的機會。接下來一個問題情境:二個救生圈,要救三個小動物,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讓幼兒以小熊的身份來處理問題,再次激發了幼兒思考的積極性。

4、修帆的經過:又一個懸念問題:小動物得救了,可船為什麼不往前開?引發幼兒仔細觀察,當得出帆破了要修帆時,讓幼兒去傾聽小動物們的爭吵,這裏又有傾聽能力的訓練。聽爭吵、説爭吵、辨爭吵這一過程,改變了以上活動“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並在原有經驗基礎上,擴展經驗:帆應該用布製作。最後一個情節,小動物用衣服做帆,使幼兒體驗到童話故事的藝術魅力,更為小動物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戰勝困難的精神所感動。

5、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乘船的動作出教室自然結束。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馬過河時與“老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後,小馬安全過河,並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説,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幹。

2、幼兒情況分析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複述故事。

3、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麼“老牛”説河水很淺,“松鼠”説河水很深。最後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通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麼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説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遊戲導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話部分的複述。

D、教師提問教師:老馬對小馬説了些什麼?

教師:小馬最後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後遇到問題應該怎麼做啊?(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次活動。

結束活動 篇六

以一首《好媽媽》作為活動的結尾,既和活動相呼應,又能再一次引發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在快樂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變色蝸牛》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閲讀課,《變色蝸牛》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着水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對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説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説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五)説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温法等。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ii.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聽聲音猜測是誰來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鼓勵幼兒用“第七天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講述。

3、完整講述故事。

聽聲音猜測是哪個小動物,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象聲詞蟋簌,並讓孩子們猜猜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就大膽想象,是誰來了呢?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第一天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身體變成了什麼顏色?

2、第二天小蝸牛又會吃什麼,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3、第二天過去了是第幾天?蝸牛媽媽又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那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這一環節通過提問、猜測,讓幼兒在討論、尋找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情節很平凡,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小蝸牛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東西的地方設計了當小蝸牛遇到了小朋友後,小朋友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這樣一來。孩子們舉手的熱情更高了,回答問題也熱烈了,雖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對題,但畢竟孩子在思考問題,在認真表現自己了,我就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肯定。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我是在進行復述故事了,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體會,第一天蝸牛吃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麼?又變成了什麼顏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你們覺得他還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提問下,孩子對故事已進一步的理解了。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八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小馬過河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小馬過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小馬過河時與“老

牛”、“小松鼠”的對話,以及“老馬”的提示。最後,小馬安全過河,並懂得了,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説,還要多想一想、試一試,這樣才能夠增長才幹。

2、幼兒情況分析中班小朋友年齡都在4—5歲之間,語言表達能力較好,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整的複述故事。

3、重點、難點

瞭解故事內容,知道為什麼“老牛”説河水很淺,“松鼠”説河水很深。最後懂得其中的道理。

4、教學目標

a.引導孩子們熟悉故事內容。

b.根據故事中的動物“小馬”“老牛”“松鼠”學會比較高矮。

c.通過故事的講解與分析,讓孩子們知道遇到事情應該怎麼做。

5、教學準備

a、五幅故事圖片、語言書。

b、“老馬”、“小馬”、“老牛”、“松鼠”動物頭飾。

二、説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表演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內容,通過提問法,幫助幼兒加深故事中的對話情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演法培養幼兒的表演力和想象力。

2、教學程序

A、運用小客人來做客的遊戲導入活動

B、依次出示故事圖片,將故事生動完整的講述一遍

C、引導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和老師一起復述故事。加強對

話部分的複述。

D、教師提問教師:老馬對小馬説了些什麼?

教師:小馬最後過河了嗎?

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小朋友以後遇到問題應該怎麼做啊?(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子來回答)

5、活動結束

教師請小朋友戴上頭飾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在表演中結束本

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説課稿 篇九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你聽説過遊戲嗎?老鼠打電話給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活動設計和教案》(中班上冊)。這個遊戲充滿了孩子的興趣,接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目前,通信設施非常發達,朋友之間經常用電話聯繫,電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中班幼兒年齡小,現在多為獨生子女,一般有疏忽的行為,該遊戲具有時代特徵,符合當前幼兒年齡特徵。

選擇老鼠打電話的教材是因為

1、劇情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遊戲語言方便幼兒模仿學習。

3、通過遊戲,幼兒可以感受到禮貌用語的用法,學習如何打電話。

4、遊戲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到工作要小心,不要疏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徵。

(二)教育目標:

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的語言領域,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積極應對的環境和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1、樂於觀看錶演,感受遊戲的樂趣。

2、體會工作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於參加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

(三)教育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參加遊戲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總是原諒這個目標進行教育,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一句話只説一半或幾句話就不能説了。根據幼兒語言的發展情況,我決定了這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育、學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這次活動的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配置老鼠的房子:在牆上掛家人的照片,在桌子上放置人偶家的廚房用具和電話。(這是為情景表演準備的)

2、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情況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況表演準備的)

3、玩具電話每個幼兒(這是為幼兒玩遊戲準備的)

二、説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一邊用手當麥克風一邊唱電話這首歌。但是由於詞彙量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道該怎麼説,説了也很難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想打電話卻又不知道該怎麼打。因此,我通過這次遊戲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説話的機會。

三、説教方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採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麼要採上述方法?

採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徵,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原則至關重要。以看情況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育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啟發性的問題用語言表達幼兒看到的具體形象,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稍微疲憊的時候,遊戲可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幼兒可以在輕鬆愉快的電話遊戲中充分表達自己,大膽地説話。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把過去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要我學。遵循淺入深的教育原則,幼兒在看、聽、想、説、玩的輕鬆氛圍中把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聽覺感官積極參加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況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對話法是幼兒在討論、對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和意見,是幼兒練習對話的好機會。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的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飢餓環節

(1)觀看情況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用神祕的吻介紹幼兒看到的情況表演。孩子們,你喜歡看錶演嗎?讓我們看看老鼠家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況表演——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利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這次活動的重點鋪平道路。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説遊戲內容,再次看錶演。

首先,讓幼兒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2、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老鼠的好朋友,為什麼老鼠打電話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以再次表演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場面,讓幼兒自己發現老鼠撥號不集中)除了錯誤的電話號碼外,還有什麼地方説明老鼠不小心嗎?接下來再看錶演,問:老鼠打電話是怎麼説的?為什麼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老鼠怎麼打電話邀請好朋友?

鼓勵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説出角色之間的對話,體驗工作疏忽的結果。

這個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置疑問、再次看錶演,然後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你一句話、我一句話,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解決活動的重點,突破活動難點的最重要環節,同時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3)幼兒互相玩電話遊戲,練習對話。

隨着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想自己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幼兒自由地一起玩電話遊戲。孩子們,你想打電話嗎?怎麼給閨蜜打電話?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電話遊戲吧。

這一環節能夠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為幼兒提供表達和説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十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雨天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羣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和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而依據詩歌內容製作的課件,生動形象,配以優美的朗誦,更容易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的瞭解詩歌的內容。

2、幼兒現狀分析:中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好奇心強。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容易引起幼兒觀察和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樂於探索大自然。通過詩歌的學習,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目標定位: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以往在語言活動中的學習經驗,結合本次活動,我制定瞭如下活動目標:

①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②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和難點:依據〈綱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上。難點則是: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5、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調動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更直觀的感受詩歌的內容,我製作了課件《動物的傘》,並在動手操作的環節為幼兒準備了人手一份的大樹、荷葉、蘑菇、小鳥、螞蟻、青蛙圖片。

二、説教法:

在活動中,我是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操作來組織活動的,並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他們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法、動手操作法進行學習,在輕鬆的氛圍中表現自己,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對詩歌美的感受力。

三、教學過程與安排:

本次活動我共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利用雨聲導入新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2—3分鐘)首先我帶幼兒進入到佈置成森林環境的活動室,讓幼兒在活動室中觀察玩耍。然後放雨聲,並提出問題“這是什麼聲音?”“下雨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下雨了,我們應該打傘等”。對於這些生活性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並加以表揚肯定,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在本環節中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並關注幼兒能否想到不同的躲雨方法,是否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10—12分鐘)首先我通過提問“小朋友都知道了打傘可以躲雨,那你們想一想,森林中的小動物把什麼當做自己躲雨的傘呢?”引導幼兒説出不同的小動物都是怎樣來躲雨的。這部分可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我又通過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課件的學習“小朋友,森林播放室正在播放小動物躲雨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在課件學習時,我先採用分節播放學習。點擊第一幅畫面,問“誰是小鳥的傘?”引導幼兒根據課件説出“大樹是小鳥的傘。”緊接着我又提出“哪裏的大樹是小鳥的傘?”使幼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思維方向,回答起來也比較有條理。同樣,我繼續點擊第二、第三幅畫面,引導幼兒説出“哪裏的蘑菇是螞蟻的'傘”“哪裏的荷葉是青蛙的傘”點擊第四幅畫面,問“天怎麼了?”“小動物有傘嗎?”引導幼兒説出“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第二遍,我採用整體演示課件,同時給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小朋友,我們可以邊學説邊用自己優美的動作來表現詩歌的內容,看看誰的動作最美”。讓幼兒在邊説邊模仿小鳥飛,螞蟻爬,青蛙跳中充分展示自我,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教師在本環節中通過演示、提問、鼓勵等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玩玩中理解了詩歌的內容,感受了詩歌的美,激發了每個幼兒學習詩歌的願望,這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

第三個環節,我安排的是幼兒分組粘貼活動。(8—10分鐘)在這一環節中,我為幼兒準備了粘貼用的背景圖四張:有大樹、蘑菇、荷葉和組合圖。小動物圖片:青蛙、螞蟻、小鳥。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以小組形式進行粘貼。粘貼完成後,引導幼兒在組內自由講述圖片內容。我考慮到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準備圖片的難易程度也不同,為的是給不同能力的幼兒都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教師在本環節中起到了支持、引導的作用,並鼓勵幼兒要同伴間相互幫助。通過這一環節,鞏固了幼兒對詩歌的學習,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保護了幼兒的自信心。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伸,為此在活動的延伸部分我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的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最後我來説一説效果預測:由於本次活動加入了課件教學及動手操作的環節,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使幼兒更直觀的學習詩歌的內容。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導,讓幼兒的活動思路更加明確,學習效果會很好。在動手操作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小組中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由於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出現溜號現象。我會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活動中,使全體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6v6l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