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國小語文古詩優秀説課稿(推薦7篇)

國小語文古詩優秀説課稿(推薦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國小語文古詩優秀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語文古詩優秀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國小語文古詩優秀説課稿(推薦7篇)

篇1: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有兩首古詩,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這兩首古詩都是寫景詩,藝術特色上有共同點。作者都着意對色彩進行描繪,給人強烈的畫面感,並巧妙運用視線的遊移來營造空間感,勾畫出自然優美、開闊高遠的意境,讀來讓人身臨其境。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別詩,作者先發感歎,再寫實景,手法獨特,語言淺近明白,生動描繪了六月西湖獨有的美景,色彩明麗,已經開闊,有種地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讚美之情。

《絕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所寫。本詩描繪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色。同時,詩人舒暢愉悦的心情也藴含與寫景之中。整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遠近交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清新開闊的畫卷。

兩首詩均以傳統水墨畫配圖,可幫助學生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二、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在課外閲讀和積累中已經背誦果大量的故事,課文中出現的古詩學生早就能背誦了,對描寫荷花的這句詩應該比較熟悉了,他們能夠也有一定的學習力了,能夠把詩句的意思大概地連起來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準多音字“行”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説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為了落實課堂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①識記本課生字,書寫生字;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上;教學難點放在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説出兩首詩描寫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説教法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讓二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分別教授兩首古詩。採用教學模式:激趣導入——學習生字——古詩賞讀——互動交流。

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導入。課件播放西湖美景、淨慈寺風光,教師講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諸多墨寶,其中就有詩人楊萬里。展示楊萬里的簡介,直接導入要學的詩題,請同學齊讀解讀。

2.學習生字。聽範讀,畫出生字詞,跟讀,齊讀,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逐小組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朗讀情況,努力把詩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文的韻律美、音韻美。同桌之間互相正音,小組比賽認讀生字詞。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字拆解後編順口溜或字謎來記憶。

開火車認讀生字,根據動畫演示,描紅書寫,教師巡視,相機糾正,請同桌之間互相評價。

3.古詩賞讀。逐句講解,指名學生讀,説出自己的感受,再給出生詞解釋,指名學生説出詩句的意思。佐以西湖四時風光、荷花映日圖片加深理解。楊萬里的詩語言淺顯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講,可以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認知。引導學生髮現“碧”“紅”突出的視覺感。

4.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説出自己曾讀過的關於西湖風光的詩。根據學習結合自己的理解講述這首詩描繪的畫面,相互評議,比賽背誦。

篇2: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有兩首古詩,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五言絕句《池上》和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絕句《小池》。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詩人在夏天的所見,前者敍事,後者寫景。《池上》秉承白居易詩作通俗易懂的敍事風格,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而又不知道藏蹤跡的頑皮、可愛形象。《小池》將池、泉、流、荷和蜻蜓寫得相親相依,和諧自然,猶如一幅色彩明麗的水墨畫。這兩首詩語言淺顯易懂,又配以插圖,極易被學生理解,適合學生去吟誦積累。

二、學情分析

這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這兩首詩有些孩子早已熟讀成誦,所以在讀準字音上無須多費工夫,關鍵是讓孩子去體會詩所描繪的意境美,去初步領會詩文所藴涵的哲理。若要一年級的學生單憑詩句來領會詩文的意境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將詩歌的意境美與詮釋圖片等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聯繫生活實際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用聯繫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瞭解“蹤跡、採、藏”等詞語的意思,初步知道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藴藏的夏天的情趣。

四、説教法

本課是對古詩的賞析和學習,我採取讀書指導法,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結合啟發式教學討論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全班同學共同交流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池上》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課件展示令人賞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亭亭玉立的荷花嬌媚動人,鮮嫩的蓮蓬清香誘人。)

師激趣:看到這麼美的荷塘,你們最想幹什麼或説什麼?(學生交流)詩人白居易也來到了池邊,看見了荷花池上發生的一個關於小娃的有趣故事,於是,詩人忍住寫了一首詩。板書詩題。相機理解詩題:荷花池塘裏。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課件顯示要求:拼讀生字音節,注意讀準字音;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記生字字形;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

(3)彙報交流。

2.熟讀古詩。

(1)劃節奏讀詩。

師引導: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經能把詩讀通了,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應該讀出詩的節奏來。這首五言詩該怎樣劃分節奏呢?請用“/”畫出來。(學生各自練習朗讀,並根據練習時的節奏用鉛筆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彙報,相機大屏顯示: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指名讀詩。

(4)教師講解誦讀要領並範讀: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樣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音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 ……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1.前兩行——小娃偷採蓮。

(1)師引言:一個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採了好多白蓮,究竟有趣在哪兒呢?讓我們一同走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吧。(課件出示:“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2)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3)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A.引導學生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彙報自己是如何“看”出來的。

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小艇:船。

B.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展開聯想:荷塘是什麼樣的?白蓮是什麼樣的?(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大家對荷花池和嬌嫩的蓮蓬的嚮往之情。)

(4)朗讀前兩句詩,思考: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個字?

A.師引導:這麼多的白蓮是小娃瞞着荷塘的主人偷偷採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這時候,你會想些什麼呢?

B.指導讀出緊張、高興的心情。

C.是的,偷採了白蓮回家的小娃既高興,又緊張。(齊讀)

D.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小娃的這種“偷”可惡嗎?

2.後兩行——景美童心純。

(1)師引導:小娃偷採白蓮,真的不會被發現嗎?你們從哪兒知道的?

(2)學生默讀後兩行詩,談理解。

(3)學生彙報交流。

A.小娃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行蹤,滿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衝開了一道波痕。

B.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4)當小船慢慢駛來,浮萍……(做手勢)

(5)可是小娃哪裏知道,小船劃出的波痕已經暴露了他偷採白蓮的事。多麼純真質樸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麼想?(替小娃擔心、着急。)

(7)指導學生讀出這種心情。(自讀、指2—3名學生讀、齊讀。)

(8)猜詩人的行為、心理:

A.詩中不僅藏着一幅幅美麗的、有趣的畫面,還藏着一個人呢?你們猜,他是誰?

B.你猜白居易此時正在岸邊幹什麼?(窺視、偷笑。)

C.我來採訪一下:請問白老先生,您為什麼在偷偷地看,偷偷地樂?

D.指導朗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全詩。

1.指導學生想象古詩的內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小池》

(一)以詩引詩,創設情境。

1.(出示配樂課件:吟詠春天。)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春曉》《詠柳》。

2.交流:我們剛才背誦的詩有什麼共同點呢?(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詩。)

3.教師引導:大自然的美景總是令人陶醉。從古至今,不知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讚美它。(出示配樂課件:夏天情。)師導言:生機盎然的春天過去了,奼紫嫣紅的夏天來了,你們看到了什麼?

4.導入新課,揭題。

師:是呀,大自然是那麼美好,萬物是那麼和諧。南宋詩人楊萬里被這個美麗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寫下了一首名為“小池”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文題目:小池。)

5.學生讀課文題目,教師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教師導學: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池塘呢?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地讀讀吧!

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詩歌,勾畫難認難記的生字生詞,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可以讀給同桌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3)自由朗讀古詩,要把詩歌讀得字正腔圓。

2.指名朗讀古詩。

3.指導學生將生字帶入古詩中,再次朗讀詩句,讀出古詩的節奏。

(1)讓我們再回到這個小池塘,去體會它的美。老師再讀。

(2)這首古詩讀起來很優美,你會讀嗎?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1.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讀,説説詩中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詩中找出來。(荷花池、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2.理解詩意。

(1)誰來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①教師相機引導質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麼意思?誰捨不得誰?怎樣理解“愛晴柔”?

②指導朗讀:一道細流緩緩地從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綠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將樹蔭投到水面,忽明忽暗。這麼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麼讀呢?(要讀得輕柔、甜美,速度稍慢,飽含不捨之情。)

③指導想象:荷葉剛露出什麼?蜻蜓就怎樣了?如果它們會説話,會説些什麼?

④“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這兩句詩時眼前彷彿看見了什麼?(學生交流)

⑤引言:多麼細微的畫面,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3.總結。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樣的小池寫下來,這裏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試着背誦。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小荷漸漸長大,大家想知道它們在盛夏時節的美麗姿態嗎?(出示課件:滿池的荷花的圖片及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發現,去觀賞,去讚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篇3: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一、説教材

《絕句》這首詩抓住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大自然一派生機、欣欣向榮景象的讚美與熱愛。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詩人以其細緻、敏鋭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了對早春的喜悦和讚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過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在景物的描繪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之美的喜悦與讚美。

二、説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概括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經驗,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的方法。為此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詩。

四、教學過程

《絕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它們都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出示課題:絕句。

(二)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全詩,學生注意聽不認識字的讀音。

2.學生藉助拼音初讀全詩,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三)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2.這些生字誰會讀?

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崇”字的讀音。

3.去掉拼音,小組檢查認讀生字。

4.猜字遊戲:老師手中拿了一個生字娃娃。

誰來猜猜,老師拿的是哪個生字娃娃?

(四)將生字寶寶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詞。

3.指名朗讀全詩。

(五)藉助插圖,瞭解詩意。

1.首先欣賞詩歌的插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2.具體解釋每個字詞的意思,讀懂詩句。

(1)“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2)一個“飛”字和一個“睡”字描繪出了兩幅怎樣的畫面?

3.學習詩中運用的動靜結合等修辭手法。

(六)創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教師配樂描敍詩境,學生想象畫面。

2.學生自讀整首詩。

3.指名扮演小詩人,表演讀。

4.師生配樂合作讀。

(七)選擇作業(三者選其一)。

1.自選樂曲配樂背誦全詩。

2.給詩配畫。

3.杜甫還寫過哪些詩,找一找,讀一讀。

《惠崇春江晚景》

(一)板書課題。

從詩題“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同學們你們見過江邊傍晚時分的美景嗎?或許我們看不到惠崇畫的《春江晚景》這幅畫,但我們可以從蘇軾的詩中想象畫作裏的美景。)

(二)音視導入,學生自讀。

生自由閲讀1分鐘後,説出詩歌中描繪的景物。

(三)反覆誦讀,把握節奏和韻律。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四)細讀詩歌,感受景色。

1.具體解釋每個字詞的意思,讀懂詩句。

2.朗讀詩歌,小組交流學習:

(1)你認為這首詩寫的是早春還是晚春?為什麼?

(2)“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是用什麼樣的畫面來表現季節的變化的?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衢道中》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隨着蘇軾去欣賞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接下來我們再跟着宋代詩人曾幾去爬爬三衢山,看看山上的風景又如何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全班齊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人是什麼時間遊覽三衢山的?他的行程是怎樣的?

2.詩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風景?心情如何?(一“溪”、一“山”、茂盛的樹,還聽到了黃鸝的叫聲。)

(三)指導朗讀。

通過全班齊誦、個人吟誦等多種方式展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詩歌中表現出的詩人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四)佈置作業。

寫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

篇4: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説教材

《村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濃濃,令人神往的農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拂堤楊柳,抬眼望去,滿眼翠綠,空氣中瀰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們急不可待地迎着東風放起了風箏,孩子們也把歡樂,把希望放飛在了春天裏,《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

説學情

2年級的學生好動,許多行為習慣還正在培養,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開學時。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而且本班學生不善於舉手發言,一小部分學生會也不舉手。

説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圖文結合,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

3、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三個目標是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的。三項目標中,我把正確認讀生字作為學習重點,因為2年級的教學重點始終是識字、寫字。難點為圖文結合,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在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樂趣,培養學生熱愛春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通過圖畫再現,語言描述,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生活情境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體驗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讀是最行之有效的閲讀手段,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通過反覆品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學方法都將滲透在各教學環節中。

説學法

這節課主要採用學生以畫助記、合作交流、朗讀體驗的學習方法。

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採用提問式,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麼春天在哪裏呢?誰願意説説你的發現?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直接導入課題《村居》,隨機認識“村”這個字。

(二)在讀通讀順中學習字詞首先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注意每個字的音,為下面學生自由讀古詩做了鋪墊,同桌互相認讀生字、朗讀古詩。其次是指導學生看圖,引出本節課要求認識的字詞,認讀生字利用各種方法,在學習字詞的時候,巧妙的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後引出詩句,進行朗讀。這樣由字到詞到句就簡單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誦讀首先想象着春天美麗的景色進行朗讀,其次劃分節奏指導朗讀,在讀通順、讀出節奏感之後再進行聯繫生活,指導有感情朗讀。最後就是引導背誦。

在拓展延伸中積累語言把你搜集到描寫春天的古詩,讀給大家聽一聽。然後進行小結,《村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還有很多詩人曾經讚美過美麗的春姑娘呢!請同學們課後繼續蒐集有關春天的古詩。【教學意圖:此環節通過積累朗讀,使學生在拓展延伸中學會積累。】

(四)指導書寫本節課要求會寫的生字有3個。先讀拼音,數數有幾畫,觀察關鍵筆畫的佔格位置,指導豎心旁的寫法,師範寫,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擴詞,課堂展評。

篇5: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xxx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xxx》。《xxx》是xxxxxx時寫下的一首xxx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xxxx的景色,反映了詩人xxxxx。

品讀全詩,我發現,短短xx字,可謂字字珠璣。我個人覺得,該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充分體現了詩人xxxxx的風格。

説目標

《新課程標準》倡導我們要着手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學會生字,理解詩句內容,能想象詩文所描繪的情境,能朗誦該詩;

2、引導學生體會詩人xxxx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説過程

(一)指名學生背誦自己所熟悉的xxxx的古詩,營造學習古詩的氛圍。如《xxx》、《xx》、《xx》等等。

設計這一環節為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學生詩人和詩歌的距離,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吟誦詩歌、當小詩人的快樂。

(二)揭題,解題。

指名

讀題後弄懂題目的意思。“xx”字,學生自己能理解;“xxx”這一,學生並不陌生。關於“xxx”一詞,老師問:“什麼是xxx?誰xxx?”這時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從而補充或強調:説到xxx,就要想到xxx,xx可以用“xxx”、“xxx”來形容。

設計在解題時扣住“xxx”二字,是為了讓學生的腦海中先形成一個半具體半抽象的xx形象,從而與我們古詩描寫的對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結合,釋疑,理解詩句。

出示詩句後讓學生充分地讀,再共同討論,看看有什麼不清楚的詞,可以提出來。對“xxx、xxx、xxx”三個詞,老師要給以解答:

可讓學生説説第xx句詩“xxx”的意思。這是全詩中最難講的一句。如果學生有難度,就由老師來完成:“xxxx”突破這一難點後,就可以讓學生一人讀詩句,一人講意思,然後連起來講講這首詩了。

(四)師述意境,指導感情朗讀。

老師深情地説:“讓我們閉上雙眼,一起xxxxx!”

設計這一環節,旨在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情境,得到精神的愉悦,以增強學生朗讀的感染力。待到師述情境後,讓學生先簡單地敍述自己此時的感受,再讓學生去讀古詩,xxxx學生就應該能表現得很好了。當然,在老師心裏要對學生應該讀到什麼“位”有清楚的要求,當學生達不到時,老師就應該範讀,給學生引領。

(五)體會該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特點。

老師過渡如下:同學們朗讀得真棒!老師獎勵大家一人一對想象的翅膀,好不好?(出示插圖。)瞧,這如畫的美景已經來到了我們的眼前。此時此刻,假如你能變成這圖中xx旁的一隻小鳥、一棵小草、一多花兒、一塊石頭,或是一抹流雲、一滴水珠,你最想變成什麼?説説你的想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的意圖是充分調動學生再述古詩情境的慾望,賦予古詩以童趣。因為,做一隻鳥兒,就能展翅高飛,看看天上之水從何而來,也能趁着水勢俯衝而下,體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樂趣;做一朵小花,就能為這紅日、青峯、紫煙、白練圖增添色彩;做一塊石頭,就能和瀑布的水流親密接觸,相互碰撞,奏出神奇的樂章;做一棵巖邊的樹,就能被飄灑迸濺的水珠輕拂??也許學生還有更加孩童化、更加鮮活的語言迸發。此時,老師以凝練的古詩句加以點評即可。如:麗流濕行雲,濺沫驚飛鳥。如:噴向林梢成夏雪,傾來石上作春雷。在此基礎上,再播放xxxx的錄相。這樣,學生的精神世界與“xx”就能有機融合了。

(六)背誦古詩。

現在,誰能噹噹小詩人,為我們有感情地背一背這首詩?

這樣一來,學生能在反覆訓練中體會到吟誦詩歌,當小詩人的成就感,同時,更好地內化語言。

(七)體會詩句“有景有情”的特點。

師問:古詩學懂了,你們想過沒有:詩人寫下這首古詩的目的是什麼呀?學生應該能很好地體悟到詩人xxxx。

此時再指名學生到講台前,面對插圖,表演背誦(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八)對比,積累,體會古詩用詞的凝練。

做法:補充一首現代小詩《xx》,讓學生賞讀,找一找兩首詩的哪些詩句是相似的?

這樣做,我的目的是讓學生都來做一個發現者,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和喜悦,並且積澱了語言素材,讓孩子們迷上詩歌,可謂“一舉多得”。

最後,我以簡短的話語來總結課文:同樣是描寫瀑布的詩,我們的詩人僅用短短xx字就高度凝練地將xxx景象描述了出來,真是功力不凡。最後,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背誦這首傳世佳作吧!(生全體起立背誦。)

篇6: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有三首古詩。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詩中作者通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萬象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這首詩是通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清明》一詩中作者杜牧描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時節的景象,借春雨綿綿寄託了作者對逝去親人的惆悵感傷無限哀思。這是一首敍事詩,寓情於景,同時這也是一首七言絕句,語言十分簡潔,通俗易懂,音韻和諧。《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二、説學情

這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這三首詩有些孩子早已熟讀成誦,所以在讀準字音上無須多費工夫,關鍵是讓孩子去體會詩所描繪的意境美,去初步領會詩文所藴涵的哲理。若要三年級的學生單憑詩句來領會詩文的意境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將詩歌的意境美與詮釋圖片等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聯繫生活實際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三、説教學目標

1、認識“屠、蘇”等7個生字,會寫“符、欲”等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默寫《清明》。

3、理解重點字、詞、句的意思,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四、説教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2、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於教學的全過程。

3、堅持“讀悟結合、讀寫互動”的教學理念。以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詩意,感悟文化,體會詩情,並朗讀出古詩不同的味兒;以寫為訓練,把“寫”擠進課堂,豐滿文本,豐厚文化。

五、説教學過程

《元日》

(一)理解“元”字,導入解題。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元:第一,開始。旦:字形告訴我們是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曆一月一日。)

2、導入解題: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就叫《元日》。題目意思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如果你用這個題目來寫作文,你會寫什麼?(寫春節做什麼,寫出春節的快樂。)

(二)朗讀背誦,理解詩句。

1、背誦古詩:短短的4句28個字,能背下來嗎?

2、理解字詞:哪些字詞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還不懂?(“一歲除”、“入屠蘇”、“瞳瞳日”可能要引導學生理解)

3、説説句意:能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嗎?(只要學生理解,説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實。)

在爆竹聲中,除去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春風送了温暖,人們歡快地喝着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門萬户。人們總是把新桃符換去舊桃符。

4、感情朗讀:

(1)讀出節奏味:古詩朗讀講究節奏、重音,一般七言絕句朗讀的停頓、重音有規律,停在第四字後,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們來試試,讀出節奏和重音。

(2)讀出歡快味:這首詩的基調是歡快,要讀出歡快味,把歡快味讀到你的臉上。

(三)讀寫互動,感受文化,體會詩境。

1、過渡圈畫:春節,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藴含着豐富的節日文化。從詩句中就能知道春節做些什麼,請圈畫出有關詞語。(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感受文化:能説説這樣做的起源、目的,以及發展到現在的表現形式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概括板書)

小結:春節,是一個祈求平安的節日,是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一個充滿濃濃文化味的節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詩句呈現了一幅歡樂祥和的節日畫面,讀讀詩句,看看插圖,想想生活,用你的筆來具體描述其中一個畫面。(引導學生先説後寫,靈動生成。以下是學生交流寫話情況的預設)

畫面示例:親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紛紛端起酒杯敬酒祝賀,這個説祝你身體健康、閤家歡樂,那個説祝你事業興旺、恭喜發財。真是人人妙語連珠,個個喜氣洋洋。

4、感情朗讀:現在要讀出文化味,應該讀好哪些詞語?(爆竹、屠蘇、新桃、舊符)讀時可以搖頭晃腦,把文化味讀到你的頭上。

(四)拓展探究,走進詩人,體會詩情。

1、簡介詩人,體會感情

(1)過渡激疑:我們理解了古詩,感受到了春節的歡樂氣氛,春節的萬象更新,春節的文化傳統。難道王安石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嗎?這還要聯繫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來體會。

(2)簡單介紹詩人。

2、體會詩情:這首詩就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初寫的,是為了表達自己變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1)詩句中處處都能看出來,我們先來關注一些重點詞語。(教師可以先示範,再由學生交流)

(2)有了這些新的發現,我們可以把每句詩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説説。

3、感情朗讀:現在我們應該讀出詩人的自信味,要讀好哪些詞語?(爆竹、春風、瞳瞳日、新桃)讀時可以加上動作,把自信味讀到你的手上。

《清明》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盤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小結: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放的花朵,春雨迷濛,像煙霧般籠罩着柳樹。“紛紛”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悽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小結:通過品味“紛紛”“行人”和“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

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

“杏花村”

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 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餘地。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展示信息,引發思考。

學生:各小組演示課件,彙報收集整理後的材料。其他學生記錄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評價,簡要概括。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並通過投影儀展示

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四)小結。

篇7:國小語文古詩説課稿

一、説教材

《xx 》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冊第單元的課文,文章講述/描繪/謳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課文按的順序/結構分為個自然段。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是學生學習技巧/方法的範文。

二、説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課文圍繞“xx ”這一主題展開。該單元的重點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根據新課標精神,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會本課等生字,理解個詞語;

2、學會運用方法/技巧。

過程與方法:使用過朗讀體會法,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幫助學生領悟語言的優美及其含義,感受作者的感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重點:學會技巧/方法;學會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略讀/跳讀/精讀等朗讀技巧。

難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根據本課目標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通過朗讀體會法等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學生反覆讀文,感悟、想象,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運用方法分析文章。形成寬鬆、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閲讀方法的學習體會文章主旨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學會自學方法:初讀,學字詞;再讀,知結構;細讀,明中心;精讀,表情感。

四、説教法過程

1、創意境,導新課:

通過相關視頻、音樂、圖片及文字資料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初讀,學字詞(略讀法)

請同學們運用自學方法來學習課文,自由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如:等字詞。

(略讀課文:用多種閲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

3、再讀,知結構;(跳讀)

跳讀課文,帶着問題去讀課文:

1、文章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即大結構是什麼?)

2、各自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3、前後部分間是什麼關係,有什麼聯繫?

(通過跳讀,明確了文章的大結構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對文章主旨有了初步瞭解,對於學習文章中所用的表達方式或技巧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4、細讀,明中心;(小組讀)

分析各部分中的重點語句及重點詞,結合這些進行提問並反覆讀重點句、字詞,體會文章感情。

(抓住語句體會,採用討論方法,是閲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

5、精讀,表情感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加強課內外聯繫,溝通課內外閲讀,適度拓展和延伸。略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成為聯繫課內外閲讀的橋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精讀課習得的方法獨立閲讀,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閲讀的過渡。同時,要根據單元主題及課文的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

總結課堂收穫,昇華感情。

五、寫板書

六、佈置作業:請大家下課後蒐集更多的這樣的故事。積累下來。

聯繫自己,寫一篇讀後感。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讓學生蒐集故事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寫讀後感可以聯繫生活實際,實現課堂與生活的完美結合。)

1、抓住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一目瞭然。

2、更容易理解課文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4kme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