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史記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史記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史記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史記讀書筆記 篇一

這個寒假,劉老師推薦我們閲讀《史記》的有關書籍。我細細品讀完《少年讀史記》,宛如踏入歷史的長河,彷彿回到了那羣雄烽起,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少年讀史記》是由張嘉驊先生編著的,此書主要內容就是將古代文學著作《史記》用通俗的語言進行翻譯和編寫,講述孩子們喜歡的歷史故事,成為青少年們喜愛的書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紙上談兵》這個小故事。

《紙上談兵》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趙括,他是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書,跟父親學習兵法,談起用兵之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他從來也沒帶過兵打過仗。有一次,趙王任命他為大將軍帶兵出戰。藺相如勸趙王:“趙括雖然讀了許多兵書,可只會紙上談兵,要誤大事的。”尤其是趙括的母親,苦苦相勸趙王:“我兒趙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兒戲,談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無人,用他為將,只怕趙軍會斷送在他手裏。”他們的建議趙王都沒有聽取。趙括帶領四十萬大軍到達長平,廢除了以往廉頗的軍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辦,並揚言:“若秦軍再犯,將他們殺得片甲不留。”幾仗之後,趙軍中了埋伏,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造成這樣的慘敗,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趙括雖“飽讀兵書”,但只會按圖索驥,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趙括斷送了四十萬大軍的性命,自己也死於非命。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暑假學騎自行車的情景……

學騎自行車之前,爸爸首先告訴了我騎車的`要領。我一聽,原來騎自行車這樣簡單,拍着胸脯自信滿滿地對爸爸説:“這麼簡單,我學會了,您就瞧好吧。”説完,我就按照爸爸説的要領去做。誰知,車子到了我的手中卻完全不聽指揮。我剛上車,車子就倒了,我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這時我才知道騎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光知道要領不去練習是不行的。扶起車,我紅着臉走到爸爸跟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在爸爸的指導下,經過反覆練習,我終於學會了騎車。

看來,不論做什麼,都不能只空談理論。只有聯繫實際,活學活用,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去,才能將事情做好。像《紙上談兵》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少年讀史記》真是一部值得閲讀的好書!

史記讀後感 篇二

英國著名哲學家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縱觀古今,人們都用歷史來作為一面鏡子,供人明鑑。這就能説明史書能給人很大幫助。而這本“史家之絕唱”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史記》詳細地講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的事。其間戰亂紛紛,國家分分合合。《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他雖遭受了酷刑,但他不畏強權,寫出了具有豐富文化底藴和強烈批評精神的《史記》。書中對封建階級統治作出了大膽批評,揭露了暴君的殘暴統治,寫出了賢君的治國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主人公,他們會給人不同的啟示。在“焚書坑儒”中,我們會對秦王為了國家統一而不惜毀壞歷史與文學而感到憤怒;而在“趙氏孤兒”中,我們會被程嬰和公孫杵臼兩人衷心救主、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打動;在“楚霸王烏江自刎”中,我們會對項羽孤膽雄風、寧死不屈的氣概所感到欽佩。

不僅有這些,《史記》還告訴我們做人的技巧。一個人不僅要想着自己應該做什麼,還要想好怎樣做,用什麼方法。就拿書中漢高祖劉邦説吧,他想統一全國,他的謀士便為他編了一個小故事。傳説劉邦有一次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條巨蛇,劉邦並不畏懼,將其砍殺。之後聽説其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砍殺了。這消息就傳開了,相信鬼神的人們便信以為真,有志之士紛紛前來投靠,劉邦之名傳遍了沛縣各地。這就是一種計謀,讓人們認為他並非凡人,所有都來歸附。這説明古代人也有他們的一套方法。在“季札出使”裏更是讓我深有感觸,主人公季札是吳國君子的四兒子。他德才兼備,至仁至義。兄弟們都推舉他當下一任國君。他卻百般推辭,直到逝世也沒去當。人民都非常敬仰他,使吳國得到了好名聲,也使吳國繼續能在諸侯中立足。這讓我學會了要以德服人,不能有傲慢之氣,要和他人友好相處,這樣才能讓大家對你有好的印象。《史記》裏也有很多孝子,他們讓我體會到了“百善孝為先”。正如孔子所説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我們從這點就應該孝順父母,尊重長輩。

《史記》還教我怎樣辨別是非,用亮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心去觀察世界。還教我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努力學習,長大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有影響的人,可以和書上的“他們”一樣被記載!

史記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讀了司馬遷《史記》中的小故事:趙國名將趙奢兒子叫趙括,此人學習兵法,談軍事。連父親也不眼裏。但趙奢看出了趙括的弱點。果然不出所料,在秦趙長平之戰時,趙括抗四十萬趙軍,自己也落得個亂箭穿心的下場,這後人所説的“紙上談兵”。

故事我們:死讀書,讀的書應該把知識,將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付諸行動。

實踐,我們對書本上的道理真正領會,比如登山,可以設想別人對你説登上山峯時是如何的”一覽眾山小“,你不容易體會到,你的間接體驗。再如讀書人和常年在山上打柴的樵夫比登山,讀書人沒有親身實踐,一到山上就分不清東南西北,滿腹知識也毫無用處,但樵夫就不同,他經常上山,熟悉山上的,他上山就好似上山打柴一可望而及輕而易舉不費力氣,此大的區別。

在我們人類文化發展中實踐也起了的作用,富蘭克林雷電的一例。他小時候,聽他父親説雷電是上帝在懲罰,於是富蘭克林便想上帝在懲罰哪個可憐啊?可為在夏天發怒而冬天不發怒呢?於是立志要解開祕密,富蘭克林長大後得知雷電是摩擦而成的,上帝在發怒,,請你想想:要富蘭克林做個實驗死讀書,他讀到的“上帝發怒”的答案,人類也會晚些得知雷電的祕密,還在渾沌的世界裏,實踐是。

知識從而離不開身體力行的求索,讓我們感受趙括“紙上談兵”的前車之鑑,在學習的過程中科學使用大腦,善於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74kyo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