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000字(多篇)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000字(多篇)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000字(多篇)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1

《我不是藥神》無疑是部誠意之作,優點很多:演員們演技過硬,主角的內心變化細膩自然,配角的形象立體,笑點和淚點自然不生硬等。但一個很明顯的不足讓我在電影結束幾天後還是覺得非常可惜——對藥企形象的處理。電影中其它人物的處理可以説都是有稜有角的,卻唯獨藥企老闆的形象是扁平化的。

他出場就承載了貧病交加的患者的憤怒斥責,帶着墨鏡冷冰冰的一句“我們的定價是完全合理的”無法換來任何觀眾的理解;而後幾次出場,都始終像雕塑般的生硬、冷酷,影片中甚至特意安排警察局長懟了他幾句來昭示他財大氣粗卻不得人心。我不知道是導演真的沒有繼續深入瞭解,還是受困於“窮則有理,為富不仁”的老觀念所以不願意正視藥企在這件事中的身份。影片中,男主顯然有過家暴行為,黃毛搶劫,郝蕾演的是個舞娘,但電影並沒有批判他們,而是讓觀眾看到他們的不堪,也看到他們人性的閃光點。深入挖掘一個角色而不急於批判,是成就一部好電影很重要的因素。但電影在刻畫藥企老闆的時候,顯然突然喪失了這種能力。莫不是導演覺得窮才有資格不堪,一旦富有,人就應該十全十美嗎?

影片上映後解釋緣何原研藥價格高昂的文章很多。簡單説,藥物從研發到上市,要經過大量的前期探索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臨牀試驗,其付出的時間和經費都是驚人的。如果允許仿製藥的存在,或者任意打壓原研藥的價格,導致藥企無利可收,那麼就不會有藥企願意數年時間、幾億資金從事新藥物的研發,最終損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影片中藥企老闆強調的“是我們公司研發的藥物,而不是印度的仿製救了廣大患者”是不爭的事實。在承認原研藥的貢獻的基礎上,如何合理定價,既保證藥企的利益,又惠及儘可能多的患者,是一個政策上的難題。

影片的最後向人們傳達了格列寧加入醫保的喜訊。這當然是一個方法,約等於眾籌為慢粒患者買藥吃,但這也不是十全的辦法。首先醫保已然捉襟見肘,有限的醫保要用於哪些疾病的救治,也算個政策上的難題。其次在實際操作上,藥佔比、醫保定額等政策的存在,讓醫生很難開出昂貴的藥物,想靠醫保續命,怕是也很難落到實處。

説得再武斷一點,窮和老弱病殘一樣,都是弱者特徵。窮且病弱,放在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裏,是毫無疑問會被淘汰的,人們會理解這有利於整個種族的延續。但人類繁衍至今,或許因為強大而能夠允許一定數量的弱者存在,我們區別於動物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對弱者的同情,對“弱者也有權力享受生命”的認可。但大量的難民能夠拖垮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即使是人,對弱者的救助也顯然是有限的。如何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保證弱勢羣體的權利和尊嚴,是每個國家每個羣體都無法避開的問題。所以窮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這件事,説到底不是弱勢老百姓和無良藥企、醫院之間的矛盾,而是人類社會救助弱者的倫理問題和政策難題。這樣的討論,顯然比影片立藥企為靶子的虛晃一招更有意義。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2

近日,因為經不住朋友的極力推薦和誠心邀約,我來到了久違的寒亭電影院,觀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因為對本片中的導演和演員都不熟悉,所以一開始並沒有興趣,意想不到的是,隨着劇情的展開和深入,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繼而帶來的是觸動心靈的震撼。電影節奏鮮明,痛點成熟,內核直指人性,戳中了人們心中的隱痛——疾病。人們在影電中看到了失望與絕望,同時又看到了希望和光明,所以在影片上映的那段時間,整個社會都被這部現實無比且催人淚下的電影刷屏了。

電影雖然看完了,但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一直感慨着、思索着,影電中的內容不斷地和現實中的場景相交匯。中國是人口大國,患疾的人數自然也是龐大的,很多家庭由疾致貧,進而對生活產生絕望,這一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藥品的昂貴。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活透着心酸和無奈,那麼現在是不是需要有愛心的製藥企業影身而出?為社會分憂,為政治和國家分憂,為廣大人民羣眾分憂呢?

現在,我可以非常欣慰的告訴大家,正有這樣一家有愛心與擔當的製藥企業應運而生,挺身而出,憑藉醫學素養與專業精神生產着讓所有國人都用得上、用得起的高品質藥品,他就是中盛博愛(天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博愛醫藥集團公司,創立於1999年,是一家大型醫藥集團,多年來,公司研究團隊一直與國內著名學府的科研機構的聯合,共同研發世界稀缺的原料抗癌藥——紫杉醇項目。截至目前,紫杉醇注射液,是唯一可以促進微管聚合和穩定已微管聚合的藥物,也是目前臨牀效果最好、用量最大的抗癌藥物,在國際抗癌藥物市場上穩居首位。

對於廣大的疾病患者來講,藥品療效是非常關鍵的,但最關心的還是價格,就像電影中一位老大媽説的:“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藥,把房子吃沒了,把家庭吃垮了……”聽來讓人禁不住心酸落淚。博愛醫藥不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歷經十年的嘔心瀝血,苦苦探索,終於在2017年成功研發出紫柵醇植物細胞提取技術,因此解決了原料稀缺和價格昂貴這兩個世界性難題,老百姓用藥費用直接降低了60%,這無異給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與希望。

博愛醫藥集團在董事長的帶領下,本着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而研發的紫杉醇注射液,是一款廣大人民羣眾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的抗癌藥物。它的誕生標誌着癌症不再意味着死亡,人類的健康將從此被改寫,博愛醫藥公司董事長和整個集團公司一起向黨和國家上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向廣大患者帶來光明和希望,為無數個家庭帶來了曙光和生機,也是對全世界、全人類健康做出的貢獻。

對於博愛醫藥集團所做出的貢獻,我心潮澎湃,難以言表。衷心地祝願董事長帶領博愛醫藥這艘巨輪乘風破浪,揚帆起航,不斷創新,鋭意進取,駛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3

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朵花,它本該美麗、無瑕,多舛的命運與生活的不公卻使其漸漸凋敝、枯萎,可它卻依然想在最後一刻保持最後的那份聖潔。

電影《我不是藥神》主要講述了程勇等人為幫助窮苦病友,冒險從印度**便宜藥格列寧的故事。

一樣的藥效,4萬塊錢的藥,程勇賣5000元,甚至到最後只賣500元。他沒賺多少錢,也沒想過當什麼“藥神”。他不圖名不圖利,只是為了不想讓名單上的人因為吃不起藥而死去,只是為了彌補對老呂和黃毛的虧欠。他拯救了成百上千病友的生命,讓他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但他的善舉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善報,等待他是卻是牢獄之災。

看完電影,感觸頗深。我在想,他們當中,到底誰有罪?

程勇有罪嗎?可能程勇一開始答應**印度藥格列寧是為了一己私慾,但店鋪的房租要錢,供兒子生活、學習要錢,給父親做手術也要錢……他只是一個在破街小巷裏賣神油的,這些開消從哪裏來?影片中,當兒子向他要260元錢買球鞋時,他面露難色,但最終還是把錢包裏僅剩的260元錢給了兒子,而他明天卻要面對催債的店主和以後難以支撐的生活。為“窮”所困下,他選擇了“**”這條冒險的路。但他賣的並不是假藥,是可以冶病的真藥,而且藥價只有國內“正版藥”的四分之一。

老呂和黃毛有罪嗎?

老呂輕描淡寫的一句“沒有藥啊,就這樣了。”包含着對生活的多少無奈與無助。他期待過,也努力過,可貧窮帶給他的,卻是一個極力裝出來的微笑,和貫徹走廊的嘶吼。為了不拖累家人,終於在濃淺不一的月色下,襯着老呂慘白的臉,他回頭,戀戀地看着熟睡的兩人——為他的病而疲憊不堪的妻子,和他期盼已久,卻終究未能開口叫他一聲爸爸的兒子。帶着一個悽苦的笑容,帶着他那份牽掛、歉意,還有那份卑微的愛放棄了,永遠的淹沒於茫茫月色中。隔着屏幕,淚水流向心裏,隱隱作痛。

黃毛為了保證藥的供應不斷,為了更多的病友有便宜藥吃,他選擇了替罪,以致死亡。黃毛是為了道義。那張還沒來得及用的回鄉車票成了他唯一的遺物。“他才二十歲!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罪!”醫院走廊裏程勇竭嘶底裏地質問着警察。是啊,黃毛有什麼罪?罪在他沒錢買藥嗎?罪在他想保護那些病友嗎?罪在他的義氣嗎?

那些病友有罪嗎?房間裏,一顆顆低垂的頭,一個個卑微的生命。“我病了三年,4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嗎?……”那位老奶奶哀求着眼前這些領導,從她的眼神裏看不到尊嚴,只能看到生命的卑微以及對生的渴求。她把千萬病友最真實的渴望説了出來,他們只想要活下去的權力,可這些最基本的要求都這麼難以實現。

那些警察有罪嗎?依法辦事,他們乾的也都是本職工作,他們好像也沒有錯。

那到底誰有罪呢?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4

昨天跟朋友去看了《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商業片,能有如此高的評分,能夠引起如此高的共鳴,得到廣泛的關注、討論並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真的挺難得。雖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但它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以下,是我從電影《我不是藥神》裏看到的一點信息,可能不準確,很淺薄,但我認為也是另外一種視角。

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是部淚點很多的電影,從進了影廳到放映結束,整個過程,大家都異常安靜。這是我遇見過的最安靜的影廳。我與朋友淚點都極低,很多時候我們都聽見彼此吸鼻子的聲音,出了電影院,眼睛都是腫的。

出了電影院之後,我腦袋裏只想到了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

程勇沒有錢的時候,不能給爸爸動手術,不能很好的養育兒子,交不起房租,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更別談去幫助更多的人,那時候的他説:“命就是錢”,他最迫切的就是錢,而他考慮的也只是他自己。沒有錢病人們呢,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眼睜睜的等死。

有了錢的程勇有錢給父親治病,有了自己正經的事業,也才有能力為病人們墊付藥費,可呂先生死了,黃毛死了,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他們的生命。程勇在自責中,把兒子送出了國,好像是做好了準備,繼續幫助更多的人,他説“就當是還他們的。”他已無暇去考慮自己。

有一幕我印象深刻,在程勇被抓的時候,他用車擋住了警察,看着病人們把拿着藥消失在轉角,他眼裏好像鬆了一口氣,至少這些藥不會被沒收還可以救一些人,可當他被按倒在地的時候,本來已經逃走了的病友被守到另外一邊的警察追了出來,被按倒,藥也隨之撒了一地,程勇的眼裏滿是憤怒,原本不反抗的他開始拼命針扎,很想衝過去揍開那些按倒病友的警察。他們只是想活着,有什麼錯?

目前我們很多人,可以説大多數都是程勇改變前的狀態,不是完全一樣,但總能在他身上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點,至少有一樣是共有的,那就是“窮病”。

“窮病”真的是一種病,可不是一般的病,是心靈上的疾病。但大多數人以為,只要變得富有了,這病自然就好了。於是,當下絕大多數人都將“變得有錢”作為終極目標,或者説是唯一的人生追求。可如電影裏傳達出的信息一樣,有了錢又怎麼樣?雖然沒有錢確實不行,可錢也不是萬能的。

我們不妨在埋頭掙錢的時候,找尋那麼一點點空擋,好好看看你自己,除了錢,你還擁有什麼?你擁有健康的體魄,你擁有愛,擁有情,有家人,有朋友,雖然也有煩惱,但,絕大部分時間,你都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精神上的不富裕。

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總把眼光放到自己所缺失的東西之上,不然,等你以為自己實現了“理想”再看看自己時才後悔莫及:以前的自己才是擁有更多幸福的人啊!可你已經在向前狂奔的路上,丟掉了你的精神食糧。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5

《我不是藥神》表現的是人性的主題,或者説是人的生存權的主題。在我們這個社會裏,除了正在逐漸脱貧的那部分鄉下人和下崗工人以外,生活在貧困線下死亡邊緣上最最痛苦的人,就是癌症患者。為求得生存,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所承擔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不是藥神》表現的就是這麼一羣人,以及與他們緊密相關的藥販子。影片真實地展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一個個由血和淚剪接而來的鏡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的基本生存慾望和奮鬥抗爭,我深深地被這些血淚連接的蒙太奇感動了。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我歷來認為,文學和藝術不應該是高大上的吹鼓手,而應該面對人性的主題,體現人性的力量。把鏡頭對準弱者對準社會的底層,去了解去發現去表現去吶喊。無論你是哭泣還是歡呼,人性是一個永恆的東西,是一個人類共通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高大上。《我不是藥神》是這一點感動了我。

《我不是藥神》同時表現的又是無奈。影片在死亡和生存之間,在法律和常態之間,在利益和良心之間,在朋友和親人之間,在野蠻與道統之間,無規則地閃動着。人世間就是有這麼多的無奈。面對疾病面對死亡面對金錢面對權力面對常態,人們常常面臨着很多選擇。在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面前,人不得不做出一種選擇。影片的主人公選擇的是犧牲自己,不敢説他要拯救蒼生,但他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種選擇,是影片最最成功也是最最受觀眾讚歎的精髓。是正是這種人性的表達,使影片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無奈實在是太多太多。文學藝術作品很少有人去認真地嚴肅地表現這種無奈。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涉及,或許是個盲區是個禁區,作家藝術家們只有無奈。像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一樣,面臨這樣的狀況,他們變得束手無策,只有無奈。他們像影片中的情節一樣,面對那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不得不表現出無能和無奈。無奈,是這個社會最不可救藥的狀態。

《我不是藥神》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真實地表現人物的缺點和人性的弱點。在觀眾的眼裏,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但他不是完人。他仗義但他也愛財,他愛孩子但家暴妻子。不同的人看他,還會找出其他缺點。這些都是人性的實在表現,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分完美的人,也不會有十分完美的人格。就像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一樣,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還有很多缺陷,還有假藥還有假疫苗還有貪腐還有法律缺陷,等等。不完美才是真實的。只有不完美才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有鬥爭,就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表現無奈,就是直面矛盾,這是文學藝術應該倡導的題目。

文學藝術要表現的應該是一種人們崇尚與讚美的人性美,對各種無奈的陳述與辨析,對美中不足對社會對人性缺陷的分析與批判。

沒有批判,社會不會進步。

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原理。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6

昨晚看完《我不是藥神》,作為淚點低的我還是幾次忍住了眼淚,直到電影的結尾大家脱下口罩為勇哥送行那一幕才禁不住潸然淚下。如果説是什麼戳中淚點,大概是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盡力為素味平生的眾多慢粒病人爭取一點希望吧。

這兩天看了一點背景資料,好像勇哥的原型人物本身也是一位慢粒病人。這樣大概會讓故事更好理解一些吧,也可能呂的角色是主角的另一個化身吧。首先是自己需要,才最清楚身為病人的感受,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大。

昨天也和幾個朋友探討了一下這部電影,同為醫學生或者是別的專業的同學,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吧,討論最後也沒有對錯是非。相對於非醫專業的同學在電影裏看到的病人治病難沒錢買藥的狀況以及病情惡化時承受的苦痛而感到的殘酷,現實中每天發生的更多更痛更殘酷。而每一個生病的人可能都會無數次問上天,為什麼是我?沒有答案。沒有返回鍵。所以我看到那個阿姨對着週一圍苦苦相求不要再追蹤下去,給自己一點活的希望的時候,其實是挺戳心的。大多數人都是想活着,好好地活着,抑或不那麼好但有個盼頭活着。但是她做不了什麼,只想抓緊手中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道是不是對於窮病治不起的悲哀比較容易引起大眾的同理心,恰好戳中很多人感同身受的點,畢竟多多少少身邊都會遇到過生病的人。但現實的殘酷可能是除了窮,仍然有些病是錢財尚不能治癒的。你根本不知道該抓哪根稻草,或者你無法確定抓住的這根稻草能不能救命。這又讓我想起《滾蛋吧,腫瘤君》,你可以在疾病面前脆弱不堪,但你卻又如此堅韌。

説回《藥神》,呂的逝去喚起勇哥內心的正義,必然與之相對的是原發藥公司的不近人情。但很顯然,吃仿製藥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故事的主角這種程度?這種個人的拯救對大多數人而言又可以持續多久呢?為什麼藥價這麼貴?因為一個新藥的研發投入的成本昂貴,值回這麼昂貴的定價。但如果是一個前景光明的新藥為何還要定價這麼貴?因為公司要趕在別人仿製藥出來之前把研發成本賺回來。為什麼會有仿製藥?因為新藥太貴了。所以討論的時候有個朋友説,這是個死結。那麼問題的突破口在哪裏呢?只能説恰好這個仿製藥的療效可以與原產藥相當,對於窮人而言是讀音。如果某些仿製藥療效打折呢?如果仿製藥被大家默認允許,那這些仿製藥的泛濫是否帶來更多假藥和仿冒藥?新藥市場價格定製的合理化,是不是與市場對仿製藥的限制和管控有很大關係呢?

可能一切秩序的合理化都要經歷漫長的波折演變。青黃不接的過渡期最是令人們飽受痛苦。時代的更迭總會讓痛苦的回憶變成歷史,而那些勇敢站出來撐住場面的人,也許只是在那個時間點選擇了他認為對的選擇,至於他是否經受住後人的熱議,其實在看到那些摘下口罩一路目送的面孔之後,大概也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吧。

世上本沒有神,期待的目光多了,也可能造出一個神話。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7

聽説今年有一部關於人性的電影非常火,叫做《我不是藥神》。我很喜歡看電影,不過對於大家都説好的電影我並沒有急於一探究竟,慢慢地也就淡忘了。幾個月之後,在電視上搜到了這部《我不是藥神》,上週六看了一個開頭,覺得並沒有什麼。 今天是週六,早上6點起牀,就趁着清晨安靜的客廳沒人打擾,打開電視,繼續前幾天的《我不是藥神》。

不得不説,今天早上的觀影感受,和之前只看了開頭的感受截然不同,電影進入後70%,對於人物心理的把控,情感的敍述,在整個運作藥品的流程中,拍攝讓我感受一新,那種精誠合作的友情和兒女情長的感情、父子夫妻間的親情都被記錄下來,充滿温情。

我被感動的差點流淚有兩場戲,都是關於親情的,當徐崢飾演的男主人公程勇看到朋友的一個新生兒時的那場戲非常精彩。面對一個生死線上曾經掙扎過的人,小兒子的出生如同一顆求生的良藥,讓他不再想死,影片開頭也提過就是這個人的求生慾望讓徐崢去印度採購藥品,沒有這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整部電影就黯淡不少,隨着情節發展,這個人最後還是死了,但是,他的死喚醒了程勇的責任心,我認為還有一點自責,隨後,整部電影開始了逆轉,原先為了賺錢去販藥,現在變成了賠錢去賣藥,賣一瓶虧一瓶,這種事情,放在電影開頭,我相信,程勇絕不會去做,但是,朋友的過世讓他的良知覺醒了,也讓他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意義,在影片的片尾,我被程勇在警車上的一幕又感動的幾乎落淚,徐崢演的真是到位,程勇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臉上卻露出了微笑,我覺得,這個微笑意味着做這件事情的意義發生了改變,原本他上有老下有小害怕被抓坐牢的心情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卻是那種一往無前,勇者不懼的俠義精神。

最近,一直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説,聯繫到這部電影,我覺得程勇也可以稱之為大俠。金庸先生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深以為是。這部電影背後的意義,正是要做一些讓人們關注的事情,小人物的命運牽動着那麼多人的心,那麼,我們的社會作何反應呢?影片結尾處有好幾行文字描述,描述着在此事件之後,國家對於高價藥品的管控和納入醫保的措施,令人欣慰。

以前看電影,往往是為了放鬆心情和消遣,對於導演及創作者們為什麼要去拍這部電影沒有過多的思考,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徐崢拍xx囧之類大火的片子之餘,還要去拍一部很可能引起爭議的電影,《無人區》我是看過的,拍的是好,但是又有多少人喝彩呢?過了許久,我明白了,作為一個電影人,徐崢和徐崢所代表的那一羣有社會責任感的電影人關心着民生,他們不僅僅提供娛樂電影,還要留給社會一些值得思考的精神食糧,讓社會去進步是這些有責任感電影人的使命。為社會公義,不計個人得失,義無反顧去做,這就是大俠的完美詮釋,徐崢讓我佩服。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8

近期,我觀看了《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使得我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改編自劉勇的真實事件,電影中有一位老奶奶説的話使我難以忘卻,她説:“我生病吃藥的那些年,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擔保一輩子不生病嗎?”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是啊,誰能保證你不生病嗎?又有誰能肯定你能保證你的家人不生病嗎?人總是會生病的,而生病就要吃藥,要用錢。其實,你能治好他們的病,但你治不好睏擾在他們身上的“窮病”啊。説到底,還不是因為國家經濟不發達,使得眾多的病人都買不起藥,治不起病。國家表面上看着很和平,什麼事都沒有,但在光明的背後,又有多少人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在黑暗中死去呢?國家領導們天天説着要搞好軍事,搞好各種事業,卻遲遲沒有想到要搞好醫療方面。一個國家,它的各個方面都很發達,但它的人民都不是健全的,你説,這個國家能強大嗎?

近期,看完了《我不是藥神》,使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了程勇他為了救他的父親而幫一位白血病人去印度購進仿製的“格列寧”,據説印度的格列寧的效果和國產的相似度為百分之九十九,而且藥價是國內的八分之一,它的進價也很便宜,只要五百元一瓶,而程勇因為急需用錢,這才冒險去印度試着買了幾瓶藥,靠着呂受益的幫助下賣了出去,賺到的錢足夠他的父親去醫治了,而他也獲得了印度格列寧的銷售權,組建了一個小隊,分別有:程勇,呂受益,黃毛,劉思慧和劉牧師。他們專門賣藥給很多吃不起國產格列寧的白血病人。但後來程勇開始害怕被警察局發現這件事,把自己的銷售權交給了別人,自己去開了一家裁縫工廠。但好景不長,呂受益的家人向他來求助,程勇因為良心的譴責,使得他再次出國去印度進貨,這一次,印度的藥廠倒閉,程勇只能在藥店裏購買。這一次,進價兩千元,他只以五百元賣了出去,他這一次只是為了救人,不像以前那樣死賺錢。再後來,程勇在一次交易時不幸被警察發現,關入看所處。因為念他救人有功,被減刑兩年。在去往看所處時,那些曾經被程勇救助過的人紛紛過來為他送行。數千人在他面前摘下了一直戴在他們臉上的口罩······影片的最後,在2018年,格列寧被列入醫保範圍,人人都能買得起了······

多少人因為吃不起藥而鋌而走險去國外購買仿藥,多少像劉勇一樣的事件在不斷地上演。我想,如果我們的國家把醫療方面搞好了,使得大家有病都能吃得上藥,那麼國家不強大,不發達,那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只能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吧。

標籤: 觀後感 藥神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pwzy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