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學校青年教師練課聽評課心得(精選多篇)

學校青年教師練課聽評課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學校青年教師練課聽評課心得

學校青年教師練課聽評課心得(精選多篇)

學校青年教師練課聽評課心得

自新課改推行以來,我校堅持實行各教研組輪流聽評課制度。即:本教研組每週由一位教師認真準備一節公開課,同組教師及時聽評。這一教研活動自開展以來,一方面鍛鍊了教師們的備課、講課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大家的評課能力。仔細歸納一下,現將收穫和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團結就是力量,好課來自團體的打磨。

任課教師為出示這節公開課,一般都得精心準備,在備課過程中及時跟同組教師交流,討論,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集體的智慧總比一個人要強的多,最後出爐的課無論在目標設計、重難點的處理還練習題的選擇上,都要比一個人設計的教學案精練。經過同組老師評課後,授課老師不僅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聽課老師也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由此可以這一講評課活動也加強了團隊的團結意識,提升了各自的教學水平。

二:學案設計科學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有效。

由於教師能夠精心準備,所以每堂課的學案設計大都是既科學又實用,教師處理學案的方式也很靈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相對成功,往往不會出現平時課堂堂堂灌或堂堂練的低效局面,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只有經過認真研究教材、教參,廣泛蒐集材,精雕細琢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思路才有可能打造一節高質量的好課。照本 宣科的老師永遠也不會成為一名好老師,只有深入思考,吃透教材,把握好學生學習狀況,課堂教學相長,才能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當然,此番練課聽評課使我開闊了眼界,也使我收穫了驚喜,但也發現了一些小小的不盡興:

一是,部分老師時間駕馭的能力不夠,變通性不強。

我覺得公開課應該除了學習內容的嚴要求外,應該還有比較嚴格的時間全局觀念。但卻有多個老師超出規定的時間範圍(45分鐘),甚至有兩位老師超時達到5分鐘和8分鐘,對下一節課老師的上課,更會對自己的成績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當然,老師的課前預設多是精彩的,無懈可擊的,只是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不可預知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因素,也許許多老師的“拖課”有着很無奈的原因,但作為全國性的優質課評比,事實卻並不因為你的“無奈”而寬容。所以,老師要具備有一定的遠見性,在預設中為自己留足後路,在關鍵的時刻學會緊急剎車,學會“自圓其説”。

二是對學生的評價一定要到位。

這一點很關鍵,無論學生回答的怎麼樣,老師都給予適時恰當的評價,而且要注意評價的多樣性,不要只是單純的“你講得很好”、“你需要再好好想一想”、“你回答得太棒了”,因為到位的、豐富的評價能把全班同學的積極性一下就能調動起來,或許因為到位的評價,改變一位同學的一生,或許因為到位的評價……其實到位的評價能激發起無窮的力量。

三是老師的基本功非常重要,要注重平時的積累。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精煉,有感染力和説服力。板書設計要仔細琢磨,精心設計;教態也很重要當然包括體態語言,這一點需要在每一節課中都注意。老師平時應該多讀書、多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學得更新、教得更好!

最後,希望學校的練課聽評課活動能夠越辦越好,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活動中跟學生一起快樂成長。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會更加虛心學習,鑽研教學,努力工作,不斷進步!

2014年8月27日

第二篇:青年教師展示課 評課

“青年教師展示課”評課

四年級數學組

本次青年教師展示課有四位老師做課,其中低年級段3節,高年級段1節。有計算課,有概念課,每一節課都對我們都有啟發作用,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思路和教法,也有值得我們分析和揣摩的技能和技巧。在聽完課之後,我們教研組進行了思考與交流、分析與總結。總結了這次青年教師展示課的兩個特點,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需要改進的建議。

兩個特點:

1、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在《三位數加減法(不退位)》的教學中,韋老師藉助教材情境,引領學生在密封王國的情境圖中,尋找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執教老師李老師也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歸納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把計算教學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價值,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比例》這節課的教學,蔡老師創設運送物品這一生活情境,藉助具體的數量讓學生寫比、説比,從而理解比的意義,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課堂學習效果良好。

2、關注學生的自主發現和獨立思考。

在教學的過程中,幾位老師都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計算教學中,老師適時的讓學生進行操作,用計數器撥一

撥、用小棒擺一擺,在操作的過程中形象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這樣給學生獨立操作、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較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尤其是《比例》這節課,在認識比的內項和外項時,蔡老師讓學生進行自學,閲讀課本、同伴交流,學生較好的認識了比例的四項。對於高年級的教學來説,教師收放得當,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了學習的方法,提高思維水平。

一點建議:在聽完一節計算課之後,張校長問了一個問題:學生在計算中常出現錯誤,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思考,也在組內相互交流。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培養學生讀題的良好習慣,讀題能夠避免孩子把題目中的數據或符號看錯,同時讀的過程也是熟悉算式、思考方法的過程。再是平時進行口算訓練,每天利用課前的兩分鐘進行口算,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確率。三是進行鍼對性的糾錯練習,在糾錯時不單單是要孩子改錯,更要讓學生説説錯因,從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最後在練習時要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避免因為單純的計算枯燥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一次聽評課,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就是一次教學能力的提高,就是一次團體的共同成長。

第三篇:後村中心國小開展青年教師聽評課活動

後村中心國小開展青年教師聽評課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業務素質提高,近日,後村中心國小積極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聽評課活動,讓課堂成為青年教師施展才華的舞台,讓每一位青年教師都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魅力。

本次聽評課,有校長牽頭,教務處負責落實,統一制定了“備課—上課—點評—反思”的研討模式,同時我們要求青年教師人人蔘與聽評課,學校領導和指導老師跟蹤點評。先由青年教師上課,聽課結束,馬上組織聽課教師針對本節課進行點評和研討,最後由上課教師根據評課建議再次修改整理教案,並寫出課後反思,聽課教師寫好聽課反思。

本次聽評課活動,不僅是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一次檢閲,還大大提高了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青年教師中掀起了關注課堂教學,開展課堂教學達標的熱潮。(後村中心國小)

後村鎮宅科國小

認真開展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

為了認真貫徹實施《日照市教育局關於切實 保證中國小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實施方案》,努力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後村鎮宅科國小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條件,認真紮實的開展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

活動具體安排除了每天上好體育課和認真做好兩操外,學校結合實際開展了打乒乓球、跑步、跳繩、打羽毛球等生動有趣的體育鍛煉活動,學校除了要求班主任做好記錄外,還不定期進行抽查,保證活動的正常紮實開展。

通過實施每天“陽光體育活動一小時”以來,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學生的精神面貌、學習效率也都得到了極大改善,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家長的高度讚揚。(後村鎮宅科國小)

開展“拒絕零食,關愛健康”活動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營造美好、舒適而又幹淨的校園環境,碑廓中心國小少先隊大隊部於近日廣泛開展了“拒絕零食進校園”主題教育。

首先,該校少先大隊部首先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班隊會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食品衞生知識宣傳,鼓勵學生通過蒐集資料,瞭解零食給大家帶來的危害;其次,各中隊開展了“與零食説再見”的主題班隊會活動,讓大家瞭解了零食的不正當生產途徑及危害性,呼籲大家與零食説再見,還校園以美潔;第三,要求學生不隨意向家長要零花錢、不帶零花錢到學校、不帶零食進校園、不在學校門口攤點買零食;第四,組織每個中隊觀看貧困山區學生的生活照片,給孩子們心靈的觸動,要將零花錢花在恰當的地方,不再將錢浪費在零食上。第五,組織學生互相監督,約束學生吃零食。

此活動的開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健康消費意識,孩子們吃零食、亂扔垃圾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同時也使學生養成了勤儉節約、講文明講衞生的好習慣。(碑廓中心國小)

第四篇:學校領導及教師聽評課制度

學校領導及教師聽評課制度

領導幹部的聽評課制度,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為了瞭解和掌握教學情況,構建完善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此特制定本制度。

1、 領導聽課時數按教育局規定,校級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中層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5節,其他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0節。

2、 領導聽課實行談話交流制,要主動與教師交流,交流教學意見和建議,並檢查教師的教案,指出教師教學中的優缺點,做到聽課信息的及時反饋。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跟蹤聽課以及指導做到“三個及時”(及時聽課、及時評課、及時整改)。

3、 學校領導聽課要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備課情況、教案、知識講解等方面做詳細批語並根據對教師的教學情況的瞭解有權提出處理意見。

4、 學校領導應把聽評課制度看成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逐步做到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應以身示範,做到有令即行,認真遵守。

5、 每學期末將聽課記錄交教導處存檔,以便備查。

第五篇:青年教師賽課評課發言

聚焦學科特徵 轉變教學方式 促進學生髮展

--在第八屆青年教師賽課萬州閲讀賽場的評課發言

重慶市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 董曉宇

今天我代表評審組評課,我點評的關鍵詞第一個是“語用”,指向的是學科特徵,第二個“讓學”,指向的學本立場。只有把語用和讓學二者高度統一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言語實踐活動中的真正主體,發展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語文素養的核心。

一、“語用”指向學科特徵

首先,我從“語用”角度闡述一下本次賽課的兩個優點和三個不足。

第一個優點:堅守核心教學價值,聚焦關鍵教學目標。

首先針對一堂課我們要明確: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是課標中的年段目標和學生學情。它體現的是共同發展要求和學生真實發展水平的雙重關注視角。

在本次賽課當中,確立目標比較準確的,在中段以渝中區的《扁鵲治病》為代表,評委組一致認為這節課年段特徵的把握準確,比如:中段課標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老師緊扣“初步把握”的要求,搭梯子,把意思大致相同的內容引導學生用一句話,一個詞進行概括,“多次勸”、“不理睬”,引導學生多次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不越位,很到位。再比如,在這節課上關注段的把握,也相當準確。扁鵲是怎樣解釋清楚的四個分句,每個分句怎麼説的。成段以後又發現了什麼,抓住關鍵詞“可以、還能、只能”進行段的表達訓練。當然,潼南的課《女媧補天》,抓主要內容,抓構段方式,也比較好。江津的課,墊江的課,中段的年段特點也比較好。奉節的課,抓總分段落、抓典型動作,評委組認為也比較好。

接下來,我説一説高段的年段特徵和目標把握。在高段的課堂上,我們看到北碚的課,找準學生的起點,摸清學情,確立教學目標,做得很到位。老師問:“你已經瞭解了哪些説明方法?這篇課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在這個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這種説明方法的作用和好處。再比如忠縣的課《臨死前的嚴監生》抓動作,中段的課也抓動作,高段的課也抓動作,高段的抓動作忠縣的課定為在相同動作之中的細小的不一樣,從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高段和中段有了明顯的區別與提升。再比如,今天最後一節萬州的課,領悟作者邊敍述邊議論的表達方法體會其好處也是高段的年段特點的彰顯。

在目標確定上,很多課還做到了大膽取捨 ,凸顯重點。我們知道課堂時間40分鐘是個常數,貪多求全是教學的大忌諱。在閲讀教學中,大家要牢牢樹立緊抓一兩個關鍵目標,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刨坑、攀巖、提升的意識,千萬不能貪多帶着孩子們在課堂上滑冰。取捨的目的是為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集中精力,讓訓練點過手。説得再通俗一點,要用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精準度來做大膽取捨。在(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這個方面,評委組認為沙坪壩區的課,品讀語言,發現言語智慧,瞭解人物形象,目標的取捨和定位都比較好。巫溪的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原文中對於王熙鳳的穿着打扮外貌描寫很有特色,但是老師把他大膽砍掉,砍掉的目的是為了讓言語這個目標更為凸顯,這是有勇氣有見識的。

第二個優點:在本次賽課中,表現出了一種可貴的自覺--凸顯文體意識,讓語文課的學科趣味更純正,深入引領學生對文章體式做研究,對言語智慧做探究。比如説開縣的課抓住詩歌的問題特點,萬州區的課抓住希臘神話的特點,潼南縣的課抓住中國古典神話的特點,大足區,渝中區的課抓住寓言故事中小故事大道理的特點,秀山縣的課抓住感人一定要引入作者感受這種特點,忠縣的課抓住白話文體的特點,做得很亮的是渝北區的課,抓住小小説的特點,做得是味道十足,還有北碚區的課,抓住説明文的文體特點,不僅關注説明方法,而且對於科普説明文的科學用語,整個設計抓住文體特徵,相當巧妙,獲得了評委組的高度認可。我們認為,凸顯文體意識,這是語文教學深層次的目的,建議大家可以繼續學習《文章學》,思考一下《文章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把滲透文體意識這個點做得更靚,我們的語文課的氣味就更真。

接下來談三點不足:

第一,關於語用方面,缺少系統觀。

對語用追求由於缺乏系統的語用觀,在本次賽課中,帶來了顧此失彼、忽左忽右、忽高忽低、以偏概全的情形。對語用的內涵範疇,我們必須做清晰的界定。語用有六大範疇:一是通過語言獲取信息;二是理解文意;三是體會感情;四是分析概括表達方法;五是利用文本創設語境,訓練表達;六是評價鑑賞。以前,我們並非沒有關注語用,而是説,我們忽略了其中的第五點利用文本創設語境進行表達訓練。但是現在,我們有一種矯枉過正的傾向,就是我們認為語用就只關注第五點,因此帶來的最明顯的問題是因為強調“創設情景的遷移表達訓練”,我們就忽略了“理解文意、體會感情”,我們説,語用的基礎是理解,2014年版的《新課標》沒有提出“理解”,但是提出了“運用”,而“運用”的前提是“理解”,所以,它不需要再寫“理解”。但是,本次賽課當中,我們看到,有些課堂的理解較膚淺、情感體驗不到位,學生根本就沒有感悟到語言的妙處,沒有形成深入細品語言文字的氛圍,就開始草草地去用。於是乎,有的課用得不倫不類,有的課用得似像非像,有的課甚至讓語用成為了空中樓閣。我們要思考:從語言到語用,這個中間需要什麼作橋樑?因為強化“語用”,就為“語用”而“語用”,攻其一點不顧其餘,這一點勢必在課堂上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甚至於連同整體把握到局部突破再回歸整體,這些語文界達成共識的基本的規律,都因為要直奔“語用”而拋棄,這種現象,值得警醒。

第二,缺少價值引領。

語文教師在課堂這種正規的母語學習的環境中,應該要有帶領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過言語生活的意識,語言要規範、典雅、得體。再者這應該成為一個教師引領學生過言語生活的自覺追求,就是追求語言表達的規範、典雅、得體。我們在這次的賽課中,看到這樣的情形,把習用經典優美文章作品和生活中隨意用語言的“粗疏”甚至“粗俗”視為當然,從典範的文學作品到生活化的實踐,二者之間的關聯度被教師有意無意中的忽略,缺少了價值引領,這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

第三,作為教師由於我們過分地強調了“教”,因此我們忽略了教是有限度的。

當我們不明白教的限度的時候,我們的教師找到一個語用點之後,就進行全方位的挖掘,挖盡,力求清晰、力求明確,甚至力求把一些隱性的東西變作顯現地呈現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能夠想到“教”的限度在哪裏?尤其是語文學科教的限度在哪裏?我們要保持可教與不可教、意會與言傳、求甚解與不求甚解之間的張力,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二、“讓學”指向學本立場(即學習方式的變革)

“讓學”表示的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張揚學本立場,下面從三個優點兩個不足來闡述本次賽課表現出的趨向。

本次賽課中,在學本立場方面有三個優點:

第一,因為有了目標的大膽取捨和努力聚焦,留給學生持續展開言語活動時間和空間,有學習的時空。這是學本立場的先決條件,也是“讓學”首先要“讓”出來的。在這一點上,評委組認為,沙坪壩區的課《將相和》做得比較好,在課堂上拿出了近十分鐘的整塊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而這十分鐘,是因為有了對教學目標的刀砍斧削,而砍出來的讓學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學本立場還體現在教師對學習過程展開的耐心,對學生學習參與度的關注,對小組合作品質的重視上,這是突顯學本立場的具體表現。比如忠縣的課《臨死前的嚴監生》,兩次讓學生經歷言語實踐的過程,尤其是第二次關注小組學習、並且與小組反饋。評委組認為小組合作的品質比較高。

第三,對學生言語活動的豐富性的追求值得肯定。讓本次賽課在學習方式上顯得豐富多元而靈動,比如説,言語實踐活動中很多課都注意讀寫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過上動筆寫的言語活動,江津的課《馬蜂與熊瞎子》(西師四下)、涪陵的課《威尼斯的小艇》、大足的課《扁鵲治病》、奉節的課《魚游到了紙上》、彭水的課《回憶魯迅先生》都做得比較好。其中做得最靚的是渝中的課《扁鵲治病》,抓住分句中理出的幾個關鍵詞,引導孩子從讀到寫;做得比較靚的還有渝北的課《橋》,為小小説補充環境描寫。再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過上講故事的言語實踐活動,萬州的課《普羅米修斯》詳細故事和創造性故事相結合的方法引領下,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講故事,學生講得興趣盎然有滋有味。再比如北碚區的課《送你一片綠蔭》(西師五下),讓孩子在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把課本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上台用自我介紹自薦的方式來過上言語生活。再比如課堂上的朗讀也是一種言語實踐活動,渝北的課《橋》,在朗讀上,老師着力下功夫;萬州的課《跨越百年的美麗》,在朗讀上老師也特別強調;還有江津的課《馬蜂和熊瞎子》(西師四下),老師也想各種辦法促進孩子的朗讀,我們認為,這是教師對兒童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的追求。“讓學”的課,“學本立場”的課堂,在很大程度上是將以前老師在課堂上要做的事、要問的問題、要化解為較為具體明晰的操作步驟,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進行去完成去嘗試。可以説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充分,活動方式的豐富和多樣,在活動中的收穫是我們語文教師幾乎全部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

學本立場的凸顯也有兩個不足:

第一個不足,由於缺少明確的任務指向,缺少能奮力攪動學生思維,引起學生認知衝動,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設計來進行驅動,導致課堂上出現了讓學讓出了時間收不到效益的狀況。

我們要思考,比如當我們習慣了把“默讀、圈點、批畫、勾注”等學習方式流程作為自學的任務佈置給學生之後,我們的課會造成什麼狀況?這些做法是我們的熟知,但熟知未必真知;這些做法是我們常用的做法,但是常用的做法未必就是最有效的做法。我們看到的是,當老師在讓出時間學習過後,回到課堂集體交流當中仍然出現的是老師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帶着孩子在追問,老師一個坑一個坑地挖着,在引着孩子往裏面跳。所以,讓出了時間,收不到效益,於是課堂又回到了我們以前的傳統的瑣碎的追問的狀況,學生學得比較辛苦也很費力,教師教得也很辛苦問得也很費力。

我們要思考,如何優化課堂的提問,優化我們讓學的設計,我們想“讓學”環節要讓學生學得有效率,老師你就要精心預設,要有具體的問題的引領,要有有價值的問題的發掘。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把默讀、圈點、批註、勾畫作為一種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或者説是學習的流程與方法提供給學生,那學生學習的支架最重要的工具是兼顧着文本內容和形式整體入手貫穿全篇的重點問題,是基於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設計。因此,精、少、實、活的問題是激活課堂、創新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的重要支架,對於問題設計策略的探索實際上就是對課堂教學最關鍵的技術問題的研究。

第二個不足,在讓學中,教師難以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自主的學與高水平的教之間的關係。

我們説教學的本質是通過高質量的教來促進學生高水平的學,所以學本立場的“讓學”,其實是對教師的教提出來更高的挑戰。教,如何服務於學,如何推動學生學,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由於我們教師難以應對這種挑戰,所以我們強調,我們知道“讓”,但是在這次賽課當中,我們也明顯的感覺到“讓”不出來,不知道如何“讓”。於是自主學習仍然變成了一種勾引性的學習,甚至為了讓學,我們老師挖空心思,自創一些方法,而這種方法並不具有普適性,往往是一種假方法。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想,我們一定要注意,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對理論學習的興趣,涵養理論的素養,只有在擁有完整的學科視野和相對完整的教學框架情況之下,我們才能有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的雙向滋養。沒有理論的引領,只憑着個人的感覺或者是一些主觀的經驗來教,也是沒有辦法適應高水平的教的要求的。你甚至會越努力越教得有問題,你可能就會因為你跟着感覺走,而違背學科的基本規律,你教得只注重在雕蟲小技上的打磨,而沒有道的提升,哪裏能夠來技的精準呢?所以我們強烈呼籲,要高揚理論的大旗,實現技和道的完美統一,而不能只在技的層面上大做文章,因為繼續下去可能就會貽笑大方。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努力的方向,那就是:我們只有把學科特徵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完美和諧的統一,我們才能真正的賦予學生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jm4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