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正文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第1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新課堂背景下政治教學模式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課,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的要求,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堂政治教學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課,由於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數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有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覺悟水平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一、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 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

(1) 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

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

(2) 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

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

裏、在學生中傳揚。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 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

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乎,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的統一。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題,讓學生從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社會教育的大環境中,使學生理解體會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作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 思想、道德、覺

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第2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本文主要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與同仁探討。

一、轉變思想,真正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於教師習慣於讓學生跟着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並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1.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裏往往充滿着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例如:在九年級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在課堂上我採用辯論的方式,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把學生分為兩組,正方觀點是依法治國更重要,反方則認為現代社會更需要以德治國。班裏的每個同學為了辯論比賽,都要蒐集材料,由於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同學能拿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同學能很好的聯繫八年級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係,通過交流與討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轉載自中國教育文摘http://,請保留此標記。)習的能力。例如:講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先組織學生學習我國水資源分佈特點及受污染狀況的相關資料。然後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確立一名負責人,引導學生調查並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況。通過調查,各組同學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確定主題,如:“河流的變遷”“飲用水狀況調查”等,並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報告,全體同學共享研究成果。對於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三、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説的不多,更不要説自學了。

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對此,我的體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鬆學”。

1.教會學生“看”書。基於政治學科的特點和近年來會考發展的趨勢,我認為學生首先應該學會“看”書。 千萬不可忽視閲讀課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學生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聽起來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自己的閲讀體驗。學生在閲讀時,首先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有那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2.教會學生提問。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理應在適當的時候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將學生一步步的領向真理。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很多學生在考試時,面對題目和材料往往無從下手,這説明他們平時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學生在政治學習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凡事問個為什麼”,學會提問。無論是書本上的材料,報紙上的時事,都可以做為學生提問的素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提問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會學生答題。政治學科的會考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分析題,各類試題,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縱觀近幾年政治學科的會考情況,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過多。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並着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來自中國教育文摘,查看更多與相關文章請到http://。

第3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關於新課改模式下政治學科教學的幾點體會

自從2010年在我校實行新課改模式試點教學以來,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在模仿中實踐,在困惑中探索,在反思中總結,在創新中前進。現就自己任教的政治學科的教學淺談幾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課堂教學新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我逐漸摸索出適合本班的教學模式,即預習、合作、展示、反饋四大模塊貫穿在一起構成自主學習模式的主體。

(一)關於預習環節:

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學後(預習時也有討論),重點解決基礎知識問題和尋找、確定重點、難點問題。對於學習好的同學,則是準備展示時突破難點的方案。

樹立預習就是正課、自學就是正課的觀念,課前必須進行充分的預習。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因為新教學模式下基本上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大部分的問題都是通過學生的爭論、探討解決的。如果課下學生沒有很好地去理解學習內容,同時對前後知識有很深的瞭解,是不可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

首先必須要提高預習的水平。在預習階段大家要做到:

1、明確學習目標,以此為指導,明白這節課我要學習什麼、瞭解、掌握哪些知識點,要做到心中有數;

2、閲讀課本,要認真理解並掌握學習內容;

3、做預習筆記,完成學案上的練習題(基本知識點);

4、同時還要閲讀課外學習材料,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或拓展知識面;

5、遇到的問題先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找小組長。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再寫在黑板上,全體想辦法或老師來解決,為展示課做準備。

為了提高預習階段的質量,應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閲讀:

①粗讀。即先瀏覽整篇內容的枝幹,然後邊讀邊勾、邊劃、邊圈,粗略懂得教材內容,弄清重難點,將不理解的內容打上記號(以便求教老師、同學)。

②細讀。即根據章節的學習要求細嚼教材內容,理解、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③研讀。一些零亂的知識點,很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於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繫。研討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係、編排意圖,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歸納要點,把書本讀“薄”,以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節,還是形成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這樣,當學生掌握了讀法“三部曲”,形成穩固習慣,就能從本質上改變其讀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二)關於小組合作學習環節

將本節課需要展示的問題分給幾個組,然後每個組長負責再將任務分給組員,組員分工合作。關於展示內容的選取:簡單的問題不展示,無疑問的問題不展示,展示的是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有爭議的問題,一題多解的問題,能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潛能的問題。

一般分配原則是:中下游學生講解、分析、優生點評、拓展,在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組任務儘可能的均衡,每個小組分配任務的多少應根據題目的難易來確定;②明確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有時間限制,學生就會有緊張感,行動起來會迅速一些。

(三)關於展示環節

1、展示提升:一般是按組順次展示,也可以打亂順序,對問題進行講解、分析,其他同學進行點評,説出該問題所運用到的知識點、關鍵點、易錯點、總結的規律,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其他同學或教師給予解答等等。

在實際操作中,為了增強學生展示的積極性、主動及精彩性,通常採取各種評比方式,比如小組內全員參與的;有開場白、過渡語的;

能主動參與其他組的分析、點評的;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順口溜、小品、歌曲的;等等,根據精彩性酌情加分。最後,根據各小組的得分進行排序,教師及時進行點評、表揚或鼓勵。

2、穿插鞏固:學生展示完後,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對自己組沒有展示的題目進行疑難交流,重點是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幫扶或檢測。

(四)關於反饋環節

最後環節一般都是引導學生總結本節的收穫。在小結的內容方面:

1、學生可以總結所學基本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2、也可以交流從其它小組受到的啟示,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3、還可以交流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或給教師提建議,或與教師或其它同學交流思想及對問題的理解與看法;在總結的形式上,可以用詩歌、散文、快板、唱歌、舞蹈等各種學生個人擅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穫,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新模式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的困惑,但始終沒有放棄,積極地尋找對策。現就談談在在今後的實踐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我們原先總認為有些知識點太難,老師不講學生就不會,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學生做不到,但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老師的指導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會成為可能。

2、課堂的備課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課堂上老師講得少了,實際上,老師的備課量應該是加大了,老師更應在備課上下功夫。一方面在準備教材的難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師考慮周全,另一方面備學生的難度加大了,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預見學生在講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淺,學生如果在講解過程中出現了大大超出教材難度本身的話,應當策略地給其糾正,如果重點不清、概括性不強的地方,老師應當適時地進行歸納補充。另外原先課堂的時間主要是按照老師的講課來定的,但是現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慮學生在講解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要求學生講解要簡練、明瞭,更要求老師教給學生方法,收放要得當,逐步養成好的習慣。

3、重視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供一些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不斷地自由參與,自主學習,讓課堂呈現出活潑的情景,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教給合作方法,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一定要講得細一些。此外,還應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教師仔細觀察、及時反饋、及時總結,引導學生吸取經驗再進行嘗試。不要怕這樣做耽誤時間,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後再合作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合作交流是學生很好的一種學習形式,但並非多多益善。選擇何時讓學生互動,展開交流合作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呢?我們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

①在教學重難點處,組織合作交流。教學過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難點,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掃除學生學習障礙的關鍵。往往在教學重點、難點地方,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更能有效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②問題解決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時,組織合作交流。教學中往往會遇到某些比較複雜的問題,而個體思考卻很難考慮周全,這時組織恰當的合作交流, 使思維發生碰撞,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不僅拓寬了思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培養了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習慣,往往使教學事半功倍,諸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4、如何讓課堂收放自如?

課堂上放得不開就會“死”,放得太開又會“亂”,而“活”與“亂”有時候就是一線之差,打鬧起鬨是活,放任自流是活,信口開河也是活,爭着回答問題是活,激烈討論、大膽質疑也是活,如何掌握“活”與“死”和“活”與“亂”的度,是駕馭開放性課堂的關鍵。教師應該做到收放自如,要敢於放,同時要研究收。比如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目標的確定,教師還是有攥在自己手裏。只有這樣,學生看起來是無序的氛圍裏“活”,才能沒有打鬧、沒有起鬨、沒有偷懶。

同時在控制他們的活動時間上要做到足夠靈活。這就要求必須深入小組瞭解討論的實情,彌補他們思維上的漏洞,矯正錯誤的看法,引導他們深層次地探究,監督學習後進生跟上“大部隊”,督促檢查合作學習時記筆記的現狀,按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原則來表揚、鼓勵優秀學習小組,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5、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節,還是形成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每堂課最後,應當增加一項成果分享,也就是説對於本堂課的重點內容進行歸納梳理,將本組討論的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向全班作彙報,在教學過程中既培養學生學會“善思”,又激起了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的積極性,逐漸養成勇於解決問題的習慣。

我想,在大力提倡新課改模式的教育環境下,提升教學品位,改變理念,確定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已勢在必行;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為去開啟學生的智慧,是我們的職責。希望不久的明天,我們的學生,個個都“學着樂,樂着學”;希望不久的明天,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第4篇:2010年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五個熱點問題複習

政治:2010年會考政治五個熱點問題複習

一、人梯精神感動中國

(一)時政點擊

1.2009年10月24日,長江荊州寶塔灣水域兩名少年落入長江,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挺身而出,手拉手結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得救了,但由於水情複雜,再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人梯被沖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冬泳隊老人聞聲趕來,相繼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犧牲,均年僅19歲。

2.大學生和冬泳隊救人的英雄事蹟很快傳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着名詞作家王平久專門譜寫歌曲《生命》,由潭晶演唱,華中師範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開教授為此譜寫了歌曲《你們、我們90後》,教育部授予15名大學生“全國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3名犧牲大學生“全國捨己救人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湖北省政府追認3名犧牲大學生為革命烈士,團中央、全國青聯、荊州市委市政府紛紛對其進行表彰,一場向英雄羣體學習的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

3.2010年2月11日,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揭曉,長江大學“見義勇為英雄羣體”榮獲2009年感動中國人物特別獎。

4.2009年,李長春接見長江大學“見義勇為英雄羣體”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李長春強調:要廣泛深入宣傳見義勇為捨己救人大學生英雄集體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習他們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赤子情懷,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英雄氣概,關愛他人、心繫社會的優秀品德,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樹立良好風尚,在全社會形成學習英雄、崇尚英雄、關愛英雄、爭當英雄的濃厚氛圍,使我們的時代成為英雄輩出的時代。報告團成員作了《中華美德薪火相傳》、《永不斷裂的生命之鏈》等報告。聽眾無不受到震撼。

(二)教材鏈接

1.每個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2.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生命之間要相互關愛;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要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當別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

3.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我們要努力為國家、社會作貢獻,延伸生命的價值。

積極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權,同時負有關愛他人生命健康、樂於助人的責任。

5.傳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6.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7.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8.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

9.團結協作;團隊精神。

10.充滿愛心、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盡到對社會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二、精彩世博魅力中國

(一)時政點擊

1、2002年12月3日,在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上,成員國代表經過4輪投票,中國最終以54票對韓國34票勝利,獲得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上海市成為舉辦2010年世博會的城市。

2、世界博覽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歷史悠久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參展者向世界各國展示當代的文化、科技和產業上正面影響各種生活範 1

疇的成果。展覽會場不單是展示文化、技術和產品,而且伴以異彩紛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一般市民娛樂消費的理想場所,世界博覽會是一次人類的聚會,人們從世界各地匯聚一處,展示各自的產品與技術,讚美各自的故鄉和祖國,集人類文明之大成,將種種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念、新技術、新產品展現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

3、上海世博會定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展出。分為國際參展、國內參展、企業參展、城市最佳實踐區參展等展區。目前已有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屆時將會吸引近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本次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將是一次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盛會,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上海世博會會徽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表達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和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綠色主色調抒發中國人民面向未來,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激情,整個會徽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於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願望。

5、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 意即“四海之寶”,以漢字“人”形為會徽圖片核心創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藍色,其名字符合中國民俗的吉祥稱謂原則,也和其身體色彩呼應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寓意吉祥。

6、上海世博會之最:投資規模最大(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超過北京奧運會,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參加國家和組織最多(已有240多個);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志願者人數最多(以青年為主體的近20萬名志願服務者將為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參觀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將動員近百萬志願者參與遍佈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願服務行動);首次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7、目前,世博校園行、世博推廣周、走進世博會巡展、“海寶遊世界”等活動正在各地舉行。

(二)教材鏈接

1、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和諧的文化樂章

3、搭起文化交流溝通的橋樑、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4、禮貌顯魅力、禮儀展風采、友好交往禮為先

5、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6、燦爛的中華文化

7、燦爛的文明之花

8、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

(三)熱點演練

1、材料一:2 008年12月22

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覽會世罅軸首個"陽光谷"結構封項,標誌着2010年上海世博會進入倒計時,這將是一場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材料二;上海世博會與金融危機不期而遇.但確認參展的國家之多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上罕見,各國都希望把參與上海世博會作為擺脱危機,振興本國經濟的機會。至於金融危機下的世博會,能否給世界帶來信心、希望與啟迪?我們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材料三:吉祥物海寶圖

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成功奧運、精彩世博] 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辦,中國上海又獲得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説明了什麼?

(2)、[全球的盛會、中國的機遇] 世博會在上海舉辦將會為我國帶來哪些機遇和積極影響?

(3)[迎八方賓客、會五洲朋友]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假如你是世博吉祥物海寶,你將怎樣接待來自全球各地的外國朋友?

三、維護民族團結

(一)時政點擊

1.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三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在學校開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通知》,要求深該認識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

2.2009年9月14日,在天安門廣場立起國慶慶典背景之一的56根民族團結柱,寓意着團結,平等,和諧的56個民族。目前,這56根民族團結柱已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永久安放。

(二)教材鏈接

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親緣關係。

2.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4.維護民族團結既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5.維護民族團結,就要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

四、加強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

(一)時政點擊

1、温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強調:全社會要充分認識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要一代一代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讓我們祖國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2、2007年,國務院先後發佈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啟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2008年,國務院發佈了《公共機構節能條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制訂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安排423億元資金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和環保設施等項目建設,農業部開展節能減排農村行活動。

3、“節能減排學校行動”是“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9月14日,教育部發出《關於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採取節能減排措施,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食、每一張紙,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強節能環保知識教育,真正落實節能環保進學校、進課堂;開展節能環保社會實踐活動,關注生活中的節能方式,學習和尋找節能的竅門和方法;營造節能減排校園文化。

4、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於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峯會,商討2012-2020的全球減排協議,共同應對全球變暖。會議呼籲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履行承諾,採取得力措施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人們過低碳生活,中國代表表示中國是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

(二)教材鏈接

1、我國的資源環境形勢嚴峻

2、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都是發展問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危機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後代的生存。因此,謀求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人類的共識。

3、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基本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4、在消費過程中,我們應該用環保的眼光去選購商品,堅持節約消費、合理消費、綠色消費。

5、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五、關注民生,共創和諧

(一)熱點點擊

1、2010年3月3日——14日,兩會在北京召開,同往常一樣,民生問題依然是代表、委員們的熱點、焦點話題。教育、科技、醫療、就業、住房、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保險等被普遍關注,各大門户網站也在兩會間開闢民生專欄,聽取廣大人民羣眾意見和建議。

2、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温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廣大羣眾普遍關注的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問題一一作了迴應。2009年中央財政教育支出1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3.6﹪,2010年要抓緊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大力推進教育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公開徵求意見稿於2010年2月28日對公佈,作為中國進入21世紀後的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這是一份未來十年中國教育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關乎國計,關乎民生,引起學術界和廣大羣眾的廣泛關注。

(二)教材鏈接

1、我國的基本國情

2、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和國家的根本任務

3、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4、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6、營造“四個尊重”的氛圍

7、我國現在的小康水平

8、共創和諧偉業

9、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公平。</p< p>

第5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淺談國中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淺談國中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摘要:國中思想政治課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教材中的一些深奧抽象的概念、原理、內容較為抽象,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再加上學生的學習動機、目的不明,學習興趣不濃,這一切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更難以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因此,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政治課的課堂教學,為思想政治課教學創造一種全新的教學境界,顯得非常必要。本文試圖就國中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談談個人的淺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國中思想政治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好處;(二)國中思想政治課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三)國中思想政治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關鍵詞:國中 思想政治 多媒體課件 運用

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及法律意識、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奧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加上學生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普遍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極大地影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已成為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因而難以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面臨困境的政治教師除了改革課堂教學外,學會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創造一種全新的教學境界。它不僅可以綜合運用文字、圖象、聲音顯示知識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把學生帶進虛擬的世界。也使枯燥乏味的政治道理變得形象生動。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實現羣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教學信息反饋、分析、計算機決策相結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確實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思想政治課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課本中的一些抽想的概念、複雜的變化過程、形態各異的運動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調動學生的眼、耳、腦,讓他們興奮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創造一個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統地進行編碼,貯存起來,隨時可用。這樣就不至於使政治課上得乾巴巴的枯燥乏味。讓學生在自己學習、領悟、體驗,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提高認識,受到啟迪,獲得感悟。

思想政治課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畫、圖片、音樂等電化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使抽象化、理論化的知識具體化、感性化,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要求,把書中的一些知識、事例或者故事等製作成相應的動畫、圖片、圖表等課件,並在課堂通過多媒體進行分析。實踐證明,這樣能很快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並在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知識,在輕鬆的氣氛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如在講授“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時,通過多媒體出示了一組相關的圖片,先讓學生分析説明其含義,然後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本人是否有類似的不健康心理及其對自己造成的危害。最後,再將其與教材中的理論觀點相聯繫進行歸納總結。又如在講“開拓進取的品質來源於濃厚的興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內容時,兩次運用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古道爾“爬在雞窩裏觀察母雞下蛋”和“與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動畫圖片,使學生在趣味橫生中,真正懂得正當的興趣、愛好和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是開啟智力、不斷進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鑰匙,是學業和事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從而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興趣品質。 思想政治課講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往往對教師在理論上的講解不感興趣,因此在理論講解時藉助於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有

用心愛心專心 1

助於解決名詞術語脱離事物,抽象概念脱離具體形象,理解脱離感知的矛盾,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講述“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先組織學生觀看錄象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長的跑道》片段,使學生看到了新中國40年來的成就;然後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學生看到了廣大山區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狀況。在學生看完錄象的基礎上,教師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多媒體課件走進思想政治課課堂,鼠標輕點,天下知識皆匯於咫尺熒屏,內容豐富而詳實,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不僅能夠強調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學的綜合性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思想政治課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必須製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而製作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必須在藝術性上下功夫。多媒體課件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屏幕的背景顏色和佈局,文字的字體、字型、位置和色彩、圖象、動畫和錄像的藝術質量和製作質量,按鈕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個課件的風格相一致等方面。當然這種藝術性的追求絕不是精美圖畫的組合,絢爛色彩的堆砌,各種聲音的合成,多媒體技術的炫耀„„因為注重花哨的表面形式只會沖淡主題,誤導學生。成功的課件應當始終將學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內涵的進一步展開上。多媒體課件的藝術性有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是樸實、簡練、“此時無聲勝有聲”。 多媒體課件的藝術性還應該體現在課件所涉及、運用的教學內容富有科學美,更主要的是對這些教學內容運用的 藝術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件的運用藝術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是一項複雜的具有高度技藝的活動,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所進行的藝術性創造。同樣,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採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教學,這也是多媒體課件藝術性的一種表現。它可以表現出創造性、審美性等重要特點,並以一種整合的方式發揮其陶冶、轉化、諧悦等教育功能。它主要表現在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的水到渠成、天衣無縫的銜接自然美,有張有馳、勞逸結合的教學節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間的課堂結構美,突破時空、回味無窮的教學意境美,啟發誘導、虛實相生的教學方法美等等方面。

構建課件的藝術性要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審美觀點出發。要使學生在藝術和諧的情景中激發起情感,這樣才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啟發學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學生的情感更豐富,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得以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審美的衝動和喜好,並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這就要依靠教師的組織、啟發、引導和點撥,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感情與藝術的氛圍,讓學生在審美享受中接受知識、啟迪智慧、開發思想並逐漸養成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這樣學生的心智就會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會處在最佳狀態,不斷有所創造。

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將給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思想政治課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也對廣大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廣大政治教師在運用先進的教學媒體時要具備現代的教學思想。應該藉助於多媒體課件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利用多媒體課件形成新的“滿堂灌”,否則就是用新罈子盛舊酒。現代教育手段一旦和教學實際相結合,必然會迸發出燦爛的火花,這火花首先表現在教學思想的變革上,我們期待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引起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革命。其次,要求廣大政治教師不斷提高教學基本功。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學技術走入課堂後,容易使教師忽略教學基本功的掌握和提高。但如果沒有高水平的教學基本功,又如何能保證多媒體課件的實效。例如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更為簡潔、明快、少而精,更易於點撥和啟發,這才能使思想政治課得到提煉和昇華。再次,要求廣大政治教師能較多地掌握多媒體制作技術。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使用課

用心愛心專心 2

件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如果能自己設計和編寫課件或儘可能多地參與設計和編寫課件的全過程,所製作的課件就會比較適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展示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使用時熟練操作,教態自然,控制自如,課件的時代性與藝術性也會得到充分地表達和傳遞。

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必將引起課堂教學的革命。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許多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和解決。 < align="center" height="30">

用心愛心 專心 3

第6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從50年代末開始,教學改革已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各國都根據本國的原有基礎將教學改革不斷向前推進。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掀起了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提高科學教育質量、加快培養科學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改革運動。這一改革很快波及許多國家,並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進入7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在總結前十年教學改革的成敗經驗的基礎上,又將改革引向深入。從80年代開始、美國、前蘇聯、日本、法國等都先後開展了一次新的教學改革,進入90年代,各國的教學改革仍方興未艾。目前,世界各國在中學增設勞動技術課、職業課程已成為一大趨勢。美國70年代推廣生計教育,強調把普通教育同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法國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強調職業教育,在國中三、四年級必須開設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科目。80年代末,法國更加重視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聯繫,把教育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提出學校必須“面向生活”、“面向企業”、“面向勞動市常”。我國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 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是我國當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努力探索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根據政治課教學的特點,從實踐教學的視角來探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的問題。

一、 實踐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就是説,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所有環節之中,使他們在教與學的實踐中掌握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寧從認識論的角度指出:“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的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又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教育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是時代的發展的客觀要求。知識經濟時代是知識創新的時代。創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創新能力又來自哪裏?它必然來自教育。教育是知識經濟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較量,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與較量。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素質,是擺在我國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務。

思想政治科的實踐教學是對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着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探索、重知識掌握輕知識創新等等傾向。而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則強調教學實踐。特別是學生的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 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操作要點

中國幾十年的教育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素質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思想政治科的實踐教學也是對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探索。第一、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首先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主體參與”

人本觀念是以現代人本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思想認識。它認為,各項活動都應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運用各種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使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成為組織管理的參與者,使每一個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事學習和工作,從而全身心地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用心愛心專心 1

由此可見,人本觀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動(包括教學管理)中都必須解決好人的問題,即應解決好人的思想、認識、情感以及知識、技能等問題。用人問題是管理活動的根本着眼點,即任何管理都必須以人為本。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學生的實踐活動往往只限定在做作業這一個環節上,而在其他教學環節學生幾乎是“無事可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大問題。所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當大膽嘗試實踐教學,把學生着是教學主體,努力喚醒、激勵和鼓勵其“主體參與”意識,與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樹立“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主體參與”,是指不僅把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且要看着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發揮其主動性、能動性,達到鍛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實行灌輸式教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記和聽。而素質教育則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上,即把學生視為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實踐教學,就是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出發,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參與,更好的發揮其主體作用。

如我在講授《聯合國》一節時,我代表聯合國祕書長,每一個學生代表一個國家,用四十分鐘模擬聯大的程序召開聯合國大會。又如在講授《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時,由學生扮演一個消費者和一個售貨員進行小品表演,然後由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小品中二人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分析,等等。學生情緒高漲,學生不僅把握了的相關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難表達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學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充分張揚了他們的鮮明的個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效性。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

前幾年,我國的思想政治課以“升學———應試”為唯一目標,強調學科內的細分化,帶有完全的學術化的傾向。這種教學,往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過分強調知識體系本身的邏輯性和結論的唯一性,忽視學生學習知識的應用價值及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知識內容比較陳舊,脱離學生與社會現實需要;重記憶而不重理解,窒息兒童的個性。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則“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學生厭學、輟學,影響了我國全民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有不同於其它課程的特點,即理論性強,政策性強,時效性強,針對性強登。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從這意義上説,掌握理論就是掌握正確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説:“理想的教學主要是講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識,而在這些知識中,支架着科學的聯繫。”我們認為,他説的“聯繫”既是知識的內在聯繫,也是作為知識形態的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繫,而且,後一種聯繫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等於給學生一把開啟生活之門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過去的應試教育只滿足於學生對觀點的死記硬背,以記得牢、會答題,作為衡量以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而實際上,這必然出現那種考試完了,腦子裏的死記硬背的東西也就隨“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跡了。從某種角度看,我們過去的那種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是不成功的。如果我們的思想政治科教學不能使學生了解理論觀點的實質,掌握理論思維及其方法,那麼我們的教學就可以説是失敗者。過去我們也説理論聯繫實際,但是那只是教師的事,或者只是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實踐教學改變了過去的那種做法,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任務由學生來實現和完成,從而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使課堂不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是向社會延伸的。進一步説,就是

讓學生運用教材的基本知識和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滿學習的樂趣,達到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增長才乾的目的。

比如,我在講授國有企業的改革時,帶領學生到我縣的一個國有企業做實地調查,並寫出調查報告;在講授商品的價格時,帶領學生到我縣最大的農貿市場做市場價格調查,並用所學的經濟學原理分析市場的價格現象;在講授依法治國問題時,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案件審理的全過程。等等。

由於我國理論界和廣大教師對雙基的重視,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方法,教師比較熟悉雙基教學的操作程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我們欠缺的是對基本能力和基本觀念態度進行理論與實際操作程序相結合的研究和實踐。但是我們也應當防止出現一強調基本能力和基本觀念態度,就忽視甚至否定雙基教學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給學生們不僅提供了一個瞭解社會的機會,而且為他們還提供了一個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大舞台。不僅重視雙基教學,而且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程序相結合。總之,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順應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和社會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較好地實現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是當今素質教育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在這裏,我們應該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源於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杜威極力反對在教學中採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反對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主張解放兒童的思維,以兒童為中心組織教學,發揮兒童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提倡在“做中學”。杜威在他的教學實驗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兒童自己的意願,兒童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教師基本上對學生採用放任自流的態度。雖然杜威的教學實驗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系統地學習科學知識有所忽視,但杜威的實驗成果無論是在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響很大。將“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進一步運用於中學和大學教育就成為今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對立面便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通常採用集體的、滿堂灌的講授式教學。相應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特徵是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通常採用協作式、個別化、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或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是一種隱含的特徵。同樣一種教學,持不同教學觀念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可能有些人認為,這種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會認為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判斷一種教學是否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另一個外顯特徵便是“誰是學生學習外部活動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學中學生自己負責控制和管理學習活動,那麼這種教學便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相反則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圍繞“學生”進行教學改革,以“是否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

但是,為了以上目標,國家還要進行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改革,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是注重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的課程。這就要求把課程改革建立在腦科學研究、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學研究的基礎之上,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課程開發的着眼點和目標。這裏至少要處理好以下幾對關係。第一對關係是學生髮展與學科體系、社會需求的關係,即兒童與知識、社會的關係。這三者的關係是動態平衡的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決不是以兒童為中心。學生髮展離不開學科體系的教學,同時,學生髮展既是根據社會需求又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需求服務。當前,以學生髮展為本主要是針對學科本位論而提出的。這裏所説的學科本位論

的主要表現,一是過分強調本學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視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求;二是隻強調本學科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各學科相互配合的整體效應;三是隻強調學科課程、學科教學,而忽視活動課程、活動教學的作用。第二對關係是學生與教師的關係,即主體與主導的關係。未來教育越來越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學生髮展的主體性、主動性將顯得越來越重要。第三對關係是智能發展與知識傳授的關係,一方面,智能發展有賴於以知識傳授為基礎;另一方面,知識必須轉化、昇華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應當是“知識經濟”的正確含義。第四對關係是智能發展與人格發展的關係,兩者既有聯繫,又不等同。總之,學生髮展的內涵同素質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僅必須注重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而且必須注重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個性、潛能、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等,成為目前課程領域的主流詞彙,這對我們樹立現代的、科學的課程現是極大的推動。

只有加強中學教育教學的各項配套改革,我們的教學改革才能順利進行。 < height="30" align="center">

第7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教學中的舉例教學 北師大版

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舉例教學

當前,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不時地影響着我們的教學。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有開拓創新精神,要與時俱進,吸收新知識,採用新教法。教師在講授書本知識時,要選用最近發生的、距離學生較近的、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的“熱點”、社會生活的“熱點”和學生行為實踐的“熱點”的事例組織教學。使學生從一些豐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出理性的認識,從而做到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激發學生興趣,適應國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指導學生的行為實踐。

一、 在時間因素上,要選用最近發生的例子。

思想品德課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理論緊密聯繫實際,只有當課本知識與學生的情感發生共鳴時,才能產生信念,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覺悟、觀點,再將覺悟、觀點外現為行為實踐。從客觀上來説,教材中的例子與現實教學總有一定的時間距離,這就要求我們關注、蒐集一些最近發生的例子,豐富發展課本中的內容。如在學習“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內容時,教師應聯繫最新發生的科技方面的新成果展開教學,學生興趣就會很濃。通過分析,使學生懂得:科技的確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分子不愧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從而進一步激發九年級學生熱愛科學、鋭意創新的時代精神。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講述課本中的“原子彈、人造衞星、葛洲壩水利工程”等陳舊例子,學生就會興趣索然。

二、 在空間因素上,要選用離學生最近或很近的例子。

思想品德課教學理論聯繫實際,要激發學生興趣,除了選用的例子要最近發生,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外,還要選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給學生親近感,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可信度。如在講“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內容時,就要注重選用學生身邊的例子,並較好地貫徹到教學的幾大環節中。引課時,要用家鄉近年來的巨大變化的例子,通過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授課時,用家鄉知名的私營企業幫助學生理解“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相關知識;結課時,又選用本地的事例設計相關練習,讓學生進行判斷辨別,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聽到身邊的例子就感到很生動很親切,從而既理解了課本中的內容,又端正了學習態度,樹立起“學習知識、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三、 在情感因素上,選用的例子要貼近學生的思想“熱點”。

國中思想品德課必須適應國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對症下藥”,才能取得較好的思

想教育效果。國中生的思想比較敏感,具有求新求異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改變以往傳統的“空對空”模式,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如一段時間,校園內外對各電視台熱播的台灣青春偶像劇《流星花園》議論紛紛,眾説紛紜。許多觀眾特別是身為家長的觀眾,對該劇的主題思想提出質疑,認為劇中一些不切實際的描述會使青少年陷入空想,甚至走進誤區。作為青少年學生,也有不同看法。許多學生普遍覺得《流星花園》輕鬆健康,值得一看;而有的則認為該劇對青少年學生有負面影響。針對不同學生的認識,我們要運用課本中的相關知識,結合思想實際,舉行討論會、辯論會,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最後再統一認識,這樣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活動中要放手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解剖,許多學生結合“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等書本知識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通過這場討論,學生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思想誤區”也慢慢消失,用所學知識分析解剖“熱點”問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 在認知因素上,選用的例子要貼近社會生活的“熱點”。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思想“熱點”,更要貼近社會生活的“熱點”。教師

要注意選用現實性強的例子進行教學。如 黨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我國新時期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公民道德建設正是當前社會的“熱點”

用心愛心專心 1

問題,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學中,應適時地結合《綱要》要點作有機穿插,重點講述。並結合當時發生的“趙薇lsquo;軍旗裝事件”和“劉海洋‘傷熊事件”對“公民道德建設”作具體分析,使學生懂得當前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與書本相對應知識點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種理論聯繫實際,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正確領會《綱要》精神,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在行為因素上,選用的例子要貼近學生的實踐“熱點”。

國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從一定角度看,它是一門“實踐性德育課程”或“活動性德育課程”。因而,教師在教學和效果考核中都要注重書本知識、理論的學習和學生個體行為實踐的統一。而教學中選用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行為實踐“熱點”,進行有機地教學活動,是較好地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學“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建議權”內容和“社會調查的一般方法”時,我們可對班級自行車的使用情況調查分析,並針對學生“知行脱節”的現實情況,設計了相關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真研究調查數據,完成一份調查報告。這一例子的教學,不但克服了理論教學的枯燥乏味,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例子中“應用性”很強的問題設計(即“給學校領導和政府部門提建議”),一改“扳着面孔考學生”的舊局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是知識的主人,有效地激勵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實踐的熱情。又如在講“建立和完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時,我們可針對“一些污染較嚴重的化工廠佈局在某居民區盛行風向的上風向和流經該居民區河流上游的位置”的情境化例子,然後讓學生運用“社會調查的一般方法”對此問題進行調查,擬寫出調查目的、調查提綱、調查對象及其主要方法,最後提出解決存在問題的具體方法。由於選用的例子貼近了學生行為實踐的“熱點”,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理論和實踐做到了有機結合。

課堂教學的舉例一定要注意結合本課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要有的放矢。

一是要正確處理好例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係。上述所述的例子教學,對提高教材的實踐性、興趣性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很好地運用這些例子,分析這些例子。但在提倡用例子教學的同時時,絕不能忽視課本基礎知識的教學,不能用例子教學代替課本教學。只有把例子教學和基礎知識的傳授相結合,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

二是要堅持以正面例子為主的原則。國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強,是非分辨能力差。由於生活中的實例一般是包含某個問題,所以敍述問題例子較多。若在教學中運用反面例子較多的話,容易產生副作用,收不到良好的政治課教育教學效果。

三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實踐的發展,例子要經常更新,以適應教學需要,形勢發展需要。比如最近發生的事例,只是相對於某一課而言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最近發生的事例也會失去它原有的新鮮感和時效性。這是在用例子進行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四是在運用例子進行教學時,教師還要結合教材內容和例子材料,有的放矢、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方法論教育,這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根本目的。

用心愛心專心 2

第8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國中生怎樣學好思想品德課

國中生怎樣學好思想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會考科目之一。學好思想品德課,不僅有利於國中學生贏得會考,進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於廣大學生增長知識,豐富人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一、樹立學好思想政治課的信心

信心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學好思想政治課,首先必須樹立一定能夠學好的信心。學生平時可以多瞭解一些“補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在制定目標時,學生要從小、從低開始,積極創造學習思想政治課進步的記錄,進行自我激勵,不斷提高自信心。

二、培養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用崇高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的來激發學習的興趣。(2)同思想政治課學習教好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取長補短,交流學習心得,來培養學習的興趣。(3)融洽師生關係。若是由於師生關係不融洽造成學習思想政治課興趣不高,就應努力改善師生關係,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當然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例如:教師可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一堂課新穎精彩的開端,可以極大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成功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比如,充分調動各種教學手段,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或從學生思想認識入手導入,或從情感入手導入,或從行為入手導入。有的教師還提倡運用談話法或討論法、直觀法、辨析法、哲理法導入,開宗明義,直奔主題;有的提出問題設問法或類比法、歸納法、遊戲法、故事法的運用,激發興趣,引起懸念導入新課;有的則提出通過音響法或圖像法、觀察法、演示法、彙報法的運用,創設情境,塑造形象導入新課。如此種種導入方法,都能夠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具有積極學習的狀態。

三、多讀多記

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是離不開“多讀多記”的,多讀多記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思想品德課的選擇題,大多是容易混淆的基礎知識,如果不能準確掌握,似是而非,往往就會選錯;而問答題往往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其答案往往並不是課本的某一段話,而是要運用幾課的內容,甚至幾個年級的內容去分析一個問題。因此熟練地掌握課本知識是做好題目的基礎,其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也。有些同學不重視課本的閲讀理解和

用心愛心專心 1

記憶,而只願多做題目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記什麼呢?第一就是要記住本學科的一些專有名詞,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合理消費等。第二就是要記住一些反映重要觀點的句子,如:“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正因為他們這樣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滿希望”;“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它的確立,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三就是要記住一些放映重要觀點的內容,如:為什麼要堅持對外開放?為什麼説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階段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是怎樣的?對於這些問題不僅要會記會答,還要能理解。四、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

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可以表現在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

1.學習環節方面

聽課時,要集中精力弄懂教師講授的內容,做好課堂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課餘時間應主動問教師或同學。課後的作業應及時、認真地完成。學會有意識地歸納整理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平時多讀一些有關思想政治的報刊、書籍,經常收看電視新聞,瞭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

2.學用結合方面

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善於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認識社會熱點問題和身邊的生活問題,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好思想政治課還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成績。

五、本門課程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思想品德》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同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密切相關。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各自學科中最為基礎的知識,要深入領會這門課程,就必須同這些相關學科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比如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都知道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當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用什麼樣的法律來保護自己並不十分清晰,所以應該重視學科的結合。

六、關注社會熱點與關注自我發展相結合

會考命題往往以時事材料、社會熱點為背景設計考題,這就要求學生平時多關注社會熱點,最好養成愛看新聞的好習慣。除此還應多關注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熱點問題,讓中

學生與時代的脈搏同跳動。這也是會考政治改革的目的。學生應該關注當今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比如從當前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的影響,可以聯想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從中國與世界各國一起應對金融危機和應對世界氣候變化等事例中還可以聯想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從三鹿奶粉事件延伸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聯想法律、道德(誠信)方面的知識,以及權利義務、消費者權益、社會責任等有關知識,環境污染和節能減排問題等。通過關注社會熱點,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問題的強烈意識,又可引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提高會考應試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注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教會學生答題

中學思想品德會考題分為選擇題、辨析題、材料題、活動與探究題。辨析題的答法應有一定的模式:一辨正誤,二述道理,三講做法,在闡述道理時應先講依據,再聯繫材料,可正反闡述。在回答活動與探究題時,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或者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幾方面進行闡述。學生如果掌握了答題方法,就可以將掌握的基本知識恰當運用。

綜上所述,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今天,從事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遠,要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當教師的就得下足功力,講究方法,做到無愧於學生、無愧於責任、無愧於心。

第9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會考青少年怎麼做專題 人教新課標版

會考思品複習:“青少年應該怎麼做”系列 (2008-06-23 11:05:00)

轉載

標籤:分類:自編複習資料

會考政治

複習

怎麼做

青少年

一、面對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我們中學生應如何去做?

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的艱鉅性,積極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爭做改革開放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同時,我們還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加強學習,努力實踐,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做好充分準備。

二、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應該怎麼做?

1從國家的角度:

1)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要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2)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2從青少年角度:

用心愛心專心 1

1)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

2)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素質,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校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針對本地區存在的不和諧現象,如環境問題、治安問題等搞好調查,並向有關部門提出解決的方法和建議,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者按:此題在命題方面不夠規範。到底是想突出科學發展觀還是想突出構建和諧社會?從所給參考答案來看,命題人是想二者兼顧。

三、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能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做些什麼? 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着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努力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自覺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四、青少年應為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怎樣的貢獻?

1)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要關注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積極擁護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保護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2)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

3)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積極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惡劣行為作鬥爭,依法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五、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我們青不年應該怎麼做?

肩負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發揚艱苦奮鬥和創新精神,努力學習,通過實踐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將來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

六、為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1)我們青少年要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範自身行為,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關鍵;

2)勇做法律的宣傳者、踐行者,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學會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為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出貢獻。

七、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麼?

1)維護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2)我們青少年要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等;

3)在物質上、精神上關心和幫助少數民族同學;

4)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作鬥爭,為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繁榮做貢獻。

八、為了更好地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做?

1)我們青少年應樹立主人翁意識,認真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2)當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沒有履行或沒有正確履行他們的職責時,要向他們提出批評和建議;

3)當我們發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失職、違法行為時,要舉報、揭發他們等。

九、在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1)我們青少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培養自己的文化創新能力;

2)自覺學習和吸收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價值;

3)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傳承、弘揚、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貢獻。

十、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1)我們青少年要從小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2)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發揚艱創業、開拓進取精神;

3)樹立回報社會意識和責任感,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積極參加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努力成為一個道德高尚、有益於社會的人。

十一、青少年應該怎樣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

1)以實際行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2)牢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養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十二、中學生應如何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

1)我們要樹立振興中華的理想和信念,培養良好品德;

2)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建設祖國的本領;

3)強壯體魄,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全面發展自己;

4)堅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並在此基礎上爭取更高程度,積極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學習。

十三、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做?

1)培養責任意識,樹立奉獻精神,做負責任的公民;

2)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

3)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的本領,珍惜生命。

附國家應該怎麼做:

1)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對各種自然災害的預警能力,制定相應的抗災救災預案;

2)加強防災救災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自然災害的認識與抗災救災能力;

3)強黨的領導,充分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奪取抗災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十四、青少年能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做些什麼?

1)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崇高理想,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為將來投身祖國建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認真宣傳各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堅決同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鬥爭,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十五、構建和諧世界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1)我們青少年要做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堅持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

2)要樹立平等意識,平等地對待其他國家的公民,尊重他們的國家制度和文化;

3)樹立國家觀念,注意維護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4)學全合作,主動培養自己的參與意識;

5)善於學習外來先進文化,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第10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 當前中國小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

當前中國小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

近幾年來隨着素質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對“應試教育”的反思愈來愈深刻,其中大家批判得 最多的是其價值取向——“片面追求升學率”,因為它阻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獲取高分和高升 學率,教師主動成為不辭辛勞的知識“發生器”與“轉換器”,學生則被動成了不知疲倦的“考試機器”和永 不濺溢的“知識容器”。在令教師家長欣慰陶醉的高分、高升學率的表象之下,卻掩藏着學生能力羼弱、思想 貧瘠、人格幼稚等真相。人們雖能從思想觀念上認清這一弊端,但因未能徹底根除其產生的社會基礎,再加上 人們對這一傳統模式的習慣惰性,目前應試教育仍是我國普通教育的主流。受其影響我國中國小存在下述一些 導致德育工作低效的弊端。

一、表現為德育指導思想上的“唯智傾向”

現代社會特別重視教育的經濟功能——為社會培養出大批發展經濟所急需的各種人才,且評判和選拔這些 人才時多側重於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才能的考核。在此社會背景下生長起來的應試教育,具有嚴重的唯智傾向 ,集中體現為普通教育中的“分數至上”與“片面追求升學率”——評估某個學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教師 業績等的唯一指標就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和學校的升學率。於是學校中的“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現象盛行 :“德育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德育是軟指標,智育是硬指標,體育是實指標,美育沒 指標,勞動教育是附加指標”。(注:嚴儀:《機遇與挑戰》,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頁。)據報載 某省**年的中學教師專業合格證書《教育學》考試中有一道題為“教學的任務是什麼?”的簡答題,大多數 (80%以上)的中學教師答到:“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凡此種種,這些輕視乃至拋棄德育的指導思想和實 際行為必然會導致我國中國小德育的疲軟和低效。

二、表現為德育對象上的“靶子觀念”

30年代在西方曾流行一種傳播理論——“靶子理論”:宣傳教育者手持槍彈(宣傳教育內容)向“靶子” (受教育者)射擊,只要射中靶子,他就會應聲倒地。在應試教育模式影響下,我國中國小德育奉行“靶子觀 念”,把學生當成是被動挨打的“靶子”,消極接受道德説教的“錄音機”,沒有自主、獨立思想的教育對象 ,採取封閉式、灌輸型單向訓導的德育模式。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鮑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不良後果:“靶 子是‘頑固的’,它對槍彈試圖‘排斥抵抗’”。我們的許多教育者也都嘗過這種苦果:“你説的我不一定聽 ,你想感化而我卻不想被感動”。一位中學政治老師很無奈地講了這樣一席話:“五六十年代,老師講什麼, 學生聽什麼,信什麼,做什麼;現在大不一樣了,我講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學生指出焦裕祿不是市場經 濟時代的好領導;講《松樹的風格》,學生又指出松樹四季不變是個大缺點;講愚公移山,學生竟想到要保護 生態環境、自然景觀,不能隨意移山,況且搬家要比移山容易得多„„”。(注:嚴儀:《機遇與挑戰》,教 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頁。)當今社會信息量愈來愈大,學生的知識面愈來愈廣,主體意識愈來愈強, 對教育者的道德説教,他們自然會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排斥抵抗”。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照搬五六 十年代那個封閉時期的做法,把學生當作毫無靈性的“靶子”和“錄音機”,進行灌輸訓導,還期望着學生能 積極響應,其結果則鮮有不失敗的。

三、表現為德育目標上的“標杆過高”

所謂“標杆過高”是指教育者沒有考慮中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水平,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體國民 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質等現實情況,制定出高不可攀的政治和道德標準,如在中國小生思想品德課 中,統一開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並提出“熱愛社會主義”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等要 求,甚至按無產階級政黨先進分子

用心愛心專心 1

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對此喪失了實踐的信心、興趣和動機 ,甚至養成言不由衷地説假話和空話的習慣。這些高“標杆”有些共產黨員也未必能達標,學生們儘管能把它 們背得滾瓜爛熟,並在品德課的考試中得高分甚至滿分,卻難以內化成其自身的行為動機和道德素質。我們的 教育者明知如此卻仍非常關心並滿足於學生的考試分數,這種重形式(分數成績的提高)輕實質(行為品德的 養成)的德育又怎會不低效呢?

四、還表現為德育範圍和內容中的“傳統型”和“運動式”

“我國社會主義的學校德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 ,履行道德義務,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導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逐步形 成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和立場;思想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 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注: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63頁。)相應的德育內容則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理想與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民主法制 與紀律教育、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注:王道俊 王漢瀾主編:《教育學》,人 民教育出版社**年第二版,第333,334頁。)這是教育理論權威對建國以來我國學校德育範圍和內容的概括 。這種“傳統型”德育存在着一個嚴重的缺陷,即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學生具有開拓進取、 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自主精神和個性心理,陶冶情操,鍛鍊意志,培養其審美能力,進行心理健 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與適應環境的能力。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 全面深入發展,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當今多為獨生子女的中國小生,在個性心理 品質上卻不盡如人意:普遍存在不善協調人際關係,不善克服學習焦慮,缺乏經受挫折、保持進取的意志力和 剋制自己慾望的自制力,環境適應不良,無法自我消解心理緊張和障礙„„這些問題並非都屬政治、思想、道 德的範疇,而是缺乏良好心理品質的表現。“傳統型”德育因忽視並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而造成學校整體德育的 偏失與低效。所謂德育內容的“運動式”是指學校德育總是跟隨着社會政治形勢轉,一會兒抓這項教育,一會 兒抓那項教育,社會有什麼熱點問題學校就開展某方面教育,違背了德育工作長期性、系統性的規律,這必然 使德育要求片面化,德育效果短期化,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敗。

五、表現為德育方法和途徑上的“強制性”和“分力式”

所謂“強制性”是指學校德育工作中只重社會要求,忽視學生心理髮展需要;只重教育要求的正確性而忽 視其可接受性;只重共性要求,忽視個性指導等不良傾向。“講一面理”和“警察模式”是其典型表現。為確 保教育要求的正確性,我們的教育者只向學生宣講正面的道理和形象,如,社會主義制度如何的優越,資本主 義制度如何的腐朽黑暗等。我們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自覺不自覺地充當着“警察角色”:警察只對違法亂紀 行為進行監督和懲處,老師對學生遵紀守規的優良行為卻視而不見(覺得是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只是拿着 個放大鏡,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小題大做嚴厲批評訓斥。有的老師還把那些經常犯錯的“搗亂”學生,安排在 緊挨着講台的“特座”上,就近嚴密控制,對他們非常吝嗇使用微笑和讚揚。這些做法缺乏令學生心悦誠服的 説服力,也不能因材施教地使學生們都能從優良行為的獎勵中獲得成功的愉悦和動力,教育要求很難內化成學 生自身道德的需求,甚至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其低效與失敗應在情理之中。

所謂“分力式”是指在德育途徑中,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溝通聯繫和組織協調配合, 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衝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與反作用力,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與失敗。社會 主義教育目的要求每個教師都應自覺承擔既教書又育人的職責,發揮教師的集體教育作用。但在應試教育模式 影響下,“思想品德教育是‘三支隊伍’(政治老師、班主任、團隊組織)的事”、“專任老師只要專心教好 自己的課程,

用心愛心專心 2

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就行了”等舊觀念,極大地削弱了學校德育自身的合力;而家庭教育和社會 現實中市儈庸俗沒落腐朽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更是無情地衝垮了學校德育為學生們苦心構築的道德之堤,“課 堂思想教育一個鐘頭,不如家裏父母一個指頭,也不如公眾場所和影視中的一個鏡頭。”

用心愛心 專心 3

希望以上幾篇國中政治教學論文範文,能給你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方便,當然你也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nvm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