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多篇】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多篇】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多篇】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 篇一

截止到20xx年10月,煮打哥重慶小面在全國的加盟店已經突破60家。

10月31日,經過兩次預約,記者在煮打哥辦公室見到了楊軍,他剛從廣東出差回來,長途飛行卻並無疲態。看楊軍第一眼,你卻感覺他不像是做餐飲的。

航空公司、律師、事業單位統統不如創業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自生下來就不是為了好好消停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們不屬於未來,也不屬於從前,他們僅屬於當下。在這羣人眼中,行動力高於一切。不巧,楊軍正是屬於這樣一種人。

大學尚未畢業的時候楊軍就不願意每天過着‘醉生夢死’的安逸生活,變着法和朋友一起‘折騰’自己的事業。從服裝生意到英語培訓班,儘管成績不太顯着,但對於以後的創業之路來説可以算作是一個開端。

‘畢業後我進入深圳航空工作,2007年我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考取了全國律師執業資格證。”

然而律師這個讓人羨慕的前途遠大的工作,卻並不是楊軍的最愛,深圳也並不是他想唯一生活的城市。20xx年楊軍辭職回到重慶,進入到中國福利彩票重慶總部,此前的經歷讓他在面對這份高壓的工作時顯得遊刃有餘。從福彩底層員工,一路走到管理層,對於他來説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之所以選擇放棄航空公司、律師、事業單位等“高大上”工作來創業,楊軍説這是源於自己從小心中就有一個關於英雄的夢想。但是由於盛世太平,實在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後來上了大學,他喜歡泡在圖書館,看了很多關於企業家的雜誌,受到了很多創業思維的衝擊,加之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折騰’的性格,於是當萬事俱備機會來臨時便果斷決定投身到自主創業的大潮中去。

民以食為天,食以面為先

最開始,楊軍也只是有創業這個念頭,並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去。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楊軍接觸並瞭解到重慶小面,具有敏感觸覺的他立即發現了這其中的商機。

楊軍説在全國而言,川渝口味的菜普遍被接受度都比較高。而民以食為天,食以面為先。加上因為《舌尖上的中國》更是將重慶小面帶向了世界,對於很多常年遊離在外地的重慶人來説,重慶小面是對於重慶最迫切的思念和回憶。

開了“孟非的小面”的着名主持人孟非曾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上次回重慶我特別想吃小面,一大清早在去機場的路上,我不停地念叨着,熱情的司機為了滿足我的願望竟然帶我到了機場附近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一家小麪館。我高興壞了,熱熱乎乎的一碗小面吃下去,幸福感就在心裏和胃裏盪漾了一整天。’

很多人都慕名重慶小面,也想將其帶回家鄉作為一方特色。但是就像孟非説的,就算把所有的作料都原樣給你,你自己也弄不出那種味兒。

市場空缺,果斷進入

用天馬行空四個字當做楊軍的標籤一點不為過,在他的世界觀看來,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找不到路的人。在所有常規之下,他總能找到突破口另闢蹊蹺,進而找到一個全新的方向。

20xx年,重慶小面市場尚不健全,魚龍混雜,什麼樣的培訓商都有。可以説,當時幾乎所有的加盟商都是由一個複製而成無數個的工業化產品。也因此,他們的模式總是驚人的相似。

‘説實話,我決定做重慶小面的時候已經不能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那時候的重慶小面培訓市場雖然算不上飽和,卻也不空缺。但我堅持要做,是因為我看到了當下市場存在的弊端。“

當時不管是做加盟還是做培訓,大多數小面品牌都有一個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就是全流程服務。基本上加盟客户到重慶學完技術回去以後,品牌與客户的關係差不多就中斷了,後期服務很少,這增加了客户創業失敗的風險。而2015年開始不斷有新開的重慶小麪店倒閉,關門的新聞,其實就是這些店沒有得到完善的創業服務的一個必然結果。

差異化服務奠定基礎

有研究者根據20xx年和20xx上半年的行業大數據分析發現,諮詢重慶小面加盟和培訓的客户中,80%以上是初次創業,其中又有86%以上沒有餐飲業從業經驗。這兩個因素疊加導致他們基本上都是門外漢。學到技術以後,開店成功機率也不高。”

楊軍敏鋭的抓住了這個市場機會。他從海爾集團、芒果網等企業挖來門店選址專家和企業運營經驗豐富的人才,特別推出針對加盟客户的全流程全方位創業服務。

“我們的服務包括前置服務和後期支持。前置服務就是從選址開始,我們的工作人員就親自上門考察介入,到門店裝修、開業準備、菜單設計、開業活動等一系列服務都專人跟進,後期服務就是從財務分析、門店管理、平時活動促銷、進銷存管理等各方面提供服務。而且都是免費的。”

目前,行業裏提供這麼全面服務的品牌確實少之又少,派人親自上門選址服務可能只有煮打哥唯一能做到。這些舉措很快讓楊軍和他的品牌在行業立足,並且扶持了一批成功的加盟店。這些店又成為了他的活廣告,幫助他進一步發展。

技術迭代不斷優化

在產品技術方面,楊軍花了半年的時間到處拜師學藝。其中有十年老店,也有新生但人氣火爆的新店。楊軍用自己的邏輯將所學到的比較零碎的知識點按照一碗麪的成型歸納了一個時間上的邏輯順序,再將其按框架編寫成了行內第一本有關重慶小面的教學教材。

‘您覺得,是什麼讓您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從市場中脱穎而出的呢?’

‘脱穎而出談不上,只是為了這個品牌,我們的確是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口味時好時壞,品質一直不穩定,為了解決這個bug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最後請一位國家特級調味師評委做我們的技術顧問,並且花了大價錢去解決供應鏈,這樣技術基本成型。我們的小面技術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三次迭代。

做人比做面更重要

‘可能因為是後生晚輩,所以我們做事情必須要更用心一些。套用一句話,我沒有先天優勢,努力是我後天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面對我們的客户,我們講究“真誠”二字。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們能做到,就儘量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我們的關注的不是今天有多少客户加盟,而是今天我們的加盟店盈利狀況如何。其實加盟客户的拓展都是副產品,心思不要花在開拓新客户上,而是花在服務老客户上。你前面的做好了,其餘客户加盟是順水成章的事情。’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 篇二

曾在浙江人餐飲集團、上海雍福會會所任職行政總廚的丁忠華,靠一身紮實的功底走入了“大廚開店”的行列,在經歷過一次失敗後,如今他的“媽媽家”餐廳憑藉着精準的菜品設計,在搏殺慘烈的上海灘成功站穩了腳跟。

丁忠華2004年起擔任上海早晨餐廳行政總廚,將其從一家小店擴張到最火爆時期的7個品牌;後歷任浙江人餐飲集團行政總廚、上海雍福會會所行政總廚,2014年離職創業,現任老上海風味餐廳“媽媽家”董事長。

“媽媽家”的營業面積共1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每逢節假日,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便能翻枱三次,日營業額一萬六以上,毛利63%左右。收入豐盈得益於丁忠華出色的菜品設計:性價比超高的同時又保證了利潤。

首戰輸掉上百萬

媽媽家其實這是丁忠華經營的第二個品牌。2014年,辭職後的他首先選擇了火鍋店作為創業項目,不到一年,就因經驗不足加之競爭激烈而以失敗告終,輸掉了上百萬。痛定思痛,丁忠華分析了失利原因:“廚師開店,多數先關注‘產品口味’,再關注‘怎麼賣’。我當時太過自信,沒有讓自己的產品去迎合市場。

第一,出品缺乏記憶點,我所有的涮品和小料都做得非常完美,結果客人説什麼呢?‘這裏的東西,真的蠻好吃的,但我一樣沒記住。’而如果十個產品裏有九種東西是普通的,只有蛋餃勝過別家,那客人就會説:‘這家的蛋餃真好吃!’

第二,沒有充分考慮人均消費和性價比,我太關注食材了,為了開店,不惜代價找來了最好的牛羊肉,但客人的反饋是:‘花錢不少,沒覺得東西有多麼特別。’”

正是認識到這一致命失誤,丁忠華在經營新品牌“媽媽家”時才能有的放矢,總結出了非常實用的開店心得:讓客人感覺實惠,是設計所有菜品的出發點;先從顧客角度關注性價比、再從老闆角度關注怎麼賣。

主打菜品:狠抓記憶點

“媽媽家”的主打菜品食材講究、“記憶點”突出。

例如老上海油爆蝦,售價是88元,其記憶點是:不論什麼季節,都保證蝦的個頭在65-70個/斤。在“媽媽家”這種定位的小店,一年到頭能吃到這麼大的河蝦,客人就特別容易記得住;又如熱賣菜脆皮小黃魚,每桌必點甚至會點兩份,其記憶點是:冷菜熱吃,外酥裏嫩,非常入味。此菜做法與薰魚相似,都是將炸好的熱魚浸到冷滷中。丁忠華之所以沒選擇傳統薰魚,一是為了控制成本,小黃魚的進價要大大低於青魚或鯧魚,二是出於裝盤考慮,小黃魚的個頭比較均勻,整條出菜即可,每份都比較標準。這一點來自於丁忠華在會所從廚時的經驗,那時這道菜是用鯧魚做的,有些冷菜師傅裝盤中不太講究,有時一盤都是魚肚子,有時一盤都是魚頭魚尾,容易被客人投訴,而小黃魚只要點條數就可以了,不必再花費心思關注“部位”。

用“組裝”提高毛利

既讓客人感覺實惠,又要保證餐廳毛利,這非常考驗一個菜品設計者綜合調度的“算計”能力。

丁忠華提升毛利的絕招之一就是“組裝拼接”。以“椒鹽排骨油炸餛飩”為例,在很多店的菜單上,這是兩道毫不相干的菜品,而且一個在熱菜,一個為麪點。“椒鹽排骨”是一道傳統上海菜,其食材和烹調方法都比較單一,沒有新意,所以雖然客人喜歡吃,卻賣不出高價,對經營者而言沒有太大的利潤空間。丁忠華將其與餛飩搭配,以“菜點結合”的形式推出,增加了此菜的亮點、記憶點及盈利點。一般的家常館子,椒鹽排骨最多能賣到三十幾元,而且整份都是排骨肉,主料用得多、毛利必然低,改良之後,盤子大了一倍、視覺衝擊力增強,既有賣相又增加了可食性。丁忠華還從客人的就餐心理做了分析:如果兩人來吃飯,點一份三十幾元的椒鹽排骨既單調又吃不完,現在又有排骨又有餛飩,花樣多了,量還都不大,給人的感覺“剛剛好”。

一條連環計賣火“副產品”

丁忠華的另一個招術,是靠“套裁”的方法物盡其用,以巧妙的設計保住毛利。

“八寶辣醬”這道傳統菜,選料以精細、多樣著稱,下面藏的是雞肉丁、豬肉丁、鴨胗丁、肚丁、香菇丁、白果、筍丁、開洋,上面蓋的則是青椒丁、蝦仁,共有十種料之多,成本不菲;此菜加熱時間長、燃氣用得多,再加上丁忠華為了保證品質,選用的是雞腿肉而非雞胸肉,使得成本進一步提升,要在小店裏保住50%的毛利是不可能的。如何既保留傳統口味,又能有錢可賺?丁忠華的辦法是在其中添入口感軟糯的年糕丁做輔料,改成了“八寶辣醬炒年糕”。年糕約佔菜品總量的1/3,裹勻醬料後口味極佳,既降低了成本,又更新了搭配、增加了可食性。

菜單上還有一道“辣醬豆腐”,口味跟麻婆豆腐完全一樣,售價28元。很多人感覺奇怪:一家上海菜館為什麼會賣一道傳統川菜?之所以取名為“辣醬豆腐”,就是因為裏面用到的丁丁都是“八寶辣醬”的下腳料——肚丁、胗丁需要切得方方正正,碎碎的邊角料就與豆腐搭配,用麻婆豆腐的做法來燒成這道菜。正宗麻婆豆腐的輔料放的是豬肉末或者牛肉末,現在用八寶辣醬的碎丁丁來代替,選料更豐富、口感更多元;有那麼一兩道麻辣味的菜,顧客便多了一類選擇。

辣醬豆腐的出場並非偶然,丁忠華在設計菜品時非常擅長使用這種“連環計”。例如菜單上的“雪菜豆腐黃魚湯”,燒製起來極為方便,就是因為他合理使用了“套裁”手法,物盡其用:魚骨湯是用做“苔條黃魚”時剔下的魚骨提前熬好的,豆腐可以跟“辣醬豆腐”備同一種料,黃魚肉片是提前漿好的,既可用來燒這道湯,又能用來做另一道熱銷菜“糟溜魚片”。而前文提到的“苔條黃魚”中,一條黃魚有三個去處,除了魚骨吊湯外,修下的碎肉還可以打個“薺菜黃魚羹”:鍋燒開水,下入薺菜末、碎黃魚肉,打入蛋花調味勾芡即成。因此,在“媽媽家”的廚房,絕無“廢料”一説。

這種交叉變換各種排列組合來設計菜品的思路,其實就是用幾十種原料織就一張大網,使菜單百花齊放。這是考驗大廚經營意識的重要一環,過了這一關,便能極大地提升毛利、減少庫存、提高後廚勞動效率。

點菜有抽成:只獎快捷菜、高利菜

“媽媽家”雖然是小店,但丁忠華很捨得把錢花在激勵員工上,除了月底和年底從盈利中拿出一部分做獎金外,點菜員在日常工作中也能拿到提成。生意穩定的情況下,每人每天可以拿到三十幾元,一個月就是一千元。服務員能夠拿到提成的是兩類菜品:

第一類,出品穩定、操作方便的,如葱油雞、老毛蟹,都能直接裝盤走菜。以毛蟹為例,賣一隻可提一元錢。

第二類,利潤高的菜品,如石鍋菜飯,售價28元,每份可提一元。這道菜毛利為什麼高?第一,炒飯中的葷料來自制作“全家福砂鍋”時剩的邊角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第二,“清炒菜心”一菜中用的是沒有外皮的“標準菜心”,而剝下的“皮”頂刀切碎,就用來炒這道菜飯,也是“零成本”。另外,此菜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器材:鐵鍋,既保温又能起焦香,賣點很足。丁忠華仔細琢磨過就餐者的心理,“如果兩個人來吃飯,只點兩碗白飯,總價6元,客人可能還會嫌貴,而花28元點一個菜飯呢,他會覺得有特色、很超值——焦香撲鼻,還有這麼一大鍋!”所以,這鍋成本只有三五元的飯也登上了大眾點評推薦榜。

當然,服務員要拿到這個點菜提成,除了考核點菜數外,還要考核服務態度。客人買單時,店長都會做個簡單回訪:“對我們的服務態度滿意嗎?”得到肯定答覆後,才會給當桌的服務員計算點菜提成。所以,這就要求服務員在點餐時講究技巧,不能強行推銷,另外,後續服務過程中也要周到熱情。

餐飲創業成功故事案例 篇三

大學畢業的鄧佳宜在找工作的時候接連碰壁,這讓不服輸的她萌發了創業的念頭,憑着這樣不服輸的勁兒,鄧佳宜也加入了創業的行列。現在的鄧佳宜早己是兩家燒烤店的店主了。

每當中午、晚間的就餐高峯,商業街上相隔不遠的兩家燒烤店早已都是人聲鼎沸,甚至還有大批的食客等候在大廳中等待排位叫號。望着這樣的火爆局面,或許,任憑誰也想不到,這兩家門店的店主居然是同一個人,而且他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90後,他就是鄧佳宜。在鄧佳宜店裏工作的服務生,多數也都是90後,其中一部分還是鄧佳宜的同學。他們沒有通常印象中90後的莽撞與桀驁不馴,反而一個個臉上面帶微笑,各司其職將生意打理的有條不紊。

説道創業這件事,鄧佳宜顯得頗有成就感,他説當初決定創業是因為自己參加國考失敗,找工作又四處面壁,一個懷有滿腔熱血的青年,卻因為境遇不順得不到施展抱負的空間,那段時間可以説是自己人生最灰暗的時期。後來,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一是沒有加盟費用,總部給的政策十分人性化,甚至可以根據我的條件定製店面;再者,它的產品十分的有特色,一定會吸引食客們的目光。就這樣,我的創業之路開始了,從開始的經營業績上來説,基本上在四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回本了,再扣掉門店租金、原料、人工費、電費等各種費用,每月的盈利在五六萬元左右不成問題,一年下來就是小百萬。

面對每天人滿為患的局面,鄧佳宜表示今年年底也許會考慮增開第三家,但選址依然會在商業街上,不僅是因為這裏人流量旺盛,同時也為了讓想要就餐的食客可以儘快享用美食,這家排不上排另一家,就避免門店與門店之間相隔甚遠的奔波之苦。

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大學生創業的新聞對於大家來説不在少數,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能夠西區他們的經驗,能夠敢於邁出自己的一步,這對於大家來説也絕對不是什麼壞的事情,所以大家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有自己的主張和把握。

80後小夥創業開水餃店小生意年賺百萬 篇四

創業是一條辛苦的道路,但是很多人不滿足於現狀,想要趁着年輕搏一搏,於是他們走上了創業這條道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但是無論是成功失敗,他們的人生會因為一次改變而變得不同。

2005年大學畢業,他和大部分同學一樣選擇參加工作。2008年因不滿足於當時的薪水,他決定自己創業。從跟女朋友半夜爬起來包餃子到如今成了連鎖店的負責人,他僅用了3年左右的時間,如今,他的餃子店已經開到了8家,其中有5家直營店 、3家加盟店。他就是青島琴島狀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九礦,常九礦感慨地説,“其實,賣水餃也能成就大事業。”

大學時的夢想是當老闆

常九礦是在濟寧滕州市的一個小煤礦上長大的,一家六口人靠父親微薄的收入生活。2001年9月,承載着父母的期盼,常九礦考入我校國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父母希望他大學畢業後留在青島,找一份體面的“辦公室工作”。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對於在城市的生活壓力,常九礦比他人體會得更深刻。

“對我來説,想要在城市裏立足,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常九礦説。大學畢業後,他曾做過電子公司的推銷部副主管,在民辦高校裏教了一年書。“我想趁自己年輕的時候闖出一番事業來,自己當老闆是我在大學裏就有的夢想。”懷着這樣的信念,常九礦辭去了教師工作,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自主創業。

經過多方調查,常九礦選擇了風險較小的餐飲行業,他決定開一家餃子店。雖然大學裏學的專業對他開店有所幫助,但是“實戰經驗”他得從頭學起。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老闆,他去餐館裏免費給人家打工,切菜、炒菜、刷碗、端盤子,他什麼都做。為了練顛鍋,他的右手拇指磨出了七八個血泡。他還特意拜一位做小籠包的師傅為師,學習製作餃子餡。2008年8月8日,常九礦用借來的三萬五千元錢,在李滄區九水路開了他的第一家餐館——“狀元水餃”,邁出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步。

説起“狀元水餃”這個名字,還有一段故事呢。國小時常九礦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四年級的一次期末考試前,他的母親特意為他包了他最喜歡的白菜豬肉水餃,讓他開心的不得了,結果那次考試他得了第一名。以後每次考試媽媽都會為常九礦包水餃,而他也幾乎每次都考第一名。這在學校裏一度傳為佳話,大家都稱常九礦為“狀元”,而他媽媽包的水餃也被稱之“狀元水餃”。在取店名的時候,常九礦自然想到了童年的這段記憶,他希望“狀元”兩個字給他帶來好運,也給每一個來吃水餃的人帶來好運。

認準了的事就要做下去

當初選擇自主創業時,常九礦心裏就清楚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路,不會一帆風順。開第一家店時,常九礦身上揹着四萬多元的債務,心裏承受着巨大的壓力。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一直瞞着他們,直到餃子店步入良性運轉他才告訴父母實情。創業之初,為了節省開支,他沒僱一個員工,每天凌晨三點四十準時起牀,和女朋友一起和麪、生爐子、賣早餐、進貨、包餃子,一直到晚上十點才能收工休息。每天他自己一個人要提着幾十斤的貨物擠公交車,有時候東西多了,售票員還不讓他上車。為了省下租房子的費用,常九礦和女朋友晚上乾脆睡在店裏,桌子拼一拼,就是一張牀。

付出就有回報。開業第一個月,“狀元水餃”的盈利僅夠支付2000多元的房租。四個月後,餃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經營也越來越順手。這樣,常九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賺了近十萬元。但常九礦並沒有滿足於此,2009年3月8日,他又在母校附近的青大一路開了一家連鎖店。現在青大店的經營也已經走上正軌,不論是水餃還是飯菜的口味都贏得了學生和周圍居民的喜愛,每到吃飯的時間,大堂裏就坐滿了人,許多顧客成了餃子館的回頭客。

2010年2月,常九礦又借了20多萬元,投資47萬元在李村開了第三家連鎖店,店面面積有600多平方米。身負劇債,常九礦壓力很大。新店剛開業,生意並不理想。為了儘快找到影響餃子館生意的因素,常九礦深入地進行市場調查,與員工一起討論研究。經過努力,餃子館存在的問題終於被找到。常九礦對症下藥,打算將店裏的餃子間(即包餃子的地方)公開化,讓顧客可以看到廚房包餃子的整個過程,使客人吃得放心。此外,常九礦還決定重新設計菜單,將菜品的價位降低一個檔次,以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

“現在問題正在解決中,雖然現在遇到困難,但我一定會堅持!只要不停下前進的腳步,這就不是我的終點。”常九礦説,“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因為創業之路就像一條不斷上升的正弦曲線,總會有波峯和波谷,在低谷期只要我能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會撥開雲霧見日出。”

在開第一家店的時候,由於經濟原因,常九礦沒請大廚,和麪、調餡、炒菜都自己來,到了晚上他和女朋友都累得直不起腰來,感覺胳膊都不像是自己的了。但看到生意越來越紅火,收入也在一天天增加,他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就是憑着這股決心和毅力,四萬多元的債務只用了四個月就還清了。在餃子館越來越正規後,常九礦希望能幫助像他一樣家庭貧困的大學生。現在他青大一路的店裏有三個大學生在做兼職,除了約定的報酬外,常九礦還替他們解決一日三餐。

常九礦是個閒不住的人,他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李村店的籌辦過程裏,大到店面價錢的談判、室內的裝修,小到簡單的電路水路的鋪設、菜單的設置,常九礦都親力親為,甚至連廚房的水管都是他親手接的。只要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常九礦從不請別人幫忙,在解決一個個困難中,他體會着自己動手的樂趣。在常九礦看來,很多事情只有親身動手去做,才會理解得更深刻,對自己的經營管理才能更有利。

賣水餃也得不斷創新

除了注重食品安全,常九礦還不斷創新。“冰花煎餃就是我們店最引以為豪的餃子品種。”常九礦笑着説,他這兩年,雖然不用自己去包餃子了,可也一直研究煎餃的最佳做法,從鍋的選擇,灶具的火力大小,到澱粉水的濃度,再到煨鍋的時間,所有的細節,他都仔細地分析,“現在我們的冰花煎餃應該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了,我的研究算是沒有白費。”

現在常九礦的幾家餃子店年利潤已經近百萬,但他對餃子店的未來還有更高的期望。“我喜歡餐飲這個行業,也會把它當成事業去做。”常九礦向記者透露説,他還打算吸引一些社會資金來投資,打造“琴島狀元水餃”這個品牌,並且在未來開設中型旗艦店和小型標準店,設計全新的透明化廚房和敞開式操作間。同時他也想幫助一些大學生實現創業的夢想。

創業得益於大學期間的`鍛鍊

常九礦十分珍惜自己在大學裏的經歷。除了學習,常九礦做過多份兼職,他推銷過傳呼機,買過電話卡,做過服務員,開過大學內的信息管理公司。這些經歷讓他切切實實體會到,在大學裏除了學習課本知識外,也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廣泛地接觸社會,克服眼高手低的缺點。在學校裏充分鍛鍊了自己,畢業後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

常九礦説,大學畢業應聘到恆星學院做教師時,安逸悠閒的生活讓他感到很滋潤,可不久他就發現,這種生活無法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跟自己的理想相差很遠。為了追逐夢想,他決定辭職,自主創業。創業這條路走下來,雖然開始的日子很艱苦,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有適應了社會的需求,自己的努力才能換來更大的回報。經歷過風雨,才能最終見彩虹,這是常九礦最深的體會。

破釜沉舟,不給自己留後路。敢闖敢幹,敢於吃苦的常九礦就是這樣,一路走來。撥開雲霧見日出,常九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的目標是:做強做大,做出品牌。他計劃利用七八年的時間,把“狀元水餃”做成島城的餐飲品牌。

IT男:有一個存夠錢,開個小餐館的夢想 篇五

一個30歲左右的IT小哥,名校畢業,在某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他分享了最近的工作狀態,他説“公司上週接了個重要的競標項目,最近幾乎天天睡在公司,幸運的是昨天開了一上午會議,終於通過了最終方案!接下來要趕緊飛去見客户。”

他臉上洋溢出疲憊又欣慰的笑容,“再堅持堅持,今年過後發完年終獎我就回老家開一家日料店,不用再受制於人了。”

也許對他來講,經營自己的一家小店會比他現在的生活更令他滿意。

這位IT小哥也反映一個現今的普遍狀況,當能力和資金儲備到一定程度,會選擇創業,而餐飲創業是他們的首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jkl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