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總結 >技術工作總結 >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共2篇)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共2篇)

第1篇: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共2篇)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書信吧,書信是人們是人們傳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交際工具。寫起信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觀摩活動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段時間的觀摩學習受益匪淺。第一節課《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本次活動中沈月老師的一節繪本課。第一次聽繪本課最直接的感受是:新奇、有趣。沈老師的這節課,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整個故事的中心,所以首先將鼠小弟登場的畫面單獨呈現出來,通過觀察畫面解決兩個問題:1、這是誰?2、鼠小弟穿了一件什麼?在引導幼兒閲讀繪本時,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充分地思考故事、品味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和體驗故事的情感。特別是後面插入了一段有趣的視頻,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但又留有了懸念,充分激發了孩子的閲讀興趣。在這一點上沈老師就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直觀有效的優點。在這一節課中沈老師善於利用不同的形式鼓勵孩子進行表述和操作,讓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語言。繪本不僅僅讓孩子學會閲讀,更讓孩子學會觀察、想象、推理。

第二節課是夏老師上的《東方之珠》,整節課夏老師緊扣“香港的繁華與美麗”這一主線,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美麗的夜景”進行發散與拓展。清晰的.教學主線,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緊湊,學生能披文入情,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和效率。在教學中夏老師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出示了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香港的繁華與美麗;其次通過音頻讓學生理解“傾聽”一詞;並通過大量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鱗次櫛比”、“琳琅滿目”“人流如潮”等詞。首先出示羣樓圖,讓學生觀察後説説“鱗次櫛比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學生觀察後自然而然説出“摩天大廈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再出示銅鑼灣商店圖,學生根據畫面可以説出從“琳琅滿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繚亂。“人流如潮”説明人很多,銅鑼灣真熱鬧。夏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視頻、音頻、圖片與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把學生帶到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一次次的驚歎聲中,學生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次的朗讀聲中,感受到對香港的喜愛。

第2篇:

2017年“全區中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小結

“平板、手機、互動、遠程、雲桌面??各種教學信息化的應用,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同時讓全區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區教育廳主辦的唯一一項現場課競賽—2017年全區中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上,來自全區中國小校144名參賽教師用3天的時間“曬”出了144節精心準備的互動課堂,向前來觀摩的近2000名教師、50名評委展示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等10個學科深度融合的應用成果。

在觀摩數學課中,有兩節課我印象特別深刻,其中一節是南寧二中的數學課“函數y?sinAx?cosBx”的週期,這本是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但是這節課通過計算、猜想、驗證、總結,培養了學生的邏輯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能力等。深刻的討論了這種函數的週期,在這節課中運用了幾何畫板用來驗證學生的猜想,簡單方便。

另一節讓我印象深刻的課是“立體圖形的三視圖”,運用信息技術讓立體圖形變得很直觀,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培養。在上課的過程中用到了PPT、希沃軟件、智能黑板等一體機的模式,但是也沒忘了這是一節數學課,而不是一節信息技術科。對於數學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培養也做到了。所有的好課在運用了信息技術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觀摩課後,聽課老師們的開展了評課議課的活動,通過討論大家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是僅僅把信息技術作教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這正是21世紀創新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品質。

最後,觀摩活動圓滿結束,我更加的深刻的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是改變傳統教學結構、是符合教育改革未來走向的。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需要恰當地選擇信息媒體,並靈活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我們的高中數學語課堂才能更加的靈動,才能求得最佳“教”和“學”的效果。

“平板、手機、互動、遠程、雲桌面??各種教學信息化的應用,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同時讓全區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區教育廳主辦的唯一一項現場課競賽—2017年全區中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上,來自全區中國小校144名參賽教師用3天的時間“曬”出了144節精心準備的互動課堂,向前來觀摩的近2000名教師、50名評委展示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等10個學科深度融合的應用成果。

該項活動已經舉辦了15屆,本次活動以“聚焦課堂、聚力創新”為主題,分國小組和中學組,最後專家評委共評出一等獎42個,二等獎70個,三等獎30個。

此次活動對進一步推進我區中國小課程改革,加快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有利於我區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相互交流與提高。

曬課老師説: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

南寧市錦華國小的覃秀麗老師與金城江六小的學生們一起進行了以“北京五日遊”為題的互動課堂展示。展示中,覃秀麗老師利用多媒體同步傳輸,將講解的內容實時顯示在學生手中的平板設備上,學生可在平板設備上完成資料查詢和練習操作,並在多媒體設備上向大家展示練習成果。

“軍號嗒嗒嗒吹,來了游擊隊,革命紅旗迎風舞呀,奮勇殺白匪??”玉林市玉東新區石棠國小音樂老師李兆美帶來的音樂課《小號手之歌》,李兆美熟練地使用電子白板插播音樂,用聚光的效果把四分、八分休止符的停拍圈起來,並使用播放器上的“硬筆”功能在白板上進行重點分析。

同樣,信息技術創新給美術教學帶來手繪達不到的效果。河池市金城江區第三國小美術老師蘭冬麥在執教的國小六年級美術《壯錦圖案》一課中,通過播放視頻直觀地向同學們展現出壯錦的美。蘭冬麥介紹,她首先用手機拍攝關於壯錦的圖案上傳到微課,幫助學生觀察圖案,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的聚光燈,交互白板組合、複製、粘貼,短短几分鐘一幅完整的壯錦圖案就創作好了。學生還可以根據微課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蘭冬麥説:“以前老師示範繪畫最少要十分鐘,現在利用信息技術只需兩分鐘,學生有二十分鐘的時間自己創作。”“很輕鬆、很方便,拋開傳統繪畫用粉筆的麻煩和調色的時間,節省了時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創造,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現場體驗利用電子白板繪畫的老師藍志峯説。

河池市金城江區藝教中心老師何曉雲説:“巧用電子白板,巧妙組織美術活動的導入,突破難點,製作時利用了微課的分析,美術教學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了用手繪達不到的效果。這樣的課儘管增加了老師備課時間,但是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

同樣,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的還有中學組生物曬課老師扶綏縣龍華中學李明珍帶來的《細菌與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李明珍説:“這一堂課我用到兩個視頻,3個圖片故事。”生物課題本來就是有趣的,加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加了趣味性,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生物課大家一起動手上。“很方便,沒有電子白板,我們都不會上課了。”已經成為老師們的共識。

觀摩老師説:很震撼,漲知識了

“給我感覺很震撼,很開心,漲知識了,我想這就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優勢吧,這次來觀摩真的收穫很大!”南寧市邕寧區城關第一國小老師凌建金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觀摩活動。

凌建金説:“我印象最深刻的北海市一所國小語文老師石文靜上的《廬山的雲霧》,我沒有去過廬山,更沒見過縈繞在廬山的雨霧是什麼樣的,但石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將課文內容呈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活靈活現的美景,彷彿置身其中,就跟我自己去了一趟廬山,領略了它仙境般的美景一樣。我們城區派了8位老師來觀摩,都受益匪淺。”

“希望有更多的參加聽課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特別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運用能力。”觀摩現場,來自百色市平果縣太平鎮吉林國小語文老師樑有宜在《聽課記錄本》上詳細記錄着曬課老師上課的板書、互動情況、信息技術運用等。樑有宜説,他們太平鎮就他一個鄉鎮老師來參觀,他做好記錄,回去傳達給全校老師。

桂林市雁山中學政治老師李旻觀摩後説:“利用信息技術一體機,將歸納總結特別好、特別生動。”她還介紹,在柳州第35中學地理老師韋志強的《主要農作物分佈》課上,韋老師用平板播放資料,用手機現場搜索南方和北方的農作物,課題知識變得豐富了,學生通過微課將圖片發到班級羣上,大家一起共享學習成果。

作為已有20年教齡的政治老師李旻,接觸電子白板4年。她介紹,備第

一、第二節課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後面就很方便,因為電子白板本身就很多資源,利用好這些資源備課就不難了。她坦言:“沒有電子白板上不了課了。”從剛開始的排斥到現在的依賴,她的政治課結合新課改,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從預習、展示練習、發現問題、小組討論到精講,她都能很快抓住學生不瞭解的知識進行講解。

“用手一點什麼都出來了,很快。”有27年的教齡南寧市武鳴區實驗學校英語老師韋玉均説,自己第一次參加觀摩活動,收穫很大,活到老學到老,回去後自己要在電子白板、PPT的運用上加強練習。

梧州市民主國小書記、副校長歐陽茵説,從觀摩曬課老師的課例來看,老師們利用白板技術已經非常純熟了,特別是美術、音樂、英語以及理科運用得特別到位,節省了時間,留足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自己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專注度。

上課學生説: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

“這節課讓我學到了奉獻、愛心和責任心”。金城江區實驗六小四年級學生吳章華告訴記者,金秀瑤族自治縣民族國小語文老師秦曉霞的《搭石》這一課,把我們帶到了搭石的畫面中去,課堂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老師製作的PPT畫面形象地看到一塊塊石頭在小溪中間,感覺我就走在這些石頭上。

“在《細菌與真菌在自然中的作用》的課堂視頻中,我看到小蘑菇生長、小螞蟻跑動以及細菌生成的情景,老師還用兩顆壞了的葡萄現場分析細菌和真菌的作用,我覺得生物課非常有趣,而小組的PK提高了我們的積極性和競爭性,激發了我們的學習思維和活力。”金城江區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楊凡聽了扶綏縣龍華中學李明珍老師的生物課後説。

金城江區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覃元國和同學聽了宜州市第三中學韋均苑老師的歷史課後,走出教室就和同學們討論。老師把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全部帶動起來了,根據課上的視頻和圖片故事,我們體會到民國時期的文化,感覺到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我們上課更加投入了。陳雅琪同學接着説:“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課非常有趣,知識點我們也容易理解和記憶。”

專家評委説: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基本深度融合

百色市教育技術信息中心老師、數學組評委、組長馬建平説:“曬課的老師基本上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柳州市教科所、國小綜合組組長謝乙祥點評説:“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中國小教學改革,選手注重信息技術,從不同層度運用到了教學上,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運用得好為老師教學如虎添翼,但同時要防止運用不好而達不到效果。”

賀州市鐘山縣教研室國小語文組評委吳志堅總結道:“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是不錯的。信息技術配合教學內容,為課程創設教學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了視野。利用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系統的思考問題,培訓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極大的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戰略地位得以確立,“三通兩平台”工程進展順利,廣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也不斷創新。自治區教育廳也印發了《廣西中國小校園信息化建設標準》,從五大方面,對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要求,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要求。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可以和不同地區不同條件的教師交流,取長補短,掌握更多的教學信息和技能,讓廣大師生、教育管理者進一步開拓視野,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讓高效課堂更高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2015-07-14 00:00

1、利用網上學習交互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前安排好的,學生大多參與。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優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創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交互留給學生自主權、選擇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實踐活動。

例如: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二冊 “認識圖形

(一)”:教師抓住一年級的孩子愛玩且好特徵,及感性認識為主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大膽設計在一整套電腦遊戲中。由第一關“比一比小和麪的多少”進入學習要點,初步形成對體積面積的感性認識;隨後進入“找一找”,讓孩子在配相關的場景中進行復習鞏固;最後又設計“闖關”遊戲及時反饋學習情況等。整堂課富有吸引力,實師生、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刺激多種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有這樣一個案例,在進行“毫米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將兒童熟知的“龜兔賽跑”動畫片稍作修改後作孩子們想一想“小蝸牛、小烏龜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別為500毫米、500釐米、500米),都説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蝸牛跑的最少?”可愛的動物卡通、動聽的音樂強烈的刺激學生的視聽問題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了孩子在整堂課中都積極動手、動腦,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習環節教師大膽創新,將其設置成動畫“粗心的豬八戒”。通過師生互動,幫“豬八戒”找出他的錯誤可聽、可説、可操作,腦、眼、耳、口、手並用,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讓一節抽象的概念3.利用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

互聯網特有的開放性,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比如,教學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七冊《讀法和寫法》時,課前安排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蒐集有關數據: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申辦奧運現場直播的收視率……通過覆蓋面廣泛、富有教育意義數據材料,學生不僅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六冊。上完《年、月、日》的知識之後,安踐活動——“製作年曆”。這時,教師大可不必按傳統教學習慣,幫學生蒐羅一大堆年曆、日曆甚至類資料。只需要指導孩子們“輕輕點擊鼠標”,你會發現,幾天後他們交上來的作品,頁面之美觀、想象之豐富都是那樣的出乎你的預料。

二、固守傳統之憂與現代信息技術濫用之患。

1、傳統思維定勢的形成,限制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上,學生只記結果而不研究結果如何得來;只聽至上、為師獨尊等。這些傳統的習慣極大地影響者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成為批判、探究精神發展傳統課程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創新能力,

(1)課程內容陳舊,過於強調學科體系,脱離社會實際。

(2)課程實施基本以課堂、教師、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課程管理統得過死,難以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生的多樣化要求。 2.現代信息技術過度濫用,束縛教師課堂設計能力。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同時,缺乏專家和相關理論指導,缺乏合適的網具平台,會使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本身難以系統化,顯得零敲碎打。若教師自制課件,投入過精力,反而耽誤自身的教學任務,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為了“趕上”教學改革步伐,有的教師上課,不論什麼類型什麼內容的課,也不管合適不合適,一堂不寫一個粉筆字,全用電化設備打出來,似乎這才有新意,才符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精神節課的主要任務只有不斷點擊鼠標,挖空心思的讓學生圍繞事先設計好的課件運行流程轉。更有甚開課、觀摩課,幾乎演變成了各種電教實力、電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學的靈魂——知識的掌培養、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養卻蕩然無存。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優化整合——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化整合。

同樣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中的《軸對稱圖形》,有這樣兩份設計迥異的案例。第一位教師先用計算機彩鮮豔的秋天風景,聲情並茂地説:“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來到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電腦一一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着通過不斷的啟發,讓學生對稱”的共同特點。這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第二位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安排在網絡教室進行。電腦屏幕上首先出現了一小段中國傳統喜慶場用一個巨大的紅雙喜襯托。教師讓學生回憶手工課上剪“紅雙喜”的方法過程,揭示“軸對稱圖形”;進入電腦資源庫,找一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説一説“軸對稱圖形”的作用;即時訓練時,教師軸對稱圖形的軸對稱性,完成電腦中沒有畫完的畫;在鞏固練習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或紙、或展示自己的繪畫特長、或選用電腦繪畫技術等,利用軸對稱圖形繪一幅你自己認為最美的畫總結時,由師生共同進入“聊天室”“聊一聊、議一議”,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所感。

乍看第一節課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兩節課,不難發現第一節課的腦作為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脱“跟隨着老師學習”的傳統模式。第二位教師則真正用網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找圖形”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實踐,動腦發表自己的主見。兩節課放在一起一比較,便凸現出第二位教師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術手段和網絡優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冊“統計圖”的整理和複習,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分小組統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在計結果,並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環境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並根據不同成員提自主運用不同的統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鬆的網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造者。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新能作精神。

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暨應用pad、電子白板教學展示課總結

(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

從10月23日開始,利用三個上午,進行了應用pad、電子白板教學展示課。宗旨是充分運用電腦、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pad、華樂思應用軟件,使師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要求是每個年組推薦1——2節,集體備課,之後展示、參賽。下面,就針對這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參與情況:

共有8位教師參與講課,分別是一年組陳磊老師、二年組郭豔秋老師、三年組王叢老師、翟麗麗老師、四年組於春豔老師、五年組馬麗娟老師、六年組孫雪老師。之後胡嘉茵老師準備了一節應用媒體的音樂課。這8位教師,從學校的角度要給予表揚,她們勇於承擔重任。對我們學校來説,是先吃螃蟹的人。這幾位老師都很重視這次活動,積極參與,充分準備,認真備課,精心製作課件,鑽研電子白板、pad的應用方法,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們也是先受益的人。先嚐試,先做,也就先會應用。應用這樣的先進、優質資源,大勢所趨,好多學校都已普及。今後我們也要全校鋪開。

還要表揚各學年組老師,尤其是組長,積極組織,我知道的有幾個年組反覆磨課,呈現出的與自身相比有很大提升的課。

在這裏還要表揚兩位信息教師,這階段五樓綜合教室的利用率很高,每次都要安裝一體機及所需設備,他們能按要求保障了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聽課情況:

這次活動,老師們聽課也很好,因為涉及的是語文、數學學科,所以主要是語文、數學教師聽課。表揚洪麗老師,找時間來聽課。參與聽課的共32位教師。共7節課,全程參與講課和聽課的有劉丹、馬麗娟、於春豔、孫雪、付佳、楊海燕、陸曉傑、邵紅霞。聽課在6節、5節的有王叢、崔清泉、宮立英、曹國莉、陳磊、王輝、陳穎、於海英、孟娜、劉玉穎、田蜜。其餘的班主任有的是因為年級低沒有科任課,可以理解。總體來看,大家還是很虛心,學習氛圍還是很濃。

三、授課情況:

主題鮮明,信息技術、數字資源與學科教學優化整合,有機融合。 幾節課都凸顯本次活動的主旨,把媒體輔助、信息技術、數字資源與學科教學融合做為重點設計教學,實現更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人機互動,使課堂充滿創造的生機和活力。王叢三年級數學《分數的認識》。這節課的最大優點是充分運用了電子白板,自己鑽研、摸索出了使用方法,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一塊月餅平均分的過程,分割、拖拉自如,電子白板的播放、視頻、書寫、隱藏、塗色、切割等功效最大化地應用,促進學生的理解、思考,吸收、消化所傳授的知識。翟麗麗講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更是用心良苦,根據內容,自制了一個網頁,求這個行業的一個親屬把網頁掛在互聯網上,學生課上才可以隨時應用。郭豔秋老師的《6的乘法口訣》,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後,應用pad上的圖片和提示,自學了3-6的乘法口訣,使教師的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方便、自由,提高了教學效率。凸顯了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之後的練習,也是應用pad在遊戲中進行。於春豔老師的品德與社會學科《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應用最為有效。教師自制的網頁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瀏覽全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窗子,從服飾、到文字、民居、節日、習俗等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喜歡哪個方面就學習哪個什麼,學生大開眼界的同時,豐富了知識,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馬麗娟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應用電子白板,清楚地演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推導過程,割補、平移、拼貼,直觀、明瞭。學生很容易理解。陳磊《望天門山》一課,應用華樂思應用軟件,人教版數字資源,根據自學提示幫助學生理解句意,拓展介紹,有助於學生的理解。陳磊這節課中有一個亮點,就是讀的特別充分,從課題《望天門山》中“望”字的朗讀,讀出了又高又遠的感覺,很有畫面感,為本節課確定了讀的基調。文字是有情感的,的確。初讀,通過不同形式練讀,疊讀,畫節奏,古詩的味道就出來了。閲讀中,通過教師的拓展,對句意的理解就更加深了,把我們平時感覺很普通的一首詩的意境描繪地那麼有氣勢,有力量。再此基礎上,那文字變成了畫面,呈現在眼前,再讀,就更有韻味了。而且又加上了肢體語言,本人也一改平時的風格,變得有激情了。孫雪的《百分數》一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媒體,清楚直觀地展示百分數的意義與用法。數學語言準確,沒有多餘的話。胡嘉茵的音樂課《公雞與母雞》媒體設計與使用也恰到好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這次的課,因為我們過於強調數字資源的應用,也是初次使用,存在了顧此失彼的現象。有的是為了應用而應用,過於重視形式,而忽略了敲到好處。下面我就結合這階段隨堂聽課發現的問題,強調幾點我們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

1、關於教學目標的問題。天天備課,第一項就是確定目標,但真正用心研究目標的確定,研究目標如何落實了嗎?目標的確定一定依據課標中對本學科、本學段的要求來。每節課之前思考、回答這樣幾個問題:學什麼?(知識目標)為什麼學?(能力、情感目標)怎麼學?(學習方法)上完這節課你再反思幾個問題:學生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提高?一句話就是,“進來以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你確定的目標都達成了嗎?原因在哪?你想一下,有沒有孩子一天天混,來和沒來一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認真備課,深入鑽研教材,教學目標爛熟於心,課上才會遊刃有餘。

2、面向全體,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係。關注全體學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但我們的課上,學生參與面太小了,少得可憐。學生的學習興趣哪裏來,只有互動、參與其中才能收到最大化的效率。現在的狀況是隻有幾個優生異常活躍,緊隨老師的思維,學得非常好,而其他的就是默默的觀眾,有的存是看熱鬧。

教師一定讓位給學生,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讓學生多參與,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聽與自己經過思考後地説是不一樣的,印象會更深。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3、教師要加強基本功訓練。包括教師的板書、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評價提升能力、

組織課堂能力等等。出去聽課給我一個感受,做課教師的粉筆字都特別漂亮。教師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很為自己加分的。開腔一説話,一朗讀,教師的素質一目瞭然。教師語言要規範、嚴密。備詳案,臨時組織語言勢必條理不清。再説教態,舉個例子吧,上週到永紅國小我聽了陸曉秋老師的一節音樂課《噢,蘇珊娜》,是美國鄉村音樂,西部牛仔風格,師生互動,全情投入。教師用激情點燃激情,師生融為一體,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跳,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和學生的距離遠,有些師道尊嚴呢?音樂課就是快樂的課堂,孩子多開心,他會對下一節課充滿期待。 再重點説老師的評價,評價語言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判斷對錯;總結提升;引導點撥;表揚激勵。根據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要有正確的評價。不要總重複學生的回答,尤其是錯誤的答案,更不能重複,會起到錯誤的導向作用。對期望學生回答到什麼程度,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評價。

4、學生的學習習慣很成問題。一堂課展示的是平時每節課留下的印記。付出多少,收穫多少。突出問題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強,是普遍現象。學生不會有條理地回答,不能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聲音不洪亮,含在嗓子裏,不會傾聽別人的回答,缺乏尊重。合作學習沒規矩,不會自由讀文、不會默讀、齊讀就唱讀,不會思考、不會提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狀態、精神面貌。面無表情,即使音樂課,到前邊表演、展示,也是木呆呆地。很不舒服,喪失了兒童的天性。這都要訓練,要求,引導。如果教師一天總是面無表情或是沉着臉,孩子也會受感染的。

5、準確確定知識的生成點和能力訓練點,要紮實訓練。常規的數學學科的計算、分析問題、畫線段圖等能力,語文的聽説讀寫能力,要根據內容,去訓練,功到自然成。

6、細節問題。教學傳統的、常規的東西不能丟。上課沒有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媒介、橋樑。除體育課,不論什麼課,桌上都必須有教材,循環使用的教材不能沒有,倆人用一本太費勁,一人一本。語文數學更不能沒有。教材上的文字是要學生讀的,教材不是擺設,不但要有,還要用。板書也是必須的。不管什麼課,課題你要出示給學生,要讓學生知道這節課要學的是什麼。有了電腦,板書就忽略了,不行。數學課的重點要在板書上體現、講授,不能在電腦上演示一遍就過去,板書的學生印象會更深。重點知識、高度凝練的詞要板書。桌椅擺放亂,黑板髒、亂,不乾淨。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説起來好象很容易,真正做到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一個追求的過程中,我們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變得博大起來,同時才能夠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性活動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阿城區回民國小 2014年11月

2017年貴港市市直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

深度融合優秀課例現場展示觀摩評選活動

在達開實驗國小舉行

10月10日—11日,2017年貴港市市直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現場展示觀摩評選活動在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順利舉行。來自貴港市市直兩所學校的12名教師選手為觀摩教師呈現了一節節精彩紛呈的教學課例。。

本次比賽,分兩個賽場進行。參賽課例涉及國小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美術科目,參賽教師大膽創新,將新媒體新技術有效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便捷性和直觀性,巧妙營造學生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在內容與形式上的深度融合。各組各學科參賽課例各具特色、亮點紛呈。

通過本次活動,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及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實效性,優化了教學過程,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經過兩天的緊張角逐,本次評選活動獲獎名單如下:

語文: 貴港市東湖國小覃海嫦老師的《秋天的雨》榮獲一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林霜媚老師的《伯牙絕弦》榮獲二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鄧莉輝老師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榮獲二等獎; 數學:

貴港市東湖國小覃冬梅老師的《平移》榮獲一等獎; 貴港市東湖國小陳文霞老師的《畫角》榮獲一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徐紹媛老師的《認識除法》榮獲二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韋璇老師的《認識周長》榮獲二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吳思孜老師的《認識乘法》榮獲二等獎。 英語: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黎陽老師的《Unit 5 Dinner’s ready --- ’s learn》榮獲一等獎; 美術: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譚凱妮老師的《魔幻的色彩》榮獲一等獎,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葉思老師的《前前後後》榮獲二等獎, 信息技術:

貴港市達開實驗國小黃麗珊老師的《畫出碧水藍天》榮獲二等獎。

數學科賽課師生課堂活動

信息技術賽課活動現場

語文科的評委

英語科、美術科、信息技術科選手及評委現場合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zongjie/jishu/y3q1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