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篇1

今年以來,我鎮服務業發展切實抓住城市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立足實際,攻堅克難,務實創新,統籌發展,全鎮服務業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新的`增長。

一、今年以來發展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 2月份,我鎮完成服務業納税營銷 96865萬元,同比增長99.92%,佔年計劃目標的 6.87%;完成國地兩税57 2.04萬元,同比增長39.86%;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6xx年計劃目標的80.46%,其中,完成經營性投入5550萬元,佔年計劃目標的55.5%。從主要經濟指標分析,我鎮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增長速度較快,基本達到或超過了進度要求,這主要得益於新引進公司的快速見效。其中新引進的3家運輸公司預計今年可新增銷售 5000萬元,新引進的3家貿易公司可新增銷售8個億;同時,通過良好的服務,派克貿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銷售3億元。在抓好現生產的基礎上,我們還大力抓了招商引資,目前,有xxx銷售公司、著名汽車4s專賣店等一批項目正在洽談之中,保證了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情況。

按照年初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我鎮對重大項目高度重視,專人負責,層層落實,各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1、大合速二期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

(1)、登山步道。總長874.9米,已於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別墅。其中三棟別墅總建築面積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轉入外場施工,確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綠化、裝潢,並交付使用。

(3)、汽車通道。該通道連接尚書灣和安定寺,總長6800米,計劃於月底前全部完工,溝通刪節號景區。

(4)、會議中心。該項目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xx十八灣旅遊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項目相關規劃圖紙正在設計中,計劃於明年2月份啟動建設。

2、xx生態休閒農莊項目。該項目總建築面積 8000平方米,總投資 3059萬元。目前,大棚主體、內部各功能區工程建築已基本完成,內部設施正在調試之中;道路路面瀝青攤鋪也已結束;外場綠化正在加緊施工中,已鋪設草坪磚9000平方米;山體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務員培訓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相關手續也正在加緊辦理之中。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專門召集有關部門在xx召開協調會,對資金、工程進度及相關手續辦理進行了專題協調。整個項目計劃在明年 0月份竣工,並投入運行。

3、環鎮北路商貿街店面項目。該項目總建築面積xx年 0月份完工並交付使用。

4、集鎮 號拍賣地塊。該項目位於集鎮環鎮西路與人民路交匯處,總佔地面積74畝,總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總投資 .7億元,由市富安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一期佔地4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售樓籌備處也正在建設中。

三、服務業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鎮服務業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為:一是地處遠郊,服務業受城市輻射的影響較小,長期以來處於一個相對侷限的範圍內發展,發展服務業人氣不足;二是由於園區建設還未達到一定的規模,園區建設的帶動效應、小城鎮建設的集聚效應、十八灣生態修復帶來的積極影響還未體現,鎮區人氣聚集度不高,制約了三產服務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三是由於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土地進一步嚴格控制,同時,資金的不足也制約了物流園的啟動建設等等,似的服務業發展缺乏載體。 四、下階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重點。

下階段,我鎮將進一步立足胡埭實際,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發展,加快形成“一帶二區”的發展格局,具體為:

1、以沿山沿湖自然資源為依託,以市建設“山水名城“為契機,按照湖光山水旅遊城市的發展方向,保護生態,突出自然景觀的建設和文化底藴的挖掘,高水平發展休閒度假、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業,逐漸形成劉閭路以東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帶”。

2、以環湖公路、xx高速、xx鐵路的建成為契機,進一步發展沿路經濟,合理定位,發展現代物流業,並結合xx地區性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以物流為載體,依託工業安置區發展生產資料的交易、流通,逐漸形成“綜合物流區”。

3、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為方向,以經營城鎮為重點,依託集鎮區的土地優勢和人口向集鎮集中的機遇,藉助區外資本的力量加快發展房地產,逐步推出部分地塊,走向市場,積極引導農民居住向集鎮集中,增加集鎮的人氣;同時,以工業園建設為帶動,加快配套,發展辦公、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業,逐漸形成“集鎮中心商貿區”。

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市場化運作,做到重點突破和全面發展相結合,以人為本,科學布點,努力謀求胡埭服務業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在建項目的快竣工。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篇2

根據縣委、縣政府、縣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縣政協自8月中旬起,組織開展了全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赴堯渡、東流、香隅等地,實地瞭解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以座談的形式聽取了3個鄉鎮和縣民政、衞生等部門的介紹和工作意見,並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我縣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據調查統計,截至到目前,我縣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6萬人,佔總人口的15.8%;65歲以上老年人口5.8萬人,佔總人口的10.7%。預計到20xx年,全縣60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9.5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17%;65歲以上老年人數將達到6.6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12%。比例遠高於現行國際通行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説明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已引起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縣政協委員多份提案、社情民意涉及養老服務業,縣政府積極貫徹《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皖政〔xx〕60號)和《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池政〔xx〕4號)文件精神,在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做了積極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出台了相關政策措施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養老福利政策,高度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根據國家和省、市政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出台了《東至縣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東政〔xx〕15號),對全縣養老服務工作的體系框架、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並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責任單位、牽頭單位和時序進度,為加快我縣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和保障。

(二)加快了公辦養老機構建設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夕陽紅工程”建設機遇,通過財政投入、福彩公益金資助、上級項目支持等途徑,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或改擴建21所農村敬老院,總牀位達到3116張;投資2400萬元在縣城新建一所社會福利中心,佔地10畝,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擁有牀位168張。公辦養老機構已形成一定規模。

(三)探索了多樣化養老服務

一是拓展敬老院社會化養老。xx年以來,先後在堯渡、東流等13個鄉鎮敬老院,利用空置牀位,劃設一個院落或一個區域,開展社會化養老,共收養老人50餘人;二是探索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在東流鎮菊江社區、大渡口鎮渡口社區、堯渡鎮梅林社區建設社區日間照料站,可添置日託牀位190張;三是探索“醫養結合”模式。利用縣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和中醫院的醫療資源,成立了“東至縣中醫院老年養護中心”;四是鼓勵社會民間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目前有3家民辦養老所正在申請和建設之中。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篇3

為掌握全縣服務業發展情況,根據縣政府安排,我們對全縣服務業進行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服務業發展現狀

1、主要特點

一是服務業的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我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5億元,比增長13.2%;比的7.6億元增加14.9億元,增長2.9倍,年均增長12.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億元,比上年增長18%;國內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比35.1:37.0:27.9。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二是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新興服務業不斷湧現。近年來,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批發零售貿易、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郵電等傳統服務業在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提升改造方面取得一定進展;連鎖經營、電子信息、房地產開發等新型服務業態得到了初步推廣;金融保險、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潛力逐步顯現。,從服務業的增加值行業構成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21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9.8%;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4.83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21.5%;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14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5.1%;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73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21.0%;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43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10.8%;教育實現增加值2.33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10.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實現增加值2.23億元,佔服務業增加值9.9%。以上七大行業佔服務業增加值的88.5%。

三是服務業比重進一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全縣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統計資料顯示,我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5億元,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7.9%;實現税收(繳地方財政)1.51億元,佔全年財政收入的66.72%。服務業成為地方税收的重要來源,對税收收入的貢獻日益增加。

四是服務業成為增加就業、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渠道。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服務業的從業人數不斷增加,逐漸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成為吸納勞動者的新的增長點。不僅吸納了新增就業人口,而且承接了從一、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就業需求。據統計資料,全縣單位數332個,在崗職工31082人,而服務業單位數235個,佔全部單位數的70.8%,從業人員為19367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62.3%,比提高3.1個百分點。根據調查,從事服務業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有2504個,從業人員26580人,服務業已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狀況

一是商貿服務業穩步增長。全縣商貿企業法人單位共218家,其中批發零售業186家,住宿餐飲業32家;實現社會銷售收入58.7億元,實現增加值7.26億元,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32.3%。

經過多年發展,商貿流通體系逐步健全,商業設施日趨完善,全縣逐步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宏盛購物廣場、如海超市、家家福超市已初具規模,銀橋小商品批發市場輻射能力逐步提高,以金橋傢俱為代表的商中路北部傢俱市場、東方汽車商貿城為代表的銀河路汽車、摩托車市場、富東蔬菜批發市場、趙奎元棉花市場、白橋大蒜市場、商南農貿市場、展旺蔬菜市場形成全縣市場體系基本構架。

二是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企業29家,從業人員325人,營業收入5.27億元,實現增加值2.21億元;年底全縣機動車達到66701輛,比增長了48.1%,其中從事客、貨營運的車輛分別是206部、2508部,比增長了219%和337%;道路運輸行業完成的客運量、客運週轉量,貨運量、貨運週轉量分別為125萬人、1.3億人公里,290萬噸、3.01億噸公里分別為的1.6倍、2.6倍、1.4倍、1.4倍;在客運線路中,跨區線路已達24條(其中跨省線路5條、跨區線路8條、跨縣線路11條),高級車55輛,從事農村公交線路13條,中型普通客運車輛86部,營運里程334公里,日發送668個班次,覆蓋全縣962個行政村。新增城區公交車3部,安排2條經營線路,運營里程19.8公里。

三是房地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全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共17家,從業人員563人,房地產開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9億元,實現增加值4.73億元,上繳税金4139.33萬元。以來,完成房地產投資額為10億元,開發面積50.01萬平方米,銷售面積41.34萬平方米,入住面積23.91萬平方米,上繳税金8631.4萬元;進行土地招拍掛11宗,拍出面積1244畝,土地出讓金收益4.02億元。總之,三年來,房地產業為財政貢獻4.883億元,年均1.63億元,不僅如此,對我縣的建築建材、交通運輸等行業也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推動了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金融業穩健發展。,全縣金融保險業48家企業,從業人員405人,實現增加值1.14億元,税收1212萬元。現有金融機構6家,包括農行、建行、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農發行,齊魯銀行入駐商河,下設1個營業部;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分別於1999年、撤併至濟南。目前在機構網點、從業人數、業務發展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是農村信用社,擁有城區網點30個,在各個鄉鎮駐地均有營業機構;郵政儲蓄銀行設有2個物理網點,21個鄉鎮郵政所均為其代辦金融業務。截止末,縣各項存款餘額459849萬元,較上年增加80420萬元,增幅21.20%;各項貸款餘額264803萬元,較上年增加73594萬元,增幅38.49%。

保險機構9家,其中人壽保險5家,主要包括中國人壽、中保人壽、太平洋人壽、新華人壽、平安人壽,財產保險4家,包括中保財險、大地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安邦財險。保險業務收入12500萬元,業務支出6562萬元。

五是新興服務業快速推進。隨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產業比如文化產業、科技服務業、信息產業、中介服務業等迅速興起。據統計,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企業單位達11家,從業人員增加24人,主營業務收入達207萬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達50家,從業人員增加257人,主營業務收入達5031萬元;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企業14家,從業人員157人,主營業務收入達7.9億元;文化、廣播電視等企業13家,從業人員95人,主營業務收入達4.36億元。

六是非盈利性服務業職能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醫療衞生、教育、市政公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社區服務等得到了重點發展,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強化,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據統計,非盈利性的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達297家,從業人員增加1780人;非盈利性的教育行業達133家,從業人員增加6058人;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行業單位數達1548家,從業人員達13314人。全縣非盈利性服務業增加值為5.29億元,佔全部增加值比重23.5%。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

1、編制並實施服務業及專項規劃,發揮規劃引導作用。

我縣編制並實施《縣“十一五”服務業發展規劃》,之後完成《縣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__)》、《縣區域衞生髮展規劃(—20xx年)》,近期初步編制完成商業網點規劃、鎮村體系規劃、温泉服務業基地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專項規劃,規劃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

2、實施城鎮化戰略,構築服務業發展平台。抓住濟南市“北跨”戰略實施的有利時機,以環境建設為總抓手,制定加快小城鎮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大投資力度,發揮重點小城鎮的示範和帶動作用,使我縣城鎮人口快速增長,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投資環境極大改善,逐步形成了“縣城—中心鎮—一般鎮”三級城鎮網絡。懷仁、玉皇廟、龍桑寺、鄭路等小城鎮進一步完善,賈莊鎮“城鎮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初見成效。

3、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和條件。

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修建縣鄉及城區道路,逐步完善城鄉交通網絡體系,打通商東路,改建田園路,完成鑫源路、青年路、興隆街、富民路、商中路北段等城區道路整治,完成文昌河景觀整治和濱河公園建設,新增綠化面積68.8萬平方米,城市容貌景觀顯著提升;新型出租車投入運營,弘德街及弘德片區、田園路裝飾建材特色產業街項目開始啟動,鋪設雨水、污水、供熱和煤氣管線20.3公里,新安裝路燈607杆,城市功能有新的提高。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地熱研發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規劃建設温泉服務業基地,升級改造城區公交出租車輛,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發生明顯變化。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龍懷路、商胡路、白玉路西段竣工通車,新建行政村內主幹道90.7公里,完成危橋改造9座,城鄉交通環境有了新的改善。為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4、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房地產業發展。

城區環境的改善及市民房產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促進了我縣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隨着我縣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城區環境的改造,招商力度的加大,一大批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相繼進駐我縣,給我縣房地產業帶來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我縣樓盤開發的品質和檔次,推動了全縣房地產業的有序競爭和良性發展。

5、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政策,做大商貿服務業。

一是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健全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嚴格標準、整體推進的思路,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認真開展布局選點,着重抓好規範,全面推進農家店的建設工作。截止底,建設鄉鎮直營超市一家,新建和改造日用品農家店798家,農資店145家,全縣行政村農家店覆蓋率達到了89%,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承辦企業的經營範圍不斷擴大,對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二是全面落實“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惠民惠農政策,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嚴格工作流程,規範運作,把好網點備案審核關,加快補貼審核進度,及時兑現優惠政策。截止到6月,全縣家電下鄉備案銷售網點有41家,錄入系統的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達到54333台,累計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達10279萬元。家電以舊換新銷售備案網點15家,錄入系統的以舊換新產品銷售量575台,實現銷售額229.97萬元。

三是狠抓農村市場項目建設,帶動服務業檔次提升。立足引進大商場、大市場等大項目,引進和培育大品牌,同時培育自己的品牌把重點企業做大做強。

6、落實國家擴大內需任務,加大投入,推進社會服務業。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文昌實驗學校、實驗中學西校區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農村中國小校舍3萬平方米;加快推進三級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縣醫院病房樓交付使用,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縣中醫院病房樓建設順利推進,六個鄉鎮衞生院擴建工程全部竣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城市展館投入使用並對外開放,改造建設文化大院10個、農家書屋110個,12個鄉鎮文化站通過市級驗收;五保供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新建和改建了12處敬老院,幾年來,累計投入敬老院建設資金2100萬元,各類房屋共計1156間,建築面積達3.4萬平方米,其中院民宿舍956間,容納牀位1912張,可滿足全縣90%集中供養率需要。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篇4

農村服務業是指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多種經濟形式、多種經營方式、多層次多環節發展起來的一大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農、林、牧、漁服務業;二是鄉鎮企業口徑下除農林牧漁業、採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以外的所有產業;三是農村公共服務業。發展農村服務業是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農村服務業作為農村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後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户,採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瞭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市農村服務業現狀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為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 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我們全面落實中央和省農業農村政策,不斷加大惠農措施,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43.7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餘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餘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為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緊緊圍繞糧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龍頭企業和專業生產基地,對農產品實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708家,年銷售收入 在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87家,龍頭企業帶動原料生產基地面積擴大到340餘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225.4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為113.97億元,銷售總收入達230.54億元,帶動農户134.9萬户,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15.4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9.93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並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xx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羣眾達360多萬人。

(四)農村合作經濟獲得長足發展。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並把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與培植農產品加工專業户、專業村、專業生產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糧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項目,着力形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目前全市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95個,並且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樑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xx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户40多萬户,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二、現階段農村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村服務業,儘管近年來已經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農村服務業的思路還不夠明確,體制、機制、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服務業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業等領域,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的問題比較突出,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有限,使農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長緩慢。同樣我市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但由於龍頭企業不足,中介組織偏少,品牌開發不夠;農副產品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生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農副產品檢測手段落後,檢測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影響了我市優質農副產品進入各大城市市場及高檔超市進行銷售,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為經濟優勢。

2、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村服務業歷來重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和農業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而嚴重忽視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建立和市場信息發佈等經營性服務。而且由於長期缺乏總體規劃,農村服務業基本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這樣的狀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難以取得農村服務業自身的發展,會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

3、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管理規範化程度較低,多數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場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務;二是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普遍缺少農藥殘留檢測設備、微機聯網、先進計量器具和先進的信息連接發佈平台;三是市場交易者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入場交易的買方多為個體農户或農户自主形成的聯合體,外地大客商、知名農產品企業少;四是交易產品以原產品和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行業分佈上看,從事種植、養殖等生產週期較長等行業的人才較多,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農產品流通人才、農村經濟人、專業合作經濟帶頭人和協會帶頭人相對較少。

5、農村服務業規模小、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低、競爭能力弱,抵禦風險能力低。據調查,我市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服務業組織是農户依託一些種養業大户發展起來或是同業聯合組成的,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不能形成規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業務範圍僅侷限在一個鄉鎮或一個縣的經濟區域內,缺少同類組織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合;專業類型主要集中在經濟效益較低的種植、養殖業等方面,很少涉足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等領域,導致農村服務業組織服務功能弱,內部約束機制及抵禦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薄弱。再加上人們品牌意識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優質產品不能實現優價,有的甚至靠貼牌才有銷路等等,大大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不斷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市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量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55.54萬噸、棉花9.2萬噸、蔬菜(含瓜果)951.63萬噸、肉禽蛋水產品215.16萬噸,農產品豐產豐收既滿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產消費的需求,也為全省、全國做出了突出貢獻。隨着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國際國內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生物能源等行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費對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上漲趨勢將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這是我們加快農業發展的絕好機遇。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我市農產品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還有人多地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直沒有解決農業生產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問題,要素沒能夠充分自由地流動,也不利於農業規模化經營;再加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病蟲害侵襲頻繁以及自然災害影響等原因,惠農政策的好處、物價上漲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與農民打工和其他行業收入比,比較效益還是明顯下降。因此,發展農村服務業已經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和歷史 必然。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市情,把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現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和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現狀,就進一步加快農村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上下聯動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市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出發,大力推進農村服務業發展。一要認真宣傳發展農村服務業的必要性、可行性,統一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營造上下聯動的發展氛圍;二要在市、縣、鄉三級政府建立農村服務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考核機制,特別是各鄉鎮要把主要職能放在搞好農村服務業發展上,要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抓好農村服務業建設;三要構築農村服務業發展平台,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儘量縮小農村服務業與城市服務業之間的差距,為全面提高我市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四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參與我市農村服務業,增加總量,提高質量,促進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二)抓緊制訂農村服務業發展規劃。要使農村服務業得到合理佈局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科學規劃,要牢固樹立“以工補農、以農促工”的發展理念,按照“抓二帶一促三”與“抓三帶一促二”相結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點、合理佈局的原則,有計劃地在全市建設了一批糧、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種子等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和綠色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搞好一定區域內農業經濟綜合開發的同時,重點抓好幾個主導產業,特別要把一種或幾種產品做大做強,切實做到批量大、質量好、貨源穩,有利於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創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帶和產業羣。要立足於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實施品牌興農工程,引導廣大農户參與到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品牌認證中來,實行品牌化經營,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優質品牌,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叫響“**特產”口號;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按造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建設,對已建立起的243.7萬畝標準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檔案,確保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嚴格實施標準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

(三)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大力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鼓勵分散的農户結成合作社與各類龍頭企業進行交易,切實解決分户經營與統一市場對接問題,讓農民進入到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銷售領域,使合作社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等銷售網絡,從而讓農民分享到二、三產業的利潤,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要以種植、養殖優勢為基礎,着力拉長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產業鏈條,不斷提高產業效益。積極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農村種養大户、農業技術人員等牽頭創辦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按造“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和營銷專業户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要積極鼓勵依託農村販銷大户、經紀人和生產大户、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農村現代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業技術推廣、供銷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並在其中選擇和培育一批優勢明顯、運行規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市場品牌叫得響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示範單位,在買、賣、銷、等各個環節發揮作用,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農業合作組織帶來的好處。

(四)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和引進一批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解決千家萬户小生產和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矛盾的必然選擇。圍繞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優勢,要着力加強農副產品加工業。一是大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業,帶動雞、牛、羊、豬等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二是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鞏固和發展我市全國糧食基地優勢,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設;四是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進一步提高林果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採取建立風險基金、制訂最低收購保護價、按農户出售產品的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方式,與基地和農户簽訂服務和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實現企業和農户雙贏的發展目標。要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努力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開發、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拓展農業功能,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大、帶動輻射面廣、精加工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着力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把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產車間延伸到農村一線,實現企業技術、資金優勢與農村勞動力、土地資源的有機結合。

(五)抓好市場建設。按造“內建市場、外設窗口”的原則,繼續加大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功能配置。在農產品主產區、傳統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鎮駐地,建成大量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和專業市場,通過鄉鎮農貿市場、大宗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城市綜合農貿市場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市縣鄉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散功能強、輻射面廣、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讓農產品貨暢其流、實現增值。繼續加快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縣城和中心城鎮為重點,以連鎖超市、便利店為主要流通業態,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村地區流通設施升級,構建適應農民需求的生活服務體系,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立覆蓋鄉村、服務規範的新型流通服務網絡,形成集科技服務、信息交流、消費服務、文體娛樂、醫療服務、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構建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網絡等功能在內的現代物流體系,使我市農副產品真正實現“物盡所值、貨暢其流”。

(六)切實發揮政府在農村服務業發展的主體作用。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多,農民收入低,城鄉差距長期存在是我們的一大特點。要按照各級政府在教育、文化、醫療衞生、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職能,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服務供給,逐步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社會滿意度,為各類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的要求。一是要繼續加強農村通訊和“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產品流通設施和消費品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二是要依託和利用現有供銷、農技、中國小信息化工程和黨員遠程教育網絡等便捷、通暢的信息通道,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延伸信息服務範圍,推動城市技術、信息、指示燈願向農村傳遞,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為農民提供包括技術、信息、加工、運輸等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配套服務。三是要突出抓好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培育發展勞務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小城鎮、大中城市和國外轉移的步伐,實現由本鄉本土向縣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體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掙錢向回鄉創業的轉變。要規範勞動者、企業和市場中介組織的市場行為,進一步打響**勞務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聯通市、縣、鄉三級的畜禽、農作物病蟲害監控防治體系,確保農副產品生產安全。要整合技術服務資源,將全市農業、畜牧、林業、科技等部門的技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要進一步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整合各級各類檢驗檢測設備的力量,建立農業、畜牧、質檢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畜禽、林果生產區建立快速檢測點,實現農副產品生產、運輸、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檢驗檢測,確保農副產品的優質、安全。

(七)、培養現代服務業人才。發展農村服務業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視培養適應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及時調整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結構,為現代服務業多培養適用人才。以“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工程”和“陽光工程”為重點,制定農民培訓規劃,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育新型農民,為現代化農業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發現、培養並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有闖勁、重實幹的農村服務業的業務骨幹, 吸引服務業人才向產前產後集聚, 從而帶動農村服務業的全面發展。

縣服務業發展調研報告篇5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國西部千里生態休閒旅遊大峽谷的戰略構想,圍繞縣委“三縣建設”目標,依託高峽平湖、長湖竹海、羣峯疊嶂、林茂水清等優勢,充分發掘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態休閒旅遊品牌,把現代服務業建設成為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1)交通運輸、批發零售和餐飲服務分別佔第三產業增加值30%。20xx年下半年,新城集鎮三產服務業呈現下降趨勢,消費低迷,由於經濟在這幾年內都屬投資拉動型經濟,新城集鎮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商業網點、餐飲、賓館、娛樂、加油站點等設施不健全,社會消費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2)物流業、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和旅遊服務業將成為未來幾年重點發展行業和支撐。

(一)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一是縣域經濟底子薄、規模小,縣域經濟自身幾乎無自我積累、循環發展能力,屬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二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低,貧困面大,與全省水平差距大,與全國更大。三是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巨大,生態保護與自我發展矛盾巨大,承擔的生態保護任務與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機遇。一是國家將繼續實施“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保民生”等宏觀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務院將烏蒙山區立為新一輪的重點扶貧區域,將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生態建設和民生等領域的支持;二是雲南省打造昆水經濟發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構建沿江綠色經濟發展帶以及建設特色小集鎮羣的戰略部署,使有更多的機會爭取上級的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國家和省將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突出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以縮小城鄉差距,為我縣加快城鄉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四是融入長江上游經濟帶、成渝經濟圈、昆水經濟走廊步伐將加快,特別是國家已經批准的成渝城鄉統籌實驗區,必將有力地拉動我縣經濟發展,經濟社會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是縣發展的加速期、結構的調整期、矛盾的凸現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突破期,我們要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創新發展模式,推動轉型發展,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

把發展服務業與增強城市功能、促進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以物流和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升級發展,努力提高服務業比重。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向,構築面向生產和生活、面向廣大農村和城鎮、體現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着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服務、信息諮詢、旅遊和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工農業生產互動發展。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大力發展創業成本低、吸納就業能力強和市場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務業,全面提高服務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水平。順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的需求,以居民住宅為重點,積極推進房地產業發展。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社區服務業,創新社區服務形式,鼓勵發展設施維修、病老護理、社區衞生、美容和健身娛樂等社區服務業。加快以山水人文、生態、湖濱資源為依託,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業,形成二線三區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到20xx年三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4.3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其中:交通運輸佔15%,餐飲服務15%,批發零售佔15%,物流佔20%,非盈利性收入佔20%,金融佔10%,其它佔5%。

一是構建服務業發展平台,為服務業發展奠定基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設施建設,構建綜合運輸網絡體系;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打造產業發展載體;打造服務業集聚區,推進服務業集聚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解決羣眾有錢消費問題。建設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設成為以倉儲、運輸、配送為主的現代化、開放式和多功能的綜合物流基地,實現貨物集散、中轉、配送、物流信息服務、商品展示交易、貿易洽談及電子商務等綜合商貿流通服務功能。加快建設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網絡,堅持“以港興縣”,以縣城為依託,以黃龍溪貨運碼頭、南岸銅船貨運碼頭、會儀貨運碼頭將為次樞紐,以沿江港口、客運碼頭、旅遊碼頭、金沙江港航配套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航運交通建設。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園區,加快建設集裝箱港口和物流園區,構建高效銜接的綜合物流運輸體系,推動現代物流加快發展,建設快速通道,構建集倉儲、加工、調撥、配送於一體的集輸運基地,打造服務滇川結合部區域的物流中心。積極引進國內物流集團、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在設置分支機構,依託郵政、大型物流企業整合全縣物流資源,發展壯大本地商貿物流企業。積極發展大型交易市場、連鎖商業配送、電子商務物流,加快發展航空快件快遞、電子商務業務,積極培育連鎖經營、倉儲式商場、特色商業街區和專賣店等新型流通業態。

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羣眾敢消費問題。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確保羣眾有吃、有住、就醫、就學、養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四是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解決羣眾有地方消費問題。依託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黃金水道,打造向家壩庫區精品旅遊品牌。其主要特色為集大壩水利樞紐工程、壩區不夜城、高峽平湖、湖濱生態城鎮、長湖竹海、農家生態風情園、水上游樂等為一體。實施“旅遊精品”戰略,大力開發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把旅遊業培育為新興支柱產業。加快縣城、旅遊城鎮、景區景點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加快建設新縣城b區特色商業街和c區四星級旅遊度假區,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爭創全國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歷史文化旅遊多元化發展和融合發展。重點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壩峽谷庫區等精品旅遊景區。最終形成以向家壩庫區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態湖濱資源為依託,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安全快捷、溝通旅遊交通骨幹網的進出通道,建成縣域旅遊小環線,推進旅遊區域協作,建設滇東北與川西南旅遊無障礙區,與周邊地區共同建設和完善旅遊中環線和大環線,促進旅遊資源和客源市場共享,明顯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遊紀念品、綠色特色食品開發,延伸帶動商貿、餐飲、物流、娛樂、文化等服務業的繁榮發展。

五是堅持擴大開放,發揮鮎魚效應,推進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國內知名的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投資經營服務業,帶動服務業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396k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