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第1篇: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近年來,xx縣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發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近兩年以來,以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為契機,突出做大做強花木產業,着力打造高效農業板塊,全縣特色農業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區域調特、品種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特色,彰顯效益。20xx年以來,xx縣花木種植面積平均以每年5萬畝的速度遞增,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2.4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擁有各級、各類花卉企業610多家,花卉從業人員18萬多人,花卉經紀人8000多人,年產各類花卉18億株(盆),花卉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產品行銷27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農年均收入達7000多元,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全省林業生態縣”,成為“中國花木第一縣”。

花木產業作為xx縣生態農業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為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20xx年8月籌建的佔地65000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堅持走花木、生態、旅遊聯動發展之路,通過科學規劃、土地流轉、企業運作、配套設施、開展農民培訓、引進項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獨具xx縣特色的花木園、生態園、休閒園,建成標準化生產區、集約化示範區、名優花木展示區、生態旅遊觀光區、新農村建設實驗區。目前,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已有來自省內外的59家企業入駐,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

同時,以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規模、聯片發展”的原則,抓住關鍵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投入,畜牧業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成為主流。建成各類養殖小區48個、規模養殖場20xx個,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省“畜牧強縣”、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面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xx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xx畝的櫻桃採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設,實施龍頭帶動。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發揮優勢”的原則,合理佈局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户,逐步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已建成5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5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搞好示範帶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開發,形成“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户”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培育龍頭企業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帶動農户10萬户,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三)完善市場體系,擴大銷售網絡。

一是加快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加強對季節性農貿市場的規範和引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交易方式,促使產業、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流通優勢。目前,全縣已建起農產品交易市場50個,年成交額達7.5億元。重點培育和建設了沿311國道兩側及花卉主產區內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場、馬欄棉短絨交易市場、只樂生豬交易市場、陶城旱鴨交易市場、柏樑活雞交易市場。同時,通過舉辦花博會等重大花事活動,擴大了花木等農產品的銷售。

二是積極鼓勵、引導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的農民從事農產品購銷服務。目前,全縣各類購銷服務組織已達1500多個,農民經紀人達7000多人。

三是以縣鄉農技推广部門為依託,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絡。目前,已建成xx縣農業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中長期的農產品市場預測,構築農業信息平台,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四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發展花卉、糧食、蔬菜、棉短絨加工等經濟組織,創辦屬於農民自已的行業協會,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信息、供銷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實現上檔增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與北京林大、河南農大等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協作關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憑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鄢工作,很多已成長為我縣農業發展的科技骨幹。採取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開展技術諮詢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花卉新品種引進培育、傳統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團已被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先後承擔了國家兩個863計劃項目,採用組培技術規模化生產名、特、優、新苗木品種30多個,其中四倍體刺槐、冬棗、櫻花快繁及脱毒技術已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組織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30多項,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實惠民政策,促進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種糧直補、農業税減免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醫療等基礎投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做好勞務輸出工作。針對市場經濟對勞動力的用工需求,進一步加強了勞務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市場、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勞務輸出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xx縣特色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與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高效農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加快發展的社會共識還不夠強。個別地方發展特色農業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不夠,客觀上存在着“上熱下冷”現象。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還未能形成,發展特色農業的合力有待於進一步增強。

二是特色種植業規模集中度還不夠高。就產業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多點開花的層面,設施栽培投入不足,規模集中連片不夠,始終未能形成強烈的示範帶動效應。

三是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還不夠明顯。現有龍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帶動力不強;有的龍頭企業產銷兩頭在外,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關聯度不大,帶動作用不明顯。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四是人才和技術與特色農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勞動技能單一。同時,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服務手段陳舊、設備落後,跟不上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步伐。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新目標。立足全縣自然條件和特色資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點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進一步做深、做細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

2、進一步突出園區建設,構築發展新平台。重點建設花卉苗木、有機農業、蔬菜立體種養和特精設施栽培等一批高效農業園區。畜禽業重點扶持養殖大户、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動土地流轉,每年新增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努力達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積萬畝以上。

3、進一步放大有機特色,增強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確保有機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萬畝以上。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籌建有機食品交易市場、有機食品檢測中心。同時,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在拓展現代農業功能空間上尋求突破。

4、進一步強化農業招商,增添發展新活力。一是充實農業招商專業機構。進一步整合全縣農業招商的工作資源,堅持定點招商與流動招商相結合,積極探索中介招商、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網絡招商等多種途徑。二是強化農業招商責任。把農業招商引資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和責任考核體系,加大專項考核力度,形成狠抓農業招商引資的強大動力和合力。三是農業招商與工業招商有機結合。

5、進一步增強龍頭帶動,打造發展新體系。一是培強龍頭。重點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羣體,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每個產業都有產銷過億元的企業,全縣產銷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0家以上。同時,對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行獎勵等各項政策扶持,力爭每年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及國家級1家以上。二是建立現代農業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和銷售大户,培育2—3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增強對高效農業發展的拉動能力。

第2篇: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本站的特色農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發展特色農業,推動邊貿口子鎮經濟發展

——胡家營鎮落實“一區兩帶”農業規劃論文報告

胡家營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湯建明

2010年是落實縣委、縣政府“一區兩帶”總體發展戰略的關鍵年,也是促進胡家營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轉變作風、真抓實幹、創新工作,努力開創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圍繞一區兩帶建設,實施“123”工程。一是以土地溝為中心建設一個萬畝桑蠶核心園區;二是以胡家營鎮為平台建設“漢江源綠色生態經濟發展中心”和“木瓜批發交易中心”(即邊貿農產品流通中心);三是以316國道線建立蔬菜產業帶、以漢江沿線建立木瓜產業帶、以陳莊山區沿線發展藥材產業帶。以集鎮美化、亮化、淨化為抓手,着力打造“綠色生態桑蠶產業名鎮、邊貿物流名鎮”,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旅遊開發、社會穩定等工作。

一、特色產業發展前景

我鎮發展特色農業是深入貫徹十堰市委“一統三分”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措施;是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一區兩帶”方針的具體行動,也是對縣委確定的“一主兩翼”生產力佈局和生態型庫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拓展和深化;是培植農村主導產業、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要求;是發揮比較優勢、實現我鎮又好又

快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我鎮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鎮積極實施“123工程”,按照“突出重點、調優結構、擴大規模、提升品質”的思路,確立了“山上木瓜山下桑,種藥種菜奔小康”的產業發展思路。一是以桑蠶產業為核心,推廣“企業+基地+農户”的產業模式,逐步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的農業發展體系。通過政府引導,村組發動,財政補貼等措施,推動了以土地溝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八個村的桑蠶產業發展,區域性桑蠶版塊聯動式發展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產業發展企業化經營思路引導下,土地溝村農民自發組織的“鄖縣合葉桑蠶合作社”得到上級領導重視和大力支持,該合作社生產的“桑綠牌”系列產品天然綠色養生蠶砂枕頭、高檔蠶絲被等產品已銷售到國內很多省市。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模式帶動了焦元、上紅、陳莊、白塔、其林等八個村栽桑養蠶,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目前全鎮桑園基地面積已增到4000餘畝,桑農700多户1000多人,其中技術能手200名,至年底,桑蠶產業經濟總量達380萬元,帶動全鎮農民年人均增收100餘元。

二是充分發揮山大人稀,山場面積大的優勢,突出發展林特、養殖、藥材等特色農業,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方式,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截止目前,僅兩河口、陳莊兩村就建設金銀花基地200畝;以科學養殖、規模養殖為主,全鎮已形成年出欄牛30—50頭,山羊60—100頭,

牲豬50頭以上的大户20餘家。

三是為穩定和發展桑蠶、木瓜、養殖、藥材等特色產業項目,走可持續發展路子,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針對桑蠶、木瓜、藥材、養殖管理技術不到位、產量低、規模較小的問題,鎮政府領導除加大農業科技培訓的力度,還積極與縣產業辦、桑蠶辦、木瓜辦、畜牧局等單位聯繫請技術人員進村入户進行現場指導,要求每户必須有一人熟練掌握一項農業項目科學管理技術,對發展較好的村和個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支持和獎勵。由於農民從經營中得到較好收益,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的積極性普通提高,目前全鎮已發展桑4000餘畝,木瓜8000餘畝,藥材1000餘畝,養殖上規模的大户20餘户,農業產業化版塊式發展框架基本形成。

三、我鎮特色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相應對策

問題有一下幾個方面:

1、農民心中有顧慮。由於受到文化水平、組織程度、傳統觀念等自身條件的侷限和資金、技術、流通、市場等外部條件的約束,廣大農民對發展特色產業還有許多的擔憂。一憂結構定位是否準確可靠;二憂種植技術能否可靠及時;三憂銷售渠道是否暢通寬廣;四憂服務組織是否盡心盡力;五憂自身能力能否適應調整。介於以上原因,農民對特色產業種植有後顧之憂,對此信心不足。

2、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一是受傳統家庭為單位經營模式的影響,目前特色產業種養規模小而分散,集約化程度低,規模效益不明顯,比較效益不突出。二是特色產業缺乏加工銷售龍頭企業,企業、農户和市場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產、供、銷嚴重脱節,

致使許多特色農產品有優無勢,資源優勢未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

3、農業新技術應用程度不高。在新品種、優良品種的引進上力度不大,品種不多,新技術推廣應用比較慢,在特色產業發展上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種養技術,仍處於粗放型生產技術層面上。加之缺少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的監督機制,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整體不高,使用新技術的能力還比較弱,導致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競爭力,市場佔有份額小。

4、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由於鎮財力薄弱,發展資金嚴重不足,鎮上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要項目的發展。招商引資難度大且進展慢,在發展農業產業化方面的項目比較缺乏,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從我鎮自身實際情況出發,特提出以下對策和意見:

1、提高思想認識,努力形成發展特色產業的整體合力。大量的事實已經證明,要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必須積極發展特色產業,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我鎮採取多種方式,大力宣傳發展特色產業在實現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大力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消除心中顧慮,放開手腳,積極投身到產業結構調整中來,形成發展特色產業的整體合力。

2、創新經營方式,着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一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自身區域優勢,要積極發展桑蠶、木瓜、藥材等高效產業,搞好示範區、示範點和示範户,用“示範”來帶動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二是培植扶持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是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的關鍵。要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發展精深加工,拓展外部市場,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3、強化科技應用,努力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一是加大科技應用推廣力度。要按照發展高效農業的目標,積極推進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品牌創新。加強科技培訓指導,全面提升種養水平。採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定期對鄉、村技術人員、種養大

户進行各種生產技術及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掌握先進實用的種養技術。二是抓好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按照“建設一個園區,帶動一片基地,拉動一個產業,搞活一方經濟”的思路,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一個重點,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放大高科技的示範效益,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5、暢通融資渠道,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一是落實財政扶持政策。我鎮每年可以安排一定的特色產業發展專項經費,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強化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加快發展。圍繞特色產業的培育發展,創新招商引資的方式,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以資源優勢為依託,強化龍頭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作用。

四、我鎮特色農業發展規劃

一是優化結構強產業。加快特色農業和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強“123工程”建設,促進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打造名優品牌,建生態邊貿經濟強鎮。

1、重點突出桑蠶生態產業版塊建設。發展壯大桑蠶種植面積,以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桑蠶產業為核心,輻射帶動富家河、上紅、兩河、沙溝四個村的桑蠶產業園建設面積達10000畝,穩定桑蠶版塊在全省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加強桑蠶產業系列產品市場開發,努力開拓省內市場,爭取產品上貨櫃、進超市。最終達到“產業規模上水平,產業生存重效益,產業發展創品牌,農民、集體、企業聯動發展雙贏”的良性可持續發展狀態。

2、抓住市縣關於316國道沿線有機蔬菜產業帶建設機遇,突破性發展蔬菜產業,打破胡家營鎮無蔬菜產業的歷史,在富家河、陳莊、兩河、大橋、將軍、店子、上紅、沙溝等村建設一個市級蔬菜產業帶,力爭實現明年上半年蔬菜面積達到500畝,兩

年達到2000畝的目標,屆時將實現直接與白河縣、十堰市市場對接。

3、以“焦園、沙溝、漆溝、胡家營、木瓜、店子、凍青、洄水”等為主的“山上木瓜產業帶”,全鎮達到15000畝。培育出“焦元、木瓜、凍青、洄水、店子”五個“木瓜專業村”。

4、以“南溝、兩河、陳莊、大橋、白塔、其林、焦元、洞溝”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帶”,全鎮達到5000畝。(其中:金銀花達到3000畝)。

5、在洞溝、白塔等村開展農家雞、牛、羊養殖等綠色生態產業,在洞溝等村發展牛、羊2000頭,在白塔等村發展土雞散養10000只。

二是整合資源活經濟。圍繞“綠色生態桑蠶產業名鎮、邊貿物流名鎮”目標,大力發展以桑蠶產業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建設,根據“一村一策”原則,科學實際地結合各村區位優勢,適時適地的發展蔬菜、木瓜、藥材、養殖等富民產業。以發展漢江沿線生態經濟為總的指導,以胡家營鐵路貨運站、十天高速等便利交通為平台,重點建設好“漢江源綠色生態經濟發展中心”和“木瓜批發交易中心”(邊貿農產品流通中心)兩個中心,為胡家營經濟發展提供助推平台和產業發展孵化器,以此促進鄖西沿江鄉鎮、白河縣,五峯、鮑峽等江南產業區域經濟互動式發展,提升胡家營鎮地跨兩省三縣的邊貿口子鎮政治經濟地位和作用。

規劃在思維,踐行在實踐,相信在縣委縣政府宏偉藍圖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胡家營鎮將會走向更輝煌的明天,為鄖縣的發展添上豔麗的一筆。

標籤: 調研 農業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qyq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