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精典作文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精典作文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精典作文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墨西哥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改革報》的頭版,放了一張平安夜餐桌的照片:琳琅滿目的菜餚酒水旁邊,標註了同比去年的漲幅——火雞、豬腿、西紅柿、紅酒、意大利麪,分別上漲了38%、29%、25%、12%、11%。這張圖片的大標題是:今年的聖誕大餐要比去年貴12%。無需更多解讀,“漲價”就是當地民眾對經濟發展的最直觀感受。

時事評論觀點:

火雞、豬肉雖然出自本土,但飼料、生產線都來自國外,當墨西哥比索加入到全球貶值最嚴重的貨幣行列,成本的迅速增加當然不可避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每個人的飯桌都與國際情勢息息相關。2016年,不光墨西哥,競爭貶值、輸入通脹、經濟減速,伴隨着許多新興經濟體,風險就像傳染病一樣,讓“感染”上的國家為之一顫。

然而弔詭的是,風險的誘因偏偏又不是全球化,而是一股“逆全球化”的思潮。英國脱歐、美國大選,這些佔據2016年國際新聞頭條的事件,背後無不湧動着保守主義的思潮,這使本就低迷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驅逐穆斯林、遣返非法移民、在邊境修隔離牆、拒絕自由貿易等呼聲,甚至成為一些政客競選的口頭禪。

事實真像政客們描述的那樣嗎?美國揚言要驅逐墨西哥非法移民時,得克薩斯州正面臨“用工荒”,當地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條件允許,我將馬上僱傭60名屋頂工,這是我從業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糟糕狀況。”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英、法、德等歐洲發達國家。德國一份名為《2040年的勞工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德國將面臨180萬技術勞動力的短缺。技術人才的隱憂,正在成為更多國家的共同關切。

過去幾十年裏,全球化給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樸素的經濟規律,指引資本不斷尋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流向,由此帶來了超越國界的現代化大生產,人、財、物的順暢流動,形成全球化的產業鏈和利益鏈。正是基於此,當一些發達國家揚言要將產業留在本國時,跨國企業並未停止全球併購的步伐,反而增加了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全球化不是西方化”,無論從區域格局,還是從產業、行業發展的視角來分析,面對互聯互通的國際大市場、全球產業網絡、金融大平台,沒有哪家公司的最高決策者會輕言放棄。

“世界被剷平,你也感受到鏟過來的那股力量時,請找一把鏟子向自我的內在挖進去,千萬別想要築牆。”這樣的判斷放到今天來看依然適用。並非所有人都能從全球化中直接受益,但如果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全球化,那顯然是搞錯了方向。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在泰國首都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開往市區方向的高速路沿途,矗立着一塊印刷着“東盟經濟共同體”標語的廣告海報。東盟共同體建成即將滿一週年,其中經濟共同體建設取得巨大進展,為這一總人口超過6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達2.6萬億美元的區域帶來巨大機遇,區域企業將其視作拓展市場的有利契機。

時事評論觀點:

兩個多月前,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的首次國事訪問,選擇了中國,這被不少菲律賓觀察人士稱為“破冰之旅”。其實,中菲關係根本沒有結構性的矛盾,非要逆着大局而行的人結下的“對抗的冰”,才是一種意外。重回黃巖島附近捕魚的巴拉望省漁民,和靠種植芒果、香蕉為生的菲南部果農,從中菲關係轉圜中直接受益。菲律賓商人被壓抑的對華交往熱情,也得到久違的釋放。據瞭解,陪同杜特爾特訪華的商貿代表團,原本定為150人,後在工商界人士建議下放開,代表團規模超過500人,在菲律賓歷史上可謂規模空前。

“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或陸上相鄰,或隔海相望。在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下,中國為維護東盟共同利益承擔了更多責任。今年三、四月,為了緩解湄公河流域國家旱情,雲南景洪水電站向湄公河下游實施應急補水。湄公河水位上升,讓泰國農民的水稻種子順利發了芽,柬埔寨上丁省的漁民不再為捕魚發愁。泰國官員稱讚中國在管理跨境水資源方面更加透明化,柬埔寨官員表示中國開閘義舉令人深深敬佩。

上週末,中老鐵路項目全線開工儀式在老撾琅勃拉邦省舉行;明年初,中泰鐵路項目曼谷至呵叻段計劃開工建設,中國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可能破土動工。近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也就新馬高鐵項目簽署正式雙邊協議,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多國鐵路企業均有意競標。中國與東盟的互聯互通,正給越來越多的國家注入發展活力。

對抗的冰,耐不住合作暖流的沖刷和融化。從發起“一帶一路”倡議,到亞投行、絲路基金啟動,再到引領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希望本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是筆者接觸到的眾多東南亞人士的共識,當中既有官員、企業家、學者,也有普通工人和農民。

政治互信、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就是承載中國與東盟國家互利共贏的一池春水。雜音、噪音終將散去,攪局者註定遭遇失敗,合作與發展始終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的主旋律。

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當今世界,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全球治理遭遇瓶頸,制度供給嚴重不足,體系需要完善。在這場大變革中,中國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並提供公共產品,有力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時事評論觀點:

首先,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與世界深度互動,積極參與並引領全球治理,是中國新時期維護自身利益的有效路徑。中國正在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並努力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近年來,中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框架場合,越來越主動地建言獻策,發出中國聲音,提供中國方案,成為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國重視在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網絡安全等重大議題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協調和配合。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必將回饋國際大家庭。”不僅如此,中國還是腳踏實地、身體力行的實踐者,比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主辦亞信、亞太經合組織、G20峯會等國際會議,創造了多個第一,成功地將中國方案國際化,轉化成為國際共識。

其次,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特點鮮明,國際認同與日俱增。主席曾指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自黨的以來,中國日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即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正如主席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時所説,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同時,要完善世界經濟治理,就必須更多地調動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性,才能為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做出更大貢獻。因此,如何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在G20杭州峯會上,中國廣泛邀請了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出席,既彌補了G20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又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治理的參與度,這就是一個多贏的成功實踐。

第三,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面臨難得的契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深度融入國際體系,具備為世界做更多貢獻的能力。一方面,中國靠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獲得更大的制度性權利。比如在2016年1月生效的新一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份額中,中國佔比從之前的3.996%上升至現在的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這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又推動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式轉變。另一方面,面對當前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民粹主義思潮泛起等多重風險,中國激流勇進,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與區域一體化,提振了國際社會的信心。這為中國更深更廣地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良機。

總的看,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觀與國內治國理政的理念一脈相承,如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五大發展理念等。在國際秩序加速轉型的關口,中國主動參與全球治理,有助於推動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的國際化表達,增強國際社會的認同,讓中國方案更好地服務於全球治理。

看了<大學聯考政治時事評論精典作文>的人還看了:

1.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作文

2.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作文3篇

3.高中政治時事評論作文800字

4.高中政治時事評論優秀作文

5.高中時事評論作文精選

6.高三政治時事評論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o5lz5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