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彩多篇】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彩多篇】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精彩多篇】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一

人最高興的,莫過於擁有了收穫。本學年,我的教學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撰寫班級案例以及教育反思上,也越來越覺的得心應手,輕鬆自如。我的變化,緣由來自我愛上了讀書。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但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在《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中,汪中求同志説:“細節決定成敗”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這不僅讓我想起“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是繁瑣的,他們都是由一個個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個細節構成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係着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幹什麼,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 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的話,給了我工作的動力,我受意匪淺,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的太高,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進步,哪怕一點點,這也是我的收穫。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二

餘華文字以真實見長,正因為真實也就多了些殘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醜惡,在他作品中更真實,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讀完《活着》,或許需要對這兩個字重新審視,什麼稱為“活着”?如我們久坐空調房,入目皆是繁華都市,巍峨樓層?如福貴奔走求生,滿目瘡痍,掙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意義高低。

福貴一生由富貴向破落,嘗過高於雲端,也曾跌落泥潭,經歷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喪,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見卑微與渺小。古人常説“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死亡離他很近,離我卻遠,分明無法體味親友亡故之痛,可卻在字裏行間嗅到腐朽之氣,若有若無除了悲涼也想不出別的詞彙了。雙親之故似乎只是引線,兒子以一種極殘忍醜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魯迅先生筆下愚昧人以人血饅頭治病,除了人性醜陋更多是憤怒,痛失骨血卻無處可訴的憤怒。讀到這裏時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貴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只能接受,無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兒難產去世,妻子病逝,連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夾死,死前記掛的兒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為留下相依為命的小孫子將是全書的結局,卻在末處讓小孫子以一種滑稽,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諷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襯活着,這樣的活着連生命都染上腥味,終究只剩福貴一人,終究是“活着”。

感慨於福貴的一生,也為“旁觀者”悲哀。在權者的冷漠親友的無動於衷,村民的愚昧無知,每個人都是這一場場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他們自然無法體會,在同一種氛圍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態,他們作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觀,可悲可恨,他們自然也將踏上同一條路——在死亡中掙扎,向死而生。至於福貴的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他認命他不爭,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後他“活着”,堅韌地活着,在命運折磨下見親人一一離去卻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將臨崩潰之際他仍活着,不爭不搶,平凡順從,只為活着而活着。英雄們或許不齒,我卻覺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掙扎,毫不費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於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卻是有人無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感慨萬千,謹以餘華一句話作結——“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三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四

這本書雖然是在講物品整理,但卻勝在沒有落進整理物品具體方法的藩籬中,而是從意識和理念層面,藉助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對面對物品時,人們的心理進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調整。

隨着時間的積累,房間中堆積的物品會越來越多,有對我們而言意義深刻的紀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為了應商場打折的氣氛拿下的戰利品,還有為了發泄心中的怨恨、憤怒、委屈而糊里糊塗收入囊中的安慰品……這些東西對於我們真的全部有用嗎?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斷舍離”的理念讓我們沉靜下來去重新審視。

“斷”=斷絕不需要的物品進入房間。

“舍”=捨棄家中累積的廢物。

“離”=脱離對物品的執着,身處寬裕而自在的空間。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發現最難做到的就是時時刻刻以“自己”和“現在”兩個軸去不斷審視物品。無論是“斷”,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覆問自己這個東西對於現在的我到底有用嗎?是現在就能用還是僅僅只是未來的某個時候或許才會派上用場?是為了填補內心匱乏的安全感、滿足別人對高品質生活的定義、遮蓋心中的自卑情緒,還是真的為了自己才留下這件物品?面對物品,其實就是在面對自己!原本以為堆積在牆角或塞在櫃子深處的一件件東西只是由於自身的懶惰,亦或缺乏收納整理的方法,當真正着手面對時,才發現他們背後隱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納方式的缺少,而是沒有勇氣丟掉物品背後的真正原因。

所以,運用“斷舍離”去清理物品,不單單是在整理凌亂的房間,而是在對內心的情緒和感受進行着梳理和調整。對曾經發揮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線的物品説聲“謝謝”,對衝動購物卻擱置牆角沒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説聲“對不起”,然後再去捨棄,或許就會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現在”兩個軸不僅能幫我們整理物品,甚至對於身邊環繞的人和事都可以進行重新審視。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隱藏在看似和諧景象下的問題,卻像鴕鳥一下將頭紮在地裏裝聾作啞,維持表面光鮮而不敢面對。陪伴你的朋友曾經和你有無數的歡聲笑語,而現在卻由於生活軌跡的不同,待人處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卻硬要佯裝以前的美好硬着頭皮堅持見面。()一件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你已經看到了方向的錯誤,卻為了害怕經歷更改路線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擔的責任而繼續沿老路前進……對於這些,靜下心來,用“自己”和“現在”的標準去衡量,其實我們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的只是坦誠和勇氣,去面對存在的問題,斷絕已不合時宜的關係,積極做出調整,脱離對過去、對他人的執着。

在踐行了的“斷舍離”後,你會發現屋子的內部空間變得開闊和清爽,內心空間也在不斷擴大和強韌。執着於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讓我們內心得到真正的滿足,而將關注力聚焦於自身,精力放在當下,才能換來生活的真正輕盈。如此這般,快樂和幸福便會如期而至。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五

近日來,細讀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不免被先生於書中所提思想震撼,其思想之深刻、實用,對於個人價值觀的塑造及指導,都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現階段,只是品讀《實現理想》這一章,以下是思考之後的幾點感悟。

第一,願唸的作用是無窮的,特別是在實現自身人生追求的過程中。

稻盛和夫在這一章中曾説:“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渴望就是一種願念,而確實,如果沒有對於自身追求的渴望,實現這個追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麼,剛開始的階段可能會迷茫。然而總會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我要過上怎樣的生活,我要把公司做大做強,我要賺它一個億,這些都可以,必須敢想同時也必須持續地想,因為這會是促使你實現人生追求路上的精神動力,會給你帶來信心與勇氣,助你逐步朝着追求的方向靠攏邁進。故而,稻盛和夫先生所提倡的這種“願望説”也是值得在公司內部推廣的,當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精神動力去推動公司發展,以公司發展作為自己現階段的追求,那麼必然公司的發展是可以預見的。

第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人生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財富。

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與擁有一個消極悲觀的心態,對於一個人的命運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悲觀的人會將自己的一切歸因於命運,但其實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教導的則是人生的好壞完全取決於自身的自由意志,隨意志的好壞而起伏,因而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是對命運起着決定性作用的。

無論是工作,亦或者是生活,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都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於事情的達成。而心態是一種很容易互相傳染的抽象事物,當一個辦公室大部分都是積極樂觀的人,小部分是消極悲觀的人,這小部分就容易被積極樂觀的氛圍所傳染,慢慢也會轉變得積極樂觀,反之,也一樣成立。故此,在此基礎之上,在辦公室培養積極樂觀的人,對於工作順利展開,對於問題的解決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活躍的思維和持續的熱情是走進成功的祕籍。

稻盛和夫先生在書中特別強調了“重複”與“持續”是兩回事,並不是要漫不經心地去重複與昨天一樣的事情,而是要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也要不斷去改善、鑽研,故而需要有着活躍的思維和持續的熱情去推動一成不變的改善。有的員工,面對同樣的一份工作,做久了便會產生慣性,逐漸降低其熱情,成為一種機械性的重複工作。稻盛和夫先生在書中指出,這是極度不可取的行為,對於企業的發展是極度不利的。辭退在長久工作中喪失熱情的員工終歸不是治本之策,如何讓員工在工作中保持持續的熱情和活躍的思維,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我們公司現在正在推行的提案政策,正是有着這樣的一種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夠保持思維的活躍,能夠不斷改善、鑽研,這對於企業發展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是應該繼續鼓勵推進的。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六

山下英子這本短小精煉的書其實我很早就看完了,但是一直不想寫,不敢寫。總覺得還沒有把領會到的真諦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

《斷舍離》這本書主要從身邊的收納入手,提示我們要放下對幸福的錯誤理解,尤其是“多就是好”的執念。然後分析、整理,進一步“舍”。舍不是把東西從此處搬到彼處,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棄”。(選擇捐助給有需要的人,讓物盡其用。)最後就是“離”,即人生中的減法。做完這些,你會發現長久困擾你的“選擇恐懼症”消失了,工作、學習、生活各方面的效率都提高了。

因為“斷舍離”提倡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會幫助人們儘量擺脱物質的過度束縛。就像曾國藩所言,人之精神有限,過之則竭。當你把生命糾結於毫無意義的物質上時,等於間接降低了生命的質量。就像扎克伯格出現時永遠是同樣的灰色體恤或者連帽衫,這讓他得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當然也有可能純粹只是因為“懶”。哈哈)

“斷舍離”是一種主動學習做減法的過程,以前的我卻只會依賴時間來幫我做人生減法。

我從小就是喜歡懷舊的人,過去的小物件都悉心收藏着。不管是國小時候收到的第一張賀卡,還是高中時候和同學們的合影。很多別人眼裏毫不在意的東西,我都視若珍寶,久久不捨得丟棄。也許是因為成長環境影響讓我特別珍惜“朋友”、重視“友情”。大一思修課模擬拍賣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我當時盡全力拍下的就是“友情”和“書籍”,還有一件突然忘卻了。(如果是現在,也許答案會不盡相同)。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友情”這般看重。

前幾天偶然看到舊手機裏的一些短信,發現那時候互相説永遠是好朋友的人,不知不覺就突然斷了聯繫……小時候總喜歡説永遠,在賀卡上寫着“友誼天長地久”“我們永遠是好朋友”。以前每次畢業都覺得同學錄最珍貴,甚至國中時給同學們寫了三份,讀書筆記。但是不聯繫的還是不聯繫了。反而當時不屑一顧給我寫同學錄的好朋友,卻一直站在身邊,從未離去。突然明白需要守護的真正朋友,其實只是一小部分。而這一小撮人,會在你以為孤立無援的時候,早早就挺身而出站在那了。

時間,真的會幫你做減法,篩選、留下最珍貴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人生裏也要學會主動做減法。(就像我現在有個莫名其妙的習慣,定期刪好友,那天卻驚奇地得知這樣做的不是我一個人。哈哈)

這樣會幫助你更早地明白自己生命的專屬意義,更早懂得什麼才是生命裏最重要的。人生都是由你能夠記住的日子組成的,把時間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回首往事時就會多一些幸福,少一些後悔。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七

對詩詞的鑑賞方面,我是一個很放誕縱情的人,所以很喜歡李白多於杜甫。喜歡太白詩中磅礴的仙氣,縱心任情的姿態,意境高遠而不冷僻,遠非晚唐賈島孟郊之類的苦吟詩人可以企及。太白是盛唐的風光絕盛,杜甫也高絕,奈何盛境以後的人,再雄渾也透着·凌亂後蕭條。

就為這個,我特地爬回書堆裏看了孟浩然的詩。對他的詩本就有印象,他的詩那樣親切,原就本不是生疏冷疏的。此番有了名師的點撥,再加上此時心境已不同少年時。再看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之類的句子,真是別有感觸。

這幾個平淡無奇的句子,描摹細緻,意境深遠。字字驚心動魄,又是那樣的直白輕率。

作者對古代文人名詩有一定研究,喜愛李白多於杜甫,説明作者是喜愛仙人氣息,磅礴意境的。杜甫成就也是極大的,是被稱為詩史,作者覺得世人大可學社工部的沉鬱工整,李太白的神韻是學不來的。

李白喜歡孟浩然,親切地稱其為“孟夫子”,對孟浩然有仰慕之意,作者也稱賞孟夫子,讓作者想起了他的風儀,不自覺地進入書海去看他的詩,還真有點感觸。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詩有風景,孟浩然詩中有氣象,李白學了孟夫子,比其詩更高妙些,李白又見老夫子,又不由自主地變得更尊敬,又為其·折服,又謙遜起來,孟夫子少好節義,喜歡振人患難,因此而又更尊敬些。李白酒喝的多,杜甫酒少,作者覺得與這有關,所以李白更勝杜甫一成,又會覺得李白不同於常人,是名副其實的詩仙啊!

教師的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篇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尤其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多讀書顯得尤其重要。工作之餘,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之的《陶行之教育名著》、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收穫很大。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程度地閒下來,而學生最大程度地忙起來;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而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第4條“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感觸頗深,我認為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本身原有素質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質教育強調基礎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對於我從事的國小教學,使學生形成紮實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其含義有兩點:

一是為了面向全體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改變“應試教育”那種片面、單一的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

二是強調加強基礎的教學,並不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單詞,而是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語言。

總之,讀書,使我對工作、對生活都充滿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始終充滿激情。每天讀書一小時,我還要持之以恆,相信它會為我帶來豐盈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lk4l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