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春桃讀後感感悟體會

春桃讀後感感悟體會

春桃讀後感感悟體會

影片情節非常簡單,導演也基本上把一些枝枝椏椏全給簡化了,集中於故事主線:春桃本來與向高過得好好的,突然斷了雙腿的前夫回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春桃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春桃讀後感1

《春桃》刻畫了五四時期的一位與丈夫失散的堅強、淳樸、善良、不屈不撓的典型的勞動婦女的形象。春桃在戰亂逃跑時,無意中遇到了與自己同是逃難的劉向高,她與劉向高相依為命,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他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平凡中獲得快樂與幸福。但此時,她的前夫李茂卻出現了,讓人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李茂竟然失去了雙腿,並淪為乞丐了。當這戰亂使春桃的生活中出現了劉向高和李茂兩個男人時,這位地位卑微,但卻樸實善良的貧苦勞動婦女作出了她最正確也最勇敢的選擇,她毅然決然的和兩個男人開起了“三人公司”,並沒有在兩個男人的感情上糾結,更多的時間是把放在了怎麼樣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她以自己的生活邏輯來安排自己的命運。在我看來,春桃的性格在苦難命運的反襯下顯得更加高潔華美。

在小説《春桃》中,作者並沒有用多麼優美的語言來敍述,只是簡簡單單的描寫了春桃與劉向高和李茂這兩個男人的平凡的生活,但卻無不充滿了春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幸福的追求。同時,這篇文章較多的是採取春桃與劉向高和李茂的對話形式,使整張小説讀起來很特別,對話的形式更加吸引了讀者,讀起來心中不免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小説的開篇很自然,一句“這年的夏天特別的熱。”就展開了小説的敍述,而且,對春桃的出場並沒有刻意的安排,作者僅以一位“戴着破草帽的揹着一大簍字紙的婦人”來形容春桃,但就是這簡單的描寫使春桃的形象刻畫的非常逼真,作者以飽含真情的筆觸刻畫了一位堅強不屈不撓,敢於與生活挑戰的獨自架起生命之舟的勞動婦女形象。春桃的形象塑造的生動感人。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面對苦難的命運,春桃並沒有放棄,也並沒有逃避,她勇敢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苦難,她是一位堅強的女性:第二,她善良樸實的性格使她更加的形象更加豐滿,無論是對前夫還是後來遇到的愛人,她都以一顆以及平和的心態面對他們,她細心地照顧已經失去了雙腿,並淪為乞丐的前夫,給予他愛與呵護,另一方面,她對劉向高的愛與照顧更讓人耐心感到很温暖。種種的一切無時無刻不體現了春桃善良的一面。在她心中,充滿了愛,充滿了寬容,內心的正直與善良使她更加耀眼;第三,我認為,她是一位值得讓人尊重的一個平凡的勞動婦女,在她身上,有一種鄉村淳樸美與勤勞的氣息,她的淳樸耐勞是現在的我們所缺少的。每天,她早起晚歸,身上還壓着沉沉的擔子,但她卻從不抱怨,仍是從容的面對一切,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小説中,有幾處描寫的特別好,譬如,“她背上擔負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駱駝一樣,莊嚴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門口”,説實話,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作者的“莊嚴”和“一步一步踱到”用的切到好處,寫出了女主人公春桃是一位堅強有骨氣有志向的讓人心生敬佩之情的肯吃苦耐勞的勞動婦女形象;第四,我覺得春桃是一位有主見的,敢於衝破封建的思想觀念的女性。在劉向高和李茂兩個男人商量把春桃給誰時,春桃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和在她心中持續已久的信念“咱們的事誰也管不了”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意志支配眼前的一切,安排自己的命運。

春桃讀後感2

《春桃》寫於1934年,是作者的後期作品,它以很強的現實性改變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滿異國情調、宗教色彩的傾向。小説寫了住仍春桃在一次戰亂後的遭遇。在與結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後,她與另一個相依為命的同難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這時她的前夫出現了,而且已失去了雙腿,淪為乞丐。他們在這難解的矛盾面前,幾經波折,終於建立起了新的關係。在這裏有矛盾,而沒有爭奪;有悲劇,而沒有相殘。促使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慘命運面前的相互體諒和依存。作者通過對這些情況的細緻的刻劃,譴責了戰亂頻仍的舊社會,展示了勞動人民美好的心靈、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品質,從而也使作品顯出了亮色。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動感人。她樸實、寬厚、富有勇氣,無論對以前的丈夫還是後來的愛人,她的出發點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觀念,也不是憐憫,而是出自內心的正直、善良和對同一命運的人相濡以沫的關懷,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運,體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雖然這一人物帶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卻不是牽強地把這些外加於人物,而是通過現實矛盾的自然進展加以展示,細節均真實可信。對春桃感情生活的描寫,尤其生動。作品取材新穎、情節獨特,小説的結尾出人意表,語言也富有表現力,但稍嫌生澀。

小説寫了主人公春桃再一次戰亂後的遭遇。在與結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後,她與另一個相依為命的困難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此時她的前夫出現了,而且失去了雙腿,淪為乞丐。他們在這難解的矛盾面前,幾經波折,終於建立起了新的關係。促使他們結合在一起的實在共同的悲慘命運面前的相互體諒和依存。作者通過對這些情況的細緻的刻畫,譴責了戰亂頻繁的舊社會,展示了勞動人民美好的心靈、寬廣的胸懷,善良的品質。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動感人。她樸實、寬厚、富有勇氣,無論對以前的丈夫還是後來的“夥伴”,她的出發點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觀念,也不是憐憫,而是出自內心的正直、善良和對同一命運的人相濡以沫的關懷。雖然這一人物帶一些理想色彩,但作者卻不是牽強地把這些外加於人物,而是通過現實矛盾的自然進展加以展示,細節均真實可信。春桃的遭遇是曲折和痛苦的,四五年前,在她結婚的那天,亂兵衝散了婚禮宴席;與丈夫失散後,在北京拾破爛時與一位同難者劉向高相依為命,他們過着平靜而安寧的生活,後來失去雙腿的前夫闖進了他們的生活裏,春桃毅然地把前夫李茂接回家裏共同生活,表現出一個胸襟開闊和善良正直的女性的美好心靈。前夫的出現,使一向平靜的生活頓時起了波瀾,作者抓住這一不尋常的生活波折去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同情丈夫、愛戀她的“夥伴”

春桃讀後感3

不能否認,自從母系氏族轉變為父系氏族,女性每取得一點點權利,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也不能否認,男女平等在特別不平等的時代也存在着,如許地山小説《春桃》裏的春桃。小説講述了春桃在戰亂中與將入洞房的李茂失散,逃難到北京撿爛紙為生。為活下去,與逃難者向高相依為命。後李茂突然出現,以丟了雙腿的乞丐身份。

春桃毫不猶豫把李茂帶回“家”。兩個男陷入尷尬,商量春桃該歸誰。春桃此時顯示出大不同。她認為,依賴人和掠奪人的,才會遵守所謂風俗習慣;依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並不很看重這些。她坦然決定:一女二男同宿一炕。她説,我誰的老婆都不是,我是我自己。我不能由你們派。

對於失散的多年的李茂,她説:“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動,不能幹大活,我就不要你,我還能算人嗎?”對於共同生活多年的向高,她也沒讓他離開:“若是人笑話你,你不會揍他?你露什麼怯?咱們的事,誰也管不了。”經過李茂的上吊,向高的出走,春桃的堅守,最後兩個男人決定,在北京城,向高是户主,李茂是親戚;回老家農村,李茂是户主,向高是親戚。

自古有一夫多妻,哪有一妻二夫的?原始的夫權和父權思想形成風俗習慣和道德觀念,在春桃這裏似乎不存在。她在獨立生存以先,首先要自我保護。她的決定,不是女權主義的女權。女性的權利不僅僅是權利的平等和提高,更是道義和責任的平等與提高。還是自我保護的成立,這使她沒有成為老舍筆下的月牙兒。

她內心有不自知的平等意識。真正的平等,不是俯就和爭取,而是發乎於善良的本性。既非傳統道德和宗教例律下違心諂媚,也不因掌握絕對的決策權,而無奈地喪盡善良。此時,她不但是兩個男人的夫權和愛情的主宰,更是自己的主宰。她在亂世中,不但做到了生活上的獨立,還做到的人格上的獨立。從春桃看,活下去是真理。感恩也是真理。男女平等的概念顯得蒼白無力。她的境界高於此。讓男人的夫權歸男人,女人的女權歸女人吧。生活是實在的,良心是感知到的。她聽從了內心的召喚。

春桃讀後感4

中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苛刻的。她們需要屈服於傳統去做規定動作,卻又抵擋不了時代的潮起潮落。所以女性的覺醒是壓抑和壓制的,也暗示了中國社會的覺醒是曖昧的。春桃在兩個男人之間的徘徊和猶豫不決,宛若電影所處的時代那樣,是在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不斷徜徉。

春桃是反傳統的,但她對傳統又抱有本能的善意和留戀;春桃是希望擁抱現代的,但她對現代的未知所以不敢決絕前行。80年代的中國與中國人就是在這種“進三步退兩步”的狀態中“摸着石頭過河”。電影的結局與小説的結局不同,反映了導演與作者在中國未來的問題上的分歧。30年後再看這部電影,再看當年人們的思想狀態和對未來的預測,似乎更加能夠體會他們內心的那種迷惘。這種感覺與春桃在巷口產生的幻想如出一轍,以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的開始……一個叫做曹前明的無腿男人,在1982年的一個冰雪天氣,憑着難以想象的意志力,用雙手撐地,一撐一躍,一步一挪,登上了峨眉山金頂,站在海拔3069米的峯巔,他贏得了山頂遊人山呼海嘯一樣的掌聲。一去一回,他用了整整3天!1984年,他還是憑藉超人的意志力,在經過2年刻苦的游泳訓練後,在無腿拍打水花形成前進推力的困難條件下,在美國舉辦的殘疾人奧運會上捧回銀牌,為祖國升起國旗。在凌子風導演、劉曉慶主演的電影《春桃》中,他依然憑着自己的勇氣和自信,成功地扮演了和春桃結拜過天地的男人李茂。還是這個無腿男人,在執著地做了幾十年駕駛汽車的夢想後,終於開起了汽車,拿到了C5駕照,成為中國第一個無腿開車人。

春桃讀後感5

電影拍得很有懷舊質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北京裏,斑駁的宮牆和晦暗的夾巷小道,還有大雜院裏的吆喝聲。鏡頭用得很講究,尤其是揹着撿破爛行頭的春桃沿城牆越走越遠,影子越來越小的長鏡頭,在影像風格上頗具某種“現代性”。

春桃(劉曉慶)與向高(姜文)兩人的對手戲充滿了某種被壓抑的情慾氣息,雖然大雜院撿破爛的生活近乎是那個時代的底層寫照。兩人正值壯年的美好肉體所散發出來的自然健康的性氣息,是電影前半段掩藏不住的,非常喜歡兩人白天的勞作之後,夜晚依偎在院子裏乘涼和在炕上揉背搓腿的場景。所以,在許地山原著中春桃和兩個男人的關係,是掙扎於飢餓貧困之中的人們無法顧及倫理與教義,而結成了某種“畸形”的生存契約,強調了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困頓,以及為了超脱這種困頓而滋生的類似禪宗“空”的宗教和諧感;而在電影中這一主題的處理有一絲的偏差——春桃對向高是有着情慾依賴的,而她對結髮之夫李茂的“收養”來自於她“心地善良”(向高語),春桃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掙扎和選擇,與許地山的宗教觀念近乎無涉——雖然電影中閃現出兩個寺廟和尼姑的鏡頭。小説《春桃》因對民國這樣一個奇異故事的書寫和作者許地山自身的宗教觀的植入,而顯得有些“超越”感;電影則還原了一一位女性與其名義上的“丈夫”和事實上的同居者之間的糾結和選擇,更貼肉體,更加貼近地面。這樣比照來看,電影和原著的魅力,實則不相上下,無所謂孰高孰低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38wr3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