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管理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管理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管理服務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為此,筆者對縣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本着有利於黨員合理流動,有利於黨組織教育管理,有利於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積極建立新機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載體,構建了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

1、建立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網絡體系

一是創新黨組織設置。針對黨員教育管理難、黨員發展納新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的“三難”問題,及時印發《關於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的意見》。按照有利於發展經濟、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於加強黨同人民羣眾聯繫、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原則,以經濟關係和社會聯繫為紐帶,以各種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為依託,突破城鄉界線和行政區域,通過抓延伸、抓拓展、抓統籌,在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範基地”中建立產業黨小組84個。採取本站範文網“單獨建”和與所在村、相鄰企業“先聯後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業黨支部17個,規模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100%。結合實施“農户增收計劃行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農村黨組織中建立城鄉、村企幫聯型黨組織100對,使城鄉基層黨組織動態延伸、全面覆蓋。

二是實施網絡管理服務。依託縣黨建網,設立流動黨員信箱,公佈“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建立黨組織和黨員信息庫,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通訊技術,搭建黨員互動平台,逐步實現了黨員信息化管理、網絡教育培訓和網上諮詢服務。同時,積極開展“三項教育”。即:實行“遠程教育”,流出地黨組織指定專人,每月通過網絡或qq羣,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並建立工作情況記錄本,將每月工作情況詳細記載備查;開展“網上教育”,在縣黨建網上開設流動黨員信箱,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實行“委託教育”,對外出黨員進行行前教育,並主動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繫,委託他們代為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針對流動黨員來去難掌握、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我們及時印發《縣流動黨員管理辦法(試行)》和《縣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知識問答》,探索建立十項新機制。(1)登記備案制度。基層黨組織設立《流出黨員登記薄》、《流入黨員登記薄》,對流動黨員逐一登記造冊,做到流入流出時間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聯繫方式清楚、發揮作用情況清楚。(2)定期報告制度。流動黨員在外出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黨組織彙報思想、學習、工作以及參加流入地黨組織活動等情況。基層黨組織每月向縣委組織部報告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情況,並及時調整流動黨員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3)專用電話受理制度。開通“12371”黨員諮詢服務專用電話,印發《縣“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受理暫行辦法》,明確受理時間、受理方式、受理範圍、辦理程序等,確保與流動黨員聯絡暢通。(4)持證管理制度。對短期外出(6個月以內)的黨員,核實情況後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並每年查驗1次。(5)流動黨員接收制度。認真做好流動黨員的接收工作,對拒不接收按規定轉來黨員組織關係或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及時進行查處。(6)定期聯繫制度。建立流動黨員聯繫卡,指派專人負責,經常與外出流動黨員所在組織生活黨支部聯繫,與其互通情況,掌握信息,並以印發《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等形式,將支部有關工作情況和要求轉告外出流動黨員。(7)定期走訪制度。對流入黨員,及時瞭解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8)流動黨員補課制度。對未能參加黨組織重大活動的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指定專人通過電話、網絡、qq等多種方式負責對其進行補課。(9)流動黨員教育培訓制度。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活動日”,定期組織外來流動黨員上黨課、觀看電教片,引導他們在本地做貢獻,為家鄉謀發展。(10)流動黨員獎懲制度。對在外出期間表現突出的流動黨員,黨組織給予表彰獎勵;對外出流動黨員無正當理由不及時辦理組織關係轉接事宜、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連續6個月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的,黨組織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組織處理。

2、探索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黨員政治生日”制度。由鄉鎮黨委、縣級部門黨組(黨委、工委)統一印製“黨員政治生日”賀卡,在流動黨員政治生日來臨前,由所在黨支部採取上門走訪、網上談心、手機短信、信件郵寄等方式,為流動黨員發放“黨員政治生日”賀卡,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瞭解流動黨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聽取流動黨員對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並將談話過程在《黨員政治生日談心談話登記簿》上記錄, 黨支部及時進行研究,幫助解決問題。截止目前,全縣共向流出黨員郵寄“黨員政治生日”賀卡129張,上門發放70張,發送祝福短信178條。

二是全面推行 “編外指導員”制度。對農村流動黨員,由鄉鎮黨委負責,主要選配鄉鎮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和流動黨員親屬中的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實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對聯助機制。通過鄉鎮領導包抓、包村幹部包聯、村幹部包管、親屬黨員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對居民黨員,由所在黨組織負責,主要挑選社區黨組織書記、支委、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原工作單位負責人以及親屬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每月以電話、網絡、手機短信等現代化手段與外出黨員聯繫,做流動黨員的政策宣講員、學習輔導員、意見收集員、工作監督員。

三是學習推廣“黨員中心户”制度。學習借鑑安塞縣黨員聯繫和服務羣眾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縣農村推行了“黨員中心户”制度。按照“居住相鄰、從業相近、易於集中、便於管理”的原則,各村黨支部通過設置黨員中心户、中心户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羣眾,形成了“村黨支部+黨員中心户+黨員+羣眾”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機制,進一步延伸了基層黨組織功能,密切了黨羣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全縣共設置黨員中心户436户,聯繫黨員2130人,聯繫羣眾7310户。

3、搭建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載體

一是深入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利用春節流動黨員返鄉訪友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即:黨組織開展“送學上門”,對外出務工返鄉黨員進行黨性教育,通報支部活動開展情況;外出務工返鄉黨員向黨組織彙報思想,談學習體會、談打算,對羣眾談見識、教技術,互通有無、互相促進。

二是豐富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回村就職、回鄉創業、回報家鄉”等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帶資金、帶技術、帶信息、帶訂單、帶朋友回鄉興業,帶動農村閒置勞動力外出謀出路。黃牛鋪鎮黃牛鋪村流動黨員李保才, 從20xx年開始就帶着五六個人去寶雞找活幹,如今他所在的建築工隊已壯大到四五十人,還經常手把手給工友教技術,保證他們出得去、長久有錢掙。面對破舊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級國小校舍,他與村支書帶頭各捐款500元,動員村民集資,並利用自己的瓦工技術,加固維修校舍,受到了廣大羣眾的好評。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動員優秀流動黨員主動與流出地貧特困户結對子,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家鄉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縣流出黨員共引進資金7.4萬元,發展產業項目6個,帶動就業141人。各級黨組織先後為流動黨員家庭辦實事好事49件,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20人次,幫助6名流動黨員解決了創業資金,走訪慰問流動黨員91名。

二、問題與難題

由於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尚處於探索階段,與新形勢新任務相比,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亟待破解的難題。

1、行蹤難掌握,不利於一體化管理。少數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時不向流出地黨組織彙報,與黨組織失去聯繫。有的流動黨員擔心影響打工掙錢,不願公開甚至刻意隱瞞黨員身份。有的流動黨員不願受約束,外出不領流動黨員活動證,即使領了活動證,也不主動與黨組織取得聯繫,造成流出地、流入地“兩不管”現象。尤其是部分大學畢業的學生黨員和復轉軍人黨員只是將組織關係掛靠在原户籍所在地黨組織,人卻長期在外流動,管理難度更大。

2、活動難開展,不利於一體化教育。由於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體制缺位,沒有建立起全國統一、規範有序的管理體制,一些流動黨員到外地後,用人單位對流動黨員管理不夠重視或沒有黨組織,致使部分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無法落實。一些流動黨員不主動亮身份,不與所在地黨組織聯繫,使流入地黨組織無法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動黨員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經常變換,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均無法對其進行經常性思想教育,黨組織生活也無法進行。

3、作用難發揮,不利於一體化服務。部分流動黨員外出期間對原黨組織的工作不聞不問,對家鄉建設漠不關心,不願發揮黨員作用。部分流動黨員迫於生存壓力,一心打工掙錢,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羣眾,不想發揮黨員作用。一些流動黨員對自己放鬆要求,長時間脱離組織,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損黨員形象的事情。

三、對策與思考

1、建立“上下聯動”責任制。逐級建立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抓流動黨員工作責任制,落實鄉鎮、部門黨組(黨委、工委)書記“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直接責任人”和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 “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實行“專人抓、專人管、專人負責”,加大黨建目標責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網絡。

2、建立一體化管理機制。建議依託居民身份證管理系統,把黨員信息作為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組成,隨時隨地查詢黨員的信息。同時,建立全國聯網的黨員信息庫,實現流出、流入地黨組織信息共享、情況互通和遠程查詢,為流動黨員動態管理夯實基礎。

3、建立教育培訓積分機制。按照“突出重點、分類計算、累計積分”的原則,對黨員教育培訓實行積分制管理,凡參加各級組織培訓的黨員,憑培訓證、學歷證等到上級黨組織區分級別積分備案,全年累計積分至少要達到12分,每半年公佈1次積分情況。對達不到積分要求的,限期進行補課;補課後仍達不到要求的,黨組織對其批評教育、甚至進行組織處理。對流動黨員教育培訓積分重點加強監管,實行全國信息共享,讓未參加教育培訓或有補課記錄的流動黨員自加壓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優秀流動黨員激勵機制。通過定期評選表彰優秀流動黨員,鼓勵和支持外出黨員回鄉創業,並在税收、貸款、項目等各方面給予 “優先”待遇,對招商引資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流動黨員,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激勵流動黨員積極發揮作用。

【第2篇】農機具銷售管理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按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為全面瞭解和掌握全縣大中型農機具銷售、管理和服務情況,近日,我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縣人大代表,採取一看(看兩個農機具銷售單位)、二聽(聽取縣農機總站的工作彙報)、三查(查看大中型農機具補貼台帳)、四座談(在縣農機總站會議室召開座談會)的方式,對全縣農機具銷售、管理和服務情況進行了調查。縣政府主管農業的副縣長杜永新、縣農機總站站長任長山等一同參加了調查。

一、全縣農機具銷售、管理和服務情況

至XX年底,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1.73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7163台,配套農具1997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9651台,配套農具13500台套。水稻插秧機7139台,聯合收穫機1389台。全縣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1.6%,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主要表現在:

1、農機具銷售步伐明顯加快。XX年,藉助國家的補貼政策,全縣更新大中型拖拉機1930台,水稻插秧機1025台,收穫機106台,繼續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

2、農機管理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一是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通過多方努力,積極爭取,全年完成補貼任務757萬元,其中省補貼項目資金200萬元,水田整地項目資金319萬元,農機水田合作社項目資金80萬元;市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158萬元,購置農機具796台,大中型拖拉機262台,配套農機具407台,水稻收穫機19台,插秧機108台。做到了程序嚴謹,賬目清晰,發放有序。二是安全監理意識明顯增強。全年共發放《黑龍江省農機管理條例》、《黑龍江省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宣傳單7000份,宣傳資料3000份,懸掛宣傳標語20幅,出動宣傳車30台次,電視宣傳3次,做到了有機户家喻户曉。

3、農機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培訓工作有新起色。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5場次,發放培訓資料6000冊,初訓駕駛員1760人,複訓2200人,現場示範200餘次,培訓農機技術人員1000人,農機化整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二是機具檢修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共檢修大中型拖拉機1410台,大中型農機具510台,小型農機具3000多台(套),農機具技術狀態完好率達到96%,為保證農機化各項任務指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證、牌辦理日趨規範。全年共辦理機車落户1900台,經考試合格為1760人發放了農機駕駛證,做到了手續健全,檔案齊備,全力營造了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的良好氛圍。四是技術推廣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重點推廣了六項實用新技術。即,大型機車深鬆整地技術、玉米產業帶機械化精良點播技術、秸稈根茬粉碎還田技術、水稻產業帶機械化插秧技術、水稻產業帶機械化收穫技術、玉米產業帶機械化收穫技術,全縣水稻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2%,全省領先。

二、問題及建議

近年來,我縣農機工作在縣政府和主管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取得長足了發展,農用機械保有量全省領先,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力度還不夠到位。從視察情況看,農民在購買農機具上存在認識上的偏差,盲目搶購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小型農機具閒置浪費,大型農機具重點不突出,數量不足。建議縣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在政策宣傳上加大力度,採取和農民算效益對比帳的辦法,引導農民獨資、合資在購買大型農機具上下功夫,徹底打破小而全,精而少的格局。

二是農機化服務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從視察情況看,農機化服務存有斷層,尤其是鄉鎮農機服務中心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農機合作社作用不夠明顯。建議縣政府及主管部門應在提高業務人員技術水平上採取大動作,在整合農機合作社資源上作文章,真正發揮農機合作社在加快農機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

三是農用車駕駛員培訓工作還有待於加強。隨着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用機車越來越多,農用車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較差,酒後駕車、無證駕駛現象時有發生。建議縣政府及主管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切實加大對農用車駕駛員的培訓力度,強化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對不參加駕駛員培訓的堅決不給發證,杜絕人情辦證,真正做到嚴管、嚴處、嚴懲。

【第3篇】完善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思考調研報告

税源管理服務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通常廣義的税源管理服務,是指税收從納税主體確立,到日常涉税事項的處理、税款的徵收,到運行質量和效率的監控、分析和干預的全過程。狹義的税源管理服務,一般理解為税管員日常對税源的前置和基礎性管理。從實踐上看,單從狹義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的話,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所要求的便捷、高效的需要。原因在於,税管員在整個税源管理服務中更多的是業務的起點,過程的各環節與終結確認的層級職責不在其列。

和諧的税源管理服務機制,應該是科學的、可持續的和以人為本的,應該是在既定資源的動員和組織以及徵管質量和效率方面的最大化,應該是管理有序、相互促進、便捷高效,基層和納税人以及社會滿意並充滿激勵活力的制度體系。無疑,這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一人、一文所能辦到和説清的。本文試圖從確立整體基本架構的理念、原則等方面,做出“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建立的基礎性、方向性的、思路性的定位與探索。

一、建立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一般思路

1、税源結構與組織方式和人員適配的分類與規範

在税源結構既定的前提下,管理服務的組織方式直接影響着運行的效率和質量。如重點税源的集中與分散、專業化與屬地化等。而組織方式又影響着不同素質、能力層級人員的適配,不同的適配,不僅影響着智力和人力資源的動員與開發,同樣更加直接地影響着管理服務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還影響着組織管理資源和素質能力提高資源的運用效能。基礎的規範應該是,重點税源集中加專業化、一般税源屬地加專業化,人員則依管理組織方式進行相應的分類與適配。

2、業務與層級和崗責的分類與規範

在税制既定的前提下:一是依據其性質和類別對所有業務進行分類,使其流程化和模塊化,並建立類業務系統模型和明確子類型間的關聯(邏輯關係及其重要程度);二是分析、研究並把握每一業務流中核心的和關鍵的或起重要關聯作用的程序環節,並儘量使其量化與數字化,使其成為控制本業務流的主要抓手。這裏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慮徵、納雙方的便捷、高效問題。(也就是資源動用最少、成本最低的問題);三是確認不同控制節點的層級所屬和崗責的屬性與操作要求。崗責屬性要明確是責任點、服務點、風險點的意義及作用;操作要求則要明確幹什麼、怎樣幹、乾的標準、負偏差應承擔的責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四是對可量化的控制性項目逐一進行運行評價性研究,再從類項目和全部項目進行局部和整體的研究,從而形成既有單項又有類屬全部控制點的運行評價體系;五是實現不同層級不同性質業務的集合,研究並確定業務的類屬性和崗位設置,形成崗責基本業務操作和評價手冊;六是研究業務的上下、左右的關聯關係,同時對關係控制和干預的方法、途徑以及責任和運行評價標準進行明確規範並形成制度;七是對崗責和評價及制度進行廣泛的可行性評估,並通過評估加以修訂和完善,形成公開透明並被上下廣泛認同的辦法與制度體系。這時,也就形成了税源管理服務的基本模型(以下簡稱“模型”)。

3、評價體系與運行激勵的方法和途徑

評價體系,應同“模型”的層級、類別、崗位、項目一致,並直接定位到具體的“責任人”,以在一定的時期和範圍內建立具有可比性的運行評價結果的比較模式。通過比較模式的展示和考量,來定位某一業務或崗位的質量與效率的狀態,進而研判其提升的空間可能,為下一週期的干預提供具體、可行的目標值選擇。這裏應注意的:一是在“模式”中崗責規範的統一性將是“可比性”無可替代的基礎,;二是信息(虛擬)系統對實際現狀映照的一致性,將對組織管理提出最嚴格的要求;三是直接反映狀態的結果數據,在對責任人進行評價時應進一步同上期數據比較,得出穩定性的正負差異數據,從而通過對差異的考量來判斷責任人的努力程度;四是所有評價數據均應以不同的目的在同類別性質的崗責下進行排序,以使各層級各崗位具體定位自己在全局的狀態和位置,進而肯定和彰顯長板,鼓勵和鞭策短板;五是在週期的過程中,努力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將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提供給第一責任人,並配發規範操作意見指導書;六是為不同層級、類別、崗位的責任人提供分類的、具有確切針對性培訓,實現崗位技能素質的滴灌;七是建立各級各類問題交流溝通的數據平台,為整個模式在運行中的不斷優化和完善以及特殊問題的確認提供支持的方法和手段;八是建立以責任人為基本單元的動態業績變化數據庫,使系統中的每一責任人均有業績的歷史描述檔案;九是研究建立以税收業務承載主體(責任人)為核心的政治、經濟、行政、人事、組織的配套激勵措施,來為責任型、服務型、效率型税務機關的打造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二、基本理念和原則的定位與把握

系統和諧的研究,離不開在科學化指導下的專業化、精細化、系統化、人性化、制度化的研究與理念的體現。各理念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制約,在科學化的前提下統籌兼顧、有機統一。不同系統對理念內涵的價值取向不同。本文的基本取向如下:

科學化理念:是指用人類已認知的思維和知識綜合研究事物變化規律及趨勢,並尋求符合規律及趨勢的應用或指導的方法或途徑,使人們的社會活動行為不斷地、朝着預期更有效率地得到表達。其應用有三個層面:一是税收管理服務本質(“徵收率的提高與徵納成本的降低”)與核心(“運行質量與效率的最大化”)的研判和定位。二是圍繞本質與核心的定位研判:所有涉税業務流程的程序、環節、手段、方法、途徑以及預期的主要標準問題;三是組織管理方式的高效、便捷與人力資源適配的問題;層級間的整體平衡,綜合協調,有機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問題;四是理論最優與實踐可行的結合與行政和人事管理保障的問題。

專業化理念:是指依據事物的類屬性,專題研究其某業務設定、運行和變化的內在聯繫與必然趨勢,以及同它業務的關聯及其影響。界定起決定作用的環節與意義,表述其作用並數字化,使其具有可操作、可描述、可評價的屬性。其應用在於:由專業>;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人員來研究專業問題;在使其業務流程化、模塊化的同時,以對其的專業考量,提取出最核心、最關鍵的起綱舉目張作用的環節並實現量化;對量化的指標進行“責任點、服務點、風險點”的定位與界定,並明確具體的操作要求和評價標準。切忌小而全小而優。>;

精細化理念:如果説,專業化是研究流程與關鍵環節確認的話,那麼精細化則是指:尋求以最少的資源動用與最小的成本投入,實現對關鍵環節預期控制的方式、方法或途徑。也就是目標預期與高效便捷的

問題。其基本指導在於:一是能一個指標解決的不用多個、能一次辦的不兩次、能一船撐的不兩船、能互動的不單行;二是在既定税制下,徵、納雙方各自的法定責任、義務和風險的區別與界定,以及在互動中相互間行為的描述與確認。三是切忌畫蛇添足。

系統化理念:是指在專業化和精細化對事物研究的基礎上,考量和研判預期的綜合協調與統籌平衡問題,以達到可能、可行的目的。在這裏,既要兼顧各類業務的專屬需求,又要考慮形式和內容的整體最優,以及可行性問題。整體最優,包括組織方式,管理方法、行政保障、制度設計等。其基本指導意義在於:系統思考、整體統一、普遍聯繫、發展變化、相互制衡、和諧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觀念的把握與運用。切忌局部脱離整體。

人性化理念:以人為本,是所有社會行為研究的基點。人作為實踐的能動者,是全部行為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主體。行為受心理影響,是一種思想意識,是行為的源泉。在這裏,要充分考慮“擁有快樂而不是痛苦、要求尊重而不是貶抑、希望影響並被肯定而不是脱離與否定”,並通過社會屬性的表達來體現是人的自然屬性。使其具有共榮共辱的歸屬感、自覺維護的責任感、努力向上的使命感,便是我們的課題。指導意義在於: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完成目標的必要時間、組織管理、信息等資源的條件和方法、途徑。使其既可能又可行;二是要儘量把責任人的努力程度作為績效評價的標準,即目標值的遵從性、穩定性和成長性問題;三是把適合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四是當目標值發生負偏離時,不僅要從客觀,還要從主觀方面,尋求關心、指導、協助的可能並實施;五是這裏的人不僅是指税務部門的各級責任人,還包括各類納税人;六是建立問題溝通、交流和討論的互動平台和制度的適調機制。同時,切忌脱離規制原則的導向。

制度化理念:是指對上述研究的成果,以及運行中各種關係的定位與協調,在普遍認同的前提下,通過規範化的形式來集成並固化。對於系統,制度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模式運行中秩序功能、控制功能和強化功能的載體;是對各種行為預期的界定和貫徹的保障;是公開透明、上下認同的遊戲規則。切忌保守僵化。

所謂“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局勢;過程決定結果、細節決定成敗;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方向、方向激發熱情、熱情彌補不足、不足完善制度、制度決定長效、長效決定生命力、生命力描述科學化、科學化指引和諧的可持續化”,應該是在上述“理念”的認知和釐清的前提下,經過在“思路”中的細雨潤物,來探討建立和實現“和諧税源管理服務機制”的期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kzyr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