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縣人才調研報告多篇

縣人才調研報告多篇

縣人才調研報告多篇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1

為深入推進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強旗戰略,為人才制度機制改革提供決策依據和智力支持,x黨委組織部通過實地走訪、數據統計、座談交流等方式,就健全人才引進和評價機制工作進行專項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以來,立足民族邊疆牧區實際,全面實施人才強旗戰略和草原英才工程,在科學規劃人才發展、盤活現有人才資源、提升借智引力水平、拓寬成才用才渠道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並取得較好工作成效,營造了良好的人才引進工作環境氛圍。目前,共有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鄉土人才以及黨政後備幹部、編外管理人員、高校畢業生六項服務志願者等儲備人才四類,其中:黨政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10人,佔1%,大學學歷601人,佔59%,大學專科學歷341人,佔33%;35歲以下219人,佔21%,36-45歲362人,佔36%,46-55歲376人,佔37%。專業技術人才中具有正高級職稱7人,佔0.5%;副高級職稱278人,佔18%;中級職稱560人,佔37%。x期間,通過柔政策,先後引進工民建、臨牀醫學、民族學高層次人才3人;陸續考錄選聘農牧、林水、衞生、教育等專業高校畢業生117人,儲備各類人才781人,其中:從大中專畢業生會考錄編外儲備人才538人;發現和培養鄉土人才634人,其中:科技示範户314名,其他各類技能型人才125名。

二、主要做法

結合實際,不斷建立完善有利於人才引進和發展的激勵保障機制,對想幹事的給機會,能幹事的給崗位,幹成事的給地位,採取積極舉措聚才、引才、用才,形成了一支知識結構較為合理、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符合地區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

(一)注重氛圍營造,通過優化環境聚集人才。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陸續出台《編外聘用人員管理暫行辦法》、《x科級後備幹部管理辦法》、《處級幹部聯繫人才制度》等規範性制度,起草完成《東烏珠穆沁旗人才強旗規劃(—20xx年)》,為明確工作目標、量化分解任務、落實人才政策創造了先決條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先後確定並實施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人才培養等10大人才發展重點工程,落實人才投入優先保證等5項人才發展政策,建立健全了人才發現使用、人才流動配置和人才激勵保障等常態化工作機制。二是加強氛圍營造。努力營造用願景鼓舞人,用事業拴住人的濃厚社會氛圍,積極鼓勵各類人才立足崗位幹事創業,對教育、衞生、醫療等一線人才在政治上高看一眼,生活上關心一些,福利待遇方面照顧一點。對自主創業人才,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和項目審批推介等方面傾力支持,設立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平台,簡化辦事程序,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三是加強組織保障。按照黨管人才原則,動態調整充實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明確26個責任單位工作職責,強化人才綜合協調管理,形成了旗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在人才工作中的牽頭抓總作用,逐年制定工作要點與目標任務,確保人才工作措施有效落實。建立旗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和聽取人才工作彙報制度,及時研究解決人才引進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困難問題。

(二)注重量體裁衣,立足發展需要引進人才。立足我旗目標任務落實、44344產業格局打造和五個東烏建設實際,依託重點項目、工業園區等載體平台,積極引進高層次管理和技術應用人才,切實增強了工業經濟戰線後備力量。以展示民族區域特色文化為載體,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積極引入服務業專業化人才。圍繞用足用好柔性政策,適時引進我盟著名醫學專科大夫1名,聘請中山大學在我旗做課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擔任農牧業局局長助理,從錫林浩特市引進工民建專業人才擔任住建局副局長。結合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主動與區內外高校專家教授對接,成功引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草原生態保護方面專家入駐我旗。根據專業人才需要,加強與自治區有關高校的溝通聯繫,通過人才交流會、現場招聘會等形式,先後引進農牧、林水、衞生、教育等專業高校畢業生117人,其中教育系統本科69人、農牧業系統本科21人、衞生系統本科9人、林水系統本科13人、其他部門本科5人,進一步促進了人才隊伍框架結構的優化和完善。

(三)注重統籌協調,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用人標準,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從三個層面推動各項幹部人才工作制度落實。在黨政人才層面,採取民主推薦與素質測試,統籌培養與分類儲備,紀律作風養成與實踐能力培養三結合模式,動態調整副科級後備幹部61名;結合旗、蘇木鎮兩級黨委換屆,採取四推一決和公開選拔方式,公開選拔23名副科級黨政人才。從專業技術人才層面,大力推進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注重在各級班子中配備專業技術人才,20xx年公開選拔12名專業人才充實到教育、醫療衞生、財政等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工作,目前全旗各級領導班子均保持至少有1名專業技術科級領導幹部的目標。從鄉土人才層面,分2個批次公開考錄選聘優秀嘎查兩委班子成員23名,擔任蘇木鎮長助理,協助推進牧區工作,拓寬嘎查鄉土人才成長成才渠道;採取公開考錄方式,積極吸納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創業。採取上掛下派、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各類人才素質能力,近年來先後選派12名幹部到區內外掛職鍛鍊,選派123名幹部下基層鍛鍊,全旗任職5年以上科級領導幹部崗位交流面達到60%以上。啟動實施牧區鄉土人才培訓工程,進一步加大鄉土人才技能培訓力度。x年對113名致富帶頭人、牧業合作社領頭人進行系統培訓。加大鄉土人才發掘和培養力度,整合涉牧資源,加大創新創業類鄉土人才的培養宣傳工作,集中發現和培養了劉國民等一批具有發明創造專利的鄉土人才。

三、存在問題

(一)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目前,我旗黨政機關具有研究生學歷幹部僅有10人,佔全旗黨政機關幹部的1%;事業單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7人,僅佔全旗專業技術人才的0.5%;我旗傳統型專業人才較多,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經濟管理、礦山機電、金融、企業管理和高新技術方面的人才比較短缺,高層次人才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業單位,企業中的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和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少。

(二)人才外流問題比較突出。儘管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優惠政策,但由於地域特點,這些政策措施難以提升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致使有些高專業人才、高學歷的年輕人才流失。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每年對外輸送高校生源為350人左右,而回旗備案登記的高校畢業生僅有150人左右,年外流率在43%以上。與此同時,具有中高級職稱、本科以上學歷、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及業務骨幹等方面的人才,也通過正常調離、辭職、自動離職等顯性方式外流。

(三)人才評價機制有待健全。主要體現在職稱政策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人才認定標準依據過於宏觀,有些人才認定標準缺乏相應依據,尤其是對鄉土人才、民族文化傳承等方面的能工巧匠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多采取評審方式,重學歷、輕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論資排輩現象。優勝劣汰的人才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造成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不盡合理和規範,導致有近90%的中高級人才與初級人才做着同樣水平的工作,造成了人才閒置和人才浪費。

四、政策建議

(一)着眼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人才發展規劃。要按照黨管人才要求,根據我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首先要認真做好人才資源狀況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預測工作,制訂和完善人才規劃,明確工作目標,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從實際出發,適應我旗產業發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目標要求來規劃人才。要充公發揮我旗的比較優勢,以培養適用人才為主,努力改善人才環境,積極引進急需的人才和智力。要圍繞素質能力提升這一關鍵,切實加強黨政機關幹部的培訓教育工作,轉變教育模式,創新培訓方法,努力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懂經濟善管理的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要着眼於提高我旗企業綜合競爭力,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職業化、現代化的優秀企業家;要着眼於適應全面推進小康建設和應對激烈人才競爭的需要,重點選樹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抓緊培養和造就一批急需的專門人才和專業人才,積極選樹培養一批鄉土人才。

(二)着眼於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科學性地引進人才智力。進一步健全科學開放的人才吸引機制,積極實施構築人才資源高地戰略,實行人才柔性流動政策,開啟吸引各類人才創業的綠色通道,吸引一大批高學歷、高潛力、低年齡的高層次人才。首先,要大力引進和吸收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以及經濟發展急需、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人才,尤其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力引進口岸貿易、衞生、教育、農牧業等領域緊缺的創新型人才。其次,進一步拓展發現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途徑,特別是要綜合運用市場招聘、高校對接、公開考錄、定向培養等方式,努力消除工作盲區,彌補工作短板,將各類人才直接吸納到我旗工作。第三,要創新人才引進工作方式方法,通過項目引才引智,積極吸引旗外工作成果到我旗實現屬地轉化。第四,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外聯,通過多種形式與旗外單位建立協作關係,利用先進地區管理經驗、資金技術優勢和社會資源,幫助我旗發現和培養人才。

(三)着眼於人才引進工作的可持續,系統性地做好環境優化。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獎勵政策。堅持評選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制度,大幅度地提高相應經濟生活待遇;建立人才功勛獎勵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高層次管理人員實行重獎。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社會政治地位,注意做好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養工作,在黨代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適當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比例;堅持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制度,切實發揮專家諮詢團的作用。推進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制定收入分配向人才傾斜的優惠政策,實行靈活的津貼、補貼制度,提高人才的保險和保健標準,切實保證人才的物質生活待遇不斷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促進人才流動的有關制度,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探索多種人才流動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制度。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切實保護好現有人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體系和法制環境,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人才工作氛圍。

(四)着眼於健全完善人才評價體系,長效化地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完善分類評價人才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論文傾向,突出以實踐和貢獻評價人才。一是健全完善技能人才綜合評價機制。在評價原則上,堅持客觀公正、考培分離、評聘分離,突出技能評價特徵;在評價內容上,把品德、技能、業績和知識作為衡量的主要標準,重點考核職業能力與工作業績;在評價機制上,以專業評價與行業認可相結合,推進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二是健全完善黨政人才綜合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根據綜合協調、窗口服務、社會管理、執紀執法等部門和崗位特點,分門別類建立相應評價考核機制,突出政治表現、工作業績、羣眾認可等評價內容。三是健全完善事業單位人員綜合評價機制。圍繞崗位績效管理這一關鍵,突出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落實情況的評價考核,以工作效能作為人才評價的基礎性內容。四是健全完善鄉土人才綜合評價機制。立足我旗實際,以推動新牧區建設、加強嘎查三資管理、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組織專業合作組織、創新基層社會管理為主要內容,進一步細化牧區鄉土人才標準依據和資格條件,探索社會化的鄉土人才和能工巧匠認定評價機制,構建牧區實用人才評價制度。四是健全完善緊缺人才綜合評價機制。在我旗畜產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屬採選冶煉、煤化工、口岸貿易等領域積極與駐地企業加強溝通協調,加大借船出海力度,通過引進外地先進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選派當地專業人才參與相關工作,以及定向考錄培養當地大中專畢業生等方式,努力實現成果就地轉化並發現和培養一批緊缺型人才。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2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經濟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主要是企業和社會各單位第一線需要的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電子商務技術應用型及管理型專門人才急需。這就為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了深入瞭解市場,獲取社會對電子商務方面人才需求的情況,明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我們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進行了專向調研。現將調研結果總結如下。

(一)技術類人才崗位方向細分:

1、電子商務平台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策劃/編輯人員):主要從事電子商務平台規劃、網絡編程、電子商務平台安全設計等工作。

2、電子商務網站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設計/開發人員):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網頁設計、數據庫建設、程序設計、站點管理與技術維護等工作;

3、電子商務平台美術設計(代表性崗位:網站美工人員):主要從事平台顏色處理、文字處理、圖像處理、視頻處理等工作。

(二)商務類人才崗位方向細分:

1、企業網絡營銷業務(代表性崗位:網絡營銷人員):主要是利用網站為企業開拓網上業務、網絡品牌管理、客户服務等工作。

2、網上國際貿易(代表性崗位:外貿電子商務人員):利用網絡平台開發國際市場,進行國際貿易。

3、新型網絡服務商的內容服務(代表性崗位:網站運營人員/主管):頻道規劃、信息管理、頻道推廣、客户管理等。

4、電子商務支持系統的推廣(代表性崗位:網站推廣人員):負責銷售電子商務系統和提供電子商務支持服務、客户管理等。

5、電子商務創業:藉助電子商務這個平台,利用虛擬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又可以直接為虛擬市場提供服務。

(三)綜合管理人才崗位方向細分:

1、電子商務平台綜合管理(代表性崗位: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這類人才要求既對計算機、網絡和社會經濟都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又具備項目管理能力。

2、企業電子商務綜合管理(代表性崗位:電子商務部門經理):主要從事企業電子商務整體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工作。

調查對象

從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樣本點主要集中在it企業和商貿企業(分別佔53.4%和19.0%),由於這些部門單位的日常工作與電子商務聯繫較為緊密,同時也兼顧了其他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關的企業,因此能夠基本反映社會對電子商務的主要需求特徵。

3、問卷調查題目結果分析

(1)電子商務活動在單位中開展情況

通過調查,目前社會對電子商務在單位工作的開展十分重視。在有效問卷中,有53家單位選擇“重視”,3家單位選擇“不重視”,2家選擇“不清楚”,重視程度達到91、4%。結果如圖2。但在這些單位中,目前電子商務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質量參差不齊。其中只有29家電子商務在崗人員為專業人才,至少有19家單位電子商務在崗人員為非專業人才。以上數據説明:電子商務雖在社會中受重視程度較高,但社會上電子商務該崗位用人不專,就這點來看,學校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是必要的,而且前景看好。

(2)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

在這次調查中,問卷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進行着重研究。問卷中,設計者專門設計了學歷、知識結構、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問題,期望從中獲取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具體要求的相關信息。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員在學歷方面要求不高,要求學歷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佔55.1%,在大專包括高職的佔27.6%,中專的佔17.2%。所以,就學歷對就業前景的影響這方面來説,高職院校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與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優劣之分,這也説明在高職院校內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是可行的。其次,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要求上注重於技術與商務並重(72.4%)在能力素質方面用人單位普遍喜歡綜合素質良好的工作人員(60.3%),但在專業素質與工作態度上,更側重於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29.3%比19.0%)。本次調查還就單位怎樣使用剛畢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做了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單位對這類畢業生安排方面側重於系統維修(32.8%)、網絡營銷(27.6%)、信息管理(19.0%)、經營管理(19.0%)這四方面,如應用開發類,幾乎沒有單位考慮採用高職院校畢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以上數據為學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後培養何種類型的人才指明瞭方向。

3)單位畢業生實習歡迎程度及單位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力度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就引進人才方面,持肯定態度與謹慎態度的不分上下,各佔51.7%與46.6%,這充分説明社會開始或已經認識到電子商務對單位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也為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實訓、實習及就業各個方面都產生了積極作用。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3

通過走訪調研、談心談話等方式,對公司本部、各項目青年工作、生活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瞭解。

一、青年人才隊伍基本情況

目前,二公司現有員工811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463人,佔公司總人數的xx%。青年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學歷203人,佔青年總數的xx%。初級以上職稱382人,佔青年總數的xx%。青年人才中男性所佔比例為405%,是女性的7倍。

二、青年人才隊伍主要特徵、存在的問題

(一)從青年自身方面來看:

一是絕大部分青年對初心、夢想有認知,但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對於如何把理想信念的堅定態度轉化為腳踏實地的奮鬥目標仍比較迷茫,同時對文化氛圍等“軟環境”的重視和依賴程度較大。

二是青年個體之間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優勢劣勢等都有着顯著的差異。有的員工希望公司充分考慮其能力特徵、特性特點、職業興趣等,適時調整職業發展目標;有的員工希望公司為其提供職業諮詢,認清自身的發展現狀、需求、優劣勢等。三是青年員工的學歷層次大幅提升,他們視野開闊、理論豐富,善於接受新事務。然而,青年員工大部分集中在入職1-5年的基層崗位上,絕大多數人員均沒有跨崗位工作經歷。

四是有較大比例的青年員工表示平時幾乎不會主動學習或很少學習。

(二)從人才培養方面來看:

企業雖在近幾年加強了對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因各種因素影響,教育培訓工作的實效性有待加強。

(三)從人才引進方面來看:

企業不斷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包括開展校企聯合培養“訂單班”模式,提前將大三優質學生選入“青苗計劃”定向培養,從源頭上提高人才質量,同時建立校企合作定期交流聯繫機制,在校園招聘、人才培養上與高校進行長期合作,“青苗計劃”成果逐步顯現。雖然諸多人才引進措施為企業提供了大量人才,但隨着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我們的專業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就對我們的人才引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從人才流失情況來看:

近幾年有部分青年離職,有的青年是因為工資收入不能滿足其自身需求;有的青年是因為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轉換較為困難;有的青年因不能很好地瞭解、掌握生產流程、協調工作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諸多原因造成部分青年離職。

三、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重點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方面的引導。

一是強化企業形勢任務教育,引導青年員工認清企業發展實際和戰略目標,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培養勇於擔當的主人翁意識,樹立敢擔責、勇擔難、善擔險的工作作風,引導將青年員工自覺把人生追求融入企業的跨越發展。

二是強化自主學習。大力倡導“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搭建各類平台,完善激勵機制,助推青年員工不斷提升個人能力。

三是強化典型引路,選樹企業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蹟和典型案例,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強化示範引導,大力弘揚爭先奮進的良好氛圍,凝聚艱苦奮鬥的共識。

四是強化分類指導。針對新入職的青年員工協助其做好思想意識和職場身份轉變;針對入職2-5年的青年員工加強“奉獻、擔當、忠企”的意識教育;針對入職6-10年的青年員工強化意志品質教育,鼓勵到重難點項目磨練成長。

(二)重點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

一是健全人才培養分級壓實的責任體系。從公司層面,統籌建立壓實人才培養責任體系,強化公司本部、各業務系統以及各項目部的人才培養主體責任,從功能發揮、職責定位與實際執行效果等方面,科學理清人才培養職責,切實履行好人才培養與發展的工作責任。

二是建立輪崗交流工作的長效機制。制定輪崗交流制度,把握青年員工渴望學習的黃金階段,促進青年員工不斷在實踐磨練中增長工作經驗,克服“本領恐慌”。

三是加大青年培訓力度,不斷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由各業務系統分管領導帶頭進行授課培訓,各項目領導班子定期輪流對青年進行培訓,在培訓內容上,要專也要博,不斷提高青年綜合素質。

(三)重點完善激勵考核制度。

一是加大薪酬激勵導向宣貫力度。引導青年員工認清薪酬激勵導向的作用,體現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勵環境,激發青年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信息化平台將宣貫工作真正宣傳到位,入腦入心。

二是切實落實好“青苗計劃”的激勵措施。對於達到我們的考核條件的青年,要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考核併發放獎勵,同時也要加大對獲獎員工的宣傳,樹立典型,發揮“青苗”員工帶頭做好表率作用,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公司上下學習先進,傳遞榜樣力量。

三是嚴抓考核監督。將考核制度與獎懲緊密掛鈎,設置考核投訴專線,及時處理考核過程中不公平的現象,堅持“誰考核誰負責”的問責機制。

(四)重點為青年員工解決實際問題。

一是規範職工收入增長機制,做到職工工資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同時要重點關注工資發放情況,確保不拖欠職工工資。

二是要聯合工團組織開展線上、線下聯誼活動,為單身青年提供聯誼交友的平台。

三是建立回溯機制。定期組織調研,及時瞭解公司廣大青年員工思想動態,高效反饋員工提出的問題,通過切實有效的手段為青年員工解決實際問題。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4

按照上級開展農村人才工作調研活動的要求,我局組織相業務單位進行,採取發放統計表和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等形式,進行了一次全面細緻的農村人才調研活動,現形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經過調查,全縣農業農村基本情況如下。一是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方面。新干縣農業局現有農業專技人員19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35人,管理人員29人,工勤人員28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5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64名,初級專業技術職務47名,未聘任高中初級專技人員9名。學歷分佈為:本科以上57人,大專學歷30人,中專學歷為48人,分別佔專技人員總數的、、。年齡結構為40歲以下為62人,4150歲的為56人,51歲以上的為17人,分別佔專技人員總數的、、。專技人員從事種植業專業的有65人,畜牧獸醫專業的29人,農業機械專業的12人,經濟專業有24人,水產類5人。二是農村實用人才方面。全縣農村現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5610人。其中生產能手4602人,經營能手477人,能工巧匠531人。在生產能手中,種植能手3023人、養殖能手1376人、捕撈能手5人、加工能手198人。

二、農業農村人才使用成效

我縣農業農村人才在省級現化農業區建設中發揮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我縣廣泛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科技進村入户活動,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力度,努力培養一批種養能手、經營能人、合作社帶頭人等,每年培訓實用人才達萬人次以上,陽光工程培訓3000人以上。實現了優質稻率達95%以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85%以上。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5%以上。全縣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10個,科技示範户1000户,輻射户xx户。全縣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130家,縣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82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7家,市級25家。全縣百畝以上種糧大户142户,百畝以上柑桔種植大户112户,千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户100户。全縣在工商局註冊登記的合作社有180家,其中省級示範社10家,市級先進合作社12家,農户入社率達6%。

三、緊缺或急需人才情況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針對鄉鎮農技人員年齡偏大,3年內急需招聘35人充實到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服務“三農”人才850人,其中農村社會管理人員200人,農業企業管理人員100人;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技術指導員100人,農村經紀人150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200人,其它人員100人。

四、人才引進情況

通過落實國家“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和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近3年我縣招聘7名專業人員,引進了186名專家、學者。

五、主要做法與經驗

近年來,我縣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服務我縣現代農業產業更加明顯,取得了較好成效。一是強化人才工作組織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管理體系,推動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轉變,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向規範有序、公開透明、便捷高效轉變,推進人才工作依法管理。二是優化人才政策環境。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修訂完善《新干縣農業科技人才引進辦法》,繼續加大引才力度。

實施創新

人才培養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保護科技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並享有相應待遇。三是加強人才工作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工作機構,充實人才工作隊伍,加大培訓力度,推動人才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對農民技術人員開展種植、養殖業和技藝性培訓;規範完善各類專業技術培訓機構,突出抓了公共知識的培訓,依託各職能部門開展了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同時,在農村人才培訓方面,突出以鄉鎮為基礎,主管涉農部門為主體,“支部協會”為載體,將培訓課堂直接辦到基層生產一線,面對面與農民羣眾進行傳授知識和技能,舉辦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開展了向基層農村選派具有一定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的優秀人才開展幫扶工作、職稱評定。完善農民技術員、農業技術、畜牧獸醫等初級評審,評審工作做到一年開展一次活動。四是加大人才工作資金投入。實施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的財税金融政策。縣財政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情況,按一定比例並有較大幅度地提高人才工作經費。建立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我縣按每年不低於20萬元的標準,納入財政預算體系,保障人才發展重大項目的實施。完善税收、獎勵政策,積極引導和推動企事業單位加大對人才開發的投入,形成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投入機制。加強對各類人才資源開發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管,切實提高人才投入效益。五是抓好《人才規劃綱要》宣傳與落實。切實抓好《人才規劃綱要》的輔導培訓和教育宣傳,加強對《人才規劃綱要》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規劃綱要各項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方案和重大工程實施辦法。

六、主要困難和問題

目前我縣農村經濟增長中科技含量較低,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特別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農技推廣型、生產開發型、經營管理型人才十分匱乏;農民參與培訓機會省少,培訓時間短,培訓質量不高;培訓資金投入不足,縣級農村人才培訓開展困難;農村條件艱苦,農村人才引進困難重重。

七、下一步打算及有關對策和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我縣農業農村人才工作,我縣將着重從以下五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明確農村人才主體。對農村人才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建立一支養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土專家”、“田秀才”隊伍。農村人才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們紮根農村、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努力鑽研科學實用技術,以自己的模範行業和示範作用,帶領廣大農民羣眾勤勞致富,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二是注重農村人才開發。把農村人才開發作為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向農村延伸的突破口,着重圍繞我縣水稻、生豬、果業、蔬菜、水產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引進高質量實用人才,切實為“三農”服務。三是樹立正確的農村大人才觀。摒棄傳統的以學歷和資歷論英雄的舊觀念,農村中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是人才。四是加大農村人才培訓力度。着力培訓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現化農業發展提供科技保障。五是加大財政投入。農村人才的引進、使用、培訓和創新都需要政府扶持和財政支持,從而促進我縣農業農村人才有序健康發展。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5

按照農業部下發的《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xx年陽光工程任務申報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xx]3號),按通知要求,抽調相關人員認真對集賢縣的農業及農村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業農村人才的需求和機構等方面進行了調研,進行整理和分析,並形成報告。

(一)總體情況

集賢縣行政區劃面積2283.4平方公里,轄5鎮3鄉159個行政村和2個國營農場,總人口32萬,農業人口約18萬。集賢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有“中國大豆浸油之鄉”的美譽,特色產業突出。我縣特色產業突出,堅持“園區引領、產業支撐”的發展思路,農產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經貿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遊5個產業快速發展。有糧食加工企業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萬噸以上。年產原煤110萬噸以上,華本能源煤化工等項目正在引領煤炭產業由原煤生產向資源深度開發轉化;有各類專業市場40餘個,集賢商貿城是全省十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全國文明市場,板子房瓜菜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西瓜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區、煤炭市場、糧食市場和三江農資批發市場市場繁榮有序,購銷兩旺。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結構情況

1、從年齡結構上看,41歲以上的共約有7468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31.3%;40歲及以下的共約有11695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60.7%。

2、從學歷結構上看,國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6%;國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75.4%。

3、從性別結構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3%。

4、從行業分佈情況上看,全縣共有鄉村管理人員443人,佔實用人才總數的14.1%;生產能人共有1350人,約佔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60.3%,其中種植能手730人,養殖能手170人,林農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經營能人共有368人,約佔總數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約佔總數的13.5%,其中技能帶動型人才226人,文體類人才189人。

(三)適應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結構。

(1)根據我縣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需求,缺少開設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觀光和旅遊農業、生態農業等專業;(2)根據我縣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在保持以一產專業為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的專業設置,特別是要加大農業工程類專業比重,如農業機械化、農業電氣化等專業;

(3)根據我縣現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質量檢測不高的現狀,要增加農產品精深加工與保鮮、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等專業;

(4)針對我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要不斷加大農機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四)我縣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需求情況預測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升級和農業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實用人才需求量將越來越大,預測20xx來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需求量為4080人,其中農機服務人員:990人、種植業服務人員:600人、畜牧、漁業從業人員:250人、獸醫服務人員:160人、農業經營管理和農村社會管理人員:1660人、涉農企業及休閒農業從業人員:420人。

集賢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6

專業社會工作發源於西方國家,至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是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制度。當前,我省已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正在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變動,迫切需要在構建和諧湖北的歷史進程中,把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我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現狀

我省社會工作主要分佈於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殘障康復和羣眾工作等領域。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經濟社會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進程不斷加快,社會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基礎,面臨着良好的發展機遇。

社會工作的領域範圍。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逐漸形成了覆蓋民政、教育、醫療衞生、公安、司法、勞動與社會保障、工青婦、計劃生育等的社會工作體系。社會工作的服務範圍,包括進行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等。

社會工作隊伍的規模。目前,我省從事社會工作的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其他機構共有4.1萬個,從業人員約27.13萬名,佔就業總人數的0.76%。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36~50歲、51歲以上的社會工作人員分別佔總人數的32.5%、52.8%和14.7%。從性別結構看,男女比例接近42∶58。從學歷結構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44.1%。從職稱結構看,現有社會工作人員擁有的專業技術職稱,主要為政工師、心理諮詢師、醫師、教師等,社會工作師的評定工作正在啟動。

二、我省社會工作的實踐基礎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拓寬延伸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積累了經驗。隨着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銜接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建立,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不斷得到拓寬和延伸,為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培養和鍛鍊了一批務實的社會工作隊伍。xx市社會福利院、xx市精神病院等機構紛紛引進社會工作人才,鼓勵實際從業人員學習社會工作專業,運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和社區等專業方法,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並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崗位。

推進新型城鎮社區建設,切實打牢社會工作的基礎平台,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揮作用搭建舞台。我省1999年8月開始全面推進社區建設,改革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構建起基層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工作“三位一體”的平台,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工作開展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首先,社區建設逐步完善,提升了承載社會工作的功能。截止20xx年12月,全省已建立新型社區3465個,社區專職工作人員1.71萬人,他們大部分屬於實際社會工作者。其次,以社區服務為龍頭,社區建設和社會工作的內容不斷豐富,社區管理和組織功能明顯提升。社區承擔了大量的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包括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醫療衞生、計劃生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流動人口管理以及社區安全等公共服務,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工作者就業,開展了社區矯正、殘障康復、婦女家庭、兒童和青少年服務、老年人服務等專業性較強的社會工作,形成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化招標和社區無償、低償服務以及市場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多種社會工作運作方式。

發展民辦公益社會組織,豐富創新社會工作的活動方式,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在社會保障、社區建設等現有工作基礎上,積極培育各類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崗位和機構,利用各種民間社會資源推進社會工作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截至20xx年底,湖北省民辦社會服務組織總數已經達到26805個。其中:社會團體2370個、民辦非企業單位6120個、基金會15個、社區民間組織18300個,佔全省民間組織總數的73%,從業人員61600多名。這些機構和組織為社會工作人才應用專業知識、實踐專業理念,提供了廣闊舞台和就業崗位,成為推動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力量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施展才能的重要載體。

三、我省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趨勢預測

(一)社會工作發展趨勢

在工作目標上,由單一型向複合型發展。傳統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婦女兒童工作、老齡等工作,目標和手段比較單一,側重於對困難弱勢羣體外在、物質的幫助,只能解決表面性、臨時性問題,而受助對象自助、自決、自立意識並未得到喚醒,受助對象深層次功能和信心並未得到恢復,導致幫扶對象很難從根本上走出困境。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平等”、“接納”、“自決”等理念的推廣,將使現有工作領域在指導思想和目標上得到昇華和拓展,既注重外部問題的解決,也注重內部信心的樹立;既注重物質幫助,也注重精神、心理方面的幫助,從而使相關工作具備複合性功能,能夠產生更加全面的社會效益。

在工作方法上,由經驗型向專業化發展。現有大多數社會工作崗位沿襲傳統工作方法,積累了一些作羣眾工作的經驗,但在利益格局調整和價值觀念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面前,這些方法顯得蒼白無力。社會工作方法體系以親和、平等、接納為核心,將個案、小組、社區三種工作方法相結合,輔之以心理介入等專業手段,具有親和力強、效率高、對象受益明顯等特點。這些專業方法經過實踐檢驗後逐步形成體系,將在我國社會工作中逐步引進和推廣,社會工作職業的專業性將不斷增強。

在工作定位上,由從屬性向職業化發展。目前社會工作分散在各個工作系統和領域,尚未形成一個專門、統一的職業。相對於民政、司法、衞生、教育等單位的主體工作而言,社會工作還處於從屬地位,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統一的規範,大多工作都屬於各單位的“自選動作”而不是“規定動作”。隨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深入、相關制度逐步完善,社會工作從分散走向統一,職業內涵和外延逐步明確,職業理念和方法逐步統一,職業目標和作用逐步清晰。社會工作將成為一個有統一規範、用專門方法、由專門隊伍從事的專門職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將在職業化過程中成長壯大。

(二)重點領域社會工作定位及人才需求趨勢

據統計預測,我省到“十一五”末社會服務領域社會工作人才需求數達到26萬人,其中初級人才9萬人,中級人才12萬人,高級人才5萬人。到20xx年總需求數達到33萬人,其中初級人才10萬人,中級人才15萬人,高級人才8萬人。其中,重點領域社會工作定位和人才需求預測如下:

1、福利機構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福利機構是社會工作需求和社會工作人才相對集中的領域。從廣義上看,我國福利機構包含老年福利院、兒童福利院、殘疾人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流浪人員救助站、部分殘疾人康復機構在內,為老年人、孤兒、流浪人員、殘疾人等特定羣體提供養、護、教、康復等服務的機構。福利機構社會工作要通過與服務對象及其親屬聯絡與溝通、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文化娛樂服務、心理諮詢與輔導、健身輔導與服務、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與輔導等手段,幫助老年人樹立正確的疾病觀、生命觀和身體觀,幫助所有福利機構供養對象克服社會隔離感、社會交往障礙和社會認同危機,克服自卑、被遺棄感及社會適應障礙等。

基於福利機構已有的綜合性功能和示範效應,福利機構應按照供養對象1%的比例配備社會工作人員。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福利需求多元化,湖北省社會福利機構社會工作人員需求數量將逐年遞增,在20xx年達到13萬人左右,其中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將達到8萬人左右。

2、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社會工作人員應在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參與整體應急處置,制定工作方案,預防和減輕受公共事件影響人羣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幫助受影響人羣正常開展工作和恢復正常生活。從自然災害領域看,湖北省自然災害頻率高,災害損失大,受災人口多,屬我國多災、重災地區之一。社會工作介入到救災領域是當前一項非常必要的任務,以便在災前、災中和災後為災民或潛在災民提供一系列服務和幫助。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人員專業性強、責任重大,應提前培訓和儲備。應根據總人口的萬分之三配備應急社會工作人員,區分公共事件類別有針對性地加大培養力度,並進入相關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以便處置突發事件時集中調配使用。根據湖北省人口狀況,需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社會工作人員2萬人左右。

3、社區社會工作及人才需求預測

城鄉社區是我國社會管理體制中的重要平台,社區管理組織集黨的基層組織、村居民自治組織、基層行政管理組織、社會服務組織四種身份為一體,功能多,任務重,是社會工作的主戰場。社區層面社會工作領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社會行政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社區管理機構,承擔社會政策的落實、社會福利資源的籌集分配、社會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二是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主要包括社區服務中面向特殊羣體的社會福利服務,有社區老年服務,社區未成年人服務,社區殘疾人服務,社區特困家庭服務,社區優撫對象服務以及社區矯正、社區衞生、社區勞動保障等工作。

我省共有277個街道、943個鄉鎮、3145個社區、29534個農村村委會、531個社區服務中心、2720個社區服務站,按一個街道(鄉鎮)配備一名專業社工,一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至少配備一名專業社工,一個社區服務中心至少配備3名專業社工的標準,湖北省共需配備5萬名左右社區專業社工。

四、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開發、科學設置社會工作崗位

社會工作崗位的設置必須以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等方式和途徑,實現社會工作崗位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必須着眼於維護人的基本權利,幫助老年人、殘疾人、城鄉困難羣體、婦女兒童等享有國家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要着眼於恢復人的社會功能,幫助精神心理疾患人羣、司法矯正對象、問題青少年完善人格,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要着眼於基層,緩解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村落社會管理的壓力,彌補基層社會公共服務的不足。當前,應儘快在城鄉社區、老年人福利院、兒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聾兒康復中心、救助管理站、收養中心、榮軍軍休機構、減災備災中心、司法矯正機構、學校、醫院以及工會、婦女兒童機構中明確和增設一批社會工作崗位。

(二)完善社會工作人才評價體系

要建立社會工作職業規範體系、登記註冊管理制度、職級職稱管理制度、行業自律評價制度為框架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能力評價制度,着力推進社會工作人才執業資格國際間互通互認。一是抓緊制定出台社會工作者職業規範。從社會工作者的品行、專業行為、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社會工作者與所屬工作機構、社會工作者與社會等多個角度明確社會工作者的權利義務。二是建立社會工作者登記註冊制度。明確民政部門作為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的註冊管理機關,通過註冊把好社會工作者准入關。三是完善社會工作者職稱職級管理。開展社會工作師、助理社會工作師職稱評定和聘用指導工作。四是完善社會工作者行業自律制度。

(三)完善社會工作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

堅持用事業、感情和適當的待遇留人,建立合理的社會工作職業薪酬制度,不斷改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使社會工作成為受人尊重、有成就感的職業。加大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健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責的投入體制。各級財政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支持社會工作機構開辦運行和工作崗位的設置,購買社會工作項目服務,改善社會工作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建立充滿活力的人才“進出”機制。擴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來源和培養渠道,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立充滿活力的社會工作人才流動、職業生涯發展機制,以需求為導向引導社會工作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切實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打通社會工作人才進入黨政領導隊伍的通道,積極選拔優秀社會工作人才進入社會管理和黨政領導工作崗位。

(四)積極培育發展社會公益組織

充分發揮社會公益組織在吸納人才、使用人才、自我服務、行業監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改善社會公益組織發展的外部環境,完善有關税收、人事、就業、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撐體系。提高社會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創造力。建立陽光財務制度和公眾問責制度,幫助社會公益組織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社會公益組織的社會認同度。引導社會公益組織不斷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構,不斷克服行政化、官僚化傾向。

(五)加快社會工作的法制化進程

要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地位,維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形象和職業尊嚴,保障社工的合法權益,降低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成本及風險,明確社會工作者與政府、社會公益組織、受助對象等方面的權利義務關係。要抓緊起草制定社會工作者註冊辦法、社會工作職業規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等基礎性、框架性政策文件,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法規體系,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提供製度性保障。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7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中職學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熟練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裏,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然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因此我們小組黃勁草、劉志君、龍鳳鳴、楊令潤四人組成調研小組分別對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電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銘貿易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二、調研目的與指導思想

1、目的: 中職教育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大眾教育。為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通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商務英語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信息,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商務英語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為我校商務英語的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學生就業指導提供信息,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和幫助,提高我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指導思想:運用科學的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調研,保證調研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調研的主要內容:

1、所調研企業的涉外商務工作崗位(英語)的設置情況

2、所調研企業涉外各崗位人才需求的情況

3、所調研企業人才來源渠道

4、所調研企業對舌癌各崗位人才的要求

5、適合本專業培養層次或類型的崗位(羣)的具體工作任務

四、調研方法:

走訪用人單位,通過現場考察、座談法、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文獻和統計資料研究方式(網上調研)。

五、調研結果分析

(一)涉外商務相關行業現狀及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逐年增長。目前我過的對外貿易總值在世界居於前列。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形式為主。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時加工貿易也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幾點不足:發展水平較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加工貿易中的加工往往只會體現為對零部件或原輔材料的簡單加工和裝配,經濟效益偏低,中方獲利較少;使用國產資料較少,主要依賴進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國加工貿易現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加工貿易的迅猛發展,管理水平較低。這樣就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藉助於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地理區域位優勢必然導致出現西方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同時還導致企業對外依賴性過大,處於被動。這樣

就為我國的企業參與世界分工的過程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產中的管理質量就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依靠低價的素質較低的勞動力將被更多具備高素質的技工和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的雙向型人才所取代,勞動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這樣,企業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參與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中來,商務人才的缺口將繼續拉大。

外貿人才的需求擴大在幾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加工製造型企業需要的僅僅是簡單的工人,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業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發展和培養。尤其是“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的外貿行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外貿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從“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我國的企業與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在價格競爭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國人民幣不斷面對生值壓力,而且技術工人的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現“民工荒”。這樣導致外貿企業不斷加大對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國出台的“新外貿法”, 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將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等生產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開展競爭。我國的外貿行業遇到一個既充滿挑戰又帶着機遇的時機,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國,外貿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為稀缺人才。根據國家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未來五年,我國外貿人才的缺口達100 萬人之多。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性和發展性。 目前對於外貿人才的尋求,不僅是需要外語類人才,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外貿跟單員、外銷員、採購員、物流師、進出口經理、涉外律師和商務談判師等成為當前外貿行業中的熱門職業。

隨着外貿發展,更多的職位出現,需要更多的人才,這為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方向。 對於外貿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外語的交際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還要求對於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的知識的掌握。

(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裏,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1、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增長較快

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各種體制的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使得我國人才總量需求也穩步增長。

中國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頒佈實施《新外貿法》之後,對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極大地拓展了商務英語的發展空間,上萬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目前,無論大型三資企業,還是國營、民營中小企業都存在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商務英語的行為和意圖,越來越多的商務英語人才如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外銷員等都將走俏職場。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網站前程無憂統計數據顯示,僅20xx年底該網站就發佈了全國20xx多家外貿企業的19000多個需求職位,而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高校經濟大類畢業生僅13萬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經貿工作,仍不足以滿足全國人才市場對國際商貿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炙手可熱,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人才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國內本專業的人才供給卻十分有限,據預測,在未來10年裏,商務英語專業

的人才將是最受歡迎的10類熱門的人才之一。

2、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三)、商務英語專業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分析本次實踐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1、商務英語專業的適用崗位

從調查的結果看,出口營銷管理人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外貿業務員、商務英語翻譯、單證員、報關員、跟單員及報檢員等崗位需要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比例分別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期望

調查中,用人單位認為最受歡迎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為學習成績好,並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的佔半數以上,社交能力強的為其次,學習成績好的佔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單位認為只要能勝任本職工作就可以上崗工作。

在外語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就是書面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商務英語專業定位及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非常富有責任感,認真、仔細地給我們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現總結如下:

首先,培養方向。用人單位普遍認為,中職培養人才的定位應該是初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在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涵蓋的課程這個問題上,選擇商務英語語言技能類的佔36.7%,商務翻譯類的佔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的佔19.6%,選擇財經管理類的佔15.9%。這表明用人單位是非常注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否應該學習第二外語的態度也很一致,多數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反思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多樣化的變化。無論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個人基本素質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轉變,所以我們在中職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上也要相應的轉變。

1.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適應社會本領的培養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探索學生培養的“寬基礎、活模塊”新路.調整現有課程設置,積極進行技能鍛鍊引導逐步提高學生技能素質 在課程設置上, 根據企業要求加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開一些社會急需領域的相關課程,增加實踐操作類課程.

2、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

提高學生快速適應企業的能力 加強就業培訓和指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應聘的技巧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外貿工作人 員應該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各項進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調整自己,適應企業和社會。

3、加強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力度

教育和引導學生考取就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xx年3月頒佈了《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職業目錄》,規定了90個必須有職業資格才能進入的行業,我國從1993年起開始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過去只要有學歷就可以就業,現在和以後的趨勢是既要有學歷,又要有某個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所以,要根據專業特色,相對應地培養學生考取商務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祕書資格證、報關員資格證、普通話證等。

4、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有賴於其自身對知識的探求,更有賴於起自身精神和行為的磨練和修養。事實證明,學生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互結合,同時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5、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繫,不斷開拓就業市場

在積極培育就業市場的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主動與一些用人單位建立穩固的、長期的合作關係,瞭解當地的就業政策,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方便學生求職。同時,還應尋求在外省建立實習基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創了一些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為一體的就業實習基地,既給學生創造好的實踐機會,又為學生順利和高質量的就業做好超前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建議

(一)專業建設

很多企業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溝通,又兼具商務操作技能和行業知識的人才。英語語言是基礎,是開展國際商務業務的有利工具。

專業是發展方向,是從事國際商務業務的堅實基礎。只精通外語的人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隨着我國經濟進一步地全面開放,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的湧入中國,國內的企業也必將走出國門,參與更大範圍的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既精通國際商務語言,又掌握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和貿易規則。這是經濟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學改革建議

1、招生階段

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後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招生錄取階段就應該嚴格把好關,加強對報考學生的英語成績(必要時口語水平)的考核力度。並可視情況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以保證生源質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根本環節。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懂得在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抓好以下幾項:

(1) 新生入學以後必須經過一個為期兩個月左右的英語語音語調訓練和強化並對此進行嚴格考核,為學生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主要課程的教材一定要適合中職應用型這一特點。對現有的教材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材一定要否決。

(3) 對現有的商務英語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尤其是口語聽力的課程。

2、課外語言氛圍學習語言要注重氛圍一味強調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必須對該專

業學生強調“英文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 選派認真負責、水平較高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時對學生語言上的潛移默化。如用英語開班會舉辦英語晚會等。

(2) 定期舉辦各類英語講座、報告、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及英語短劇大賽等活動。

(3) 鼓勵並組織學生課外英語活動如指導學生收聽、觀看電台電視台的英文節目等。

縣人才調研報告篇8

破解人才引進培養難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人才問題是關係到國家興衰和民族興亡的大問題,也是決定地域經濟發展成敗的關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擁有了人才,誰就佔有了取勝的先機。近年來,我縣人才資源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人才隊伍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各類人才在發展縣域經濟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於我縣人口較多,歷史上人才隊伍基礎薄弱,加上人才市場尚不夠完善,因此,人才對我縣經濟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人才總量不足,高學歷人才短缺,實用性人才奇缺,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如果不盡快採取相應的對策,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短腿將日益顯現。

一、人才資源狀況

1、專業技術人員

目前,全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910人,其中,高級職稱194人,占人才總量的2.2%,中級職稱2189人,占人才總量的24%,初級職稱6527人,占人才總量的73.2%;大專以上學歷4456人,僅佔人才總量的50%,中專學歷3564人,占人才總量的40%,高中以下學歷890人,占人才總量的10%;35歲以下4009人,占人才總量的45%,36歲-45歲2138人,占人才總量的24%,46歲-55歲1782人,占人才總量的20%,56歲以上的981人,占人才總量的11%,享受國家和省特殊津貼4人。

2、鄉土人才

據統計,我縣擁有各類鄉土人才1450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96人,佔13.5%,中專以下學歷1254人,佔86.5%。

3、引進人才

近年來,我縣一些民營企業共引進高級職稱、博士、碩士等高級人才10人,其中,福田公司從北京大學引進企業管理碩士1人,月亮山化工有限公司從浙江大學引進理學博士2人,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實驗師1人,羅橋康達製藥有限公司從南京醫科大學引進醫學博士1人,富源實業有限公司從江蘇無錫引進高級工程師1人,弘耀光學水晶有限公司從南京理工大學引進高級工程師、研究員3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結構不合理。在城鎮與鄉鎮分佈不合理,城鎮專業技術人員5970人,占人才總量的67%,鄉村專業技術人員2940人,佔總量的33%。

2、學歷結構不合理。目前,大專以上學歷比例偏低。工交行業中本科以上學歷僅佔5.8%。

3、年齡結構不合理。雖然已基本形成了梯次結構,但由於近些年由於大中專畢業生取消指令性分配,除教育、衞生等部門外,人員年齡結構存在老化現象。

4、區域分佈結構不合理。人才在各種經濟成分所有制單位中分佈不合理,國有單位專業職稱8815人,占人才總量98.8%,民營、個私企業只有95人,只佔人才總量的1.1%。專業結構不合理,文教衞生專業技術職稱人員6471人,占人才總量的72.6%,其他行業2439人,占人才總量的27.4%。同時,在我縣的農業、環保、建設、規劃等部門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的人才嚴重不足;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急需人才青黃不接。目前,許多單位缺乏懂管理、會技術的高級人才,出現管理水平遠遠滯後於發展速度的現象。

5、人才流失趨勢仍未得到遏制。近年來,我縣有15名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向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流失,有18名名牌高校畢業生將人事關係掛靠人才中心而到外地謀業。人才的流失不僅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也對我縣的對外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

6、人才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低,人才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據調查,我縣現有各類人才基本上是改革開放以來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按計劃被分配到行政、事業單位的,人才配置基本上以行政手段為主,難得考慮市場需要,其結果,一方面一些單位人才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尤其是企業、個私經濟缺少管理、科技、實用等人才,人才作用沒有得到應用的發揮。

三、主要對策

1、編制人才發展規劃。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來考慮緊缺人才急需人才、領軍人才、鄉土人才的擴充引進和培養。加強人才資源統計與需求預測,不斷完善統計方法,增加統計和需求預測工準確效可信度。注意人才工作的特殊性、政策性和個性化,把有限的人力和數量不多的投入用在刀刃上。注意把握引進高級人才與培養國中級人才相結合,既要重點引進學科帶頭人、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又要注意培養國中級人才,形成金字塔形式。要把引進人才和使用本地人才結合起來,注重現有人才潛力的發揮,給多方面人才以更多的施展才華、脱穎而出的機會。把總體規劃和分項實施結合起來,從實際出發,以順應發展的要求,又要分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人才工作。

2、擴充人才隊伍總量。從調查結果來分析,我縣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是不爭的事實,要加大力度擴實人才隊伍,根據各行業分析發展的需要,因地制宜擴大人才總量,過快地擴量,我縣經濟基礎條件不允許,也是

破解人才引進培養難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調研報告第2頁

不現實的,不擴實或擴實得太少,就難以改變青黃不接的現狀,不能基本滿足修水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有計劃地選聘大中專畢業生充實生產第一線,有重點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人才庫,進一步摸清我縣人才的需求總量,要通過選招、聘用、引進、調整、流動等方式,逐步改善人才隊伍的專業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重點要引進現代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高新技術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太陽能光伏)、效益農業、旅遊業以及規劃、城市建設等重點工程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經濟管理人才,懂技術善經營的複合型人才,擁有專利和特殊技能人才。注意培養髮展農村鄉土人才,制定有利於鄉土人才成長的工作機制和培養計劃,在農村培養一支不走的科技明白人隊伍。

3、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制訂引進人才、調動人才積極性的優惠政策措施,真正做到用優惠政策引人,憑本事貢獻用人、用感情、環境留人。對於各類人才,包括引進的、本地的,政治上同等看待,經濟上一視同仁。要提高人才的政治地位,要尊重各類(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人才的勞動和創造。首先要從政治待遇上體現人才價值,設立特殊貢獻資、政府特殊津貼、科技進步獎,獎勵有突出貢獻的人才。把優秀人才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特別是業務部門要配備專業技術副職,重點技術部門也可以總工程師、總農藝師、總會計師等享受相應的職級待遇。要改善各類人才的生活待遇,保障他們基本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學習、生活和配偶、子女就學、住房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對各類人才,待遇上從優,工作上也要從嚴要求,獎罰分明,對各類人才要進行嚴格考核,使他們學以致用、發揮作用。要加強對人才的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培養為科學獻身的拼搏精神、奉獻精神,鼓勵他們為上饒縣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4、實施引才引智工程。實施引才引智工程是解決我縣緊缺人才,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快速提升我縣人才隊伍質量的行之有效的辦法。要把引才引智與招商引資上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從創新機制入手,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制定引人引智的若干規定,打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行人事代理、先落户、後就業和獎勵政策。建立柔性引人機制,打破人才單位部門所有的禁錮,不斷衝破人才引進、流動的編制、身份、所有制等障礙,實現人才資源社會化。完善外來人才聘用證的辦法,通過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到我縣從事兼職、諮詢、講學、科研技術合作和技術指導等方式,引進我縣的急缺人才。通過引人生財、引智生財,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5、強化人才培訓提高。要制訂全縣人才繼續教育培訓規劃,各行各業也要有培訓計劃,用人單位要堅持學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抓好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堅決杜絕假文憑、假論文、抄試卷的現象。假文憑、假職稱高職低能,實際上也是一種腐敗現象。要培養真才實學的人才,培養求真務實的人才。在抓好本地繼續教育培訓的同時,要有計劃地選送重點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培養自己的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聘請高層次人才來我縣講學,科研和技術合作,使我縣人才和專業知識,不斷得到補充更新,拓寬和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一個大的提高。

6、搭建人才發展平台。搭建人才交流機制。要建立人才市場流動機制,建立人才信息庫,掌握我縣人才的需求總量,進行綜合分析,為政府當好參謀。建立人才信息網,通過互聯網發佈人才需求信息。為人才交流牽線搭橋。建立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業績為核心,由品行、知識、技能為要素組成的評價體系,對人才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與人才的政績檔案、職稱評定、工資待遇,使用提拔掛鈎。評價可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檔次。連續二次不稱職的,人事部門可緩評,用人單位可緩聘。評為優秀的可給予獎勵或提拔重用。建立人才服務機制。鼓勵專業人才與發展產業掛鈎,每個有專業職稱的人才可聯繫一項產業,聯繫一個企業,聯繫一個項目,聯繫3—5户農户,進行科技幫扶,鼓勵專業人才進行有償服務,為發展經濟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7、加大人才發展投入。要不斷加大人才投入,改善人才工作基礎條件,為人才創造發揮作用的條件。要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位一體的人才投入機制。縣財政不斷增加科技和人才投入。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開發機制,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聯合體。企業要不斷增加r&d(研究和發展)經費,逐步達到佔銷售總額的3—5%以上。建立科技發展基金,用於支持各類人才進行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和引進技術的再開發,拓寬投入渠道,吸納社會資金,發展人才事業。農業綜合開發、企業技改經費、重點工程建設、老建扶貧等項目,要劃出一定數量的資金用於各類人才進行科技開發和扶智工作。要加快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科技的圖書資料和科技檔案、科技信息體系建設,建立人才培訓中心,為人才培訓、交流、諮詢和科技成果展提供場所,為各類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9qo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