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學生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中學生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中學生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中學生學習方法 篇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八七班的學生——xxx。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裏一起分享有關地理的學習方法。

想要學好地理,首先要對地理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有的同學總是認為,地理是一門副科,只要考個差不多的分數就可以了,但其實,大多數同學之所以考不好,往往就是因為這個錯誤觀念所導致的。那麼,什麼是正確的觀念呢?在我看來,地理考試的分值雖然不如語數英高,但它的重要程度卻絲毫不亞於語數英,畢竟它也是佔有分值的,畢竟我們不是隻考語數英就能上高中的。因此,對於所有學科都保持一個正確的觀念

對我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要想學好地理,就要找到好的方法。對於我而言,學好地理重在理解、歸納和應用。

理解最重要的是把所學到的知識與地圖結合起來。多看看地圖,多想想現在所學的內容,將地圖當成課外書來細細品味,這是你就會發現,其實地理也是很有趣的。在整個地理學習過程中,要對書中的各種地圖徹底理解,做到心中有圖,並且看到圖就知道它在説什麼。

歸納時要掌握規律。我們要相信地理是有規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他各種的自然現象都有着各自的規律。把握好了這些規律,自然地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通過畫圖的方式整理知識,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便可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並且也讓知識變得更容易記憶。

把知識有規律的梳理好後,結合地圖記憶就變得輕鬆的多。

最後我想説的是,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但只要找到對的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那麼學習地理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就都是輕鬆無比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學生學習方法 篇二

為了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分析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我們對我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閲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中學生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有必要進行學法的具體指導,開設學習方法課。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功課、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中學生由於年齡特點,正在處於發展智力,增長 知識階段,掌握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在學校有用,對於他們離開學校後,刻苦地進行學習,充實自己, 仍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為了研究中學生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對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的預習、聽課、作業、複習、考試、課外閲讀、課堂小結等學習方法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 調查目的

1、瞭解中學生學習方法的現狀;

2、分析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3、尋求中學生學習方法與學習效果的相關規律;

二 調查對象

從高中三個年級中各抽3個班,共452名學生。

三 調查方法和步驟

調查採取問卷和談話法。問卷採用學生問卷。談話法是由實驗教師對本班三類不同學習品質的學生進行抽 樣,並對他們分別進行談話。

四 調查結果

1、預習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大部分學生處在“老師要求預習才預習”的狀態,佔總數的4 0%,還有“老師要求預習也不預習”的,佔總數的30%,而經常自學預習的學生只佔30%。

從統計數據看,學生預習方法大部分處於“把要學的內容看一遍”的狀態;而通過預習找難點、找重 點或解決疑難的比率較低,原因是高一年級的學科較高三年級學科易學,從國小進入高中,學習方法仍停留在 國小水平。調查表明,高一年級多預習語文、數學和外語,高三年級各科基本都要預習,而且預習物理、化學 的比率高於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的比率隨年級增長。

“看一遍”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極低,它反映出中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把預習當成一 種任務去完成,反而浪費了大好時光,這也是造成學習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難點”和“找出 重點”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一般很高,但這類學生很少。所以從中學生整體來看,他們缺乏自學能力 ,只把預習當成額外作業去完成,沒有作為能力去培養,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注重培養能力。

我還發現,“對照參考資料”的預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的相關係數隨年級的升高由負高相關轉為正高相關 ,這一變化反映出預習方法。

隨年級的增長而變化,原因是高三學生的自學能力強於高一年級,而且由於臨近中 考,複習參考資料是高三學生的主要方法。

我們對24名優秀學生預習方法的調查表明,其中18名學生採取“找出難點”、“找出重點”等方法, 只有6名學生採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預習當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總結能力的一個途徑, 力爭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和長期依賴教師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課堂聽講情況和方法

調查表明,教師講課枯燥是造成學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佔整體的35%。由於教師講課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所以調動不了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有各種不同的聽課方式。統計表明,採取第一種方式的學生較多,高一年級高於高三年級;採取第二種方式的學生,高三年級較多 ,高二年級次之;採取第三種方式的學生,高二年級較多,高一年級次之;採取第四、五種方式的學生極少。 這説明聽課方式與年齡特點有關,高一學生慣於全記,高二學生因課程加多加深多注意聽,高三學生重點堅持 有選擇地記。從整體來看,學生聽課時思維不夠活躍。影響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統計表明,高一學生採取第一種方式與學生成績相關較高;高二年級學生採取第二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 關較高;高三年級學生採用第四種方式與學習成績也相關較高,而且數學和物理採用第三種方式也相關較高, 其它基本處於負相關狀態。由此可見,由於不同年齡學生智力開發的不同和聽講習慣的不同,直接影響着學生 的學習方法。

在抽樣談話的24名學生中,有16名學生採用二、三、四種方法。僅有8名學生採用第一種方法。所以 上課時提倡學生討論和議論,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選擇重點的能力,發現和鼓勵學生獨立創見,是提 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課堂記筆記的情況和方法

學生記筆記方法的調查情況

調查表明,記筆記的方法是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的。高一學生習慣於抄板書,高二和高三學生開始轉向記 重點,但採取全記的比率還較高。

統計表明,抄板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低,甚至出現了負相關,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書,影響了課堂 學習效果。高二學生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關較高,高三數學、物理課學生記筆記少或不記筆記與學習成績相 關也較高,説明對於較難學習的科目或思維邏輯強的學科,學生應該集中精力聽講,以免造成思維混亂和前後 邏輯不連貫的現象。確實有一部分教師習慣於寫板書,也要求學生抄板書,這不僅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思路,也 影響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通過眼看、耳聽、動手、動腦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腦皮層興奮 域構成多通路的聯繫,阻塞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較難學科應該以聽、想為主。

4、課堂小結情況和方法

課堂小結方法的調查結果顯示以學生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結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師 ,他們基本採取講完課就叫學生做練習的教法,從而使學生形成了這種習慣。 這種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如何呢? 調查表明,採取急於在課堂上做練習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都很低,甚至出現高負相關。這因為以做練習代替課堂小結,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知識消化理解的過程。所以,單靠練習來提高成績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 做好充分的課堂小結,使課堂知識得到消化整理,然後在系統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做練習,才會收到良好的 學習效果。

相關統計還表明,課堂小結的方法隨年級不同而異。高一學生採取老師小結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關的較高 ,説明高一學生還沒有自我小結能力,需要老師多做小結。高二學生採取討論和重温課本的方法與學業成績相 關較高,這是因為高二學生思維活躍,並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通過獨立小結來提高學習效果。 高三學生採用課堂小結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因為高三學生思維品質和心理品質的差異較大,學習成績的分化也 較大,所以必須根據本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的調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學採取重温課本或討論的方法進行課堂小結,其餘8名 學生雖然採用了做練習的方法,而他們是在聽懂學會的基礎上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鞏固和記憶的。

5、做作業的情況和方法

課外作業是鞏固知識,應用知識和訓練技能的一種手段,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對作業的認識不盡相 同,有的學生把做作業當成一種學習的需要,也有的當成一種負擔;有的學生做作業的速度較快,也有的做作 業的速度較慢,有的學生做作業產生一種愉快的內心體驗,也有的完不成作業心理出現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 ,學生都在尋求做作業的竅門和路子。表五反映了學生當前做作業方法的現狀:

“先做後看書”的方法比率較高,“有問題問別人”的方式比率也較高。但是,仍然存在抄 作業和完不成作業的現象。

統計表明,“先做作業後看書”的方法與學習成績相關很高。原因是學生先做後看書能夠發揮學生獨立思 考、自檢學習效果的作用。特別是當學生遇到難解題時,還可引起學生對解疑的需要,促使他有針對性地去看 書,一旦從書中找到解題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經驗和知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並 學會應用知識的方法。

統計表明,學生抄作業或完不成作業與學習成績是負相關狀態,這種情況大都屬於差生。

我們從24名優秀學生談話中發現,他們多數都採用“先做後看書”的方法。他們説:“當我們做不來時 再看書印象深”。還有一部分較好的學生邊複習邊做作業,他們説:“我先看懂書,弄明白道理後再做作業, 這樣速度快。”他們採用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根本的一條是必須獨立完成作業。

7、複習方法的情況

學生對複習的目的和作用理解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複習方法和安排,統計表明,各年級學生經常複習者較多,都佔半數以上;考試前複習的,其比率較其它方法相對要高。複習方法隨年級的不同而有變化。高一學生多是按老師佈置的提綱進行復習,高二學生側重在背重點,高三學生 側重在抓難點。原因是高一學生依賴性較強和缺乏獨立歸納能力,希望老師列出提綱要點,給明確複習的主要 內容。高二學生面對加重的作業負擔,必須進行重點複習;同時由於難度的增大,難點較多,抓難點的複習方 法比率也較高;高三學生面臨畢業與會考,要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上着重解決疑難。

8、課外參考情況

學生能否主動有目的地參考課外資料,是促進所學知識深化和培養自學能力的因素之一。而會不會有選擇 地進行參考資料的學習,則反映了學生素質的差異。調查瞭解中發現學生的課外參考資料很多,有北京的、有 上海的、有天津的、有太原的,種類多達10幾種,但哪種資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呢?統計數據反映出學生對參考資料的選擇隨年級的變化而變化。高一學生主要參考一些雜誌,高二學生開始轉向 參考複習資料,高三學生以參考複習資料為主。隨年級的升高,學生學參考書的比率也在提高,而學參考雜誌 的比率則呈下降之勢,説明高一學生對參考資料的選擇不定性和高三學生對參考資料的目的性有着明顯的差異 。

統計表明,凡是參考試題解一類資料的學生,其學習成績並不一定好,所以,杜絕社會上濫出題解一類書 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為這類書往往容易替代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忽視雙基的訓練,特別是其中一些難題 和怪題,抑制了學生大腦皮層多通路的聯繫,造成了思維的混亂。

統計表明,學生不參考任何書籍的做法與學習成績相關也很低,甚至出現負相關。因為完全靠書本是開闊 不了學生的眼界,而是限制了學生的知識面,阻礙了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所以合理地選擇參考資料,獨立自學一些材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獨立閲讀和自學的 能力。對此,我們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選擇參考書。

五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多數中學生仍停留在教師所要求和佈置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學習狀態,學習的被 動性較強,他們主動學習和探求知識很不夠,還沒有掌握適合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的被動性,表現 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是死記硬背。他們上課抄筆記,課後抄作業,複習考試按教師指定的背課本和筆記,還有許 多學生大量地看各類題解,這都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和發展,他們的學習缺乏獨立性,離不開老師這根“枴棍” ;而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又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由於會考指揮棒的作用,特別是在高三,學生被 迫在課上課下大量做練習,重複性的無效勞動佔去了很多學習時間,負擔過重,這就顯得學習被動和方法過死 ,嚴重影響着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中教師中的強制性措施過多,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 的'培養,這不能不是個重要原因。它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使學生失去了學習主動性。

中學生學習方法交流 篇三

1、明確學習目的。

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學習目的。這個目的給了我力量。每遇到新的知識,就渴望掌握它。

2、訂好學習計劃。

我訂有學習計劃,但計劃中不給自己硬性規定。既不限制自己,也不強行提高。以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3、抓好基礎。

基礎知識着重掌握,基本技能多練苦練。因為,所謂複雜題目不過是基礎知識的綜合和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

4、按部就班。

我的學習一般分兩步走,即自學、聽課。

我一直堅持先自學後聽課。在自學中把書本知識完全掌握;我的自學進度超前幾個星期乃至一個學期。聽課時則把知識鞏固。這樣做,比“預習、聽課、複習”三個階段學習法省力。因自學聽課形同複習,省去了一個環節。自學時做題以要領選擇題為主。

上課認真聽講,這樣能彌補自學中的缺陷,並把老師所講的知識結構學到手。考試前,一般不用費時複習,只對長期擱置的知識或難點複習一下。

做題,只要是課本上要求做的題,一定做,切不可認為容易的就不必再做了。寫作業時,不要把課本當手冊,不要運用不明白的公式或模糊的概念,應當重新讀一遍書,甚至將公式推導一遍。除了基本題目外,其它題適當做,關鍵是做一題起一題的作用。例如,做一道數學證明題之後,就應搞清楚條件與結論間的充分、必要關係。做一道物理計算題,首先用字母推導、弄清物理模型等。

每學過一個階段(不必是考試前),我都搞一次對學習過的知識的重新歸類。這樣,回過頭來就會發現,許多過去認為很複雜的知識都可用新知識(如新學的公式)簡單概括。概括後就覺得知識系統化了,印象深刻了。

5、相互學習。

我經常和同學們爭論探討問題。問題是越辨越明。解答同學的問題,對自己也是提高。因為要想講得明白,就需要自己先明白,常聽同學提出的問題,自己也可避免一些錯誤發生。我還經常在晚飯前後和同學海闊天空神聊一通,我覺得,本來一些不太清楚的問題,和大家一聊一爭,便茅塞頓開。

6、注意各科知識的聯繫。

常將一科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例如,遇到一個不易理解的物理問題,常常將數學方法用上。

7、讀課外書。

我看的課外書分為兩類:一類是輔助課本知識的參考書。這些書精讀細讀,力求全部掌握;另一類是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包括閲讀報刊等,這些書只是泛讀瞭解。

8、會用時間。

我除了正常上課外,要上幾個提高班。實踐證明,時間夠用,關鍵在於提高效率。中學3年,我堅持10點睡,早6點起。該睡時一定睡足,該學習時一定學好。

9、自我檢查。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回想一下,這段時間哪裏安排不當,就改進學習方法,做出更好的安排。要正確評價自己,這是制訂好學習計劃發揮自己能力的前提,應時常這樣做。在自己心情平靜的時候,仔細檢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真實水平,然後再恰當地制訂或修改學習計劃,使之切合實際。

中學生學習方法 篇四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首先要孩子從觀念上改變,學習絕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的。學習真正的功夫不是靠毅力,而是靠興趣。

2、讓孩子從簡單的地方學起,使孩子自己找到勝任感,找到自信心。

3、尋找學習方法,增長學習能力;

4、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這是關鍵);

二、理科的學習方法

1、步步為營,舊的知識沒學會,不學新知識。

2、循序漸進,不能跳躍。

3、重點突破“三定”即定義、定理、定律,要理解其實際意義。

(1)定義:要理解其實際意義。

(2)定理:要理解其實際意義,知道其證明過程;

(3)定律:要理解其實際意義,要知道其説明的什麼過程。

4、反覆練習,增長能力。

三、數學學習方法

1、把定義搞懂;

2、把定理搞懂;

3、把定理的證明過程搞懂;

4、在證明這個定理的過程中,它用到了那些學過的定理。

5、適當的做習題用於消化定義和定理。

如:三角形三內角和為180度。

四、物理的學習方法

1、把定義搞懂;

2、把定理搞懂;

3、是誰發現了這個定理;

4、他看到什麼現象發現了這個定理。

5、他用什麼方法發現了這個定理。

6、適當的做習題用於消化定義和定理。如:

五、化學的學習方法

1、把元素符號背下來。(常用36個)

2、把元素的原子量背下來。

3、把元素的基本物理性質背下來。

4、把元素的基本化學性質背下來。

5、學會畫原子核外層電子圖。(一般來講:5 個外層電子以上的原子或原子團呈氧化性;3個外層電子以下的原子呈還原性)

6、適當的做習題用於消化。

六、文科的學習方法

1、鬼子掃蕩。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來。(中學生一般以一章以單位)

2、大面積反覆,温故而知新。

3、充分聯想,掌握真知。

4、整體把握,悟透道理。

中學生學習方法 篇五

國中數學不再是單純的計算,而是數學內容進一步拓寬、知識進一步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有些學生因不善於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教學研究割裂了教學這個整體,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視了學習方法指導的天空. 學習成績不是學習時間的函數,而是學習態度加學習方法的函數.

一、國中生數學學習存在的障礙主要體現在依賴心理、急躁心理、定式心理、偏重結論等四個方面。

二、從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明確數學學習要求兩個方面,具體説明如何進行國中生數學課前學習方法的指導 ;從 聽課方法的指導具體説明如何進行國中生數學課上學習方法的指導 ; 從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課後複習鞏固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加強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等四個方面,具體説明如何進行國中生數學課後學習方法的指導 。

三、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數學,是數學教師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教師應在每一學期或每個學段的教學前有意識的開展相應的學法指導.

學習要求

1 、先收看視頻講座,然後閲讀推薦資料,最後完成作業。

2 、建議以教研組研討的形式,針對本課程的內容,從數學知識的感知、理解、應用、鞏固中選取一個內容具體談談如何進行國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

帶着幾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七年級新生進入國中數學課堂.然而國中數學不再是單純的計算,而是數學內容進一步拓寬、知識更一步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要求學生在認知結構上發生根本變化.另外一部分學生還未脱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善於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

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教學研究割裂了教學這個整體,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視了學習方法指導的天空,使學生的主體性未能真正得到實現.長期以來的教學研究,一直是教法研究多,學法研究少;孤立地研究教法或學法多,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少;教師注重自己的教法多,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少.

本節課,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國中生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今天,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研究:

(一)《國中生數學學習存在的主要障礙》

1 .依賴心理 .

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鑽研和創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師對數學問題進行歸納概括並分門別類地一一講述,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期望教師提供詳盡的解題示範,習慣於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數學教師也樂於此道,課前不佈置學生預習教材,上課不要求學生閲讀教材,課後也不佈置學生複習教材;習慣於一塊黑板、一道例題和演算幾道練習題.長此以往,學生的鑽研精神被壓抑,創造潛能遭扼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的高峯體驗” --高漲的激勵情緒,也不可能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2 .急躁心理 . 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盲目下筆,導致解題出錯.

一是未弄清題意,未認真讀題、審題,沒弄清哪些是已知條件,哪些是未知條件,哪些是直接條件,哪些是間接條件,需要回答什麼問題等;

二是未進行條件選擇,沒有從貯存的記憶材料中去提缺題設問題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對比、篩選,就 "急於猜解題方案和盲目嘗試解題;

三是被題設假象矇蔽,未能採用多層次的抽象、概括、判斷和準確的邏輯推理;

四是忽視對數學問題解題後的整體思考、回顧和反思,包括“該數學問題解題方案是否正確?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該方案有什麼獨到之處?能否推廣和做到智能遷移”等等.

3 .定勢心理 .

定勢心理即人們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思維定勢.在較長時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習慣性教學程序影響下,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穩固的習慣性思考和解答數學問題程序化、意向化、規律化的個性思維策略的連續系統 --解決數學問題所遵循的某種思維格式和慣性.不可否認,這種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格式和思維慣性是數學知識的積累和解題經驗、技能的匯聚,它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數學問題,比較順利地求得一般同類數學問題的最終答案;另一方面這種定勢思維的單一深化和習慣性增長又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如使學生的思維向固定模式方面發展,解題適應能力提高緩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等.

4 .偏重結論 .

偏重數學結論而忽視數學過程,這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方面來講,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也僅是對答案、比分數,很少見同學間有對數學問題過程的深層次討論和對解題方法的創造性研究.至於思維變式、問題變式更難見有涉及.從教師方面來講,也存在自覺不自覺地忽視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忽視結論的形成過程,忽視解題方法的探索,對學生的評價也一般只看“結論”評分,很少顧及“數學過程”.從家長方面來講,更是注重

結論和分數,從不過問“過程”.教師、家長的這些做法無疑助長了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偏重結論心理.發展下去的結果是,學生對定義、公式、定理、法則的來龍去脈不清楚,知識理解不透徹,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數學問題,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難以深刻領會結論,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啟迪,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得不到訓練和養成,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還有自卑心理、自諒心理、迷惘心理、厭學心理、封閉心理等等.這些心理障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制約、阻礙着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字幕: PPT 7

美國教育家“掌握學習法”的創始人布魯姆認為:學習成績兩頭小、中間大的正態分佈其實是不正常的,正常的狀態應是大多數學生成績好,成倒寶塔形.布魯姆還認為,造成兩頭小、中間大的原因在於未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如果能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包括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都可獲得優良的學習成績.

字幕: PPT 8

基於這樣的觀點,他提出了“掌握學習法”,其核心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他堅信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策略,教學就可大面積豐收.可以這樣説:學習成績不是學習時間的函數,而是學習態度加學習方法的函數.

下面從“課前、課上、課後”三個方面具體談談國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國中生課前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1 .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剛剛進入國中的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

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瞭解新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讀: 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閲讀、仔細體會、認真思考,注意知識的發展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標記,以便帶着問題去聽課.

三做: 在對預習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後,要求學生利用課外參考書做一定數量的練習(要求是有答案的練習).數量是 3到 5道題,要求包括至少三種不同的題型(填空題、選擇題、解答題、證明題、作圖題等).學生通過不同的題型的練習來了解這部分知識的呈現方式和教材要求掌握的程度,同時通過練習來發現自己真正存在的知識疑惑.

在每節上課前的十到十五分鐘,可以安排“ 答學生問—知識發佈會”教學環節.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也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一問多答,其實就是原來教學環節中的“ 新課講授”.

通過一段時間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後,教師可以把“答學生問—知識發佈會”這個教學環節完全改成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一問多答,當答案出現爭議的時候,許多學生都已經會從教材中尋求答案的依據.教材的使用程度大大提高了,學生也因此越來越會從教材中挖掘知識的內涵.

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能源源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汲取新的營養.

2 .明確數學學習要求.

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怎樣才算真正地掌握了它們,老師應該明確指出需要怎樣的一個過程,應達到什麼要求,一般應從哪些方面去理解掌握.

( 1)數學概念的學習方法.

數學概念是反映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它的定義方式有描述性的,指明外延的.一個數學概念需要記住名稱,敍述出本質屬性,體會出所涉及的範圍,並應用概念準確進行判斷.這些問題老師沒有要求,不給出學習方法,學有生將很難有規律地進行學習.下面我們歸納出數學概念的學習方法:

①讀概論,記住名稱或符號.

②閲背誦定義,掌握特性.

③舉出正反實例,體會概念反映的範圍.

④進行練習,準確地判斷.

⑤與其它概念進行比較,弄清概念間的關係.

( 2)數學公式的學習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範圍內的無窮多個數.有的學生在學習公式時,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而有的學生卻要翻來覆去地體會,才能跳出千變萬化的數字關係裏.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學習公式過程需要的步驟,使學生能夠迅速順利地掌握公式.

我們介紹的數學公式的學習方法是:

①正確書寫公式,記住公式中字母間的關係.

②懂得公式的來龍去脈,掌握推導過程.

③用數字驗算公式,在公式具體化過程中體會公式中反映的規律.

④將公式進行各種變換,瞭解其不同的變化形式.

⑤變化公式中的字母所藴含的內容,達到自如地應用公式.

( 3)數學定理的學習方法.

一個定理包含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定理必須進行證明,證明過程是連接條件和結論的橋樑,而學習定理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它解決各種問題.下面我們歸納出數學定理的學習方法:

①背誦定理.

②分清定理的條件和結論.

③理解定理的證明過程.

④應用定理證明有關問題.

⑤體會定理與有關定理和概念的內在關係.

有的定理包含公式,它們的學習還應該同公式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進行.

三)《國中生課上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課上數學學習主要是“ 聽課” 方法的指導.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 “看”、“聽”、“思”、“記”的關係.

1 .“看”就是上課要注意觀察,觀察教師的板書的過程、內容、理 解老師所講的內容.

2 .“聽”是學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 ,應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

( 1)聽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

( 2)聽新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

( 3)理解教師對新課的重點、難點的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問).

( 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3 .“思”是指學生思考問題. 沒有思考,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古人説的好“學而不思則罔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學生不僅僅只是會做,而且要經常思考 ;在思考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明確:

(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

(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於大膽提出問題 ,如:本節課教師為什麼要這樣講?這道題為什麼要這樣做?等等.

中學生學習方法 篇六

中學生學習方法系列談

一、第一層為苦學

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樑、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於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説學習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果,在他們那裏,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

二、第二層為好學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飢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興趣,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

三、第三層為會學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鬆,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中,第一層居多,第二層為少數,第三層次更少。我們應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21世紀中的文盲將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延伸內容:

三種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着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着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繫,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

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三個學習要點

關於學習的方法可以談很多,但重要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閲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説,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對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複,温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複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複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複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所謂温故而知新也。

三種學習精神

一、不唯書

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我們的學習中,教科書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材料,學好課本基礎知識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裏應當明確兩個問題;一、科學總是發展着的知識體系,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無缺陷的。這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在思考的基礎上敢於懷疑,大膽探索,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多次反覆才能完成的。也許我們的懷疑是錯誤的,我們提出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正確的,但正是從這種錯誤與正確的交鋒中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一味死記硬背,即便把課本背熟了,也難以靈活運用。所以,我們提倡不唯書,並不是為了否定書,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創新精神。

二、不唯師

在中學生的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時只會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課後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麼是什麼,教什麼把什麼,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知識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説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所以,我們主張同學要多與老師交流,當對老師講的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老師質疑,甚至與老師爭論,在爭論中我們失去的只是錯誤,而得到的除了正確的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還有勇氣和信心的提高,最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必然。

三、不唯一

對於一個知識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於一道題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去分析解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我們學習的目的決不是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具備這種“不唯一”的意識和精神,儘可能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三條學習原則

學習的具體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們嚴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則,它們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

一、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要求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我們應當明確,當學習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時才更有效,特別是中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覺來完成。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被別人壓迫的行為,學習的動力就會減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那些學業不佳的同學應首先檢查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如何,一切屬於自己的事,必須自覺地去做,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要求中學生的學習有熱情,主動獲取知識,不等待,不依靠,不恥下問。做任何事情,積極主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也不例外。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恰恰缺乏這一點,不懂的問題寧肯爛在肚子裏,也不願開口問一下別人。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一年也不會問老師一個問題。這些同學決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而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有害的,必須改變。

三、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要求中學生做事有主見,不輕信,不盲從,不人云亦云,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輕易 受羣體因素的影響。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徵。當別的同學總願讓老師反覆講解時,他們卻更願意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獨立的智慧去努力獲取知識。正是他們這種學習的獨立性,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我們認為,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創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種學習技能

一、學會快速閲讀

直接從書中獲取知識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即使是教科書中的知識,也不能純粹依靠老師的講解來學習。一個掌握閲讀技能的學生,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掌握知識,學的更主動,更輕鬆。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即使是教科書也不甚閲讀,更不用説大量閲讀課外書籍。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閲讀技能,對學習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這可能是很多同學在學業上落伍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講的閲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閲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閲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不同書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這就要求同學必須多讀書,注意瞭解不同書籍的特點和閲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閲讀速度,逐漸形成快速閲讀技能。

二、學會快速書寫

中學階段課業負擔比較重,如果沒有掌握快速書寫的技能,這種負擔會更加沉重。比如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記錄筆記,課後完成作業用時過多,考試因書寫太慢而答不完試卷等,這些現象都與書寫技能有關。可以説書寫技能是我們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這種工具所處的狀態將決定我們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時間。那些書寫速度慢的同學對此應引起足夠的注意,自覺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儘快掌握這一技能。當然,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要保證字跡的清楚與規範。

三、學會做筆記

做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中學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複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教材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應注意做好圈點勾批,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複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繫。還需要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三種學習能力

一、獨立探求知識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可以叫自學能力,在外界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績是不同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學能力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那些優秀的同學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僅滿足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習,更注重獨立探求知識。他們注重對書本的自學理解,遇到問題,並不急於求教,而是首先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們認為,在一個人所學到的知識中,獨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麼知識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進他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加強自學精神和獨立意識。

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所以我們在主張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只是一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我們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與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作解決問題,也是善於同別人打交道的一種社交能力。一位哲學家曾説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三、流暢的表達能力

一些同學認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較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實際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過程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我們這裏所説的表達能力不僅包括文字表達,還包括口頭表達。在很多學習活動中,善於演講,能夠準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不注意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影響與他人的交往,而且會影響思維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習。所以,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加強表達能力的自我訓練。

四種思維品質

通俗地講,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我們常説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質的思維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準確地做出決定、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應注意:

1、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

2、課堂聽講超前思維,搶在老師講解之前進行思考,把課堂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思維訓練的活動。

3、定時作業,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應注意;

1、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麼,堅決擯棄死記硬背。

2、積極開展問題研究,按寫小論文,養成深鑽細研的習慣。

二、整體性

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關係。培養思維的整體性應注意:

1、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

2、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繫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

3、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在融會貫道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四、創造性

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1、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

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四位良師益友

在我們的學習中,除了代課教師,個少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它們的作用和老師一樣重要,也是我們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一、自信

在實際學習中,不少同學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敢碰難題,即便做出答案也總懷疑不正確,更不敢向學習好的同學挑戰。這種自信缺乏,嚴重地阻礙了學習的進步。如果説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那麼,自信就是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着差異,但每個人可供開發的潛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輸,就一定能不可阻擋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學習中的第一位老師。

二、課本

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我們身邊,每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當是查閲課本。不僅如此,課本還起着訓練同學自學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時不重視閲讀課本,只把課本當做課後練習的習題本的同學是很難學好知識的。

三、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傳遞,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同學之間的協作更方便。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

四、教師

我們的任課教師是我們學習中的第四位老師。這並不是輕視教師的作用,只是指教師沒有課本和同學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於對知識的關鍵進行點撥,是學生學習的外圍推動力,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學生9個正確的學習方法 篇七

一、學習未動,興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闡釋了學習興趣對於學習的作用。

之所以把興趣放在首位,也是因為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興趣能夠調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興趣調整到學習上,那你就比別人多了許多精力,勝算也就大一些。 經常向一個學習很好的人學習,3年來,最大的發現也莫過於:她對任何一個科目都充滿了興趣。這種興趣,使它比別人多了一份求知慾。這種求知慾,使他不會放過每一個從她身邊劃過的知識。這也使她有了別人都難以做到的對於學習的一種艮勁,所以她能過做出許多別人做不出的難題,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養得十分強大。這足以體現興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養興趣也並非一件難事。在這裏我只介紹兩種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條件反射,如果一個人總是疲勞時候讀書學習,他一學習就想睡覺,長此以往,學習和睡覺建立了條件反射,學習的時候就總是無精打采的。這就是有些人上課總愛睡覺的緣故了。你可以在學習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學習的時候保持這種愉悦的心情。以後,愉快與學習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學習就高興,一高興就學習。這樣就做到了培養學習的興趣。不過學習,其他方面也可以這樣做。

興趣需要別人的讚揚和鼓勵。當你需要針對某一方面的興趣時,你先硬着頭皮做這種並不願意做的事情,並投以很大的熱情,爭取做得好一點。得到別人的誇獎和鼓勵,自然就更願意做了,這樣也可以培養興趣。我九年級的下半學期,有一個階段政治很差,又沒有什麼興趣。但我覺得必須提高政治的成績了。於是我每天回家先寫最難辦的政治作業,經常主動地找政治老師探討問題。就這兩條措施,十天之內使我的成績大有長進。 可以説: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主導因素,決定着學習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須重視興趣。

二、務學與求道

還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説説,是有着深刻的。它揭示了務學與求道的基本關係。

務學就是學知識學本領,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過學習進一步思考得來的有關事物一般規律的普遍真理(在這裏可以認為是那些有實踐意義的理論)。務學與求道又可以理解為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係。 務學與求道必須協調發展,保證二者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務學和求道結合的好處很多,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出蘇軾的《日喻》來讀讀,那裏已經敍述得很清楚了。

搞好務學與求道之間的關係,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思考和實幹結合上,二是在研究學習方法和實踐學習方法上。

思考和實幹必須結合:在學習中應該善於思考,從學到的每一點經過思考能夠擴展出許多知識,這樣就豐富了你學習的內容。這裏僅舉一例。八年級物理學習壓強時涉及了連通器原理。書上是這樣寫的:“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連通器裏的水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總保持相平。”(人教版物理第一冊2000年3月第一版156頁)那麼就可以這樣思考上端不開口的是什麼樣子的(託利拆裏管),思考下部不連通改為上部連通是什麼(虹吸現象),思考連通器中不裝水而裝了兩種不同的液體會怎樣(液體壓強的計算),思考連通器中的水如果流動會怎麼樣(液體流速對壓強的影響),思考連通器有哪些應用(船閘的原理),思考在一個水面施加壓力,另一個水面產生向上的壓力是多少(帕斯卡定律,千斤頂的原理),思考如何證明水面會相平(平衡力)。一個定義,引出了7個思考。這樣你的知識就大大地豐富了。

研究學習方法和實踐學習方法必須結合:通過思考得到了學習的方法,就一定要試一試,通過嘗試為自己積累許多寶貴的經驗,通過反覆的思考這些經驗又能夠想出新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不斷的有新的學習方法。這才是確定學習方法的方法。

搞好了務學與求道的關係,是使自己永遠更新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的必要條件,也是不斷保持最新、最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的要點。堅持思考與學習同步發展代表着先進的學習方法的發展要求,代表着先進學習理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掌握最廣大知識的能力水平。務學與求道必須協調發展,二者要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三、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愛迪生説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自信在學習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自信是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忽視的部分之一。 有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人們往往歸結於自己的不夠努力,或者不夠聰明,往往忽視心理上對學習成績的巨大影響。

可以説:心理上的調整是要重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與否)的。在學習中,心裏安靜,就能夠踏下心來認真學習,做題;心理積極就能夠不斷地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促進自己的前進;同樣的,心裏信任自己,總並不盲目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能夠不胡亂猜忌自己已經做出來的答案。

這點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試的時候,你會省下時間去檢查那些自己確信正確的題目,一是考試以後你心裏會變的有根。其實自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自信心不是無端地建立起來的,而是自己要有過硬的本領紮實的基礎。這些會在下文中寫到的。

做理科題應該能夠做到:做完之後自己就知道正確與否。其實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對題。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將你已有的能力極大的發揮出來。他在你學習的過程中處處有所體現,所以它的作用的確是很大的可以説:我是自信造就的成功者,我的每一步成長都伴隨着自信的更加成熟。

説了那麼多,還是説一點實際的東西吧。你如果要創造自信,關鍵的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強者的地位。如果你有強的科目,那你就可以找一個在這方面不如你的,對他説:“我決定要幫你學某某科的,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給他講題,給他找題做。這是創造自信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也可以做一點別人多忽視的題,使成績有很快的上升,也能夠增強自信。 自信是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能力的前提條件。如果你有自信,你就可以説自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四、態度決定一切

米盧説過:“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足球,同樣適用於學習。 學習中的態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動、進取和奮鬥。

擁有一個主動的態度十分重要,可以説:“天才,就是主動性的爆發。”遇到了每一件事絕不退縮,積極地去做,這就是一種主動的態度。主動可以使你比別人多許多做事的時間,可以比別人多做許多需要做的事情。你得到的練習就會很多,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 進取可以讓你不停地向上,防止人變得墮落。向上看,至少能夠不往下走。

這裏不再多説。 奮鬥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努力。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學習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題,就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它。為了學習,廢寢忘食一點也不是難事,只要你做到了有興趣。 態度是實力的前提,有良好的態度才能題得到自信、過硬等一系列的東西。態度和興趣同等重要。

五、不強調進步

説了那麼多進步的東西,好像只要這樣做就能夠進步似的。其實事情並不像想象得那麼簡單。你進步別人也進步,就體現不出來。非但什麼時候產生了跨越式發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來。不進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停滯不前,那你就已經在進步了。如果你國中三年在學校的名次都沒有變,那你就已經是進步了。因為你學的知識越來越難了。何況大家都在進步。 暫時的停步不前是為你得下一次更大的進步做準備,所以要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後沒有效果作為平常的事情。畢竟有很多事情是不隨人願的。

六、練就過硬的本領是學習的根本目的

過硬,就是基礎紮實。這是學習的核心問題。記住,無論什麼樣的學習方法都必須有利於使自己的基礎紮實,有利於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及以更高水平的能力,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及自信心。這是我們評判學習方法是否對自己有利的根本依據。而其中核心就是紮實的基礎。

紮實的基礎可以使成績穩定,紮實的基礎可以使每一次考試無所懼怕而坦然面對,紮實的基礎保證做題的速度與質量兼得,紮實的基礎可以使……它的好處很多很多。做到就更非易事。 據我理解做題時最好的方法,但不同的人做題會有不同的效果。做題少的人不一定學習差,做題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績好。 做題有助於過硬,所以做題十分有必要。老師留的題不可不作,但自己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補充一些練習。

選題上是有學問的。做什麼樣的題要根據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來決定。要是自己做題更加熟練,就需要找一些並不是很新穎的一般題來做,這種題不厭多做,幾十道題如果涵蓋面廣的話,可以多做上幾遍。八年級的時候,我的整式計算很差,幾十道題全是枯燥的計算,我不停地做了好幾遍,一上午就使自己的純計算能力有了很大的長進。

如果要多見見各種類型的題目就一定要找新穎的題。如果要鍛鍊自己的解體能力,就要找大題由簡入深做下去。 做題一定要做細,必須落在筆上,最好能夠寫過程。只有做精做細,才有條件將來做大做強。做題切不可着急,需要心平氣和,像品咖啡一樣,慢慢地“品味”你所做的幾道題。如果沒有時間就不要做題。應該記住做題是“寧缺毋濫”的。

抽空做題也不是不可能,但最好細微的時間被用到文科上,這樣文科和理科就能夠綜合地發展了。

七、會玩、會偷懶、然後會學

把玩和偷懶放在一起,但他們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玩主要指在學習之餘要有一定的興趣愛好,另外還要通過玩來放鬆身心,使下一次的學習更有效果。興趣愛好可以使人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身心,有辦法通過更換自己的注意力所在,來調整自己的興奮點。有了愛好,也有助於培養學習上的興趣。愛好決不是佔用學習時間沒用的東西,它有利於提高對學習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習及其他一些事情的效率。

這種愛好必須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不是別人逼迫的。做消耗體力的運動也能夠緩解腦力上的疲勞。 偷懶實際上是指尋找更好的方法。這裏只適用於理科。當遇到一道十分複雜的題目時,不要急於往下做,不要用麻煩的方法解決。花點時間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不僅節省了你解這道題的時間,也提高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學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懶。

硬學不會有最好的成績。如果多出去旅遊還能豐富一下自己的經驗,可以培養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閲歷。人經常做到以上兩點,可以變得有靈氣。這就是有些人不那麼努力就會取得很好成績的道理了。

八、考試、分析考試結果、做出下一步計劃、調整自己

有一次數學考試,沒帶手錶。考試的是很特別着急,結果十分不理想,由於着急好幾道題都不會做了。從此我就再也沒有在考試的時候帶過表。考試,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應當以平常心對待。考試不過是檢測你對知識到底掌握了多少。

這彷彿就是測肺活量,測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沒有什麼區別。應該抱着“有多大勁兒,吹多大氣兒”的思想來考試。這樣你就能夠輕鬆地面對考試。 考過試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試。分析得正確與否,關係重大。 分析之前,假定這次説明不了什麼問題,這樣能夠使分析錯了的不良後果減小到最少。

第一步,想一想,這次考試自己滿意不滿意,對什麼滿意,又對哪些方面不滿意。再想想,這次考試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例如:第一次考試、沒有複習的考試……如果有這種特殊情況,那麼這裏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1、考得不好,説明不了什麼問題,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我考不好的!

2、考得好,説明不了什麼問題,一時僥倖,還得努力,看下次才是印證我的實力的時候! 如果一切正常就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自己是不是偏科了。這時應對弱項多加練習第三步,自己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導致的丟分。智力因素就要調整自己的方法,非智力因素就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第四步,作下一步學習的計劃。 第五步,認真修改自己的分析。 最後,看看自己在年級裏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不要太在意,不過大幅度的下降需要一些非常手段了。 在學習的始終,貫穿的就是計劃的制定。計劃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短期計劃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寫什麼作業,最近幾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做哪的課外題、攻克哪方面的難關……)這都很好制定。

長期計劃制定以後必須堅持謹記,卧薪嚐膽就是長期計劃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是十分成功的長期計劃。 計劃的制定切忌過高過大,尤其是短期計劃,制定時必須考慮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計劃實行。 制定計劃還要重視它的指導性。計劃一定要有計劃的價值。用它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

必須要看出計劃是你的效率提高了,你的生活不再是那麼沒條理了才好。 説了這麼多,關鍵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去。這就需要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以後,對自己做出相應的調整。 如果你現在是這樣,不調整你會永遠是這樣,不會發生變化。那麼漸漸地你就失去了主動,再要想自主的調整就很難了。

調整也分步驟

1、沒有好的辦法,或拿不定哪一種好時,就不要調整,因為調整會浪費你的時間精力,到頭來沒有多大的成效反而得不償失。必須考慮到前面我的道的學習中的“三個有利於”

2、小的調整直接進行,大的調整需要有一個試用期,實行大的調整前,必須考慮慎重,我們不能輸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3、在考試中印證自己,如果和自己的預想一樣,就進行下去。不一樣,就進一步調整。

4、很久以後,回想自己的調整。看看這個調整是不是有效,能不能得出什麼結論來。為以後的生活積累經驗 調整是取得進步,不斷向上前進的必由之路。

九、學習別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總會有比自己強的地方。別人做了什麼自己不做的事,就應該想想,我這樣做對我有沒有益處,這是他成功的祕訣嗎?這是我學習別人的主要方法。 不要避免與比自己成績好的人説話,他們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沒有的。

應該向他們學習。必要的時候厚臉皮一點,向比自己強的人多請教一些東西,探討一些學習的方法。這些人往往是能夠給你最大幫助的人,他們的無意的一句話,也許會使你茅塞頓開。這都説不準的。 比你成績差的人未必處處比你差,他們之中也有你學習的地方,你必須分清什麼樣的是造成他們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學。而提煉出來他們身上的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87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