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議題:人性的冷漠 串詞

議題:人性的冷漠 串詞

議題:人性的冷漠 串詞
議題:人性的冷漠 串詞
大家好,我是***,在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先為大家放一段10分鐘左右的小短片。
(放視頻)
觀後感)這段視頻播放完了,我想大家應該也已經猜出我這次所將話題的主題:那就是人性的冷漠。對於這個視頻,故事比較老套,再看開頭的時候大家也許已經猜出了結尾,但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結尾,那位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男乘客在得知公車出事故無人生還時的那抹笑意耐人尋味,有人説這抹笑意是對女司機剛烈決絕的認定與讚賞。也有人説對漠視人性最後又遭到報應的人的一種嘲諷。在座的大家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是那抹笑主要來自於男乘客慶幸自己活下來和得到女司機的感謝而產生的得意。這樣來看才符合邏輯,他也是一個凡人,他也貪生怕死,在女司機被拉出去的時候,他猶豫,但最終還是走了出去。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微弱的閃光吧!
下面開始今天的話題:人之初,性本善 議當今人性冷漠


在大自然中人與動物相依為命,息息相關。海豹是一種十分温順的動物:據説,如果一個人躺在北極的雪原上,海豹就會爬過去,替人擋風,並偎依着他,希望用自己的體温把人救活。於是,有些獵殺海豹的人,就裝死躺在雪地上,等海豹爬過來在獵殺海豹。獵豹人只要走近海豹,用一根木棒或斧頭當頭一擊,它們就會立即喪命。並用尖利的鋼鈎將海豹拖上船,活剝海豹皮。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要求,海豹獵殺者在剝海豹皮之前必須進行簡單的測試以確保海豹已經死亡。但實際情況是,很少有獵殺者實施這樣的測試。巨大利益誘惑下隱藏着血腥,人類在金錢下的冷漠暴露無遺。
 
而在人與人交往的社會中,卻早已失去了温情與淳樸,冷漠大行其道。
我們先瀏覽幾組圖片。這幾組圖片所反映的場景在生活中並不罕見
1.       記得多年前,就有新聞報道,有人跳樓,圍觀者湊熱鬧因為等得太久而不耐煩,叫嚷跳樓者快點跳。結果跳樓者受到了語言的刺激,終身一躍,結束了自已的生命。
2.       從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開始,不斷的新聞報道在警示我們——國人道德的缺失。不少人以“好人得不到好報反被誣陷”為藉口,更是冷眼旁觀。推脱責任。
3.       人與人之間缺少温情,在這個物質社會中,人越來越理性和冷酷,失去了最起碼的責任感和道德。
今天我們就此話題,重温一些經典的案例,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對大家有所啟迪,能使大家對自身有更多的反思。
1黃山門事件
相信大多數國人的教育都是如此:從小在學校教育裏,老師們教育我們要助人為樂,而在家庭的教育當中,家長會告訴我們碰到什麼事不要多管閒事,以免惹禍上身。
2010年12月12日,由復旦大學18名學生自發組成的“驢友”團未買門票,進入安徽黃山風景區一段未開發的區域探險。當天下午 5時,他們迷路,被困懸崖邊,只好報警求助。13日凌晨2:50左右,救援人員找到了牢牢抱在一起的18人。由於天氣因素,救援組決定立即下山。而年僅 24歲的黃山市温泉派出所民警張寧海在護送途中不幸墜崖犧牲。
一個生命的逝去,換來的不是復旦學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論壇大談面對媒體如何公關,登山社誰來掌權。復旦論壇上還有學生認為, “你們就該為納税人服務”,“探險迷路沒有錯,JC(警察)死掉是他們的職責和光榮”。
18位活着的復旦學生,和1位失去生命的黃山民警,將輿論捲入了對“冷漠”的質問當中。不應再對這18名學生苛責什麼,他們只是眾多大學生中的一位,也是這個社會十幾億人中幾個人而已。要討論的是這種如此熟悉的冷漠。
懦弱:害怕輿論譴責,不願承擔責任
18人之中的一名學生在網上公開的懺悔信中寫道:“我的難過與後悔沒有促使我站出來擔當起生命的分量,我卻在想盡快恢復從前的生活狀態。在輿論面前,想的是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儘快走出這一段陰影,卻忘記了那位因我們的衝動和魯莽而死去的警官。”
這羣學生在遇到緊急事件時是不冷靜的,心理沒有足夠的承受力,因此,在回到學校之後,逃避成了面對事件最好的辦法。這羣年輕人,在面對一條生命的逝去時,是懦弱退縮的。而這種懦弱,在很多時候表現成冷漠。
自私:他人的死亡由其他人負責,保住自己最重要
據媒體報道,面對如潮批評時,一位獲救學生如此迴應:整個事件中,最不負責任的表現是警察在找到隊伍之後,要求立即下山,這是導致張寧海警官墜崖最大的原因,而當時的情況完全不適合下撤,做這個決定的人才是最大的責任人。還有學生認為對於警察殉職應該找公安局和政府,他們有義務給家人補償,而不是找學生。
在學生的邏輯中,首先是怎樣將自己與事情撇清關係,讓自己安全。張寧海是與自己無關的人,他的死是因為執行公務中的意外,這意外是由於當時指揮部的錯誤決定,補償應該由政府負責,自己要做的是回到學校,儘快忘記這件事,恢復到以前的生活。這是一種讓人齒寒的自私,這種邏輯的前提是對生命的蔑視。
無知:遇到危機不懂如何自處,顯示人格不健全
這18名驢友,本抱着冒險的目的出發,卻在遇到一點困難時便驚慌失措,直接導致了之後的一切。在事故發生後,沒有主動面對,而是選擇躲進學校和家庭的庇護下。除了有意識的懦弱和自私外,他們在遇到危機時,大腦一片空白,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處理。
由此可見,身處高等學府的“精英”們亟需公民素養教育。
4.       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點30分,廣東佛山南海黃岐的廣佛五金城裏,2歲女童小悦悦在過馬路上不慎被一輛麪包車撞倒並碾壓,肇事車輛逃逸,隨後開來的另一輛車直接從已經被碾壓過的女童身上再次開了過去,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都對此冷眼漠視,只有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發網友廣泛熱議。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離世。









“小悦悦事件”發酵為一場國人對人性冷漠、道德淪喪的大討論。對於見死不救,道義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對於一個健全的社會來説,其良好規範的建立,則不僅僅仰賴於道德的建構,社會保障體制的健全才是我們勇於突破心障,奉獻愛心的基石。
   事實上,人性的冷漠並不僅僅是佛山的問題,如果小悦悦的事故發生在其他城市,相信依然會有路人畏懼繞行,所區別的可能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我們不否認這個社會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是絕大多數,但這次事件中是18個人而不是一兩個人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今社會道德的失範,確實已到了急需轉變的時刻。然而,在佛山市、廣東省或以重金激勵見義勇為,或推動見死不救入罪等強力方式力圖扭轉局面時,我們理應冷靜,這是否就是扭轉社會風氣的終極解決方案?
    其實阻礙公眾救死扶傷、出手相助的,還是人們內心中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這種不安全感的,則是社會體制、法制、保障機制的不健全。要想扭轉這種不安全感,眼下流行的“校長撐腰體”似乎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如果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被訛詐了,學校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學校替你賠償!”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給每個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經濟、醫療保障機制,那麼出於經濟角度的訛詐或將大為減少,甚至不復存在,而見義勇為者也無需過分擔憂補償與法律責任的判定。等到全社會都來為你“撐腰”的那一天,相信將不會有人在小悦悦面前繞行。










 
 
講了這麼多,然而,仔細想來,生活中並不乏温暖與善意,只要我們用心擷取、發揚光大,終將匯成改變你我的温暖洪流。
1,     最美媽媽 吳菊萍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陽台外的晾衣杆,樓下過往的人們望見便尖叫起來,這一叫把吳菊萍給喚了過來,只見她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衝過去接住了妞妞。
被緊急送往醫院後,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橈骨斷成三截,預計半年才能康復。逃過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甦醒過來。
吳菊萍憑藉這個感人事蹟當選了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感動中國對他的頒獎詞是: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  2.譚羽然,來自山東省棗莊市。是天津商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也是天津商業大學星海藝術團的一名主持人。
•  作為藝術愛好者,他自己籌建了殘疾人藝術團,他説“殘疾人藝術團不是短暫的慈善行為,我將它看做是我人生的信念與價值,是我一直要堅持下去的事業。我要用我所長去挖掘和培養他們的才華,讓他們同樣享有追求幸福、擁抱夢想的權利,我要用音樂與舞蹈向他們傳遞關愛與温暖,讓他們努力生活,學會堅強。對殘疾人羣體所懷的不該只是是同情,不該是愛莫能助,而是尊重、關愛與幫助,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詮釋我們心底的那份愛心,去鼓勵更多的大學生走近他們,感受他們的堅強與勇敢,去營造整個社會的和諧。”
3抱抱團
•  抱抱團”活動,崇尚與陌生人自由擁抱,這樣活動最早起源於美國。他們在大街上舉上牌子,上面寫着“Free Hugs”,讓大家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和温暖的感覺。在社會越來越發展的情況下,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忽略了身邊的人。這是讓大家笑容綻開的一種方式,讓我們用擁抱冰釋陌生人之間的冷漠。
•  撇開各人的身份,地位,性別,種族等等,平等地給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份温暖,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關懷的人,無論大小,也許這就是free hugs所要發揚的精神吧.創造一個平等温暖善良的世界。理解應該遠多於疏遠帶來的誤解和傷害。
•  那就讓我們拒絕冷漠 張開雙手 擁抱每一個人吧!
•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pr1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