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寫作手法【通用多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寫作手法【通用多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寫作手法【通用多篇】

譯文 篇一

狂風席捲着大漠北塞,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北疆的八月,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好似突然一夜間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飄飄而落,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狐皮裘再不覺暖和,錦緞被褥也感到單薄。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着。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百丈巨冰,慘淡的愁雲凝滯,彷彿壓低了天空。中軍帥中擺下酒筵,為武判官歸京送行,胡琴、琵琶伴着羌笛,起舞和鳴。紛紛揚揚的暮雪飄落在軍營轅門,寒風狂舞的紅旗,此時也凍挺凝結,成為一抹靜止的紅雲。在輪台東門送居離去,那飄飄灑灑的大雪已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迴路轉,再也見不到君。雪地上空留着一排馬行的蹄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鑑賞 篇二

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開頭四句描寫了奇麗的塞外雪景。才陰曆八月,就北風呼嘯,把堅韌的白草也吹斷了。接着,風捲大雪,漫天飛舞。飄灑了一夜,一夜之間,漫天皆白,遍地銀裝,所有的樹枝上都銀裝素裹,猶如春風吹來,梨花盛開,似乎還飄灑着沁人心脾的梨花清香呢。詩中寫風猛,先用“卷地”二字直接寫北風很大,接着,又通過“白草折”寫風力之猛。寫塞外氣候變化異常,便用“八月即飛雪”來説明。一個“即”寫出雪下得早,下得出乎人意料,一個“飛”與北風相呼應。這兩句寫出了北風帶着尖利的嘯聲卷着大雪漫天狂舞的景象,有聲有色,很有氣勢,先聲奪人,描寫了邊地的苦寒。但是詩人沒有繼續渲染邊地的苦寒,而是拓開一筆,應用豐富的想象,勾畫出一幅明麗美妙的萬木銀裝的圖畫,以啟發讀者的想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對於雪景的不同尋常的描寫,把雪景寫得奇麗壯美,明媚動人,給人蓬勃的無邊春意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真不愧為寫雪的名句。

儘管雪景如此壯麗動人,但大雪嚴寒畢竟是現實。詩人收起想象的翅膀,面對現實,描寫大雪奇寒的氣候特徵。如果説前面是描寫遠景、外景的話,那麼,“散入珠簾濕羅幕”四句便是近景、內景描寫了雪花輕盈地飄進掛着珠簾的濕羅幕之內,漫漫深化,把羅幕都打濕了。在中軍帳中,儘管白天着狐裘,夜晚蓋着棉被,也覺得寒冷難當。由於過於寒冷,主師的弓都難以拉開,鎧甲冰冷,也難以穿上。這幾句,融進了詩人的主觀感受,通過寫人的主觀感受來描寫大雪嚴寒。通過寫大雪嚴寒,描寫戍邊將士的苦寒生活,從而讚頌了他們不畏艱苦,自我犧牲的精神。

寫到這裏,詩人用兩句詩“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寫冰天雪地的背景,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成鮮明對照。這兩句,一句寫地,一句寫天,天上地下,一片愁雲慘淡,萬里冰雪連天,這種環境和氣氛,一方面襯托出武判官使命的艱苦,一方面也表現了對歸客此行的關懷和擔心,也牽動了作者的鄉土之思。同時,這兩句在結構上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寫景,引起下文的送別。然後,詩人只用兩句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寫送別宴會的情景。中軍帳內,置酒餞行。席間,奏着少數民族的樂器,助興飲酒,整個宴會場面,充滿了濃濃的邊塞氣息以及朋友誠摯的祝福,其中也寄託了詩人久別鄉土的感慨。接着,寫宴罷走出轅門時的所見,時間是黃昏,仍下着紛紛揚揚的大雪,狂風呼嘯,但門前的紅旗已被凍住,怎麼吹也吹不翻卷。這裏通過“風掣紅旗凍不翻”一句,再一次寫雪大天寒,從另一個角度刻畫了這個冰天雪地奇冷酷寒的世界,寫得非常有新意。也寄寓着對武判官的關懷。

詩的最後四句,寫輪台東門送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輪台,就是天山,指明瞭他們戍守送別的地點。舉目望去,天山的山山嶺嶺鋪滿了積雪,“去時雪滿天山路“不止是景語,也是情語,我們可以想象,詩人與武判官要道珍重,依依惜別,看到武判官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天山路上,詩人久久不忍離去,而是在雪地裏佇立目送,一直到武判官漸行漸遠,消失在遠方,還在凝視雪地上留下的歸客的馬蹄印跡。這四句詩表達了詩人十分豐富的思想感情:有熱愛祖國山河和建功立業的自豪感,也有對武判官歸京的欣羨和鼓勵,更有對朋友沿途艱辛的關懷和依依惜別的深情。“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送行者佇立悵罔的神情,多麼形象逼真,寫詩人在歸客遠去後的沉思、默唸,悵然若失的情態,多麼儲蓄而恰切,表現了詩人的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之情。這首詩的結尾與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結尾“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表現對朋友的綿綿不盡的深情,用簡短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涵,藉助於別後景物,傳達出別後的情懷,非常含蓄、雋永,含悠悠不盡之情思,令人回昧無窮。此外,這雪中送別圖還含有冰心玉壺,潔白高尚之意,顯得高雅不俗。

作者簡介:

岑參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是邊塞詩歌的傑出代表。他出生於官僚家庭,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曾兩次出塞安西、北庭,在邊塞共生活了六年。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裏,在解鞍風塵的戰鬥生活中,他的詩境空前開闊,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邊塞詩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岑參邊塞詩中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篇三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 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三、節奏鮮明 篇四

語言的節奏是指語音的徐疾、高低、長短、輕重以及音色的異同,在一定時間之內有規律地往返回復、交替出現的組合形式。在詩歌中,主要表現在詩中的平仄、押韻以及換行形式等。就押韻來説,押韻是構成詩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無韻不成詩。韻在古代詩歌中形成音律上回環往復之美。正如朱光潛在《詩論》中所説:“韻在一篇聲音平直的文章裏生出節奏。”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用韻來説,詩人運用了換韻的方式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的方式,不但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而且韻也成了意義轉換的標誌。具體來説,詩歌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跟着變換,節奏自然分明,描繪的場景特點也就明確。比如,“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開篇入聲起音,顯得很陡促,押“e”韻(注意:作為詩的押韻的“韻”並不等同現代漢語語音學上的韻母。為了便於現代理解,權且用現代漢語拼音説明,以下同),並與風狂雪急的景象相配合。接着下面出現了音韻舒緩、輕柔,押“a”韻,與 “春暖花開”的美景和諧。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到了最後“輪台 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時,押“u”韻,音韻又漸入徐緩,與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的景象相和諧,人去雪地空,給人以無窮的想象。

註釋 篇五

①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裏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象梨花開了一樣。

②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羅幕:絲織帳幕。這句説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

③錦衾(jīn)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

④角弓:飾有獸角的弓。控:拉開。這句説因為太冷,將軍都拉不開弓了。

⑤着:穿上。

⑥瀚海:大沙漠。這句説大沙漠裏到處都結着很厚的冰。

⑦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説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

⑧轅門:軍營的大門,臨時用車轅架成,故稱。

⑨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⑩輪台:唐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台不是同一地方。

賞析 篇六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大蒼茫,威嚴雄偉。詩人這樣寫恰恰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生活環境的艱苦,更能説明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這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這一部分則是用愁來寫歡,表現手法一樣。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裏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篇七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ucai/yj8e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