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社區文化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地方文化的具體表現。本文將介紹2022社區文化調查報告。

2022社區文化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作為社區精神文明創建、社區文化建設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之一,在創建和諧文化、共建社區文化、構建學習型社區的進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公共文化館。該館系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下屬(原市委宣傳部下屬)的公共文化館,與街道於年初幾乎同步成立後,一直與社區保持着緊密型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良好關係。年被列入市府實事項目首批20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並首批通過達標;當年12月28日社區與梅隴文化館雙方正式簽約,掛牌社區文化中心。雙方合作緊密,配合默契,在日常運行管理、開展羣文、創建活動和機制創新架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設施建設

年改擴建後的社區文化中心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其中用於文化活動的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設有圖書館、影劇院、評彈書場、排練廳、教室、老年茶室、乒乓房等20多種功能的活動設施和項目;有面積各為近80平方米的電子閲覽室和200平方米的多媒體教室:前者可讓居民通過數字圖書館、視頻點播等享受科技和文化盛宴,具有強大的信息服務功能,也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提供綠色通道;後者則配有標準音響燈光電腦和投影儀,適合舉辦各類文化、科普等社教類講座和報告會,也可通過信息化平台實現電子閲覽及教學。而兩個樓面計400餘平方米的展示大廳,是展示各類社區文化藝術作品和成果的平台;另外,年下半年街道又在位於梅隴三村內的街道社區學校內設分中心,建造成使用面積達200平方米的社區信息苑,內設有多功能演播廳、培訓室、電子政務區、遊戲區四大功能區域。

2、經費投入

社區文化中心改擴建投資近450萬元(其中街道斥資95萬元);社區信息苑建設又斥資90萬元(其中市、區、街道各投入30萬元),建設經費投入近550萬元;每年用於社區公益文化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經費(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近200萬元,其中以梅隴文化館以房養文的經費開支為主,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羣眾文化活動(包括圖書館購書款等)的開支10餘萬費用由街道支付。

3、人員配置

街道配置了專兼職人員從事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由梅隴文化館館長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名譽主任,由街道社會發展科科長兼任社區文化中心主任,由梅隴文化館羣文部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梅隴文化館羣文部和圖書館的全體管理人員任文化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後還將成立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和管理委員會,進一步開放人員構成,強化人員配備,優化人員配置,吸納社會文化指導員、地區單位、居民區、兩新組織和文體團隊代表等人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和管理。

4、運行管理

(1)日常運作:以梅隴文化館自主自行獨立管理為基本模式。街道除每年給予圖書館固定的購書款外,也在人、財、物上通過共同組織和開展羣文活動、租賃場地設施等方式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該館在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下,能常年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服務方向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更顯得殊為難得。他們長期為書畫社、舞蹈隊、健身隊等社區文體團隊和社區學校辦班免費提供教室場地、團隊排練廳和活動室設施和後勤保障。暑期為未成年人提供的免費文化服務項目主要有:打乒乓等體育鍛煉活動、國產優秀影片vcd播放、少兒圖書快餐活動;也培育了滬劇、收藏、攝影三大沙龍,並從中發現了一批羣文骨幹和人才,如收藏有數千種《紅樓夢》藏品並建成家庭紅樓收藏博物館的張道華,多次獲得全國性和市攝影比賽金獎的胡雅君,舉辦個人畫展的周形海以及滬劇個人演唱會的王金秀等優秀羣文骨幹。

(2)羣文活動:年底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建並掛牌後,每年都以社區文化中心和梅隴文化館的名義聯手開展一系列羣眾文化共建共享活動,如抗戰勝利60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迎特奧倒計時、迎奧運倒計時等大型系列活動;曉暉與你相遇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社區民樂愛好者見面會暨二胡藝術鑑賞會;連續五年的春色滿園十大書法名家為社區居民寫春聯活動;連續三屆被稱為地區小春晚的共享和諧春節聯歡會;有汪華忠、胡璇等名家參加的戲曲名家進社區戲曲匯演,已成為每年一度居民翹首以待的傳統保留節目;三八、六一、國慶系列活動、社區家庭電腦大賽、暑期靚女孩才藝對決、暑期托兒班等主題活動和項目也連續多年成為社區的特色品牌項目。

二、存在問題

1、資源共享考核標準尚不明晰

目前從市到區,還沒有專門針對資源共享建立起來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相對統一標準的實施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體系,對資源共享雙方評估的獎懲性、制約性和操作性不夠,主要靠共建共享關係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和潤滑,而並未從制度設計和機制建設上來予以確認和加以保證。

2、經費支撐機制保證存在缺口

街道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儘管近年來每年都加大對社區文化,尤其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經費的投入額度,但是與快速發展的社區文化建設的要求,與居民日益增長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和滯後。而梅隴文化館作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進行獨立市場化運作的單位,在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方向的同時,要維繫生存、保持日程運轉有很大難度。因此從經費支撐,尤其是經費增長的支撐上存在不小的缺口。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考評體系並給予機制保證

有關部門應就社區文化資源(尤其是場地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儘快建立相對統一的、明晰的、具備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考評體系,從機制上對考核評估體系予以落實和保證。

2、加大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經費投入及經費機制保證

為保證文化中心的正常運行,有關部門亟待對這些共享單位在政策、資金、物力及人員配備上給予一定經費或有關經費的政策性投入、傾斜、優惠和支持,並從經費的產生和運行機制上給予落實。

【第2篇】社區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區文化包括社區的文體娛樂、教育培訓、科普宣傳、藝術活動等豐富內涵。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可以滿足社區羣眾求知、娛樂、審美、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增進居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有助於形成和諧、友善、互助的人際關係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新形勢下,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人由原來的“單位人”變為“社會人”,人們從不同的社會空間進入社區,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問題帶到了社區,使社區成為各種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社區由此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因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現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一些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xx年以來,我市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衞生城市、園林城市、旅遊城市和環保城市“武城連創”活動為契機,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衞生”四進社區,評選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創建示範社區等活動,全面推動社區文化的各項達標,有效地推動了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和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社區文化建設的內容,促進了社區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

社區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應看到,社區文化建設的總體狀況還遠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繁榮發展社區文化依然是任重道遠。當前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是:

第一、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多數社區辦公用房緊張和活動場所緊缺的情況較為突出,基礎設施滯後,設備嚴重不足,活動器材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城市建設歷史欠賬,老城區基本服務設施不配套,有的居委會甚至連辦公場所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具備室內文化活動場所。二是新建小區在建設過程中,有些開發商受利益驅動,沒有預留出社區辦公用房和文化活動場地,或不按規劃建設,擅自改變原規劃中的文化活動中心。三是由於種種原因,部分社區將原有的文化活動場所挪作他用或對外租賃。

第二、社區內文化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許多社區內的企業、部隊、學校等機關單位,都擁有設施完備、條件較優越的文化活動場館,這些文化場館經常處於閒置狀態,但由於它們分屬不同的部門、系統,在資源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方面遵循誰投資、誰擁有和誰得益的原則,從而形成了社區文化資源閒置和資源緊缺並存的矛盾。多數單位從自身安全、正常工作秩序、設備設施維護等角度考慮,缺乏大社區觀念和共享共建的意識,對資源共享的積極性不高,致使轄區內的文化資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三、社區文化建設投入不足。現在社區基本沒有經濟來源,活動經費基本上靠各級政府或辦事處支持。不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起來後,由於缺乏資金,設備不能更新、添置,組織活動處於低層次、低水平狀態,缺乏發展後勁,滿足不了廣大居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資金的較大缺口成為社區文化發展的瓶頸。

第四、政府把大量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務下派給社區居委會,給社區工作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現在普遍存在的情況是,政府管理職能和社區居委會自治職能混淆不分,街道辦事處把社區居委會當成了自己的下屬行政機構,什麼工作任務都往居委會身上壓,甚至連衞生監督、清理“十亂”(如亂搭建、亂設攤等)這類的執法行為也下派到居委會頭上。居委會本來就人員有限,事務繁雜,這樣一來就更難有足夠的精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使社區管理職能難以充分地發揮。

第五、社會公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不足。目前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基本上屬於居民的自娛自樂,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進社區的情況還比較少見,為基層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總量偏少、質量不高。

第六、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從目前情況看,街道辦事處既沒有專門的文化職能科室,也很少有專職文化幹部。部分社區羣眾業餘文體活動輔導員數量還未達標,社區中各類文化骨幹人才缺乏,現有的文化骨幹年齡也偏高,這一切都與社區文化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對社區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諸如場地和投入不足、資源整合不力等,都與人們對社區工作、社區文化建設不夠重視有關。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解決人們的思想觀念入手。要大力宣傳社區文化建設對提升城市質量和內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民政和文化職能部門可針對實際制定相應指導意見,既能加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領導,也可促進對社區文化重要性的宣傳。文化和宣傳部門要把社區題材納入影視劇製作、各類書刊和音像製品出版計劃,保證社區題材文藝作品在出品總量中佔一定比例。可通過製作、播放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加大對社區文化建設先進作法的宣傳。

第二、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使街道辦和居委會有更多地精力從事社區文化工作。對街道辦事處這一級行政機構不再下達gdp增長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經濟指標,使街道辦事處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為社區服務上來。應把街道辦事處的經濟職能定位在主要通過建設優良環境為經濟服務,而不是直接抓經濟。可通過簽訂目標責任書等形式將社區文化建設各項指標納入對縣區和街道辦工作考核的內容。對當前有些地方實行的市、區級財政對街道辦(鎮)公務員工資缺額發放、不足部分由街道辦(鎮)自籌補足的做法,也應予以廢止,因為這樣不利於街道辦(鎮)全力以赴地履行職能,也不利於規範財政秩序以及對公務員工資福利的規範管理。要切實轉變政府工作作風,不要把屬於政府職能的事情下派給居委會,以便讓居委會有更多的精力從事社區文化活動等社區事務。

第三、紮實推進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整合社區文化資源。基礎設施差是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一大瓶頸,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區連片改造時,建設部門要在規劃設計、竣工驗收等環節監督到位,確保建設單位按國家規定要求建設社區公用場所和設施。對老城區利用閒置空地建設文化活動場所,有關部門要在規劃、土地使用、建設配套費等方面給予減免。

從實際情況來看,短時期內靠新建來解決社區文化場所問題不太現實,因此必須在整合社區文化資源上多下功夫,走文化資源共享的路子。要充分利用駐區的機關、團體、企業、學校等文化設施資源,推動社區裏場、館、站、室對社區居民開放。可按照“自願、互惠”的原則和“低償、無償”相結合的辦法,通過簽訂文化資源共享協議書等形式,建立起共享雙贏的長效工作機制。

第四、建立多元的社區文化經費籌措機制。經費短缺是制約社區文化發展的又一瓶頸。建議財政設立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作為配套資金用於對落後地區困難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的扶持,以此帶動省、市、區級政府的投入。倡導省、市、區級財政適時採取“以獎代撥”的方式使用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對主動改善條件、擴大公共文化場所的街道和社區,按照自身投入的多少,分別給予數額不等的資金獎勵,從而激發街道和社區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導街道和社區逐步走“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路子,逐步提高社區居委會創收能力,通過明確居委會社區性自治組織的社團法人和社區資產的法定代表地位,賦予其對社區資產的管理權和使用權,最大限度發揮社區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適當拓展有償服務範圍,創建“以文補文、多業助文”的經營機制,通過自辦、聯辦等形式開發一些以文化為主題並與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經營活動,以繁榮社區文化。應注重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投入社區文化建設,促進單位、企業、個人投入,鼓勵集體、私人投資舉辦社區服務實體,藉助外力加快推進社區文化建設。

第五、加強高素質專兼職結合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居委會人數應按轄區人口比例配足,儘量減少工作人員“超負荷”現象,完善各種養老醫療保險,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發展社區志願者隊伍,組織起“三支隊伍”(文體活動員、文體輔導員和科普宣傳員),讓他們在開展便民服務、文體輔導、科普宣傳、助殘服務、幫扶幫教、法律知識諮詢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基層政府文化職能部門要定期組織社區文化業務培訓,並切實落實業餘文體活動輔導員培訓與註冊登記制度,努力提高社區文化幹部和羣眾業餘文體輔導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使社區文化建設更具有生機和活力。

第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為社區提供更為豐富的文化資源、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從現有情況來看,文化市場還不夠繁榮,為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還不夠豐富,即使政府願為社區“買單”也難以保證文化活動的質量。同時,市、縣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機構在地理佈局、服務方式等方面也有待於調整和改進,以適應面向基層開展服務。所有這些,最終要靠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來加以解決。

社區文化建設現狀

【第3篇】社區文化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1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作為社區精神文明創建、社區文化建設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之一,在創建和諧文化、共建社區文化、構建學習型社區的進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公共文化館。該館系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下屬(原市委宣傳部下屬)的公共文化館,與街道於年初幾乎同步成立後,一直與社區保持着緊密型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良好關係。年被列入市府實事項目首批20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並首批通過達標;當年12月28日社區與梅隴文化館雙方正式簽約,掛牌社區文化中心。雙方合作緊密,配合默契,在日常運行管理、開展羣文、創建活動和機制創新架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設施建設

年改擴建後的社區文化中心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其中用於文化活動的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設有圖書館、影劇院、評彈書場、排練廳、教室、老年茶室、乒乓房等20多種功能的活動設施和項目;有面積各為近80平方米的電子閲覽室和200平方米的多媒體教室:前者可讓居民通過數字圖書館、視頻點播等享受科技和文化盛宴,具有強大的信息服務功能,也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提供綠色通道;後者則配有標準音響燈光電腦和投影儀,適合舉辦各類文化、科普等社教類講座和報告會,也可通過信息化平台實現電子閲覽及教學。而兩個樓面計400餘平方米的展示大廳,是展示各類社區文化藝術作品和成果的平台;另外,年下半年街道又在位於梅隴三村內的街道社區學校內設分中心,建造成使用面積達200平方米的社區信息苑,內設有多功能演播廳、培訓室、電子政務區、遊戲區四大功能區域。

2、經費投入

社區文化中心改擴建投資近450萬元(其中街道斥資95萬元);社區信息苑建設又斥資90萬元(其中市、區、街道各投入30萬元),建設經費投入近550萬元;每年用於社區公益文化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經費(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近200萬元,其中以梅隴文化館以房養文的經費開支為主,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羣眾文化活動(包括圖書館購書款等)的開支10餘萬費用由街道支付。

3、人員配置

街道配置了專兼職人員從事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由梅隴文化館館長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名譽主任,由街道社會發展科科長兼任社區文化中心主任,由梅隴文化館羣文部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梅隴文化館羣文部和圖書館的全體管理人員任文化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後還將成立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和管理委員會,進一步開放人員構成,強化人員配備,優化人員配置,吸納社會文化指導員、地區單位、居民區、兩新組織和文體團隊代表等人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和管理。

4、運行管理

(1)日常運作:以梅隴文化館自主自行獨立管理為基本模式。街道除每年給予圖書館固定的購書款外,也在人、財、物上通過共同組織和開展羣文活動、租賃場地設施等方式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該館在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下,能常年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服務方向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更顯得殊為難得。他們長期為書畫社、舞蹈隊、健身隊等社區文體團隊和社區學校辦班免費提供教室場地、團隊排練廳和活動室設施和後勤保障。暑期為未成年人提供的免費文化服務項目主要有:打乒乓等體育鍛煉活動、國產優秀影片vcd播放、少兒圖書快餐活動;也培育了滬劇、收藏、攝影三大沙龍,並從中發現了一批羣文骨幹和人才,如收藏有數千種《紅樓夢》藏品並建成家庭紅樓收藏博物館的張道華,多次獲得全國性和市攝影比賽金獎的胡雅君,舉辦個人畫展的周形海以及滬劇個人演唱會的王金秀等優秀羣文骨幹。

(2)羣文活動:年底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建並掛牌後,每年都以社區文化中心和梅隴文化館的名義聯手開展一系列羣眾文化共建共享活動,如抗戰勝利60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迎特奧倒計時、迎奧運倒計時等大型系列活動;曉暉與你相遇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社區民樂愛好者見面會暨二胡藝術鑑賞會;連續五年的春色滿園十大書法名家為社區居民寫春聯活動;連續三屆被稱為地區小春晚的共享和諧春節聯歡會;有汪華忠、胡璇等名家參加的戲曲名家進社區戲曲匯演,已成為每年一度居民翹首以待的傳統保留節目;三八、六一、國慶系列活動、社區家庭電腦大賽、暑期靚女孩才藝對決、暑期托兒班等主題活動和項目也連續多年成為社區的特色品牌項目。

二、存在問題

1、資源共享考核標準尚不明晰

目前從市到區,還沒有專門針對資源共享建立起來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相對統一標準的實施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體系,對資源共享雙方評估的獎懲性、制約性和操作性不夠,主要靠共建共享關係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和潤滑,而並未從制度設計和機制建設上來予以確認和加以保證。

2、經費支撐機制保證存在缺口

街道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儘管近年來每年都加大對社區文化,尤其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經費的投入額度,但是與快速發展的社區文化建設的要求,與居民日益增長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和滯後。而梅隴文化館作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進行獨立市場化運作的單位,在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方向的同時,要維繫生存、保持日程運轉有很大難度。因此從經費支撐,尤其是經費增長的支撐上存在不小的缺口。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考評體系並給予機制保證

有關部門應就社區文化資源(尤其是場地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儘快建立相對統一的、明晰的、具備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考評體系,從機制上對考核評估體系予以落實和保證。

2、加大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經費投入及經費機制保證

為保證文化中心的正常運行,有關部門亟待對這些共享單位在政策、資金、物力及人員配備上給予一定經費或有關經費的政策性投入、傾斜、優惠和支持,並從經費的產生和運行機制上給予落實。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2

今年寒假我利用在蘇州作為大學生義務教幼兒劍橋少兒英語的機會,以新升社區為主做了社區少兒文化生活的調查。

前言:

當今社會“文化”這個詞的涵義不斷擴大,其間的意義也越來越深刻,而且隨着房地產業的火熱和高漲,一個又一個新型社區產生的了,而社區文化也成了人們越來越重視的文化之一,社區文化已成為城市文化發展的主流。

社區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載體。社區文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徑。社區文化是一定社會的基層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區域內聚居的人羣的精神生活現象,表現為社區居民的文娛體育、社會教育等健康身心、娛樂身心的文教體衞活動。社區文化建設是美化社區的社會環境、展示社區居民精神風貌的民心工程,是社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

社區文化是以社區為依託,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識傳播、娛樂美育為基本功能,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指導以提高全民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為目的的一種羣眾性文化形態。

現實意義:

社區少兒文化生活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少兒文化生活對於下一代培養,對於提升社區整體文化,促進社區精神文化建設。不僅有傳播一般文化的功能,還肩負着形成社區凝聚力、塑造社區乃至一個城市形象的任務。社區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場館、廣場、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的重要陣地,使之成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園地,成為社區少兒的感情驛站。努力把先進文化這個“魂”納入文化活動這個“體”中,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使社區少兒在社區文化中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和薰陶。

調查對象的背景:

獅山街道新升社區服務中心概況:

一、社區概況

新升社區於xx年5月26日正式成立,社區黨組織於xx年1月正式成立,是高新區第一個規劃成立的社區,也是高新區範圍內第一個試點成立黨委的社區。社區地處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其北臨玉山路,西臨珠江路,東臨汾湖路,南臨竹園路,佔地總面積約0.46平方公里, 新升社區包括新升新苑、世紀花園、顥景天下三個住宅小區,有 148幢樓, 5537户住户,居民大約有17800人。社區內有派出所、幼兒園、國小、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新港物業管理處和各類商業網點等,綠化面積達43%。社區現有專職工作人員6位,平均文化在大專以上,平均年齡為35歲。

新升社區居委會原位於新升新苑商貿樓的三樓,面積總共只有260平方米,居民來社區辦事及老人來社區活動非常不方便。社區的用房問題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經上級領導的努力爭取下,於今年11月搬入新的居委會,面積總共約有1400平方米,

二、社區機構設置

社區網絡健全,社區黨總支下設四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52人,居住在社區的黨員達900多人。居委員下設人民調解委員會、文化體育委員會、社會保障委員會、綜合治理委員會及80個居民小組。另外還有社區科普協會、計劃生育協會、婦聯、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居家養老中心等等。

三、場地設置

新辦公樓分為上下兩層,一樓主要有服務大廳、圖書館、主任辦公室、居家養老中心、康復中心、老年活動室、警務室等。服務大廳大約260平方米,是社區工作人員的辦公地點,主要開展黨務工作、社會保障工作、計劃生育工作等,為居民提供計生服務、勞動保障、退管服務、醫保服務、法律諮詢等服務,為居民辦理社保補貼、居民醫保、黨員組織關係轉接手續、失業人員登記以及辦理《老齡證》、《高齡證》、《殘疾證》、《最低生活保障》、《生育服務卡》、《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全國流動人口婚育證》、《就業登記證》、《再就業優惠證》等證件,為廣大居民提供各種便民利民的服務,是整個社區的核心。

圖書館是蘇州圖書館在社區設立的分館,投入5000冊新書,並定期交換和增添圖書,向持有蘇州圖書館有效借閲證的社區讀者免費開放,並與蘇州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實行統借統還。同時將“共享工程”豐富的文化信息資源通過網絡方式,送到社區居民身邊,使社區居民不僅可以閲讀電子圖書,查詢信息;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觀看各類藝術表演、專家講座、學習相關知識,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了健康快捷、內容豐富的文化信息服務,進一步滿足了居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為社區的青少年提供了閲覽區域,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

老年活動室是社區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一個娛樂場所,內設5只方桌,老年人可以在活動室喝茶、聊天、談心、下棋,從而使他們走出家門,融入到社區中來,豐富他們的老年生活。康復中心是一個社區居民健身的場所,配備了三套健身器材,居民可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居家養老中心主要將為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和家政服務。

二樓主要有多功能廳,黨員活動室、舞蹈房、興趣小組活動室、五位一體,文化中心、檔案室等。多功能廳大約有80平方,主要用於各種的會議召開, 各種文化表演活動的開展以及評書專場的演出等活動的開展。舞蹈房是社區為時裝隊、拳操隊、舞劍隊等文化娛樂團體提供的排練場所,興趣小組活動室是社區為書畫社等文化娛樂團體提供的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是開展黨建工作的場所,主要用於每月的黨員學習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從而提高社區黨員素質,增強黨性,使社區黨員更好的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因此,對於新升社區進行的調查很有代表意義。

分析調查對象:

社區少兒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為多樣如:免費培訓班、社區讀書節、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心理諮詢師開展青少年心理諮詢講座等等。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老黨員義務教兒童書法工藝評彈等等;二、大學生志願服務和社區相結合,教少兒英語等科目,以多種活潑形式展開;三、社區內部服務,如播放電影和少兒圖書館等等。

據在新升社區的調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區老年人願意為社區少兒活動免費講課,幫助提升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大學生報名參加社區義務服務的也很踴躍,從學校統計數據顯示,報名人數遠遠超過需要的人數。而大部分社區的硬件設施還是不斷更新,跟上時代的發展。從大學生義務服務教少兒英語口語這一塊來看,活動開始社區報名人數有五六十人,而少兒參加人數有二十多人,參與率百分之六十左右,新生社區少兒總人數來看這個數字還是比少的。

存在主要問題:

從調查看,主觀方面:認識、參與度,客觀方面:行政管理和經費,這幾方面是社區少兒文化建設的三道坎。

一、認識和參與度方面:

社區居民方面:對於少兒教育方面越來越為重視,不信任社區,懷疑義務所含的水分,認為教學質量和學習氛圍都會打折扣,而且家教業的興起也讓家長們對一對一教育更為信任,一對多教育卻害怕有問題,大學生教學經驗不足是家長的主要擔心。

社區管理方面:宣傳難以覆蓋全部,宣傳存在不到位的現象,並不是每家每户都知道社區開展的各類活動,目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羣眾積極性不高,意識不強。認為參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對他們來説沒有影響,他們沒有認識到自己既是社區文化的創造者、又是社區文化的受益者,也沒有認識到社區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終取決於他們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因此,據調查,許多城市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人數不到四分之一。同時,學校組織方面,整個進程中會出現一些意外狀況,如學生臨時有急事替補是個問題,問題考慮不夠全面。

二、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區內居民和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這些居民具有來源廣、成分雜、認同感弱的特點。原有的失地農民雖然住上了商品房,但面對着拆遷和職業變動,思想也出現大變動。而從事社區管理工作的人員大多雖經過社區工作的專門培訓,缺乏社會知識和專業管理知識,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

在長期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單位制”結構的社會組織形式所造成的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給社區文化建設資源實施共享設置了重重障礙,使社區文化活動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足。在對社區文化建設資源的開發利用把握上,存在着重物輕人的思想,對硬件設施的依賴性大,缺乏對人才資源的研究開發。加之社區成員的責任意識、歸屬意識、參與意識不是很強,因此,對社區文化建設資源的共享缺乏積極的互感互利的態度,如少兒圖書館並不是充分利用的。

(二)、資源開發利用不到位。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對有形資源重視多,對無形資產利用少;對現有資源使用多,對潛在資源挖掘少;對自家資源管得多,對盤活資源協商少。社區居民更注重自身的資源,對於少兒教育方面更是習慣於親自教育或是聘請家教,亦或是報培訓班等。

總結問題及解決方法:

對於社區少兒教育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可以從多方面給予提高,如以宣傳、教育、培訓為手段,增強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和文明意識,增強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其方法是:

一是聘請高校教師為社區居委會在崗人員提供“充電”機會,採取培訓、講解和總結交流經驗相結合的方式,豐富其管理知識,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宣傳,培養居民的社區意識。通過宣傳欄、布告欄、社區網站向居民公告社區工作狀況,大力宣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以及“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宗旨。

三是為了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區閲覽室,增加少兒藏書並配有專職管理員,鼓勵兒童利用圖書館。

四是組織社區進行兒童歌詠比賽、交誼舞活動、健身活動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導兒童間接觸和交流,增強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

五、用評估方法,羣眾贊成不贊成、願意不願意、滿意不滿意為最高評判標準,以羣眾的認同感、參與率和滿意度作為評估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指標。評估方式。可以主要採用實地考察、查閲資料、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個別訪談等形式,瞭解孩子和家長的想法,目標以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環境整潔、民主自治、保障機制、創新等。

六、開展成果展示和教學者經驗交流會,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展示教學成果,讓家長了解和信任社區舉辦的活動。同時家長還可以旁聽、試聽,如果覺得可以再把孩子送到社區學習,參加各項活動,也可以豐富孩子生活,拉近親子關係。

經費方面,社區只能充分利用社區義務工作者和黨員老人,同時和社會各界義務工作者包括一些企業和大學生,在幫企業宣傳的時候也能給大學生提供時間機會。

通過這些方法和措施,和諧社區建設的着力點、發展方向、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豐富社區少兒生活要不斷開拓創新,規範、指導、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使和諧社區建設在科學、合理的標準指導下穩步紮實推進,為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實現和諧社區構想打下堅實基礎。

一次完善的社區調查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做的還是遠遠不夠的,這次實踐活動讓我鍛鍊了自己,提高了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能深入瞭解城市社區發展情況,同時在教學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為以後更好做出貢獻奠定了一定基礎,這次實踐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3

撤鎮設街以來,xx街道實現了體制轉軌、職能轉變、社會轉型,社區建設得到長足發展。本人先後在袁橋社區、曲坊社區和xx社區工作,從混合型社區到純社區,參與並見證了睦鄰文化在“村民”變“居民”“流動人口”變“新市民”中發揮的作用及對社區建設的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由此可見,塑造良好的鄰里關係,對於增強居民羣眾的凝聚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起着相當大的作用。

睦鄰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鄰里關係的基礎。撤鎮設街之初的袁橋社區是剛由袁橋村從經濟開發區拆遷而來,原來的大部分村民居住在農村,村民一下子變成居民,許多人很難適應。如何讓這些人儘快地融入社區,社區從睦鄰文化着手,改善硬件設施,搭建聯繫平台,居民走出家門,相識相助,融入社區。睦鄰文化是橋樑,讓居民走到一起來。

睦鄰文化建設是基層治理的最佳切入點。來到曲坊社區工作,曲坊雖然與袁橋一樣也是個混合型社區,但由於處在城郊接合部,轄內租住着很多新市民,他們來自全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如果管理不好,將成為社區和諧穩定的隱患,抱着弘揚睦鄰友好精神,建立新市民之家和新市民服務點,讓新市民參與社區建設,讓他們覺得不再是“外來人口”,良好的睦鄰關係,促進了民族大團結氛圍在社區形成。

睦鄰文化建設是加強社區黨建的有力保證。最近調到xx社區工作。xx社區是xx街道成立時間最早的`社區之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老年人多、困難户多,在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下,成立了睦鄰點,黨員居民自發成立了和諧家園、温馨家園、幸福家園、歡樂家園“睦鄰點”,組織居民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睦鄰文化活動,如座談、娛樂、聊天等,促進了家庭和諧、鄰里和諧、樓院和諧。

本人認為,睦鄰文化建設只有與社區黨建結合,才能發揮其強大核心作用。將打造七位一體的睦鄰文化新模式,深化睦鄰文化建設,其內涵包括“黨課教育示範”“黨員奉獻服務”“居民自治議事”等七個方面,將良好的睦鄰關係向更廣處拓展,向更深處延伸,其在社區轉型發展中必將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社區文化調查報告4

活動目的:瞭解深圳社區文化建設情況,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培養並提

高社會交往、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

活動形式:深入社區,為社區服務,與社區人員交談,做調查。

活動地點:深圳市文華社區,西坑社區,文錦海渡關,北斗片區,錦聯片區 活動時間:20xx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這次社會實踐,我們主要是通過在社區協助樓長選舉來調查社區文化生活情況。雖然這次社會實踐僅僅幾天的時間,但是我們團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我們在社區協助社區社工出海報、資料宣傳、訪談、服務孤老等等,同時還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如下: 本次發放問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調查年齡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區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託。社區是社會組成的細胞, 是社會穩定的根基。社區文化是指以小區或街道為單位的有組織的區域性、多層次、多形式的橫向網絡文化活動, 社區文化的發展是城市社區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評價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屬於一個移民城市,外國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來人口較多,文明程度和素質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個方面比較複雜。調查顯示:

1)

2) 社區普遍重視社區文化的建設,能讓居民感受到社區文化活動的存在,並且達到一定程度的滿意。 社區居民普遍在意社區所舉行的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一旦有空或者符合興趣便會參與。

3) 各個年齡階段都有關注社區文化活動,只是在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時間上,50歲以上的人羣佔有優勢,而50歲以下的人羣因為工作或學習的原因普遍沒有更多時間去參與社區文化活動。

4) 社區文化設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區文化由多種文化共同構建,如家庭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娛樂文化、校園文化等。在文化建設方面,40%的居民覺得應該加強娛樂文化建設工作,23%的居民覺得應該加強家庭文化或廣場文化建設工作。隨着社會高速發展,居民生活節

奏加快,對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漸增,社區文化應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並重發展。經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偶爾或極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因為沒有時間或活動組織宣傳不力,且他們瞭解的社區舉辦文化活動的頻率極少,大家也都是抱着娛樂感參加文化活動的,社區舉辦的文化活動對象多為老年人和兒童,所以社區文化建設具很大的重要性:

1、在大力提倡提高都市文化品位的宗旨下,社區文化建設已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普及提高與組織引導,積極有效地開展文化活動,讓社區成員在潛移默化中,寓教於樂,提高素質,陶冶情操;

2、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來增加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親和力,有利相互瞭解與溝通,從而增加社區的凝聚力;

3、利用資源共享這一優勢,通過文化活動,促進社區經濟建設,樹立自身的文化品牌;

4、在綜合能力發展的今天,社區文化通過求知、求美、求樂活動,來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社區文化有它潛在的重要的意義。

社區文化活動具有形式多樣性、創新性,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義工時常組織開展的趣味運動會、書法繪畫攝影比賽、棋類比賽、露天電影、文藝演出,創建文化活動室等多種社區文化活動,對社區居民有更多的吸引力。同時重視對社區文化設施的投入和環境建設;重視城市社區精神風貌的建設;重視社區各個團體組織作用的發揮;重視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手段的更新,通過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各種文學藝術活動,吸引廣大社區青少年參與,提高他們的寫作、繪畫、音樂等文化技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社區圖書館也為居民的學習、生活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帶來很大的益處。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有利於增強城市社區成員的城市社區意識,激勵其共建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城市社區成員的文明交往方式,培養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滿足城市社區成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羣眾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品位,形成濃厚的城市社會文化氣氛,以社區文化建設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社區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屬於移民城市,人口複雜,所以要建

立多元化的社區文化投入機制,並對相關社區文化項目進行產業化動作,用各種形式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社區建設,鼓勵各種民間組織進入社區文化建設,成立社區文化發展資金的監管機構,建立資金募集和投入信用,對各種文化活動進行創新,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宣傳,以滿足各個層面的居民文化需求。調查顯示100%的社區居民都願意與左鄰右舍認識或來往,相互串門,見面打招呼,也願意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社交活動。居委會為居民提供交流場所,也方便調解鄰里糾紛,搞好社區老年人照料、青少年教育、優撫救濟、心理關愛等工作,使鄰里關係更加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管理更方便。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調查,我小組粗略瞭解到深圳社區在社區文化建設方面所做的良好工作,社區的整體也因為社區文化建設的普遍到位而有和諧的氣氛,這種和諧對於社區而言是極其重要的狀態,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必要前提。但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文化強市建設的大背景下,根據社區實際,目前文化建設中仍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社區文化活動室很擁擠,遠遠跟不上社區居民文體活動和文化培訓教育的需要;二是社區沒有造血功能,社區搞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資金沒有保障;三是社區文化活動在宣傳方面不着力,居民參與度較低。

當然,除了對於此次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的更多的瞭解之外,我小組每個成員都在調查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鍛鍊。我們在協助社區社工做樓長候選人工作時,也瞭解社區基本管理,居民基本生活情況及居民對樓長的不同看法。有的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點則是不“惹禍上身”,避免被抱怨,但也有熱心的居民以一腔熱血自願參加樓長候選人,為社區做貢獻。樓長的選舉體現了社區走向民主自治,讓政府對社區的管理由指令式向指導和輔助式轉化,充分發揮社區業主自組織的能力,讓社區文化建設更廣泛持久、可持續發展。

【第4篇】市社區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 “社區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後,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説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羣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牌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羣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為45%。通過社區文化的薰陶,社區經常湧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5.大多數市民認為,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區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繫,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 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 4000-5000元左右,可見,社區用於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着社區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户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二是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區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dv4q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