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寫作教學新思維

寫作教學新思維

·遠程培訓課程資源?國小語文·

寫作教學新思維

寫作教學新思維

一、性質與地位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

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語文課程標準》

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性質與地位的表述。

1.寫作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為生活、為人生的,也是一種生命的活動,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全世界都把“讀”“寫”“算”,作為人的基本能力。

2.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因而,學習寫作成為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形式。可以説,寫作是最嚴格最規範地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3.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寫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通過觀察分析自然、社會,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受、態度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4.寫作又極富有創造性,寫作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創造性地描寫世界、表現世界,創造性地抒寫自我、表現自我。

5.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甚至往往代表一個人的文化程度。這並不意味着語文教學要以寫作為中心。閲讀、口語交際自有它獨立的重要地位。閲讀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寫作,它有它自身的價值和任務。但是,聽、説、讀、寫之間有着天然的聯繫。讀寫結合不失為好的教學方法,在閲讀的基礎上寫作,以讀導寫,都是可以的。

二、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是公民的基本素養教育,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寫作階段目標的梯度比較明顯。

——1-2年級是寫話,強調:“對寫話有興趣”,能樂於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下來;鼓勵自由寫話,説什麼就寫什麼,怎麼説就怎麼寫,能完成口頭語向書面語的轉換即可;鼓勵“寫自己想寫的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怎麼想就怎麼寫。

——3-4年級是習作,不拘文體,不拘形式,甚至不必成文,鼓勵自由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同時,還提出了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的要求。

——5-6年級繼續習作,要求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學寫常見的應用文。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7-9年級提出寫作的要求,主要目標是“寫記敍性文章,做到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説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圍繞以上目標,在階段目標中,還對以下一些方面做出要求:

——觀察與思考,體驗與感受;

——順暢地表述,有創意的表達;

——語言文字的運用與錘鍊;

——善於調動和運用平日積累的語言材料;

——標點符號;

——片斷練習,如縮寫、擴寫、讀寫、變換文體、變換表達方式等;

——修改習作;

——交流作品;

——寫作的量;

——課外練筆。

三、文風與做人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從小培養好的文風,不但對於寫作,而且對於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試想一個人從小就説假話、説空話、説套話,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呢?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中國小生作文假話、空話、套話連篇,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未來更是令人擔憂。因此,中國小生作文的文風問題決不可掉以輕心。

現在,中國小生作文文風不正相當普遍。為了騙取大學聯考的分數,甚至可以編

説自己母親身患絕症的“故事”,還有什麼假話不敢説!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套話連篇,千人一面。幾萬人同時作文竟可以大同小異,難得有幾篇好文章。寫文章也有基本的套路,就是《松樹的風格》、《荔枝蜜》等那樣幾篇文章的套子。寫母親,往往聯繫祖國;寫老師,常常比作蠟燭;寫螞蟻搬家總要寫人多力量大;寫路,必定要寫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無當的空話,打官腔,唱高調,沒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體驗,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長此以往,必將窒息人的精神,扼殺人的創造性。

分析一下文風不正的原因,主要有這樣一些方面。

——中國小生被封閉在學校裏,遠離社會,生活單調枯燥。面對作文題,真正是無話可説。

——寫作目標重形式、重技能、輕立意,功夫都化在字詞句篇上。

——命題作文多,且命題脱離學生生活。

——寫作束縛太多,甚至老師心中連主題思想都預設好了,而且政治的、道德的、教化的味道太濃,缺少自由表達的空間。

——作文指導往往是寫作知識加上學生作文選,以為學生作文與學生水平貼近,便於模仿,其實取法乎下,所以等而下之。

——學生讀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讀得少。

既沒有什麼底藴,也沒有什麼見識,老師又這樣的引導和指導,只能説説假話、空話、套話了。

造成文風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這個問題也必須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必須解放學生。

——把他們從封閉的學校和課堂中解放出來,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能夠親近自然、走進社會,豐富他們的生活,增長他們的見識。

——解放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體驗,用自己的筆寫自己想説的話。

——降低寫作的門檻,不要有過多的束縛。要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激起他們寫作的願望,讓他們愛寫、想寫。

其次,要有正確的引導。

——從小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尊重他人,對自己説過話、

寫過的文字負責任。學會觀察和調查,學會查找和核對資料。

——寫作要重內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詞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寫出真情實感。王國維説:“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間詞話》)韓愈也説過這樣的話:“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應鼓勵學生説真話、説實話、説心理話,即使説出來不合老師的意,但只要是真話、實話、心理話,都應該肯定和鼓勵。

——應鼓勵學生富有創意的表達,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有個性就有真情。

四、教學策略

寫作教學的新思維需要調整寫作教學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樂於表達

——愛護他們想説想寫、敢説敢寫的熱情、衝動和願望,保持這種熱情、這種興趣、這種自信。

——一開始寫作不要有過多的條條框框,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消除寫作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易於動筆,能説出來就能寫出來。

——讓他們逐漸知道寫作是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需要。

——鼓勵他們多寫、勤寫、想寫時就寫。提供和創造更多的寫作機會,有些甚至是跨學科的機會。

——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多組織展示和交流。

2.培養觀察的能力,養成觀察的習慣

——擴大生活的範圍,豐富見聞和經歷。

——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只要留心,身邊事事皆可入文。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特性、變化,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和感受。

——啟發學生捕捉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

——引導學生用心靈去觀察感受,會觀察、有思考,逐步引導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養成觀察習慣,積累習作的素材。

3.鼓勵自主寫作

——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讓作文選題更加個性化。提倡寫生活筆

記、觀察筆記、隨感隨筆,讓學生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

——改革命題作文,減少統一性,增加選擇性。每次命題都可以多樣化,多命幾題,讓學生自由選擇。也可以給出命題範圍,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空間。

——減少對作文的統一要求,加強對作文的個別指導和評價。

4.鼓勵自由表達

——從寫話、習作到寫作,低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也不必受篇章束縛,自由表達。想説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説就怎樣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大膽放手,不要怕不上規矩。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在老師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貴的。

——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兒童的作文。有些離奇的想法在成人看來也許是不可思議的,在兒童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不要總是用成人社會的要求來規範兒童。

——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讓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 ——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選材、立意、結構、語言,不管哪一方面,只要有創意都應加以鼓勵。

5.重實踐,重過程

——寫作知識,力求精要有用,不必追求系統化。能幫助學生寫作的知識適當學一點,更重要的是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把寫作學的一套搬來,坐而論道,有害而無益。

——寫作應有一定量的保證,高年級還應有速度的要求。鼓勵課外多寫,少做一些繁瑣而無用的練習題。

——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加強指導和引導。

——重視文字修改,讓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寫作能力。

6.加強寫作與閲讀、與口語交際的聯繫

——鼓勵多讀多寫,注意好的作品對寫作的引導作用。

——鼓勵學生運用閲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閲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

——低中年級,可以採用“以聽引寫”、“以説引寫”的方法。聽話寫話,聽故事、説故事、寫故事,把自己會説的故事寫出來等等。

7.加強寫作與綜合性學習的聯繫

——語文綜合學習中有許多動筆的機會,要重視這樣的機會,指導學生的寫作。

——各學科的探究性學習以及綜合實踐活動中,都有動筆寫作的機會,都應該有練習寫作的意識。

8.重視寫作中的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

——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合作撰寫報告、體會、筆記等文章。

——提倡互相修改,互相評閲作文。

——多創造一些學生作品展示交流的各種各樣的機會。

——有條件的應提倡網上的表達和交流,在網上互相評改作品。

標籤: 新思維 寫作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l83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