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李鎮西校長《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李鎮西校長《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靜等花開——李鎮西校長《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李鎮西校長《把心靈獻給孩子》讀後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已執教二十餘載,卻一直牢記“不忘初心,放得始終”。

很偶然的機會我拜讀了李鎮西校長的《把心靈獻給孩子》一書,感觸頗深。不僅重新審視了自己對於教師這份職業的態度以及對於孩子們所應承擔的責任,重新去思考自己對於教師這份職業的忠誠度;重新去反思教師這份職業究竟賦予自己多大的使命;重新去總結自己如何才能去讀懂孩子、引導孩子。

一個孩子,對於社會來説,他或許只是N分之一;對於學校來説,或許只是千分只一;但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説,他絕對是百分之百。一個孩子的成長,牽動着家人的心;一羣孩子的成長,牽動着社會的心。孩子們有的出生貧寒,有的出生富貴,但對於老師來説,應不分親疏好差,他們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正確教育的權利,老師是他們今後人生道路的寫照,老師對於他們有太多的意義,同時肩負着更多的責任。每個老師都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每個孩子內心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去體會、去理解、去解決。

每個孩子都應該接受正確的引導,都應該享受老師所帶來的支持和關懷。然而在現實中並非如此,一些孩子在接受老師教育的過程中,由於老師自己自身素質的低下和老師錯誤的教育觀,他們有的對學習產生厭倦,對學校產生厭倦,甚至產生錯誤的人生觀。大部分孩子的童年時代,青少年時代的全部時間都是用在學習上,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學校,而老師在孩子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不光光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就完成了老師的任務,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是學習生活的道理,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回碰到很多的問題,並不是學習好的孩子樣樣都好,也並不是學習不好的孩子他做什麼都不成。然而自己認為,解讀讀書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一個老師真正應該探索個領域,許多老師看見差生就頭疼,認為正是因為他們才拖了整個班級的後腿,更有老師有親好生疏差生的觀念,好生當然人見人愛,但做為一名老師,説的嚴重些,差生的存在也正是在老師的教育之下出現的,差生只是偏離了學習的方向,這些孩子的成長之路是不容許一個老師不管不問的,他們只是孩子,他們需要關懷,他們不想總是被貼上差生的標籤,他們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老師們面對他們更應該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解讀他們的心靈,讓他們融入一塊學習生活的大集體

“一個孩子一世界”!每個孩子心裏都有一朵盛開的蓮花,他們都期待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將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的幫助,需要我的支持,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對或錯,對的是他們努力的果實,錯的更是他們以後人生道路上的財富。他們的學習是我這位老師傳授的,他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的受着學習的影響,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老師神聖的使命。

誠然,作為一個老師,你可以僅僅把這份職業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對於教育,你毫無熱情;對於孩子,你只是傳授知識的機器;如果是這樣,將會害了孩子,耽誤了自己。但孩子是無辜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兩天所能完成的,換句話説,老師的任務不是一兩天所能完成的。老師總是得默默地燃燒自己,將一個心完全獻給孩子,他們在學習上會碰到疑難問題,需要老師的開導;他們在與同學的相處中會爭吵,需要向老師哭訴;他們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會產生摩擦,需要老師的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內心是複雜多變的,老師不可能只是漠視他們內心的變化,也承擔不起對孩子們內心世界的漠視,一個小小的想法,一個小小的內心變化,或許將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每當面對孩子們藍寶石般的眼睛的時候,我就會去審視自己作為一個老師所應承擔的職責,去關心每一個孩子,去研究孩子集體,去分析如何去融入孩子這個集體。圍繞孩子這個個體,作為一個老師遠遠不止僅僅去關心一個個孩子那麼簡單,由每個孩子所衍生出來的所有涉及孩子成長的問題,都是老師們要去關心和愛護的領域。他們會因為成績的不理想而喪失繼續努力的信心,他們此時需要同學的關心,因為他們擔心同學們會看不起自己,他們此時更需要老師的支持,因為他們擔心老師會對自己很失望。他們還會因為與同學關係處理不好而大打出手,他們此時需要向老師哭訴,因為他們無論誰對誰錯,老師都必須首先告知他們你們都是好樣的,因為老師給了他們認識錯誤的機會,給了他們正確的處事方向。孩子們的成長需要我們老師的愛,把愛的心靈獻給孩子,架設一座連接孩子終身成長的橋樑,給每一個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帶領孩子在實踐中打造創造新生活的鑰匙,把學習變成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讓失敗遠離每一個孩子,在互動中煥發孩子的生命活力,在滿足孩子需要中追尋真正的教育。

生命是平等的,享受愛的權力也是平等的,在現代實驗學校的“字典”裏,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渴待雕琢的明珠,都有無限發展的潛能和獨特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是一座金礦,人人藴藏着可供開發的無窮潛力。也許學生與學生個體之間,智力、才能、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家庭經濟情況等等會存在着客觀差異,但都將受到平等的對待。不論貧富貴賤,不分親疏好差,每個孩子都將受到愛的教育,教育是一項愛的工程,教師是這項工程的實踐者、見證者、守望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ymg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