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衞生防疫公文範文 >

公共衞生管理報告多篇

公共衞生管理報告多篇

公共衞生管理報告多篇

【第1篇】鄉鎮基本公共衞生管理服務項目工作報告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縣疾控中心對各位領導和同志們的光臨指導表示熱烈歡迎!縣位於省會東南,距市25公里。縣轄7個鄉鎮,173個行政村,人口32萬,共有縣級醫療機構2個,公共衞生機構5個,鄉鎮衞生院7個,村衞生室169所。今年以來,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衞生局及市疾控中心的具體指導下,按照全縣總體部署,強化領導,完善舉措,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公共衞生項目全面啟動。截至11月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4.7萬餘份,老年人保健1.5萬餘人,高血壓、糖尿病人管理3.4萬餘人,重症精神病人管理370人。高血壓、糖尿病人管理數分別完成今年任務目標的402%和189%。下面,我就推進公共衞生服務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做一彙報:

一、打實基礎,健全公共衞生服務體系

一是整合衞生資源。去年,完成了全縣7所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並通過省首批示範縣驗收。今年,縣政府投資近200萬元,為鄉鎮衞生院購置老年人健康體檢等公共衞生服務方面設備。6月,縣政府召開動員大會,開展標準化村集體衞生室建設工作,到12月底,完成了人員、資產整合,實現了“一村一所一址”,91%的村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為全面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強化隊伍建設。我們意識到,公共衞生將是今後基層衞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必須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解決好有人幹事的問題。縣衞生局早在就設立公共衞生科,負責全縣公衞工作。去年,按照“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採取“雙推雙考”形式,即:民主推薦、班子推薦;業務考試、個人考察,競選配齊了7名鄉鎮衞生院專職公共衞生副院長。縣政府研究確定鄉鎮衞生院公共衞生服務人員佔全院40%,比省規定的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通過縣定條件、鄉鎮把關、村級推薦方式,共確定了219名村級公共衞生服務人員,全縣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服務固定的網絡體系。

二、加強領導,保證公共衞生服務項目順利開展

一是健全組織。成立了由政府縣長親任組長,分管縣長任副組長,財政、人勞保、發改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醫改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醫改工作中存在問題。衞生局專門成立醫改辦公室和項目辦公室,具體負責公共衞生項目的推進工作。縣疾控中心設立慢病、健教等公衞項目技術指導組織。二是完善方案。結合實際,縣政府及時研究出台了《關於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及7個配套文件。縣衞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考核方案及評估標準》、《慢性病管理實施方案》《重性精神病管理實施方案》等,明確了目標和任務。三是政府支持。包括公共衞生配套資金、公共衞生項目基礎建設、設備更新、藥品零差率補助,今年,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達到400餘萬元,保障了公共衞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用好資金。公共衞生項目資金數額較大,下達較晚,部分工作啟動較晚,如何使用資金是個難題。為此,縣衞生局和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資金使用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衞生局下發了《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資金使用方案》。其使用方案為:一是縣級醫療衞生機構的資金髮放,依據37號文件規定,項目資金總額的10%部分,用於承擔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的縣疾控中心、精神病院等醫療衞生機構。資金髮放依據各自工作職能、任務完成情況和相關支出憑證,報縣衞生局審核同意後,方可撥付。二是鄉鎮衞生院、社區服務中心資金髮放,每季度由縣疾控中心、縣精神病院等縣級公共衞生機構按對各鄉鎮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開展情況進行績效考核,以得分情況評定為合格的發放本季度本鄉鎮項目資金的70%,年終項目資金依據本鄉鎮年度考核得分情況全縣統一發放。季度考核為不合格的延遲發放本鄉鎮項目資金,考核為合格後給予發放。三是村級公共衞生服務人員補助發放,按照縣政府《關於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衞生服務補助辦法》,補助村級公衞人員(鄉村醫生每月220元,執業助理以上每月320元)。四是用於基本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及宣傳培訓投入,如:統一標準制作宣傳欄、制度牌,購置電視機、dvd,印製健康檔案及各種表格等。五是其餘資金對鄉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給予補助。

【第2篇】國內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技術的調研報告

從國內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現狀出發,指出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是集成現有的衞生信息系統、消除衞生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並提出了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採集類型和業務支持部門。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基於數據倉庫、以gis為應急響應支持平台、能統一管理信息、可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互連互通的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框架結構,並詳細闡述了各業務模塊的基本功能和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方法。

1 引言

公共衞生事件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或人為災害。近年來,由於人口持續增長、城市盲目擴張、工業高度密集,資源環境破壞,人與人的安全衞生距離不斷縮小,使預防公共衞生事件的形勢日趨嚴峻 。因其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使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成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公共衞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並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災防病應急反應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潘海東等 提出了構建國家級公共衞生應急系統的思路;王平、杜江等 設計了基於web gis的公共衞生安全監督與控制系統方案;杜鵬等 基於模型分析規劃了公共衞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建設;李琦等 在北京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市突發公共衞生疫情分析與決策系統的構建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案從不同角度對系統功能模塊、體系結構、業務模型等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對豐富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促進地區公共衞生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但有關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系統需要的數據類型,以及系統支持部門等問題尚未明確提出,特別是如何處理公共衞生領域各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這些信息系統建於不同時期,採用不同軟件平台和數據格式,系統之間的衞生數據無法共享和交換,形成大量的衞生信息孤島。另外,這些信息系統存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和現實數據,如果放棄它們,則需很大的重複投資,並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主題相違背。因此,集成先進技術,整合城市現有衞生信息資源,消除衞生信息孤島,實現公共衞生數據的共享與交換,成為當前城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

基於上述情況,在“十.五” 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延續項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系統技術集成” 的支持下,通過調查和分析廣州市公共衞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本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建設基於城市的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

2 系統總體設計

2.1 系統建設目標

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在城市現有公共衞生安全體系下,圍繞城市公共衞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綜合運用計算機工程、衞生統計、人工智能、數據倉庫、中間件、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一個能快速、及時、準確收集、存儲、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並以超媒體(文字、聲音、影像等)方式顯示各類信息和分析結果,為城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現有公共衞生領域各業務部門相對獨立的操作型系統集成在一起,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為基礎,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衞生數據倉庫和相應的預警指標、應急預案等知識庫和模型庫;以數據上報一採集一管理一分析一決策一展示為主線,建立具有公共衞生事件監測預警、仿真預測、虛擬現實、指揮調度、信息發佈等專業應用功能的各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平台,以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為城市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2 系統所需數據類型與支撐單位

傳統的公共衞生領域以傳染病防治為主要內容,數據類型單一;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也主要由衞生部門唱獨角戲。隨着社會進步,公共衞生安全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因不合理飲食結構、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污染等環境危害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正上升為公共衞生問題 。因此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除衞生監測數據、疫情監測數據、衞生資源數據等基本數據類型外,環境衞生數據、食品藥品衞生數據、公共衞生危險因素數據,以及社會經濟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一併列為系統採集的數據類型(見表1)。

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支持單位除醫療衞生行業各部門外,把與數據供給和應急管理有關的如環境監測、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也列入系統支持單位(見表2)。

2.3 系統業務結構模型

城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系統圍繞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構建,在體系結構上採用開放式的網絡結構設計,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都能容易地實現互連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圖1)從底層至頂層分為數據層、應用服務層和用户層3個層次。

數據層有分佈數據源、數據倉庫系統、信息採集和信息管理系統組成。在該層中,信息採集系統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業務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衞生數據採集到公共衞生數據倉庫系統中,並建立面向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專業數據集市。城市基礎數據倉庫中存有大量基礎空間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包括影像、地圖、氣候、人口、宏觀經濟等。城市基礎數據倉庫的應用是對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資源支持。

應用服務層由面向事件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應急響應服務平台和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三個功能子層組成。數據共享與交換平台是系統各子系統實現集成的關鍵和基礎,它以靈活的方式與數據倉庫和數據管理系統連接,為各業務子系統提供基本的數據組織形式,並設有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對接的公共數據接口。

gis應急響應服務平台實現城市公共衞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所需的各種基礎性服務及平台支撐,能為各業務子系統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塊,還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構建應用系統。該平台本身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並能把各業務子系統的分析結果展示出來。緩衝區分析、網絡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疊置分析等屬於此層。

專業應用分析子系統在繼承gis通用功能層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和決策需求,開發出多種專業應用模塊。其中知識管理和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知識庫和模型庫的管理,並把相應的知識和規則運用到信息採集、信息管理、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指揮調度等系統中;突發事件分析與預測系統針對事件特點和應急管理需求對衞生數據進行多種分析,並根據歷史經驗及專家知識對相關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進行仿真模擬和預測,為控制事件發生提供輔助決策;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根據事先定義好的邏輯關係定期掃描檢查衞生數據倉庫,對發現的異常現象發出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調度系統通過gis應急響應服務平台實現跨部門分散資源的統一調度;公共衞生信息發佈系統主要向公眾公佈已經或正在發生的公共衞生事件的各類信息。

用户層主要將下層數據的分析結果以友好直觀的方式反饋給各個不同需求層次的用户。整個系統從下到上互為基礎,互相作用。

3 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

3.1 利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數據中心建設

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對分散在各部門異構系統中的衞生數據進行集成分析,但由於各異構系統的分散性、數據類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歷史數據的離線等問題,使目前這種以事務處理為主體的數據環境難以滿足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要求,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需要建立獨立於應用的數據環境和相應的技術支持。數據倉庫是一種面向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技術,它提供集成化、歷史化的數據管理功能,支持綜合性的數據分析 。對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來説,數據倉庫可為公共衞生事件的監測與預警、分析與預測、決策支持等子系統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創造良好的條件。

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倉庫的創建過程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從各分佈數據源系統中抽取有用的公共衞生數據到數據準備區(如圖2),然後對數據準備區中的數據進行清洗、轉換,並通過元數據映射後裝入數據倉庫,再根據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的具體需要建立專業數據集市,其結果由前端各專業應用子系統經過多種分析後展現。

3.2 利用中間件技術進行系統應用集成

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要在不同網絡產品、硬件平台、網絡協議等組成的異構環境中運行,同時還需支持多種應用軟件和管理多種應用系統。因此係統內部各軟、硬件平台之間、系統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之間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傳遞與數據轉換技術支持。中間件(如圖3)是基於分佈式處理技術的一類軟件,它介於應用軟件和系統軟件之間,既能解決客户與服務器方的互聯,又能實現不同技術組件之間的集成 。

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集成分為系統內部服務集成和系統外部服務集成,它們因功能不同對中間件的要求也不同。內部服務集成需要整合長期形成的大量遺留系統,共享不同平台和異構數據庫間的數據資源;外部服務集成要求系統能自動檢索到其他電子政務系統提供的相關服務,以構成更為廣泛的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網絡。考慮城市已有公共衞生信息管理系統、軟硬件支持台的特點,及將來系統擴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實現過程中,將j2ee、web services、xml信息交換中間件集成應用。其中j2ee標準用來解決服務器端應用間跨平台、數據異構的集成及數據挖掘任務;webservices用於系統的信息發佈與獲取;信息交換中間件在內外集成系統之間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橋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可視化顯示

公共衞生事件不僅具有自身的屬性特徵,更具有空 [5]間分佈特點。基於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統的無縫集成,是地圖和空間分析在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中的具體應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如緩衝區分析、疊置分析、路徑分析、網絡分析等)以其可視化、實時化、動態化等直觀的表現形式可廣泛應用於隔離區設置(以傳染病為例)、疫區定位、疫情顯示、空問傳播分析等方面 ,為管理部門迅速瞭解疫情傳播態勢,進行應急預案生成、衞生資源配置等提供實施平台。

根據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業務特點,gis平台採用c/s和b/s混合架構。c/s架構側重多角度空間數據分析,包括各種專題圖展示、路徑分析、緩衝區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構除支持矢量地圖基本操作(如放大、縮小、平移、量測、圖元選擇、圖元查詢等)以外,還強調對地理相關業務數據分析功能的支持,並能提供直觀和實時的數據展示。b/s架構採用面向接口的設計風格,無縫集成數據提取模塊和數據分析模塊,可方便擴展到其他、務應用系統。

4 結束語

本研究基於消除衞生信息孤島,提高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構建了以數據倉庫為基礎、能統一管理信息、支持gis訪問、可與其他應用系統無縫連接的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體現了城市公共衞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先進技術的集成應用。但城市公共衞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同時,普遍災難途徑,即各類突發事件的一體化管理將成為應急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因此,隨着社會進步和對公共安全需求的增加,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範圍將會涵蓋整個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其服務功能也更加全面。本方案儘管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系統的擴展性和兼容性,但還需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需求。

【第3篇】公共衞生報告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範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特制定本規範。本規範適用於各級衞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衞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一、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衞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衞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範。

二、基本原則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範、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各級衞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範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衞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

(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衞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範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彙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

(五)各級衞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衞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舉報、諮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於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報告範圍與標準

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範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於《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衞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鈎端螺旋體病: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鈎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2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病:在未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釘螺。

18、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症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採供血機構發生3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病:發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佈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學校、幼兒園、建築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例及以上。

(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羣體性不良反應:

1、羣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羣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羣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築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牀症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五、報告內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範圍、人數、主要症狀與體徵、可能的原因、已經採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牀症狀、可能原因、已採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至少按日進行進程報告。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後,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結束後,由相應級別衞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後2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並提出今後對類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建議。

六、報告方式、時限和程序

獲得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衞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後進入國家數據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

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採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衞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接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衞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衞生行政部門應當儘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採取相應的措施,並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fangyi/dvdy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