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目錄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課的思考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學經驗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案例教學法

高二一部政治組竇汝河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採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鍊能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實效價值。它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寬鬆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實踐證明,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記憶的內容達65%.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學生儘管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穫,是一種單一的,靜止的,孤立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視覺材料、經過分析: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並利用理論分析説明覆雜多變的社會現象,獲得的收穫會很大,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如:在講述“依法制裁違法犯罪”時,分別展示違法和犯罪兩個案例,讓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繫。通過學生自己的大腦思維活動,獲得的知識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2、培養創造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鍊、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創造了條件。例如在講到保護環境知識時,首先口述2014年前幾個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塵暴襲擊的例子。然後向同學們提出四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例反映了我國

目前存在什麼問題?第二,北方多次沙塵暴襲擊的原因是什麼?第三,你認為國家應採取什麼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四,而對這個問題,作為青少年學生應做些什麼?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討論後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看法和大膽構想,有些觀點還會出於教師的意料之處。這樣會大大地增強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3、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入案例情景,設身處地地做出反應,為他們提供一種不用真正深入實踐,但卻在短期內接觸,並處理到大量的實際問題的機會,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如在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可選用石兆彬貪污受賄的案例。石兆彬雖官居中央候補委員,福建省省委副書記,但他觸犯了法律,仍受法律的制裁,這樣講更具有時效性和説明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課教學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複雜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另外,在民主和諧的討論氣氛中,學生大膽交流,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在沒有壓力和顧忌的良好心態下進行學習探索,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公民作為納税人應依法自覺納税”時,可選用馮小剛拍攝的《甲方乙方》後納税的正面案例和廈門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億元的反面案例。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變學生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願學,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當然,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雖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並不意味着事例運用得越多越好,這樣會把政治課上成“故事會”。相反,應圍繞所授知識點精選用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與知識點應有機結合,而不是事例的簡單堆砌,我認為選用案例與知識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方向性。選用案例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醜惡面的案例並不是不能用,而應慎應、少用。如果教師上課時大談特談的都是一些消極的東西;而學生判斷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欠缺,學生容易產生錯覺,以為黨和政府已喪失人民的信任擁護和治理國家的能力,會使學生思想上產生迷惑和動搖,不利於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去激勵學生。

2、注重時效性。引用的案例不應是陳年舊事,而應緊跟形勢,是發生不久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有新鮮感。如在講到對外開放時,可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成功舉辦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運用這種新鮮的時政新聞,切中了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了學習任務。

3、注重趣味性。所舉案例應生動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適應學生的接受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鬆掌握知識。如在講到“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時,可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使學生感到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識,其實也親切有趣,易於理解,從而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注意精確性。引用的案例應儘量真實具體,不宜胡編亂造。如在講八年級的法律常識時,引用的案例應儘量講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以及此案引自何處,做到真實可信,現實感強。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讓他們真正接受,反之,則會使學生對教師所教所講的知識產生懷疑,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安全最好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與己有關,而不是遙不可及、關係不大。如講到“勞動者有遵守職業道德、提高職業技能的義務”時,可舉我校教師犧牲

業餘時間參加進修學習的例子,講到“五愛”時,可舉班上同學的事例。通過這些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事例,使學生感到榜樣就在身邊,並不是高不可攀,無法趕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的。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實質是屬於研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因此,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大力推廣。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空白”藝術

胡小芳

“空白”,即於教學過程中設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或預習複習,或歸納演繹。“空白”作為教學中的藝術,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一、“空白”的意義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空白”藝術的主旨在於留給學生相當的時間,由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進行解析、消化,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這將激發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

“空白”藝術要求教師放棄“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徹底克服教者“包辦代替”、學者“生吞活剝”的現象。教師將由演員變成導演,學生則由台下的觀眾變成領銜主演。在“空白”中,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解析概念、歸納原理,根據自己的特長來確定掌握內容的具體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空白”藝術的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空白”中,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或“悟”,或“做”,或“記”,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必將誘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皆可找到用武之處,從而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和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空白”藝術,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一方面,教師必須於課前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劃,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每道題、每句話都應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空 1

白”中,教與學得到有機統一,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和掌握程度必然會有較大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領會,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昇華。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理論性強,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單憑教師分析講解顯然不夠,至於希望通過“講得多、講得細、講得深”達到學生的透徹把握更是緣木求魚。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這個“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時,教師應在點化之後讓學生自己去“悟”。譬如物質概念中的“客觀實在”,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所謂“客觀實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所謂“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就是“無論你看得見看不見,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認不承認,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着”,然後就留足學生思考的時間。

任何眉飛色舞、精闢絕倫的講解、例舉,都取代不了學生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物質這一最基本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師要指導學生由論據“悟”論點,由論點“悟”論據;由理論“悟”實踐,由實踐“悟”理論;由世界觀“悟”方法論,由方法論“悟”世界觀。只有這樣,才能弄清原理的來龍去脈,把握它的深刻內涵。“悟”是抽象思維的過程,要求開動腦筋,展開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在這裏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教師的越俎代庖只會使學生徘徊於思維的迷宮而達不到真理的頂峯。

(二)在“空白”中“做”

“悟”的結果是懂,但懂的僅僅是理論。理論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學生去實踐,去“做”。常言道,聽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做”也就理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

講授新知識前,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初步瞭解新內容,特別是要讓學生髮現自己理解的“難點”。這樣,學生帶着問題聽課,有備而來,目的和重點自然明確。2

課堂內容的總結和原理的歸納,也應讓學生自己進行。教師的責任只在引導學生得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不應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讓他去死記硬背。

練習是檢查理解廣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較重要的“做”。只“悟”不“練”,對知識的掌握難以全面、深化和鞏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一定量的選擇題、思考題,讓學生於練習中發現知識點的誤區,通過比較、辨別,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時還需要把課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課後,要求學生走出校門,到農村、到工廠去調查研究,把理論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做”是學習的根本,是學習的捷徑,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領會,才能把書本內容變為自己的知識。

(三)在“空白”中“記”

“悟”了、“做”了好“記”,“記”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記”是對舊知的回憶和對新知的記憶,既是鞏固又是提高。理解了並不一定能夠記住,記住了才能進一步加深理解。與學生交談常常會有這樣的對話:這個原理你懂了嗎?懂了。這個原理的內容是什麼?記不得了。既然記不得,又怎能説是懂了呢!誠然,死記硬背是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廢食。

重複是記憶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師的重複絕對不是學生的記憶。每新授完一個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應要求學生即時強化記憶。給定較短的時間,明確具體的內容,當場抽查。有理解作基礎,加上時間的限制、氣氛的壓力,往往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其記憶能力。

複習舊課時,教師更應堅持“提問——記憶——回答”的原則,或回憶概念,或歸納原理,或比較關係,都要讓學生先作準備、先“記”。在這個過程中,“記”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課堂教學要儘可能地利用“空白”讓學生記憶那些該記的內容,不要把“記”留到課後,這不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學規律,趁熱打鐵。

三、“空白”的原則

(一)求實原則

具體概念或具體原理的新授與複習,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還是“記”,沒有固定的模式,應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生搬硬套的形式主義。譬如,哲學要多“悟”,政治學要多“記”,而這兩門課都要多“做”。至於經濟學,最好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多瞭解些實際知識,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經濟現象、經濟規律的理解和把握。

(二)適度原則

提倡“空白”,講究“空白”藝術,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空白”藝術依賴於教師的指導,沒有導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員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對新知舊知,教師什麼都不講,什麼都不説,甚至將整節課都交給學生“自由”支配,則是放任自流,違背教與學的基本規律。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白”,更談不上什麼“空白藝術”。教師絕不可放棄自己的主導地位,該講則講,該空則空,講空結合,這才是“空白”藝術的要義。

(三)科學性原則

“空白”作為教學過程的藝術,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手段,肯定不是教學科學的全部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勇於探索、勇於革新;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空白”的內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適應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形成互補,互相促進。這樣,“空白”藝術才能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真正煥發出無限的魅力。

“空白”是思想政治課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

一。它是教學過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學過程的中斷,“此時無聲勝有聲”。

胡小芳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課的思考

高中政治教學論文:如何上好一堂新授課的思考

《當代教育科學》中吳永軍先生是這樣寫的:課程改革視野中好課的總體要求應該體現在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統一。建構性是好課在科學規律上的體現;生成性是好課在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課判斷中的一個重要標準。他還寫到:從教學過程的“結構要素”講,好課的具體標準應包括:

1. 教學目標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目標要做到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方面內在統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慧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目標要有彈性,給學生留有其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以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作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

2. 教學內容組織得當。內容要體現基礎性、現代性、綜合性的統一;作為教的內容的教材、教程與作為學的內容的學材、學程要規劃好。

3. 教學方式方法選擇運用要貼切。選擇的標準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基本參照;運用上要強調科學化、藝術化、個性化地運用。

4. 教學評價要完善。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髮展”這一宗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及學生的需求、潛能等也需要予評價;評價的方法與手段要多元化;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育教學的評價。

因此,要上好一堂課,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學習階段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選擇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安排好課堂教學步驟。教學步驟一般可分為複習舊知識,告知教學目標,呈現新知識和促進新知識的理解。

一、複習舊知識:目的在於激活原有知識。

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問、或進行小測驗等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以利於新知識的接受。檢查複習的方法有:口頭問答、黑板演示、默寫單詞、公式或事件發生的年份、檢查課外作業、糾正作業錯誤等。檢查後一般要給予評定,運用五級記分法或百分制記分法,並指出優缺點,給予解釋和説明。檢查複習的內容可以是上一次課上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以前學過的和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關的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盡力創設新穎的情景和有趣的問題,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

二、告知教學目標:目的在於指引注意,激發興趣。

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通過講述,板書或提出問題引入教學內容。比如在內容上,可以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或者也可以提供學生平時並不一定了解、卻能很快激發學習熱情的新領域信息,使學生迅速集中對新課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循循善誘,並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

三、講授新教材: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新知識。

在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需求後,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授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現給學生。當觸及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或者説是新知識的生長點時,教師就應根據學生實際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運用恰當的形式(朗讀、討論、簡筆畫等),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知覺器官真正參與和探究新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自覺地領會所聽到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必須清楚:講授新知,不僅是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必須指出的是:教師提的問題必須提得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學生,對不同的對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師的啟發點撥要適度,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運用語言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當堂理解,當堂進行鞏固。此外,教師也可以使學生初步練習和運用新知識,並使學生及時瞭解

練習的效果,及時反饋,鞏固和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熟練的技能、技巧、進一步發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和閲讀教科書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四、講授新教材的過程中課堂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我們的課堂活動一般可以分成課堂教學、課堂評價和課堂管理三個主要的活動模式。課堂管理始終制約着課堂教學和課堂評價的有效進行,因此,不僅在上課開始時,而且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一堂課的結束,教師都要注意調節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過度緊張和焦慮,緩和和解決各種衝突,維護學生身心健康,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開拓思維活動,實現教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並培養學生獨的能力。

作業有課內的和課外的,口頭的和書面的。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作業,都是為了使學生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熟練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作業是學生的學習產品,產品是否合格表明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佈置作業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時還需提示和示範,教師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認真的檢查,批改和評定,通過檢查瞭解教與學雙方的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成績,克服缺點,改進教學,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對於課內作業,可以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讓大腦處於高度專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抓住學生急於求知的思維最佳時刻,進行指點,引出新授內容。這時再提出新問題,給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啟發引導他們分析歸納,使學生能夠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和應用。

至於課外作業,教師要注意督促學生養成當天作業當天完成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檢查作業時要區分合作完成和抄襲作業兩種不同性質的表現,前者值得表揚,後者要予以説服教育。同時,教師佈置課外作業,要注意學生的用腦衞生,練習要少而精,不要搞題海戰術折磨學生。作業的形式也應多樣化,讓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發展個性。

六、反思:這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課”,為使每一堂課上得更好,每一節課課後我們都要靜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反思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機智以及獨到的見解,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反思的同時,我們應該及時記下得失,重新設計教案,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與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內容簡單描述了關於課堂教學步驟的安排工作。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由於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教師、學生的各種不同特點,決定了我們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同時也不能用一種結構模式否定另一種結構模式。不同的教學模式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世界上沒有一種教學模式是普遍適用的,因為教學情境是千變萬化的。由於教學工作者選擇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理論上的傾向不同,其操作的式樣也會不同。只有明確這一點,我們才能靈活地、恰當地選擇和應用教學課堂模式,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參考書目:

皮連生著:《教與學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王策三著:《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葉 瀾主編:《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

青島市第六十四中學仇永慧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課》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學論文 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政治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現代主體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主體性為主要特徵的教育,要重在啟發和引導學生,要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規範和組織各種教育行為和教育活動,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在適當的環境下能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是使學生真正成為積極地、主動地獲取知識的探索者,以達到高效的學習。針對我校學生生源素質不是很好的狀況,有相當一批中檔生政治課學習往往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法不好,效果不佳。如何扭轉中檔生的學習狀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有必要進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途徑的探索。

那麼怎樣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必須在課前、課中、課後等環節中,精心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課前精心設計學案,引導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

課前學習作為一種個體的認識活動,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這種活動必須有教師的指導,教師指導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明確學習的方法、途徑。如教學《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在學案中首先設計了以下幾個預習問題:①為什麼説在商品服務市場上作為買方的消費者佔據主導地位?②消費者依法享有哪些權利?這些權利和商品交易原則有什麼聯繫?③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主要機構有哪些?消費者因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同經營者發生爭議,可以通過何種途徑解決?這幾個預習問題的設計既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同時也給學生一定的學法指導(政治課雙基學習中的“三w學習法”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其次,在學案中明確要求學生尋找資料,選擇一兩個典型案例,來加深對這三個預習問題的理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學生在學習中發現了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一些問題,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的實效性。第三,對學生預習的行為結果要進行必要的檢測。一方面是為了瞭解學生預習的情況,開展教學,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結合學生的“疑”來進行釋“疑”,真正做到教師的“導”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運用“學案導學法”進行教學,一改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習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比如2014年5月份在高一8班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老師設計的學案對你的學習是否有幫助?發出的問卷共54份,回收50份,其中45份填有幫助,佔回收問卷的85.55%,5份填沒有幫助,佔回收問卷的

9.3%。總的來説學案導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在政治課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不教不學的狀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中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創新精神。

現代課堂教學在強調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獨立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問題產生的過程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從只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過程和結果並重;教學中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觀察、表達,多角度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高一下冊<<存款儲蓄 利國利民>>時,講完教材內容後,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設計了一個課堂討論題: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額,從1989年的5000億元 1

增長到2014年的87000億元,有人認為居民儲蓄越多越好,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學生在進行上述題目討論時,有的學生認為既然課本中講到居民儲蓄可以為國家積累資金,調節市場貨幣的流通,而且還有利於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等,當然居民儲蓄越多越好。有的學生認為我國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居民儲蓄過量,不利於擴大內需,因而不能説居民儲蓄越多越好。我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適時地進行歸納,首先指出一定量的居民儲蓄是必要的,但太多、過量就會導致生產萎縮和消費下降,最終影響國家經濟,因而説高儲蓄是一把雙刃劍。同時指出解決的措施在於國家要鼓勵投資、刺激消費,要改革我國的投資和融資體制,從而使居民儲蓄轉化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適應了現在會考開放性試卷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討論和歸納中會發現很多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觀點,再加以正確引導即是學生思維的閃觀點。實踐證明,課堂組織討論,是激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的一種有效形式。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從而促使他們他們去探究、深思,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三、課後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他們的思辯能力

政治學科具有時代性、政策性等特徵,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極為密切。因此課後要讓學生走向社會,接觸和了解社會,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政治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黨和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的方針、政策。由於政治教材內容相對滯後,雖然説思想政治課教材幾經修改,但由於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相對穩定性,且教材內容總是落後於社會現實。這個現實情況就要求教師認真收集資料,引導學生閲讀相關文章,從而彌補教材滯後性的缺點。比如在講到高一下冊內容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理解,就要求學生認真閲讀<<時事>>雜誌的相關文章,寫出讀書筆記。通過這項活動,許多學生認識到: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國家必須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蒐集、分析和利用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加工的能力。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理論聯繫實際原則,如何真正貫徹這個原則,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根説:“知識就是力量”。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掌握知識的人必須具有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認為課後指導學生撰寫思想政治小論文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首先教師認真進行輔導,明確政治小論文寫作的意義、寫作的特點,重點輔導學生政治小論文“怎麼寫”。其次在學生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書自學,座談討論,調查訪問,最後撰寫小論文。通過開展這項活動,學生們的思辯素質普遍提高。比如有的學生在學完税收的作用知識後,收集資料,以我國一個著名的影星涉嫌偷税犯罪為例,以<<依法納税 責無旁貸>>為題,撰寫政治小論文。文章中通過對比的方式,來説明依法納税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名人更應帶頭。文章事理交融,具有較強的説服力。還有的學生在學完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知識後,結合我市今年開展項目年活動的實際情況,以<<引鳳先築巢>>為題,來探討地區經濟發展中“軟”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文筆雖然稚嫩,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實踐證明,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運用課本所學的原理分析社會與個人思想實際問題,是思想政治課實現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強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性,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作為教學的根本原則,同時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參與的興趣,努力培養學生參與的品質,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學經驗

高中政治教學經驗

高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強、綜合程度高與實際聯繫緊密的學科,一般學生對學習政治的興趣不是很高。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成為學好政治的關鍵,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經驗。

一、創設友愛,融洽的師生關係

要讓學生喜歡政治先要喜歡上政治老師,“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所以,老師首先要熱愛和喜歡自己的工作,用熱情感染學生;其次,教師還要勤於鑽研,積極進取,學生對教師的許多缺點都可以原諒,不能原諒的是不學無術和缺乏工作熱情。因此,教師應勤於鑽研業務,汲取新知識,在教學中以飽滿的熱情去教,學生才能積極地學,這樣才不會誤人子弟,也才能教出積極上進的學生。

政治教育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雙向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愛護學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多與他們談心,交朋友,與學生建立相互尊重,互相信賴的平等師生關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喜歡政治老師到喜歡政治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備好每一節課

備課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俗話説得好,“不打無準備(請繼續關注)之仗,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凡事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上課也一樣,要想學生學好,教師要先備好。備課的關鍵不是老師如何才能講好,而是學生如何才能學好,所以備課時首先備的是學生,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裏狀況備課,儘量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圖片、視頻等,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次,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認真鑽研教材,並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哪些知識是要學生了解的、哪些是識記的、哪些是理解掌握的,哪些是教學重點、哪些是難點,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再者,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巧妙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設置一些精巧別緻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三、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講授新課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但是教師一定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切忌喧賓奪主,滿堂灌。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光要講的好,關鍵是能引導學生學得好。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通過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閲讀教材——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積極發言——教師點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要做好引導,切忌議題跑偏;同時還要關注學困生,和討論不積極的學生,要讓大家一起動起來。在討論中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思想得到昇華和發展,迸發其創造的火花。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言,學生回答正確的要予以表揚,錯誤的要糾正和加以補充。教師的語言不需要多,但一定要精,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後一定要引導學生做課堂小結,首先,學生要總結我們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點、本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其次,要反思本節課的

最大收穫是什麼,還有哪些不足。

四、認真輔導,鞏固知識

輔導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有益補充,如果説課堂授課是針對全部的話,那麼輔導便是針對局部了,局部的學生和局部的知識。這一環節的重點在於查缺補漏,對於某些邊緣生的進步和整個班級的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輔導工作主要是在自習課上做,常用的方法是先在整個班級佈置自習任務,讓學生有自習內容和具體目標,能高效利用自習時間,然後根據自己掌握的個別學生的學生情況進行某些章節和知識點的輔導,在這一環節中,最重要的是針對性。俗話説:“嚴師出高徒”,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尤其是佈置的作業老師一定要親自檢查和批改,如果老師不嚴格要求,就會有學生不自覺。批改作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環節,通過作業,可以檢查一堂課的授課效果;同學們通過作業的批改情況,可以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所以一定要好好運用這一形式。

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師者,人之模範也”,老師要做好學生的表率,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學生。

本站小編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

高中政治教學心得

高中政治教學反思

高中政治教學計劃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8z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