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1

初讀《提醒幸福》這本書時就像咖啡一樣,看似苦澀,但小口小口地回味,舍齒間散發着一種淡淡咖啡獨有的芬香。作家畢淑敏用自我涓涓如流水的文筆,將自我對於自然、生命的崇敬合成一杯上等的黑咖啡一般的書。在這本文集中,我最有感觸的還是《一釐米》這篇文章。

小也的媽媽陶影,她是一位有着很多缺點的母親,當小也不在身邊的時候,她會逃票。雖然家庭條件不怎樣寬裕,但她仍然儘可能為小也創造順利成長的條件。在《一釐米》這個故事裏,因為小也很高超過一米一一釐米的原因,陶影與檢票員發生了爭執,原本她是能夠跳起來像潑婦一樣和檢票員吵架,但為了在小也面前挽回自我的尊嚴併為了給兒子做示範,避免給兒子成長帶來負面效應,便拉着小也的手沒進廟,但她卻十分在意小也沒進寺廟受到的心理傷害。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不久之前,我與媽媽一齊去菜市場買菜,路上車不多,但菜市場門口那條街上幾乎停滿了車,中間留下的距離只夠兩車勉強經過。這時我和媽媽看見前方不遠處有一輛車剛好準備倒出來,媽媽便等候在那裏,等待這輛車倒出後,將自我的車再倒進去,但媽媽正在倒車時,從後面開來一輛車,不由分説就搶佔了那個停車位。媽媽搖下車窗對那車裏人喊道:“我在倒車,你怎樣就佔了我的車位。”那人徑自打開車門,瞥了媽媽一眼,説:“誰明白你在倒車。”撂下這一句話,扭頭就走了。媽媽轉過頭看了我一眼,我能從她的眼神裏讀出憤怒以及和那人決一死戰的神情。但她像陶影一樣選擇了忍耐和沉默。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想,天下的父母親應當都是這樣的吧!他們時時刻刻在子女面前維護自我身教重於言教的形象,以給子女作為良好的示範。這或許也是一種無聲的愛的表達吧!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2

幸福是所有人的夢想,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幸福。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一個人幸福與否,取決於我們對幸福的定義,還有我們是否知道怎樣才能獲得持久的幸福。《真實的幸福》這本書就用一種通俗而不失科學嚴謹的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之前説實話是有些牴觸的,以為它會像其他讓人反感的自助心理學書籍那樣教給我們“要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積極地看問題”、“要注重心靈的修養”簡單、枯燥的教條。讀完卻發覺不是,《真實的幸福》並不是一本心理學的教科書,而是生活實踐中的幸福體驗。塞利格曼從心理學的角度將精神和物質結合,提出關於幸福的新理念:當你的精神投入帶來了生命的蓬勃和豐盈的時候,你才會覺得幸福。書的內容不少而且有許多心理測試題,我就簡單把它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來寫:幸福的定義、幸福的公式和獲得幸福的方法。

關於幸福的定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作者在《真實的幸福》這本書裏提出了一個對幸福的測量標準,那就是生活滿意度。他認為,真實的幸福包括積極情緒、自主的投入和對生活意義的追求這三個核心元素。在他後來寫的另一本書《持續的幸福》中,他又重新對幸福做了更新。塞利格曼認為,幸福的內涵應該涵蓋所有人們在追求的東西,包括人際關係和成就。作者説,幸福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卻隨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當人生豐盈時,才會充滿生機和快樂的情緒。實現幸福人生應該具有五個元素,要有積極情緒、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要有成就感。這五要素不僅能幫助人們笑得更多、感到更滿足,還能帶來更好的生產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個和平的世界。

如果説幸福可以衡量的話,作者給出了這樣一個幸福公式,就是 h=s+c+v 。

h是幸福的持久度,s代表幸福的範圍,c代表生活環境,v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是説,我們的幸福持久度=幸福的範圍+生活環境+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幸福持久度越高,代表我們越幸福。

(1)先説h,h代表持久度。

為什麼要強調幸福的持久度?暫時的幸福很容易通過巧克力、喜劇片、奉承話、一束鮮花而獲得,但這種短暫的幸福過去之後,就會迎來空虛。困難的是如何提升幸福的持久度,這是無法通過增加暫時幸福獲得的,一個人擁有持久幸福的能力,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2)s代表幸福的範圍。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積極和消極情緒的範圍,這個範圍是決定我們整體幸福程度的先天成分。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我們天生就有一個幸福的範圍,而且是不可改變的。這個天生的範圍就像恆温儀,即使有高興的事情讓我們的情緒高漲,它也會盡忠職守地把我們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設定。同樣的道理,假如有不幸的事發生,這個恆温儀也會把你從低潮中拉出來,讓你回到原來設定的地方。

另一個使你不能提升自己幸福層次的因素是“幸福的跑步機”原理。當好事情接連發生後,你會很快適應,然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不再心存感激。比如你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職位越爬越高,你的預期也越來越高,這樣循環下去,你永遠也幸福不起來。一項跨國調查顯示,富裕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也比較高。但一旦人均國民收入超過8000美元后,財富的增加並不能繼續增加人們生活的滿意度。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名,只比普通美國人幸福一點點而已。因為幸運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帶給人們長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效果而已。所以s代表幸福的範圍,先天的樂觀或悲觀個性和對好事情的適應,會限制我們的幸福感的上限,每個人的幸福範圍不同,但它是不能改變的。

(3)c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關於環境這個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確可以提升幸福感,壞的一面是,這種改進很昂貴而且不切實際。研究結果顯示,在生活環境所涉及的因素中,有些與提升幸福感有關係,比如:生活在富裕社會而不是貧窮社會;結婚而非離婚;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社交豐富,朋友多;有宗教信仰等。而下面這些因素則與提升幸福感只有一點或幾乎沒有關係,比如:賺更多的錢、保持健康、儘量去接受教育、改變你的種族或搬家到氣候温暖的地方。

我們應該已經注意到了,生活環境這一項中,與提升幸福感有關係的因素有些不可能改變,有些不方便改變。即使你可以改變所有的外在因素,它對你可能也沒有很大幫助,因為它們全部加起來也只佔幸福的一小部分。所以,我們接下來就來討論那些我們比較有控制權的變量,就是v。

(4)v指的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是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核心。

把握住可控制的變量,可以促進我們產生實質性的改變,讓我們能夠生活在自己幸福範圍的最高點。這些可控的因素包括,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例如,我們可以對過去很滿意,很驕傲,但是現在卻很不好,而且對未來很悲觀。同樣,你現在也可能擁有很多幸福,但對過去充滿了怨恨,對未來也感到無望。當我們學會把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都調整到積極狀態時,你的幸福程度就會大幅上升,而且持久。不過,這些改變都需要真正的努力才能實現。

(1)用設計情緒練習提升幸福感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以及怎樣使用兩種情緒。(這也是這本書裏我覺得寫得最精彩的部分了)

消極情緒包括恐懼、悲傷和憤怒,它們是我們應對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它們使我們進入戰鬥準備。研究表明,遺傳偏向於消極情緒,那些能感受到最強烈消極情緒的祖先,一定是爭鬥中的最佳倖存者。

積極情緒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適等。積極情緒在進化過程中也有它的目的:它擴展了我們智力的、身體的和社會的資源,增加我們在威脅和機會來臨時可動用的儲備。

也就是説,消極情緒就像“這裏有危險”的警報系統,而積極情緒像一盞“這裏有成長”的霓虹燈,它使你在社交上、知識的吸收上和身體健康上更成功,獲得更多的收益。

瞭解了兩種情緒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計情緒,並根據要進行的工作來選擇思維方式,從而選擇合適的情緒。消極情緒和需要批判性思維的工作匹配,比如,研究生入學考試、計算個人所得税、決定要開除誰、處理失戀、面對審計、校對編輯、在競爭激烈的運動競賽中做決策。如果你在下雨天,坐在安靜無聲的房間內做上面這些事時,不安的、悲傷的情緒對你不但沒有妨礙,反而可能使你的決策更敏鋭。

相反,任何需要用到創造力、想象力和廣泛思考的工作,例如,設計銷售方案、想辦法增加生活樂趣、考慮一項新事業、決定是否該和某人結婚、從事競爭性不強的運動、進行創意寫作等就需要積極情緒的配合了。你應該找一個會提升你積極情緒的地方來做這些事,比如,你可以找一個陽光普照、空氣清新的户外或是咖啡廳,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有時還可以聽着悦耳的音樂等。

瞭解了兩種情緒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培養你的積極情緒。積極情緒是幸福理論的基本元素。積極情緒可以使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脱離消極的思考方式。如果你建立起了積極情緒的生活,你會發現你的朋友變多了,你在友誼、愛情、身體健康、工作表現上都會加分很多,你就會覺得更幸福。所以作者強調,面對未來的生活,我們要樂觀,相信未來,對未來充滿希望。

(2)突出優勢練習提升幸福感

我們每個人都有優勢和劣勢,找出你的優勢併發揮它,你的幸福感會大大提升。優勢包括哪些?作者説,像好奇心、洞察力、判斷力、創造力、熱愛學習、勇氣毅力、仁慈與愛、領導力、幽默、謙虛謹慎等等,這些品質如果發揮得當,都會成為優勢,也會成為你獲得幸福感的武器。書中有關於優勢的測試題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建議可以做一做。

其中作者教給我們一個在職場中尋找幸福的好辦法,就是結合自身優勢安排你的工作,使你的優勢得到展現,這不但會使你更喜歡你的工作,還會將枯燥的工作變得有生氣。當你真心願意去做這件事時,實現工作向職業再向事業的轉變,它就能為我們帶來很大的滿足,我們會獲得更多的幸福。

總的來説,在《真實的幸福》這本書裏,作者站在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給我們提出了關於幸福最嚴肅的思考。假如我們發現自己山窮水盡、一籌莫展,或者物質富足已經不能使你高興。那麼積極心理學提醒我們,幸福來源於精神層次的提升。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愉悦、滿意、專注地投入到當下的生活,要學會從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發現幸福並感受幸福,終極幸福的真諦是在應用突出品格優勢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3

有的人渴望得到幸福,卻不知身在幸福中。有的人感受不到幸福,發現不了幸福,卻常常會丟失幸福。

這天我就看了一本關於幸福的文章,是畢淑敏寫的《提醒幸福》,它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提醒中度過,天冷了,媽媽會説:“留意着涼,多穿幾件衣服。”考試前,媽媽叮囑我要仔細審題;下雨天出門,媽媽提醒我帶上雨傘-----每當我成功後,媽媽總會説不好驕傲,繼續加油;每當暴風雨來臨時,爸爸會説,注意安全。人生其實總有苦難。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

我們太多注重了自我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了。幸福往往是如小雨沐浴着我們,我們不能急迫地去渴望幸福,實際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強烈的、震撼的。正因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當一個人一無所有的時候,他會微笑地説:“我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當一個人身體有缺陷時,他還會微笑地説:“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我們就應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災難,幸福就會來臨。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享受這種幸福,注意提醒幸福,珍惜幸福,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完美。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4

斷斷續續地把《真實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了什麼是幸福。它與我以前的理解有一點點的偏差,我一直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幸福只是一種感覺,看完馬丁·塞裏格曼的書之後,發現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註解的,幸福是可以評估的,幸福是可以養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裏格曼博士,他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邊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麼?有人説“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誰會當真呢?一個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還有比這更高級的隱喻,也終究不過是講述説了幸福豐富內涵的一個方面,想準確解釋“幸福”這個詞,還沒有哪種説法能夠單獨勝任。馬丁·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專家,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曾以最高票當選為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他説“定義幸福的字句比定義任何一個哲學問題的都多,幸福是被誤用、濫用最多的詞之一”,由此可見,對於什麼是幸福還是不要去管的好。

塞利格曼也認為,他只關心幸福的成分,基於科學上的發現,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麼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們沒有辦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飢餓難耐的時候吃上一頓大餐,酒足飯飽之餘,心滿意足,情緒極佳,我們大約知道此時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這種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為吃壞肚子的概率總是存在的,但比起飢餓時的痛苦,飽餐之後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認為,他只關心幸福的成分,基於科學上的發現,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這樣説:幸福是什麼,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當一個人沮喪的時候,他比較容易喚起悲傷的記憶,而不會想起幸福的往昔”。

對過往美好的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為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塞利格曼還説,“只要知道一個事實——早期的事件對成人生活沒有或者只有一點點影響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靈”。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過去發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學會感恩,過去發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們試着抱以感恩之情,就會賦予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義,更何況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謝,例如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往往被視作理所當然。

過去還有很多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好的記憶,對這些不好的記憶,我們沒有好的辦法做到直接忘卻或壓抑記憶,外顯的壓抑反而會導致反作用。唯一能夠改變這些消極情緒的辦法是寬恕,“只有寬恕可以在不改變記憶的情況下,轉換、去除傷痛與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闢的總結:感恩和寬恕能改變你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而寬恕則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這樣你會更幸福。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只要你對過去的悲傷隨他而去,對現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對將來的問題坦然面對,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5

在上繪本講師課之前,我曾聽過某位講師在線上的繪本講讀課,當時雖然反覆聽讀老師在線上講繪本是多麼的重要,也是親子溝通中的重要工具。可實際上我依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繪本存在的深刻含義。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選擇了陪伴孩子,並將繪本作為最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保留在我們日常的溝通片段裏。

在講師課程之後拿到了《幸福的種子》這本書,我一方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深入接觸圖畫書的書籍,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曾經寶貴的讀圖畫書時光,一方面又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幸運,為了一直以來的堅持。

母親存在的意義

作為一名單親媽媽,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一直是我最大的難題,曾經有過放棄每日陪伴孩子的念頭,但依然會珍惜每日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鐘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時間。直讀到鬆居直老先生的書後我深深的慶幸自己做過的決定。

“在孩子看圖畫書之前,先對他每年説話,對他們唱歌吧!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親在他的身邊。母親才是嬰兒生存的最大力量和依靠,所以母親應該用温暖、輕柔的愛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來養育寶寶,而圖畫書則負責把詞彙的種子一粒粒地播入母親犁好的心靈土壤中。“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安全感註定會比其它的孩子更加缺失。但是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堅定的陪伴,和孩子共讀一本本温暖的圖畫書,無疑是我們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儀式,它雖然比不上強心劑,卻温潤地緩緩地滋潤着孩子日益成長的內心,讓孩子堅定無論何時何地媽媽都是他最大的依靠。

豐富的語言體驗

曾經的我一直以為圖畫書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字,向幼兒傳達各種知識。但鬆居直先生認為,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它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所以父母們在讀圖畫書之前應該靜下心來,注視孩子的臉,想想這本書能給孩子帶來多少快樂,然後抑制住教育孩子的衝動,設法讓孩子融入書中,獲得真正的喜悦。

不知道有多少位媽媽曾經像我一樣,因為有時候工作太忙,將當日睡前的閲讀視為一種任務,迅速或者乾巴巴的將書讀過一遍,就匆匆的催促孩子趕緊睡覺,甚至於為了抓緊時間,我不願意繼續和孩子討論書中的情節。就這樣,我硬生生的折斷了孩子/我/書之間的溝通,孩子無法真正從這個活動中獲得喜悦,也得不到温暖的迴應,更無法溝通。現在回想起,當我們時間充裕時,緩緩地沉浸於書中的圖畫和情節裏,主動向我表達他的想法時,孩子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滿足。他甚至會常常的拉着我的手説,“媽媽這本書是買的還是借的啊?我好喜歡呢!”像讀到類似14只老鼠系列書,他會主動的跟着我的語言扮演起小老鼠;看到《生氣湯》、《菲菲生氣了》他也會模仿爆發的火山,大吼大叫的樣子來表達他的理解。這是隻有父母自己用心的念讀圖畫書,才能帶來的效果,也只有這樣就能使孩子擁有豐富的詞彙,成為內心充實的人。

傳遞親情的橋樑

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和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用温柔的聲音對他説話,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

在崔老師的有道vi羣曾看到一道育兒題。兒童的成長環境會影響兒童心理,哪些情況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會更大?其中孩子發起的話題少於20%會使兒童偏內向。因為兒童成長的心理環境更多的來自父母營造的家庭環境,父母與兒童在家庭中話語的溝通佔比最重要,而媽媽對孩子有80%以上的時間是語言交流。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回覆陷入更多命令和要求中,那麼會讓兒童屏蔽掉父母的話語,因而更有傾向成為一個內向的人,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有一本有趣的圖畫書,那麼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話題將源源不斷,孩子也可能會發起更多感興趣的話題。

到現在,一直然讓我驕傲的是孩子非常體貼我,我想這和從小就温柔的抱着孩子和他一起看書,一起玩要有關。這麼多年碴磕碰碰的慢慢走來,我經常感恩,雖然有着那麼糟糕的經歷,雖然彷彿全世界都拋棄我了,可是依然有一個温暖的孩子。我們可以在空蕩蕩的家裏一起讀着喜歡的圖畫書,哪怕下一刻迎來家中的狂風暴雨,但在那一刻我們知道旁邊還有愛的人,那一刻我們就是温暖的。擁抱成為我們每天最重要的儀式,彼此會説着今天也要開心哦!這就是語言的和擁抱的魔力。

圖畫書的價值因人而異

講圖畫書的人能決定圖畫書的最終價值。無論多好的圖畫書,如果講的人態度數衍,那麼就無法傳達圖畫書的精神。所以一個講畫書的人如果能做到:

與好的圖畫書產生共鳴、充分理解書的內容、自得其樂。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這樣才能將更豐富的內容傳達給孩子,同時察覺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我相信我也將努力銘記這幾點,願我們親子之間的豐富語言交流,成為家庭最大的財富。

幸福讀書心得體會篇6

最近小寶的幼兒園家長讀書會正在共讀鬆居直的這本《幸福的種子》,鬆居直久仰大名,但正兒八經的讀他的著作還是第一次,讀完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本書的內容輕鬆温暖有趣中透着智慧,相信每個關心孩子,喜歡親子共讀的家長都能獲益匪淺。本篇文章筆者想結合親子共讀的經驗和大家分享第一章中《傳遞親情的橋樑》這個部分。

根據鬆居直先生的敍述和個人經驗,筆者將圖畫書傳遞親情的方式總結為兩種:

(1)通過身體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

(2)通過圖畫書的內容構建共同的情感基因。

身體的接觸與語言的交流:

還記得小寶1歲多到3歲多的時候,媽媽盤着腿,讓他坐在媽媽的腿上,胳膊環抱着他給他讀圖畫書,那種感覺對媽媽來説終身難忘,小小的人肉肉的暖暖的香香的,我們都很享受那種狀態,現在有時候我也想那樣,説:“兒子,坐到媽媽的腿上來!”孩子仍然欣然接受,但是還沒一分鐘,我就開始呲牙咧嘴了,“兒子兒子你快下來,媽媽的腿受不了了”,所以現在我們只能並排而坐,有時候也用胳膊將他擁住,但時間長了我們可能都感覺不太舒服,這時更需要距離和自由,但是家長的陪伴仍然很重要,孩子已經將每天晚上父母給他讀圖畫書聽當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通過每天的這段時光,孩子感受到了親情,感受到了愛和快樂。

親子共讀過程中或讀完之後,孩子會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或者發表意見,這是大人們瞭解孩子內心想法的大好機會,也是我們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孩子的好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vyg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