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孔子和學生【多篇】

孔子和學生【多篇】

孔子和學生【多篇】

孔子和學生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正確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基本技能:能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佩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含義。

2、瞭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孔子的畫像)同學們,認識這個人嗎?(板書:孔子)你們瞭解孔子嗎?

2、學生結合資料談對孔子的瞭解。

3、教師補充資料:孔子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後人為了紀念他,專門修建了孔廟。(課件出示孔廟的圖片)孔廟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孔子同時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詞語,檢查讀音情況。

3、指名朗讀,要求:仔細聽,有沒有讀錯的地方;同時畫一畫課文提到了哪幾個學生。

4、課文提到了哪幾個學生?(課件出示:顏回子貢子路子張子夏)點明顏回、子貢、子路、子張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

6、小組交流對孔子的印象。

三、學生談對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過讀課文,你覺得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教師隨機板書:(可能有以下的認識)

有愛心謙虛偉大受人尊敬瞭解學生不貪財

善於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師因勢利導,深化對孔子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學習依據學生對孔子的初步印象進行進一步的引導。

1、你從哪部分讀出孔子有愛心的?請你給大家讀讀這個自然段。

2、説説看,你怎麼覺得他有愛心?

3、誰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句子説出自己的見解。課件隨機出示重點語句:

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乾作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做學生。

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種各樣的人才

4、小結:看來孔子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再來讀讀書,書中有一個詞和大家説的意思差不多。(板寫:有教無類)為了讓學生得到一樣的教育,不管貧窮或富裕,不管聰明或愚笨,他都樂意收做學生。他的確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師!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回憶一下,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教育思想?

(二)、第二、三段的學習

1、剛才同學們還談到了謙虛,你是從哪部分讀出來的?

⑴、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⑵、誰來説説孔子什麼地方讓你感到謙虛?

小結:一位德高望眾的老師敢於在學生面前説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謙虛真讓人敬佩啊!

⑶、朗讀孔子的話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語氣來讀?(課件出示四句話)

⑷、指名分角色朗讀孔子與子夏的對話。

2、剛才有同學談到孔子非常瞭解他的學生,你們又是從哪部分讀出來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閲讀這部分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提出來。

引導學生弄懂“變通”、“和顏悦色”、“謙厚”等詞語的意思。

⑵、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思考過孔子這麼瞭解每一位學生,對他教學生成才有沒有什麼幫助?

⑶、小結:的確如同學們所説,孔子這麼瞭解學生,使他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課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個詞和我們説的意思一樣,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寫: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於把握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的優勢,改進學生的不足。培養出了各種各樣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個才華超眾的賢人,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紀錄。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⑴、指導朗讀,孔子和子夏的話分別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⑵、指名分角色朗讀。

⑶、練習朗讀二、三自然段。

4、(課件出示句子: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這段對話讓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那麼老師對子夏的教育是什麼呢?

5、小結:看來孔子在教育學生方面的確是位了不起的老師,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學生,影響了他學生的學生,影響了中國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們尊為先師。(板寫:萬世先師)

6、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7、(課件出示孔子的畫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會對他説些什麼?

(三)、課外拓展。

1、(課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2、全班齊讀。

3、推薦學生閲讀漫畫版的《論語》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蹟的連環圖畫《孔子勝蹟圖》。

五、板書設計:

孔子和學生

有教無類

孔子

因材施教

六、教學後記:

孔子和學生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雖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2、瞭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指名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解決問題

1、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別對他們做了什麼評價?

2、孔子的學生們各有各的優點,孔子跟他們相比,感覺自己怎樣?

3、聽到孔子這麼説,子夏很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 那就讓我們跟子夏一起去問問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們的疑惑。

4、就2、3段的內容,再進一步啟發學生,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下面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個遊戲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不但受到學生的敬重,也受到後人的尊敬,被稱為“萬事先師”,他為什麼享有這麼高的盛名呢?

四、如果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想對他説什麼?

板書設計:

孔子和學生

有教無類

“萬世先師”

因材施教

孔子和學生 篇三

今天教學《孔子和學生》,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時問了一個問題:“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麼?”在我看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問題,因為課文中就有現成的答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但學生回答卻五花八門。

驚訝之餘總結了一下有幾個原因:

1、學生對課文信息的提煉能力不高。一直以來,我很少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主要內容的處理上實行“模糊瞭解”。導致學生總結能力偏差。

2、學生還不能很好的聯繫文本來解決問題。思想上信馬由韁,節外生枝現象突出,“以文本為本”的意識不強。

3、學生對課文雖然進行了預習,但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意思並沒有弄懂,不知道怎樣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了彌補這種現狀,我決定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總結、提煉主要內容的訓練。要使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學生圍繞文本學習,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

教學中我補充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從孔子之前的“學在官府”“官在官府”的現狀,到私塾的建立,到今天的校園。從古至今,由私塾到學校。學生總算明白了孔子教育思想對今天的影響。看着學生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何在“課之外”下功夫?如何提升“課本身”?仍值得深思。

孔子和學生 篇四

《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髒的東西掉進鍋裏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學(本站☆)生。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説:“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説呢?”

孔子和學生 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和積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顏悦色”等詞語。

2、能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夠大膽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3、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孔子,瞭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寫摘錄筆記。知道人雖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2、瞭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教具準備:孔子畫像掛圖

教法:導讀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課時計劃: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紹棠的《師恩難忘》,孩子們上學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還記得嗎?對,是叩拜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像。

2、為什麼要學生們拜孔夫子呢?

過渡:這麼偉大的一位思想家,萬世之師,他是如何教育學生的呢?它的魅力何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孔子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做摘錄筆記。

3、檢查生字詞。

三、默讀課文,學會質疑。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標畫或是記錄下來。

2、全班彙報。

孔子和學生 篇六

冉求,魯國人,比孔子小29歲,以擅長政事列於孔門“十哲”。

有一次,孔子讓幾個弟子談志向。子路説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國”。冉求低調一點,説只想治理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治理三年能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不過禮樂教化方面,自己還不行,得依靠賢德君子。夫子認可冉求有這樣的才能,曾對人説,“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可以去當總管。還説,以冉求的才藝,從政是綽綽有餘。

夫子對冉求政事才能的讚賞,從他回答子路關於“成人”的一段話中,尤其昭然可見:

“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夫子這裏舉了四個人,前三位都是魯國的前賢,他們分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道德(清心寡慾)和勇敢,只有冉求是當時活着的後輩;把他和三位前賢並列,可見夫子對冉求的“藝”(才能)是何等抬舉。夫子説,有這四個人卓異的優點,再加上禮樂的修養陶冶,就稱得上是“成人”(即完人)了。

儘管對冉求的才能如此肯定和讚賞,但夫子卻又認為,冉求只是“具臣”而已——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與季氏同族的季子然問孔子,仲由(子路)和冉求是否稱得上是大臣?夫子説,所謂大臣,就是要用道義事奉君主,行不通就辭職不幹;如今的仲由和冉求,可以説是具臣(即辦事幹練的臣子)吧。很顯然,在夫子看來,“以道事君”是杆標尺,達不到它的,哪怕再有才能也稱不上大臣。這裏且不論子路,單説冉求,他有哪些表現,讓夫子覺得他沒做到“以道事君”呢?從《論語》記錄來看,有如下幾件:

一件是,季氏(指季康子,以下同此)祭泰山,孔子知道後,責問時為季氏宰(季氏的行政總管)的冉求:“你難道不能阻止麼?”冉求説“不能”。夫子很生氣。當時只有周天子和諸侯才有祭大山的資格,季氏作為卿大夫去祭泰山,分明就是“僭禮”;而身為季氏宰的冉求不加勸阻,這在夫子看來,也是有違禮制和道義的失職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pj4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