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先進事蹟材料 >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概述】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安温泉”為你整理了這篇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楊明霞,女,1978年出生,中國電信保定分公司客運部主任。2016年兒童節參與了保定市青年愛心志願者協會組織的“助力山區貧困學子義賣”活動,從此與協會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9月,跟隨協會的志願者進山,開始探尋貧困學子,一直堅持至今。五年來,每年秋季開學之際,到易縣實驗中學、易縣四小、西陵中學、大龍華中學等中國小去探訪貧困學子,足跡遍佈易縣西部山區的各個鄉鎮,共計上門家訪50餘户。

每年春、秋兩季,到被資助的學校去送助學款,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提升自己,改變命運。五年來,累計行程3000多公里。先後直接資助過5名貧困學生。並帶動多名同事參與到助學活動中。2019年兒童節前夕,帶領兒子班裏的同學、家長共計42人,到6户貧困學子家中開展了“體驗一次山區午餐,向貧困學子學習”的活動。

2020年春節,疫情期間,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多次駕駛私家車為直隸救援隊運送抗擊新冠疫情的物資。不僅個人為直隸救援隊捐獻了現金、摺疊牀等物資,還組織所在黨支部全體黨員共計捐獻現金2400元,用於直隸救援隊進行抗擊新冠疫情。得知直隸救援隊在社區進行消殺的志願者們中午用餐困難,就和兒子一起在家中做好飯,中午送到工作地點,保證志願者們能吃上熱飯。

2021年1月,新冠疫情再次來襲。得知秀蘭尚城社區居委會要在短短1天時間內完成整個社區近萬人的核酸檢測,為減輕社區工作人員壓力,主動向社區書記請纓,負責核酸檢測的人員掃碼信息登記工作。1月15日,連夜行動,帶領38名志願者協助社區圓滿的完成了核酸檢測工作。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唐淑娟,女,1976年出生,安國市石佛學區教師。從教25年,工作勤勤懇懇、鑽研業務,所教班級學生成績一直在學區名列前茅。2012年調至石佛學區教務處工作,帶領教師教學教研,指導年輕教師的課堂,學區的總體教學成績逐年提升,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和廣大教師的認可,2019年被評為保定市骨幹教師,2020年被評為安國市師德標兵,2021年被評為安國市三八紅旗手。

她不僅工作成績出色,還是一位孝老敬親的模範。

2009年她的母親因為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術,經過七次化療,病情逐漸痊癒。2016年,母親又因為腦血栓住院,雖然經多方治療和康復訓練,但仍然左側身體運動功能喪失,勉強能生活自理,父親見母親生病也急出了焦慮症,需要常年吃藥。2018年元旦又不小心摔倒,導致髖骨骨折,並從此落下了跛足的毛病,行動也很不方便。

唐淑娟老師共兄妹三人,姐姐在保定上班,哥嫂在瀋陽。父母生病後曾在瀋陽居住近一年,但總是覺得不如家裏方便,2018下半年又回到老家,照顧父母的重任就落在唐老師的肩上。春夏季節,家裏有保姆照顧,她就三天兩頭就回家看看,給父母買些水果食品以及常用的藥物。入冬之後,家裏的取暖温度上不去,父母就隨唐淑娟一起到居住。她每天早晨5點半起牀,做好一家人的飯菜,自己簡單吃上一點,7點就出發去學校,父母起的晚一些,她就把飯菜做好保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先做飯,吃過晚飯刷洗完之後再收拾屋子。週六日幫父母洗衣服,給父母洗腳剪指甲。有時候母親還想到外面去轉一轉,她就扶上母親,跟着她慢慢的在小區裏走一走。

在孝敬公婆方面,她做的比親閨女還要好。唐淑娟老師的愛人兄弟三人,沒有姐妹,愛人常年在外面打工,不能經常回家,每年只能回來一兩次。唐淑娟就每隔兩個星期回一次公婆家,每次回家都買上水果、點心或營養品帶給老人,勸老人不要捨不得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最重要。

去年夏天,唐老師的公爹發燒半月不退,到保定急診住院,20多天不見輕,被確診肺癌晚期,只能靠營養液維持,醫生建議轉院。其婆婆和大哥有放棄治療的想法,想讓老人回家。唐淑娟和愛人堅持讓老人轉到上一級更好的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她多方輾轉聯繫,終於將老人轉到省四院,經過6次化療,病情逐漸穩定。每次住院化療之前,都是她給醫生打電話預約牀位,去時幫助辦理住院手續,陪牀護理。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老敬親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唐淑娟老師不僅是為人師表的表率,也是孝老愛親的榜樣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馬慶國,男,1970年出生,蠡縣辛興鎮趙鍛莊村村民。

2021年2月9日,馬慶國一家正在忙碌的準備過年事宜,他出門倒垃圾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呼救,“救命救命!”馬慶國聞聲趕緊四下尋望,發現離自家200米左右的水坑有兩個落水兒童。一個孩子抱着一根木樁,另一個孩子雙臂張開撐在即將破碎的冰面上。

情況緊急,馬慶國一邊往坑邊跑去,一邊喊自己的妻子叫兒子幫忙,他奮不顧身跳入一人多深的冰水中救人。當時冰面有的地方還比較厚妨礙救人,馬慶國家人緊隨其後送來工具,砸碎冰面後,馬慶國從刺骨的冰水中救出第一個孩子,等把孩子交給等在岸邊的妻子和兒媳後又轉身跳入冰水中去救第二個孩子。這時他已經體力不支,加上冰水致使他呼吸困難,勉強拖起孩子,在兒子馬旭光趕來幫助下,把第二個孩子救了上來。此時他已經筋疲力盡。上岸後他不顧疲勞寒冷,馬慶國一家人急忙將落水孩子帶回自己家,給孩子換掉濕漉漉的衣服,開足暖氣幫凍得渾身發紫的孩子取暖。

被救孩子家長多次答謝都被馬慶國婉言謝絕,當人們提起救人的事蹟,他憨厚的笑着説“這是應該的,換做別人也會這麼做的!”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盧智華,女,1996年出生,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講解員。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熱情面對觀眾,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並利用業餘時間閲讀大量書籍,從網上查閲歷史資料豐富自己的講解內容,並根據不同觀眾的需要整理出不同的講解詞,做到“因人施講”。採用唱歌、提問、打快板等多種形式,使講解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增加和遊客的互動性。工作三年來共完成講解近三千場,接待觀眾三萬多人次,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2018年大學畢業後,她來到了紀念館。三年來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在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這塊愛國主義的教育陣地上,樹立了良好的講解員形象,體現了自身價值,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為樹立紀念館的窗口形象,她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極參加業務培訓,並利用業餘時間閲讀大量書籍,從網上查閲歷史資料,認真做好筆記,豐富自己的講解內容,並根據不同觀眾的需要整理出不同的講解詞,做到“因人施講”。在做好紅色文化宣傳的同時,對原有講解稿反覆琢磨,推陳出新,將時事熱點補充到自己的講解當中。工作三年來共完成講解近三千場,接待觀眾三萬多人次,受到了觀眾的好評和領導的認可。每次接到新的任務,她總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由於時間短、任務急,在接到任務後,她廢寢忘食認真背誦講解詞,不怕苦、不叫累,堅持站立服務,面對遊客,始終保持高度熱情,微笑迎接各地來客,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在今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她接待各機關單位近130批,赴史家寨鄉黨羣中心、夏莊鄉黨羣中心、平陽鎮學校、箱包車間、台峪村國小等地進行紅色故事宣講。每次宣講前,都會認真準備,在演講中全身心的投入,聲情並茂,使觀眾深受感染。並接受新華社,河北廣播電視台,河北日報,河北經濟頻道等十幾家電視台、報社採訪,錄製相關視頻宣傳晉察冀精神,每次拍攝都會提前溝通好拍攝內容,根據要求整理好採訪稿。通過搜狐網站直播講解紀念館,觀看量近28萬,點贊量8.3萬,讓更多網友實現雲參觀紀念館。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王玉水,男,1959年出生,淶水縣婁村鎮婁村村民。面對冰涼湍急的河水,面對河水中掙扎的落水女孩,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中緊急施救,在驚險的幾分鐘內,將落水女孩順利救出,救人後卻悄悄離去。他用凡人善舉,彰顯了見義勇為、古道熱腸的優秀品質。

王玉水,今年62歲,2010年從淶水老家來市區工作,目前正在七一路同濟中學新建校區打零工。

2021年4月5日16時許,兩名女孩兒在保定市四中橋頭附近水邊玩耍,其中一名女孩兒不慎掉入水中。這時王玉水老人從菜市場買菜回來路過過橋頭時,發現很多人圍着橋頭往南張望。發現水面上有個人忽上忽下在水中掙扎,瞧露出水面的模樣應該是個女孩兒。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扔下手中東西,他跑到岸邊,沒有絲毫猶豫,衣服都沒脱,從1米多高台上縱身跳入水中。

當時水流比較急,衝得他們一直往南漂,王玉水奮力游到孩子身邊,幾次將孩子拽出水面,並努力向岸邊遊近,他倆在水裏忽上忽下的,拉着孩子靠近岸邊時,河岸邊的斜坡讓他犯了難,因為河底有苔蘚,又是個水泥斜坡,往上一踩就出溜兒,他拖着孩子,衣服被水吃透了,根本沒法兒往上遞,幾次試圖將孩子推上岸都沒有成功,孩子也慌了,嚇得一直哭。好在,圍觀羣眾裏有一位好心人從岸邊遞過來一截塑膠管,王玉水老人趕忙讓孩子拽上管子,齊力將落水孩子拉上岸。被救孩子安然無事,附近派出所民警、執法局隊員也聞訊趕來,孩子的父親也被通知抵達現場,這時卻找不到救人的老人。

事蹟見報後,通過多位讀者提供線索,記者終於找到下水救人的老人,他説:“下水救人舉手之勞,只要有能力都會伸把手,沒想到,這件事會影響這麼大。”

王玉水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親,父親王德山是建國前老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三區聯防作戰主任,抗日時期挎雙槍,主要任務是保護軍用物資,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講起參軍時的紅色故事。

王玉水常説:“我經常這樣想,我骨子裏的衝動和正能量,也是上一代老黨員給下一代的精神傳程!”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楊秀閣,女,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滿城區神星鎮魏莊中心園園長。

從事幼教工作20餘年,工作中,她始終秉持着“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視孩子為己出,視家長為親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以園為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品質,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的執着追求,以仁愛無私的“師道”,鑄就崇高厚重的“師魂”。

她先後榮獲滿城區“最美教師”、“教育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政府嘉獎”及多個獎項。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2019年,楊秀閣做子宮肌瘤手術,因牽掛幼兒園項目建設,不顧醫生的叮囑,出院就重返崗位,為項目建設奔走。有時,每走一步路,手都要壓着腹部,......這個項目,從立項到辦理手續,再到招標,從動工到竣工,一路走來,楊園長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為了保證幼兒園教學和新園施工建設兩不誤,每個週六日及節假日都不能正常休息,一直到現在幼兒園的主體竣工。

2020年春季,因意外她的腿部膝蓋受傷,經核磁檢查,醫生告訴她是韌帶撕裂,要卧牀休息。但是為了更好地做好幼兒園疫情防控工作,為了幼兒園師生的健康安全,她忍者疼痛,每天腿上綁着夾板兒,拄着雙枴,由家人開車送至幼兒園,帶班兒、值班兒、佈置幼兒園的工作,組織教職工學習、培訓。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關愛同事 以人為本

由於幼兒園的工作性質,幼兒園裏教職工全是女同志,因此,有時工作繁瑣,頭緒很多,但是她做到了幼兒園有多少教職工,她心裏就裝着多少人。當教職工中出現矛盾時,她總是以老大姐的身份正面引導教職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當教職工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熱情相助,盡其所能;當看到教職工工作中遇到困難而退縮時,她總是及時瞭解,耐心疏導,鼓勵其積極向上;當教職工或家屬因病住院治療時,她總是及時地送去關心和祝福,做教職工的知心朋友,瞭解教職工的思想動態,實時掌握教職工熱點和難點問題。她經常與教職工談心、交流、溝通,為教職工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成為了教職工真正的貼心人。

為了幼兒園的建設、發展,為了教職工的利益,為了魏莊村的孩子們,她一刻不停地奔忙着。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孫瑞瓊,男,1990年生,中共黨員,保定廣播電視大學教師、駐曲陽縣上下跑村工作隊隊員。於2018年3月至今駐村幫扶。幫扶期間,他堅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互利共贏原則,加速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消費扶貧體系,打造消費扶貧的“六個一模式”:找準一個經紀公司、打造一個穩定市場、開啟一條綠色通道、探索一個新零售模式、設計一條旅遊路線、開展一個代言活動,切實幫助貧困户增收。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證了扶貧項目不受衝擊、貧困户收入不受影響。

在保定廣播電視大學教工羣、上下跑村農產品直營羣等微信羣中,“愛心接龍”正在温馨上演。“我要2箱雞蛋”,“我要3只柴雞”,“我要10斤棗酒”……屏幕那端,是羣友爭先恐後的“下單”;屏幕這端,是保定廣播電視大學駐上下跑村工作隊隊員、“90後”孫瑞瓊緊張忙碌的接單——20多分鐘,銷售額就達到4萬餘元。長長的名單把一家家的需求羅列得清清楚楚,把一顆顆情繫貧困羣眾的愛心串聯在一起。

2018年,孫瑞瓊作為駐村工作隊隊員第一次入户時,看到很多貧困户家晾曬的大棗個兒大飽滿,一問得知棗好價卻低,他便在朋友圈內發了條賣棗的信息,沒想到很受歡迎,500餘公斤大棗,很快就賣完了。村民們聽説後,也紛紛把自家的大棗拉來,請孫瑞瓊幫忙。“有位村民一下子交給我800多斤,我開車拉了兩趟。”雖然辛苦,但看到村民們收入增加,孫瑞瓊很開心。從此,柴雞蛋、大棗、小米、紅薯……村民們有什麼好農產品要賣,孫瑞瓊就幫忙在朋友圈和同事羣、朋友羣、同學羣裏推薦。慢慢的,他摸索出一套實用有效的“銷售法”,成了村裏的“金牌銷售”。河北新聞網、《保定晚報》專版進行報道。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李豔玲,女,1963年出生,保定市亮城麗都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衞班班長。自2014年入職以來,自覺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工作積極主動、聽從指揮,在實際工作中埋頭苦幹、任勞任怨,在市執法局相關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她帶領公司員工多次有效完成環境治理工作,保障迎檢任務順利完成。先後被評為“保定市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先進個人”、保定市2017年度“最佳城市美容師”,並於2018年榮獲市“五一”勞動獎章。

作為一名環衞工人,李豔玲認真堅守着自己的責任,願意把髒和累留給自己,把乾淨和優美獻給別人。儘管身上時常掛滿灰塵,但卻始終有着一顆閃光的心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在她負責的路段中,由於人流密集、複雜,學校、商鋪多,綠化帶裏的垃圾多且難清理,工作量大、難度大,但李豔玲卻從未抱怨,常常主動對衞生死角進行清理,細心地將排水口的泥沙及雜物清理乾淨。在我市“創建文明城市”期間,她主動放棄休息,加班加點,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疫情期間,她始終奮戰在防控一線,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環衞設施設備消殺,默默守護着我們的城市。

隨着保定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區垃圾量不斷增加,工作時間也從清晨的5點半、5點、4點半一次次提前。現在她每天早4點多就要起牀,深入轄區大街小巷收集垃圾、沖洗道路。“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潔”,她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哪裏有問題就到哪裏去,她所在的班組從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能吃苦的她和班組成員總能打成一片,有困難她都是第一個衝上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無私奉獻的華美樂章;她用愛崗敬業的模範精神帶動了身邊同事的勞動熱情,她和同事們一起齊心協力,用勞動的汗水為城市扮靚洗塵。

沒有轟轟烈烈,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名普通環衞工人不怕髒、不怕苦、不怕累的辛勤付出。掃把在手,重任在心頭,李豔玲用實際行動踐行着新時代環衞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許珂,女,1988 年出生,中共黨員,河北大學傳媒與創意學院團委書記、學工辦主任。

2014 年參加工作,工作中她任勞任怨,用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舍小家為大家,做實做細學生管理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帶動身邊人,先後獲得“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德育工作者”、“保定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活動優秀指導教師”以及河北大學 “三育人”先進教職工、優秀輔導員、優秀團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9 年入選團省委新時代萬名“冀青之星”,其指導創立的“河北大學‘三微’融媒體思政工作室”獲評“2020 年河北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工作案例一等獎”。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聽聞武漢急需防護用品的消息後,她大年七年級走遍全市藥店,自費購買到 200副醫用護目鏡、100 套手術服、100 套乳膠手套、兩箱醫用酒精,共價值 7000餘元,緊急通過快遞寄往武漢市中醫院。迅速建立學院學生分層日報機制,對全院 778 名學生(包括 43 名在英國就讀學生)實行網格化管理;組織學院 200餘名學生活躍在社區防控的第一線;指導學生通過學院公眾號“河大蘭媒”為抗擊疫情發聲,總閲讀量超過十萬次;策劃組織本學院“以藝戰‘疫’文藝作品徵集大賽”“HBU-UCLan 海外學生為武漢加油”等活動。許珂的善舉獲得河北大學官方微信報道點贊。河北大學官方微信等多個學校主要媒體以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雜誌對“以藝戰‘疫’”主題文藝作品徵集大賽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報道和轉載。

2017 年她牽頭成立的“河北大學‘三微’融媒體網絡思政工作室”在思政教育與網絡多媒體相融合方面實現了新突破,共創作校園網絡文化原創作品 300 餘項,累計獲省級以上獎項 10 餘項。

她還積極鼓勵學生加入青年志願者隊伍,組織、帶領學生走進西部,參加全國“精準扶貧”第三方驗收;走進社區,開展“大學生黨的理論宣講團”,每年暑期在社區開展宣講活動;走進農村,帶領學院學生超過千餘人次參與到“河北省貧困退出第三方評估”項目中去;走出國門去,學院積極探索志願服務國際化,組織學生積極投身國際義工中去,赴法國戛納青年電影節、英國中亞電影節、尼泊爾、斯里蘭卡、巴厘島等地開展無國界國際義工支教服務。

她注重實踐總結和理論研究,全校率先為班級團支部設計製作並配備《班級團支部工作手冊》,持續加強班級團支部規範化建設。主持廳級思政類課題 2 項;參編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黨課教材《中外合作辦學下大學生黨課教程》;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在中外合作辦學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獲團省委破題攻堅優秀獎;策劃指導的為新中國成立 70 週年獻禮短片《我愛你,中國》獲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聯席會舉辦的“青春為祖國歌唱”拉歌大賽全國二等獎。

文明方面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張金橋,女,1967年出生,保定市水立方餐飲公司經理。作為餐飲企業,她一直堅信“誠信”是企業生存的靈魂,多年來她以無言大愛詮釋了自己對誠信的堅守。她內誠於心,外信於行,誠信經營,規範管理,企業在她的帶領下從一家只有十幾人的小團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河北團餐優秀企業家”、“保定市良心餐飲單位”、“河北特色旅遊名吃”等眾多頭銜的知名企業。

2010年,張金橋審時度勢,創立了一個快餐品牌“水立方”,開始經營團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張金橋的經營理念,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水立方”從源頭上杜絕劣質原料流向餐桌。蔬菜需要嚴格甄選,肉製品、調味品選用大廠家、大品牌的產品。同時培訓專業人員,從供貨、加工、製作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每份餐品的食用安全。

用心做味道,良心做品質

在張金橋看來,誠信經營必須要落實在工作中,否則只是一句華而不實的空話。為提升企業的誠信品質,她引導員工更新觀念,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和“誠信即形象”的共識和理念,嚴格要求工作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找準自己工作的着眼點,“用心”服務於消費者。

她時常叮囑各部門員工,包括廚師、採購人員,如果食物不能給自己的父母、孩子,親人吃,就不能用來讓顧客吃,在她看來只要“用心”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在搭建消費者滿意度方面,她建立了投訴“熔斷”機制:半小時之內快速處理投訴機制。出現消費者投訴後,直接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處理並致歉,確保消費權益得到保護,讓消費者滿意。

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多年來,張金橋帶領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她常説:“我現在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社會盡一份責任”。她是這麼説,也是這麼做,每次遇見捐資助學、關愛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動時她都會帶領水立方全體員工積極參與並慷慨解囊。

2020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張金橋捐款3萬餘元,用於抗擊疫情;同年,在張金橋的帶領下,水立方員工向我市孤寡老人、貧困學生、抗疫天使們捐款、捐物上萬元。截止目前,張金橋及水立方員工累計捐贈物資12.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00餘位。

張金橋用多年的誠信經營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任,用一直堅守地崇德向善價值觀念感動着身邊的人,用一種服務羣眾的人間大愛温暖着社會,他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xianjincailiao/m3yz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