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為冷漠付費讀後感(精選多篇)

為冷漠付費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為冷漠付費讀後感

為冷漠付費讀後感(精選多篇)

為冷漠付費讀後感

某日,閒翻看一本雜誌,看到一篇《為冷漠付費》的短文,寫的是美國紐約市市長拉瓜迪亞的一件小事。

故事發生在美國經濟最蕭條的1935年冬,一位老太太為了餵養3個失去父母又幾天沒有吃東西的孫子,無奈之下偷了麪包房的麪包而被面包房老闆告上法庭。法庭開庭問清原由後,為了秉公辦事,執行法律,對老太太宣佈兩種判決供選擇:一是罰金10美元,二是拘役10天。面對宣判老太太為難地説:“我犯了法,願意接受處罰。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會去偷麪包。我願意拘役10天,可我那3個孫子誰來照顧呢?”這時候,旁聽席上站起一個人,他先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説道:“請你接受10美元的判決。”並隨即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進去,又轉身説:“各位,我是現任市長拉瓜迪亞,現在請諸位每人交50美分罰金,這是為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老祖母去偷麪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頓時靜靜的法庭上,所有驚訝不已的旁聽者都站起來,每個人都認真的拿出50美分放進市長的帽子裏,法官也不例外。老太太看到這個場面,雙手捂面,鳴咽出聲。

讀完這個故事,我有以下幾點感慨:

一是為紐約市長能親自到法庭出席對一個老太太偷錢這樣小得不能再小的案件審判而感慨。我不知道,現在都是哪些官員在關注貧民的小案件。作為一個地方官員,一年甚至幾年之內是否進過一次法庭旁聽案件的審判呢?我想,不要求每個官員都對貧民的案件關心,那也做不到,我只想在一個特定時期或特定案件,我們的官員(不是一個而是更多一些)能到法庭旁聽,把它作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一個機會。

二是為紐約市長主動為被告人老太太支招、付款,以將老太太從困境中解脱出來而感慨。在目前經濟形勢嚴峻,就業相當困難,看病還相當貴、學費還一再攀高,我們的官員能否都結交一個“窮朋友”,用少開一次會,少搞一次招待,少開一個月工資,將節省下的錢用來幫助“窮朋友”渡過生活上的難關。

三是為紐約市長以這個小小案件為契機發動旁聽者為自己的冷漠付費來教育大家而感慨。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哀莫大於心死”。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百姓,當你過上不愁吃不愁喝,有房、有地、有車、子女有工作,無憂無慮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那些為吃喝、子女教育、住房、治病、就業犯愁的人呢?官員們拍拍胸膛問問自己是否尚有“邑有流民愧俸祿”、“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百姓捫心自問是否還有“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翻身不忘”,“幸福不忘”的心態?在目前自然災害頻仍,突發事件常現,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能無動於衷,有多少愛就獻上多少愛。記得有一首歌唱得好:“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請為你的冷漠付費

請為你的冷漠付費

拉瓜地亞曾擔任過紐約市市長一職,1935年,他在一個平窮髒亂的區域的法庭上,旁聽了一樁偷竊案的審理過程。被告是一位老婦人,她犯下的罪刑是偷竊麪包。在法官訊問她是否清楚和願意認罪時,老婦人回答:“我需要麪包來餵養我那幾個餓着肚子的孫子,要知道,他們已經兩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

法官答道:“我必須秉公辦事,你可以選擇10美元的罰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判決宣佈之後,拉瓜地亞從旁聽席上站起身來,脱下帽子,往裏面放進10美元,然後面向其他人説:“現在,請大家每個人另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支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竟讓祖母偷東西來餵養孫兒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們所在的城市的過失。”

沒人能夠想象得出那一刻眾人的驚訝與肅穆,每個人都悄無聲息地、認認真真地捐出50美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冷漠比憤怒更可怕。面對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我們憤怒,那説明我們的內心充滿激情與力量;可是如果我們對於任何事物都冷漠視之,那説明我們的心已經死了。莫大於心死!

第三篇:毒殺親子請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毒殺親子 請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2014年12月10日09:41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評論:毒殺親子 請為我們的冷漠付費

11月20日,河南省鹿邑縣法院,武文英涉嫌故意殺人被審。去年2月,她把農藥瓶遞給腦癱雙胞胎兒子,致二子死亡。(12月9日《新京報》)

所謂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長期辛勞,46歲的武文英早已滿頭白髮。為了照顧一對腦癱的雙胞胎兒子,武文英每天的生活像鐘擺一樣機械重複,用丈夫高中鬆的話説,“20年裏,妻子沒睡上一個囫圇覺,夜裏要起來三四次給兒子翻身”。如此母親,最後竟然親手毒殺了這對照顧了20年的雙胞胎兒子,這起人倫悲劇讓人無語凝噎。

對於一個家徒四壁的農村貧困家庭而言,如果沒有制度性的救濟,養活一對腦癱的雙胞胎兒子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三年前,河南省實施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計劃為貧困腦癱兒童實施康復訓練,武文英的雙胞胎兒子當時在救助範圍之列。然而由於當地鄉政府和村大隊的“工作人員太少”,雙胞胎兄弟倆的信息竟然不在鹿邑縣殘聯的殘疾人系統中。武文英的丈夫曾數次向政府求助,然而“誰也不管”,媒體曾三次報道“母親照顧腦癱雙胞胎19年”的事蹟,換來的也僅僅是輪椅和500元錢,以及兄弟倆每月共60

元的低保待遇,而未能走進當地部分相關部門的救助體系之內。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救助機制,而是救助機制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政府實施保障性項目,本意就是為了救治貧困殘疾兒童,而真正需要得到救治的人卻偏偏沒有得到救治,那麼,這種保障性項目究竟起到什麼作用?而當地政府的不作為,令人無法容忍,這是保障項目成為擺設的原因之一。

空談法律與道德,往往是蒼白和殘忍的。對於雙胞胎腦癱兄弟死亡事件,村裏都一致保持了沉默,而在武文英投案自首後,3000多名村民又集體遞交了一份聯名求情信。在情與法之間,村民們用一種最樸素的方式做出了選擇,這並非因為他們不懂法,而是因為他們相信,法律之上還有道義良心。(昆明 媒體人 吳龍貴)

(來源:長江日報)

第四篇:奪命的冷漠 讀書報告讀後感

《奪命的冷漠》讀書報告

《奪命的冷漠》是三一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伯烈特和弗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g·艾辛以marshall jevons為筆名共同創作的推理小説。marshall jevons這個筆名,是由兩位知名經濟學家的名字拼成的。他們是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其著作《經濟學原理》是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和威廉·傑文斯——邊際效用理論之父。這本書中涉及的經濟學知識,大多出自這兩位學者的貢獻。作者以marshall jevons為筆名,既暗示了這本書含有經濟學理論,也表達了他們對前輩的深深敬意。

此書講的是一位經濟學家在劍橋經歷並偵破的一樁奇案。主人公到劍橋幫助基金會協商購買馬歇爾故居的事宜,到達後,先是同行的企業家遭到突然襲擊,險些喪命,接着同樣有購買意向的學院院長遭到謀殺,這也就使貝列爾莊園失而復得。主人公斯皮爾曼教授帶着疑問參與調查,不斷尋找線索,用經濟學原理抽絲剝繭,解開謎團。但真相即將水落石出之時,有最大可能的犯罪嫌疑人——憎恨院長的戲劇女演員也被殺害。這使破案再度陷入困境。主人公繼續蒐集信息,心細如髮地推敲嫌疑人的言行,與真兇鬥智鬥勇,最終將真相公之於眾。這本書不但有普通推理小説的懸疑和驚險元素,還有對一些經濟學原理,邊際效用理論的解釋和應用。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讀者可以感受到原本看似乏味的經濟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魅力。

此書總體採用順敍,章節內部有補敍,比如《墓園驚魂》一節中,提到“像是枯枝突然折斷的一聲脆響”,以及主人公即將被活埋的驚險情節,到後面才補敍斯蒂夫是怎樣接受了斯皮爾曼教授的邀請,協助他抓住真兇,並解釋了是他不小心發出聲音,一直在暗處保護主人公。這種書面表達的處理方式既簡明易懂,又能在關鍵情節設下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讓讀者張弛結合的心情中置身主人公的離奇經歷,忘記了時間。

書中有兩個情節令我難忘。第6章《哈特的藏書》中,哈特故意把一部分重複的書拿到裏面,使每種書在外面的書架上只有一本,書中主人公這樣分析:“把這些書藏起來是為了讓書顯得更稀有,才可以買到更好的價錢;等到賣出一本書後,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再從私藏的存貨中拿出同樣的書補上去。”這使我想起經原課上學的資源的稀缺性。教材中提到為什麼水便宜而鑽石昂貴。在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用邊際決策的理論分析,是因為“一個人對任何一種商品的支付願望都基於其邊際利益”,“邊際利益又決定於一個人擁有多少這種物品”,但主人公的分析激起了我的一些有關思考。鑽石更稀缺,增加一單位鑽石的邊際利益很大,人們願意為鑽石付更高的價格,就賣方而言,鑽石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由此提煉出:資源越稀缺,價格越高。小説中也正是這樣,第一本書賣了100英鎊,第二本則賣了105英鎊。

還有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情節,是第13章《重遊劍河》中“霍布森的選擇”。霍布森開馬場賺了很多錢不是因運氣好,而是他充分了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利己心理——租馬時不顧馬匹狀態隨心所欲地騎,並通過特定機制儘可能減少這種心理對馬的傷害。這點讓我感受到良好機制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

在拜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一些不足和需要充分説明的地方。第26章《斯皮爾曼教授的教授》中,主人公在揭祕時説:“分析問題的關鍵之處不是仔細考察動機——警方常常就是在這個環節上出了錯,而是仔細剖析利弊得失。”我認為此點有待推敲。首先説明,剖析得失在此案中是一條捷徑,但不代表在其他情況也適用。經濟學領域最基本的假設是“人是理性的”,然而現實生活中,人不是在任何情況都會做出理性選擇。剖析得失來推測兇手的前提是:兇手是理性的,殺人可以使他獲得巨大利益。可是現實中兇手往往在非理性情況下犯罪。所以,警方考察動機的方法雖不是捷徑,卻是破案的一般方法,警方的思路並沒有錯,只是需花費更多時間排除嫌疑人。除此之外,我認為作者應補充一些主人公誘導兇手到

墓地的情節,書裏關於偽造便條一事的敍述有些單薄,邏輯也讓人難以理解。費恩難道不想想為什麼瑪麗·馬歇爾要把當時一文不值的股票放進丈夫的墓地裏?教授引君入甕的藉口似乎有些拙劣。還有第6章《蛋頭先生定理》,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外國讀者對那首童謠不瞭解會造成對定理的不理解,希望譯者可以加一些有關注釋。

《奪命的冷漠》讓我在閲讀的輕鬆愉快中,在破案的緊張刺激中,認識經濟學原理。它並不是平淡粗淺,而是奇妙有趣;並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貼近現實。它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思考方式,使人增長智慧,使人更好地生活。

第五篇:居里夫人的勤奮,為研究冷漠待客

居里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為研究冷漠待客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為瑪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蘭文為manya sklodowska),於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瑪妮雅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她出生(她是他們的的第五個孩子)後不久他們就失去了教師職位。為了餬口,他們包下了一些學生的伙食。為此,年輕的曼婭也要協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的優秀獎章。中學畢業後,她當了家庭教師。

1891年她到巴黎進了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

24歲的瑪妮雅(後來的居里(敬請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夫人)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開始了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雖然住在姐姐家裏生活舒適,但是由於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響她的學習,瑪妮雅説服了姐姐,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了下來。準確地説,這只是一間閣樓,沒有暖氣,沒有煤氣,沒有水,也沒有電燈。

在她的生活中,沒有娛樂時間,沒有聊天時間,正如瑪妮雅給父親的信中所説的:“讀書、讀書!這就是我目前生活的全部。”

她拼命地苦讀,甚至忘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有一天,她暈倒了。姐夫趕來一邊仔細地給她檢查身體,一邊問她都吃了什麼東西。她頭一天晚飯只吃了一把蘿蔔和半磅櫻桃,一直學習到凌晨3時。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護理下,她才恢復了健康。瑪妮雅就這樣苦讀了兩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物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她與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相識,第二年他們結了婚。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裏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説:“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896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了x-射線(他因此獲得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發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能夠解釋的要強。居里夫婦於是努力尋找,終於在1898年宣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製得1克純淨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

錒ac)一起分離出純淨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的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佈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地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1e5e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