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科舉考試製度【精品多篇】

科舉考試製度【精品多篇】

科舉考試製度【精品多篇】

日本教育考試製度 篇一

日本留學之考試製度特點:1、由於目前日本高等教育的水平比中國國內要高,但“留學生考試”的競爭程度可能不如國內大學聯考,所以很多優秀中國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在日本考入了綜合排名超過國內大學的日本知名大學;2、由於“留學生考試”在中國沒有考場,而且知名大學除了要求該考試成績外還會要求學生參加附加面試,所以優秀的中國高中畢業生想從國內直接申請進入日本的優秀大學非常困難。即便是在國內已經有了相當的日語基礎者,也要先選擇日本語言學校作為過渡,一方面強化日語,一方面作參加“留學生考試”的最後準備。3、由於“留學生考試”是與日本本國大學聯考分開舉行,而且幾乎所有日本名校(但個別專業除外)都會有招收留學生的名額,這就保證了中國學生是通過日本學生以外的渠道進入世界級的日本名校深造;首先,日本留學生考試每年有2次,分別是6月,11月各一次。地點在日本各地和日本以外的部分國家及地區舉行兩次(在中國暫無考場)。

日本留學之考試報名時間:2月10日-3月7日;6月30日-7月25日;學生可以選取成績最好的一次,學生上語言學校的話,學校也會幫助學生報名的,注意留學生考試提前5個月左右報名,不要錯過了。

北美精算師考試內容及考試製度 篇二

北美精算師考試製度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精算師(asa)。目前對準精算師的考試要求為300學分。除了100系列的11門課程(複利數學、精算數學等)外,還須通過200系列的4門課程(經濟保障計劃、精算實務等)。每門課在10至30學分不等。

學員在獲得300學分後即成為asa,之後可繼續考fsa課程。asal00系列的11門課程的考試均採用英文試卷,選擇題形式,考試時間分別為1個半小時至4個小時不等;200系列採用英語書寫答題形式。考生是否通過某一門課程考試以及所獲得的分數,是到該課程全部試卷批完後,按成績順序排列後確定的。

第二階段是精算師(fsa)。考生在取得準精算師資格證書後方可參加fsa課程考試。目前把精算師的考試課程分為財務、團體與健康保險、個人人壽與健康保險、養老金、投資五個方向,每個方向又分若干門課,每門課學分在10至30分不等。要取得fsa資格必須通過以上一個方向的所有課程考試,以及再選擇以上方向的其他課程,使學分達到150分,即學分總計要達到450分。當fsa要素的課程考試全部通過後,考生還要參加最後一門課程:正式精算師認可課程(fac),其內容主要是職業道德和案例,時間為二天半,一般只要自始至終參加,在結束後的晚宴上會獲得fsa證書。

北美精算師協會的考點分佈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考試每年5月和11月舉行兩次,考試時間由北美精算師協會確定,世界各地統一,考卷由北美精算師協會提供。

報名及考試地點:南開大學、湖南財經學院、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陝西財經學院、平安總公司

北美精算學會考試課程

準精算師考試:

100系列課程:100微積分和線性代數、110概率論和數理統計、120應用統計、130運籌學、135數值分析、140複利數學、150精算數學、151風險理論、160生存模型和生命表編制、161人口數學、165勻修數學

200系列課程:200經濟保障計劃概論、210精算實務概論、220資產管理和公司財務概論、230資產和負債管理原理

正精算師的考試課程分為五個方向:

一財務 包括科目:財務管理、公司財務等

二團體和健康保險 包括科目:團體和個人健康保險的設計和銷售等

三個人人壽和年金保險 包括科目:個人人壽和年金保險的精算實務調查、人壽保險法和税收等

四養老金 包括科目:養老金估價原理i、退休計劃設計等

五投資 包括科目:高級資產組合管理等

科舉的由來 篇三

歷史知識: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

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的由來]

論科舉詩歌 篇四

論科舉詩歌

古用科舉選棟樑,

寒士也能上朝堂。

中榜落第官做主,

草民何處論短長?

科舉優劣定功名,

可憐忙壞讀書人。

層層應試篩選後,

歡喜痛哭是新聞。

狀元榜眼探花郎,

幾人真是國棟樑?

終生勤學苦攻讀,

虛名聊以慰寒窗。

層層應試通殿堂,

少年也可伴君王。

平步青雲高官做,

急死老成讀書郎。

層層應試等級分,

做官只是少數人。

多數書生雖勤奮,

只能榜上無姓名。

讀書科舉通官場,

惹得世人絞腦腸。

多少紈絝庸碌輩,

借金銀台做虎狼。

讀書科舉通官場,

官場險惡又骯髒。

正人君子多無用,

奸佞小丑吃皇糧。

讀書科舉通官場,

官場本來就荒唐。

考場又被官場管,

卻使荒唐更荒唐。

科舉誕生哪個朝代 篇五

答案:隋朝

【相關閲讀】

中國科舉的產生,是時代的驕傲,科舉意在選才,它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從隋朝大業元年(605)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週年。狀元在中國歷史上的政壇、文壇上都有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奇特現象。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出現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員外郎申世寧主持貢舉,取進士四人,第一名是孫伏伽,貝州武城(今河北南宮)人。在隋末曾考取秀才,人唐以後擔任萬年縣法曹,是低級小官。前後13的科舉制為歷代王朝選拔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進士。此刻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狀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國16人,兩宋118人,遼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張獻忠大西國1人,太平天國3人。科舉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雖然那時開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浩浩蕩蕩的進軍京都。它打破了豪門世族對政權的壟斷,使官場知識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它是一大進步。

唐代實行科舉制度還是初級階段,考試科目繁瑣,有常科、制科兩大類90多科,同時採取分級考試製度。清朝的科舉程序是:不論身份和年齡,一律都得經過童試(含縣級的童試、州府的府試、省級的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的科考程序。參加鄉試之前務必經過童試,取得生員資格,才能去省裏參加鄉試。鄉試中合格者為舉人。凡是經過考生所在縣的縣試的,就算童生,童生不算功名,但是是一種社會榮譽,往往會得到社會相應的尊重和資助。童生都具備了進入府試的資格;經過了府試的童生就取得參加省級院試的資格,省級院試過關,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國家要給秀才免掉他家庭中的税賦,還要給予資助。

鄉試三年舉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試,所以又稱之為“秋闈科考”,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這樣的'考試,經過了鄉試考試的合格者就叫做“舉人”。會考三年舉行一次,舉人才有資格參加科考,經過了會試考試的合格者,就叫做貢士。貢士的名額很少,一年只有300名左右。取得了貢士功名的,其實已經獲得了進士的功名,但是,他們還要參加殿試才能夠最後得到這個功名,所謂的殿試,就是皇帝要在太和殿再進行一次御前考試。殿試在宋朝之前屬於科考程序之一,殿試要產生重新排行,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總稱“鼎甲”。取得進士功名的人,國家能夠直接放官,也就是能夠直接選他上任做官,但還要國家派官要根據國家職官的空缺狀況來定,所以,也有一些進士一生並沒有做過朝廷官員。同時,也有許多8品以外的官員能夠參加這樣的科舉考試,以獲取功名去求取仕途寬廣。

“一登龍們,則聲價十倍”。萬人挑一的狀元,可謂是人中之龍、天之驕子,其榮耀、其顯赫、其尊貴,簡直登峯造極。然而,真正稱得上一流人物的卻又屈指可數、鳳毛麟角了。狀元中有真才實學、卓有建樹、眾所周知的有王維、柳公權、陳亮、呂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張孝祥、翁同等十來個人。他們是中華民族驕傲的人傑。然而,狀元整體來説,卻是名不符實的,其中的大多數虛有其表,相當平庸,甚至是隻識幾個字的白痴狀元、草包狀元,考試也未必能把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測驗出來,詩寫得好,八股文做的好,未必就會做官。狀元不如進士,進士不如落第舉子的現象常常發生,何況狀元大多是欽點的,皇帝老兒的學識水平與愛好,直接影響被點狀元的素質。他們錄取狀元多憑自我的愛好和情緒,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實學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爭名求祿的習性卻也構成了社會的陰暗面。科場作弊現象司空見慣,如夾帶、冒名頂替、買槍手、竊取或買試題等層出不窮。有錢的高中,沒錢的名落孫山。可見狀元的錄取,並非全是秉公取才。從總體上看,狀元的素質低的根本原因,要歸結於科舉制度的弊端和官場的腐敗。

中國科舉制度的產生、發展、沒落,有它的客觀規律。科舉制度的功績是不可抹殺的,但它的弊端卻是明顯的,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阻礙了中國文化的發展。19,由袁世凱領頭的一批有識之士奏請皇帝廢止這種制度,進士張之洞上書:“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於富強,即永遠不能爭衡各國”。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進行了最後一屆之後正式廢除。從此狀元、進士在歷史博物館中找到了應有的位置。

中國已進入了新世紀,我們要以古為鏡,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尋找選拔人才的好制度和好方法,儘管科舉制度早已廢除,狀元也已消失,但透過公平競爭,進行考試,選拔各種人才,這個根本原則,我們還是適用的。狀元,在新的形勢下,應當有新的涵義。但願在中國的土地上,行行出現更多的新狀元。

日本教育考試製度 篇六

1,完整的教育體制

現在日本實行的是6,3,3,4,5體制。也就是説,國小6年,國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大學院(研究生院)教育5年,修士(碩士)課程2年,博士課程5年(包括修士前期課程2年,博士後期課程3年)。

2,系統的教育體系

日本的教育從學前教育的幼兒園教育開始,到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修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教育,已經形成了系統的教育體系。除上述學校外,屬於中等教育類的學校,還有專修學校和各種學校;屬於高等教育的還有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以及專修學校和各種學校。特殊教育也是日本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盲聾啞學校,養護學校等。日本學校教育除全日制之外,還開設了通信制學校,如通信制高中,通信制短大,通信制大學,通信制大學院(研究生院)。總而言之,日本的學校教育,既有全日制學校,又有通信制學校;既有普通學校,又有以盲聾啞人為對象的特殊學校。

3,國立學校,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並舉。

4,實行了9年義務教育。

5,與眾不同的每年3月畢業和4月始業的學校運行制度。

(二)日本教育情況

據日本文部最新統計,日本現共有全日制各級各類學校(包括幼兒園)63600所,在學人數21942875人,教員數1732269人,職員數447251人。其中,幼兒園14527所,在園人數為1778286人;國小校24188所,在校生人數為7500317人;國中11220所,在校生人數4243762人;高中5481所,在校生人數4211826人;中等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人數為236人;盲人學校71所,在校生人數為4172人;聾人學校107所,在校人數為6824人;養護學校810所,在校生人數為77818人;高等專門學校(大專)62所,在校生人數為56436人;短期大學585所,在校生人數為377852人;大學622所,在校生人數為2701104人;大學院(研究生院)462所,在校生人數為191125人。通信制學校:高中生104所,在校生人數為171012人;短期大學生10所,在校生人數為31868人;大學18所,在校生人數為216687人;大學院(研究生院)4所,在校生人數為368人。

二,留學政策

(一)概況

日本向國外派遣留學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中國隋唐朝時期,就已經向中國洛陽和長安派遣了大批留學生。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現代教育興起,各大學和各類學校開始正式接受外國留學生。魯迅,周恩來等都是中國近代早期留學日本的優秀代表。到了日本的經濟高度發展,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之後,抱着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願望到日本來留學的各國青年越來越多。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提出“發展10萬留學生計劃”,是日本留學生政策的重要體現。日本政府在文部省,法務省和外務省都有相應的管理留學生事務的部門,與之相對應的隸屬文部省管轄的財團法人日本國際教育協會,國際交流基金和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作為留學生具體管理部門。日本政府基於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往來和國際關係,促進國際間的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互派留學生,並制定了一整套互派留學生制度。

(二)日本接受海外留學生政策

日本接受外國人留學生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項:

1,留學前:

(1)通過日本駐外國大使館向希望來日本留學的人提供留學情報信息;

(2)通過考試招收日本政府提供獎學金的國費留學生;

(3)對已經取得日本國入國簽證的留學生,在赴日之前,對其進行入學教育;

(4)與外國政府合作(指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中國,烏孜別克斯坦),接受其向日本派遣的留學生;

(5)為積極推進海外的日本語教育,通過國際交流基金,向國外派遣日本語專家,寄贈日本語教材,在海外舉辦日本語能力考試等。

2,在日本留學期間

日本文部省通過地方自治體和民間團體,對正在日本留學的各國留學生進行支援。

3,留學生學成歸國後

在日本外務省主持下,日本政府對各國留日學生歸國後,實施援助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項:

(1)編輯各國各地區留日歸國學生名冊。

(2)對留日歸國學生會或同學會等組織舉辦的各種活動和事業,給予支援。

(3)舉辦各種講演會,為留日歸國學生提供發表留日時期所取得的成果的機會。

(4)通過國際交流基金組織,向留日歸國學生組織提供經費援助。

(5)聘請留日學生人數多的東南亞,中國,韓國的已經歸國的留日學生,再次讓他們短期來日本,向他們提供再認識日本現狀的機會。

三,招收留學生工作

現在在日本學習的來自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總數為51300人。其中,除8250人是國費留學生外,其餘都自費留學生。在51300留日學生中,約90%是來自亞洲國家,而中國大陸和台灣省所佔比例最高,中國大陸和台灣省約佔53%,韓國約佔23%,其他各國所佔比例相對來説就少多了。如中南美地區僅佔1.7%。

(一)日本招收留學生方法

1,報名條件:

除日本文部省規定,報考日本各類大學的資格為年滿18歲以上具有以上學歷之外,對於留學生來説,則要求通過[日本語能力考試],達到1級水平,並要參加日本財團法人日本國際教育協會組織實施的[私費外國人留學生統一考試]取得及格成績。申請人還要具有經費支付能力。

2,招生方法:

對於在各國國內學習的各國學生來説,無論是高中畢業生還是大學畢業生,都無法達到上述報名條件。中國學生也毫無例外。為適應這種報名條件,解決各大學招收外國人留學生的問題,於是,名目繁多的日本語學校在日本各地應運而生。這些日本語學校直接從海外招收具有12年以上學歷,學習過基礎日本語,有一定經費支付能力的學生到日本語學校學習1年至2年的日本語,讓他們參加[日本語能力考試]和[私費外國人留學生統一考試],取得好成績後,升入大學。在文部省主持下成立了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該協會制定了[日本語教育設施運營基準],作為日本語學校運營的規範,來管理這些形形色色的日本語學校。日本文部省,外務省會同法務省,制定了關於日本語學校從招生條件,報送日本入國管理局申請在留資格,在本國辦理護照,在日本駐本國大使館查證,取得日本國入國簽證,赴日入國入學,進行外國人登錄,延長簽證,資格外打工,再入國許可等一系列手續規定。逐漸形成了現行的一整套繁瑣的日本語學校的招生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wv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