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農村生活報告多篇

農村生活報告多篇

農村生活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一:

留守兒童情況調查分析及對策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瞭解開發區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開發區(園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開發區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入),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開發區(城南學校施教區)現有留守兒童256名。調查顯示,有31.3%的屬父母外出務工,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5%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親屬。其中78%的留守兒童隨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9%;學習良好,佔35.9%;學習成績一般,佔43.7%;學習成績較差佔4.4%。其中,有72.6%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18.7%。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二:

一片葉子只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區xx鎮xx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職,從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遠。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來自xx農村,大學畢業後再次迴歸家鄉農村。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奉獻青春,為家鄉農村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己綿薄之力,深感榮焉。

駐村以後,可能與我是師範生的緣故,我對本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十分關注。工作後積極調研,掌握分析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同時,積極參與本鎮08屆優秀大學生村官賈苑同志創辦的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關愛活動,現在在中心擔任留守兒童的語文與數學的教輔工作。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未來,所以我覺得關愛留守兒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雖然日復一日,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們收穫知識時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隨即消失,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我想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統計,xx村共有39名留守兒童,約佔全村兒童的12%,由於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很少有機會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習教育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也不能對孩子身上存在的錯誤及時進行指出批評教育糾。也就是説,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監護職責的缺失會極其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的失範,甚至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使我對我們村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也想通過這次調研能使更多的人瞭解我村的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一)、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上的問題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由於臨時監護人的年紀一般比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們還要忙於地裏的農活,無暇照顧孩子們。大部分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對學校作業的態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佔44.1%的孩子對待學校作業的態度是草草應付得過且過,有46.7%的孩子看電視沒有節制。另外,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心憂的現象,部分留守兒童拜金現象極為嚴重,幫家裏幹活之前,要先講好價錢才會去幹活,讓人痛心。

(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説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帶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僅有29.8%的留守兒童表示願意和老師談談心裏話。

(三)、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於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週歲後,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導致心理失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1.8%,有79.5%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5.1%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二)、臨時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大多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年齡較大,不但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臨時監護人是國中學歷以上比例僅佔29.6%。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他們能做到的僅僅是照顧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已,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難。

(三)、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部分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衞生、不經常換洗衣服、挑吃挑食、亂花錢等;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裏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服從學校的管理,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兒童因觸犯法律被判處十幾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讓人值得深思。

(四)、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五)、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在採訪一陳姓村民時我瞭解到這樣的一個悲劇,一個兩歲的留守兒童由於父母在鎮江打工,臨時監護人爺爺奶奶又忙於幹農活,無暇照看,而掉進家裏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讓人唏噓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温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

(二)、學校教育方面

1、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到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3、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動手的實踐活動,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最重要的是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鼓勵留守兒童,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蓮~山課件 ]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兒童的登記普查,在鎮、村設立關愛農民工留守子女的辦事機構,定期到留守家庭瞭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把學校與村委聯繫起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定點幫扶,及時發現報告留守兒童們的情況與動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保證。

結 語

留守兒童是未成年隊伍裏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

青春有限,選擇無悔。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開始,關愛留守兒童是值得我去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情。

目前,廣大xx村民正以嶄新的面貌,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迎接十二五的到來,爭取在此期間全村各項事業都實現質的突破。在制定十二五工作目標時,我村支部書記範志紅書記把留守兒童問題列為全村的工作重點之一,並提升至戰略高度。我想有了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村留守兒童的頭頂一定會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

【第2篇】農村弱勢兒童生活狀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弱勢兒童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在農村,他們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較貧困,根據實際調查摸底,我鄉弱勢兒童形成及生活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鄉屬於農業鄉鎮,大部分家庭以種地為生,沒有其他輔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難。

二、隨着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農民家庭,醫療費用太多是負擔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員患大病的治療費用對於他們來説都是沉重的,這樣勢必造成更困難的局面。這也是患病兒童還有殘疾兒童不能及時治療的主要原因。

三、受傳統思想影響,教育觀念薄弱,形成幾代人都是農民的現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費用不斷增長也是導致生活困難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總收入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開支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醫療費用也佔很大一部分,一年的開支為1000元;在教育方面,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和書本費全部免費,但由於中國小校合併,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開支為1000元;這樣總支出為8000元,結餘4000元。這4000元對於現在社會來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開始施行3500元為個人所得税起徵點,與這個數字相比,一個家庭一年的結餘剛比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多一點,實在是少得可憐。

四、政府對兒童福利的重視不足,也是弱勢兒童貧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讓很多家庭面臨在外打工的生活狀態,使很多小孩無法正常的童年生活。這是造成留守兒童存在並且不斷擴大的原因。

對“弱勢兒童”的關注,其實首要的還應該是教育的問題,畢竟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如果教育做好了,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些“弱勢兒童”的處境會有所改善的!

【第3篇】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調研報告推薦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是全面改善城鄉生產生活條件、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提升現代化水平、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隨着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羣眾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日產生活垃圾數量持續遞增,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生活習性落後等突出問題,垃圾污水亂潑亂倒現象隨處可見,廣大農村特別是國省道兩旁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影響了全縣環境面貌和對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縣開發開放步伐,更威脅了廣大羣眾的身體健康,因此,建設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十分必要。

一、全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主要問題

(一)全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分析

我縣轄21個鄉鎮,2600多個自然村,總人口7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全縣生活垃圾日產980噸,其中:城區生活垃圾日產量240噸,可回收利用50噸;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740噸,可回收利用120噸。20xx年,有90個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實現了以村鎮為單位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簡易填埋處理。

從垃圾分類來看,城區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類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破舊傢俱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果皮等)、裝修建築垃圾等;農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農業生產附屬垃圾(蔬菜枝葉、瓜果皮、各類腐壞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廢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築材料類(碎磚瓦、渣土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等)、高科技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從以上分析可見,城區生活垃圾主要特點:總量較少,種類多、成分複雜,污染性較大,可回收利用率較高,熱值較高;農村生活垃圾主要特點是:總量較多,季節性較強(夏、冬兩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對較少,可回收利用較少,焚燒熱值較低。

(二)存在主要問題

1.垃圾處理層次低,處理方式落後。僅城區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全縣只有90個自然村初步實現以村為單位的簡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處於生活垃圾無序丟棄、露天堆放狀態,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周邊生態環境;

2.填埋點設置不規範。多數簡易填埋點都是利用廢棄坑塘,與村莊距離不足500米,未能達到無害化處理技術標準;

3.垃圾收集、存儲、運輸設施不配套。而現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設備簡易落後、損壞嚴重,無法滿足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要求;

4.專業保潔隊伍不健全。全縣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潔隊伍,且現有人員管理標準、作業標準不統一,難以保證環衞作業效果;

5.資金保障機制還不健全。縣、鄉、鎮、村街垃圾處理資金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全縣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農村垃圾處理資金分擔機制;

6.村容環衞意識亟待提高。受農村生活傳統影響和基礎設施條件制約,農村垃圾亂堆亂倒等生活陋習仍比較嚴重。

二、實施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系統建設的規劃背景和有利條件

1.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以城市化為主導的率先發展戰略,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20xx年全縣財政收入4.71億元,為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奠定了堅實基礎。

2.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關注環境衞生工作,將垃圾處理作為改善農村環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資金、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藉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契機,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提升,為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3.近年來,我縣對垃圾處理工作進行了多項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為全面開展農村垃圾集中處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示範引導作用。20xx年,在全縣90個新農村試點村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建設,為全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示範意義。

4.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鄉環境面貌顯著提升,通過廣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傳發動,廣大羣眾環境保護意識和綜合素質較大提升,廣大羣眾在環境建設中收穫了實惠,體會到發展,對提升全縣環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為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羣眾基礎。

5.為進一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中央出台了10項宏觀調控措施,市裏也配套制定了多項具體措施,根據省市要求,我縣成立了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進賢縣農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處理實施意見》,為我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提供了 難得的有利契機。

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兩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可供選擇,具體是:無害化衞生填埋和無害化焚燒發電。兩種模式特點對比如下:

(一)無害化衞生填埋處理模式。相對於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衞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一是適應用性廣,廣泛適用於各種經濟狀況和自然條件地區;二是對垃圾成分要求較低;三是垃圾處理量調整範圍較大,承擔負荷變化的能力較強;四是處理工藝和技術相對更加成熟、穩定、可靠;五是基礎設施等一次性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較低。

缺點:環保“三化” (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一般。

(二)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相對於無害化衞生填埋處理模式,焚燒發電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一是環保性更強,“三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資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過焚燒垃圾產生電能,更加符合“資源化”要求。

缺點:一是對垃圾供應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較高,每日需持續供應大量高熱值生活垃圾,才能確保實現正常發電,實施難度較大;二是一次性建設投資和日常運行經費較高;三是工藝技術流程相對複雜,對建設、運營人員要求較高;四是該模式多使用於經濟較發達地區,國內可供參考的成功經驗較少,多數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艱難。

四、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系統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立足實際,合理選擇垃圾處理模式。目前,南昌市通過招商引資擬在我縣泉嶺鄉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熱值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無法焚燒發電,且建設週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採用無害化衞生填埋模式建設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是當前權宜之計。針對我縣農村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和經濟實力參差不齊的現狀,農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處理可分別採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鄉鎮填埋、户集村收鄉鎮清運縣統一填埋等方式進行。鄉村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要經過規劃、水利、衞生等部門參與,選擇在村莊夏季風的下風向和不污染飲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棲點800米以外,庫容考慮10年左右,按照無害化設施要求建設。

(二)規範運作流程,強化分類減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減量化文章。垃圾分類減量環節是減少垃圾處理量、降低垃圾處理運行成本的重要環節,對垃圾處理工作成效具有決定性作用。按照城鄉統籌和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借鑑發達地區垃圾減量模式,立足源頭,通過政策引導,大力探索並建立“農户自覺分類會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揀,鄉鎮區域壓縮運輸,全縣分區無害處理”的垃圾收運模式,創新“兩次分揀、雙層減量”(農户源頭分揀、村街二次分揀;村街分類減量、鄉鎮壓縮減量)的垃圾減量機制,最大限度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目標。一是農户利用統一配給的兩個垃圾收集容器,自覺將本户日產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進行初步分類收集;二是村街保潔員要嚴格落實入户收垃圾機制,將農户日產生活垃圾集中運輸到垃圾分揀場進行二次分揀減量;三是鄉鎮保潔隊入村對分類減量後的生活垃圾進行壓縮減量處理後,運往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進行統一無害化處理。

(三)建立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一是積極協調縣直有關部門,爭取將進賢作為全市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示範縣,爭取全縣垃圾無害化處理一次性投入由市、縣兩級財政各承擔50%;日常運行費用市裏補貼40%,縣、鄉、村共同承擔60%。二是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發動羣眾投資、投勞,採取財政補一點、鄉鎮籌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的辦法解決經費緊張的問題。三是涉及農村環境衞生與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農項目,如農村改路、血防改廁、農村安全飲水、農村沼氣、新農村建設等項目,要結合農村環衞保潔,給予項目傾斜支持。

(四)進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機制。要建立健全上下聯動、逐級負責的管理機制。一是縣裏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縣委農工部作為全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牽頭部門,負責相關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和督促推動;二是各鄉鎮要分別成立鄉鎮環衞管理站,明確責任領導和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本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組織推動;三是各村街要按照縣統一要求,通過村民代表會議選舉出生活困難、珍惜崗位、責任心強的村民,組建環衞保潔隊伍;四是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扶植政策和工程驗收標準,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嚴格考核驗收,確保全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五)堅持統一規劃、試點先行、穩步推開的建設思路。一是在全縣建設一座佔地150畝、日處理能力300噸以上的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場,實施垃圾區域集中無害化填埋處理;二是繼續選擇全縣部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作為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村,20xx年上半年完成這些村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試點建設。 接着,在充分總結試點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成功經驗基礎上,在全縣範圍內啟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建設工作,年底前實現全縣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20xx年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規範推進,從而實現引導農民形成日常性的衞生清掃保潔習慣,形成農村垃圾的收集處理長效工作機制,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促進農村環境有明顯改善。

【第4篇】太陽能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調查報告

太陽能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濟南魯青太陽能xx年調查農村家庭--洗碗、洗菜、洗衣、養殖全部用上太陽能熱水器)

一方面是能源的日益緊張,一方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太陽能在農村的應用越來越引起相關部門和農村大眾的關注。太陽能清潔、安全、成本低,在農村的用途非常多,不僅僅用於生活,還可以用於生產。

(一)太陽能熱水在生活中的應用:

大部分農民傳統的觀念裏熱水只是用來洗澡的,但是目前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尤其是以皇明為首的行業知名品牌已經徹底轉變了傳統的用水習慣,將人們帶入一個健康、衞生、文明的熱水新時代,將熱水清潔家居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洗碗、洗菜、洗衣、餵豬、餵雞、飲牛……全方位家庭熱水需求都能得以滿足。

(二)太陽能熱水在生產中的應用:

1,太陽能大棚種植,增產增收 在大棚外南側安裝太陽能,把太陽能熱水引入埋在大棚內土壤中的管道,再回到水箱形成一個閉環系統,為土壤增温,確保農作物增產增收。也可以採用太陽能温室,提高塑料大棚內或玻璃房室温來滿足植物生長對温度的要求。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普通大棚被動性採熱造成温度難以控制的問題。

2,太陽能養魚,成活率高 養魚業對水温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太陽能產生的熱水,通過管道引入温水池,可使養殖池的水温保持適中,有利於浮游生物的培育和魚苗人工孵化及成魚的養殖。

3,太陽能養奶牛,產奶量高 養奶牛的熱水用量很大,一般每頭牛一晝夜飲水35-45公斤左右,每天飲水3-4次,水温在40℃左右。用太陽能提供的熱水餵養奶牛,不僅膘肥體壯,產奶量高,而且可以節省大量電費。尤其是奶牛擠奶前,用熱水擦洗,有助於提高產奶量。

4,太陽能採暖,節能環保 在建築設計時,使太陽能與建築有機結合,利用多功能建築構件,提高房子的保温性能,再利用太陽能熱水循環採暖,既不影響建築的美觀又可節省煤等能源,同時解決農居的生活熱水和冬季採暖問題,一舉兩得。

5,搬新房、娶新娘、送嫁粧,現在流行太陽能

新農村,新氣象;搬新家、娶新娘,富裕起來的農民紛紛動手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彩電、冰箱、摩托車、太陽能成為農民首選四大件。誰家搬新家、娶媳婦、送嫁粧,要是缺了這四大件真是覺得沒面子。要説彩電、冰箱、摩托車流行可是有些年頭了,可是太陽能,新近剛剛成為小康生活的新標準,誰家新蓋的大瓦房上要是沒有太陽能,就會覺得這新房不氣派;誰家娶媳婦沒有太陽能,孃家可是不願意,誰想讓自家的女兒嫁過去受罪呀;而且嫁女兒也把送太陽能當成最時髦、最光彩的嫁粧。

三,時下,為什麼太陽能成為在農村時尚的主流呢?

1,經濟的熱水---真正 “隨心所浴”;受到收入的限制,農民首先要算的還是一筆經濟帳。太陽能熱水器一次投資,長期受益,幾乎沒有運行成本,真正 “隨心所浴”。

2,安全的熱水---放心到家;安全,始終是人們使用熱水器最大的擔心和顧慮。尤其是農村,往往上有老、下有小,一個大家庭居住在一起,年輕人在選擇洗浴方式上一定會考慮到老人和孩子使用的方便、安全。太陽能熱水器不用電,不用燃氣,杜絕了傳統熱水器的安全隱患。

3,舒適的熱水---舒心到家;太陽能熱水得熱量大,水量充足。農民每天都在户外勞作,累了一身臭汗,回家都渴望能洗上熱水澡,這就需要有充足的熱水。秋冬季節,洗澡的次數相對減少,但是刷鍋、洗碗、洗衣、洗菜、做家務,餵養牲畜又正好用上熱水,自由自在,呵護全家健康。

4,愛心的熱水---傳導您愛的暖流;裝上太陽能,自己的妻子、母親操持家務的過程變得温暖,作為丈夫、兒子把對她們的關愛落到了實處;而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城裏的孩子一樣洗上熱水澡,天天干乾淨淨,健康又活潑。

富足的熱水---給您更高質量的生活;熱水的使用狀況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家庭健康、衞生、文明的程度,更是農民生活奔小康的重要標誌,實現中國農村的“熱水小康”。

5,環保的熱水---還您藍天白雲;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幾乎不產生任何污染。“綠色熱水文明”的普及,將會減少大量的常規能源造成的污染,徹底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環境。

濟南清華太陽能廠調查報告--農村太陽能熱水器的大量應用,是大趨勢,也是太陽能生產企業的市場化營銷的基礎。

【第5篇】農村留守人羣生活調查報告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在有效解決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兩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為此,筆者對全鎮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進行調查,並提出粗淺見解。

一、留守人羣生活現狀

(一)留守老人生活狀況艱辛

兒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裏的頂樑柱,不少老人不僅承擔繁重的農活,還負擔着照看孫輩的任務,他們多數無力輔導作業,加上孩子上網遊戲自控力差,這讓老人極度擔心卻又無力監管。除了大部分子女逢年過節回家團圓,平時有些老人連電話交流都沒有,有的喪偶老人形單影隻,倍感孤獨落漠。加之各種老年病的威脅,他們抱病在家得不到及時救助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承受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的同時,普遍文化娛樂饋乏,精神世界空虛。另外,由於留守老人防範能力不強,他們已成為一些詐騙分子的青睞對象。

(二)留守兒童生活學習現狀堪憂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幫助,就容易在健康、安全、心理、性格等方面產生問題。在營養方面,有的家庭管理粗放,造成兒童身體發育遲緩。在看病就醫方面,有的老年人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辦法而錯過最佳治療。在安全管護方面,爺爺奶奶疏於管理,容易出現兒童溺水、摔傷等安全隱患。在行為養成方面,隔代扶養孩子縱容溺愛,以物質消費彌補對孩子的親情關懷,極易形成兒童的功利和享樂觀。在社會認知方面,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極易產生認識、價值觀念上的偏離。特別是現代傳媒對留守兒童幼小心靈的不良滲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偏差,如:自卑、抗拒、不服管教等性格問題,影響他們茁壯成長。

二、關愛留守人羣工作情況

留守人羣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僅涉及到具體的一户,而且對整個地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都產生着深刻的影響。為此,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改善農村留守人羣的生活現狀,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落實老年人優待政策。我鎮有60歲以上老年人2900人,其中五保供養240人,70歲以上享受老年保健金2100人,將符合條件的老人優先納入低保,解決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是建立留守人羣檔案。學校、村兩委會、民政辦開展調查摸底,建立0-6週歲、6-l4週歲留守兒童和70歲以上空巢老人信息台帳,對留守人員登記建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組織幹部、黨員、志願者開展代理家長、尊老敬老等活動,採取4321結對幫扶方式,積極為留守人羣辦實事解難題。

四是實施6+1春風行動。圍繞留守兒童和高齡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醫療衞生、文化娛樂、心理情感、權益保護、環境安全等方面,深化六項行動,開展每月一次的交流溝通、文化活動、情感連線、課外輔導、醫療服務、家訪六個一活動。逐步健全監護、教育、社會扶助、醫療保健、安保及維權網絡體系,建立社會共同關注關愛留守人羣的長效機制。

三、建立長效機制的思考

留守人羣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可能是好幾代外出務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價,需要基層政府在充分調動家庭養老主作用、大力張揚孝道文化的同時,承擔起管理和保護的責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級老年組織。各村成立老年協會,在村活動室建設老年之家,達到有辦公場所、有坐班人員、有工作制度、有辦公及娛樂設施。結合村兩委活動室、老年活動中心、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平台,組織老年人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引導他們互相幫助。以組或院落組建老年人互助組,達到一個牌子、一間房子、一部電話、一本登記冊,建立詳細的成員檔案,一年更新一次,讓空巢老人有歸屬感,單身老人每天的動向有人關心和過問。

二是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在學校、村委會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加強留守兒童德育和情商教育,定期講解法律知識、生活常識、遇險自救,培養他們處理事情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組織代理家長、志願者開展關愛活動、監護人專題講座及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設俱樂部、愛心屋、親情視頻等,在保證正常學習之餘,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關懷。

三是建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隨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問題多發凸現,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調動社會資源,幫助弱勢羣體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發揮社會組織微觀層面的事務性服務職能,在社會管理中成為社會矛盾的緩衝帶。

四是構建六大網絡體系。建立以鎮黨委、政府及村級基層組織為主體,督促留守兒童家長和現有監護人履行法律責任的監護網絡;完善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實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學校教育網絡;健全民政、婦聯、關工委為主體,保障農村貧困兒童獲得救助的社會扶助網絡;健全以派出所、綜治辦為主體,淨化校園周邊環境的安保網絡;健全以團委、司法所、志願者為主體,開展親情關愛及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的維權網絡;以鎮衞生院為主體,完善定期體檢、及時診治的醫療保健網絡。

五是完善老人醫療報銷優待制度。農村空巢老人大多數身體虛弱,小病不斷,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費報銷比例的同時,提高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老人門診費報銷標準,以減輕這部分弱勢羣體的醫療費用,讓他們生活得更加體面和尊嚴。

六是鼓勵打工青年回鄉創業。大多數打工賺錢首先是蓋房子、娶媳婦,沒有實現資本的增值。在加強教育培訓的同時,應採取優惠政策的利益導向,支持打工青年回鄉創業,這樣既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可以減少留守人員的數量,有力推動新農村建設。

【第6篇】大學生農村生活的實習報告例文

無論是三四十年代的老前輩還是第五代電影藝術家們的作品,都以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贏得觀眾的認同和贊同,這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良傳統,而且目前也急需我們繼承。藝術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首先要體驗生活。中國的農業人口比例大,農村生活實質上就是中國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情感,本身就是提高我們藝術修養和對社會生活觀察能力最好的途徑。我想學校和系裏組織這次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也在於此,以為我們將來的藝術創作積累素材,也為我們將來立足社會、發展自身積累一筆重要的資本。

這次實踐活動安排在北京郊區的農村本身也具有實在意義,我校學生大多生活在城市,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我們都需要一次考驗自己意志和生活能力的機會,這段不算短的農村生活的確考驗了我們,更重要的是也磨練了我們,使我們更堅強,更成熟了。即使將來再遇到什麼生活中的磨難,相信從黑山寨回來的我們也能自信的面對它。

下面是我的幾點具體的體會:

1、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15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起在院中看書,享受一天中不可多得的寂靜,或到屋後的山上遠眺,四周美景盡收眼底。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常坐在涼棚下喝茶讀書,聊遍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此外,爬山,打羽毛球和枱球是鐵的娛樂健身活動,院子裏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還是在勞作中。挑水推水,打核桃,對於在城裏長大的我來説是不可多得的新鮮活動。在簡單沉重的勞動中我卻找到了樂趣。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樂趣和知識,只是平時忽略了它們,當人真正發現它們的時候,就會體會到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於是頹廢,痛苦,憂慮……都遠離了我,充實的過好每一天成為我的目標。

通過入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裏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認識到他們敏捷的思維,對世事的透徹理解和達觀的精神,他們雖有些安於現狀,卻也努力地改變境遇。在與以前的苦日子做比較後,他們由衷地感激共產黨給他們帶來的日新月異的好生活並且非常滿足。“知足常樂”,我在與他們的交談中總感受到這四個字。當然這種快樂也不是絕對的,中國當代社會中畢竟還是存着城鄉差異,這是一個客觀現實,無法迴避,也不應該回避。要想解決這個長期困擾社會的問題,就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農民共同努力。

2、在遠離城市的生活尋找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冷靜思考,使自己成長。

都説都市紛繁的生活會讓人迷失自己,我到農村後才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在那裏,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遠離電視,這樣就有時間和空間來反思以前做過的事,琢磨看過的電影和書。通過這種思考往往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不知不覺之中,思想成熟了許多。在那裏,少了城市中唯物質論的味道,身心都回歸到質樸的自然中,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找回了些童年的影子。有時甚至還會做些看似幼稚的事情,但這並不是説我們變幼稚了,因為藝術創作實習總結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創作者有一顆年輕的心。這樣作品才會充滿新鮮的血液。因此,找回自己對我們來説很有益處。

3、這15天的農村生活對我所學專業也有幫助。説到聲音,我們還是較熟悉喧囂城市中的各種聲音,那是些物質化的,缺乏個性的聲音。我們對自然中的聲音瞭解很少,對農村樸實真實的聲音瞭解也很少。可在這裏,滿耳都是自然的呼吸和話語,非城市化的聲音讓我十分激動。早起賣油餅人的叫賣聲,木車輪壓過石板地的聲音,水桶掉進井裏的聲音,打核桃的聲音等,都是我以前在城市生活中從未聽到的,一切都是那樣新鮮,我對聲音產生了新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寂靜也是一種聲音。如果把它用到錄音效果中去則可配合畫面使觀眾產生通常聲音不能達到的感覺,無聲也是一種表現語言。雖然以前聽老師講到電影中聲音的豐富不止於物理聲音,但總不能深刻理解,現在我終於恍然大悟了。

4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瞭解農村社會現狀的同時也讓我們切身的對中國電影市場作了一次調查,而且這次調查是針對目前中國最不受重視同時也是最具潛力的農村電影市場的。通過入户調查,發現老鄉們幾乎不看電影。我認為原因有三:一,電影題材適合他們的有限;二,地處偏僻農民不易進城,農村自身又缺乏電影基礎設施,農民們即使想看電影也沒有必要的硬件支持;三,農民收入不足,難以支付票價。這樣看來,下鄉輪放電影比較符合“國情”。總之,黑山寨之行對我來講是人生的一次轉折。在一年的學習之後進行下鄉社會實踐我認為有益無害。與軍訓不同,進行社會實踐是我們在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情況下進行進一步學習,因而我們完全有能力在這種活動中為實現自己的長遠目標而做相應有效的工作。

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我會更好地把握!

【第7篇】2022關於農村弱勢兒童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

###鄉,位於縣西北部,總面積242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3482户,8825人,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1341人,由於上學、搬遷、隨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外出200人,在鄉1141人。此次只調查在本鄉居住的少年兒童,共1141人。經調查摸底,鄉單親家庭的少年兒童有43人,佔3.86%;孤兒1人,佔0.09%;患有大病的有6人,佔0.53%;殘疾的有11人,佔0.96%;生活困難的有62人,佔5.43%。這幾種弱勢少年兒童佔在鄉居住少年兒童總數的10.78%,佔全鄉兒童總數的9.17%。另外,留守兒童更是數不勝數,佔兒童總數的40%以上。

近年來,弱勢兒童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在農村,他們大部分人生活都比較貧困,根據實際調查摸底,我鄉弱勢兒童形成及生活貧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我鄉屬於農業鄉鎮,大部分家庭以種地為生,沒有其他輔助性收入,所以收入很低,家庭生活困難。

二、隨着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農民家庭,醫療費用太多是負擔不起的,比如家中任意成員患大病的治療費用對於他們來説都是沉重的,這樣勢必造成更困難的局面。這也是患病兒童還有殘疾兒童不能及時治療的主要原因。

三、受傳統思想影響,教育觀念薄弱,形成幾代人都是農民的現象,走不出致富之路。另外,教育費用不斷增長也是導致生活困難的原因之一。

以一家三口為例:人均收入每年4000元,家庭總收入為1元,其中家庭日常生活開支為6000元(包括吃、穿、行及其他);另外醫療費用也佔很大一部分,一年的開支為1000元;在教育方面,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和書本費全部免費,但由於中國小校合併,需要住校,每年的住校開支為1000元;這樣總支出為8000元,結餘4000元。這4000元對於現在社會來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今年9月份開始施行3500元為個人所得税起徵點,與這個數字相比,一個家庭一年的結餘剛比一個人一個月的收入多一點,實在是少得可憐。

四、政府對兒童福利的重視不足,也是弱勢兒童貧困的原因之一。

五、收入低下,讓很多家庭面臨在外打工的生活狀態,使很多小孩無法正常的童年生活。這是造成留守兒童存在並且不斷擴大的原因。

對“弱勢兒童”的關注,其實首要的還應該是教育的問題,畢竟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有效途徑。如果教育做好了,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些“弱勢兒童”的處境會有所改善的!

【第8篇】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調研報告

提起水鄉農村,深刻在我們記憶裏的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氣,而如今走進部分鄉村,印入你眼簾的卻是深綠色的水,水面、水邊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垃圾流連不去的場所,臭味撲鼻,蚊蠅滋生……隨着我市經濟的發展,大批工商業產品湧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垃圾也隨之逐年增加,遠遠超過了農村環境的自淨能力,原本被城市人羨慕的農村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由於缺乏專門的垃圾處理設施和隊伍,農村垃圾處理難,已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一、農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佔用土地,破壞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觀,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

目前,由於處理水平落後,農村主要採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處理方法,這樣就侵佔了越來越多的土地,不僅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妨礙環境衞生,破壞大自然的優美景觀,更可能破壞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質,在土地中的殘留率高達20%~30%,這種“白色污染”嚴重破壞了土壤結構,影響了其透氣、透水性,又造成化學污染等,危害着各種生物的生存狀態,危及農業生產,影響農民增收。

2、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害農民健康。

眾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傳染源,由於垃圾成分的複雜化和長期簡單堆放,易產生惡臭物質,垃圾堆放場成為多種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場所, 蚊繩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質和病原體,通過各種渠道傳播疾病,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遇上大雨或洪災,由於洪水的沖刷,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病原擴散,導致疾病迅速傳播,尤其是消化道傳染病。

二、我市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現狀

xxxx年以來,隨着全市 “xxxx”工程、村莊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xxxx”、創建“環境優美鄉村”、農村新“5+1”實事工程等工作的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視,出現了一批水清岸綠、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鄉村,有xx個村獲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有xxx個村達到xx市全面小康先行村標準,xxxx年xx鎮xx村獲xx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稱號。然而由於經濟狀況、地理位置等種種原因,全市大部分鄉村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有着嚴重的不足。

1、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污染嚴重。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則處理,將垃圾隨意倒在溝邊、河邊、塘邊、路邊等致使垃圾成堆,村裏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去處理垃圾,去維護環境。村民在面對數量大、成分複雜的垃圾時連採用焚燒、填埋、漚肥等看似比較簡單易行的處理都辦不到,致使垃圾嚴重污染環境。

2、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基礎設施缺乏。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農村可變現的公共資源有限,村民自身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上級政府的財政投向主要又是城市垃圾處理,鄉鎮和農村的垃圾處理基本沒有資金投向,農村的垃圾根本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3、村民的整體環保意識差。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全民共同參與,需要農民的積極配合。但是實際上村民“自掃門前雪”都難以做到,又如何為“他人瓦上霜”呢?相當部分村民的衞生意識較為落後、整體環保意識較為差、價值觀念滯後、生態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足,成為制約農村垃圾處理的主要因素。

三、農村垃圾處理可借鑑的模式

各地可根據經濟實力、發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點,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選擇與當地實際情況相適合、與經濟承載實力相適應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

1、清潔工程治理型。就是依託新農村建設工程、農村沼氣能源工程等項目綜合治理農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氣技術集中或分散處理農村生活、生產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採用沼氣池淨化,農民做飯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能源生產模式,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基礎設施比較配套,缺點是項目覆蓋面不廣,實際效果還有待提高,短期內難以推廣到千家萬户。

2.義務清掃治理型。就是通過實行門前屋後衞生“三包”和成立義務保潔隊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户農民做好包衞生,包綠化,包秩序,並且定期檢查公佈清潔户、衞生户、尚清潔户及不清潔户。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村村可以搞,缺點是組織難度大,長期堅持難,廢物難降解。

3.有償包乾治理型。就是借鑑城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採取有償包乾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農村多樣化保潔。這一模式的主要優點是基本與城區保潔接軌,比較容易堅持,缺點是經濟實力不夠,居住比較分散的村暫時辦不到。

4.依託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農村地區通過推進城區垃 圾處理網絡向農村延伸,完善城鄉共享的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和垃圾綜合處理體系,有效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要求每個農户生活垃圾裝入垃圾袋(筒)內,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統一運送與管理。這一模式有地域侷限性,非近郊村莊難以實現。

四、對農村垃圾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1、政府推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

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一定的法規來進行保障,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的現狀是管理力度不大,沒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辦法。政府需要發揮推動作用,建議市委、市政府形成《農村環境衞生管理辦法》,通過制定農村環境衞生的領導機制、目標、內容、方式等,規範村民行為規範,併為健全農村環境衞生體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為本,建立有效垃圾處理網絡

農村垃圾面臨着範圍廣、任務重、清運處理困難的難題。科學高效的垃圾處理網絡是確保農村垃圾收得攏、運得出、消得毀的根本保證。就目前農村實情分析看,農村垃圾運送關鍵是深化完善“户集、村收、鎮(鄉)運、縣(市)區處理”梯次運送網絡。“户集”要求每户農民自覺落實垃圾入袋裝桶,並定點傾倒存放。這個環節的發展趨向是將食物垃圾與非食物垃圾分離。“村收”要求每個行政村按要求將村域內垃圾清掃收集運到中轉站,力爭日產日清。這個環節的重點難點是實行垃圾分揀處理。“鎮運”要求每個鄉鎮定期將分類後的垃圾集中運至垃圾處理場(垃圾中轉站)。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實現垃圾運輸全覆蓋。“縣(市)區處理”要求將集中垃圾按相關標準進行統一處置。這一環節的發展重點是走垃圾處理產業化道路。各鄉村要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地理位置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垃圾處理模式,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處理網絡。

三、多元投入,落實長效管理

按每百户配備1人的要求,全市需配備xxxx名綜合管理人員,全年工資支出約xxxx萬元,管理用具等約需xxx萬元,共計xxxx萬元。這一筆錢僅靠財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須採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一是市、鄉鎮財政投入一部分;二是發動熱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會轉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於垃圾處理保潔經費;四是村委會通過“一事一議”向農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運費。只有經費有了保障,垃圾處理工作才能實行長效管理,長期抓落實,切實做到環境潔化、街道亮麗、村莊秀美。

四、強化宣傳,營造垃圾綜合利用的氛圍

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衞生意識,增強廣大農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村莊衞生環境的整治。要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努力營造一個人人關心生態環境,時時注意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加強村民的保潔意識,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科學處理農村垃圾,徹底改變農村垃圾隨處亂扔的千年陋習,不僅是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現實需要,更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態城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有配套的政策法規,通過積極地探索實踐,隨着大膽破解垃圾處理這道難題,必將有力地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提高我市農村地區的現代化水平

【第9篇】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通過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的調查分析,在歷時近10年時間的探討、嘗試與實踐的基礎上,認定決定農村國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關鍵又在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並從中摸索出一套能適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關鍵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自中國億萬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務工那天起,中國小校園裏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孩子。接下來是政法界傳來一組組令人震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數據,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而在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數是留守孩子!而這些違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絕大多數是國中留守孩子。從此,留守孩子成了問題孩子的代名詞。接着,全社會都開始高度關注:呼籲學校重視,家庭重視,社會重視!

那麼,真正值得家庭、學校、社會關注留守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二、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及分析

從這4個調查統計數據表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現狀主要存在以下6個問題: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無規律,隨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學習自覺性不高;三是網吧由城市向農村戰略大轉移後,留守孩子網絡成癮人數劇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參加不良娛樂種類多,人數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羣體人數比例和違法犯罪人數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別孤獨,需要家長、老師、同學及社會的參與和幫助。可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問題,關鍵在假日!

農村是個廣闊天地,雙休日、節假日肯定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一個非常廣闊的生活空間。一到假日,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從平時學校嚴格的管理中解脱出來,好好地放縱一回自己。殊不知,這樣絕對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們完全可以推翻學校平時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為規範教育,這就是我們稱之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幾天,一個寒假或暑假,卻在不經意間,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使得他們形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漸漸發展為積習難改、違法犯罪的結局。

假日,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來説,真的不可忽視!我校教師先後分別在《湖南教育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發表了《填補中國小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視的空白》、《農村中國小生假期生活面面觀》等文章,呼籲社會、家庭、學校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進行高度關注。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狀況,是一面鏡子,它折射了家庭、學校、社會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個可怕的空間。如何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創造一個生活快樂、健康成長的假日生活空間?有無行之有效的途徑來解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問題?能否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對策研究

要給留守孩子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生活空間,要解決其假日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問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點太多,面太廣,線太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內因才是決定因素。要解決留守孩子的問題,不如讓留守孩子從自我做起,讓其學會假日自我管理。

2022年,我校成立了《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構建的研究》課題小組,我們圍繞着兩個目標進行研究:一是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讓他們在一種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過假日生活;二是構建一個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樂、健康、安全的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讓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個有利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實、快樂、健康、安全的環境管理服務空間。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性、合作性、實踐性、個性化、有規律的學習、生活、成長模式,形成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學習生活格局;以實踐探究活動為載體,加大學習資源開發力度,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學校為主,依託社會,家庭為輔的雙休日、節假日教育活動,建立家、校、社聯繫的橋樑,使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更加健全,進一步促進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充分發揮育人作用;通過實驗與研究,創設一個能讓留守孩子在假日裏,個性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學習在娛樂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導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裏得到提升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2022年開始,課題組根據國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設計了一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我們經過歷時4年的反覆實驗與跟蹤調查,發現該管理模式完全適合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們學校留守孩子試用《自我管理手冊》前後的幾組數據對照(見表5表10)。從這些對照統計數據來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冊》後,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個方面的亮點: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實了;二是他們的不良行為在漸漸消除;三是家庭、學校、社會及留守孩子對假日滿意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備指南

我們在長期以來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圍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學業規劃、交友處世、禮儀修養、社會責任、假日活動等7個方面,編寫了一套《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的校本教材,讓學生通過校本教材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們的研究思路是:

為了證實可行性,我們還把這個模式在本鎮的其他3所國中和周邊2個鄉鎮的2所國中進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實驗。發現:近4年來,參與課題實驗的7所實驗學校的國中留守孩子假日違法犯罪率在直線下降,近2年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強,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第二,構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我們不只是研究讓留守孩子學會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們還把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我們以學校為主體,研究構建一個與這三個方面協同聯手的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對留守孩子的每個家庭,建立了家長或監護人能保障隨時與之聯繫的網絡,如聯繫電話、手機信息、qq羣、家庭住址、務工住址等檔案,在全縣率先辦起了留守孩子監護人的家長學校(省關工委已授予了示範性家長學校稱號);與關工委、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村民小組、派出所、網吧遊戲廳等,確定日常聯繫點、聯繫人,確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個綠色生活環境,聘請離退休教師、離退休幹部、離退休工人、退伍軍人等擔任留守孩子的簽約代理家長學校為留守孩子設計並組織舉辦有計劃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動,利用學校遠程教育資源,開通校園綠色免費網吧。

第三,將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為學校常規德育工作範疇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人數在增加,在在校學生中,已佔80%以上的比重。毋應置疑,他們本身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是學校常規德育的主體部分。學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課題組成立以來,調整了傳統的德育管理結構與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動中,處處將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們深信,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夠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大環境下,他們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夠快樂而充實,健康而向上。

【第10篇】農村文化生活調研報告範文

農村文化生活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文化生活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農村文化生活調研報告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家庭經濟實力迅速增強,農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還是滿足不了農民脱貧致富之後對文化生活需求增長變化的需求。出現了農民口袋裏票子多了,而腦袋裏信仰少了的普遍現象。

我區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農民的思想更開放,見識更多,經濟條件更好,從而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過文化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的任務也越重要,難度也越大,但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傳統隨着農村的發展卻在逐步消失,這與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滯後不無關係。

如今農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需求。

雖然我區農民可以接觸到很多文化活動內容,但是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文化活動內容更感興趣,例如種植、養殖技術和勞動技能的輸送等。

二是對文化生活多樣性的需求。

除純粹的娛樂性文化活動外,我區農民對健身類的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也認識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於缺少健身場所和設施的限制,其想要更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滿足,使其只能陷於牌桌。

三是對講身邊人説身邊事的文藝節目的需求。

現在各類媒體宣傳的先進典型不少,但農民認為那些人和事離自己太遠,無法引起其內心的共鳴,受教育程度不深。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區直各部門每年評選的各類先進典型事蹟為原材料,編排一些文藝節目送到農村則更易於與我區農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認可,宣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文化設施陳舊單一,文化陣地逐漸喪失。

現在各鄉級的文化設施主要有廣播站和室外體育場。廣播站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且多數陳舊、老化,室外體育場也僅有籃球場。由於缺少維護各種設施嚴重損壞。村級除近兩年個別村新添一些文體設施外,其餘村也僅有廣播,且由於設備老化基本癱瘓,鄉、村廣播這一曾經的宣傳主力逐漸喪失陣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傳播鏈脱節。

鄉廣播站有站所事業編制,每鄉有1—3個,有的還超編1—2人,但真正幹文化工作的最多不過1人,且是兼職。文化站有文藝特長的人很少,更沒有相關培訓。真正具備文化工作素質和熱情的人是招不進、留不住。隨着取消農業税,沒有了村提留,村級廣播員也因經費文體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經費不足,相關工作難以規模開展。

文化工作是一項費力費錢,需要長期堅持投入但見效緩慢的事業。由於以前經費投入不夠,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工資偏低,文化設施得不到更新補充,導致農村文化建設進程停滯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鄉村廣播站,恢復鄉、村兩級的主要宣傳渠道。堅持定時開機制度,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農業科技知識和商業信息,彌補現在羣眾現場開會難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參與市場競爭送戲下村。

三是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補充文化設施,公開招考一批文藝專業人員,財政給鄉鎮列支專項文化工作經費。

2、引導培育羣眾文藝團體。

一是發掘保護好傳統的文藝項目。如漁鼓、舞龍、舞獅等。

二是引導好農民的自主文體隊伍。如軍樂隊、腰鼓隊、秧歌隊、排球隊、歌舞團。

3、加速開闢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相關部門應大力爭取上級計劃,全面推開村級圖書室建設。科學規劃布點,建設一批農民文體活動場地,配齊籃球、排球等設施。各鄉鎮、村間開展文體賽事活動,營造氛圍,形成習慣,把農民從麻將桌前引向圖書室、體育場,這樣既鍛鍊了身體素質,提高村民素質,更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和諧事業的偉大進程。

【第11篇】2022年關於調查貴州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報告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02億,佔總人口的xx.9%。據預測,到205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87億的峯值,佔總人口的34.9%,屆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超過90%。20xx年,貴州老年人口501萬,空巢老人150.3萬、比上一年淨增36.36萬,並保持高增長勢頭,同時凸顯的矛盾問題多,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也大。為此,我們對貴州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報告整理如下: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及成因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謂“空巢”,指無子女或不與子女共居一舍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説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在統計上,通常將只有老年夫婦的家庭及老年人獨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計作為空巢家庭户的數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無子女或不與子女共居一舍獨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經超過60歲且共居一捨生活的兩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來,貴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家持續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較多,現在那部分人開始變老,由於變老人羣的增多,計劃內出生人口(低齡人)在減少,即老齡化不斷加劇,空巢老人相應增多。二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我國現階段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和多元化經濟結構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由於經濟結構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及快節奏的發展,催生了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適應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節拍。由於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輕一代人要求有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越來越多的自由,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歡和子女合住,導致老年人從大家庭中分離出來,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貴陽市調研發現有47.43%的空巢明確表示不願意或不很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現代生活競爭加劇的結果。隨着現代生活競爭的加劇,很多年輕人在外經商或在別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於長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難得回幾次家,甚至有的子女為節約車費和減少誤工損失,一年或幾年都不回家。老人們因子女工作忙無暇照顧自己,又不願給子女增添負擔,最終選擇單獨居住,結果推進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結果。隨着城市居住條件的顯著改善,越來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離開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遷入新住宅往往成為代際之間分離的契機。如都勻市類似獨居的老年人佔該地空巢老人總數的38.3%。五是社會轉型變遷引發的結果。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年輕父母為照顧子女求學,部分曾經居住在鄉鎮或工礦企業的,都到縣城或省城買房落户解決子女入學,讓老人獨立居住在原地。如福泉市類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佔該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結果。有些老年人沒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獨自生活。這類老年人一般經濟狀況不好,由於子女之間互相推諉、嫌棄,不得不獨居空巢,初步統計類似老人約佔2.3%。

二、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情況

20xx年,我省60週歲以上空巢老人150.3萬,佔老年人口數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總數淨增36.36萬人。本次調研除從面上瞭解全省的基本情況外,還為進一步深入調研空巢老人生活情況,選取九個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鎮社區和農村社區進行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

(一)生活保障狀況。一是經濟收入情況。 全省空巢老人生活靠退休金的佔xx.1%,享受低保的佔25.9%,通過其他救助的佔10.7%,還有3%的空巢老人無生活保障。走訪的空巢老人年平均收入為2701元,每月225元,年收入在2300元貧困線下的佔53%,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約佔30 %(不含政府及社會的各種補助);依靠本人/配偶的勞動所得的佔調查總人數的12.02%;依靠子女支助的佔調查總人數的11.02%。被調查的空巢老人收入用於吃穿599人,醫療465人,生產或經營33人,代養孫子/孫女22人。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認為經濟寬裕55人,較寬裕50人,夠用300人,較困難153人,很困難41人。調查結果表明,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負擔仍然比較大,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十分有限,可供支配收入很少,生活比較艱苦,以“低保”為生的空巢老人比重較大,不能享受“低保”的大部分空巢老人,遇到天災人禍,最基本生活都很難保證。二是老年人住房情況。據調查全省還有9%的空巢老人無住房。在黔東南通過問卷和訪談,發現空巢老人有自有住房的佔75.96%,屬子女房產的佔17.2%,無房的佔調查總人數的6.84%;同時發現,空巢老人個人獨住佔調查總人數的22.2%,與父母(兩代空巢老人家庭同住)佔調查總人數的2.34%,與孫子或孫女同住佔調查總人數的3.84%,與其他親戚同住的佔調查總人數的0.67%。三是主要負擔情況。在黔西南晴隆縣調研發現,有61.83%空巢老人要照顧外出子女的孫輩,且孫輩大多有3至5人;在照顧孫輩的老年人中,感到負擔很重和比較重的佔87.97%,有近四成的老人不僅要照看孫輩,還要承擔孫輩部分或全部教育及生活費用;感到經濟寬裕的空巢老人只有2.6 % ,感到比較困難的佔48.03 % ,感到很困難的高達33.49 %,可見空巢老人的負擔比較大。四是老年人蔘加社保情況。走訪的空巢老人蔘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佔調查總人數的58.1%,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佔xx.0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佔17.86%,參加商業保險的佔0.33%,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有10.68%。

(二)醫療保障情況。一是就醫情況。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醫條件好一些外,農村空巢老人雖然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空巢老人 “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如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難會更大。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幾乎無人照料。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據調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認為看病方便或比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認為到醫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認為到醫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醫保情況。受訪對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會醫療保險、公費醫療或合作醫療。參加企業職工醫療保險的佔48.91%,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佔17.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佔30.38%,無醫療保障的佔6%。醫療報銷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問題,報銷比例高的醫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醫院報銷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難以報銷。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夠或基本承擔得起日常的醫療費用。

(三)身體健康狀況。一是身體健康狀況。調查顯示,身體非常好的空巢老人佔6.18%,身體較好的佔18.36%,一般的佔57.93%,較差的佔11.52%,非常差的佔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當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別人的照顧才得以生存,還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見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較差、生活不便是必須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七星關區市西辦事處翠西社區雷缽組68歲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殘疾,行動不變,這類老人的生活,雖有社區不定時的照顧和服務,但生活中確實困難重重。二是養生保健狀況。據調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蔘加過體檢,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沒有參加體檢,還有將近10%的老年人從未參加過體檢,有10.7%的空巢老人長期處於生病。這些數據表明,老人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務、獨立生活的意識。當前,老年人護理和生活照料問題開始凸現,漸成嚴峻態勢。全省60歲數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的只有16890人,還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同時,老人檔案不全,信息不詳等情況不乏存在。

【第12篇】農村婦女文化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

婦女是構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婦女的思想狀況、精神面貌,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關係到家庭的和睦。婦女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化有助於推動和諧社會的進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日前,金城鎮婦聯就農村婦女文化生活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婦女文化生活現狀

奎年來,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並且責成婦聯等有關部門切實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創新農村婦女文化生活、豐富農村婦女文化生活載體、提升農村婦女文化生活層次。農村婦女文化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

1.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農村婦女參與文化活動創造了條件。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通過開展公共文化陣地建設達標村評創、文化陣地精品工程建設等活動,使鎮、村兩級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得到提升。目前全鎮村村建起了婦女兒童之家,鎮(街道)文化中心、圖書館分館全面建成。全鎮村級公共文化陣地覆蓋率超100%,建成精品示範工程2個、省徑文化示範村 1個。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和“新華書店農村小連鎖”。當前,以公共電子閲覽室、農家書屋、圖書流通點為重點的“三位一體”文化陣地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有了這些相對健全的文化活動場地和文體設施,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可以參與文化活動.

2.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為農村婦女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支撐。近年來,金城鎮主要實施了“三項工程”,培育文化人才。一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把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下發了《金城鎮基層宣傳幹部工作職責》,明確基層宣傳文化幹部的配備與使用。二是文化人才隊伍培育工程。依託市文聯所屬各協會和市文化館師資,對基層文藝隊伍、業餘愛好者開展專業培訓。三是文化人才隊伍引導工程。建立鎮文化志願者隊伍,並開展星級文化志願者評選,招募鎮級文化志願者123人。目前,全鎮共有民間文體隊伍13支、文體骨幹523人。在文化人才隊伍的帶動、引領下,有效推動了全鎮農村婦女參與文化活動。

3.文化品牌不斷形成,為農村婦女參與文化活動豐富了內涵。金壇文化底藴深厚,老百姓有崇文重教、孝老愛親的良好傳統,金城鎮加快建設文化名鎮,充分調動起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工作熱情,更極大地鼓舞了農村婦女的參與熱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每年定期開展元宵燈會、社區鄰里節、社區文化節、農民藝術節等文化品牌。除了全鎮性的文化活動外,金城鎮鎮、村婦女組織定期開展才藝秀、文藝廣場晚會等,專門組織廣大農村婦女參與文化活動,提升了農村婦女文化活動品味。其中腰鼓隊、舞獅隊、舞龍隊、扇子舞隊就吸引了300多名婦女參加。

二、農村婦女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總體上看,雖然農村婦女文化生活有所改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村與村之間文化建設較不平衡。金城鎮文化建設搞得好的地方集中在城郊結合村,離城鎮較遠的村文化建設則相對落後,農村文化建設地區間不平衡的特點較為突出。

2.文體活動內容不夠豐富。近年來隨着城市的擴建和經濟的發展,農村婦女羣眾的生活方式已逐步與城市接軌。與此同時,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的普及也將優秀的精神文化食糧送達到千家萬户,廣大農村婦女羣眾的眼界更加開闊,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值逐漸增高。目前,大多數行政村的文化活動內容侷限在文藝匯演、放露天電影等。文藝匯演只有在節日期間安排,無法滿足農村婦女的日常文化需求。而露天電影,由於手法傳統,對本地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婦女已失去吸引力。據上莊村的婦聯主任統計,每次村裏放映露天電影都只有七八十人到場觀看,其中本地婦女僅佔三分之一。

3、文化體制機制缺失。有的村沒有把滿足農村婦女的文化需求作為發展目標,沒有把保障農村婦女羣眾的文化權益作為民生重點,文化設施被擠佔、挪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文化工作也總要讓位於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農村穩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等環節,沒有系統的、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隨意性、無序性的問題;對農村文化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婦女文化生活的進程。

三、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村婦女文化生活質量的幾點思考

1.整合資源,使農村婦女文化生活均衡化。以鎮(街道)文化站為龍頭,以婦聯組織為紐帶,加強區域間的文化資源整合。通過各村婦女組織的互動合作,由文化建設強村與薄弱村結對,進行基礎設施、文化人才共享,保障農村婦女享有平等的文化活動。組織定期的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文化薄弱村的婦女進一步轉變觀念與方式,從“被文化”轉為“要文化”。

2.注重特色,增強文化對農村婦女的吸引力。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載體作用,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等比賽活動和龍燈舞、戲曲歌舞等表演活動,讓每名農村婦女都能在傳統活動中尋找到自己能參加的項目。同時要注重挖掘特色,創造出更多當地農村婦女喜歡的文化品牌。如翠園社區春節期間的寫春聯、猜燈謎等活動,充分展示了當地婦女心靈手巧的文化民俗。

3.培育人才,組建農村婦女自己的文化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專職文化幹部隊伍建設,來提升對農村文化活動的指導與領導水平。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自發性的羣眾文化團體,加強對農村文藝積極分子、骨幹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利用文化團體和文藝骨幹較好的文化藝術基礎和社會影響,豐富當地婦女羣眾的文化生活.

【第13篇】2022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報告範文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羣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羣體中的一個脆弱羣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羣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户,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着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着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着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着枴杖提着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數據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户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户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第14篇】2022年大學生畢業實習報告:體驗農村生活實習

無論是三四十年代的老前輩還是第五代電影藝術家們的作品,都以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贏得觀眾的認同和贊同,這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良傳統,而且目前也急需我們繼承。藝術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首先要體驗生活。中國的農業人口比例大,農村生活實質上就是中國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關注普通人的情感,本身就是提高我們藝術修養和對社會生活觀察能力最好的途徑。我想學校和系裏組織這次社會實習的主要目的也在於此,以為我們將來的藝術創作積累素材,也為我們將來立足社會、發展自身積累一筆重要的資本。

這次實習活動安排在北京郊區的農村本身也具有實在意義,我校學生大多生活在城市,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我們都需要一次考驗自己意志和生活能力的機會,這段不算短的農村生活的確考驗了我們,更重要的是也磨練了我們,使我們更堅強,更成熟了。即使將來再遇到什麼生活中的磨難,相信從黑山寨回來的我們也能自信的面對它。

下面是我的幾點具體的體會:

1、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15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起在院中看書,享受一天中不可多得的寂靜,或到屋後的山上遠眺,四周美景盡收眼底。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常坐在涼棚下喝茶讀書,聊遍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此外,爬山,打羽毛球和枱球是鐵的娛樂健身活動,院子裏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還是在勞作中。挑水推水,打核桃,對於在城裏長大的我來説是不可多得的新鮮活動。在簡單沉重的勞動中我卻找到了樂趣。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樂趣和知識,只是平時忽略了它們,當人真正發現它們的時候,就會體會到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於是頹廢,痛苦,憂慮……都遠離了我,充實的過好每一天成為我的目標。

通過入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裏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認識到他們敏捷的思維,對世事的透徹理解和達觀的精神,他們雖有些安於現狀,卻也努力地改變境遇。在與以前的苦日子做比較後,他們由衷地感激共產黨給他們帶來的日新月異的好生活並且非常滿足。“知足常樂”,我在與他們的交談中總感受到這四個字。當然這種快樂也不是絕對的,中國當代社會中畢竟還是存着城鄉差異,這是一個客觀現實,無法迴避,也不應該回避。要想解決這個長期困擾社會的問題,就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農民共同努力。

2、在遠離城市的生活尋找自己,在陌生的環境中冷靜思考,使自己成長。

都説都市紛繁的生活會讓人迷失自己,我到農村後才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在那裏,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遠離電視,這樣就有時間和空間來反思以前做過的事,琢磨看過的電影和書。通過這種思考往往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不知不覺之中,思想成熟了許多。在那裏,少了城市中唯物質論的味道,身心都回歸到質樸的自然中,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找回了些童年的影子。有時甚至還會做些看似幼稚的事情,但這並不是説我們變幼稚了,因為藝術創作實習總結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創作者有一顆年輕的心。這樣作品才會充滿新鮮的血液。因此,找回自己對我們來説很有益處。

3、這15天的農村生活對我所學專業也有幫助。説到聲音,我們還是較熟悉喧囂城市中的各種聲音,那是些物質化的,缺乏個性的聲音。我們對自然中的聲音瞭解很少,對農村樸實真實的聲音瞭解也很少。可在這裏,滿耳都是自然的呼吸和話語,非城市化的聲音讓我十分激動。早起賣油餅人的叫賣聲,木車輪壓過石板地的聲音,水桶掉進井裏的聲音,打核桃的聲音等,都是我以前在城市生活中從未聽到的,一切都是那樣新鮮,我對聲音產生了新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寂靜也是一種聲音。如果把它用到錄音效果中去則可配合畫面使觀眾產生通常聲音不能達到的感覺,無聲也是一種表現語言。雖然以前聽老師講到電影中聲音的豐富不止於物理聲音,但總不能深刻理解,現在我終於恍然大悟了。

4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們瞭解農村社會現狀的同時也讓我們切身的對中國電影市場作了一次調查,而且這次調查是針對目前中國最不受重視同時也是最具潛力的農村電影市場的。通過入户調查,發現老鄉們幾乎不看電影。我認為原因有三:一,電影題材適合他們的有限;二,地處偏僻農民不易進城,農村自身又缺乏電影基礎設施,農民們即使想看電影也沒有必要的硬件支持;三,農民收入不足,難以支付票價。這樣看來,下鄉輪放電影比較符合“國情”。總之,黑山寨之行對我來講是人生的一次轉折。在一年的學習之後進行下鄉社會實習我認為有益無害。與軍訓不同,進行社會實習是我們在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情況下進行進一步學習,因而我們完全有能力在這種活動中為實現自己的長遠目標而做相應有效的工作。

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我會更好地把握!

【第15篇】農村守婦女生活情況的調研報告

2022年末,全縣總人口47.91萬人,其中:女性人口22.56萬人,農村人口40.7萬人。近年來,隨着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給經濟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困難的一系列問題。最近,縣婦聯對我縣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地調研。通過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入户訪談等方式,重點對**縣河路口、大圩、兩岔河三個鄉鎮的7904名留守婦女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留守婦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們柔弱的雙肩既擔負着贍養老人、照顧小孩的重任,又承擔着家庭生產的艱辛,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和希望,默默地支撐着家庭的負荷。

一、基本情況

1、文化程度。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調查顯示:國中及以下學歷的留守婦女7844人,佔99.24%;高中學歷的40人,佔5.06%;中專以上學歷的20人,僅佔2.53%。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具有國中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較多。

2、年齡結構。留守婦女主要分佈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638人,佔總數的8.07%左右,主要是因為生育、照顧幼小子女而暫時沒有出門打工;30-39歲的1130人,佔總數的14.29%;40歲以上的6162人,佔77.96%;40歲以上的留守婦女是較為集中的年齡段。

3、留守原因。調查顯示:家庭經濟狀況差,生活質量低的留守婦女有2280人,佔28%左右;無就業技能,致富能力不強的有6408人,佔81.07%。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5-40歲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二、現狀及問題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調查顯示:身體狀況差、身患疾病的留守婦女有835人,佔10.56%;身體狀況一般的7069人,佔89.43%。她們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調查發現,大部分“留守婦女”每人需要獨立承擔將近2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而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難以獨自承擔農活”、“希望過上穩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則更大。

2、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下降。由於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精神負擔明顯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現:一是出現婚姻危機。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因為丈夫長期在他鄉打工,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儘管留守婦女為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於丈夫出門打工幾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還是“欲語淚先流”。二是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留守婦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婦女面臨着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心理壓力,並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

3、婆媳關係難處理,對子女疏於教育。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不好處理,尤其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處理好婆媳關係更是難上加難。調查中我們發現多例存在婆媳關係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現象。不少留守婦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除了在經濟上、生活上能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無力在子女學習上、做人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別做違法的事。由於80 %左右的留守婦女認為對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錢給他(她)們上學,只要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有近50%的婦女幾乎從未同子女談過理想與抱負,有近65%的婦女不知道平時孩子在想什麼、盼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調查還發現有的由於自身只有國小文化,子女上國中後不能對其進行輔導和監管,導致他們成天逃學迷失在網吧裏。

三、對策與建議

留守婦女是目前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關係到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針對留守婦女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開展幫扶活動,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社會氛圍。

1、高度重視,創造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環境。關愛農村留守人羣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發揮各方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要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關心的局面。要出台相應的硬性幫扶政策和措施。如相關部門要深入基層傳授技術、以村為單位定期或巡迴開展“三下鄉”活動、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婦女給予信貸扶持和項目扶持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農閒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評選“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大力宣傳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義;引導婦女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打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要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要拓寬農村致富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積累經驗,更新觀念,幫扶他們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和資金扶持,鼓勵留守婦女自主創業。繼續大力加強婦女技術培訓,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讓留守婦女懂得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繼續創辦示範家長學校, 深入開展“爭當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活動,引導更多的家長特別是留守婦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繼續堅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婦女創業項目,在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使其能夠敢創業、會創業、創成業。同時,政府要儘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農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合理流轉土地,使農村留守婦女從繁重的土地勞務中解脱出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n11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