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創新合理化建議【精品多篇】

創新合理化建議【精品多篇】

創新合理化建議【精品多篇】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一

一個企業要想維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採取卓有成效的創新手段,確保企業能夠不斷的提高其市場競爭力的有力保障是企業保證處在持續的技術創新工作情況下。現階段我國的一些出口商品,大部分還是處在低附加值的層次,並且不能充分的掌握商品的核心價值,由此可見,我國企業迫切需要發展技術創新這一技術手段。企業創新意識的發展迄今為止,依然緊密的依託於一定的企業制度框架的構建,然而公司治理機制作為企業內部的有力決定機制,才是能夠保證企業有效運行的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決策機制。由此可見,企業的技術創新必然會受公司的治理方式影響。因此,將公司的治理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視角,對於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對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來説,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一項改革措施。

一、公司治理和技術創新內容概述

(一)公司治理的內容分析

公司治理的本質內容概括來説可以認為是企業將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的一種行為。而從狹義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我們可以認為公司的治理內容指的是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和制衡的行為,並且能夠解決存在於兩者之間的一些代理問題。從廣義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認為公司治理指的是企業協調公司和其他利益者之間利益關係的一種行為制度。

(二)技術創新概念分析以及其發展的特點分析

技術創新可以歸納總結為通過集成和綜合知識等手段針對新產品及新流程進行創新活動,由此可見,技術的創新一方面需要員工進行長時間的、集體性的學習,另一方面需要企業具備資源的長期投入能力。分析技術創新的概念,針對技術創新的發展,總結下來,一共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以下三個:

1、投資的專一性

投資的專一性指的是投資和技術創新過程的積累性和集體性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並且每項技術的發展都同參與者們的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效果息息相關,要想產生創新性專業技能,必須重視投資的專一性。

2、技術創新結果的高度不確定性

創造任何一個創新產品,都必須經歷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物力、資金和人力,除此之外,還會同非常多的環節和因素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不論怎樣,最終是否能夠產生新產品,並不能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定論,因此説技術創新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技術創新成果的未來回報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預見性

之所以説,技術創新的成果具有很大的不可預見性,是因為就算在創新的過程中,企業採取了最新的知識、最新的產品或者是最新的技術來進行技術創新的改革,最終也不一定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關於公司治理和技術創新之間關係的一些理論依據分析

一些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認為,公司和公司相互之間是具有相似性的,而技術的創新不過就是一些利益追求者要求取得最大化利益而已。然而,現在看來,這一觀點是有偏差的。實際上,公司的內部結構以及組織上不是完全相同的。

(一)委託代理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內容概述

“股東利益至上”的看法是建立在委託代理理論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觀點,具體指的是股東通過促使經理層工作,來確保以最大化股東財富的形式經營公司,關於這個理論,從廣義的角度來説,那些能夠提升公司績效的行為都隸屬於股東對經營的行為和決策的控制力範圍,並且,股東作為唯一一個在無任何確定收益的情況下還對公司進行積極投資的羣體,公司的其他成員則全都是受僱於股東名下的。由此可見,對於這個理論,總結下來,其認為只有股東才是一個企業收益權利的實際擁有者,而其他的贊助者都不是必要存在的。而理論相關者理論佔據了完全相反的理論支持,該理論將公司看成是大量利益相關者的集合,這個理論總結下來,我們可以看出,其認為技術創新所需要的財產來源並不僅限於股東投入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創新方面,企業中的人力資源和股東投入的實物資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並且,不論股東還是其他員工,這些人都在企業上下了賭,因此,針對公司中的技術創新發展來説,我們必須考慮可能影響創新過程發展的所有因素。

(二)不完全契約框架〔〕

在合同不完善的情況下,面臨創新產權分配問題時,消費者扮演的是創新成本承擔者的角色,往往是消費者使得創新的產品商業化。在這樣的經營模式的影響下,消費者和研究機構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大大減小套牢問題的出現,並且,只有當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相當的時候,才能維持創新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第三方擁有者必須是不對產品產生任何貢獻的普通投資方。並且,對於技術創新的發展來説,一個公司的技術是在創新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熟的,因此,失敗的創新過程是通過哪一個公司可能會變得不必要,基於這種理論,過去參與過投資的人可能會主張進行索取,但是他們所擁有的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這種情況會對技術創新的發展進程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組織控制理論內容概述

“組織控制理論”是由那些關注創新過程中基礎性組織條件的外國學者們提出的,這些人認為一個企業要想進行技術創新,必須擁有以下三個條件:(1)戰略性控制,這一社會條件指的是,針對投資策略公司必須能夠對物力和人力資源進行分配;(2)組織整合,這一社會條件指的是,公司必須能夠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團隊成員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態度;(3)資金支持,這一社會條件指的是,公司在資金投入方面,必須能夠持續的進行資金的投入,直到看到經濟回報。

三、三大因素對公司治理過程中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公司治理過程中的三大要素指的是:第一要素指的是公司對所有權、剩餘收益權以及經營權的分配權力。這個要素從本質上分析來説,指的是公司的所有權結構,一個公司的所有權結構決定着該公司的決策者對資源分配的控制能力以及該公司的決策者對投資的熱情;第二個要素指的是籌資方式對於技術創新的影響,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應着不同的管理機制,而這些管理機制強烈的影響着公司的投資決策能力;第三種要素是關於人力資源的要素,出於傳統原因,公司在治理的過程中,往往都忽視了這個要素,但實際上,人力資源這一要素是公司在治理過程中的一個核心要素。

(一)企業所有權結構分析

企業的資源配置結構是由公司的所有權結構來決定的,並且不可避免的對技術創新的發展產生着重大的影響。從傳統層面來説,財產的所有權集中程度對公司的機構建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目前針對如何處理所有權結構和技術創新之間的關係,有以下兩種方式作為處理手段:(1)第一種手段是基於委託代理理論提出的一種方法,該種理論認為企業將所有權進行集中之後,可以加大對管理層的監督力度,進而有可能降低與技術創新產生的相關代理費用;(2)第二種手段是面對在不完全契約建設情況下,強調公司多元所有權結構和不同的執行方式之間的聯繫。

(二)籌資方式對於技術創新支出的影響作用分析

針對技術創新的發展,企業是否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決定因素。作為具有可選擇的性金融工具,債務籌資和股權籌資還是一種有效的治理結構。從一方面來説,發行新股可能會導致股東監管力度的降低;但另一方面來説,發行債券又可能會導致股東承擔過度的風險,分析造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股東面對着可能成功的項目,都是可以獲得收益的,而債權人卻獨自承擔着由於失敗而可能出現的損失。

(三)人力資源

企業的特定技能可以歸納總結為創新產品的基本輸入,但是不管是從公司治理理論還是從公司技術創新理論出發,我們發現,這些理論的內容都很少涉及到人力資源的投資問題。因此,按照目前的理論來説,一個員工在接受一個公司的技能培訓後,很可能會跳槽去了其他公司,如果發生這種現象,那麼該員工進行的技能培訓對提高生產率不會產生任何的促進作用,同時,這種現象還會造成該員工在新公司不能得到與之前培訓相匹配的薪水。因此,這種情況有機會造成僱主事後調低薪水。而如果員工在之前就預期到了這種行為,那麼在其學習的過程中就有可能避免學習關於特地公司的技能,因為其在後期的回報是不可預知的。而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這種現象更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四、對於基本建議的分析

總結之前的論述和分析,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發展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對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完善:

(一)改善之前的所有權結構

不同的股東對待企業的技術創新投資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根據國內外的研究表明,適度的進行股權集中對於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來説,具備着一定的促進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會有一定數量的股東在獲取企業長期利益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積極的對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投資。但是,如果股權過度集中,企業則會出現片面追求穩定的情況,就會阻礙創新的發展;而當股權又處於過度分散狀態時,又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企業決策效率低下的現象。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很多上市公司還是國有股在絕對控股,這種局面,阻礙了機構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利於公司開展技術創新。因此,我們需要改變股權結構,使得機構的投資者擁有一定的公司治理能力,並能夠積極的參與公司管理的長期投資項目,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

(二)提高員工的參與管理程度

分析一些企業在發展特定人力資源的時候,出現的各種協調失敗的問題,我們發現可以通過改變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達到提高員工在進行公司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度的效果。具體措施可以通過組織員工參與管理,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升僱員和僱主之間的信任度的作用,並且可以使員工在管理的過程中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企業必須重點開發人力資源,大力的鼓勵員工進行再深造,並積極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通過這種形式,為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提供更優秀的人力資源。並且切實的實行員工的持股計劃,真正的使得員工利益同企業的利益緊密聯繫起來,促使員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技術創新中去。

(三)完善激勵約束的機制

經營者對於技術創新的態度對於技術創新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企業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經營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對技術創新的時候,有效的激勵政策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還會對企業技術創新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來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將短期激勵同長期激勵相結合,採取多種激勵手段搭配使用,達到對經營者的激勵作用。

(四)改善外部環境

創新的環境對於企業的技術創新來説有着不能忽視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創造出一個適合企業發展、有利於企業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是促進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目前來説,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向技術創新進行轉變,所以,政府更應該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便利。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只有技術創新的成果受到合理的保護,才能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當前市場的情況瞬息萬變,企業要想在嚴峻的市場競爭機制中維持不變的競爭力度,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上的創新,而技術創新同公司治理息息相關,本文詳細的闡述了,目前企業技術創新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具體的強化措施,能夠有效的維持企業的技術創新發展力度,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的擴展新的經營領域,佔領新的市場,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促進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二

1物流管理創新性建議

物流管理體系包含內容眾多,如物流設備管理、物流人員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場地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庫存管理、收發配送管理等內容。

1.1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統一管理標準

當前從事物流業的企業或組織都是根據經驗或者其他公司制度自行制定的規章制度,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而物流是區域跨度較大、涉及部門及人員眾多的行業,區域與區域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沒有達成統一的管理標準,一旦出現問題就難以調和,影響行業信譽。規章制度的制定需要國家政策支持、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以及經濟專家、法律專家等眾多人員的參與。制度的內容不僅要包括企業利益,還要兼顧從業人員的個人利益。物流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環境差、工作強度高,而得到的薪酬待遇卻難以平衡工作人員的付出,致使從業人員頻繁流動。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1.2加強行業之間的聯繫,從而提升物流業整體的服務質量

物流包括商品包裝、存放、運輸、派發等工作。可以説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行業等其他相關行業的支持,加強各行業之間的聯繫,可以有效解決物流在包裝、存放、運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製造業技術的提升可以降低產品外包裝的成本,交通便利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和流通時間。安全、快速、便捷是信息化社會對物流業未來發展的要求。可以説物流業與其他行業的影響是相互的,我們應該利用這種相互性,形成其他行業發展促進物流服務質量提升、物流業服務質量提升推動物流業發展,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1.3引進先進技術,提升工作效率

物流行業的跨區工作特點極其明顯,物流已經從最初的同城運輸發展至跨省甚至跨國運輸。物流運輸國際化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目前的技術水平顯然不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引進先進技術已是必然,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將其應用範圍擴展到眾多行業,物流行業也不例外。通過網絡技術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各個企業節約成本。條碼技術也可以極大地減少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方便投遞者及時瞭解物品的流通狀態。先進技術的引進最大的困難在於人才的缺失,企業可以自己出資組建相應的基礎網絡設備、軟件及管理團隊,可以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有效地更新和管理;這種模式的弊端在於成本過大,中小型企業難以承擔。還可以將這部分工作進行外包,利用外部資源處理業務,雖然節約了成本,但溝通的便利性有待加強。

1.4加快行業專業化進程,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

就目前而言,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主要特點是文化水平有限、工作穩定性不高。值得一提的是,物流業的發展規模已經影響了社會經濟及教育,有部分學校已經設立了物流專業的相關課程。但遺憾的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員長期從事物流工作的可能性不高。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環境和工作強度與工作報酬不成正比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沒有達到相應高度。比如,部分員工由於服務態度差引起客户投訴,由於包裝技術不達標造成物品損害被投訴或者由於責任心不夠造成物品丟失被投訴的現象屢有發生,致使被企業辭退。因此加快行業的專業化培訓,培養高素質、高專業技能的從業人員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2物流業發展前景展望

物流業的發展拉動了國民經濟發展,但隨着物流逐漸向先進化、專業化、高科技化轉化,處於中層的小型企業的發展將受到限制,有可能被大型企業兼併或者整合,或者轉為分區承包或者加盟的形式開展物流工作。這種行業的洗牌對物流業的發展有一定影響,但大部分的作用還是從整體規範了物流行業的企業行為,為物流業的統一管理,打下良好基礎,從而促進物流業向現代化、低成本、專業化方向邁進。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三

為啟發全體員工之想象力,以集結個人之智慧與經驗,推動管理創新,增強內部活力,發掘各類有利於公司業務管理的可行性改善建議,達到開源節流、促進績效、彰顯“注重細節、追求完美、爭創第一”的企業文化精神,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鼓勵創新”是公司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每一位員工除了按照公司規章制度盡力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應積極參與公司工作的創新和改進。

第二條 員工創新獎勵的範圍包括以下內容:

1、提升客户滿意度的改進措施和活動方案

2、市場開拓及營銷的項目和建議。

3、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及安全措施的改進。

4、技術創新、作業方式的改進。

5、工具、設備、儀器的改進。

6、原輔材料、能源節約和三廢利用的建議。

7、美化公司環境,提高公司內外部形象的建議。

8、與其他有關降低成本與費用、提高效率和工作合理化等事項。

第三條 創新獎原則上即報即評,各部門或個人認為有創新的方案均隨時上報。

第四條 創新獎級別:

公司創新獎勵按對公司經營的影響、技術水平含量、經濟效益進行綜合評定,獎勵應貫徹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分為四級:

A級:重要的、創新性的,有科學依據,可行性強,經濟效益高。

B級:較重要的、改良性的,目的明確,有可行性,投入少,見效快。

C級:一般性的,針對解決個別問題點,內容清楚,可操作性強。

D級:對現有正常管理或經營有所改善,作用和效益較校

E級:建議內容有創新,出發點較好,但不具可操作性。

第五條 創新獎勵標準

一般性建議的獎勵標準:

1、評定為A級的合理化建議,每項提案發給600元獎金。

2、評定為B級的合理化建議,每項提案發給200元獎金。

3、評定為C級的合理化建議,每項提案發給100元獎金。

4、評定為D級的合理化建議,每項提案發給獎金50元獎金。

5、評定為E級的合理化建議,每項提案發給一件紀念品。

重大合理化建議的獎勵標準:

員工所提建議,創造經濟效益明顯且可計量的,另按一定比例提成,發給獎金,具體方式如下:

1、合理化建議被業務部門採納並創造經濟效益且可計量的,由部門按所獲得效益的15-25%比例予以獎勵,具體比例由部門提議,報總經理審批。

2、合理化建議被公司採納並創造經濟效益或節約開支且可計量的,由公司按當年度所獲得效益或節約開支的20%比例發給獎金。

3、其他可衡量經濟效益或價值的建議,由公司視貢獻一次性給予固定額度獎金。

第六條 獎勵規定:

1、一般性建議獎勵在每月員工大會上頒發獎金和獎證。

2、重大創新性建議於每年年終一次性結算,發放單筆獎金。

3、是否提出創新性建議作為優秀員工評選的必要條件之一。

4、對積極提出經人力資源部受理的合理化建議每年累計3項以上的個人,在公司年終晚會上給予額外禮品嘉獎。

第七條 特別設立團體特別獎:以部門為單位,每年統計一次,針對部門成員創新建議最好、被採用最多的部門(二件以上),發放部門創新獎500~1000元。

第八條 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創新獎的申報和審批工作,必要時可組織有關部門或人員組成評審小組或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評審鑑定。

第九條 創新建議申報人應認真填寫《創新建議申報表》,必要時應提供有關的技術或管理文件。如果出現多名員工以個人名義申報同一類項目,公司只接收一方的申請,以申報時間為準。

第十條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十一條 獲獎項目如發現有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者,經查明屬實,即撤消其獎勵,追回其獎金,並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

第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佈之日起實施。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四

一、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培養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弊端嚴重阻礙了青少年創新能力的發展。如今,儘管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尚未擺脱傳統教育的影響,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青少年缺少科技實踐的機會。我國的青少年只有進入大學,或者是一些試驗單位、科研單位才能夠接觸到科技創新活動,但我們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唯有發展科技創新活動才能使青少年具有創新意識,才能承擔科技創新的重擔,不斷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

二、如何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1、善於學習,瞭解科技發展動態

牛頓曾經説過“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我看到的比別人遠。”這句話充分説明了知識積累的重要性,我們只有掌握了基礎的科技知識,才能根據現有的知識原理不斷進行整理和組合,創造出全新的技術和產品。因此青少年在進行科技創新時要熟練掌握現有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科技創新。瞭解科技的實時動態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還是我們明確目標的一個過程,可以使我們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那麼,如何獲取科技的最新動態呢?首先,我們可以閲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關於科技的書籍。其次,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獲取科技知識。這些方法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實時的科技動態,再加上青少年的想象力,必定可以激發創新的火花。

2、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創新的源泉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説,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掃機器人,在進行創新時可以以這種機器人為模板,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並運用聯想的方式分析這種工作原理是否能應用到其他方面,從應用的角度進行創新,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事物,我們要善於發現它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並且對其稍加改動,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稱心,這就是簡單的創新。

3、要培養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

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新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糾正的,因此,需要我們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自己對科技創新的興趣,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每一次跌倒都會成為下一次進步的墊腳石,因此,青少年在進行科技創新時要正視失敗,認真從每次失敗中吸取經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創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其中包含着諸多複雜的問題。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只要善於分析各種科技要素之間的聯繫,把握其中的規律,就一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實現科技創新。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五

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得以長久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可以從技術、營銷、文化、管理等多個方面實現創新,從而實現中小企業的資源優化組合,實現中小企業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並不順利,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所以,要想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必須要結合實際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辦法。

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意義

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的調查統計,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中小企業擁有了65%的發明專利,完成了75%的自主創新,增加了80%的新產品,也就是説,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已經代表了我國的普遍創新能力,支持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就是提升我國國力的創新,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創新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第一方面是發現新的理論,新的方法以及新的技術發明,第二種創新是將各種有關聯的技術進行完美融合,形成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第三種創新是將先進的技術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實現再創造。所以要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1]。

二、中小企業創新面臨的問題

(一)欠缺創新意識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主要是屬於服務類企業或者加工製造類企業,大多數都是低端科技產品,創新產品非常少。而且很多中小企業大多都是依賴大型企業或者憑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或者模仿技術等方式在生存,因為受到資金,技術等因素的限制,並不願意承擔創新所帶來的風險。

(二)缺乏創新人才創新需要有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一般都具有較多的經驗,較高的技術,也需要有較高的薪酬,但是中小企業卻無法承擔這些創新型人才的薪酬,所以因為缺乏創新型人才,而導致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創新經驗。另外一方面,中小企業也不願意拿出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創新團隊的組建和員工的培訓。

(三)管理創新認識不到位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創新的意思是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創新,忽略了管理創新的重要性。其實實現管理方面的創新,才能夠真正地駕馭創新產品和創新技術。為了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更應該進行管理創新。

(四)對國家政策反應慢中小企業往往對市場變化十分敏感,但是面對國家的一些政策,反應卻非常慢,因為沒有把握住國家的利好政策,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而因為中小企業自身的不足,例如融資渠道,財政支持,信息獲取方式、技術共享、以及員工福利等方面都無法和大型企業相比,所以中小企業的創新必須要有政府的支持,例如財政,例如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

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建議

(一)幫助中小企業建立融資網絡融資渠道匱乏,融資金額小一直是限制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因素,所以要想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就要為中小企業建立融資網絡,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融資金額,在確保其有一定經營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情況下,增加融資服務。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第一,針對中小企業設立發展基金,主要是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供支持。第二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針對有專門技術卻沒有足夠資金的創業者提供支持,並幫助其承擔創業時期的風險。第三設立貸款擔保機構,可以由政府和金融機構互相配合,建立高新項目的相關孵化基地[2]。

(二)建立信息共享機構中小企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孤軍奮戰,沒有實現戰略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有些中小企業擔心合作之後自身的信息被泄露,對其發展構成潛在的威脅。其實不然,開展戰略合作是實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信息共享的必要手段。因此,可以通過政府、金融、科研機構等主動合作,創建信息共享機構,主要是提供一些科技開發,技術共享等信息,將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學等進行結合,三方共同建立創新機構,主要結合市場需求,不斷地輸出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同時可以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創新合作。同時也可以針對中小企業所處的各行各業提供市場諮詢,主要是組織調查中小企業所處行業的現狀,針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現狀提供決策分析,提供行業情報和經濟信息,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動態和科技動態。這樣既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獲得市場有效信息,又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相關成本。

(三)規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運作可以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相關中介服務機構,通過行業、中介機構來促進各個中小企業之間的聯繫。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規範化運作,良好的機構信譽,可以成為各個中小企業之間聯繫的樞紐,諸多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該服務中心實現與政府的聯繫,實現與科研機構的聯繫,從而提升中小企業的生產水平,提升中小企業的科研水平和技術創新,提升中小企業的市場銷售環節,根據不同中小企業的不同優勢,實行資源對接以及信息整合,實現共同創新,共同發展,共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抵抗創新風險。

(四)加強培訓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針對人才的缺乏,可以以各大高職院校為主,開展多層次的人才培訓,為中小企業儲備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強人才的技能培訓和業務培訓,根據不同的崗位需要和市場競爭培訓不同的人才。

結語:

中小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就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是目前中小企業的諸多限制,在發展創新上存在諸多問題,所以需要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報以支持態度,通過建立中小企業的融資網絡,幫助中小企業建立信息共享機構,規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運作,還可以通過高職院校等機構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通過以上方法來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

創新合理化建議 篇六

一、引言

當今國內和國際上爭相進行科技創新革命,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粗放型向創新型轉變的趨勢日益明顯,對新技術的需求量持續增長。作為向市場輸送人才的高校,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新時期的大學生經過大學聯考的“廝殺”,按照“定式模式”進入大學,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和不足:一是具有創新意識,但不善於利用和創造條件;二是思維敏捷,但缺乏創新性思維的方式;三是有創新的靈感,但缺少必備的創新技能;四是有創新的興趣和熱情,但缺乏毅力。科技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是中國大學生普遍很少具備的一種能力。科技創新是大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以一個全新的思路去創造獨有的設計,依靠個人或團隊集體智慧,從理論基礎到實際操作,做出最終的設計模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研究能力、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精神、意志力、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等都會直接影響科技創新活動的結果。當前,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參與“飛思卡爾”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全國“挑戰杯”競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等活動,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單單通過此類競賽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還存在着問題。

二、制約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因素分析

(一)課程設置制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當前很多大學的課程設置過於理論化教育,實踐課程要求不夠嚴格,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設置非常不合理。理論課程的學習是大學生專業發展的基礎,但實踐課程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實踐課程,能夠訓練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能力,改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達到主動探求知識的目的,提供及時、直觀、全面的學習信息反饋,真正達到“實踐—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受就業導向影響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需同學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多,較短時間內做出的成果很難得到競賽組專家或市場的認可。再加之大學生就業壓力形勢的影響,同學們更多的願花時間和精力去考取相關證書和學科考試,真正花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人數越來越少。

(三)社會上“浮躁”嚴重影響着大學生科技創新校內大學生遇到問題總有些同學説,“有啥問題找百度”,不敢主動需求答案,“便捷”、“急功近利”充斥着校園。學生的家長普遍對大學生在創新的思考和實踐方面缺乏應有的關注和支持,更多的持有否定和保守態度,不太願意大學生去“挫折”、“冒險”。

(四)傳統教學方式制約着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教學活動通常採取灌輸式教學方式,教育中一直提倡“創新”,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着講授式和實驗室訓練(灌輸式),課堂教學時間較多,實踐教學時間較少,影響着大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忽視了大學生自身的內在作用。

(五)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參與率不高各大專院校都組織大量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但是總體參與率不高。經調查,一是大學生對科技創新興趣不濃。大部分學生願意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但真正付諸於行動卻寥寥無幾。二是各類科技創新活動難度大。各類競賽更多的是要提前掌握相關而複雜的知識,往往學生不願吃苦而止步,使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受此影響。

(六)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尚未建立與時俱進的管理制度指導教師和輔導員的認可度需落實,實際上,各高校教師或多或少承擔着繁重的教學、科研等任務,很難確保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學校或二級學院(系)未能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缺乏從本質上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由於未得到足夠的技術指導,使得學生的參與無法持續深入地進行。

三、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一)適當減少理論課程的比例,增加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高校應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在參與科創活動或競賽中,積極推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習慣。適當改革現有考試製度,由於現有的考試方式主要通過分數來衡量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就嚴重挫傷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合理地調整課程結構,增加選修課程比重和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課程種類數量。

(二)建立科學、公平、立體的大學生評優體系,在理論知識考核外,增加科技實踐活動參與度的考核標準高校現有的考試方式主要側重對學生所學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測評,用一張試卷的成績來衡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這嚴重壓抑了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理論教學脱離實踐檢驗,從根本上扼殺了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對在科技創新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與獎勵,可作為評優和頒發獎學金的重要依據。

(三)搭建基於SNS(社會性網絡服務)的網絡服務平台利用微信、微博、QQ等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做好科技創新的宣傳推廣工作,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並做到知識共享、資源共享。例如,對於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獲獎的同學進行表彰獎勵並授予榮譽證書的同時,利用網絡平台做好相關方面的宣傳工作,激勵其他同學的參與熱情。

(四)鼓勵學生多參與各種機構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或競賽,培養其科創能力和學習能力建立科技活動中心或成立科技協會,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度,使學生根據科技活動內容,大家集體商議確定完成時間表,每個學生都有實際操作和動手的機會,分工協作,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和創造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

(五)授予教師適當的“權利”結合課程計劃、授課內容,穿插科技創新知識,鼓勵學生髮揮操作能力,適當調整“課上”與“課下”的時間安排,針對學生特點,安排“課上”的目標任務,靈活安排增加“課下”學生主動動手能力,創建集體學習的氛圍,分別針對學生組建學習興趣小組。

(六)強化教師評優機制,對於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並取得成績的教師在績效考核時給予加分充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各方資源,提供給學生實訓基地、實驗儀器設備、技術支持等,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撰寫簡單的科技論文,指導學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等。如邱洪斌、王瑩等呼籲建立教師配套機制。

(七)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委員會以賽促培,通過各類各級競賽,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競賽過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國際或國內領先科學技術,需要學生掌握尚未知曉的領域,促進學生主動去學習,主動去尋找創新,提升自身能力。競賽委員會可吸納有經驗教師、年輕教師、博士以及一線輔導員,利用“經驗+活力+學術+管理”,跨學院(系)組建高水平委員會,分門別類地推薦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7k5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