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教學論文模板 >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之初探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之初探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之初探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之初探
          重慶市綦江縣石壕天池學校:李尚雲    郵編: 401449
【內容摘要】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就是藉助於多媒體這個工具,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將它融入到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中去。在整合的過程中,既要服務於具體的內容,又不能牽強,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有機地使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新課程     整合
【正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革命促進了教育信息化進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新型創造型人才的需求,推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就是使信息技術與新課程兩者融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從課程整體的角度看,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的整體中去,藉助信息技術徹底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從教學實踐層面看,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就是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建設學習資源,在信息化環境下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進行教學(包括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信息技術可以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演示、交流、探究、協作工具和個別輔導、發現學習、信息加工、知識構建工具並可提供資源環境,它只是一種工具,要服務於具體的任務,其目標就是建設數字化教育環境,推進教育的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如:讓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寫一篇“我愛美麗的祖國”的作文,學生可以在網上自由遨遊,選擇祖國山河的壯麗一景,然後將文本、圖形等進行重新加工,用word寫出一篇精美、感人的作文等。現在許多學校和老師出現了一個誤區,就是隻注重老師在教的過程中用信息技術,而完全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利用信息技術這個工具,去方便而快捷的學習。
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不同,對信息技術的特徵和功能的要求也不同。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進程可分為以知識為中心和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不同的階段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學生的角色、教學評價方式、信息技術的作用和硬件要求都各自不同。教學觀念、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等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教學設計慢慢從以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為中心。整個教學對資源是開放的,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內的知識時,也可以獲得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組織者,學生在佔有豐富資源的基礎上強調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並最終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國小美術課“説唱臉譜”,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先從網上搜索臉譜的相關知識和種類,瞭解各種臉譜的代表人物的故事,更深刻地體會臉譜的特徵,然後讓學生根據網上了解的知識來合作繪製出各自喜歡的臉譜,最後將作品與傳統的臉譜比較,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中,我們主要抓住三點: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它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教學策略包括教師教的策略和學生學的策略,它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它分為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以學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策略和以學為中心的協作教學策略,不同的教學策略都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和信息能力的發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的教學設計內容包括:(1)確定學習目標與任務;(2)學習環境的選擇與設計;(3)學習情境的設計;(4)學習資源的選擇和設計;(5)學習組織的設計;(6)學習活動的設計(包括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協作學習活動、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7)學習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的設計。教學設計要融學科課程和信息技術於一體,充分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思想,發揮技術的優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有三種教學方式:(1)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目前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其他學科課程知識。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結合信息檢索課程內容,把檢索語文、數學資料作為學生練習的對象。(2)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3)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作為協商學習和交流討論的通訊工具、作為知識構建和創作實踐工具和作為自我評測和學習反饋工具。不管哪種方式,我們都要注意,整合的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切勿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避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為了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強調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應該倡導一種觀念。正象台灣學者徐新逸教授所説的一樣:“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其實最簡單常見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同樣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質的教師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與互動,就可以賦予教學與學習不同的生命力,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教育可稱為一門創造性藝術的迷人之處。”
【參考文獻】
    1、何克抗:論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化學科教學的根本途徑》。
    2、李克東:《教育信息化與基礎教育改革》。
    3、章劍衞、姚灶華:論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4、馬寧、餘勝全:論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5、李克東:論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aoxue/ezw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