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縣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縣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縣工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劍河縣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全面詳細地瞭解我縣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和,為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抓好工業園區建設提供決策參考。現將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策建議等有關工作彙報如下:

一、工業園區建設情況

1、園區規劃編制情況

⑴《劍河縣工業聚集區總體規劃》已於2月16日經州級專家組評審通過,目前正在裝訂中,將於近期出成果。⑵完成對屯州工業聚集區和南明工業聚集區地形測繪工作,並編制了《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發展補充規劃環評報告書》和《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發展補充規劃(劍河功能區)》技術規劃,現正在測評之中,力爭在今年7月底完成評審。⑶岑鬆片工業園區(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落實格尼國際諮詢機構-廣州市格力諮詢有限公司具體負責編制,當前已出初稿,初稿正在進行審核中,預計7月底全面完成詳細規劃設計。⑷根據《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黔東南州省級開發區擴區申報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州人民政府辦發電[20xx]98號)文件精神,我縣將貴州省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劍河縣屯州工業園區2平方公里與黔東5縣一起上報省人民政府,申報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目前申報工作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圖紙繪製、土地利用方案及選址意見書,現正在裝訂成文本向省級申報。

2、園區建設情況

劍河縣工業園區20xx年開始建設建設第一期工程屯州工業園區以來,縣政府經過銀行貸款和政府財政投資融資方式先後投資3917萬元收儲土地362畝和修建基礎設施,基本完成“五通一坪”工作,目前有12家企業落户在園區內。以後打算:一是在土地收儲方面,今後兩年內,縣政府在自籌資金0.5億元的基礎上,由劍河縣國資公司擔保,再向銀行貸款2.5億元,共計3億元用於收儲工業園區規劃內2平方公里的土地;二是在項目建設方面,今年又申報了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場工程、劍河縣屯州服務中心項目以及工業區亮化、綠化等基礎投資項目工程;三是在項目建設和工業技術改進、項目續建方面,完成綠野活性炭廠、劍白香豬廠、老蔡牛肉有限公司、歐泰林化廠等企業的技改和續建工作,天利達鞋業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於今年4月份竣工,現已投產使用,興旺鞋業正在建設中,目前機械設備都已經購齊,等待廠房竣工,將於10月份投產;四是基礎設施方面,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申報材料都已經向上級相關單位及部門上報,正等待審批以便實施。

二、園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基礎設施跟不上,項目落地難。由於缺乏建設資金,目前,園區僅在原屯州工業園區362畝土地上建設道路硬化、供排水、供電、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但都還沒有搞好路燈、綠化等設施建設,而這部分土地已被落户企業用完。再加上園區將擴建到2平方公里(近期發展目標),而擴建部分的土地收儲難上加難。20xx年以來,我縣引進產業項目11家,只有興旺鞋業一家企業落地園區,別的都在等待或觀望能否有土地落户。

2、企業個數少,生產規模小,經濟總量不高。我縣除去規模以上企業後,目前我縣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上500萬元的只有劍景水電開發公司、歐泰林化公司、劍白香豬廠等7家,而規模以上企業只有劍河縣供電局、劍河縣忠信建材公司、劍河縣昌興木業公司等3家,因而我縣經濟總量跟不上。

3、園區管理體制有待健全,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一是由於沒有單獨建制的工業區管委會(目前由工信辦兼管)和獨立的辦公場所,缺乏行政調控能力,造成工業園區無法獨立開展業務工作,快捷的園區工作運行機制沒有形成,園區項目從立項到建成,程序複雜,手續報批“一站式”辦理並未從根本上實現,縣裏出台的優惠政策並未得到真正的落實。二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工作是招商引資,但目前還未建立起一套系統化、制度化的長效招商引資機制,招商力度大,但是引進產業項目少、措施不力,全社會、全方位、經常性的工業招商引資氛圍還沒形成。

4、園區目前發展困難重重,從而無法保證園區的發展後勁。一是由於縣級財力十分有限,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屯州工業規劃區服務中心、垃圾填埋場、公租房、污水處理廠、供水工程擴建等基礎設施工程啟動困難。二是園區近期工業園規劃的土地收儲和實現“五通一平”及其它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而投入僅僅依靠縣財政的單一投入,資金明顯不足,是無法保障園區發展需要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為確保我縣與州政府簽訂的20xx年工業規模以上工業調度目標7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達到5億元以上、10個以上新建項目開工建設、7個工業技改、續建項目按期完成、園區行政服務平台年底投入使用等各項目標管理責任狀的完成和我縣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5%,xx年達到19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5%,xx年達到7億元以上目標的實現,建議在鞏固20xx年基礎的同時,急需擬採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長遠規劃與近期建設並重。一是加強與黔東循環經濟管委會和相關規劃資質單位的工作對接,力爭在8月份完成《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基地發展補充規劃環評報告書》以及《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發展補充規劃(劍河功能區)》的評審和8月底前完成工業園區控制性詳規等工作。二是加大土地報批力度,力爭屯州2平方公里工業聚集區用地指標得到報批,為項目落地爭取更大空間。三是加大對屯州工業聚集區第一期362畝已批用地的細化使用,確保20xx年所有生產性、非生產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項目奠定基礎。按照“大規劃、大建設、大投入”的原則,大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納入年度預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資金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場地出租、標準廠房租賃收益、園區企業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於園區發展,逐步實現以園養園。二是爭取省州相關部門的支持,採取發改委、工業、建設、交通、環保、水利等項目集中申報、資金捆綁使的方式抓好屯州工業規劃區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新建項目、屯州工業園區垃圾填埋場新建項目、屯州工業規劃區公租房新建項目和屯州工業規劃區污水處理廠新建項目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是爭取省州的支持啟動南明工業集聚區至三穗—天柱高速接口二級公路建設項目進入省州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盤子。

(三)細化招商任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以項目促發展。落實縣鄉重點項目包聯和現場辦公制度,以招大商、上大項目為主,力爭每年落地項目不少於10個,總投資不低於5億元。在園區工業項目投資上,重點抓好建設鞋類、中藥材加工、電子產品加工、木製傢俬和辦公用品、裝飾石板材、山野菜加工、白香豬系列產品加工、木製智力開發玩具生產等較為成熟的招商引資項目,以解決我縣園區工業項目自身投入不足的瓶頸。

(四)加快項目建設進程,促進經濟總量增長。為解決我縣當前工業經濟指標增長泛力的問題,重點要抓好今年的續建、技改項目,使其儘快投產,促進經濟總量的提升。一是加強與省州發改、工信、環保等部門的工作對接,抓好劍河縣年產60萬噸熟料粉磨站和劍河縣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水泥續建項目的生產許可,確保上馬投產。二是繼續推進年產120萬雙的休閒運動鞋的生產加工、年產30萬件木製智能玩具的生產加工和年1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等新建項目的服務推進工作,確保項目落地建設。三是加大企業技改扶持力度。爭取省、州技改資金和利用縣級工業發展基金,鼓勵、支持、幫助翁薩酒廠、活性炭廠、歐泰林化公司、劍白香豬公司和老蔡食品公司等企業挖掘發展潛能,進行技改擴容,力爭使進入園區企業都能做大做強。促進縣域工業經濟總量增長。

(五)優化行業,加強整合。為確保20xx年州政府安排的規模企業實現增加值7000萬元以上目標,將我縣20xx年的8家木材加工企業進行優化整合上報。整合調度分解情況為:劍河縣供電局實現增加值1200萬元;劍河縣昌興木業有限公司實現增加值1750萬元;劍河縣忠信建材有限公司實現增加值2050萬元。

(六)將我縣工業區融入全省工業區的總體規劃,申報為省級工業聚集區,作為全省總盤子進行調度,以尋求在政策上得到省州優先傾斜,推動上大項目、促進大發展,充分發揮我縣工業區的作用。

(七)建立融資體系,拓展融資渠道。一是政府要根據園區規劃,運用財税、土地儲備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實現園區的滾動式開發。二是要量入為出,適當收縮戰線,制定穩妥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三是要樹立“經營園區”的理念,探索市場化運作新模式、新路子,轉變以政府行為為主的開發觀念,鼓勵支持企業、個人積極投資參與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經營。四是要積極跟蹤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認真做好準備,爭取國家對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支持。五是積極引導企業通過參股入股、民間資金入注等形式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和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拓寬園區的融資渠道,實現園企共贏。

四、抓好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年初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快屯州工業園區建設,並做好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收儲工作。目前,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對如何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建議完善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統一的思想。建設工業園區是全縣的一件大事,各級各部門領導必須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統一。首先,縣四大班子的主要領導要有決心有信心,形成一致共識;其次,各相關部門要積極的行動,特別是在園區建設申報“五通一平”及建設等基礎設施方面都要給予全力支持。同時要有工作的緊迫感,要緊抓國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機遇,形成一盤棋。

2、確立園區管理人員及建設辦公設施。屯州工業區建設以來,一是園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都是由工信辦派人輪流值班,沒有專職人員負責具體辦公,使其許多服務跟不上;二是園區沒有獨立的辦公室,現在僅有的一間10個平方的辦公室都是租借劍河縣老蔡食品有限公司的廠房。

3、要開闢切實有效的投資渠道。從我縣的實際出發,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要建立政府、企業、項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體系,保障園區的順利開發建設。一是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協調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保證園區基礎公用設施的建設;二是通過以土地臵換、資金扶持等方式,積極引導各入園企業參與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申報爭取園區建設扶貧配套資金;四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州等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

【第2篇】關於加快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遵照縣委的部署,結合審議縣政府工業園區建設情況報告的需要,7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員對縣工業園區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並於7月下旬前往璧山、榮昌、忠縣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現狀

自20xx年1月縣工業園區批准設立以來,特別是xx年3月園區管委會成立以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並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制定出台了《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促進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園區為載體帶動全縣工業投入大幅增長,多年來“工業強縣”的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園區管委會等縣鄉有關部門克服困難,忘我工作,實現園區徵地拆遷、場平基建、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同步快速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是園區徵地拆遷較為順利。南賓工業園區1.89平方公里啟動區徵地基本結束,完成徵地2080畝;簽訂房屋拆遷協議214户,佔應拆房屋239户的 89.5%。拓展區中2平方公里的土地丈量、實物勘測等前期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啟動區現已完成基建投資1.96億元,竣工場平工程12個,園區內道路、電力、通訊、供排水等設施基本達到企業入駐需求;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科技孵化樓已面向社會招商;3.5萬平方米安居工程已基本建成3萬平方米。

三是入園企業漸成規模。現已累計入園企業3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8億元,建成廠房11.7萬平方米(其中南賓工業園區入園企業24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4億元)。園區投產企業20家,解決就業1000餘人。在建企業11家,主要包括電解鋅、沃特礦業、火電、複合肥、氧化鐵、中藥飲片等項目。待建企業4家,其中升達地板即將開工建設。

四是“一區三園”協調推進。除南賓工業園外,西沱臨港工業園、龍潭有色金屬園均有較大項目落地,帶動全縣工業投入提速提檔。

二、我縣工業園區建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一)認識尚未統一,配合不夠默契

(二)建設資金斷鏈,園區運行受阻

(三)土地指標緊張,項目推進困難

(四)區位劣勢明顯,引資到位較少

(五)體制機制不順,辦事效率不高

三、對發展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議

(一)統一認識,形成搶抓機遇大辦園區的強大合力

縱觀世界各國和我國沿海地區,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由於歷史及區位的原因,我縣傳統農業至今仍佔相當大的比重,農業產業獲得了幾個全國第一,但並沒有改變民貧縣窮的面貌。同時,第三產業在我縣尚處於培育起步階段,多年強力推進的特色旅遊業仍然舉步維艱。要想加快發展,唯一的出路還是工業。發展工業如果繼續走“村村點火、户户冒煙”的老路,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環境,量小質弱,無法抵禦市場風險。唯有發揮園區“要素集聚、產業集羣、服務集成”的優勢,才能走通走活“工業強縣”之路。

在新一輪的產業大轉移中,沿海發達地區加工貿易企業向內地梯度轉移、主城“退二進三”企業向“兩翼”轉移;同時,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和全市半年經濟工作會提出了許多含金量非常高的有利於區縣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都為我縣園區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企業梯度轉移不可能持續多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也不可能直接送上門,如果不主動承接相當數量且形成產業鏈的轉移企業,不主動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級部門的支持,我們就會坐失良機,石柱的發展就會滯後。當前,至關重要的是要在全縣上下強化“工業強縣”意識,堅定“以園興工”信念,以“先幹不評論、先試不議論、時間作結論”的創新精神,全力打造園區,為石柱工業經濟的興起打下堅實基礎。建議在全縣開展“工業強縣”大討論活動,統一廣大幹部職工的思想,為園區建設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真正形成“石柱的希望在工業,石柱的難點在工業,再難也要辦工業”的共識。

(二)解放思想,突破陳規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

“思想大解放,園區大發展”,園區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很大程度取決於思想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表現在敢不敢於突破陳規舊習,開拓創新。只有敢闖、敢幹、敢試,敢於突破“條條”、“框框”、“本本”,才能加快園區發展。常委會考察所到區縣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是要敢於讓利企業。一些同志擔心我縣入園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是不是過多,4萬元甚至1萬元一畝的地價是不是太低,收取的税費是不是太少。殊不知區位條件比我們好的地方都有實行零地價和零收費的。璧山縣與中國奧康集團聯合打造西部鞋都,奧康集團用地2200多畝,位置緊靠璧山縣城城南,完成“七通一平”後每畝土地出讓金為3000元,而奧康年創税只有1000多萬元,按當時璧山縣城的商業用地拍賣價折算,用奧康的税收去償還土地價款,需要3xx年的時間才能平衡。但在奧康集團的引領下,目前西部鞋城在全國已有較大影響,整個鞋業年創税7000多萬元,100多家企業用工1萬人以上,工人月均工資超過1800元,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奧康的成功,使市內外企業普遍看好璧山的投資環境。目前,長安、宗申、力帆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户璧山或在璧加工重要零部件。同處渝西的榮昌則出台了入園企業不收取縣級行政事業費的“零收費”制,吸引大批企業到榮投資,20xx年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渝西地區排名第二。璧山、榮昌的快速發展除區位比我們好之外,敢於讓利企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要敢於舉債建設。我市工業基礎較好的區縣大都靠舉債建設,涪陵區欠債20多億元,渝中區欠債30多億元。市委在《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定》中,市政府在全市工業經濟工作會等各種會議場合,都提出要幫助渝東北、渝東南各區縣融資建設工業園區,其實質也是幫助區縣貸款。我們應敢於舉債建設園區,從中長期貸款入手,力爭多融貸資金,儘快用於園區“七通一平”建設。現在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如果大規模舉債,園區到底多少年能收回投資,實現平衡。經縣園區管委會測算,啟動區1.8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共需資金35000萬元,到20xx年實現最大規模後每平方公里產出25億元,按此計算的投資回報期限為xx年。據瞭解,投資回報的平衡點在上海為xx年左右,重慶則相對長一些,璧山、榮昌等基礎較好的地方為xx年左右。這樣的投資平衡測算是指園區靠税收等直接收入與投入之間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常委會考察所到的區縣都認為不能這樣算,還必須算園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南賓工業園區除了税收,它還能有效擴大縣城規模;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帶動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有效擴大就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和降低城鎮失業率等,所帶來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三是要敢於儲地用地。要承接大項目或產業集羣項目,就必須加大園區土地徵用和整治儲備,完善好基礎設施,築巢引鳳,使前來考察的企業願意投資。璧山、榮昌等區縣除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外,還解放思想敢於用地。榮昌縣今年計劃用地4000畝,上半年爭取到位指標1000畝,實際徵地拆遷8000畝。他們的體會是,只要做好了羣眾工作,安置好拆遷户,就可以早用地多用地。

四是要敢於創新機制。目前,阻礙區縣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還很多。要實現園區快速發展,不打破障礙、創新機制顯然不行。在企業審批方面,榮昌實行了“授權”辦理,在園區內設立了四個職能分局,一個辦證服務大廳,每年各職能部門將一部分審批序號留給園區,由園區自行在服務大廳一次性辦結,不用再跑到各局審批。只要企業基本要件齊全,他們可以一天內辦結,儘管如此,他們認為還不夠快,在浙江崑山等沿海地區,只要企業達到“三符合”(符合產業結構、符合規劃、符合環保要求),就可以先幹再逐步完善手續。此外,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費制”、土地指標先用後爭取等等做法,都無不與他們靈活創新的體制機制有關。

(三)拓寬渠道,集中各種資金投入園區建設

除了縣財政先期投入3000萬元用於場平外,我縣園區建設主要依靠融資,縣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對融資部分承擔了相當的債務風險。如按目前的運行模式,要大力發展園區,就必須大幅度提高舉債數額,所帶來的風險較之渝西的區縣會更高。因為我們的用地條件差(山地多、平壩少),徵地拆遷加整治成本每畝需21萬元左右,加上水電氣訊等投資,每平方公里在3億元以上。南賓工業園區8平方公里拓展區,須在短時期內融資20多億元,這是我縣財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足夠的資金來源,我縣也不能提供相應的擔保資產。因此,必須拓寬投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在拓寬投資渠道方面,一是可以借鑑璧山、榮昌、忠縣的經驗,責成縣級部門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於園區建設:水務部門運用城鎮供水工程等項目資金投入園區解決供水問題,交通部門爭取路網建設資金解決園區道路建設問題,市政部門爭取市政設施建設資金解決園區內道路硬化油化問題等等。二是按縣委〔20xx〕34號文件規定,天然氣、電力、通訊等公用事業部門,要從企業增量擴容的需要考慮,積極鋪設園區管網,以減輕園區“七通一平”的建設資金壓力,降低政府的負債風險。三是在拓展區內規劃30%左右的綜合用地,實行招標拍賣,“以商補工”收回資金緩解融資壓力。在增強融資能力方面,關鍵是做大現有資產存量。建議在縣城規劃區內盡力多徵多儲國有土地資源,以儲備的城鎮國有土地進行融資,提高承接吸納貸款的能力。

(四)轉變觀念,積極爭取用地指標滿足園區建設需要

目前,我縣無論是發展工業園區,還是城鎮擴容,都需要大量土地指標。而國家的大政策是把好土地閘門,對基層用地設置了很高的門檻。沿海發達地區和我市較發達區縣,在上世紀末就認識到土地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意義,囤積了不少可供開發的土地。我縣長期以來強調“管好土地”而忽視了“用好土地”,結果導致我縣土地儲備嚴重不足,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主要瓶頸。市委三屆三次會議明確提出幫助渝東北、渝東南的16個區縣建立特色工業園區,同時近幾年我縣運用市上批准實施的土地整治工程,每年提供了幾千畝的土地利用指標,從實現佔補平衡角度講,我縣也應適當多享受一些土地指標。因此,採取多種形式,策劃包裝好項目,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是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國土部門的重要任務。建議我縣每年為下一年儲備可用土地指標xx畝以上,以保證園區建設的順利推進。

(五)創新機制,調整完善園區管委會職能職責和辦事程序

一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運作模式。對園區“企業運作、封閉運行、獨立核算、自求平衡、滾動發展”的運行模式作出調整,使之適應新形勢下多元化投入資金、多主體開展建設的需要。二是適當調整園區管委會管理職能。建議對園區鬆綁減壓,不再承擔招商引資任務,徵地拆遷主要交由園區所在鄉鎮和縣國土部門負責,水電氣訊等公益事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交相關部門負責。同時,強化園區審批服務職能,使之更好服務入園企業。三是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實行縣級行政事業性費用“零收費”制度,上級部門收取部分由縣財政上繳,中介收費採取中介單位由園區推薦,企業自主選擇並承擔費用,園區代辦的方式進行。四是調整企業審批辦證程序。可以借鑑榮昌的做法,實行授權委託、集中辦證,由職能部門留出部分審批文號直接授權園區辦理。或者借鑑忠縣的做法實行限時辦結,不能因為部門的原因貽誤建設進度和入園企業的生產經營。五是完善拆遷安置機制。可在城區較好位置統建居民小區,完善服務功能,最大限度滿足拆遷户的合法利益,在此前提下對個別阻礙建設的釘子户依法實行強拆。

(六)嚴格管理,維護園區良好建設秩序

一是擬定入園企業基本條件標準。入園企業必須數質並舉,注重環保和社會效益。引進項目要結合本地資源,突出特色、優勢和重點,堅持“四不要”,即無税的不要,污染大的不要,實力弱的不要,勞動密集且附加值低的不要。二是加強園區土地管理。由政府出台《工業園區土地管理辦法》,對不按協議投資投產的用地依法予以收回,禁止“跑馬圈地”。三是建立完善入園企業退出機制。設立規範的退出標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四是加強園區審計監督。責成審計部門按期審計園區資金使用情況,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五是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任務以利考核。如國土部門應爭取到位的用地指標,規劃部門應完成的園區規劃面積和項目,交通、水務、市政等部門投入園區的爭資立項任務等等,都應在相關部門的年初目標任務中加以明確,年底嚴格考核兑現。

(七)加強領導,健全園區決策議事機制

一是成立由縣上主要領導負責的高層次議事決策機構,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研究決定園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制定解決疑難問題的硬性措施,明確部門和單位為園區建設排憂解難的任務。二是建立由有關部門組成的一個月召開一次的園區工作協調會制度,負責園區工作的具體協調和事務辦理。三是建立園區企業主與服務機構負責人的對話制度,不定期聽取企業的工作建議、意見,現場解決有關問題。

【第3篇】關於加快我縣工業基地發展的調研報告

縣工業基地自20xx年底成立至現在,共開發2平方公里面積,徵用土地3200畝,平整土地2700畝,已投入資金1.2億元,已建成“四縱兩橫”共10.9公里道路等“六通一平”配套設施。引進入園企業60家,其中,建成20家,在建13家,待建27家。企業總產值2.3億元,實現税收300萬元。縱觀基地四年的發展道路,大體可分為“三個過程,四個階段”。即:大規模開發建設過程——大規模招商引資過程——大力促進項目開工投產過程;發展——治理整頓——再發展——再整頓階段。可謂是歷經坎坷。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這個主旋律不動搖,特別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站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為己任的膽略,堅持工業興縣方針,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積極謀劃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藍圖,審時度勢,在面臨新一輪治理整頓即將到來之時,在縣財力極其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在短短几個月內為基地徵用土地7000餘畝(含温福工業園3000畝),為我縣經濟發展在新的治理整頓工作中爭取了主動,帶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也為基地工業奠定了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就必須要有新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相配套,否則,必將束縛基地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温故知新,認真總結四年來工作的經驗教訓,切實找準存在問題的根源,確定出解決問題的可操作性辦法,在新的起點上輕裝上陣,奮起直追,使工業基地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一、存在的問題

(一)基地定位不明確,綜合協調能力薄弱

1、基地建設,規劃必須先行。我縣工業基地自20xx年下半年開發建設以來,至今沒有一個控制性詳規,更沒有入園企業佈局規劃,一方面造成企業佈局較混亂,大有“揀到藍子裏都是菜”的魚目混珠現象,另一方面導致農民在已規劃但未徵用的土地上亂搭亂建,無形增加了基地建設成本。同時,也難以與縣城總體規劃對接,與縣城基礎設施做到資源共享。

2、基地工作從開發建設到引進企業、安置企業落户以及跟蹤服務,每項工作都必須得到各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但由於基地綜合協調能力薄弱,加之在部門利益的驅使下,基地工作難以順利推進,從徵用土地開始到開工建設的每一階段都舉步維艱,各部門都把基地看成是一塊餅乾,不去想怎麼把這塊餅乾做大,而是都來爭着分食,沒有爭到就處處設障礙,講條件,使基地工作難以順利進行。目前,由於種種原因使基地已徵用土地均無法開工,造成近20家企業等地建設。

(二)運行管理機制不活,監管乏力

1、投入回報率不高。現在基地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及資金,但由於項目開工多投產少,達標達產的就更少,尤其是像鋼構和温室類的項目,業務均在外地,即使開工投產,如果監管不力,税收也在外地,所以產生的回報相對較少。

2、土地利用率低。在基地存在較多的閒置土地,已開發的廠房中基本沒有多層廠房,已開工投產的項目,經對照其審批的規劃,還有大量廠房未動工建設。目前,基地已建成的企業,土地利用率平均不到30%,甚至有圈而未建的現象。

3、統計口徑混亂、税收徵管不到位。基地有一些企業是退城進園或從其它鄉鎮引進的企業,其税收仍未落入基地,使基地税源存在流失現象。

(三)資金投入困難,基地發展緩慢

1、基地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導致企業等地落户。

2、基地企業資金短缺,有的企業建好廠房,購置設備後,缺少流動資金,致使企業停工待產。

(四)辦事效率低,協調服務難以到位

1、有些職能部門對於建設工業基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仍然認識不到位,較強地追求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較多地拘泥於繁瑣的程序,導致基地企業建設過程中涉及的用水、用電、辦證、辦照等審批程序效率低下,成本過高。

2、有的職能部門,特別是條管部門自行進入基地企業檢查、處罰的現象經常發生,導致企業不安心生產,有的已搬遷。

(五)隊伍素質不高,人力資源缺乏

1、基地內部工作人員懂業務的較少,特別是規劃、建設、測繪人才。

2、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產業工人十分緊張,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更為短缺。

二、對策

基地發展到現階段,資金已投入下去,基礎設施基本配套,項目引進來了,要真正出效益,出活力,主要在於項目的引進和推進,關鍵在於對基地和企業的監管。所以下一階段工作重心必須視項目開發為生命線,把“安商”、“選項”和強化管理放在工作首位,通過“搭建平台,完善政策,搞好服務,強化監管”等措施,使安商選資與項目推進有機地結合起來,走出一條成功的“你助 我發展,我助你發財”之路。因此,我們必須在五個方面採取新舉措。

(一)必須在理順關係,強化領導上有新舉措

1、規劃是基地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必須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堅持突出重點、完善功能、全面配套的原則,抓緊編制工業基地20平方公里面積控制性詳規,嚴格控制規劃範圍內亂用土地,亂搭亂建現象,減少開發建設成本和工作阻力,儘快完善產業佈局和配套設施規劃,及時調整基地發展方向,努力培育一批產業相對集中,相互關聯緊密,特色鮮明的產業羣。

2、積極應對調控,努力搞好申報工作。國家新一輪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出台,國家將嚴格控制土地和建設資金規模,尤其是我縣工業基地沒有批准為省級工業基地,今後我縣在企業用地、資金扶持等方面必將受到制約,另外,一方面客商也會對投資我縣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基地各項管理職能不能履行,各項工作受到束縛。因此,我縣必須儘快組織一支得力的申報班子,積極申報省級工業基地,搶抓南昌打造大温圳工業經濟圈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千方百計破解我縣工業基地有實無名的難題,為我縣經濟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3、儘快制訂工業基地近期和中遠期發展規劃,圍繞構建大温圳工業經濟圈的目標,在全縣進行一次再動員,再一次掀起招商引資熱潮,舉全縣之力,集中力量把基地做強做大。要求各鄉鎮,縣直各單位每年必須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必須在基地用多少畝土地。在用地指標緊張的情況下,集中開發基地,既可以節約用地,又可以減少建設成本,還可以迅速把基地做強,做大,進一步提升基地形象。

(二)必須在創新機制,強化管理上有新舉措

1、進一步完善基地管理服務職能。我縣工業基地雖然不是省級開發區,但它的工作定位、管理服務職能和省級開發區是一樣的。積極探索和建立高效、靈活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勢在必行,我們必須把基地定位在省級開發區起點上,以適應工業基地工作的需要。儘快落實土地、建設規劃、國、地税等主要相關部門在基地設置分支機構,以加強對入園企業的監管,促進基地更好更快地發展。

2、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把入園企業後續管理與兑現優惠政策結合起來。實行優惠政策與税收掛鈎,即:企業入園落户先按國家新的工業用地基準地價足額交納,企業投產見效後其税收達到一定額度後再按優惠政策進行兑現,即:取消了以投資額度優惠土地出讓金的辦法,改為按國家新出台的工業用地基準價足額交納,待企業投產後第一年納税額達到1萬元/畝的基礎,則優惠總土地出讓金的10%,第二年仍達到1萬元/畝,仍繼續獎勵,連獎三年。

3、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地內部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基地各工作部門管理制度和各類職能人員的工作職責,完善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建立項目跟蹤服務制,把項目分解到每個人,以項定人,人定崗,崗定責,責定分,分定獎,真正形成“千斤擔子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三)必須在加大投入,強化速效上有新舉措

1、進一步加大基地建設力度。一是按照基地總體規劃和企業佈局規劃,抓緊把基地建設框架打通,做到徵用一片、開發一片、安置一片,扭轉過去企業等地落户、等地建設的現狀,改善基地的信用度。二是搞好基地與縣城規劃對接工作,既提升基地人氣、商氣,又拉開縣城框架。

2、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把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縣城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範疇,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開發一片、配套一片,做到資源共享,有效提升基地形象。

3、進一步加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方面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拓寬融資渠道,儘快溝通與銀行或投資公司的聯繫,建立信用關係;再一方面,採取資本運作的方式,在基地範圍內規劃適量的商住用地,盤活土地資源,實行以園養園,以商補工。

(四)必須在優化環境,強化服務上有新舉措

1、儘快出台我縣優化投資環境,加快基地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劃基地管理行為,完善基地服務職能。

2、減少辦事程序,建立完整的高效服務機制。基地企業採取封閉式管理,實行特事特辦制,對入園企業簡化辦事程序,把部分項目的辦證放到基地辦理,具體辦法:發改委委託基地辦理項目入項,城建局委託基地辦理建設規劃許可證,土管局委託基地辦理用地規劃許可等手續,既簡化了辦事程序,縮短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又加強了對企業的監管。

3、把基地納入縣優化投資環境的主要部門,定期開展優化環境評議活動。

(五)必須在用人機制,強化隊伍素質上有新舉措

1、立足實際培養人才。根據基地發展需要,對基地現有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輪訓,專門培訓,積極鼓勵基地工作人員參加多渠道、多專業的進修,全方位提升基地工作人員的素質。

2、眼光向外延攬人才。制訂相應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對人才引進的目標、方式、優惠條件進行明確規定,加強與院校聯繫,建立人才資源網絡,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導向,實行基地與院校人才資源共享。

3、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營造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圍,使人才留得住,發展快,用得好,改革分配製度,提高人才待遇,使人才貢獻與報酬掛鈎。

4、競爭競聘用好人才。在全縣的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隊伍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把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術人才選調充實到基地工作,真正把德才兼備的幹部選入基地幹部隊伍中來,使基地成為全縣開放型經濟管理人才的聚集地。

【第4篇】縣工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縣工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縣工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工業發展水平較低。

從工業總量看,在全市居於末位。從橫向比較看,與漢濱、旬陽、石泉等大縣差距明顯,與寧陝、嵐皋等實力相近的縣比較,發展明顯滯後,距離逐漸拉大;從經濟增長方式看,“高投入、高消耗、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

(二)工業產業結構不優。

工業發展主要以資源依賴型產業、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開發為主。止目前,14户規模企業煤炭企業佔了6户,煤炭一“感冒”,全縣經濟就“發燒”,煤炭“一枝獨秀”的格局短時期內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三)企業整體素質不高。

一是規模不經濟,“品種一火車,產品一汽車”,一般性產品多,名牌產品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低價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二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缺乏駕馭大市場的本領和管理現代企業的能力。

(四)投資環境仍需改善。

一是缺乏良好的投資硬環境。“交通瓶頸”還未正真打破,節能減排、土地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與發展產業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創業動力不足。__發展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居民觀念落後,小農經濟、小富既安習慣自然形成,內生動力不足。

(一)圍繞調整結構一條主線。

依託__山水、富硒農副產品等資源優勢,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市場主體,逐步調整煤炭產業“一枝獨大”的'格局。重點抓好以中華蜂蜜、五味子、獼猴桃、山野菜、洋芋、魔芋和食用菌等優勢農林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特色項目扶持工作,提高工業可持續發展後勁;篩選一批有市場前景、有資源依託、有成長潛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重點培育與傾斜扶持,抓小變大做強,努力形成工業經濟增長的後續梯隊,實現梯次發展、逐步壯大。

(二)完善工業發展兩個平台

1. 提速現代綠色農業園區建設。把現代綠色農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基礎來抓。堅持依託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工業反哺農業的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壯大龍頭企業為關鍵,合力打造品牌產品,促使龍頭企業增產達效,實現一個龍頭企業振興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羣眾的目的。

2. 加快綠色工業園區和飛地園區建設。一要充分發揮__現代綠色工業園區承載作用,加快三次產業的融合,全面推進“資源循環式利用、產業循環式組合、區域循環式開發”,圍繞優勢資源,重點支持原有企業做大做強。二要繼續加快“飛地園區”建設。根據園區建設發展需要,大力推進以道路、水、電、通信、環境衞生、綠化、環保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加大入駐項目跟蹤服務力度,確保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入園。三要打造融資平台。充分利用銀行貸款和融資平台,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三)打造三大循環工業體系

1. 打造富硒食品工業體系。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園和美味佳、津元春、草堂春等食品加工企業,圍繞生豬、洋芋、茶葉、玉米、烏雞、蔬菜等地道優勢品種,主攻現代農業示範園產品產出和市場經營主體培育做大做強,建設上游以現代農業園區為龍頭,下游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富硒食品加工生產經營產業鏈,助推種養、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業縣向農業工業縣、工業農業縣以及工農互補的梯次推進,最終實現強縣目標。

2. 打造醫藥工業體系。打好黃連、玄蔘gap認證的兩張牌,加強同中國藥科大學、安得藥業、振興藥業合作,全面實施藥材基地規範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抓住中國藥科大援助__契機,以縣製藥廠與中國藥科大學的科研合作為突破,盤活製藥廠葛根素生產線,建成中藥飲片生產線;加快中藥提取物的研製開發和合作,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引進優勢資本和先進管理經驗,力爭建成1—2個仿製藥生產線,為做強醫藥工業增添後續力量。

3. 打造新型材料工業體系。堅持走“生態至上、環保優先、崇尚科技”之路,引進環保型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着力打造新型環保材料產業。引進環保型生產工藝技術,打造以瓦板石、中華綠、花崗巖、煤矸石為原料的天然裝飾材料產業和旅遊工藝品,力爭新型材料產業產值有質的飛躍。同時要以生態環保為重點,鞏固發展能源工業體系,促進現有能源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四)夯實四項工業助推措施

1. 聚力招商。抓住南水北調主體功能區的契機,加快建立__與京津等受水地區的長期穩定合作關係,提出一批產業項目,重點引進科技型、創新性、補鏈型企業和項目,承接產業轉移。按照“轉變觀念、提高效率、增強服務、熱情接待”的要求,讓全縣幹部職工做到觀念上“敬商”,形象上“親商”,行動上“重商”;通過西洽會、龍舟節、貿洽會等平台,不斷突出企業在招商中的主體地位。

2. 開拓市場。充分利用產業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在市場上叫得響的名、優、特產品,做大做強一批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大企業或集團。通過特色產品進酒店、進超市和參加貿洽會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

3. 人才興工。充分挖掘現有專業人才,利用他們熟悉市場行情和縣情、懂專業技術的實際,為企業提供服務,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利用技校、職校和縣校合作等方式,與科技單位聯手,加大對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當前工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加強培訓、實踐錘鍊,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謀工業、管工業、幹工業的素養,提升抓工業的科學決策力和執行力。

4. 優化環境。優化政務環境,凡是規定取消的審批項目一律取消,凡是規定取消的收費一律不收,凡是可以精簡的程序一律精簡。優化法制環境,要依法嚴厲打擊影響經濟發展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對企業的保護力度,努力為工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健全激勵機制,落實獎勵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堅持“扶優、扶強、扶大”。

【第5篇】我縣工業園區建設趨勢調研報告

我縣工業園區建設趨勢調研報告

為推進_____縣經濟社會快速穩步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針對我縣的具體實際,縣委提出“新農村、旅遊業、工業化、城鎮化”四大發展戰略。要實現工業化,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設工業園區。如何搞好我縣的工業園區建設,帶着這一問題,我帶領相關部門就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就對我縣工業園區的建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大趨勢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要加快全縣的經濟發展,關鍵在工業,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建好工業園區則是破解工業難題的重要方法。

(一)建設工業園區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通過近幾年的招商引資,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來我縣投資工業的外來企業屈指可數,究其原因,主要是縣內沒有合適的工業用地,城區周圍又沒有工業園區。一個企業要到縣內來投資,首先看重的是投資條件,其次是優惠政策。因此,我們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必須擺清主次,把提供建廠條件放在優惠政策之前。工業園區就是為企業提供最現實、最直接、最實惠的平台。

(二)建設工業園區是拓展城市框架的有效途徑。當前,由於我縣城區範圍太小,城鎮人口集聚在縣城內,消費也濃縮在城內,這與今後城區發展的方向極不相稱。今年我們搞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提出了“要明確縣城主要功能設施的規劃和佈局,進一步擴大縣城框架”,這是完全符合城市建設發展的。建設工業園區,可以有效地拓展城區框架。貴州一天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的建設,將不斷增大縣城容量。

(三)建設工業園區是緊抓政策機遇的大好時機。在國家擴大內需這樣的大好機遇下,加強建設工業園區,在土地徵用、金融貸款、項目申報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二、抓好我縣工業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今年,縣委、縣政府將工業園區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年初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快響水洞工業園區、通州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年內完成園區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明年企業正式入園。目前,我縣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正處在起步階段。對如何加快縣工業園區建設,我認為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保持高度統一的思想。建設工業園區是全縣的一件大事,各級各部門領導必須在思想上有高度的統一。首先,縣四家班子的主要領導要有決心,形成一致共識;其次,各相關部門要有積極的行動,特別是在園區建設時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氣、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方面都要給予全力支持。同時要有工作的緊迫感,要緊抓國家在貸款、貼息、項目申報等方面的機遇,形成一盤棋的思想。

2、要制定切合實際的園區規劃。規劃是行動的指南。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對於節約投資、加快進度、提高效益等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縣工業園區的規劃要本着“定位準確、特色明顯、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原則,遵循“立足實際、着眼長遠、適當超前、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特別是在功能分區、道路佈置、管線架接、美化綠化、排水排污等硬件方面要高瞻遠矚,留有餘地,既要結合當前實際,又要考慮日後的規模擴張。

3、要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健全組織機構是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的有力保障。縣委、縣政府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抽調部門、單位的精兵強將來實施這項工作,要明確部門、單位及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便於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要建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園區建設與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加快園區建設進度,保障園區暢通高效運行。

4、要開闢切實有效的投資渠道。從我縣的實際出發,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則,要建立政府、企業、項目配套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資金籌措體系,保障園區的順利開發建設。一是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協調籌措園區建設資金,保證園區基礎公用設施的建設;二是通過以土地置換、資金扶持等方式,積極引導各入園企業參與道路燈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申報爭取園區建設扶持配套資金;四是積極爭取中省市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財政扶持資金或財政貼息貸款。

5、要出台更加完善的優惠政策。工業園區要按照“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標準服務”的原則,重在服務和協調,只要是承諾的事情,就要一定辦到、辦好。要學習借鑑其它縣區好的經驗和做法,實行投資企業跟蹤服務機制,理順審批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積極幫助入園企業解決投資前和投資後遇到的各種問題,真正達到“親商、安商、富商”的目的。

6、要協調好工業園區建設佔用土地的羣眾的關係。我縣工業園區約佔地面積較大,涉及的土地較多,必須處理好園區與村組之間、園區與農户之間的關係協調,要提前考慮可能涉及到羣眾利益的佔地、搬遷等具體問題,並積極穩妥解決,確保縣內外投資企業能夠順利入園。為經濟發展注入一定的活力。

【第6篇】2022關於加強我縣工業園區環境整治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我縣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園區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縣環境保護工作的難點和廣大人民羣眾關注的焦點。為此,縣人大常委會將工業園區環境整治情況作為xx年重點調研議題之一,並從11月下旬開始,由常委會朱立副主任帶隊,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深入到縣環保局、工業園區和部分工業企業,採取聽彙報、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業園區環境面臨的基本情況

縣工業園區位於縣城西新區,是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的省級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5100畝,現有入園企業117家(含各鄉鎮工業小區),其中醫藥化工類41家(香料21家)、機電冶金類28家(涉重金屬13家)、服裝紡織類17家、食品加工類8家、工藝品生產類5家、木材加工類3家、採選礦類3家、鉛蓄電池類2家、人造大理石生產及加工類2家、光電照明器材生產類2家、印刷類2家、其他類4家。從環境污染狀況來看,117家企業中,涉水污染企業60家,污染嚴重的主要是化工、鉛蓄電池、冶煉、採選礦、紡織和洗浴類企業;涉氣污染企業51家,主要是香料企業的有機廢氣、繅絲廠的曬繭臭氣、部分化工企業的揮發性廢氣、鍋爐(窯爐)煙氣、橡膠加工企業的硫化煙氣及含重金屬煙塵等;涉渣污染企業50家,主要是選礦廢渣、化工企業的精(蒸)餾殘渣和含重金屬冶煉廢渣;涉聲污染嚴重的有紡織企業1家。

目前,我縣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園區企業在不斷增加,園區面臨的環境形勢比較嚴峻。一是園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據環境調查統計,xx年園區工業企業廢氣排放量81163.57萬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4%,廢水排放量136.85萬噸,比上年增加5.2%,固體廢物排放量1.47萬噸,其中一般固體廢物1.42萬噸(再生銅冶煉廢渣0.78萬噸),比上年增加0.2%,危險廢物0.05萬噸(含銅廢渣0.03萬噸),比上年增加0.01%。目前,我縣21家香料企業中建成投產的不到1/3,按規劃xx年香料企業要達到50家,如果全部投產,污染物排放總量必將大幅增長。二是園區環境容量日益不足。縣城境內沒有大江大河,環境容量小,工業園區收納水體為雙陳河(撫河支流),流量不足0.5立方米/秒,而園區企業年用水161萬噸,產生廢水136.85萬噸,按工業廢水平均cod濃度500mg/l(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最高限額)計算,雙陳河縣城段要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要求(cod濃度為20mg/l),至少需要其來水流量為1.25立方米/秒,加上目前縣城生活污水也是集中收集後進入雙陳河,因此,雙陳河已經沒有環境容量。

二、環境整治工作的主要成效

在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工作,縣委譚書記、縣政府彭縣長在縣黨代會、人代會上明確提出了“三個不引進”的工作要求,並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落實項目入園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大力開展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境集中整治、企業清潔生產、生態園區建設等工作,園區環境整治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項目入園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工作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項目入園管理制度,明確了凡不符合國家環保規定、高污染、高耗能的工業項目一律不引進,除環保達標的香料項目外的其他化工企業一律不安排入園,較好地從源頭上控制新的環境污染。近三年來,先後拒絕了20多家環保不合格的香料化工企業、1家造紙廠和1個皮革集團入園。同時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的督查,目前園區117家企業中有57家辦理了環評審批,“三同時”驗收的有27家,比xx年增加了12家。

(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縣污水處理廠已於xx年12月建成並開展了試運營,為加快污水管網建設,縣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採取雨污分流的模式,建成了污水管網3.2千米。並在xx年全縣重點建設項目中安排資金4000萬元,啟動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

(三)企業污染治理初現成效。近來年,縣環保部門不斷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督促和引導企業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目前,園區117家企業中,污染治理設施建成或在建的有45家,其中晨陽藥業、進大化工、華龍化工、潔良環保、永青林產化工、思派思香料、綠翠香料、斯普瑞藥業8家企業通過了市環保局驗收。企業污水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有效地減少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xx年,園區排污企業cod產生量為1338.4噸,nh3—n產生量為26.73噸,經治理設施處理後,排放量分別為709.2噸和13.37噸,消減率達到47.01%和49.98%。總體感覺是煙囱黑煙變白了,縣城的灰塵減少了,空氣中無異味的天數增多了。

(四)專項整治和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針對園區工業廢氣排放特別是部分企業煙囱冒黑煙嚴重的情況,開展了鍋爐煙氣和工藝廢氣的專項整治,目前園區企業工業鍋爐基本上都建設了水幕除塵設施,鍋爐煙氣和工藝廢氣的排放有了很大改進。xx年縣環保局對涉重金屬排放企業進行了集中整治,依法關停了污染治理不達標的一達鋁業、鑫偉鋁製品、同鑫實業、金利金屬材料4家重金屬排放企業,責令偉業金屬對橋分廠、化盛實業停產整改。近年來,通過整治,先後依法對24家企業實行了強制停產整改,對停產整改仍不到位11家企業依法予以了關閉。日常工作中,基本上做到了羣眾有投訴,環保執法人員及時到場處理,也確實因為環保執法得罪了部分企業主。

(五)清潔生產工作穩步推進。積極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導向目錄》,結合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採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設備和技術,並多次邀請省內外資深專家和有資質治理單位為企業免費提供治理技術諮詢。同時,在全縣重污染企業中,確定化工和有色金屬冶煉為清潔生產重點行業,並選擇江西恆通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為試點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的推廣試點。

三、工業園區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環境問題:

(一)園區環境糾紛隱患突出。由於園區包圍村莊、企業接鄰農田,園區企業排放的“三廢”侵擾周邊居民,加上園區化工和有色金屬冶煉的產業特徵,很容易引起廠羣矛盾,帶來環境安全隱患。秀谷鎮有多個村組處於園區企業包圍中,僅xx年5至12月,工業園a區、c區部分企業排放的污水、廢氣,引起較大的羣眾上訪12起;陸坊工業小區的污水直接排入陸坊河,影響陸坊河的環境安全;晨飛銅業、斯普瑞藥業等高污染企業的排污問題,引起陸坊鄉大嶺村民多次投訴;雙陳河水質急劇惡化,枯水季節已經劣於ⅴ類,影響到該流域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目前建成的縣污水處理廠主要是處理生活污水,對工業污水處理能力有限,並且由於受配套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全到位、進水量不足等諸多原因,至今還沒有取得運營資質,不能正常運行,影響污水處理廠減排作用的發揮。另外,企業污染治理不到位,部分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形同虛設。目前園區企業中,建成或在建污染治理設施的還不到一半,通過市環保局驗收的只有7%。並且有的治理設施建設不科學,如鍋爐煙氣大都使用水幕除塵法,但因除塵廢水沉澱池偏小,沉澱效果欠佳;有的缺乏相關方面人才,操作人員業務不熟悉,污水處理設施不能規範運行;還有的企業為節省成本,將建好的治理設施或閒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偷排、直排現象比較突出,污染治理設施成了應付環保檢查的表面工程。

(三)環評審批率和“三同時”驗收率偏低。近年來,隨着環保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園區企業環評審批率和 “三同時”驗收率有了逐年提高,但通過調研發現,一些入園企業履行環評手續是“先上車後補票”,邊建設邊審批。目前,117家企業中環評審批率只佔48.7%,“三同時”驗收只佔已批覆企業的47.4%,與工業項目環評率100%、“三同時”驗收率80%以上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四)結構性、行業性環境污染嚴重。一是部分化工類企業直接排放工藝廢氣污染。污染較重或隱患較重的有飛祥化工、鵬騰化工、華龍化工、華晨香料等企業,這些涉酸化工企業的酸性廢氣、香料企業的異味性廢氣、橡膠企業的硫化煙氣(含硫化氫、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其它一些有機廢氣,是縣城空氣產生異味的主要原因;二是淘汰工藝生產污染。有色金屬冶煉企業中,如偉業金屬對橋分廠等企業採用坩堝熔鍊再生鋁,屬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工藝,而且這些企業收集的廢鋁料上的油漆、塑料未進行預先處理,冶煉過程產生的煙氣除鋁灰外還有二噁英,對大氣污染嚴重;三是冶煉煙氣污染。我縣現有的3家再生銅冶煉企業都是用銅泥作原料,以焦炭為燃料,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窯爐煙氣使用布袋除塵,沒有進行脱硫處理,對周邊樹木和農作物危害極大,如晨飛銅業的煙氣導致周邊大嶺、忠橋和上下李村近百畝水稻減產;四是化工企業偷排的生產廢水和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直排的工業廢水污染。鵬騰化工、飛祥化工等企業排放的污水造成戴家村部分農田減產或絕收。所有冶煉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都未進行除重金屬處理,影響當地土壤和地下水安全。如晨飛銅業周邊雨水溝的土壤呈銅鏽色,鑫盛礦業含鉛選礦水污染了周邊環境。

四、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工業園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園區規劃佈局不合理。工業發展與環境污染是一對孿生兄弟。隨着城區西移,我縣工業園區與城區和周邊村莊逐漸連為一體,毗鄰縣城居民區和行政中心,處於城區常年風向的上風向,部分工業企業距離縣城中心不足3公里,無法滿足工業園區必須距離城區5公里以上的環保防護要求。加上在發展初期,過於注重招商引資的數量和政績,引進工業行業混雜。同時,園區建設過程中有的隨意改變規劃功能,附帶其他的開發項目,如工業功能的改為商住開發,少數企業以建辦公房名義建別墅,使得園區佈局較亂,特別是a區雜亂無章,給園區建設和發展留下了隱患。加之,香料產業是我縣園區的主營產業,香料產業中的合成香料屬精細化工,化工產業按環保要求應進入專屬工業園區,而我縣目前尚達不到要求。

(二)企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一些企業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重效益、輕治污,片面追求利潤,不重視污染治理,捨不得在治污方面必要的投入,不落實環境保護措施,不運行污染治理設施,並想方設法規避環保部門的監管,甚至不惜違法偷排、漏排和超標排放污染物,以犧牲公共環境來謀取企業利益最大化。加上目前懲治環境違法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企業寧願被罰款也不願主動花資金治理污染。

(三)排污費徵收使用不規範。近年來,我縣的排污費徵收任務連年大幅遞增,從xx年的90萬元增長到xx年的372萬元,5年時間增長了4倍以上。環保部門在排污費徵收上方法過於簡單,只是將任務分攤給企業,沒有結合企業排污量大小和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進行核定,不少企業認為收費不公平,意見很大。同時,迅速增長的排污費並沒有為環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多的資金,而是更多地成了環保部門的人頭費、辦公費。以xx年為例,全縣共徵收排污費310.2萬元,除上繳省市30%外,實際可用217萬元,用於環境污染治理的幾乎沒有。

(四)環境執法監管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縣環保局作為縣政府主管環境工作的職能部門,在能力建設和履行職責等方面還遠遠不能適應工作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環保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目前的環保隊伍中,人員參差不齊,多數人員文化程度偏低,特別是環保及法律方面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執法能力差;二是環保執法工作不夠規範。在執法過程中,少數執法人員以企業態度、交款額度、個人好惡為標準,個別執法人員甚至執法態度生硬、吃拿卡要、以權謀私,企業甚有怨言;三是監測手段落後。還沒有建設在線監測和控制系統,對污水、噪聲等檢測只能應付,對揮發性有機物等廢氣的監管靠鼻聞等原始方法;四是環保部門服務意識不夠強。有“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罰款”的現象,沒有從根本上做到幫助、指導企業落實環保措施。而企業以為交了費、罰了款就獲得了“合法”的排污權,造成污染惡性循環。五是部分企業不好管、無法管。有的企業自認為是客商,是被請來的,環保部門不敢對其怎麼樣;有的企業自身競爭能力不強,在發達地區本身屬淘汰行業,只有靠污染環境生存。

五、加強工業園區環境整治的建議

充分重視工業園區的環境問題,着力加強園區環境整治,改善園區環境質量,是建設生態園區、提升全縣人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為此,調研組建議:

(一)堅持做到“三個不引進”,切實控制污染源。要提高入園企業門檻,改變招商方式,實行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堅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畝均創税3萬元以下的不引進、有嚴重污染的不引進、落後生產工藝的不引進”的規定,所有新上項目都必須經過嚴格審查,對環保有影響的項目,禁止入園,從源頭上防止新污染源產生。工業園區和環保部門要堅持原則,嚴格把關,杜絕為完成招商引資任務而犧牲公共環境的短期行為。

(二)發揮規劃環評引導作用,大力推進生態園區建設。認真落實工業園區規劃環評意見,用規劃環評來指導園區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一是加強園區平台建設。在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的前提下,對園區規劃佈局進行調整優化,逐步建設專屬工業園區,促進園區有序發展。c區的香料產業園不宜再擴建,應按5公里防護距離要求進行重新選址;二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組織對入園企業進行清理,對未經環評審批和環保驗收的要求限期補辦、限期整改,確保環評審批率和“三同時”驗收率有質的提高;三是優化產業結構。發揮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產業。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快工藝改進和設備更新,可由工業園區組織、縣香料企業協會配合,組織相關企業到崑山等地學習香料產業環境治理經驗,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升級。香料產業重點向精深加工發展,延伸產業鏈條。金屬加工企業重點抓改進工藝、落實環保措施;四是加大園區綠化力度。對園區道路和不可利用空地種植速生林進行綠化,並引導企業加大綠化投入,改善園區環境。

(三)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促進工業污染集中治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加快城南污水管網和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對現有污水處理廠要採取強力措施,確保其儘快正常穩定運行,達到園區廢水集中處理,這是實現總量減排的關鍵;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實際生產狀況的跟蹤檢查,增加監測頻次,對排污量大的企業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實時掌握企業的排污情況,指導和督促企業按要求建設並運行好污染治理設施,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四)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堅持專項行動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對未經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和生產,對未按規定申請環保“三同時”驗收、長期以試生產名義排污的企業進行停產整治,對整改後仍不達標的堅決予以關閉。加強對化工、涉重金屬等重點污染源的管理,依法嚴厲查處屢查屢犯、偷排偷放、超標排放和故意不運行環保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通過重罰的措施使部分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無法生存,自動淘汰。要切實加大巡查力度,實行24小時監視工作制,在做好日常監督檢查的同時,加大夜間、節假日的監察力度,對發現違法排污企業向社會公開曝光,切實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問題。

(五)關注民聲,着力消除環境糾紛隱患。對園區可能存在的環境隱患風險進行全面排查,建立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警體系,認真做好環境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和化解工作,及時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訴求,確保公眾環境安全。a區的飛祥化工、華龍化工、鵬騰實業、華宇香料、博邦生物、鑫發實業等企業與居民區和行政中心無法滿足環保防護距離的要求,對周邊環境構成極大威脅,建議對這些企業逐步搬離。對陸坊鄉大嶺村飲用水進行改造或整村搬遷,保障當地村民的飲水安全。

(六)開展雙陳河綜合治理,改善流域水環境。雙陳河是我縣工業園區唯一收納水體,接納了縣城區和周邊鄉村工業及生活污水,其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高度重視雙陳河污染問題,採取切實措施,加強雙陳河改造和治理工作,從根本上改善雙陳河水質,保障流域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一是將雙陳河改造納入全縣水利建設工作的重點,提前規劃、統籌安排、儘快實施,有效提高園區水環境容量,為縣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提供配套服務;二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的實施,對雙陳河流域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減輕雙陳河水環境壓力;三是結合濕地公園項目建設,通過從高坊水庫引水增加雙陳河水流量,進一步改善雙陳河水環境。

(七)整合資金投入,建立企業污染治理獎補機制。通過多方投入,設立企業污染整治基金。基金來源渠道:一是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的“以獎代補”資金,用於企業污染治理補助;二是環保部門收取的排污費和罰款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納入基金。據查,xx年縣環保局收取企業排污費310.2萬元,罰款45萬元,兩項合計355.2萬元。按照《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費作為環境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三是縣財政從每年城市重點建設項目中安排200—400萬元污染治理資金納入基金,作為“兩區”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基金設立後,根據企業環境技改的規模,按一定比例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獎勵給企業,鼓勵引導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對不技改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充分運用經濟手段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調動企業自我治理的積極性。

(八)堅持依法監管,提升環保行政執法水平。一是加強環保能力建設。政府要在環保部門人員編制、監測設備和經費等方面給予必要的保障,加大環保和法律專業人才的招聘引進力度,着力解決臨時聘用人員行使執法權的問題。同時要配備必要的監測裝備,加快建設和使用縣污染源在線控制中心,按要求安裝好在線監測和控制系統,提高環境監測能力;二是改進執法監管方式。環保部門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執法也是服務的理念,收費和罰款只是手段,幫助企業落實環保措施、保護生態環境才是目的。在排污費徵收上要體現“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堅持標準、嚴格程序,避免將排污費任務進行簡單分攤,努力做到公平公正透明,以此贏得企業的支持和理解;三是發揮各方面監督作用。環保部門要自覺接受人大及社會監督,認真落實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反映廣大人民羣眾的願望和呼聲,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同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行政機關內部監督和管理,既嚴格依法辦事,又注重發展環境,杜絕不當行政行為,不斷推進環保部門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真正為金溪的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一個寬鬆的幹事創業、推動跨越發展的好環境。

【第7篇】縣工業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歷年來,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修水工業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嘔心瀝血、夙興夜寐,制訂、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採取了一攬子辦法,取得了卓然成績。使我縣工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初具規模。在今年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會上,我縣工業園區更是取得了綜合發展第一的好成績。

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臨着經濟結構調整、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和我縣地理區位還處於劣勢、產業集羣還未形成以及2022年我縣決戰工業700億宏偉目標的確定,需要我們再一次深入思考我縣工業發展思路、模式、路徑。

元宵節過後,我校本着鍛鍊教師、發揮諮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業經濟發展調研組,並請來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吳志遠博士指導,對修水工業經濟進行調研。

我們的調研組一行先後深入工信委、國土局、礦業局、環保局、統計局、人民銀行修水支行等單位調研,組織了發改委、財政局、勞動就業局等單位負責人和供電公司、裕發食品、凱達服裝、輝運飾品、新中英陶瓷、華偉礦業等企業負責人座談。

通過調研我們梳理出發展修水工業經濟的三條建議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這些建議更側重於思維層面,旨在開啟多種視角,具體操作層面的做法還有待相關部門專題調研並制訂措施。文中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堅持產業集羣,優化區位條件,努力形成反梯度發展態勢。

1、強化集羣公共政策研究,堅持集羣發展模式。加強促進產業集羣發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訂和實施優化產業集羣發展的政策制度,堅定不移地走集羣發展的模式。

過去,企業選址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因素,更傾向於沿海發達、交通便利的地區。接下來,當勞力等成本控制不下來時,關注產品市場區位因素,產品市場銷售量大的地區成為企業首選。現在,企業發展更趨向為集羣發展。研究表明,產業集羣發展可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潤。產業集羣也就成為最大的區位優勢。產業集羣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集羣為近距離的相關或上下游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競爭合作平台,成為吸引更多同行參與的“吸鐵石”,集羣的最大功能在於為集羣內企業提供低成本環境和創新環境。無數事實證明,集羣才真正是企業成長的“搖籃”和“大家庭”。

我們可根據本地特色資源、市場需求、區域分工來大規模引進關聯度大的中小企業,同時加大目前我縣“兩頭在外”企業的“嵌入式”發展,加大對這類企業的補貼,重點支持這些企業信息化、企業家培育、藍領工人培育以及工業物流等,增強其穩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業集羣。大量穩定性強且逐漸本土化的中小企業的存量成長為集羣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集羣的形成還需要行業中的大企業的參與。大企業的形成既可依託已有中小企業的重組整合,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來解決。

從集羣培育的角度看,如果產品差異性較大的企業大量扎堆,是不利於企業長期成長的。所以,我們要摒棄無序式的、面面俱到的產業佈局,根據國土空間開發和佈局、本地資源優勢,有選擇地規劃和打造若干專業集羣。將支柱產業的攤子鋪大了並不能降低縣域經濟風險,反而可能因資源配置拮据而導致整體陷入困境。

我們要儘快瞭解和掌握集羣治理的先進理念和基本規律,可通過頒佈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種戰略計劃以及開展促進集羣創新的財政支持等方面幫助實現企業間良性互動,以此推動產業集羣的發展。

2、堅持有限目標原則,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鑑於我們工業積累和現狀,我們要堅持有限目標的發展原則,注重區域專業分工,要採取非平衡發展戰略,有重點地規劃、佈局產業發展。在實踐中,可考慮對現有工業項目運行狀況進行分類梳理,從歷史和現狀兩個維度、從多指標分析入手,全面詳細地掌握各工業項目在縣域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能,再據對各工業產業進行排序並扶優限劣,逐漸凸顯我縣工業特色,營造主業優勢,打造地方品牌。對我縣來説,區域專業分工是實現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發揮優勢、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形成專業化經濟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長期堅持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規模擴張,達產達標乃至實現工業經濟總量的跨越增長。地方經濟越專業、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對後續資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強,地方經濟規模就越可持續,才能真正做大做強,進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場供求狀況,鎖定招商引資範圍。長期以來,工業企業投資區位選擇都十分關注運輸成本因素,特別是“兩頭在外”的企業。修水因為地處山區,交通條件並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工業企業的投資意願和積極性。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運行條件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特別是以擴大內需為核心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國內背景下,不少出口企業已開始關注並滿足國內市場,中部地區市場需求潛力較大。中部地區市需求場規模將成為替代具有成本優勢的重要工業區位因素。修水地處三省九縣中心地帶,工業的發展需要改變傳統理念,擴大內需並以我縣為中心輻射的中部地區市場應該成為當前修水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所在。

當前,可以組織專門隊伍科學、深入、細緻研究以修水為中心的適度區域範圍內的市場需求特徵和市場潛能,並結合修水現有資源與條件,確定可供選擇的產業發展方向,進而鎖定招商範圍,招商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被動或主動地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對未來國內外企業跨區域佈局時的重要影響力。我們可以主動謀劃,要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招商,積極引導長期以來“兩頭在外”運轉模式的企業轉向關注和研究內地市場,促使企業商業模式或商業戰略轉型,如果能實現這種轉型,企業物流成本將大大下降,企業在修水投資的盈利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修水必將成為良好的工業投資聚集地。

4、優先抓好礦業產業集羣。我縣礦業經濟發展主要瓶頸在於科技創新,為此,我們要不斷強調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業的特點,不斷優化並適應科技型企業所要求的區位條件。同時,我們可以通過項目帶動、以引入若干具有競爭合作關係的骨幹企業為抓手,精心打造產業集羣,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礦業經濟規模化、精深化、集羣化發展。反梯度戰略是不少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的成功案例,我們完全可以在自然資源和基本的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膽發展和拓展礦業經濟,在產業鏈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優勢,以此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創新思維,突破工業發展瓶頸

1、跳出工業發展工業。修水工業怎麼抓?我們認為,有必要從一、二、三次產業內在關係中找到依據乃至辦法。三次產業具有內在的關聯性,而這種關聯性又必然影響着三次產業包括工業各自的發展過程,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要特別注重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和聯動性。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就為我縣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要繼續堅持。

從實踐操作層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農業乃至旅遊業優勢、品牌和名氣為抓手的工業經濟。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並營銷修水區域品牌,通過修水區域品牌的提高,進而優化修水工業區位條件,帶動工業發展。一、三產業為工業發展打造影響力,工業為一、三產業奠定基礎。

2、跳出修水發展工業。基於各地差異和經濟的互補性,我們要主動謀求跨縣資源的整合和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多贏共享的良性互動新格局。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對口支援的機會,另一方面,主動與周邊地理優勢地區、產業優勢地區對接,參與區域分工。

我們可以赴周邊地區廣泛協調並徵集意見,積極謀劃政府間合作並由此帶動政商全方位互動。一是可考慮將修水現代農業、旅遊業發展與周邊地區結合起來,支持並匹配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從而共享跨區域範圍工業發展成果。二是可考慮在與周邊對接過程中尋找工業分工的突破口,主動納入周邊工業分工體系,加大中間產品生產範圍和規模。依託周邊強勢產業並與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羣,慢慢發育,漸漸由低端集羣向高端集羣發展。在此過程中,要未雨綢繆,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體系,支持集羣的漸進升級,最終形成創新驅動的縣域經濟態勢。待時機成熟,再通過周邊尋求或直接尋求與外部更大區域範圍的對接,進而實現在更大範圍中尋找豐富的市場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企業資源等。

3、跳出融資看融資。越是粗放的工業發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賴銀行貸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業的融資衝動往往不符合貸款要求。銀行業是風險管理行業,銀行的信貸對象是集約化水平高的經營主體和項目。所以,我縣工業發展思路要逐步調整到企業集約發展、可持續發展上,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由此可見,信貸融資問題不僅僅是融資本身問題,而是縣域工業發展思路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低效率企業融資難問題恰恰在於低效率企業本身。我們要詳細診斷修水傳統工業中落後產能狀況並提出有效的優化舉措。

從另外一個層面看,融資問題的解決又往往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整體金融生態環境優化的角度來抓,單純的政銀企對接往往難以奏效。優化整體金融生態環境就是培育和增強修水經濟軟實力。

三、強化工業發展軟環境,培育有利於企業家成長的沃土。

1、打造企業家成長搖籃,培育商業文化。企業成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拔苗助長型的公共政策推動必然失效或扭曲企業投資行為。公共政策支持應從推動企業擴規模即達產達標向提升質量方面轉變,更側重於支持企業技改、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家及員工培訓。

企業家是生產要素配置和投資的決策主體,企業家是區域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來,經濟生活中無數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貧困與欠發達狀態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資本的不足。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王國中的國王”,一批具有寬廣戰略眼光、積極的市場開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創新能力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將是修水工業經濟騰飛的奠基者。企業家的經營能力是市場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也是經濟欠發達縣域經濟中最稀缺的資源。

如何培育、開發並利用好這個最稀缺資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見,企業家的培養十分重要,應列入公共培訓計劃,建議在縣委黨校開設企業家培訓專題班。可重點將返鄉創業人員作為修水本土企業家隊伍來打造,建立並搞活企業家協會,培育企業家間頻繁的的互動交流學習機制,瞭解並政策上支持企業家成長,逐步構建修水主流商業文化,一個地方商業文化氛圍的多少往往與一個地方經濟繁榮程度成正比。如果説融資問題是我縣工業運行面上的問題,那麼,企業和企業家素質才是影響或制約修水工業運行內在的根本性問題。

2、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打造一支規模充足、穩定性強的具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熟練一線工人隊伍,使其成為企業乃至我縣工業戰線的生力軍,並使其成為我縣產業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這將是我縣工業發展史上的一項戰略工程。實踐早已證明,產業工人隊伍的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實幹精神是產業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基於此,我們要突破傳統思維,在已有各種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礎上,還須大膽創新,大膽嘗試,研究性地開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藍領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長期產業工人培育與激勵政策,激勵廣大職工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逐步穩定並壯大現代產業工人隊伍,為我縣經濟發展建功立業。

3、從形象和品牌上抓工業。形象和品牌優勢可以通過努力獲取,並可大大緩解修水地理區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進修水行政體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設力度,維護經濟秩序,做出亮點,並通過各種媒體擴大宣傳,形成輿論優勢,以此來凸顯我縣本地特色,進而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時,當前要注意防範和避免非銀行金融機構行為可能導致的縣域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修水地區形象塑造,做好區域營銷,為大規模引入項目奠定基礎。同時,可考慮從修水發展歷史中尋找工商業文明成果和經濟發展線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點

1、突出強調並從政策上支持“科技強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將成為我縣工業發展的主導推動力。上世紀九十年代,我縣工業曾一度輝煌,就是因為我們敢為人先與科研結構對接,寧紅和上海中醫學院,康順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為此,我們要重視科技創新政策。大力加強與知名科技中介機構的對接與聯繫,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機構。以此擴大我縣科技信息來源渠道,通過科技資源,逐步優化修水的工業區位因素,這對急需技改轉型的傳統產業企業乃至新興行業企業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實行產學研協同發展模式。大力鼓勵和支持企業與上級科技部門、科研院所、相關行業知名科技企業對接,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當前我們需要在推動協同創新廣度和深度上有所作為,不拘一格地吸納各種創新資源,大手筆藉助外部創新資源快速提升我縣創新能力,大量科技資源的匯聚將無疑對修水跨越發展形成巨大推動力。

2、加大對企業家和工人的培訓力度,優化我縣人力資源狀況。我縣有部分企業家多年來從“草根”到“貴族”靠得是自己的經驗和不知疲倦的拼搏。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深知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具有時代發展眼光、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對企業長遠發展起着決定性因素。解決好家族管理、企業運作、戰略發展、核心競爭力等等問題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因此,企業家們渴望通過培訓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同時,我縣企業員工隊伍也缺乏經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訓。鑑於此,我們認為,相關部門宜迅速針對這種情況開展調研,瞭解需求,政企合作,達成共識,制定相應的培訓政策和制度。

3、加大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綜觀當今工業發展形勢,信息化已成為改善工業運行狀況、優化工業產能的重要關鍵手段,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是當今工業運行的基本特徵,信息化既降低了工業運行成本,又改善了工業運行的效率,可直接將工業運行推上快車道,加大支持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其因“兩頭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們可以制定並實施相應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幫助企業完成並運用信息化。

4、加大對區域物流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我縣傳統產業比重較大, “兩頭在外”企業較多,產品市場範圍較廣,工業企業對運輸物流的依賴性較強,為實現由易到難地優化我縣工業發展區位條件,物流業應作為當前修水最主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和先導性服務業來規劃、落實。物流業的先導性發展將有助於相應地改善我縣工業區位中的其他條件,比如可擴大修水工業產品市場範圍,降低工業運行成本。近年來,物流業的發展受到了各界關注,宏觀決策部門多次出台支持物流業發展的全國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緊調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數據,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同時,在國家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我縣物流業發展。

【第8篇】縣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縣工業園區調研報告

為促進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經濟強縣發展步伐,前不久,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縣統計局,先後深入鳳翔長青、柳林川口河等工業園區,通過座談討論、現場視察,赴高陵、蒲城、澄城工業園區學習考察等形式,對鳳翔工業園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此調研報告。

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鳳翔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跨入西部百強縣、打造魅力新鳳翔的戰略部署,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工業化的主戰場和經濟發展的新平台,攻堅克難,強力推進,園區經濟帶動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攀升,增長點不斷壯大、閃亮點日益增多、着重點持續加強,呈現出四方面特點:

一是各級重視。鳳翔縣委、縣政府將園區建設作為工業強縣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八大園區發展的意見》,明確了鳳翔縣園區發展的基本原則、總體思路、發展定位等措施要求。縣委(2022)9號文件,明確了八大園區的管理機構。各園區管委會特別是長青工業園區、柳林酒業園區、川口河建材工業園區管委會都相繼成立了內設機構,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圍繞園區建設編規劃、抓招商、搞服務,有力地推動了園區建設。

二是結構質變。去年,八大園區實現營業收入99.6億元,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占鳳翔縣工業總產值的76%),工業增加值25.3億元,税金4.17億元。其中長青工業園區202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4億元,gdp22.36億元,實現税收2.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334萬元,以鳳翔縣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實現了鳳翔縣二分之一的工業產值、四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榮膺中國投資潛力工業園區和全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進入全省“13115”科技創新工程首批重點產業園、陝西省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園區發展帶動鳳翔縣經濟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二次產業已佔到鳳翔縣經濟總量的60%,工業園區功居在首,使鳳翔縣從農業大縣轉變為工業大縣,逐步走向工業強縣,躋身全國縣域經濟成長性百強縣。

三是項目喜人。目前,鳳翔縣八大園區新上項目30個,完成投資26.82億元。其中長青工業園區徐礦集團60萬噸甲醇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2.56億元;國電寶二電二期擴建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8.1億元;投資2000萬元的東嶺焦化生產線除煙除塵系統已投入使用。柳林酒業工業園總投資22.6億元的西鳳擴建技改項目,廠房建設即將開工;川口河建材工業園投資15億元的冀東水泥項目已完成投資4.5億元,預計今年6月投產。這些項目的建設必將引領園區大發展、縣域經濟大飛躍。

四是環境改善。各園區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加大對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長青工業園投資5690萬元實施了創業東路建設工程、寶馮公路拓改硬化、園區信息平台、集中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極大地改善了發展環境。柳林工業園投資530萬元,實施了園區道路鋪設、排污管網建設、高壓輸電線路的改建等工程。長虹工業園投資320萬元,完成了園區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工程。同時縣上還圍繞投資環境,在鳳翔縣深入開展“落實責任、提高效率、優化環境”三項主題實踐活動,全面推行掛牌上崗制、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項制度,着力打造投資無憂的發展環境。

儘管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蒲城、澄城,特別是高陵相比差距甚遠。主要表現是:“散、小、弱、慢”。散:指園區產業集中度差,佈局分散,入駐企業門類繁雜、規模小,且大多集中在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產業鏈不長、附加值不大的傳統行業,產業關聯度不強,形成了園區的“土豆經濟”現象(而非“塊狀經濟”)。小:主要是園區規模小。除長青工業園區初具規模外,其他園區落户企業寥寥可數,只是零星的企業分佈在自然村落或公路周邊,沒有形成“眾星託月”之勢,看不到園區的雛形,缺乏一個園區基本的品味和檔次。弱:指園區功能弱,普遍缺乏合理的佈局和產業定位,多數園區沒有詳規和環評。園區僅劃定一個大致範圍,區域內的土地徵用、基礎設施等既無規劃更無建設。慢:雖然鳳翔縣一直強調舉鳳翔縣之力辦好工業園區,但實際工作中並未完全形成合力,發展緩慢。部分領導缺乏對園區發展實質性問題的深入研究,未把解決園區發展中的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園區開發建設涉及的一些部門過分強調按規定和程序辦事,囿於常規,不敢突破,碰到了“攔路虎”辦法不多,躊躇不前。同時,由於鳳翔縣工業園區效益不夠明顯,部分幹部羣眾對園區發展失去了信心,阻撓、漠視園區建設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的發展。造成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緩慢、進展不大的主要問題和原因是:

一、規劃滯後。鳳翔縣工業園區創辦起步遲,實際工作中,對園區的開發建設缺乏長遠的總體規劃,普遍存在着先有蛋後有雞、“建設跟着企業行、規劃跟着建設走”的情況,建設檔次較低。目前,八大園區中,只有長青、柳林編制了園區發展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環評。川口河園區管委會去年委託陝西中西部經濟發展規劃研究院,雖論證形成了《鳳翔縣川口河建材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綱要》,但由於規劃設計費及評審費數額較大(31萬元),自身無力解決,目前還未出籠。

二、瓶頸制約。土地和融資是制約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的兩大難題。建設預留地緊缺使項目引進欲上不能、預置無奈。由於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許多園區尚未成立,對園區建設所需各類建設用地需求及分佈預測不夠,造成園區用地指標嚴重不足。柳林酒業園區內雙鳳酒業、鳳凰神泉酒業多次申報擴大生產用地,但一直未審批,影響着企業產能提升。長虹工業園洽談引進三户企業,需200—300畝土地,由於報批困難,只好擱淺。融資艱難使園區發展供血枯竭。推動園區發展,有兩項工作至關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業。配套設施主要是地方政府的事。如今各園區管委會不具備貸款的主體資格,僅靠政府微薄的財政投入和較低的土地收益金,對龐大的園區進行配套設施建設,無異於杯水車薪。由於縣級財政艱難,因此爭取銀行貸款成為主要融資來源,而目前除國家開發銀行外,其它各大銀行很難貸到款。去年長青工業園在省開發銀行欲貸款3700萬元用於園區生態治理,管委會領導跑了近百次,磨破嘴,跑斷腿,一分錢也沒貸到。同樣現階段園區企業貸款難的現象也十分突出,企業靠自身積累和民間臨時借貸,難以保證自身發展急需資金,形成企業資金供應鏈的“斷裂”。建設資金嚴重匱乏,使園區建設舉步維艱。

三、“硬”“軟”不佳。硬件上,突出表現為基礎設施差。由於鳳翔縣還是吃飯財政,政府投入匱乏,園區基礎設施僅停留在“四通一平”的低水平建設上,園區內給排水、排污、環保、綠化、信息工程、文化等配套設施缺乏。部分供電、排水設施建設標準較低,不能抵禦災害性天氣的影響。鳳翔縣各園區還未建立“三廢”處理設施,沒有建成一個集中式污水處理廠,造成園區內排污渠道不暢通,外排污水不達標,引發環境污染糾紛。入駐川口河建材工業園的冀東水泥項目將在年內建成投產,但企業生產所需水(120噸/小時)將面臨問題,川口河地區為貧水區,冀東水泥公司已打深井5眼,均未找到水源,白荻溝水庫供縣城生活用水,不能長期保證企業生產用水。同時園區主幹路鳳麟公路目前破爛不堪,隨着冀東項目的投產,車輛的猛增,道路將不堪重負,影響着園區發展。鳳翔縣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同蒲城、澄城特別是高陵相比,差距極大。高陵縣始終堅持資金優先保證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向園區安排,10多年來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近20億元,全部達到了“七通一平”。區內道路、排水、電力、天然氣、熱力、閉路電視、廣場、垃圾場等基礎配套設施均建成投入使用。銀行、醫院、學校、工商、環保、公安等設立了辦事機構,大型酒店、超市、市場等三產服務業已初具規模。進入園區,綠樹花草翠柏蔭蔭,寬闊的馬路筆直光亮,現代化的廠房掩影於綠樹之間,勃勃生氣撲面而來,讓人賞心悦目。

軟件上,主要是服務欠優。有的職能部門利益至上,辦事效率低下、程序複雜、手續繁瑣,執法行為不規範、收費不合規、“吃、拿、卡、要”、檢查多,讓企業既氣憤又無奈。一些部門和單位在為客商服務過程中,仍然存在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園區項目建設中,周圍一些幹部、羣眾視企業為“唐僧肉”,為了自身利益向企業漫天要價、圍門堵路、無理取鬧,投資者叫苦不、欲哭無淚。企地方面,企業給當地羣眾用工、修路等事項得不到落實,羣眾意見大;個別大企業為做配套的企業人為設置障礙,限制發展。調研組學習考察的三個縣都把服務作為第一投資環境來抓,堅持拆“圍牆”、暢“通道”、建“窪地”。澄城提出了“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澄城發展,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投資環境,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客商”的理念,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服務園區建設。高陵縣在十多年的開發中,形成了一系列服務企業的制度和措施,如“三不工作日”制度,即不分工作日、不分節假日、不分白天與晚上,全天候24小時為企業服務;“三不辦公”制度,即在企業有關文書資料齊備的條件下,不出一個會議室、不超過兩個小時、企業不花一分錢,召開項目現場辦公會,為企業辦完立項、規劃定點、委託徵地協議、營業執照等縣內所有手續;“兩不批”制度,即沒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准,沒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同時批准簽字,任何單位、任何人不準亂檢查、不準亂收費、不準亂罰款。這些都不是形式和擺設,而是上至縣委書記、縣長,下至一般幹部都必須遵守的“高壓線”,一以貫之執行之,保證企業發展實現零干擾、項目建設實現零阻力。

四、體制不順。鳳翔縣工業園區管理體制除長青管委會是獨立單設的以外,其餘為部門與鄉鎮或鄉鎮和鄉鎮、鄉鎮同村聯合設立機構的管理模式,屬於鬆散性機構,人員都是兼職的,特別是園區管委會內設機構中的鄉鎮幹部一人身兼數職,既承擔着鄉鎮自身繁重的工作任務還參與着園區的具體事務,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相互掣肘現象。各園區管委會承擔着類似鄉鎮政府管理的職能,職責僅僅是銜接和協調一些事務,無權定事、無錢辦事、無政策行事,在協調部門、園區內企業之間的關係、園區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管理服務職能捉襟見肘。田家莊鎮政府創造條件設立了川口河園區管委會辦公室,投入1.5萬元購置了必要的辦公設施,2022年已支出辦公、交通等工作經費近3萬元,均佔用鎮機關的經費,維持工作極為艱難。管理模式直接影響工作實效,有名無實的管理模式使園區工作困難重重。

五、產業單一。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數年來,引進的項目都是受國家產業政策影響制約較大的企業,生產波動性大。對本地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利用不夠、結合不緊,根植性不強,鳳翔縣農業基礎雄厚,但糧食、果業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寥若晨星,產業較單一。園區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檔次偏低。截止目前,鳳翔縣進駐園區已投產和在建項目有一定規模的僅有 40多個(高陵縣279個),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4個(高陵縣81個)。園區蓄勢明顯不足,支撐乏力,令人堪憂。

建議及對策

工業園區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和主導力量,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的延伸。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和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工業園區作為一種新型的工業組織形式,有利於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進程;有利於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委員們認為,發展園區經濟,是鳳翔縣建設工業強縣的主抓手,更是衝刺西部百強縣的突破點。加快園區建設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希望所在。大家建議今後一個時期鳳翔縣園區建設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創新舉措,合力共為,堅持大手筆規劃、大氣魄運作、大力度推進,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鳳翔縣經濟發展的隆起帶、城市建設的示範區、小康鳳翔的輻射源。

一、首抓規劃編制、規劃是建設的“龍頭”和“靈魂”,規劃水平決定着園區建設的檔次和前景。要切實改變目前鳳翔縣園區“建設跟着企業行、規劃跟着建設走”的無序狀態,抓緊高起點編制好工業園區的規劃。編制規劃,一要突出“科學性”。各園區規劃應準確把握鳳翔縣的自身特色和發展潛力,從有利於發揮鳳翔縣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出發,對各工業園的發展規模、區位指向、產業佈局等進行原則定位,要實在管用,不能大而空。二要體現前瞻性。把園區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併審批,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相統一的規劃體系,合理確定城市功能分區,統籌建設用地,為經濟發展留足空間。同時應加強規劃環評,嚴格禁止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高污染、低效益項目和違背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進區。各園區都要加強企業環境整治,建立退出機制,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建設生態園區,確保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進行。三要保證權威性。規劃制定後,要一以貫之的認真執行,不因人為的因素影響園區的長遠建設, 不管人事怎樣更替,要像接力棒傳遞一樣,堅持“好中求快、穩中求進”建設工業園區。

二、破解土地、資金瓶頸、影響鳳翔縣園區建設的瓶頸主要是土地和資金問題。當前,各地的經濟發展瓶頸制約都在加劇,可以説,誰先破解瓶頸,誰就搶佔先機。加強園區建設,必須攻堅克難,重點突破制約瓶頸,集中各類要素向園區傾斜。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一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通過調整農保田範圍、調劑用地指標、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等措施,繼續保持土地供應總量。二要優化供地結構,重點向園區、大項目傾斜,滿足園區建設和擴容。三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對新進項目要嚴格按投資密度、投入產出率、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標供應土地。縣國土部門要抓住新一輪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儘可能多地爭取省市的支持,把園區的規劃範圍調整到位,儲備更多的發展用地。探索園區建設投融資新體制。一要創新融資方式。突破“一靠財政,二靠銀行”的思維定勢,既要因地制宜、因地生財,又要瞄準國際國內資本市場及其發展態勢,努力拓寬工業園區社會公益項目和城市基建項目融資渠道。二要搭建融資平台。工業園區不能作為主體貸款,但可以搭建融資平台,作為重大項目的“孵化器”和“推進器”,讓城建等投資公司參與園區大型產業項目的投融資,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的項目投資,為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城市功能提供投融資服務。三要進一步做好經營性用地收儲和“招拍掛”工作,謀求解決土地出讓收益的化;大膽採取bt、bot等投資模式運作園區開發,嘗試公開拍賣園區公用設施經營權、廣告使用權等,努力實現由建設園區向經營園區轉變。 四是對鳳翔縣的基礎設施項目要向園區擺佈,捆綁使用,集中發力,發揮綜合效應。五要通過探索建立擔保公司、繼續爭取金融部門支持、定期籌劃召開銀企對接會等形式,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題。通過以上多種途徑,有效解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確保園區持續發展。 三、狠抓招商引資、項目是立園之本,是園區的生命線。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必須以項目為主抓手,大上項目,上大項目,用大項目擴張大企業,用大企業引領大發展,形成增量和規模,提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一要精包裝。抓住當前國家擴大內需保增長一系列政策和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頒佈實施的政策機遇,結合鳳翔縣工業園產業培育和發展定位,科學謀劃,深入挖掘,開發包裝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園區發展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組建常年招商隊伍和專門班子跑省進京,向上彙報銜接,力爭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的計劃。縣發展計劃局、招商局等有關部門要精心指導園區產業項目的選擇、申報工作,做到“幹一看二儲三”,確保項目持續發展。二要廣引進。遵循規律招商,牢牢把握沿海資本轉移、產業內移、項目遷移的新趨勢,研究他們的發展取向和投資意向,推出與之對接緊密的招商項目。要突出重點招商,瞄準中國500強、外資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建立定期溝通磋商機制,力爭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和戰略投資者。要堅持務實招商,真正從本地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出發,尋找關聯地區、關聯產業、關聯企業,建立聯繫,開展洽談,增強招商引資的實效。三要重質量。嚴格執行項目入園條件和預審制度,鼓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園區產業規劃、高產出、高利税、高新技術項目進入園區,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園區檔次。

四、強推“一區三園”、為了避免資源浪費,便於統一建設和管理;減輕環保壓力,減少應對土地、環境等檢查的壓力,打造亮點園區,鳳翔縣工業園區建設目前應在整體推進的情況下,突出重點,主攻“一區三園”,以“一區三園”的快崛起,促進區域優勢快提升,在鳳翔縣形成“四馬當先、萬馬齊奔”的發展態勢。基礎設施要快進。路網是園區建設的破題之作。長青工業園區要搶抓列入全省100個重點園區的機遇,做好寶馮公路複線前期工作,實施馮長公路、甲醇項目區110kv變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利用園區工業預留地、河道地、邊角地,大力實施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建設等環保生態項目。柳林酒業工業園要提早做好百鎮建設二期項目實施前期準備,爭取專項建設資金,對鳳柳公路進行拓寬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酒業大道、西鳳東路,拉大園區框架。搞好園區項目的申報落實工作,力爭儘快啟動實施柳林中心廣場、園區主體浮雕、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品味。川口河建材工業園也要創造條件,啟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大園區綠化,搞好生態治理,改變園區現狀。當務之急是縣國土、水利、交通等相關部門要協助川口河園區解決三方面問題:一是冀東項目礦山採礦證的辦理;二是冀東水泥生產用水問題;三是冀東水泥投產後,鳳麟公路不堪運輸車輛負重的問題。扶持措施要跟進。縣國土部門要搶抓新一輪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切實做好“一區三園”相關土地用途的調整,全力幫助引進企業加快項目建設用地報批,使項目建設依法依規進行。建議縣上對柳林和川口河園區要加大支持力度,享受和長青工業園區相應的扶持政策,建立獎勵基金,支持這兩個園區做規劃、搞建設、引項目,促使盡快步入發展快車道。產業集聚要邁進。“一區三園”要針對自身產業基礎和產業發展要求,堅持補缺式、提升式招引,補齊產業鏈,提升產業羣,形成產業塊。縣城新區建設應與撤縣建市相結合,統籌謀劃,加快簽約項目的入駐步伐,配套跟進市民中心、體育中心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人文新區、活力新區。長青工業園要着眼陳長尹一體化,抓好甲醇、國電寶二電二期擴建、東嶺冶煉公司餘熱綜合利用和煤氣發電等重大項目建設,拉長煤化工產業鏈條,建設西部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柳林酒業工業園要圍繞打造百億西鳳、建設柳林酒城目標,全力促使西鳳酒擴建技改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協調構建西鳳與各民營酒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引進年產能千噸以上的白酒企業,重點發展制瓶、包裝、運輸等產業,建設以西鳳為龍頭、以鳳柳公路為軸線的白酒產業帶。川口河建材工業園要依託冀東水泥,整合園區內白灰、水泥企業,引進陶瓷製造、礦山開採、水泥建材、物流服務等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大項目,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產業、配套生產企業進入園區,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集聚。

五、傾力保障服務、工業園區建設是一項探索性的工作,只有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優化政策、超常扶持,才能跨越發展障礙,促進持續健康發展。一要創新體制。建議縣委、縣政府成立工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由縣主要領導掛帥,縣級有關職能部門、鄉鎮為成員單位,建立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定期聽取各園區工作彙報,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縣上應按照“精簡、統一、高效”原則,探索建立精幹高效、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新型園區管理體系,在人員調配和財政收益支配等方面,賦予園區管委會相應的管理職能、管理權限、帳户單列,建立既有利於調動園區積極性,又有利於規範上級監督和管理職能的運行機制。二要完善政策。建議對鳳翔縣的招商引資政策進行再研究、再細化,儘量使優惠政策具有靈活性、富有操作性。建議對入駐園區的項目在建設用地、費用減免等方面要根據實際採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個案而論的“客户政策”和“項目政策”,進一步吸引企業、留住企業。三要開展效能革命。把優化環境作為生命線、高壓線,出重拳、下猛藥予以解決。對破壞投資環境的人,要以鐵的面孔、鐵的心腸、鐵的手腕給予堅決打擊,要把園區當特區建,努力讓每一個入駐鳳翔的企業放開手腳發展。建議縣上開展“百人評議”活動,每半年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採取無記名、背靠背的方式,對所有與園區建設和企業服務管理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開展民主評議,將結果向社會公開,對連續兩次被評為末位的部門和當事人進行組織處理;屬垂直管理的部門主要責任人,建議主管上級將其予以調離。建議借鑑高陵縣的“三不工作日”、“三不辦公”、“兩不批”制度,用於鳳翔縣,保障發展。四要搬遷先行,做好園區羣眾工作。建議在園區建設中,為了減少工作壓力和建設成本,首先要堅持搬遷先行。同時各園區建設所涉及的鄉鎮和村,一定要重視徵地拆遷工作,全力配合做好羣眾思想工作,加大對羣眾的矛盾問題排查處理力度,全力確保園區穩定。縣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做好失地農民生活保障,讓農民失地不失業,生產生活有保證,致富增收有門路。

六、加快發展步伐 面對當前全國、全省各地狠抓工業求突破的激烈競爭態勢,鳳翔縣要在底子薄、基礎弱的艱難狀況下追趕超越,必須以先進地區為發展目標、以同類地區為比較對手,把園區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在鳳翔縣更加明確響亮地提出“舉鳳翔縣之力辦好工業園區”。要把園區建設融入鳳翔縣工業經濟發展大局,始終做到方向不偏、目標不變、力度不減。一抓考核。建議縣上將園區發展任務納入鳳翔縣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定園區考核體系和獎懲辦法,加強對園區各項發展指標的統計和考核。建立“重獎到人”的激勵機制,切實提高園區抓建設的主動性、抓項目的針對性、抓發展的積極性。二抓落實。堅決防止“重協議輕落地、重招商輕推進、重引進輕服務”的問題。對新引進的項目,要嚴守協議,削減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做到手續齊立即辦、手續缺協助辦,幫助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對在建項目,要組建專門的協調班子,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借鑑澄城經驗,實行縣級領導對企業從入園到開工建設直至生產發展實行永久性包聯服務,對重點企業實行“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形成“領導,部門協同,鄉鎮聯動,上下齊抓”的發展格局。三抓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形式,加強對園區工作的宣傳,讓鳳翔縣幹部羣眾都能看到園區建設所取得的成果,進一步把鳳翔縣各級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加快園區建設上來,讓鳳翔縣幹部都關心園區發展,讓人民羣眾都支持園區發展,真正做到舉鳳翔縣之力,迅速掀起新一輪建設工業園區的熱潮,促進鳳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早日躋身西部百強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5km8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