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篇1

4月20日,陽光明媚,在這美好的這日子裏我很榮幸參加了“焦作市羣文閲讀教學觀摩研討會”,讓我這個年輕教師學到了很多,可謂是收穫頗豐。尤其是來自全市十三位老師的現場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此之前,對“羣文閲讀”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羣文”,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這也僅僅是從字面上瞭解“羣文”。通過這次的聽課,從視覺聽覺都真正的感受了“羣文閲讀”的魅力之所在:

一、“羣文閲讀”是對教師能力的再現。

首先,教師要想教好“羣文閲讀”,必須自己要有巨大的閲讀量,只有先武裝了自己,才能有條不紊的指導孩子在閲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次的聽課中,每個老師都向孩子們推薦了三篇文章,這都是教師平時在課下多閲讀多積累的結果。反之是選不出有代表有意義的文章。其次,教師還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或學段層次相適應的文章,只有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次研討會上,執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低到高,也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瞭解到每個階段的羣文閲讀教學目標。再次,羣文課也必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所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雖然是羣文但必須按照課程標準來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長髮展規律。最後,羣文課都有自己的主題。教師選擇的每篇課文都是有一定聯繫的,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提煉出主題,讓生圍繞主題閲讀、思考、完成作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主題必須新穎、易懂、易把握。這次學習中每個執教老師的主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覆》、《走進神話》、《童年成長》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必須學會聯繫,更要留心。

二、“羣文閲讀”是鍛鍊孩子閲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羣文閲讀”打破了過去只教一篇的教學模式,而向我們展示的是多篇教學。這是對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轉。正如“羣文閲讀”這四個字那樣,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閲讀多篇文章,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考驗。就語文本身而言,就是讓孩子學會語言文字,能夠獨立去閲讀的科目。“羣文閲讀”的過程就是老師把閲讀思路講給大家,孩子按照老師出示的作業,獨立完成其他的文章,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學傾聽、學合作、學記錄的習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羣文閲讀”是教育上的大勢所趨。

隨着教育的發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密切,南方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流入北方,的確對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充電學習,適應萬變的教育。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篇2

今年的十月十七號到二十一號,我參加了全省的“羣文閲讀”教學優質課觀摩活動,在觀摩中,我不斷思考,對如何上好羣文閲讀課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有些自己的感受,特彙報如下: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人的認知思維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分為六個層次:記憶、分析、理解、評價、綜合、創造。所謂高階思維能力,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能力超越了簡單的記憶和信息檢索,是一種以高層次認知水平為主的綜合性能力,如批判性的評價信息、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因此,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的管家能力。另外,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面對複雜的學習對象時,單純依靠低層次的記憶、理解能力往往會透支其精力與體力,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能擁有一定的“高階思維能力”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習負擔,遊刃有餘地應對越發複雜的學習對象。

我們知道羣文閲讀教學的“羣文”不是簡單的數量的累加,而是按照議題組合,呈結構化的一組文本。課堂上,學生在交流對話中產生思維碰撞,自己去發現規律、補充甚至糾正閲讀認識。羣文閲讀教學重在教給學生類比、預測、統整等閲讀策略,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是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巧擬“議題”——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立足點

“議題”是羣文閲讀的靈魂之所在,沒有適宜的“議題”就沒有高效的“羣文閲讀”,“議題”的提煉要具有精確性、開放性和可討論性,能貫穿所有文本,有助於學生運用課內習得的閲讀方法。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議題”的確並不追求深度,而是關注其是否能引導學生多元地理解文本,所以“議題”要簡明,可操作性強,這樣才可能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老師們以“議題”為依託,精選閲讀材料落實羣文教學,圍繞議題實施羣文教學,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才能做到促思、增智,讓學生緊緊圍繞“議題”充分與文本對話,去思考,去發現,形成自己的見解。比如説,在德陽的吳秀華老師執教的《笑話裏的誇張》一課中擬定的“議題”——如何讓人物變得誇張可笑?這個“議題”不僅非常新穎、開放、可議性強,還十分有趣。學生緊緊圍繞“議題”自由讀本,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笑從何來。這樣的議題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創造性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交流、分享,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的見解。

二、巧選組文——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突破點

羣文閲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閲讀相關聯的多篇選文。羣文閲讀選文要能打開學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並最終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所以説,羣文閲讀選文在羣文閲讀教學中又起着突破性作用。經實踐探索,羣文閲讀組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意圖要明確。幾篇文章放在一起,並不是隨意的組合,一定要有明確的意圖。選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選取一定要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有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有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閲讀中主動去比較、發現、思考和探討,使其對事物的理解多元化;有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同一內容的的不同描述形式。不管我們選擇哪些文章,它們之間必須有可比性,具有可討論性。

2、可讀性要強。選擇文本時,要關注學生的閲讀視角,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同時具備“閲讀的價值”。如宜賓的趙泓老師所執教的《童謠中的“趣”》一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選擇了四種極富趣味的童謠,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童謠之“趣”。學生們讀起來興味盎然,在讀中發展思維。在“填童謠”這一環節中,有學生就通過比對分析發現有一個“牛兒”無處填充,馬上大膽提出質疑,文本的“閲讀價值”充分體現。

3、預設搭配要多角度:從文章的體裁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等。

4、層次要分明。選文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組合起來。選擇的文本既要為“議題”服務,又要典型,還要兼顧文本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如甘孜州的童曉敏老師所執教的《有趣有用的非連續性文本一課中》老師就由淺入深地選取生活中常見的高鐵車票讓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再選用《速效救心丸説明書》、《中美兩國國民閲讀調查表》、《太空漫步》這幾篇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逐漸習得閲讀這幾種不同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的不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提煉、歸納、整合,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巧設教法——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切入點

在羣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學生閲讀的引領者、陪伴者、促進者的角色,要讓學生學會通過自讀、跳讀、瀏覽、思維導圖、知識樹、閲讀體驗卡等多種閲讀方式,學會從海量信息中獲取重要信息,並在自主、互學、共享中體驗閲讀的快樂,掌握閲讀的方法,發展思維的能力。那怎樣才能達成讓學生自主閲讀思考、合作探究發現、交流互動提升、嘗試實踐遷移的高階思維能力呢?個人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文本整合

整合是羣文閲讀教學的靈魂,因此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不再單一呈現,而是應當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所以在羣文閲讀教學中,老師萬不可再對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花大量時間逐一進行分析,而是應帶領學生圍繞議題,整合整組選文,篩選出有用信息為接下來的提煉、歸納、整合等提高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做準備。

2、踐行生本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羣文閲讀教學其實就是生命教學,只有真正煥發了生命的活力,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正如生本教育所強調的: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在羣文閲讀教學中,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要儘可能“不見自我”,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

在羣文閲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不能一講到底,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圍繞議題自主閲讀、深入思考、比較歸納、分析綜合、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如眉山的張林老師所執教的《懶惰的哲學》一課中,老師通過《懶人吃餅》的故事引發學生對“懶惰”的原生態認識,再對比閲讀《一星期都是禮拜天》和《偷懶與經典》激發學生對“懶惰”重新認識的探究欲;通過《愛迪生欺騙了世界》中馬雲的觀點與愛迪生的名言的充分思辨,使學生對“懶惰”的認知達成共識,實現集體建構。這堂課上,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3、着力羣文讀後感

羣文閲讀教學所用的每一組選文,都是經過任課教師耗費大量時間精心甄選出來的。這麼好的教學資源,如果只讓它在一節課四十分鐘內發揮作用,着實令人可惜。另外,目前的羣文閲讀教學課的課後拓展,一般都是推薦書籍,形式難免有些單一,不太有利於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高效發展。那麼,是否能想出一個辦法,讓一節羣文閲讀課更富有生命力呢?基於以上思考,我們嘗試了引導學生寫羣文閲讀讀後感。

羣文閲讀讀後感是在一節羣文閲讀課上完後,學生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繼續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抒發個人見解的好機會。另外,寫讀後感能讓學生回顧思考一下學習的內容,並加以綜合分析和總結,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記得我們在執教完《再議“善意的謊言”》一課後,學生們在羣文閲讀讀後感中盡情表達個人觀點,各抒己見:

“善意的謊言,使一個音樂白痴變成了一位萬眾矚目的小提琴手,使一個‘多動症’兒童變成了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風度男兒。善意的謊言,是關心、愛護、鼓勵的代名詞,也是擁有美好心靈之人的座右銘。”

“善意的謊言就像藥品外層的糖衣,吃的時候甘甜味美,待糖衣褪去,藥品本身的苦澀就本本分分地顯現出來。善意的謊言,只能安慰一時,時間到了,只怕對當事人的傷害更深,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人們常説,披着羊皮的狼還是狼。那麼,有了‘善意’做幌子的謊言,就不是謊言嗎?我認為,我們應該誠實,不能撒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思維的表現)

“其實不管是什麼謊言,都有可能對人造成傷害,誠實、直率的語言也有可能會傷透人心。所以,我們要分清人物、事件再去決定説的話。善意的謊言,並不適合所有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你那所謂的‘善意’。”

看了學生的讀後感,我們欣喜,甚至驕傲:通過羣文閲讀,學生的認知更加寬泛、深入、靈活,認識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評價的綜合性更強了,這就是學生高階思維能力逐漸形成提高的信號!羣文閲讀讀後感,喚醒了學生認知的潛力,學生主動生成對事物更新的認識,迸發出更綺麗的思維火花!

利用羣文閲讀教學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與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巧妙融合,將為學生最終形成龐大繁複的嚴密思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對羣文閲讀的探索我們剛起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策略,來進一步提升羣文閲讀教學的實效性。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篇3

12月26號,我們全體教師聆聽了來自浙江杭州市天長國小的副校長xxx老師上的一節羣文閲讀觀摩課《草莓》以及關於羣文閲讀的講座《打造語文卓越課堂》。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卻使我大開眼界、收穫頗豐。

上課伊始,xxx老師首先出示了大草莓和小草莓對比的圖片,讓學生們猜一猜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買大草莓的人數和買小草莓的人數,然後針對“選草莓是選大的好,還是選小的好”這個問題,對三篇同樣是寫草莓但是觀點並不一致的三篇新聞進行閲讀。在不同的時間段,孩子們因為新聞的內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蔣老師在課中,通過自讀、默讀、速讀、瀏覽、跳讀等多種閲讀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着痕跡地對學生的閲讀方法進行了指導,規範孩子們的閲讀方式,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們的閲讀速度,並對一些閲讀習慣均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劃句子不如圈重點詞、判斷前後的句子是否是講同一個中心內容、如何用更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等等閲讀策略,對學生的閲讀能力的提高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堂課,場內笑聲不斷,在這笑聲中,學生們有所思,我們也是聽有所得。

可以説,羣文閲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的一種改變,改變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閲讀中學會閲讀、學會學習。羣文閲讀的魅力,在我的眼前,如書卷般緩緩展開。回首我們過去傳統的單篇單篇不遺餘力地精講,實在是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

羣文閲讀既有益培養學生真實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又有助於幫助學生培養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學表達、習策略、練思考,師生彼此共成長。

在xxx老師的教學現場,我們親身感受:羣文閲讀教學所呈現的文本數量遠遠超過常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力倡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有別於以往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包容的課堂,是發現的課堂,更是充滿吸引力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將嘗試羣文閲讀的教學,鼓勵孩子從課外閲讀開始,從推薦每一本優秀讀物開始,讓我的孩子們在閲讀的海洋中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篇4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經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趣味,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趣味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述。如:螳螂的大腿下頭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僅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述,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頭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述,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十分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明白管蟲會穿“衣服”,不明白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明白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此刻我全明白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能夠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能夠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樣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所以,教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可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當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僅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聽羣文閲讀課心得體會篇5

一個人的閲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要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只能通過學生大量的閲讀實踐。理想的閲讀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三種閲讀形態:單篇(課文)閲讀、羣文閲讀、整本書閲讀。三者之間,相互無法替代。羣文閲讀讓課內大量閲讀有了實施路徑。雖然這本書寫的是國小羣文閲讀怎麼教,但我覺得裏面的思路、方法,對國中羣文閲讀教學同樣有着操作上的指導意義。

一、羣文閲讀,激勵教師成長

作者寫道:“目前閲讀教學的技術化傾向使很多老師覺得讓自己勝任這份工作的重點不是本體性的知識,不是自己的閲讀視野,不是自己的閲讀力,而是讓“課”像“課”的技術,從而很快淪為技術主義者,對讀書,慾望不大,動力不足。”仔細想來,我們作為一線教師的確沒有抽出時間去閲讀,我們身兼班主任,繁雜的事物讓我們深陷其中,但是沒有時間閲讀,不愛閲讀,怎麼可能找到文章,怎麼可能總結、梳理出閲讀策略,怎麼可能發現表達特點呢?我想,我們真的應該放下手機,少看微信,多讀書,並思考自己讀懂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這樣才能把更多的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羣文閲讀,激勵學生寫作

現在很多熱鬧的課堂,變成了一種發言競爭,學生表面活躍地不斷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舉起手。這種表面熱鬧的課堂其實是發言過甚,隱含着很多危機,例如:在高頻率的發言中,學生沒有時間回到文本中去探尋文本的真諦。在我們對此課題的實踐中,一定要提解答領域郊寬的問題,提問需要閲讀多篇文章、整合性強的問題,提批判類問題……簡而言之,多提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除此之外,更要讓學生字課堂中靜下來,在這本書中,我們學習到了一點,讓他們多動動筆,嘗試做批註。本學期我們也會在此基礎做深入的研究。

三、羣文閲讀,教會學生閲讀策略

最近趙老師“教課文”還是“教閲讀”、吳教授“教課文”還是“教語文”的追問,以及pisa、pirls閲讀測試的被知道,大家開始關注“閲讀策略”。閲讀策略指的是,為了達某些閲讀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有計劃的閲讀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讀、比較、視覺化、連結、統整等,關於這些策略,我們可以在專門的文章中探討。“羣文閲讀”就是要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分部的知識、技能的精熟學習的模式為關注閲讀能力的培養,閲讀方法的學習的模式。

這裏要強調的是,閲讀策略需要透過老師的教學活動,步驟化、程序化,讓每個學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條件不同,背景知識多寡,都能循着老師有步驟、有程序的教學設計,每個人都往前進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羣文閲讀”,在選好文章的基礎上,還要相應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那種有步驟、有程序的閲讀策略教學,才有可能縮短兒童天生能力間的差距。

關於這本書,我們收穫很大,相信在實踐中會有更多感悟與反思,讓我們在羣文閲讀的路上越走越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pd87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