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建議(通用多篇)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建議(通用多篇)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建議(通用多篇)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建議 篇一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的建議

一、當前政府投融資體制存在的弊端

一是投資需求缺口日益增大,而投資主體市場準入代價太大。隨着城建項目的增多、居住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青島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文教、衞生、體育等公益設施的建設,需要越來越多的投資;同時,隨着各種公益和公用設施數量的增多,維護和管理的費用支出也在不斷增加。這樣僅靠財政一家扛,已難堪重負,於是各區市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工程款拖欠等普遍現象。與此同時,由於市場準入標準模糊,審批耗時費力,因而很多社會資本難以進入上述領域。

二是社會公共需求日益增長,而管理服務水平提高乏術。由於公共產品和服務投資主體單一,投資決策、項目經營、管理主要依賴政府,而且長期壟斷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的推動和市場風險機制的約束,從而既不利於調動全社會特別是提供公共產品企業的積極性,又進而影響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例如供水、供暖、供氣等,往往服務不到位、不及時。

三是存量資產迅速膨脹,而資本運作成效不大。主要表現為大量的社會資金閒置,投資回報率很低,大量資產和資金被固定不能被有效配置,造成資源浪費。但實際上很多存量資產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運作變現收回投資。此外,由於決策失誤,運作不當,財政投資不足,還出現了一些因財政後續資金供應斷檔而湧現出的一批城市“半拉子”工程。

四是投資決策“暗箱”操作,而社會監督難以奏效。主要表現為:當投資大量地集中表現為政府財政性直接投資,並由一個或幾個政府部門主持操作時,就必然會使招投標失去有效監督。政府的各種“尋租”行為也必然會隨之產生,與此對應,開發商為了打敗競爭對手或為謀取暴利,就必然會對“尋租”行為給予積極配合,進而導致腐敗。近幾年,青島發生的一系列腐敗案件,多是由此引起。

二、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借鑑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經驗和做法,結合實際,構築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總體框架,就必須要改變目前的“政府出錢建、政府部門管”的計劃經濟模式,改變“單一投資、分頭建設、低效管理”的傳統體制,通過改革和創新,使政府投融資體制真正達到“六化”,即“投融資決策科學化”、“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多樣化”、“項目建設法人化”、“項目監管法制化”、“資源配置市場化”。

三、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與創新的幾點建議

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思路是要運用項目區分理論,將項目區分為經營性、準經營性和非經營性,根據項目的屬性確定項目的投資主體、運作模式、資金渠道及權益歸屬,明確政府在城市公共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中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領域,區分應由政府投資的項目和由社會投資的項目,從而鼓勵、支持和引導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城市公用與公益設施的建設和經營,實現城市公共產品建設主體的多元化、資金來源的多渠道化和投資經營方式的多樣化。

1、關於科教文衞等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根據項目區分理論,這一領域的項目除義務教育外,其總體屬性為準經營性和可經營性。因此,改革的取向是:明確屬性、區別對待、市場準入、政策傾斜。在權益歸屬上,實行“誰投資,誰收益,誰所有”的原則;在投融資主體上,實行“政府+企業法人+社會自然人”的模式;在運作方式上,可採取“政府監管、業主運營、平等競爭、優勝劣汰”,“政府所有、委託經營、差額撥補、契約約束”,“資產重組、股份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以及中外合資、合作等方式。如,在教育方面,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學,積極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資機制。在體育方面,可探討與高校、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合作建設體育場館設施,由合作對方負責養護管理,實現資源共享,推動體育事業的大眾化和社會化進程。在醫療衞生領域,現階段可以採取“大系統、小服務”的模式推進。“大系統”,就是政府通過差額撥款建設醫療衞生系統基礎設施,醫療衞生機構本身則通過贏利性經營實現差額補齊。同時,對國有醫療機構,可採用股份制等形式,允許社會資金進入,以將其穩步推向市場,同時,政府在項目用地和外圍配套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扶持;“小服務”,就是放開部分醫療衞生市場,允許、鼓勵私人和社會機構投資興辦專業醫院、診所、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各具特色的醫療衞生服務,實現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

2、關於城市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城市市政公用事業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是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與創新的難點和重點,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府財政性投資大部分用於這一領域;二是其具有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無直接收益、社會公益性強等特點;三是項目屬性較為複雜,經營性、準經營性、非經營性項目交叉於一起。因此,這一領域投融資體制的改革與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相比來説,既有共同點又有各自的特性。

市政公用事業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總的思路,就是要以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資金來源的多渠道化和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為目標,並輔之以價格體系的理順,調價聽證制度的完善,分三種類型具體推進:

一是對於收費道橋、管道燃氣、公共交通等經營性項目,投資主體可以是包括外資在內的全社會投資者,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權益歸屬原則,在運作方式上要採用“拍賣、招投標、包裝上市、BOT、TOT”等方式;在投資決策方面,要重點考慮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與公眾消費者的消費承受能力,同時政府要對項目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經營監管和價格調控。如將公交市場化,政府對公交線路經營權進行拍賣。

二是對於城市供排水、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準經營性項目,改革的取向是特許經營、企業運作、以副補主、保本微利。其投資主體可以是“企業法人+股民+境外投資者+政府”,投資的方式可以是“廠網分離、廠地分離”,政府投資輸配管線或場地使用權,民間投資水廠或熱源廠、垃圾處理廠,具體的投資方式可以是合作、合資、獨資、股份制等。在權益歸屬上,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在經營目標取向上,以社會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確保保本加微利,微利的標準一般是要達到10%左右的回報率。在一定的年限內,政府要予以一定的補貼,補貼的方式可以是財政補貼、税收減免、以地換廠等等。這些項目大都可以通過收費經營最終達到盈虧平衡並略有盈餘,因此可以交由獨立的法人實體去經營,同時政府按照價值規律和市場供求關係,實施政府指導價,主持價格聽證會,以發揮政府調控的有效性和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同時,大力鼓勵業主跨行業經營,拓展副業,彌補主業的不足,解決分流人員的再就業工作

三是對於城市敞開式道路、廣場、公園、路燈、城市公共綠地等非經營性項目,投資主體只能是政府,權益也全部歸屬政府。在運作方式上,一般可以考慮“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建設與管理相分離”的原則,引進項目法人制及建設和經營權招投標的競爭機制,通過競爭擇優選定委託對象,由受託的項目法人作為業主,實施建設、管理和經營,政府則按委託協議履行支付義務,主要是撥付城維費。在投資決策時,主要考慮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努力降低投資成本和管理成本。由於這類產品具有自然壟斷性,不能直接全部推向市場,當前依然必須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資建設,為了避免滋生腐敗,保證建設質量,統籌好項目的各個要素,應積極實行項目法人制,同時輔以招投標制、監理制、跟蹤審計制、責任追究制等,對項目投資實施全程監督。即使是非經營性項目,也有利用社會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創新之處。比如,北京、南京等城市,推出由公民或法人認領城市公園綠地、樹木的辦法,這些都不失為創新的做法。

3、改造或組建國有控股的城建投資有限公司,是推進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市部分區市仍然存在城建投資有限公司,從目前的運作情況以及從上海、天津、大連、廣州等先進地區的經驗來看,這不失為推進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當前,關鍵是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重組,依市場法則進行投融資,實現“投資—經營—回收—擴張”的良性循環。具體操作思路是對現有能夠實行資產分離和經營的城市基礎設施資產,進行全面清理,通過資產評估和補辦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以現有資產作為政府投資股本,並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參股,重組城建投資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金一般以實物資本為主,貨幣資本為輔。在運行初期,其主要職能是通過商業融資承擔政府直接委託的工程項目(主要是經營性項目)建設和對擁有的經營性資產進行出租、出讓、出售等方式盤活資產,專門進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營。經過一定時期的運營擴張後,政府要與公司脱離原有的直接依存關係,政府要減持在該公司中的股權,並促使公司創造條件,進入證券市場融資,逐漸成為具有較強實力的主要建設投資主體。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主要功用有三個方面:一是投資建設城市市政工程項目;二是為政府基建貸款提供擔保,解決政府貸款信用的問題;三是發揮好融資職能,擬通過包裝上市等手段,積極籌集社會資金用於擴大城市公共產品的建設。

4、創新融資方式,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創新項目融資方式就是要突破“一靠財政,二靠銀行”的傳統思維定式,瞄準國際國內資本市場及其發展態勢,努力拓寬社會公益項目和城市基建項目融資渠道。目前,有以下幾種融資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國外政府貸款,特別是無息或低息貸款;二是國內開發銀行或商業銀行貸款;三是利用BOT(建設—經營—移交)或BT(建設—轉讓)的方式,引進國外資本參與可收費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與經營;四是剝離有效資產,連同項目經營權出讓給外商(TOT),使政府得以全部或部分地收回投資;五是採用產權置換的方式融通基建項目建設資金。如用道橋冠名權、公共場地廣告經營權等產權換取道橋的建設資金或公交站牌的建設維護資金;六是以城建投資公司名義申請發行企業債券;七是公司資產重組,包裝上市,到資本市場融資;八是鼓勵志願者認養綠地等。

5、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科學定價,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價格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調節槓桿,經營性項目和準經營性項目合理定價問題不解決,投融資體制改革就不會產生好的效果。現在城市很多公共產品的價格都低於其正常經營成本,其差價政府進行了補貼。這一方面增強了區域投資環境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卻有礙經營性和準經營性項目按市場規則運作。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更好地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可分兩步走:第一步,維持價格現狀到一定年限,但是將現在政府補貼給企業的暗補方式,改為直接補貼給用户的直接補貼方式;第二步,提高公共產品中可經營性和準經營性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使價格基本按照供求規律上下波動,政府採取補貼,由經營者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的若干意見(最終版 篇二

關於推進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的若干意見

潭市發〔2009〕22號 (2009年9月1日)

為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切實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促進我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特制定本意見。

一、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激活政府資源的資本屬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突出“用資產換資金、用存量換增量、用投入換收入”的投融資理念,立足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建立和發展政府投融資平台,發揮政府投融資平台在“兩型社會”建設中投資引導作用,規範政府投資行為,完善投融資宏觀調控,帶動社會投入,營造有利於投融資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環境,推動“兩型社會”建設。

(二)工作目標

政府投融資平台建設的目標是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適應“兩型社會”建設資金需求的國有資產全面盤活做強的新型投融資體系,構建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面提速。

(三)基本原則

1、堅持整合提升與適當新設相結合原則。一方面抓好現有投融資平台的整合提升;另一方面,結合投融資實際需要,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組建新的投融資平台。

2、堅持風險防範原則。市財政不直接給投融資平台提供融資擔保;各投融資平台對國、省、市專項建設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交叉使用或挪作他用;各投融資平台之間不得互相擔保,更不得對外擔保。 3. 堅持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原則。投融資平台資產所有權歸屬政府,各投融資平台擁有相應法人財產經營權。

4、堅持“三個平衡”原則。按照市場化經營原則,各投融資平台在淨資產與負債、投入與產出、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三個方面保持相對平衡,防止投資過度膨脹所帶來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實現穩健經營。

5、堅持市場化管理原則。完善平台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建適用市場化經營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堅持效率優先,提高項目回報率和平台企業盈利能力;建立市場選擇經營者的用人機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構建政府投融資平台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2008年“三項清查”為依據,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國有企業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資產以及公共資源等國有資產為基礎,適當注入一定的啟動資金,近期在我市重點構建和培植3家國有獨資的政府投融資平台。

——產業發展投融資平台。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重點開發一、二、三產業重大建設項目,對企業國有資產、金融類國有資產及國有改制企業遺留資產進行經營,承擔創業投資、產業發展、中小企業擔保等服務;圍繞列入國、省計劃項目,爭取國家和省專項資金投入,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實現項目做大做強。

——“兩型社會”重大項目建設投融資平台。圍繞“兩型社會”建設,重點開發“兩型社會”建設所需的三大交通項目、生態環保設施項目、公益性項目。要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的盤活和對公共資源的開發,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台。圍繞推進新型城市化,通過重點開發資源性資產,壟斷、經營土地一級市場,啟動社會投資,重點開發城市基礎設施的項目建設和經營、維護。

三、加強政府投融資平台融資能力建設

按照“兩型社會”建設總體規劃,制訂重點建設項目融資規劃,圍繞項目開發,創新融資的方式與途徑,增強政府投融資平台的融資能力。

(一)制訂和落實投融資政策。以“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用“先行先試”的手段,努力構建我市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政策支撐體系。加快研究制訂投資項目管理、收益權質押、特許經營權管理、風險防範管理、土地儲備管理、無形資產管理、財政專項資金市場運作等政策措施,規範和強化政府投資管理,加強投融資宏觀調控,營造投融資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環境,為政府融資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完善土地經營。不斷完善土地收儲和開發制度,儘快建立城市規劃與土地儲備相結合的聯動機制。有關部門要嚴格控制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周邊土地,統一規劃,統一收儲,統一開發。賦予政府投融資主體隨項目開發所帶來的土地儲備和經營職能,通過項目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社會資本,推進城鎮土地儲備、整理和開發工作。

(三)創新項目融資。對經營性的城市建設項目,鼓勵採取轉讓產權或特許經營權的方式回收資金。對準經營性或非經營性城市建設項目,鼓勵採取政府回購、財政補貼、收費收入支持、特許經營權授予等方式,公平選擇投資者和經營者。對涉及大量機器、設備採購的城市建設項目,鼓勵採取設備租賃、融資租賃的方式,解決資金投入問題。積極採用BT(建設-轉讓)、BOT(建設-運營-轉讓)、TOT(轉讓-運營-轉讓)和PPP(政府項目與民間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城市建設項目的融資創新。

(四)爭取間接融資。進一步發揮我市現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優勢,為重點項目提供融資便利。積極爭取政策性貸款,特別是國家三大政策性銀行、國際銀行與貨幣組織的信貸支持。完善政府投融資公司的融資擔保體系,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擴大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範圍,增加授信的積極性。

(五)擴大直接融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3號),逐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創新直接融資方式,積極開展ABS融資,探索資產證券化途徑,靈活運用企業債券、信託計劃、基金等融資手段,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鼓勵投融資平台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和其他方式做大做強,培育成上市公司,擴大上市融資的規模和能力。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加大對我市投融資平台企業的債券發行。鼓勵股權投資基金、保險資金擴大在城市建設領域的投資規模。

(六)盤活不良資產。積極推進資產重組,採取引資嫁接、資產置換、拍賣以及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手段,盤活不良資產。各資產管理公司要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利用市場機制努力盤活不良資產。拓寬經營思路,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資產處置及資產變現的回收力度,切實支持國有企業解困。

(七)建設地方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支持外埠金融機構和中介服務組織到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拓展業務。促進地方商業銀行發展,鼓勵社會保險機構在我市投資,做大中小企業擔保公司,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我市地方金融機構的綜合實力和總體競爭力。

四、規範政府項目投資行為

(一)調整政府項目投資領域和投資主體 政府投資主要用於屬於政策性業務投資的公益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屬於經營性業務投資的產業結構調整、支柱產業技術進步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進行戰略性、導向性投入。

政府及其部門今後不再作為投資主體直接投資,而授權市屬的國有投融資平台企業、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或新的專業投資公司作為投資主體。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要建立項目運作機制,對金融、能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商貿、旅遊等領域的重點骨幹項目,可以鼓勵其他經濟成分投資參股,實現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

(二)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

政府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預算資金、財政性專項建設資金、國有資本收益和上級政府安排的資金(包括國債),以及用前述資金作為還款來源或擔保還款的境內外借貸性資金。

政府對投融資項目的監管主要通過項目審批、投資計劃、預算管理、建設監督、法規約束等方式進行管理。儘快建立政府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政府投融資預算納入該制度體系,年初擬定,年終決算,報市人大常委會審定。原則上不臨時動議新增投融資項目。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確保政府投資的合理投向與供求大體平衡。

(三)對政府投資項目實行補償和回報

為確保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資金鍊安全,實現資金使用的良性循環,必須建立補償和回報機制,確保投融資平台企業債務償還和盈利。

1.以部分土地增值收入注入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土地增值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此,政府將以部分土地增值作為投資注入到投融資平台企業,作為項目開發的回報。

2.轉移部分國有資產所有權和收益權。政府將所持有的國有企業的部分股權轉移給投融資平台企業,以壯大其總資產;以部分國有資產收益權轉移到投融資平台企業,使其獲得部分分紅以增加淨收益。

3.對國有投融資平台實行資本金直接注入。政府扶持投向各種經營實體的國債資金、專項資金、產業發展資金均要遵循公共財政均等化原則,出台政策逐步作為資本金注入政府投融資平台,以此強化平台企業的信用基礎和現金流;政府通過對平台企業的投資進行税費減免、財政補貼和購買服務等優惠措施使其增加盈利能力。

五、加強對政府投融資平台的監管

(一)加強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領導。市政府成立投融資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聯合辦公,辦公室設市國資委,主要負責綜合管理、指導、協調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和投融資平台的組建。組建投融資管理委員會,對項目投融資建立政府決策、平台企業運作、出資人監管的機制。為推動政府項目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建立項目專家論證、公示和聽證制度。

(二)強化投資風險約束機制。增強投資主體的風險意識,加強決策、執行、監管三個環節的責任落實。建立專家論證制度和聽證制度,提高投資項目的效益,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由項目法人對建設項目的策劃、籌資、建設、經營、還貸、保值增值全過程負責。建立平台企業法律顧問制度,確保依法決策、依法治企。

(三)加強政府投融資平台內部監控。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實現政企分開,健全投融資平台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建立平台企業黨委,完善組織機構;加快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

(四)切實履行政府對投融資平台企業出資人的管理職責。市政府依法授權市國資委對投融資平台企業實行出資人管理。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落實出資人制度,實行以管人為主,與管事、管資產相結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選人、用人和人才儲備機制;加強對企業重大事項的監管,建立科學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和經營預算制度。

(五)打造政府投融資誠信品牌。市投融資債務中心要與投融資平台企業緊密配合,建立政府投融資償債機制,完善政府融資決策,構建“借、用、還”一體化的政府投融資信用體系。建立政府償債資金和企業償債資金,廣闢償債資金來源,保障償債能力,確保投融資平台對政策性投資項目的正常建設和運營。

本意見在市本級實施,各縣市區和園區可參照本意見,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關於多渠道籌措園林城市創建資金的建議 篇三

從目前全國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短缺,最直接的原因是得不到銀行的信用支持。過去長達50多年的完全依靠銀行間接融資的現象成為歷史,各銀行已走向企業化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城市建設、創建園林城市的方式、方法、視野,必須從單純的財政投入轉為依靠經營城、依靠市場化運做去直接融資,單一靠財政投入運作已遠不能滿足創建園林城市需要。僅從我市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工作來看,20xx年—20xx年的必須要完成的工程項目,約需資金1.1個億,而財政每年能夠安排的城建資金也就3000多萬元。因此,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思維和做法已不能適應我們城市建設的需要,走一條符合我國市場經濟和***實際的經營城市的新路子,是我們應認真學習和實踐創新的新課題。經營城市:就是在高度重視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的基礎上,促進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經營城市就是經營城市資源、資產,而城市的資源應包括地上、地下、空間三個方面,主要是指城市的道路、各種管線、旅遊資源、自來水、煤氣、路牌、廣告、公共綠地、停車場、體育場、文化設施等資產。我認為,一級地方政府組織領導地方經濟的指導思想應當從過去抓項目、抓企業向經營城市轉變。我們提出創建園林城市的目的就是通過創建園林城市的平台,來增強我市的競爭力、吸引力、凝聚力、輻射力,這樣就可以實現“人才跟着環境走,資金跟着人才走”的理念,從而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擴張城市的經濟增量,提高城市經濟質量,進而實現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加速發展的目標。從經營城市的理念,突破傳統的經濟管理和城市建設模式,開羣新的城市建設資金融資渠道,逐漸建立穩定的多元化的資金投資體制,我認為應從以下九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一、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經營的調控作用。沒有規劃,就沒有發展和協調。科學、美觀的城市,只有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劃分城市功能分區,協調城市空間佈局,優化城市的各種資源,合理引導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才能實現城市資源價值的最大發揮,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二、根據財政能力適當加大財政投入。財政應安排必要和充足的資金保證城市建設的需要,尤其要加大城市公共綠地的建設力度,增加養護管理維護資金,確保綠化成果的鞏固。財政的投入是主要渠道,但是城市建設的各項預算必須科學合理,使財政有限的資金花在必要的地方。

三、用足用夠已有各項政策。就城市綠化而言,繼續收取城市維護費、城市綠化費。根據兄弟城市的經驗,應徵收綠化補償費:在城市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中,綠化資金和麪積必須按規定給予保障,面積不足者高額徵收綠化補償費,請物價部門同城建部門抓緊審批;這樣,一方面用政策保障綠地的建設和管理,一方面用政策收費維持綠地的平衡。每年的城市維護費25%用於城市綠化的比例必須堅持。

四、制定新的優惠政策在創建園林城市的各項工程項目中,要在税收、徵地、水電費等政策上給予傾斜,審批程序開闢綠色通道,綠化單位的養護車輛主要用於城市綠化的施工和養護,可以免徵車輛養路費。

五、搞好土地資產經營,用活土地政策。強化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能力,加大對土地市場的監控力度,實行“政府規劃、土地儲備、計劃供應、招標出讓、公開拍賣”的運作和交易模式,防止土地資產的流失,積極推進“淨地出讓”,提高土地價值。用活土地政策。對於綠化所有的土地,實施政策調控,可直接徵用,也可以採用租地、共同開發的形式建設綠地。

1、凡是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屬國有土地的綠化用地,必須嚴格按照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搬遷、出讓、徵用、建設;

2、集體土地,由產權單位無條件提供,個人土地,按照城市改造拆遷管理辦法補償。

3、屬聯合開發的,由政府規劃,土地使用者建設,使用者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也可以建設附屬工程和遊樂設施,經營性開發,免交一切費用。每年土地出讓金可拿出20%用於城市綠化工程的建設。

六、激活房地產市場全面開放住房的二級市場,已取得全部產權的房改房、經濟適用房、集資房可以直接上市交易,引導房地產中價機構在房地產轉讓、抵押貸款、置換、評估等方面的服務。加大住房公積金的個人貸款力度,促進住房消費,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速鐵路投資建設 篇四

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速鐵路投資建設

2013-08-25 作者:王碧純

來源: 證券市場紅週刊(北京)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被業內人士看作是中國鐵路改革的一次里程碑式突破。此次《意見》共提出六項具體措施,其中完善鐵路運價機制、“以地養路”模式和四類鐵路經營權、所有權向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放開,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鐵路建設投資加速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近期發佈的數據可以看出,因今年上半年建設資金不足,1~7月份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僅完成了2617.45億元,而依照2013年年初時全年規劃6500億元來看,有近4000億投資需要在下半年餘下的5個月內實施,資金問題成為實現全年規則目標必須要解決的難點。從本次《意見》發佈的內容和時間來看,國務院正是針對當前鐵路基建投資資金緊張、建設速度明顯放緩的背景下及時推出《意見》,其目的不僅要確保完成今年預定規劃目標,更主要的是要順利完成“十二五”鐵路建設總體規劃。

根據鐵路建設“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而在2012年時,鐵路里程只達到了9.8萬公里,加上今年規劃要新增的5300公里,餘下兩年時間內平均每年要完工8300公里以上才能完成規劃要求。但因資金的不足,今年很多鐵路項目開工後即停工,如貴廣高鐵、鄭萬鐵路等,為確保在建項目的順利推進、投產項目的如期完工、新開項目的抓緊實施和全面實現“十二五”鐵路規劃發展目標,國務院本次召開的會議不僅明確要求超額完成今年的規劃任務,更通過《意見》從六個方面進行體制改革,確保鐵路建設資金的落實,通過增加鐵路的盈利能力、拓寬鐵路投融資渠道,放鬆行業管制、推進鐵路市場化的目的,打消市場對於鐵路基建放緩的擔憂。

打破舊的“不可持續”的融資模式 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發佈的數據看,2.84萬億的“舊債”再加上每年超過千億的利息已成為當前中國鐵路總公司頭頂的懸河,而國家要求的鐵路“十二五”規劃必須實現的目標更讓中國鐵路總公司左右為難,在國內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通過銀行一條渠道去融資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建設資金的需求,擴寬融資渠道、吸引“新鮮血液”入場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此次《意見》的發佈恰恰就是要通過改革的方式來拓寬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投融資渠道。

首先是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放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行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其次是研究設立鐵路發展基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法人投入。鐵路發展基金主要投資國家規定的項目,社會法人不直接參與鐵路建設、經營,但保證其獲得穩定合理的回報;再者就是繼續發行政府支持的鐵路建設債券,並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而在這幾項變革中,四類鐵路所有權、經營權向社會資金放開在外界眼中具有非常誘人的吸引力,這不僅能促進鐵路投資成倍增長,市場化的運營方式將給投資者帶來很大想像力。業內人士指出,在大都市圈模式下,今後城際軌道和都市圈鐵路的建設或將取代高鐵成為下一輪鐵路建設增長點,經營權的放開對民資應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以地養路”模式或有侷限性

在此次《意見》中,除了擴寬鐵路投融資體系外,其餘五項措施都直指鐵路盈利能力。其中提到的“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鼓勵土地綜合開發利用”也是《意見》稿中的一個亮點。

從中國鐵路總公司擁有的資產看,其目前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且各地車站也都集中在城市的市中心。《意見》提出了開發利用授權經營土地需要改變土地用途或向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外的單位、個人轉讓的,可依法辦理出讓手續。對此,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本次“以地養路”模式借鑑了香港地鐵的“以地養路”經營方式(香港地鐵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實現盈利的軌道交通項目),此項改革措施的出台有助於改變鐵路總公司的盈利能力,而隨着相關土地開發建設成果的實現,未來一定會帶來豐厚的收入,繼而減緩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負債壓力。

不過,記者採訪的一位交通行業匿名分析師仍表示擔憂,認為這種經營模式雖然會帶動鐵路沿線周邊的土地開發,能夠帶來一定的資金保障,但由於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交通運營環境的不同,其結果會有天壤之別。香港地鐵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主要原因在於香港主要是城市地鐵線路,路線周邊的環境都是繁華地段,土地價格的上漲肯定會為地鐵線路帶來資金,而內地整個鐵路線路則需要經過一些經濟發展較慢的郊區和一些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以地養路”模式能為鐵路建設到底會帶來多少資金還有待商榷,“以地養路”的模式只是適用於一些城際鐵路以及市內的城軌等線路。

鐵路運價機制破冰

在此次《意見》中,不斷完善鐵路運價機制、穩步理順鐵路價格關係也成為很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多年來,國家掌控的鐵路運價系統一直制約了鐵路運輸能力。過去十年來,除了大秦線特殊運價沒有改變外,普貨煤炭運價曾上調過9次,且每次上調比例並不低,最大一次在今年2月,鐵路貨運價格由平均每噸公里11.51分錢提高到13.01分錢,提升了13%。有研究員測算,鐵路貨運價格每提高一分錢,則將為中國鐵路總公司帶來200多億元的收入。雖然如此,多年來鐵路系統盈利能力仍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客貨運價格都是由政府制定,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線路、不同距離採取的都是統一定價,與公路靈活多變的價格相比明顯僵化,這並不利於提升鐵路運輸的競爭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曾表示“鐵路客運虧損主要還是依靠貨運來補貼,而鐵路運輸多年虧損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國信證券鐵路運輸行業分析師鄭武表示,此次政府改革鐵路運價機制,取消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表明政府決定讓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增加鐵路貨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民間資本仍在猶豫

其實,允許民資投入鐵路建設並不是件新鮮事,早在2005年7月,鐵道部就曾出台過《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當時提出了“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凡是允許外資進入的鐵路建設、運輸經營及運輸裝備製造領域,也允許國內非公有資本進入,並適當放寬限制條件”,並在此後的幾年還陸續出台了相關鼓勵民資進入的政策,但對此,社會資本卻反響平平。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民企無法掌握話語權,害怕重蹈當年投資山西煤礦的覆轍,畢竟民資投入鐵路建設領域是要考慮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而中國鐵路總公司是否願意放權且放開其中盈利的那一部分項目哪是一個大大的疑問,“大家都在觀望,看後續政策”。 而歷史上有關民資介入鐵路建設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對於中鐵總的“財大氣粗”,投入較小的民營企業人微言輕,鐵路經營上並沒有話語權。以浙江衢常鐵路為例,作為鐵道部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衢常鐵路是國內首次允許民資介入的鐵路投資項目。按照當時的規劃,全長41公里的衢常鐵路總投資6.751億元。在2005年項目啟動初期,浙江民企光宇集團持股34%,但2006年8月,在其總共投資5000多萬元後,光宇集團決定不再追加投資,所持股份逐步降至18.88%,直至2007年9月衢常鐵路正式通車時全部退出。後來的資料顯示,當時衢常鐵路作為上海鐵路局龐大鐵路運輸網中的一小段,在鐵路的運力調度以及運量安排上,一直受到上海鐵路局統一安排在,光宇集團並沒有話語權,在經營上處處受制。

如今,《意見》稿中雖然明確指出,要放開四類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但在實際運營中,客運、貨運的定價權、以及鐵路運輸調度上並未放開,仍取決於政府以及各地鐵路部門,而民營企業一旦無法掌握相應的話語權,則在經營中就很難保障其利益。而從發改委綜合運輸管理研究所主任劉斌的表述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支線鐵路屬於預期收益較低的項目,而資源開發性鐵路是“賺錢項目”,同時也是目前鐵路運輸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當前鐵路總公司債務壓力很大的前提下,盈利項目放開在短期內恐很難以實現,而收益較低的項目又存在投資回報週期較長,不可預見性風險較大,對民資來説其吸引力則大打折扣。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意見》只是為今後鐵路建設做好一個框架,具體實施細則仍有待公佈,只有利好民企的細則出台後,如放開路網資源分配、對民資企業實施公益性補貼等,才能真正有助於提振民資投入的信心。

關於多渠道籌措園林城市創建資金的建議 篇五

從目前全國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最大的制約因素是資金短缺,最直接的原因是得不到銀行的信用支持。過去長達50多年的完全依靠銀行間接融資的現象成為歷史,各銀行已走向企業化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城市建設、創建園林城市的方式、方法、視野,必須從單純的財政投入轉為依靠經營城、依靠市場化運做去直接融資,單一靠財政投入

運作已遠不能滿足創建園林城市需要。僅從我市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工作來看,2004年—2005年的必須要完成的工程項目,約需資金1.1個億,而財政每年能夠安排的城建資金也就3000多萬元。因此,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思維和做法已不能適應我們城市建設的需要,走一條符合我國市場經濟和***實際的經營城市的新路子,是我們應認真學習和實踐創新的新課題。

經營城市:就是在高度重視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環境的基礎上,促進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經營城市就是經營城市資源、資產,而城市的資源應包括地上、地下、空間三個方面,主要是指城市的道路、各種管線、旅遊資源、自來水、煤氣、路牌、廣告、公共綠地、停車場、體育場、文化設施等資產。我認為,一級地方政府組織領導地方經濟的指導思想應當從過去抓項目、抓企業向經營城市轉變。我們提出創建園林城市的目的就是通過創建園林城市的平台,來增強我市的競爭力、吸引力、凝聚力、輻射力,這樣就可以實現“人才跟着環境走,資金跟着人才走”的理念,從而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擴張城市的經濟增量,提高城市經濟質量,進而實現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加速發展的目標。

從經營城市的理念,突破傳統的經濟管理和城市建設模式,開羣新的城市建設資金融資渠道,逐漸建立穩定的多元化的資金投資體制,我認為應從以下九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

一、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經營的調控作用。

沒有規劃,就沒有發展和協調。科學、美觀的城市,只有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劃分城市功能分區,協調城市空間佈局,優化城市的各種資源,合理引導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才能實現城市資源價值的最大發揮,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二、根據財政能力適當加大財政投入。

財政應安排必要和充足的資金保證城市建設的需要,尤其要加大城市公共綠地的建設力度,增加養護管理維護資金,確保綠化成果的鞏固。財政的投入是主要渠道,但是城市建設的各項預算必須科學合理,使財政有限的資金花在必要的地方。

三、用足用夠已有各項政策。

就城市綠化而言,繼續收取城市維護費、城市綠化費。根據兄弟城市的經驗,應徵收綠化補償費:在城市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中,綠化資金和麪積必須按規定給予保障,面積不足者高額徵收綠化補償費,請物價部門同城建部門抓緊審批;這樣,一方面用政策保障綠地的建設和管理,一方面用政策收費維持綠地的平衡。每年的城市維護費25%用於城市綠化的比例必須堅持。

四、制定新的優惠政策

在創建園林城市的各項工程項目中,要在税收、徵地、水電費等政策上給予傾斜,審批程序開闢綠色通道,綠化單位的養護車輛主要用於城市綠化的施工和養護,可以免徵車輛養路費。

五、搞好土地資產經營,用活土地政策。

強化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能力,加大對土地市場的監控力度,實行“政府規劃、土地儲備、計劃供應、招標出讓、公開拍賣”的運作和交易模式,防止土地資產的流失,積極推進“淨地出讓”,提高土地價值。

用活土地政策。對於綠化所有的土地,實施政策調控,可直接徵用,也可以採用租地、共同開發的形式建設綠地。

1、凡是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屬國有土地的綠化用地,必須嚴格按照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搬遷、出讓、徵用、建設;

2、集體土地,由產權單位無條件提供,個人土地,按照城市改造拆遷管理辦法補償。

3、屬聯合開發的,由政府規劃,土地使用者建設,使用者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也可以建設附屬工程和遊樂設施,經營性開發,免交一切費用。

每年土地出讓金可拿出20%用於城市綠化工程的建設。

六、激活房地產市場

全面開放住房的二級市場,已取得全部產權的房改房、經濟適用房、集資房可以直接上市交易,引導房地產中價機構在房地產轉讓、抵押貸款、置換、評估等方面的服務。加大住房公積金的個人貸款力度,促進住房消費,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七、積極穩妥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的市場化運作:對城市橋樑、隧道、管道等可以明確收費的、可營利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投資者或經營者,實現市場化運作;對特殊性設施的維修、養護也可以採取市場化運作,提高效益,降低財政補貼和投入,對特殊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實行特許經營、租賃經營、託管經營、授權經營及轉讓股份等途徑進行,打破經營壟斷,從而提高效益、降低財政支出、激活經濟,原則是“投

資多元化、經營產業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社會化,”吸收各種社會資金來直接投資和經營城市。

八、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長期城市建設資金投入機制

要想辦法大力推進城市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除國家、法律明確限定外,允許國外、國內各類機構和個人投資建設和經營基礎設施,為創建園林城市服務,為改善城市環境服務。要按照“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採取股份合作制、股權融資、境內外發行債券、bot(建設-經營-移交)等形式,擴大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金。加大盤活城市公共無形資產,實行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特許經營,其經營所得税統一繳財政專户,專項用於公用設施建設。對城市户外廣告標牌等經營權,也要實行公開競標拍賣出讓。

九、鼓勵民間投資城市建設項目。

目前全國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民營資本積累大幅增加。如何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把民營資本充分用好,並用在刀刃上,是我們政府制定投資的政策時要重視的問題。我們現在一方面是強調城市建設項目所需資金額太大,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大量的資金又無法進來。這就要求我們政府部門在制定規則時,考慮民營企業的性質,增強民營企業信心和決心,從而實行城市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通過經營城市,實施經營城市戰略,才是加速城市園林綠化步伐的根本,才是解決創建園林城市資金短缺的方向。只有從宏觀的方向上把城市的經濟搞活了,城市建設才會有後勁。綠化建設只是城市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對創建園林城市中綠地建設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具體方式:

1、捐款捐建:引導部分有經濟實力的部門和企業,投資進行綠地的建設,並對綠地擁有命名權、廣告使用權等。

2、無償承建:可以動員社會單位把城市建設做為自己的職責,提倡“人民城市人民建”,特別是對市直各部門定任務,劃區域、包綠化,統一規劃、分區建設;建成後交給政府管理。

3、合作建設:由政府部門和企業、個人合作建設開發,互惠互利。

4、獨資建設:由出資者按照規劃進行建設和管理,並受益。

5、屬地建設:主要指各區、縣管理區的建設項目,由市裏統一規劃設計,各區、縣按標準自己建設。

6、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不僅是市直單位和企業,全市人民都有責任,提倡個人拿錢、專業綠化公司施工的辦法,保證工程的質量。

7、加強對各住宅開發公司的綠化意識教育,各項工程配套的綠化工程,必須按規劃要求完成。

8、對單位和個人在建設中貢獻大的,可以設立“功德碑”,建立獎勵機制。

9、鼓勵城市周邊農業用地發展苗圃、花房等生產綠地,統一規劃種植經濟林,支持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速大環境防護林帶的形成。

10、制定相對靈活、配套的綠化投資辦法,爭取政策的傾斜、激活綠化市場。

11、建立園林綠化基金,號召社會各屆捐獻,專項用於城市綠化建設。

****市創建辦

2006年10月20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nl4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