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潮汕春節的習俗【新版多篇】

關於潮汕春節的習俗【新版多篇】

關於潮汕春節的習俗【新版多篇】

除夕節的傳説 篇一

傳説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禍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着,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裏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住户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七年級。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節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説與過年的習俗。

潮汕習俗 篇二

祭祖

解放前,潮汕祭祖有族祭和家祭兩種。族祭是祭遠祖,在祠堂公廳,家祭在本屋。族祭多請紙影班、戲班演出,較為隆重。

春節祭拜祖宗的用品“全是齋品:便當的香腐、木耳、瓜碧、腐枝、甜料、柿餅等物,以及除夕自制的各樣齋菜。”

到八年級還要再次祭祖,這一次才用葷菜,如魚、豬肉、鵝、雞、鴨等。

送桔

潮汕有句俗諺曰:“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講的是拜年越早越好,越見有誠意。潮人到親友家拜年,總要帶上潮州柑作為禮物。多少不限,但一定要偶數,不能奇數。而主人家的茶几也總要放着一盤紅綠相間的潮州柑,另加糖果,迎賓敬客。因潮州柑比桔大,故取名大桔,而桔與吉同音,用諧音會意法,就成了“大吉”。

吃粿

粿,米食也。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麪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潮汕人手裏,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樸籽粿、紅桃粿等等。

“粿品”製作較為麻煩,以前只是在祭祖時才吃,不過現在平常也很容易吃到了。

舞獅

潮汕獅舞有兩種:一種是“文獅”,一種是“武獅”。“文獅”由兩個人分別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

的“土地公”、“土地婆”,手執葵扇,引大獅邊舞邊走路,獅子也不斷抖鬃、打滾。每遇有人在門前燃放鞭炮,舞獅隊就得停止行進,向主人拜年。

“武獅”拜年對象是當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當獅隊一到,主人便點燃鞭炮,此時鑼鼓齊鳴,獅隊表演翻滾、騰轉、跌撲等動作。最精采的要算主人給獅子賞紅包。

英歌舞

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為大型集體舞,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舞后還有歌舞小戲,稱“英歌后棚” 。

在潮汕地區,逢年過節都會有英歌舞的表演。

迎老爺

迎老爺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漢族民俗祭祀文化活動,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當地漢族民間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區都有迎老爺的風俗。就是將神像從廟裏請出來,到村子裏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

七樣羹

潮汕俗語:“七樣羹,愈吃愈後生(年輕)!”

所謂七樣菜,其實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用七種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把白蘿蔔,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採集一小撮,洗淨,放於加油的熱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種味道,甜、澀、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種滋味,開春先嚐個遍,新的一年也就不會遭受磨難挫折,萬事暢通如意,心想而成。

行彩橋

行彩橋俗稱行頭橋,是潮汕地區鬧元宵的一項傳統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大小橋樑均被彩燈、彩旗裝扮一新,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度橋祈福,熱鬧非凡。“行彩橋”習俗,寄託着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除夕節的來歷 篇三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着的《風土記》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r7y45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