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自考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超三成自考畢業後才參加工作的自考畢業生工資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畢業生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xx年自考畢業生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這是省自考辦昨日向媒體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據悉,這是我省首份關於自考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報告。

自考後就業三成月薪超xx

調查數據:多數自考畢業生工作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在工作後選擇自考的被調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13.7%。自考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收入情況比在職自考畢業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佔34.8%,56.17%的被調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間,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9%。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分析認為,在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越來越低的現實下,自考生的工資水平卻出現了增長。這是因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工作經驗後,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在擁有了經驗和學歷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高於原來崗位工資的目標跳槽,工資也就實現了步步高。

就業狀況好於“科班生”

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我省xx年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絕大多數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95.2%被調查者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3.3%於xx年就業,1.5%於xx年實現了就業。

部門分析:根據調查數據,省自考辦分析認為,xx年我省自考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少自考畢業生原本是專科在讀生,在學校裏一邊上大專課程,一邊通過自考拿本科文憑,畢業時就有了兩本文憑。這是不少自考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兩成畢業後得到升遷

調查數據:18.3%的被調查者自考畢業後在工作職務上有了提升。高級管理人員的比例由畢業前的0.7%上升到1.9%,中級管理人員比例由畢業前的14%提高到畢業後的22.3%,一般員工由畢業前的79.1%下降為69.6%。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有關人士認為,現在不少自考生來自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考所學專業對個人的就業或職務(職稱)升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調查數據:在47.2%的被調查者對自考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同時,有16.5%認為“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依然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畢業生的當前的社會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不如全日制重點大學畢業生。

【第2篇】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調查報告

即將踏入大四,面臨即將實習找工作問題的我們,對大學生就業知之甚少。

而專家認為將有六成應屆畢業生面臨崗位缺口。那麼我們就業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利用暑假時間就大學生就業問題,做了個小調查。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擇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三、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缺乏實際經驗是當前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業人數過高。因為大學畢業將面臨一個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而這一過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資。大多數企業側重傾向於那些有實際技能,以及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學生。而我們的調查記過顯示,當今的大學生在這個方面更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業率不高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人來看,平均就業率為49%以下的佔29%,50%-69%的佔28%。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就業人數過多,就業生自身的條件相對不能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另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選餓出國或者讀研究生。

五、在求職途徑的選擇上,現場招聘會、上網和親友介紹成為最主要的途徑。也有少數人選擇報刊和上門推薦。

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在就業途徑還是比較側重於現場招聘,不過網絡招聘也已經成為近來部分學生求職的途徑之一。

六、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具備了道德品質修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精神相對與前三種能力,競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應變能力大家認為較弱。

從這個調查的結果我們也不難聯繫現實情況分析出由於缺乏實際的實踐技能是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業問題的解決思路

一、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二、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

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三、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第3篇】有關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的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畢業大學生逐年增多,面對各種畢業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擇業方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眾所周知,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原有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統包統分,包當幹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逐漸被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新的就業制度所取代。同時,面對着國家大規模的高校擴招政策和每年龐大的高校求職大軍,各高校畢業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心理壓力,在求職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了種種消極心態。作為大三的學生,一年後就要面對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有利於幫助我們緩解壓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壓力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這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別、學歷、專業、所在年級、就業水平、就業還是創業、工資水平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是否繼續深造、就業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擔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調查問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網絡收集為主。資料收集時間為一個月。後續工作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分析,主要因素歸集,調查造成因素的原因,總結所分析的內容,收集各種解決心理問題的建議,總結收集到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三)調查數據分析:

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學歷:本科生佔73.8%,專科生佔26.2%,調查的學生當中本科生較多,而我們目前所讀的是本科,此數據説明後續數據的分析比較接近我們的狀況。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就業的佔83.1%,選擇畢業後創業的佔16.9%,説明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就業,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選擇就業的大學生大多都因為創業有一定風險且需要資金而選擇就業,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則大多都有資金支持且願意接受創業的風險並相信創業能帶來就業機會而選擇創業。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留在畢業城市工作的佔61.5%,選擇畢業後回家鄉城市工作的佔38.5%,説明大部分同學都打算留在畢業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覺得在畢業城市找工作較容易,在畢業城市工作比較有發展潛力,家鄉城市較落後等,更有部分人認為沒有一番作為就回家鄉很沒出息。

【第4篇】關於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22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2:2022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説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第5篇】學院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分析報告

一、調查目的

為近距離了解我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同時為了解學院教學及就業指導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模式,提高辦學質量,外國語學院創業就業部進行了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外國語學院2022屆畢業生。

2、資料收集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在網上向畢業生髮送《湖南農業大學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瞭解了2022屆畢業生的就業基本情況。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10份,有效率x%,調研可信度高。

三、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對本人工作狀況的評價

1、多數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屬於民營企業,具體情況如下:

在x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現在的工作單位屬於?”,有1名畢業生選擇黨政機關,佔比x%;28名畢業生選擇民營企業,佔比x%;8名畢業生選擇高校,佔比x%;16名畢業生選擇金融單位,佔比x%;x名畢業生選擇三資企業,佔比x%;9名畢業生選擇國有企業,佔比x%;30名畢業生選擇其他,佔比x%。

2、多數畢業生從事於與營銷相關的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現在從事的工作是?”17名畢業生選擇教學,佔比x%;21名畢業生選擇管理,佔比x%;2名畢業生選擇設計,佔比x%;14名畢業生選擇生產,佔比x%;35名畢業生選擇營銷,佔比x%;20名畢業生選擇其他,佔比x%。

3、大多數畢業生都對現工作的單位比較滿意,滿意度達x%,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對現工作的滿意度為?”19名畢業生選擇非常滿意,佔比x%;30名畢業生選擇滿意,佔比x%;49名畢業生選擇比較滿意,佔比x%;12名畢業生選擇不滿意,佔比x%。

4、多數畢業生認為現工作的崗位基本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具體情況如下:

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對於問題“您認為現工作崗位能否發揮您的才能?”21名畢業生選擇能充分發揮,佔比19%;32名畢業生選擇能發揮,佔比29%;45名畢業生選擇基本能發揮,佔比x%;12名畢業生選擇不能發揮,佔比x%。

【第6篇】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調研報告

一、項目背景

大學南國商學院是一所由xxxx大學舉辦、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於xx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學的校訓,明德尚行,學貫中西。在眾多的本b院校中,南國商學院以外語特色見長。作為教育事業,學院的生源直接與學院的管理、設施、師資及各種綜合指標掛鈎。而畢業生就業的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學子經過四年的學習生活的驗證,畢業生的就業率直接影響了學院的競爭力,06屆的本科學生即將面臨着就業,能否取得首屆畢業生就業率的開門紅,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院的各項政策的支持。

2.作為涉世未深的應屆畢業生,面臨着畢業的壓力,如何選擇,在剩餘的時間如何取捨,將影響着日後的工作情況。是繼續接受教育考研,選擇報考國家公務員,還是在每年的畢業生人海中尋覓一份稱心的工作,每一種選擇,都是一種機遇,如何選擇就成為了關鍵。俗話説的好,選擇不對,努力白費。作為本次調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畢業生與其他層次畢業生的差距,學院的扶持政策,學生的就業心態以及社會對於本b院校畢業生的認可度,做一個綜合性的調查分析。為即將畢業的同學做一個探索,幫助大家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併為後面的畢業生提供一個具有建設性的參照對比。

二、項目目標

計劃績效與實際績效:

計劃——完成調查問卷90%的實際使用率,確保每份問卷調查者以客觀的態度填寫。

日期(xx年)

里程碑

10.01-11.01

問卷資料收集整理,製作調查問卷200份

11.02-12.15

調查問卷派發和回收的實際使用率達到90%

12.16-12.31

調查問卷總結分析

實際——實際回收調查問卷的使用率為68%,低於原計劃90%的目標。

綜述:實際績效低於計劃績效,未完成計劃。

三、組員分工

人員

職責和理由

xxx

負責整個項目進度的監控,調查問卷的策劃者與執行者之一;該項目的組長。

xxx

負責問卷的資料收集和製作;文筆較好。

xxx

負責問卷的派發和外聯工作;有較好的溝通能力與推廣構思。

xxx

負責問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溝通能力。

xxx

與蘇傑文一起負責調查問卷的分析總結

四、項目回顧

在項目實施的三個月中, 我們項目小組根據畢業生的在校特點,進行了幾次比較集中的活動:

1.抓住各系拍畢業照的機會,進行派發問卷

結合06屆的學生都需要拍畢業照這一重要時刻,在xx年11月-12月期間開展了針對各個系返校學生最集中的時間,我們項目小組到學生宿舍進行問卷派發活動。

問卷派發效果明顯,十一月份的問卷派發數量達到140份,大部分的問卷都是在拍畢業照的學生在宿舍停留的時間派發,由於事前準備的比較充分,進行了詳細的時間和人員的安排,派發的數量是項目實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於一次性派發的數量比較多,造成回收的難度加大,許多問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棄。

2.在每個月的中旬(10、11、12月),組織到宿舍進行派發

由於06屆的學生的在校時間的不確定性,我們集中在中午飯後(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時間到學生宿舍進行問卷派發,由於是娛樂休息時間,有一定的人數基量,但許多同學都在休息或忙於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學有些許反感情緒,對同學的生活狀態造成不便,這是派發問卷最大的阻礙,最後通過分階段的派發,調查問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xx年12月20日,製作的200份調查問卷派發完,根據實際情況,項目進行到收尾階段,由問卷總結的負責人進行分析總結,完成項目總結報告。

五、經驗總結

回顧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本項目始終堅持了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的統一,全組成員同心協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內共同完成項目(未達到計劃目標)。所有團隊成員在這次活動中不僅加深了對項目管理課本中理論知識的認識,同時還將理論運於實踐之中,達到理論實踐相結合,提高個人的實際運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計劃不充分

儘管項目小組會定期召開討論會,總結前期工作,並對後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計劃太粗、制定計劃不嚴謹及隨意性太大等問題,會導致可操作性差,在實施中無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計劃作用。

改進的方法應該是先制定全盤計劃,再每月制定詳細計劃,當月快結束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下個月計劃,這樣既有了較長期把控,也有了和項目目標對比,同時也不會把自己陷入無止境修改計劃中。

2、工作量估計過低

在項目前期,小組成員輕視問卷派發工作,曾出現工作量估計過低的現象。工作量估計不足會直接導致項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們很快發現了這一問題,並及時調整了策略,通過開展多次有針對性的問卷派發活動,使問卷全部派發出去。經驗證明,對每項任務甚至整個項目給出個合適工作量估計需要綜合人員工作效率、工作複雜程度、歷史經驗等多種原因,不能僅憑個人經驗個人,否則很有可能導致項目延期甚至失敗。

六、結束語

此次項目管理的體驗,使我們小組的每位成員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學好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獲得了實際運用的平台,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的指導下更好地去實踐和摸索。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更重要的是收穫了難得的經驗,這將是我們今後學習和工作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附件:畢業生就業調查問卷總結報告

摘要: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制度改革、畢業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有利於維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擇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擇業心態、擇業心態矛盾衝突原因及調整三方面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關鍵字:就業 擇業心態 素質 自我調整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複雜,各種矛盾和衝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並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本次調查對象為本校的應屆畢業生,採取問卷抽樣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136份。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着希望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願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願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願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他們認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去。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願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去。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雖然也願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強調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衝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於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於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髮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特徵的複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於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望。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衝突,決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髮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合理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準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矛盾和衝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瞭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係,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採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諮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第7篇】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我們就大學生就業理想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xx,30%的人選擇在20xx—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説,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第8篇】自考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模板

自考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超三成自考畢業後才參加工作的自考畢業生工資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畢業生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xx年自考畢業生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這是省自考辦昨日向媒體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據悉,這是我省首份關於自考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報告。

自考後就業三成月薪超xx

調查數據:多數自考畢業生工作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在工作後選擇自考的被調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13.7%。自考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收入情況比在職自考畢業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佔34.8%,56.17%的被調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間,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9%。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分析認為,在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越來越低的現實下,自考生的工資水平卻出現了增長。這是因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工作經驗後,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在擁有了經驗和學歷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高於原來崗位工資的目標跳槽,工資也就實現了步步高。

就業狀況好於科班生

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我省xx年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絕大多數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95.2%被調查者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3.3%於xx年就業,1.5%於xx年實現了就業。

部門分析:根據調查數據,省自考辦分析認為,xx年我省自考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少自考畢業生原本是專科在讀生,在學校裏一邊上大專課程,一邊通過自考拿本科文憑,畢業時就有了兩本文憑。這是不少自考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兩成畢業後得到升遷

調查數據:18.3%的被調查者自考畢業後在工作職務上有了提升。高級管理人員的比例由畢業前的0.7%上升到1.9%,中級管理人員比例由畢業前的14%提高到畢業後的22.3%,一般員工由畢業前的79.1%下降為69.6%。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有關人士認為,現在不少自考生來自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考所學專業對個人的就業或職務(職稱)升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調查數據:在47.2%的被調查者對自考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同時,有16.5%認為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依然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畢業生的當前的社會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不如全日制重點大學畢業生。

【第9篇】2022年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 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説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 41.33%、%和x6.37%。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説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3、連續提高糧食價格,擴大需求,穩定就業。每逢經濟調整,農村轉移人口會自然減少,為城鎮就業減輕不少壓力。最近國家宣佈從20xx年新糧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可使全國農民一年增收2600億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調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農民工會回到農村,糧食提價將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並切實幫助他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這項政策也將有效改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鳥之功。如果能在已經宣佈的提價之外,宣佈20xx、20xx年每年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x%以上,有利於讓農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穩定預期,使擴大農民消費的效果更顯著。

調查結果表明,我們畢業生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困難重重,但是從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我們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説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3、連續提高糧食價格,擴大需求,穩定就業。每逢經濟調整,農村轉移人口會自然減少,為城鎮就業減輕不少壓力。最近國家宣佈從20xx年新糧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可使全國農民一年增收2600億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經濟調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農民工會回到農村,糧食提價將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並切實幫助他們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這項政策也將有效改善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糧食最低保護價,是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鳥之功。如果能在已經宣佈的提價之外,宣佈20xx、20xx年每年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x%以上,有利於讓農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穩定預期,使擴大農民消費的效果更顯著。

調查結果表明,我們畢業生就業形式比較嚴峻,困難重重,但是從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我們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第10篇】大學畢業生就業首選調查報告

七年前的這個時候,xx屆應屆畢業生小孫在兩種選擇中間左右為難:一邊是中國新聞學專業的最高學府——人大新聞學院的自費研究生,一邊是中國青年報的正式編制員工。幾個月的痛苦抉擇之後,她放棄了深造機會來到中國青年報報到。“主要原因是自費,三年下來得3萬塊,想想還是算了,再説中青報的工作機會很不錯。”七年後的今天,住着寬敞的房子,開着私家車上下班的小孫無悔當年的選擇。“我們那個時候找工作相比現在的大學生要容易很多,我們班上同學大都一人手裏握着幾個offer,大家為選哪個而為難,也有很多同學選擇深造,那時覺得學歷越高就越是精英。”

時間很快就到了2022年,小孫的師妹,2022屆畢業生小周面對發出去上百封簡歷大都石沉大海的現狀深感焦慮:“考研結果還未知,但即使考上了也只是暫緩就業的退路而已。招聘會上滿眼全是找工作的人,學了四年,到最後連一點選擇餘地都沒有。這種滋味真不好受。”

小孫和小周的境遇反映了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心態的變化。xx年到xx年年,正是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大的七年。七年間,“市場化”、“大眾化”、“基層就業”、“自主創業”、“普通勞動者”等詞彙相繼進入人們耳畔,大學生就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的精英身份被徹底顛覆。

xx年、xx年、xx年年,本刊編輯部分別進行了三輪全國範圍內大規模的大學生就業首選調查,以期瞭解大學生就業心態的發展動向。從精英心態,到精英情結與大眾化就業的激烈衝突,再到基本接受大眾化的現實,三次調查結果,反映了七年來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給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帶來的深刻影響。

xx年年底,針對2022屆畢業生的就業首選調查結果出爐,與前兩次調查相比,2022屆畢業生在就業心態上有着較為鮮明的特點:他們已然接受了大眾化就業的現實,在他們的身上,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業意識越來越少見,求職的務實性顯著增強。然而接受現實並不意味着無奈和妥協,他們已經學會主動地適應社會,拉近自身與社會的距離,以更加多元化的選擇主動適應新的就業形勢。

“內”與“外”的此消彼漲

華為、ibm、中國移動、中國石化……首選企業反映的是大學生對眾多公司的就業選擇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即心理佔有率。2022屆畢業生依然衷情於這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業,然而變化顯而易見:xx年調查結果中,涉外企業與國內企業的比例為27:25,在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當中,國內企業僅有海爾、華為和聯想三家;xx年這個比例為24:21,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國內企業數目上升至五家。而在對2022屆畢業生的調查中,前五十位首選企業中國內企業佔了31個,數目首次大幅超過外企,前十位企業中國內企業數目繼續上升至6家。數字的變化反映了大學生求職心態的改變,而其背後折射出的正是社會環境和就業形勢的變化。

“記得我剛進大學時,師兄師姐對我最大的告誡就是好好學英語,找工作的時候就有機會去外企。”1998年上大學的張女士回憶當年的情形。那個時候,對於就業的學生,外企可以説是唯一讓人矚目的明星、焦點。“進入外企意味着擁有了廣闊的發展機會、豐厚的收入、優越的工作環境,以及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但只有身為精英的大學生才有資格進入外企工作,外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區分精英與普通人就業的標誌。成為一名外企白領更是很多女生夢寐以求的。而反觀當時的國內企業,民營企業發展不足,國有企業“老態盡顯”,論資排輩的用人傳統、落後的管理方式、複雜的人際關係等等都成為阻礙人才進入的原因。

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營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數據顯示,xx年我國民營經濟在第二、三產業的比重超過82%,廣義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66%左右,民營經濟就業增長率高出全社會0.5個百分點左右。湧現出一批民營明星企業,民企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漸增強。而此時的大學生,精英就業觀念正在受到嚴峻挑戰。xx年,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的第一批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他們反饋回校園的信息並不樂觀,大學生就業首次遭遇寒流。在此形勢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求職期望值逐漸降低,處於精英情結與大眾化就業轉折的陣痛中,很多人開始主動或者被動地接受大眾化就業的現實。xx年的調查顯示,3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求職過程很難和較難,只有不到20%的大學生認為求職過程較容易和很容易。在對自己的求職競爭力評價中,接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求職競爭力一般,這與以往社會對於大學生羣體的“精英”定位已經存在較大的差距。

而隨着國企改革的深入,這幾年國有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國企的用工環境和用人機制正在逐漸得到改善。一些大型國企經歷了市場經濟的考驗而立足於市場,不僅在經濟效益上獲得發展,在企業的用人、薪酬和管理等各種機制上也逐漸成熟,更多地吸引了大學生的眼球。此外,國企的高福利以及相對穩定的特點更是成為就業難的形勢下大學生日漸看重的東西。相比之下,由於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競爭壓力,外企在發展空間、薪酬待遇等方面與國企的差距逐漸縮小。2022屆畢業生小盧早在年前已經得到一家外資企業的offer,但每晚在燈火闌珊之時才從公司下班的他卻嚮往一份既穩定又有發展空間的工作。“外企雖然收入高,但工作強度太大,沒有自己的空間,並不適合我。”

事實上,正如調查所示,隨着大眾化就業時代的到來,很多畢業生在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之間選擇的天平正在逐漸傾斜。以往想去外企更多出於一種精英情結,從事業發展的角度,選擇之間盡顯理想色彩和英雄氣概,而經歷幾年就業難的磨礪和先就業後擇業觀念的薰陶,很多人褪去了理想化色彩,選擇更為理性和務實,顯然,大眾化就業已經深入他們的內心。

另一個調查結果——企業吸引力分析也説明了這一點。xx年,企業對於大學生的吸引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發展潛力、國際化趨勢和知名度,然後是薪酬與福利、激勵機制、培訓機會,而xx年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依然將個人發展機會放在首位,其次為薪酬福利、培訓機會,而國際化程度和名氣與xx年相比名次明顯下降。這正説明如今的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務實性越來越強,精英意識、理想色彩越來越弱。

此外,就業形勢的變化使得更多大學生選擇的機會大為減少,少了選擇底氣的他們更加青睞穩定的飯碗。與前兩次調查不同的是,對2022屆畢業生的調查首次在行業調查中加入了政府機關(公務員)一項,調查顯示,7%的大學生選擇了此項,而在行業吸引力分析中,選擇“穩定”一項的大學生比例為9%。在日益喪失選擇權而處於被選擇境地下的大學生,變得越來越務實和功利。

“大”與“小”的艱難選擇

畢業之後去哪裏工作?對此,三次調查結果大同小異。xx年首選就業地區調查中,32.37%的大學生將上海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xx年,上海、北京依然是大學生就業首選地區,而經濟發展快速的東部沿海地區超過廣州、深圳,位列第三。在對2022屆畢業生的調查中,北京成為第一就業首選地區,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上升至第二位。數據的變化反映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大學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求職的首選地區:

然而仔細觀察和分析三次調查結果卻也不難找到存在於“大同”中間的“小異”,而這些“小異”恰恰反映了這幾年大學生就業心態的微妙變化。

xx年和xx年年的調查中,增加了求職次選地區一項。東部沿海地區是畢業生在求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時,最佳的備選地。而在xx年年的調查中,中部大中城市在次選地區中的排名明顯靠前。這説明今天的大學生在地域選擇上更為多元化,這也更符合就業實際。

“現在的學生回家鄉去找工作的比過去多多了。”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説。“當年我們班一共就三個同學沒留北京,就是家在上海、杭州和廣州的。”xx屆畢業生張女士告訴記者。張女士的中學同學大部分在家鄉工作,每次回家她總是感慨不少:“你看他們,生活真的比我滋潤多了。我也就是圖個好聽,在北京工作,但其實真的很累,上班地點又遠,房子又貴。”言語間大有悔不當初之意。“我也想明白了,對於像我這樣的女孩來説,沒必要非在北京工作,回老家找份安穩的工作也不錯。”2022屆畢業生小趙説。

儘管是少數,但這些聲音的出現正是大學生在這幾年就業困難形勢下的新選擇,反映了他們就業心態的轉變。與過去“寧要大城市一張牀”相比,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把留在所在地區的省會城市或者回家鄉的省會城市就業當成自己的選擇。儘管依然選擇城市,但大與小之間的距離畢竟有所縮小。

而隨着大眾化就業時代的來臨和全社會就業競爭的加劇,社會向大學生就業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層鄉鎮轉移的要求,調查結果反映出大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態度變化。xx年,只有少部分大學生樂於接受去小城鎮及鄉鎮單位就業,接近半數的大學生只有在實在沒有其他機會時被迫接受,而30%的大學生堅決不能接受。而到了xx年年,80%的大學生可以接受到小城鎮及鄉鎮單位就業,堅決不能接受的比例下降為20%。這一方面説明,基層就業已經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選擇,面對大眾化就業形勢,一些大學生已經開始調整心態,基層就業必將會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對於少部分堅決不接受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政府和社會更多的責任在於引導,更重要的則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層就業的相關配套政策,讓基層能夠成為有極大吸引力的就業點。

“多”與“少”的博弈

薪酬問題向來是大學生就業中的熱點問題,三次調查的企業吸引力分析,薪酬與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學生選擇該企業的重要原因。xx年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的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xx年為2390.38。在對2022屆畢業生的調查中,67%的大學生選擇範圍在4000元-1500元之間,54%的學生選

【第11篇】關於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

日前,經我們人事局等多家單位調查核實,現出具調查報告如下: 至09年8月6日,我市有7029名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在這些人員中,歷年剩餘的2100名,其中本科生800多名,專科生1200多名。今年新接收4929名,其中碩士30人、本科2196人、大專1980人、高職生723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機關事業單位因受編制、人員計劃、財政收入的限制,每年接收畢業生人數有限;據教育部門統計,全市國小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6,中學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6.4和甘政辦發20xx04號文件規定的1:19、1:18相比較低,即現有的教職工人數已經富裕,已經無法吸納多的畢業生;

二是國營企業改制,現有的變更身份的職工無法再就業,更談不上吸收畢業生就業;

三是我市社會吸納人員的能力相對薄弱,因為農村富裕勞動力,私營、民營、個體企業喜歡用相對素質低的人員,工資低,也不談福利、醫療保險、養老金等的保障;大學生在這裏不受青睞。

四是付出大學高昂的學雜費、生活費等代價造就了高成本的勞動力,畢業生就業期望值較高,認為只有成為正式、穩定的單位工作人員才稱得上是就業,是很難有低調的態度面對崗位少,工資低或者無業就的現實。説起對就業概念的認識時拿着資料到人事局報到的學計算機專業的小王説“四年幾乎花的家裏經濟崩潰,出來沒有去處,誰能有平常心!”。領孩子報名的李先生激動地説“誰都知道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普通勞動力是大學生的程度,用不了就不要招。”

五是教育體制改革,自1999年開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大規模擴招後,回我市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

擴大大學生就業的對策思考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相關職能部門也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但隨着高校擴招後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峯期的到來,全社會就業觀念調整過程滯後,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企業就業縮小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面臨着更大的困難和壓力。因此,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做一些更加切實的工作,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任重而道遠。

(一)加大政府對招生的調控,完善政府對大學生就業的服務。

政府強化政策導向,從招生源頭上加強宏觀調控力度。每年招生計劃的審批,應從總量上考慮各專業、各層次的結構比例,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做出科學的預測,根據各專業就業率情況來做出適當的調整,對於需求一般、就業率低的專業應從招生總量上適當減少或停招。對於需求旺盛、就業率高的專業應從招生總量上增加。同時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職能,完善就業市場體制,規範市場就業秩序,構建就業信息傳播平台,實現全國就業供求信息共享,為大學畢業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構建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大學生在求學以及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完善大學生到基層、到企業、到邊遠地區就業的晉升及進出機制等各項政策,通過政策引導畢業生,在這些能夠擴大就業的領域裏更好地就業,解決大學生的後顧之憂。

(二)切實轉變社會觀念,適應社會需求,搞好社會服務。

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樹立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要知道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國中學歷當總工程師也不是不能。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如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

(三)深化市場配置,促進畢業生自主擇業。

在加強政府調控的同時,注重發揮市場配置畢業生資源的作用進一步健全人才市場運營機制,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在畢業生註冊報到高峯期,通過人才市場舉辦人才交流洽談會,邀請市內外有關企業參加,為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促進畢業生自主擇業、自主就業。近年來,我市通過市場配置而實現就業的畢業生達到2847人。

(四)大學生積極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1、積極轉變就業觀念

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國家現行的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正確認識求職中的“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的正常規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轉變傳統的就業觀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就業觀。正確估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合理的就業目標,要從自身情況出發,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客觀的看待自己,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去工作,摒棄從眾、博弈、攀比、依靠等心理。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到基層和艱 苦的地方去工作。促進大學生及其家長擇業觀念的轉變,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到基層、一線幹事創業,尋找解決生存問題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結合點。

2、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是在就業日趨競爭激烈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最基本的有效途徑。必須全面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不能單純以書本知識為主,而要在成長過程中融入更多社會的東西,提高自身的素質。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好書本外,還要積極地參加學校和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加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時要努力利用各種條件來自覺培養自己的自主創業意識,這樣既能為自己將來的工作創造有利條件,而且還有會為其他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在讀書期間更多地與社會接觸、實踐來積極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讓自己在畢業時順利完成由大學生向“社會人”的轉變。

(五)基層是畢業生就業的大空間,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大量的教師、醫護人員和農業科技人才,對農村實施公益性崗位計劃,全方位拓寬農村就業的空間。

總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個不爭的社會問題,作為畢業生,只要能正確認識當前的就業狀況並理性地做出擇業意向,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身的素質,以充分適應社會,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是可以實現的。

【第12篇】2022大學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

現如今,大學生也來越多,畢業生找工作難也是現代社會最嚴峻的問題

摘要:20xx年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年,再度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應該分析大學生就業現狀,從根本上弄清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哪裏?讓699萬名2022屆畢業生為之拼搏的就業季剛剛落幕,20xx年727萬名大學畢業生又迎來了新的就業季。就業難的背後,既有求職者深深的無奈,也體現出就業市場一些長期難除的問題和痼疾。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1. 引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

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 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説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22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3.大學生方面

要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慢慢積累經驗,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13篇】自考畢業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

超三成自考畢業後才參加工作的自考畢業生工資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畢業生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xx年自考畢業生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這是省自考辦昨日向媒體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據悉,這是我省首份關於自考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報告。

自考後就業三成月薪超xx

調查數據:多數自考畢業生工作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在工作後選擇自考的被調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13.7%。自考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收入情況比在職自考畢業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佔34.8%,56.17%的被調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間,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僅佔9%。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分析認為,在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越來越低的現實下,自考生的工資水平卻出現了增長。這是因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工作經驗後,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在擁有了經驗和學歷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高於原來崗位工資的目標跳槽,工資也就實現了步步高。

就業狀況好於“科班生”

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我省xx年畢業後才就業的自考畢業生絕大多數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95.2%被調查者在畢業當年就實現了就業,3.3%於xx年就業,1.5%於xx年實現了就業。

部門分析:根據調查數據,省自考辦分析認為,xx年我省自考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少自考畢業生原本是專科在讀生,在學校裏一邊上大專課程,一邊通過自考拿本科文憑,畢業時就有了兩本文憑。這是不少自考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兩成畢業後得到升遷

調查數據:18.3%的被調查者自考畢業後在工作職務上有了提升。高級管理人員的比例由畢業前的0.7%上升到1.9%,中級管理人員比例由畢業前的14%提高到畢業後的22.3%,一般員工由畢業前的79.1%下降為69.6%。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有關人士認為,現在不少自考生來自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考所學專業對個人的就業或職務(職稱)升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調查數據:在47.2%的被調查者對自考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同時,有16.5%認為“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依然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畢業生的當前的社會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不如全日制重點大學畢業生。

【第14篇】2022年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 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説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 41.33%、%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類型,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x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説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第15篇】學歷越高畢業生就業率越高的調查報告

學歷越高畢業生就業率越高的調查報告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表示,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就業羣體的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將對就業產生很大的壓力。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而且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以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也是這個數量。青年的就業羣體加在一起大約有1500萬左右。

那麼,專、本、碩不同學歷層次的真實就業質量是怎樣的?哪些專業的就業質量前景看好或是令人堪憂?理工、師範類型特色院校的就業質量又是如何?在創新創業的熱潮下,大學生的相關創業數據是否如大眾所料?

第三方機構北京新錦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對全國855所高校、16.9萬2015屆高校畢業生畢業三個月時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覆蓋地區包括全國3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發佈了《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專科、本科、碩士三個層次中,碩士的就業率最高,就業率與學歷呈正相關。而在理工、師範等特色院校中,理工科碩士就業率達到了97.8%,遠高於其他院校。

與此同時,報告首次針對當前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發的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經濟結構戰略,新增了專業預警分析研究部分。

學歷越高,畢業生就業率就越高,平均薪酬也越高

報告通過分析不同學歷畢業生的就業核心指標,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示了2015屆各學歷層次畢業生的就業特點。從各學歷畢業生就業核心指標中可以看出,學歷越高就業率越高(碩士94.9%;本科畢業89.6%;專科89.4%),同時平均薪酬也越高(碩士4777.9元;本科3678.8元;專科2939.0元),這也印證了近幾年大學生會考研人數逐年增多的現象。

對比分析學科門類畢業生就業質量,專、本、碩三個學歷層次的就業率出現了較大差別。專科就業率最高的為製造大類(91.4%),本科及碩士為工學(91.7%、97.5%),這與專科重實際、本科重理論的社會大眾認知基本相符。

在三個學歷層次中,醫學(75.6%、79.6%、85.6%)均為專業相關度最高的學科,均高於其平均水平(57.0%、59.2%、67.9%)。從分析中也可以得知,學歷越高的畢業生工作穩定性越強,平均離職率越低(專科39.7%;本科20.8%;碩士9.3%),説明較高學歷的教學對學科進行了進一步細分,使得教育更專業化,在找工作時便能清楚地制定職業目標。

同時,數據顯示,學歷越高,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越高,離職率越低,離職率與學歷呈負相關。2015屆碩士畢業生離職率最低(9.3%),其次是本科畢業生(20.8%),第三是專科畢業生(39.7%)。

但是,與本科、碩士相比,專科畢業生的薪酬滿意度、就業滿意度是最高的。

專業預警:部分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脱鈎,就業質量偏低

目前,各高校都在新開設一些聽起來名頭響亮的專業,再於全國範圍內廣泛招生,很多考生並不十分清楚這類專業真實的就業狀況。

報告顯示,專科學校需大力發展汽車整形技術、鐵道工程技術、電氣化鐵道技術、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口腔醫學、道路橋樑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軟件技術專業,這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質量普遍較高,而英語教育、應用電子技術、食品加工技術、法律事務專業需要控制。

在今後短時期內,經濟信息管理、資產評估與管理、商務管理和民政管理這三類專業,要逐漸減少招生比例,甚至在必要時候取消專業設置,從而在就業質量較高的專業上投入更多精力。

由於本科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方法等與專科學校不同,所以在專業預警體系上也有差別。本科應鼓勵發展的專業有審計學、軟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網絡工程、金融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和教育技術學等這類專業性強的學科;同時,金屬材料工程、音樂表演、旅遊管理和對外漢語這四大類專業需要控制招生數量,政治學與行政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園藝、材料化學和植物保護的專業就業質量偏低,建議限制發展。

報告稱,有效建立專業預警體系,客觀具體地統計分析不同專業的就業質量,不僅可以避免畢業生結構性失業,還可以助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希望各高校不要盲目新設專業,從而保持學生、學校及社會之間的供需平衡。

理工、師範院校的學歷與薪酬呈正相關趨勢

為掌握不同類型院校的就業特色,本次調查選取具有較強代表性的理工院校和師範院校兩個類型進行就業質量分析,以期從高校分類視角掌握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理工、師範院校的三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其中,理工科碩士就業率達到了97.8%,為特色院校中最高,而師範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0.1%,為特色院校中最低。大眾普遍認為師範類院校的畢業生最理想的職業是教師,而現階段招教考試也越來越難,這也是師範院校本科生就業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和普通綜合性院校一致,學歷層次越高,薪酬越高。2015屆理工、師範院校的碩士畢業生平均月薪皆為同類別中最高(5244.8元、4176.3元),專科生最低(3049.5元、2248.6元),但顯而易見,同層次的理工科比師範類的平均薪酬高,鑑於理工科的.技術性、嚴謹性較強,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多,薪酬普遍偏高也在合理範圍之內。

給大學生創業潑盆冷水

雙創持續升温的背景下,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客觀分析發現,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並不如預想的高,創業企業也面臨着不同的困難。2015屆不同學歷層次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比例從高到低分別是專科(2.6%)、本科(1.2%)及碩士(0.6%),這也印證了專科畢業生創業領域與所學專業一致的比例最高(13.9%)。

大部分創業者創業資金來源為父母親友的支持(專科64.8%、本科58.9%),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也是資金籌備(專科41.1%、本科47.0%),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一顆想要通過創業實現個人理想的心(專科56.5%,本科58.0%),創業當老闆,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希望大學生創業者們能夠堅持初心並實現夢想。

報告顯示,畢業生們對創業實訓與模擬、創業相關課程、創新創業大賽持普遍滿意的態度,同時,碩士畢業生創業比率較低(0.6%),也對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相關教育的滿意度較低(約40%),這也與碩士畢業生的創業意願不強有一定關係。

創新創業是一股熱流,如何在風口中保持冷靜並認真分析相關數據,是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及想要創業的畢業生們都需要做的功課。如何紮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高校創新創業取得實質性突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zj3l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