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峯,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敍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温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的交往,很快就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內長談自己的抱負胸懷;有的人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從造化,最終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説:“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歎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説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説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原文 篇二

永和(1)九年,歲在癸gui(三聲)醜,暮春(2)之初,會於會(kuài)稽(3)山陰之蘭亭,修禊(xì)(4)事也。羣賢(5)畢至(6),少長(zhǎng)(7)鹹(8)集。此地有崇山峻嶺(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帶(12)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雖無絲竹管絃之盛(15),一觴一詠(16),亦足以暢敍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氣清,惠風(19)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20),所以(21)遊目騁(22)懷,足以極(23)視聽之娛,信(24)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5)。或取諸(26)懷抱,晤言(27)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28)。雖趣舍萬殊(29),靜躁(30)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將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隨事遷(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37),猶不能不以之興懷(38),況修短隨化(39),終期(40)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45)。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敍時人(46),錄其所述(47),雖世殊事異(48),所以興懷,其致一也(49)。後之覽者(50),亦將有感於斯文(51)。

斯文 篇三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於斯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作者簡介: 篇四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王羲之曾任右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脱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書《蘭亭集序》等。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

所以 篇五

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如:俯察品類之盛

今義:物品的種類

註釋 篇六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上已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蘭亭集會,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3、會(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

4、修禊(xì):這次聚會是為了舉行禊禮。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羣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

5、羣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6、畢至:全到。

7、少長:指不同年齡的社會名流。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是長。少長:形容詞做名詞。

8、鹹:都。

9、崇山峻嶺:高峻的山嶺。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12、映帶:映襯、圍繞。

13、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15、絲竹管絃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16、一觴一詠:喝點酒,作點詩。

17、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18、是日也:這一天。

19、惠風:和風

20、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21、所以:用來。

22、騁:奔馳。

23、極:窮盡。

24、信:實在。

25、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詞。想與,相處、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間,表示時間的短暫。

26、取諸:從……中取得。

27、悟言:坦誠交談。《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説,對面交談。

28、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着。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29、趣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通“取”。舍,捨棄。萬殊,千差萬別。

30、靜躁:安靜與躁動。

31、快然:感到高興和滿足。

32、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3、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34、情隨事遷: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隨着產生。系,附着。

36、向:過去、以前。

37、陳跡:舊跡。

38、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

39、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 語出《莊子·德充符》。判斷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43、臨文嗟悼:讀古人文章時歎息哀傷。臨,面對。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説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説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説。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

46、列敍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47、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48、雖世殊事異: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雖,縱使。

49、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50、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51、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簡介 篇七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會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遊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敍幽情。事後,將全部詩歌結集成冊,由王羲之寫成此序。

《蘭亭集序》記敍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敍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後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敍事、寫景,先敍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後點染出蘭亭優美的自然環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繁盛。在這裏足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裏正是與會者“暢敍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閒適的。

後一部分,筆鋒一轉,變為抒情、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向激盪。他説: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生的哲理思辨。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併產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於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後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歎。[5]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通假字 篇八

趣舍萬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由”通“猶”,像

《蘭亭集序》創作背景: 篇九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古今異義 篇十

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nnl6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