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傾聽孩子》讀後感

《傾聽孩子》讀後感

目錄

《傾聽孩子》讀後感
第一篇:傾聽孩子讀後感第二篇:《傾聽孩子》讀後感第三篇:傾聽孩子 讀後感第四篇:傾聽孩子第五篇:傾聽孩子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傾聽孩子讀後感

傾聽孩子讀後感

笑口常開的孩子往往朝氣蓬勃。他們在遊戲中讓自己和夥伴們都得到快樂。如果成年人和藹可親,允許孩子隨意玩耍,孩子就會有安全感,覺得被人理解,就會發出歡笑聲。 有一種特殊的遊戲方式不但讓孩子玩得開心,還可以幫助孩子解除躊躇不安、恐懼和煩惱。遊戲以孩子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過笑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開朗性格。遊戲的要點是親暱、活潑地與孩子接觸,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遊戲叫做遊戲中的傾聽。

孩子不斷成長着,隨着年齡和身體各方面發展成熟,他們思想也在變化着,而父母們忙於工作,無法隨時與孩子在一起,更是不可能完全瞭解孩子。所以,父母要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利用專門的時間與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在這個專門的時間,父母們最好放下手邊的雜事,以愉快的心情和孩子進行互動,可以是一起遊戲、一起談天等等。不要總想着自己是家長的身份,在這時候,()家長和孩子應該是最要好的朋友,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和話語中瞭解他的想法,同時儘可能的表達對孩子的喜愛和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喜歡的、是被人關心的。

這種專門時間應該是長期的,這樣會讓孩子的信任感增強。父母可以通過遊戲式傾聽來幫助孩子。例如在遊戲中充當弱小的角色,做出逗趣的動作,並且在遊戲中配合孩子,讓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放鬆自己的情緒。

作為幼師也是如此,除了照顧幼兒們,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等方面。幼師也要學會把握和幼兒的每一次相處的時間,在吃飯的時間、在遊戲的時間,觀察幼兒,不斷地去了解他們。讓幼兒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愛,讓他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活力的。

第二篇:《傾聽孩子》讀後感

《傾聽孩子》讀後感

看了《傾聽孩子》這本書後,覺得傾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其實我覺得對孩子的方式,與對待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則被孩子接納傾聽裏面包括着對孩子或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做父母的常常只注重在物質生活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願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時,他們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脱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注直到父母發現孩子被“寵壞”了。

傾聽的另一面就是“共情”:不是説我自己(從我的角度出發)就同意或者贊成你的想法/做法,而是我從你的角度出發,對你的處境和感受表示理解。你很難要求孩子你看法一致,但是至少你們可以相互包容,體貼一下對方的感受,而無須放棄自己的觀點。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説話。不要急於勸説孩子,不要急於發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隻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麼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傷心了。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説明他心裏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癒合孩子的創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脾氣、大哭,以排解創傷,發泄平日裏積攢的缺憾。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後,會逐漸平息下來,並且開始轉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乾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能夠,因為他們大腦的發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來,並且討好家長。比如傑瑞主動提出用鮮花代替奶油花,並且建議他自己帶着小朋友去遊樂場玩兒。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變,並給予積極的響應。當孩子出現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讚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為難,大多數時間是我們誤解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啊!

第三篇:傾聽孩子 讀後感

看了《傾聽孩子》這本書後,覺得傾聽也是一種愛的技巧,其實我覺得對孩子的方式,與對待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方式,非常一致。

學期開學快兩個月了,我更加感覺《傾聽孩子》太有效了,幾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和愛,以前積壓的問題獲得疏通,同時規則被孩子接納,傾聽裏面包括着對孩子或自己的內在孩童的感覺和情緒的無條件接納,包括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陪伴、給予愛,傾聽對方的聲音。

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質生活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和願望,當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幫助時,卻往往因為時間和精力的不足無法滿足他們,情急之中便同意滿足孩子的某個物質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從麻煩中解脱出來。當孩子意識到父母及老師的這一弱點時,意識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難以得到關注時,他們就會以不斷提高物質需求的方式來獲取關注,直到父母發現孩子被“寵壞”了。物質是最容易實現的關懷,心靈的關懷卻是需要我們用身心來付出的,無疑也是更艱鉅的付出。

傾聽這兩個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説話。不要急於勸説孩子,不要急於發表意見,而是讓孩子先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好比家長和孩子都各有一隻裝滿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長特別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給孩子一些,然而當孩子的瓶子滿的冒了尖兒的時候,你怎麼給他,他都盛不進去,都會灑出來,弄得一團糟。因此我們必須拿出傾聽這個空瓶子來,讓孩子把情緒的珠子傾倒出來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當,才能裝進我們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傷心了。越是愛哭的孩子,越説明他心裏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壓抑。而哭泣本身能夠癒合孩子的創傷。因此我們要允許孩子發脾氣、大哭,以排解創傷,發泄平日裏積攢的缺憾。

當孩子得到有效傾聽之後,會逐漸平息下來,並且開始轉變。但我們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煩或者乾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因為他們大腦的發育還沒有成熟到那個階段。他們可能會找到一個補救的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來,並且討好家長。我們要悉心捕捉孩子這種細微的轉變,並給予積極的響應。當孩子出現美好、善良的行為時,我們要由衷地給予讚美,讓這種行為保留下來。

傾聽是一門重要的社會、人際交往技巧,學會傾聽孩子不僅有助於親子關係,亦有助於身邊其他的人際關係。通過書中的觀點,我覺得孩子的確不會存心跟我們為難,大多數時間是我們誤解(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他們或者我們的要求孩子們力有不逮!我們必須重視與孩子的對話,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傾聽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才行啊!

第四篇: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已經工作了2年了,兩年中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故事舉不勝舉,我剛從學校畢業就從事了幼教這份工作,第一次走進教室看見孩子們的我特別開心,充滿着激情,滿懷着希望,在實際的工作中我也充滿了熱情,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更多的體會到了孩子們的童話世界,我們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對待孩子,而是更多的時候要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孩子去融入到這個小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裏我更多的是學會傾聽,傾聽孩子在上課中的每一句發言,傾聽孩子在玩耍中遇到了問題和老師的訴説。傾聽是一種溝通,在這種溝通中我能更加了解孩子們心裏所想的和所要表達的東西,結合我在實際的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新學期剛開始我看到的都是一個個陌生的面孔,對於每一個孩子都不熟悉,而孩子們看到我也是一樣的,我要慢慢的去了解每一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給我得印象很深,她不敢直視我得眼睛,可又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在一旁偷偷的看我,我知道這個孩子是膽怯的,我上前摸了摸孩子的頭,抱抱這個孩子,孩子明顯放鬆了好多,我得心裏也很高興,和孩子們相處的這段時間裏孩子們個個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我得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在學前班裏我與孩子一同學習,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對待孩子要有恆心、耐心、決心、責任心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凡事都要以孩子為主,不管幹什麼事情都要讓孩子在視力範圍內,要以孩子的安全為主。這些真的不只是口頭上説説,而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真真切切體會到的,我熱愛這個職業 ,喜歡這份工作,我會繼續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第五篇: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徵文

——學習《指南》有感

教育部最新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當我拿到這本書是如獲至寶。

通過學習《指南》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所教育的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緻的內容對於幼兒教師來説,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資源。對於我們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指南》中提出: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我們們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和孩子共成長! 對兒童的學習有何種理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育、教學內容的選用,教育、教學手段的採用以及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運用,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

與教師、兒童與兒童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影響環境的佈置以及對環境佈置所賦予的意義,等等。簡言之,對兒童學習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或改變整個教育、教學的面貌。對於教師來説,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兒童學習的有效途徑顯得十分重要。

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有義務和責任來認真的學習並根據《指南》與家長配合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學習《指南》對我們每個幼兒園老師有很大意義!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老師的地位是非常獨特而崇高的。因此,教師對孩子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尤其是在入園初期,幼兒處於分離焦慮時期,那些膽小、內向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細心呵護。平等的師幼關係,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幫助他們克服與人交往的畏懼心理。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安全、自由,讓孩子放鬆緊張的情緒,願意與老師一起遊戲。這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孩子的需求,幫助幼兒獲得適合的發展。要知道,老師的一聲讚許、一個微笑、一下撫摸、一個擁抱,都能給幼兒帶來親切和温暖。放下自己的身份,讓每一次與孩子的互動都能成為孩子美好的回憶,讓幼兒在與老師的平等交往中,主動探索,獲得更適合自己的發展。

在孩子的世界裏,從他們咿咿學語的那一刻開始,便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語言。也許我們不理解,也許我們沒關注,但當我們真的用心蹲下來有傾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的世界裏是多麼的美好!

一、教師要學會捕捉。所謂“捕捉”就是教師要學會在“童言稚

語”中生成主題。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教師要與孩子同享童言稚語的樂趣,從中捕捉幼兒有價值、有意義、能激起幼兒興趣的生成點,由此預設下一個活動。教師要學會判斷。所謂“判斷”就是教師要學會在幼兒活動的言語中、行為中篩選有研究價值的東西。對每一個探索型主題活動,教師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作為價值判斷標準,另一方面還要從“讓它能促進兒童多方面的能力發展”的角度來規範它。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和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等角度來對活動進行價值判斷,讓每一個活動都能使幼兒的經驗和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讓真正對幼兒發展有價值的活動能永遠伴隨在孩子探索的旅程中。

二、我們老師要時刻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對孩子的話語進行及時的判斷和處理。並不是孩子所有的話語都有積極的意義,經過判斷後捕捉孩子最靈光一閃的動人瞬間而促進探究的深入開展或是拓展探究的層次和內容,遠勝過老師最巧妙的引導方法。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裏,兒童是一個個藴藏着巨大創造潛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欣賞孩子,向孩子學習。“我們要跟小孩子學習,不願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教師也許不再是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孩子們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甚至超過了教師。雖然老師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但教育從來都不是絕對單向的活動,讓我們滿懷珍惜和感激來學會傾聽、學會溝通,以幸福與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發現的新大陸,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長的欣悦和驚喜,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

裏,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孩子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會告訴你,雪融化後就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麼顏色,什麼遊戲你應該怎麼玩等等。教師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和孩子成為一個平等的主體。這也是一個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過程,是一個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的過程。

三、當我們發現孩子活動中的異常情況時,不要用我們自己的眼光去衡量。要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思考過程。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作出正確的判斷,並及時幫助和引導孩子,讓孩子獲得快樂的發展。 日本一位教授曾經説過:比起法國大餐,更應該重視家常便飯。在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只要我們能夠保持一份細緻和耐心,就能發現藴含教育價值的契機。而這些教育契機,往往比我們設計一節教育活動所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發展要多得多。孩子們的天性,會毫無保留的在一個個生活環節和各種自主的活動中得以體現。因此,我們要注重幼兒活動的尋常時刻,及時抓住教育契機,並作出及時、恰當的迴應。讓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更有價值,並能自主的發展,快樂成長。

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聽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世界和他們共同生活,共同遊戲,

走進童心世界,傾聽花開的聲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時代在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隨之進步,單一的模式,不能進行套用,需要不斷演變,不斷進步,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不斷改變自己,放大每一個孩子的優點發

揮每一個孩子的長處,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的自信,不斷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地、平等地和孩子們做朋友,他們才會真正地信任你、喜歡你,讓你成為他們的引路人。

本站給各位推薦其他精彩範文:

傾聽孩子的聲音

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傾聽孩子心靈之音

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傾聽孩子的心聲

標籤: 讀後感 傾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jvq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