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調研報告

二 級 院 系:

專 業 班 級:

學號:

姓名:

指 導 老 師:

大學生網絡素養調查報告

組員:

班級:

摘要:伴隨21世紀成長起來的新時代大學生,被稱為網絡的"原住民",網絡素養將是貫穿他們一生並幫助其融入社會的工具,如何有效融入並應對日漸豐富、瞬息萬變的網絡環境,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本文通過對大學城部分學者有關"網民素質"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結合"大學生網絡網絡素質"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了網絡對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利用、處理、評價等行為。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素養 文明 法律法規 自我管理 建議

一、引言

據CNNIC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 報告》(2020),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

(一)研究背景

作為網民羣體中數量和發聲量的主力軍, 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尤其值得關注並加以研究, 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羣體 的網絡素養是提升國民整體網絡素養的關鍵一環。

(二)研究內容

1、本次問卷調查採用網絡調查的形式 。

2、本研究隨機對大學城高校部分學生進行了網絡素養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問卷佔比100%。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二、關於大學生網絡素養調查的概述

運用網絡信息為自身生存和發展服務的素質能力, 主要包括網絡媒介認知素養,網絡媒介甄別素養、網絡道德法律素養、網絡安全素養、網絡行為自我管理素養進行調查。

1、調查顯示:學習、娛樂、購物、交友是大學生上網的四大主要動機

2、調查顯示:在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依據的多項選擇上近半數的大學生都不會人云亦云地立即輕信網絡信息的傳播,而是比較理性地選擇了查閲之後再進行判斷。

3、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途徑廣泛,對信息具有一定的鑑別能力。

4、當代大學生具備基本道德素質,但信息道德法規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5、當代大學生雖掌握了基本的道德意識和網絡知識,但對於網絡信息法規知識儲備不足,媒介行為責任感有待加強,其價值觀仍需正確的引導。

三、關於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網絡媒介認知素養

1、當代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的成長伴 隨着智能手機、網絡電視的發展。調查結果反映,而在日上網時間調查選項中,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較長。26%的大學生日上網時間在8小時以上,38%選在6-8小時之間,13%選擇在4-6小時之間,23%選擇4小時以內。據此可知當代大學生用於上網的時間 相對較多,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2、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報紙、廣播、 雜誌在作為信息來源方面遠遠落後於網絡。調查結果反映,62.8%的大學生活中主要享受網絡帶來的娛樂功能,50%的大學生使用其社交功能,67.4%的大學生運用網絡進行學習和查閲資料,29.1的大學生應用以其他用途。

(二)網絡媒介甄別素養

據調查顯示12%經常參與微博、論壇、貼吧、社區等公共網絡平台上發佈的信息, 只要是熱點問題都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69%偶爾參與,只有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才會參與討論,26%很少參與,只是圍觀,23% 從不參與,也不關注。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首先對信息有一個基本思考判斷的過程,這體現了大學生羣體較高的言論道德意識。

(三)網絡道德法律素養

1、42%大學生認為網民不可以參與網上各種新聞事件討論,不可以隨意發表各種信息,言論受到限制。58%大學生認為可以,網民有言論自由。但一味認可言論自由,而看不見言論自由背後本身的不合理性,並對不良信息的危害缺乏足夠的認知,這對於網絡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負面作用。

2、11. 29.1的大學生看待網絡上對某事情的討論大部分是理性,有自己的判斷,48%盲目跟風,40.7%傾向情緒化,甚至出現惡意攻擊謾罵的行為。12.8%不關注。

3、14%的大學生非常同意網絡能通過干預來幫助解決社會現實問題,36%比較同意,40%不太同意,10%不同意。

4、據調查瞭解,2%的大學生非常瞭解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33%的人比較瞭解,45%的人不太瞭解,20%的人不瞭解。

5、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雖掌握了基本的道德意識和網絡知識,但對於網絡信息法規知識儲備不足,媒介行為責任感有待加強,其價值觀仍需正確的引導。

(四)網絡安全素養

1、當代大學生網絡安全認識較為模糊,網絡維權的勇氣有所欠缺。網絡具有匿名性、隱蔽性的特點,因此在網絡上的發言相對也缺少了約束,降低了現實社會中道德和法律的力量。

2、44.20%大學生認為網絡暴力是一種情緒發泄的行為,60.5%認為是盲目的無意識跟從,62.8%認為是部分人的自我炒作,36%的人認為是正義感的突然爆發以至於失控。

3、遇到有人惡意在網絡上散佈不良信息,5%大學生選擇接受,20%不予理睬,31%跟朋友道清其不良信息,37%選擇舉報。

4、將自己或他人受害視頻發佈到網絡上是否具有合理性?14%大學生認為合理,利用公眾輿論打壓施暴者;27.9%認為合理,自己就是受害者要求得到社會幫助;50%認為不合理,視頻真假有待懷疑;17.4%認為不合理,家醜不可外揚;43%認為具有雙面性,發佈視頻原本是為了為受害者發生,也可能有心人藉此虛假炒作。

5、當有人受網絡暴力後產生輕生的想法,14.1%表示沒參與,不關我的事;22.4% 認為這個人承受能力太弱,加以嘲諷;,25.9%參與網暴,覺得自己錯了不應該這樣;36.5%認為網絡可怕;20%覺得這個人太傻,網絡不能當真;40%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以後謹慎發言。

6、當代大學生網絡安全認識較為模糊,網絡維權的勇氣有所欠缺。網絡具有匿名性、隱蔽性的特點,因此在網絡上的發言相對也缺少了約束,降低了現實社會中道德和法律的力量。

(五)網絡行為自我管理素養

1、大學生如何分析評價搜索得到的信息?24.7%的大學生表示簡單瀏覽;44.7%仔細閲讀,做出判斷;43.5%查找出處,從發佈者權威性角度來判斷;41.20% 與他人探討後做出判斷。

2、大學生認為公民應該具備網絡道德,40%認為通過加強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度途徑可以加強網絡素養教育,62.4%認為推行網絡實名制;69.4%認為完善網絡法律法規;68.2% 加強社會監督力度;48.2% 開展公民網絡道德教育活動。

3、大部分學生認為公民應該具有誠實,守信,文明用語,遵紀守法的網絡道德。

4、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加強校園網絡素質教育,政府加強網絡信息監管,提高自身網絡意識。

四、相關成因的討論或措施

(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建設,構建良好網絡秩序。

自由表達脱離了法律和倫理的約束和把控,就容易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網絡的傳播秩序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公民的言論自由即便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也要遵守法律底線。因此,政府層面應當不斷完善網絡媒介相關法律法規,制裁網絡犯罪,維護傳播秩序。同時,各個高校應主動建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管理體制,大力宣傳、組織學習國家出台的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引導學生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豐富法律知識儲備,能夠將敬畏網絡法則、守住文明底線作為大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積極、正面、健康的心態參與公共生活,文明“網上衝浪”。

(二)明確培育目標,強化師資課程建設,搭建高校網絡素養培育體系。

高校作為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的主要教育場所,要主動建立大學生網絡素養管理機制,重中之重是要明確大生網絡素養培育的目標和標準。凝練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基本組成內容,一是首先應當熟練地運用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對於信息的傳播方式和過程具備一定的瞭解,清醒地意識到網絡平台在當今時代背景和公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明晰哪些網絡行為會違反道德原則、觸犯法律;二是對於網絡海量信息具備一定的獲取能力和甄別能力,能夠利用網絡資源有效解決實際問題,保持質疑的精神和不會盲從的態度;三是大學生對於網絡的應用、選擇、上網時間都應具有清晰明確的計劃、目的和強烈的自控能力,具備一定的消化負面網絡信息產生的消極影響的能力;四是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能夠主動利用網絡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主流聲音,堅決抵制外來低俗文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在明確上述培育目標的前提下,高校應該集中力量培育專門的師資隊伍對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網絡素養教育。客觀來講,目前我國國民整體都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專門的網絡素養教育。因此,即使在高等教育場所,教師相對於學生羣體的網絡素養也並無特殊應付之法。因此,要對大學生加強網絡素養教育,首先要構建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團隊,由政治素質過硬、熟悉教育規律、熟悉網絡傳播規律、具備網絡敏感度和強大應變力的教育工作者組成。只有深刻意識到網絡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保障過硬師資隊伍的建立,才能不斷創新教育手段,及時跟進推動大學生網絡素養培育,使得網絡成為高等教育的新場域和新載體。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強化責任意識,接受系統、完善的相關培訓,自覺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水平,言傳身教;其次要組建團隊,結合本校、本專業學生特點,研發具有針對性和實操性的網絡素養提升相關課程,利用第一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充實網絡素養理論基礎,並圍繞相關領域展開縱深化研究,進一步探索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困境、提升路徑,明晰規律,挖掘經驗;同時,高校教師應當主動利用網絡平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和日常管理,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把關者”和“領路人”。

(三)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責任意識。

提升網絡素養主動作為提升網絡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更是一項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努力的社會化系統工程,而大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教育的主體。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主動成為營造良好網絡氛圍的“淨化器”。發揮朋輩教育在網絡素養教育中的作用。一是注重加強網絡素養理論相關知識學習,牢固樹立相關法律法規意識,提高網絡道德內化意識,使網絡成為現實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二是提高熟練應用網絡進行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能力等,使網絡成為學習的“助推器”,這也是踐行網絡規範的過程;三是不斷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具備揭露和打擊網絡詐騙等不法行為的勇氣和能力,使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百花園”;四是大學生應培養質疑精神,不斷提高鑑別能力,注重理性思考,對於低俗和庸俗的不良風氣,有悖於網絡和社會道德、損害網絡和社會文明、有損網絡和社會和諧的事情堅決抵制,使網絡成為互相交流的“朋友圈”;五是善於利用網絡創作格調高雅、健康、積極向上、優秀的網絡文化傳播作品,弘揚社會主旋律和正能量,使網絡成為涵養情操的“百寶屋”。

參考文獻:

[1]郭琳.自媒體視野下高校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調查和提升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21(31):73-76

[2]歐陽九根.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271):133-134

[3]王大剛.當代高職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職大學報,2021(5):91-9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7y54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