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死亡詩社觀後感(精品多篇)

死亡詩社觀後感(精品多篇)

死亡詩社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死亡詩社有感 篇一

即使處在陰溝裏,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的這句話應該是對《死亡詩社》最好的註解。在所有以浪漫化思想為主旨的電影中,《死亡詩社》是少有的能將理想與激情推到極致,並且沒有過於烏托邦化,依舊與社會現實相契合的電影。它以一羣師生的微觀視角去折射宏觀下人們的精神訴求,用不討巧的戲劇結構卻成功將影片主題推至高潮,完美展現了以一場浪漫主義的盛宴。

與其他以師生為主要人物形象的電影中相比,基汀老師的人物性格是較為單一的,但是編劇和導演更多的是將基汀老師塑造成類似耶穌的傳道者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行事方式賦予人物足夠的厚度,並以帶有一定悲劇色彩的故事背景給予基汀老師這個人物足夠的説服力,保持人物形象浪漫化的過程中不與現實脱節。

當一個死水般的體制內出現一個活躍的變數時,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對面。在所有表達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的電影中,新思想的出現總是先面臨着受舊秩序壓迫的局面。如《搏擊俱樂部》中的泰勒,《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基汀老師就是第一個對固有權威發起挑戰的變數。但是和泰勒的暴力,馬修的被動不同,基汀通過刪減代表着傳統思維的課本化解舊體制在學生心中的威信,通過詩歌創作激發學生思想的創造力,用春雨潤無聲的方式,將浪漫主義思想滲透進這個腐朽的體制,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播種出新的活力。

承載影片主旨的道具也富含了浪漫主義氣息,從基汀老師朗誦的詩歌到尼爾熱愛的戲劇,從湖畔的草地到山洞裏的燈光,電影中這一切詩意化的設置都暗示着浪漫主義就在學生們年輕的血管裏湧動着。

《死亡詩社》與耶穌受難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也賦予了影片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從卡梅倫的告密與猶大背叛相似,到基汀老師被開除與耶穌之死相吻合,再到最後基汀老師出現後學生們站上課桌向固有權威反抗與耶穌復活廣佈福音的象徵意義一致,這一意象的代入體現出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預示着這只是希望的開始而不是結局。

而尼爾作為殉道者的身份則推動着影片中後段的小高潮,他帶着戲劇中的草帽赤身站在漫天大雪前,用代表着上一輩權威的武器結束生命來呼喊出他對理想的追求,意味着他超脱了肉體的束縛如《飛越瘋人院》中的麥克墨菲一樣達到了精神層面的自由,用殉道的方式使影片主旨悲劇性的昇華。尼爾殉道前的最後一笑,是對他心中浪漫思想最絢爛的闡釋。

死亡詩社讀後感 篇二

《死亡詩社》這部反應上世紀中葉發生在美國佛蒙特州的“威爾頓預備學院”的一件“傳統教育和反傳統教育流血碰撞”的事件。這部上半場充斥着喜劇元素、下半場瀰漫着悲劇色彩的教育片,電影劇本根據作者托馬斯·舒曼在蒙哥馬利·貝爾學院(一所位於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的男子預備學校)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歷久彌新,一次次對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憤怒的質問。特別在正處於課程改革的社會主義中國,一切服務於考試的教育理念已成功激起了無數學子的憤怒與無奈感。這部小説中基廷先生的教育理念無疑對這些水深火熱中的學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同時對廣大課程工作者也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這部小説在一片喜慶的開學典禮中拉開了帷幕,作為一所有着光榮傳統的預科學校,威爾頓預備學院迎來了又一批“大學生的原材料”,不知是不行還是幸運的是,它也獲得了擁有新式教育理念的基廷先生的青睞。

這所擁有着不錯升學率的學校一開始就定下了它“保守傳統”的教育理念,更可怕的是,深受這種填鴨式教育蠱毒多年的學生已經心甘情願地成為了它的奴隸!無數學生屈服於現行的教育模式,拋棄了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把一切質問的權利統統丟到了垃圾桶中!為了所謂的分數,甘願將自己的視野侷限在教科書這“一畝三分田”上,儘管走出教室就可以看到美麗的蒼穹,他們卻寧願在插圖中觀察別人吃剩下吐出來的“精品思想”。

我們不能否認在標準的教科書上,有一些內容確實經得住時間的考察,但是知識是一種抽象的思維,它不僅僅只有那可憐的唯一一種表達方式!在基廷老師的第一次課上,他完美詮釋了這一理念,為了從物質上祛除學生對於“權威教材內容”的懼怕迷信,他要求學生把前言撕去。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種行為首先強制性地將這羣可憐的“機器人”從對教材的淺井中解救了出來。縱然這與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相悖,但是正確的東西為什麼一直要躲躲藏藏呢?

邀請學生踏上講台、用高遠的視角來理解問題,“誘惑”他們成立古詩人社、用那種最清麗無華的語句來淨化自己迷茫的心靈,鼓勵事事聽從於父親的內爾為了自己的演員夢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一個專注於夢想的男人才最可愛。

終於,基廷先生的努力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班上的學生那暗淡而無神的雙眸中有了一絲為了自己、為了內心的那個夢而奮鬥的閃電!教育不應該死板,否則與進行流水線作業的汽車公司有什麼區別?

如果教育僅僅是為了教導學生考試,那麼我有理由相信這又是一個“八股封心,科舉取士”的迷茫年代;如果我們的學生僅僅在課堂中學到了考試讀書,忘記了思考討論的重要性,那麼這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與逆境不屈抗爭,以無畏的氣勢面對敵人;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別陷入這種境地,衝出來。別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圍,要敢於開拓自己的天地;

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旦覺得自己懂得,就必須換一種角度來看。這可能顯得有些荒唐,或者愚蠢,但必須試一下。同樣讀書的時候,不要只想作者怎麼看,想想你自己怎麼看;

真理就像一牀總讓你雙腳冰涼的毯子/你怎麼扯,怎麼拽,總也不夠/踢也好,打也好,它總也蓋不住我們/從我們哭着降生/到我們奄奄一息/它只會蓋住你的臉/不管你如何痛苦/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這些原生態的而又富有哲理的話,我相信你在教科書上是難以找到它們的。因為應試教育的考試內容不包括這些。但是基廷先生做到了,他看重的不是考試而是教育、真正的教育,他在課堂中將這些道理、思想灌輸給他的學生,不帶有一絲功利化的念頭。我覺得,在我們以後的教育中,也應該主動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最質樸又可貴的道理,讓教育真正既有智育又有德育。

就像一場革命,最先站出來的那批人總會挨槍子。基廷先生的教育理念為學校的領導所不容,他們就藉着內爾的死將他逼離了教育崗位。嚴格來説,內爾的死是新舊兩種教育理念碰撞的犧牲品。內爾的父母接受的就是這種古板的填鴨式教育,他們就想當然地決定了內爾以後要走的路,這是多麼殘忍的事啊!

當你奮鬥一路,最後的時刻卻發現,你一直努力的方向卻偏離了理想的航線,那樣你一定會抱着後悔與無奈於最後的日子裏。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有義務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讓我們放開思維、用開放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探索出自己的“繆斯”吧,就讓教育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門工作吧!

最後,讓我們為基廷先生這位“虛擬的教育者”致敬,向廣大為了有效教育付出心血的那些人致敬吧!

觀死亡詩社有感 篇三

閒來無事將《死亡詩社》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看完,伴着夜深的安靜,自己的內心越發的難以平靜……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威爾頓(Welton)的學校裏,此學校因其畢業生高比例的被常青藤錄取而聞名。學校裏學生都很優秀,但優秀的背後是學校的“傳統Tradition、榮譽Honor、紀律Discipline、卓越Excellence(當然,到了學生那兒就變成了‘模仿Travesty、恐怖Horror、頹廢Decadence、污穢Excrement’了)”。

四大信條對其思想的束縛和行為的規範,是被父母全權安排的無奈。新來的英語教師約翰。基廷(JohnKeating)用其無與倫比的詩人氣質和獨特的教學方式帶領孩子們逐漸去找尋真正的自我,儘管最終基廷離開了威爾頓,但其在孩子們心中所播種下的那顆渴望尋求真我的種子,將會伴隨孩子們成長一生。

在NealPerry帶領下,新的“死亡詩社”成立了,這也標誌着孩子們對傳統觀念、學校權威進行挑戰的第一次嘗試,也是踏上尋找真我道路的第一步。孩子們半夜偷偷溜出學校尋找詩社聚會的山洞,期間他們不斷的在濃霧縈繞的樹林裏穿梭,內心既興奮又害怕。其實真我就如這山洞一般,要找尋到它,也要經歷這麼一個過程,會迷茫,會害怕,但卻會讓人越來越興奮!正如NealPerry在聚會前讀出傳統開幕詞所説的那般“我到森林來,因為我要過真正的生活,我要活的充實,汲取生命中的精華”,孩子們正在做的就是在找尋自己內心森林深處的那個山洞,去汲取生命的精華!

在基廷老師的引導下,Neal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所愛表演、KnoxOverstreet勇敢且執着的追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Charlie(Nuwanda)瀟灑而瘋狂的挑戰學校權威、ToddAnderson戰勝了自卑,那個活在哥哥陰影下的Anderson終於勇敢起來了,在找尋真我的道路上,我們都會變得勇敢……孩子們越來越知道自己所要的,越來越渴望去找到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他們勇敢的付諸行動了!

儘管Neal以死作為對父母、學校以及這個世界的反抗有點過於極端,但,詩人是最自傲的,即使死,也不肯向這個世界低頭,Neal在找尋真我的道路上書寫了最壯烈的詩章!

死亡詩社最終被學校扼殺了,但請相信,孩子們心中的詩社永遠不會被扼殺,而且,死亡詩社也一定會再次出現!

一個約翰。基廷離開了,但將會有更多的約翰。基廷出現!

其實認真靜下來好好想想,假如自己的一切都被別人安排好了,自己能做的就是按照早已制定好的計劃活下去,那麼,我們這樣還算是活着嗎?

我們總是瞻前顧後,總是活在他人的或期許、或不屑的眼光中,我們總是在不同的人面前努力去扮演好那個特定的角色,縱使身心力竭,也仍“孜孜不倦”!我們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考慮所有人的感受,卻唯獨很少去考慮自己的感受:這是真我自己想要(做、學……)的嗎?我是要成為一個人,還是僅僅只是去扮演好一個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

我並不是説要大家都去做一個自私的人,但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有怎麼能夠有能力去愛別人呢?一個連自己都不是的人,又何來的對他人的真誠?上帝讓人擁有自己的思維,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們讓自己活得快樂與充實,讓自己獨立人格得以完善,我們就可以心無旁騖,更加高效的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人類的文明將會會因你的不同而更加的豐富而美麗!

死亡詩社讀後感 篇四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意義。也是影響到我的人生終極理想要去當一名歷史老師。

中國現在不缺的是教書匠,而缺的是老師。

對於現今中國教育的僵化體制和陳舊的教材內容,就像是書裏那座佈滿清規戒律的老校園,如果沒有引航者(如書中的基廷),人們多半會迷失到一條循規蹈矩的路。

好的教育者,更像是一個佈道者,而不是作為統治階級政策的文化走狗。他所佈的道因該是給學生傳播現代公民意識,愛的觀念,自由的理念,契約精神,閲讀習慣,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而不僅是培養他們的記憶力!

給我震撼最大的就是基廷讓他的學生站在桌子上去看,換一個角度去看,換一個高度去看,換一個位置去看。

想起了近代的一個口號“開眼看世界!”

書的結局以校長諾蘭為代表的傳統勢力不斷向學生和基廷先生施壓,最後死亡詩社便在這座學校物質性的死亡了。(幸好精神不滅)。不知道面對着而僵化的教學體制,應試教育是不是正在逼走不多的一部分有水平有頭腦有思想的願意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不知道面對着沒有社會地位,沒有經濟優勢待遇的教師羣體,而普世的社會價值已經到“一切向錢看齊”的社會怎樣能夠留住一批有抱負的年輕人?

死亡詩社讀後感 篇五

看了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的是開學的一些場面和基廷老師講的三節課。 開學尹始,學校校長向新生説出學校的四大信念: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在這種信念驅使下,學校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卓越學子。所以以後當老師的話,特別是當班主任,要給學生灌輸一種理想信念,並督促學生積極力行,如果有幸當上校長的話,要努力營造一種學校氛圍,努力營造一個尚學崇學的學風,這樣在應試體系下才有可能取得卓越成績,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人活在世上,總得有自己的信念,用信念支撐生活,所以當老師的話,無關學生成績,給學生一種信念,能讓學生更好更有尊嚴的生活。

第一堂課,英文老師基廷叫大家撕去了教科書上對詩歌評判與賞析規定那一頁,並努力告訴他們青春的激情和詩句的甜蜜,並引導學生告誡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告訴他們這樣將學會品嚐文字與語言。當今應試教育體系下,能夠出高分人才,但鮮有做出積極創新之才,關鍵還是缺乏獨立思考,以後作為老師的話,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積極思考能讓自己詩意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另外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這也是一種獨立思考,這樣對學生才公平。

第二堂課,基廷站在講台桌讓大家上講台來換一個眼光看這個世界,讓他們朗誦自己的詩歌,讓他們用詩句唱出心底的感受。,並告訴學生我們是人類中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這些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須條件,而詩、美、浪漫、愛,這些是我們生存的原因,所以以後當老師的話,不光要給學生知識,還要給學生積極陽光,讓他們明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引導他們積極闡述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詩意快樂中學習,讓他們健康成長。

第三堂課,基廷耐心的告戒大家,理想是不能對抗現實的,他們必須在現實的天空下放飛自己的理想,他鼓勵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理想,又着實為他們的現實擔憂。尼爾愛好戲劇,可他父親並不希望兒子和戲劇沾上邊,基廷不止一次的鼓勵尼爾把自己的想法説給父親聽,尼爾辦不到。尼爾瞞着父親參加了學校戲劇團的演出,父親意外出現,冰冷的拽走了尼爾,還嚴肅的説。

總之,無論在學校還是社會上,都要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要“及時行樂”,莫負好時光。另外一個老師對學生的一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如果要當老師的話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合格的老師、好老師。這是我看完這部影片後的感受。

死亡詩社觀後感 篇六

僅此獻給自己,與我同齡朋友和三十年後的我。

我看《死亡詩社》這部影片大概是三年前的事。而且我還沒完完整整的看一遍。因為那其中包含太多,有太多的青春和激情,歡樂和悲傷,感動和麻木——————。我難以承受。那太重太重!

這部影片並不像名字啊樣恐怖,而是充滿了人性;並不像名字那樣死寂,而是充滿激情;並不像名字那樣走向終結,而是一個個的開始。這部影片講了在一個古老的學校,校長將所有的學生嚴格的封鎖起來,為的是有更好的名譽。於是學生的天性被扼殺。然而後來有一為教文學的老師來了。他努力的激發學生的激情。讓他們撕去書中的老舊死板的篇幅,讓學生站在課桌上觀察周圍的事物,他讓學生叫他“船長”。學生們漸漸的釋放了內心深出那青春本來的面目。但是這一切違反了校長模式。最終他將那為老師辭退,當那老師離別的那一刻,所有的學生站在了桌子上發出了最有激情的聲音:“船長”。

許多情節都忘了,所以我的概括也許太煩瑣,還請原諒。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這是毛澤東當初站在橘子洲上的吶喊。也是青春的吶喊。

如今我們同樣正值花季。可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呢?我們應有的激情呢?到那裏去了?那顆年青的心飄到了那兒?我們將它扔到了那去了?

我們本來應該清醇的雙眸,如今變的默然。很多人説那是“帥”,那是成熟。我説那是矯柔造作,那是幼稚!我們正在16歲,卻故意裝做60歲。我們本應很快樂,卻總是故做深沉。我們本來很天真,卻故做經歷世事。所以我們的眼睛中既沒有活力也沒有沉穩,既沒有衝動也沒有淡然。我們的眼神邊的渾濁,暗淡。這是我們的悲哀,我們的不幸啊!

我們怎麼呢?90後怎麼呢?怎麼都成這個樣子呢?整天無精打采,懶懶散散。用那自以為很有型的眼神看着周圍的東西。不喜歡與別人交流,不喜歡與別人溝通。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中,然後用那同樣的無神的眼睛透過窗子觀察外面。每天沒做什麼卻一臉的疲勞。

的確,我們是要疲勞了,裝了那麼久。當然會疲勞。那麼為什麼不恢復本質呢?為什麼不打開門,走出去呼吸新鮮的空氣,然後微笑的對待每一個人呢?為什麼不將眼神中的消極抹去呢?

振作起來吧!現在去洗洗臉,然後對鏡子中的你微笑,你會發現其實你笑的樣子更帥!然後吶喊一聲,喊出青春的味道。

青春如花。花會因為微笑而更迷人。

青春如海。海會因為激浪而更雄壯。

青春如歌。個會因為激昂而更動聽。

青春易逝。所以不要為30年後的自己留遺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o56m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