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2022高中調查報告多篇

2022高中調查報告多篇

2022高中調查報告多篇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1

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

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

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為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為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看,8%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為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為。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前幾乎不預習,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逃學行為,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為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為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敍述的誘發事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説道的幾個典型事。

事一:説起那天的事,a同學説:“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二:同學b説:“那天因為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因為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三: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四:e同學説:“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為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説“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為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為。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説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3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審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養情操為特徵,以生動形象為手段,提高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教育形式,美術學科教學是審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就目前農村學校美術學科教學而言,存在着嚴重差異,尤其表現在部分學生的美術基礎技能較差制約着綜合能力的發展,並對此提出若干意見。

二、問題的提出新入學的高一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美術基礎技能嚴重參差不齊,給高中美術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成了擺放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新形勢下,這一問題的出現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它關係着素質教育能否全面實施,關係着是否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負責這一責任,關係着是否能夠全面實施"三個一切",望能引起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三、問題形成學生水平差異的原因調查分析結果

(一)生源問題

1、各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在農村各學校中,中心學校的領導老師重視程度較高,學校配有專業的美術教師,如: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中心學校每年都參加縣局舉辦的各種競賽,長此以往,帶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較好,而其他農村學校不參加這一活動,因此與鎮中心校相比會形成較大的差距。

2、有些農村中學領導往往也很重視,但由於師資配備不平衡,一般美術課都由其它學科老師代課,授課內容比較隨意,不按大綱、課標要求上課,天長日久勢必形成一定的差距。

3、還有些學校領導、老師、學生重視都不夠,認為美術學科只是副科,鄉鎮教辦又不統考核,老師隨便"代代",學生隨便學學,這樣與活動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較大的差距。

(二)由於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同一班級

在同樣的教學、學習條件下也會形成一定的差異。有些同學天生愛好美術,在自身興趣的激發下,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美術素養自然會提高很快;而有些學生或受社會大環境的制約影響,認為學好數、理、化就能一統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響,認為學美術沒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興趣愛好,差異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對於國中階段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高中美術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採取措施,針對性地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有計劃、有措施地進行美術學科教學。

1、由於農村中學這種狀況的出現,就高中美術教學而言,本身就和國中之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節",缺乏一種"連續性"。國中美術教學,特別是一些師資薄弱的學校無法對學生進行美術技能訓練,這些學校美術教學中只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維能力,學科教學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現、抽象、超現實等手法,學生繪畫多姿多彩,説白了就是讓學生隨便畫畫,因而完全忽視技能技巧的培養;而高中美術教學從根本上要使學生有一定的中國畫、素描、色彩技能。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可根據教材與教學的需要適當增加一些國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識方面的知識講授,儘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溝"這樣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強國中美術教學與高中美術教學的連貫性;其二在點上可以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補課"。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殺學生的自主與創新。高中中學生的教學畢竟不是美術專業訓練國中美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2、在美術教學薄弱的學校中欣賞課問題尤為突出。高中美術教學中更應注意通過美術欣賞教學、激發與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在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方法與欣賞程序的同時,增加美術技能、技法的介紹,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審美情趣,同時又能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審美選擇,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為學生動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美術學科教學中可適當自主開發一些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可據國中美術教材為依託,選擇一些既複習國中部分知識,又能本着針對國中教學中技能傳授不夠的特點選擇性、過渡性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為美術學科課時少,學生易忘,再進行回顧的特點進行教學,又能對薄弱學生進行"補課"。例如:教高一學生欣賞中國畫時,可穿插中國畫用線的方法、技能的教學,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可為線造打個基礎,又可為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補上一課。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輔導中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特殊"的輔導,力量有所傾斜,讓這些學生能與大家共同進步,不至於對美術失去興趣,或作業成為負擔,草草了事,應差式地完成任務,儘量能做大面積"豐收"同時,小部分也不"減產"。

5、開發課外教學資源

①美術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課堂的教學,也應注重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生自主開發新的學習資源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學校圖書室是學生在校內可利用的主要資源。

②參觀校內、校外的美術品展示場所,在校內多組織畫展、手工作品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讓學生欣賞的同時,講解技法。

6、組織課外興趣小組,在興趣小組的組織上,不光讓對美術感興趣的"尖子"參加,也應允許有興趣的"待進"學生參加,為這些"待進"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學習的信心。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4

今年我響應市委市府名師支教傳幫帶的號召,來到膠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過程讓我們認識了四中的一草一木,瞭解四中教育的一點一滴,對於農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想將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報告如下:

農村高中的老師是很不容易的`,他們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但是有些問題讓他們無可奈何,與城區高中相比有這樣幾個問題:

一、交通問題

與城區高中相比,農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沒有學校班車的情況下,有車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時左右,沒車一族,就拿做公交車來説吧,比如:從南華苑開始坐車,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後半道轉成6路,下了6路車還有大約10分鐘的路程,如果坐車非常順利,也幾乎1小時,如果加之等車時間,就有可能1各半小時至2小時,加入早上第一節有課,那就要6點就走,比起城區7:30,要浪費1個半小時在路上;萬一有個什麼急事,打車都需要將近30元錢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區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燈後就可以回家,而農村的班主任特別是女班主任由於時間太晚就要睡在學校,甚至一週都不能回家;雖然現在很多都是有車一族,還有一個安全更值得重視,每天穿行於204國道,車水馬龍,不分心還好,分心時真讓人後怕。(何況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時解決,需要和平處理),而這一方面,農村教師沒有任何補助和特殊的照顧,依然毫無怨言地穿行於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間。

二、補助問題(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還有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吃飯問題,民以食為天,對於農村學校的老師,中午是沒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給老的,要不就是託管,不像有些單位中午伙食進行補貼,這一項農村學校是沒有,老師們都得自己掏錢的,一頓飯兩種平常的菜和一個饅頭就是5元錢,這是對教師進行優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現在一切從簡,説實話教師的福利也幾乎為零了,如果能每月給教師一定的補助,提供對教師的福利待遇。這樣更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三、師資問題

我們今年一共來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師,可見農村的教育嚴重師資不足,師資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學不方便,3.城區教育機會多,4.職稱評上了該進城享福了……現在擴招學生,造成了師資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師的上課很不規範,嚴重缺乏培訓過關,有些已經評為高級的教師退居二線,不再兼任教學工作,這樣造成教學師資的匱乏,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招收新畢業教師之外,還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做好傳幫帶,做好互助組的工作,實施獎罰政策,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對於教課成績不理想的老師要及時談話、鼓勵,做好組內的問題查找。

四、硬件設施

農村的教育不僅需要軟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幫助”。政府應該給農村學校配備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創新,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現在四中配備先進的講課儀,教師上課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讓很多課堂精彩綻放。現在微課教學日新月異,如潮水般湧入課堂,但是現在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地方進行開發微課,一沒有高級的電子備課室,二沒有高級的電子閲覽室,也沒有高配置的微機室,這讓很多教師沒有開發微課和學習的機會,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會升一台階。

五、學習問題

由於農村學校,學生生源質量不高,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師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這樣就會抑制教學的前進,政府能夠多提供一些機會讓農村教師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相關的先進的理論知識,開採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師不會出現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會時刻想着創新。

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和資金,希望領導們重視,同時希望農村的教育能迎來美麗的春天。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5

我於8月15日至23日在縣中學進行了為期9天的實習,通過旁聽高中語文課程,完成了教育見習。這次實習讓我收穫頗豐,感受頗豐。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課是一門煥發生命的光彩的學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還記得大一古代文學史的李乃龍老師曾經説過,把語文課上得生動精彩不是

你們的功勞,但上得枯燥無味就是你們的過錯。

在課餘時間我和任課老師黃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黃老師説,我們需要針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挖掘它的潛質,使人走進語文課堂,就好像推開了一扇美的門,能感覺到美的氛圍。如何有利於學生學,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思維品質?如何有利於老師教,教得輕鬆,教得科學,教得藝術?這些思考到位,就會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帶入一種新的境界。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dquo;激情dquo; 這樣才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要尊重學生dquo;需要dquo;,注重學生dquo;激趣dquo;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我覺得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老師的文學素養首先要提高,這就要我們重視在大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各類文學作品的閲讀和理解;要旁徵博引,老師的知識面就要拓展,不僅僅侷限在本專業的知識。黃老師一直在強調閲讀對於一箇中學語文教師重要性,他説,上課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從事語文教學,必須多讀書,充實自己的內心,這樣上課才能有內涵有深度。話説的很樸實,卻意義深刻。

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的情感還在於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dquo;溶情dquo;。localhostdquo;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dquo;,教學當中的dquo;情dquo;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dquo;催化劑dquo;,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語文教學是體驗的教學。

dquo;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dquo;。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體驗就是要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在黃老師講到語言的運用時,就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廣告語,體驗重複、諧音雙關、情感色彩的作用,並讓學生試着為商品做廣告詞。這樣的實踐,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也很好地將課本和實踐聯繫起來。

語文教學是生活的教學。

dquo;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dquo;。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就像國小生dquo;在生活中識字dquo;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在老師講到《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中的一句dquo;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dquo;時,除了解釋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外,還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去理解,譬如:兩個朋友吵架了,本來只要一個説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冰釋前嫌,可是就像面對着一彎清且淺的河水,遲遲沒能跨出去。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語文教學是情感的教學。

語文教學要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比如《離騷》抒寫了理想,抒發詩人屈原強烈的愛國志向,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那種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度以及dquo;九死未悔dquo;的堅定信念,感受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品質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呢?現在的有的中學生認為當今社會談dquo;愛國dquo;好像已經過時了,從這樣的背景作為切入點,在課堂導入時介紹屈原的身世,以及相關的歷史軍事背景,這樣,讓學生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愛國主義有了大致的瞭解。隨後,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吳晗、傅雷,結合他們的經歷,讓學生領悟到他們身上閃耀着的孤獨而又偉大的愛國情思,瞭解了這些,學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在課後黃海華老師和我探討過一個問題,就是師範生如何快速地進入教學狀態,他説語文教學法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現在西方教學理論認為把握教學的兩個最好的途徑是觀摩和反思: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學生觀摩優秀的教學案例,先通過套用優秀的教學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課後積極反思,與教師多多溝通,教學水平就能有顯著的提高。黃老師的這番話給我的啟發很大,也是我這次見習最大的收穫,非常感謝黃老師無私的教導和幫助。

黃老師還給我提出了一個理念讓我思考,就是如何優化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語文這一學科的基本特點。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往往只有少數教師能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意趣盎然,情思綿長,理韻悠遠的境界,使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師執着於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理性的分析和闡釋過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還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思路去講解,長此以往,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局面。優化課堂教學,要將課堂教學融知識性、人文性和創造性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是勿庸置疑的。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更應該關照語文學科的人文特點。黃老師還引導閲讀一些關於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改革的文章。史紹典先生説:dquo;語文,是情韻悠長、廣博優雅、詩意盎然的;語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語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態的;語文,是詩意的、激情的、顧盼的、聯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樣的奔湧、一馬平川式的傾訴,午夜黎明式的靜寂、狂飈突進式的嘯傲……,語文,是勵志、交鋒、感悟、體驗、暢談、淺吟,是抑揚頓挫、迴腸蕩氣、餘音繞樑……語文是獨立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dquo;語文以文學為主要對象,整個人類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後盾,人文性必將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養尊重生命,關注世界,情韻悠長、光明磊落的人。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6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綏陽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

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2022高中調查報告篇7

一、內容提要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也從飢餓受凍的時代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這二、三十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消費也隨之提高(特別是我們福清地處沿海地區經濟相對比較發達,中學生的消費水平提高的較多),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追求名牌、盲目攀比、鋪張浪費、買奢侈品、花錢大手大腳等問題層出不窮,為此本小組做了一次福清城鄉中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分析中學生現在消費觀的弊端及原因並提出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研究背景

現在中學生生活在信息通訊,科學技術發達的新技術。他們的視野可能比長輩們還要廣闊,加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消費市場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有的中學生能正確利用好手上的錢,但是有的人卻出現盲目消費的現象。為了更深入的瞭解中學生消費狀況,揭露這一現象,警示有這種行為的人,並建議正確的消費途徑,所以我們組選擇這個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費,既關係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又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發展,關係到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新的社會需求的改造,以及新的市場的開拓,所以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更要正確認識當前中學生在消費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次調查研究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課外實踐能力,而且可以增廣學生見聞,可以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四、研究的過程

1、與指導老師共同探討,確定研究課題。

2、小組成員分工,並選出一名組長。

3、在確定問卷調查表的問題。有自家月收入、主要的消費、每月的零花錢多少、一天大概消費多少、平均每月花在衣着上是多少、買東西時是不是傾向與名牌、買東西較注重什麼、擁有那些物品、每月的手機費用、裝飾品的購買、化粧品的購買、是否有計劃的消費等問題。

4、調查完之後,將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

5、組長根據調查情況寫一篇調查報告總結。

五、分析結論

(1)青少年自尊心強.主要表現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現在許多中學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褲子,鞋子甚至襪子都要名牌,平時用的,吃的,喝的都要買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想別人都尊重自己,這樣很容易再同學之間形成攀比的風氣,這樣,亂消費的現象更加嚴重.

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發達,中學生們對新產品,新技術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強,很容易把錢花在這上面.如手機和電腦,現在在中學生當中,有的人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購買了手機和電腦等,其實這樣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費的,但是這種情況卻又履禁不改.

(2)父母對兒女的溺愛.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十分疼愛,很容易使他們養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諸如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錢用光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給,便發脾氣如此下去,輕則更加助長了他們亂消費的風氣,重則使他們變得自以為是,一意孤行,不考慮別人處境的性格.

(3)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這裏不一一列舉.而總的來説,中學生亂消費都是受外界影響為主.

六、建議

既然外界的環境不易改變,那麼要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只有從小開始培養,從自身做起:有零用錢是正常的,但數額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錢,不大手大腳,應用則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貴,又不實用的東西上.如購買衣服鞋襪時,不必追求名牌,應學會購買物美價廉的;當自己買的東西不如別人好的時候,不必理回別人是怎樣看你的,只要自己堅信這樣做是對的;自己更加要多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懂得錢是得來不易的,我們應該學會節儉,用得合理,這樣才會是父母感到放心.

七、感受和體驗

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讓同學們學會與陌生人溝通,怎樣對不認識的人進行調查訪問,培養了我們的實踐能力。讓我們也溶入社會,為社會盡一點力。雖然我們出的力並不是很大,但是也可以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貢獻。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覺得非常有意義。也會讓我們改掉不好的消費習慣。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的今天,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手機已經不是奢侈品二十必需品,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手機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手機的功能也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手機無疑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面鏡子反映出當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手機更是一種年輕人爭相攀比的一種載體,也是自己品味的一種表現形式。手機的功能也是由最初的只能帶電話發展到發短信彩信,飛信,攝像,錄音,字典,上網等等,手機通過各種功能完全的俘虜了我們,讓我們不敢想象沒有手機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我們站在手機廣場面對數不勝數的手機種類品牌的時候手機款式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款手機在適合我們。在等待着我們。

二、市場調查活動總結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消費檔次、品牌偏好、購買關心要素、選購意向,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

2、瞭解大學生對手機產品的心理需求,獲取有關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重要信息(看法、建議)。

3、手機產品市場現狀與潛力分析,瞭解手機銷售市場競爭的情況,潛在市場的客量(潛在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和挖掘市場的空白份額)

(二)調查方法及基本情況

為了真實地反映出大學生的手機消費狀況,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從而使我們準確地推出大學生市場的潛力方面的情況,本次調查確定方法和原則如下:

1、調查方式:

(1)觀察調研(獲取相關的信息)

(2)問卷調查(定點訪問,攔問)

(3)焦點小組訪談(收集經驗,看法)

2、調查對象:

(1)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60份)

(2)手機經銷商:訪談提綱(3份)

3、調查日期:2010年6月

4、調查區域:

東財梁園

5、調查實施:

(1)小組成員聚集在選定的梁園天橋人流量比較大的幾個點,對大學生進行問卷形式的攔截調查。(共60份問卷)

(2)選擇適當的時間,去選定的幾家手機店對這幾家店的經營商進行焦點小組訪談。(共3份訪談提綱)

(3)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以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綜合處理。

三、市場調查結果分析

(一)手機普及情況及趨勢分析

電視、報紙、雜誌、網絡、電台、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手機的擁有率高達100%。從調查中我們還可看出:大多數學生手機族所能承受的手機價格在1500-2000元之間,佔55%;手機價格在1000元以下與1500-2000元的各佔20%;少數的手機價格在5000元以上,佔5%。

(二) 各品牌手機佔有情況

在眾多手機品牌中諾基亞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為40%,而且它的款式比較簡單,在市場上能夠購買到不同的諾基亞型號的外殼,款式新穎容易購買外在裝飾品。位居第二的是索愛,這款手機有直板、翻蓋等多種款式,深得大家的喜愛;而其它的品牌如聯想、三星、摩托羅拉等共佔46、7%。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使用手機的品牌比較複雜,使用諾基亞的人數最多,其他的如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聯想、三星等的擁有率也較高。

(三)購買手機的目的

對手機使用目的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真正目的'在於方便與家人、朋友、用人單位聯繫。對於購買手機與家人聯繫這一目的,據調查顯示,多數學生手機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學生手機族購買動機的產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部分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怕漏過任何招聘信息的壓力,也推動了此種購買動機的產生。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

(四)費用的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生活費用大部分來自家長。因此,大學生都會通過辦理各種套餐來節省話費,67%的被調查者一個月的手機費用大約在50-100元之間;30元以下和100-200元的各佔15%;手機費用在200元以上的所佔的比率較小,為3%。

(六)手機滿意度的分析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縮短,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51、7%的被調查者都表示對現在擁有的手機的滿意度為一般,甚至有13、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意。

四、結論與建議

手機已經在的大學生之間普及開來,玩手機的時間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用手機上網的人已經達到手機用户的70%。相對於國產手機人們更喜歡國外好品牌手機,國內的手機在性能和美觀質量售後服務上還需要很大的進步。花在手機上的錢佔自己總費用的10%一個很高的數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r39k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