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素質教育教研調研報告

素質教育教研調研報告

素質教育面面觀

素質教育教研調研報告

段積環

素質教育的最初思想是在1985年5月召開的第一次全教會上,鄧小平同志説:“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這段話被教育界公認為是素質教育思想的源頭。到1994年6月召開的第二次全教會明確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的素質教育概念,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再到1999年6月召開的第三次全教會的主標題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素質教育的地位更加凸顯、鮮明、重要。2010年7月第四次全教會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素質教育思想一以貫之,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但一直以來素質教育未能全面落實,或者説是未能落到實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未減,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的頒佈足見素質教育的實施勢在必行,噩待落實。那麼為什麼一直以來素質教育落實不夠或效果不佳?素質教育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是否相勃,存在怎樣的關係?藝術類課程在素質教育中到底能發揮怎樣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為覺得首先是我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曲解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真正意義,這也成為領導不重視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導致藝術老師在教學中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過程和方法使用把握不準,有失偏頗 ,以致還產生素質教育就是音體美教學的看法,這樣就失去了開展了音體美課的真正意義。下面就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大家談談我的看法。

一、素質和素質教育

素質在一般意義上就是指一個人物理意義上存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和屬性,是生理和心理反應的條件。教育學和育人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是指人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後天教育訓練以及環境影響所獲得的、內在的、影響其行為、決定其態度和價值觀、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和品質,是左右一個人思想行為和激發潛能的動力源泉。也可稱作素養。主要包括人的身體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素質、道德素質、智力表現素質、能力發展素質、創造力發揮素質等。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形成和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通過審美素質的提升來鑄塑責任擔當意識,激發潛能、提升能力、形成動力,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主動精神,注重開發學生智慧潛能,是注重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發展,這種非智力因素形成和發展作用於學生智力因素,充分開發、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智力因素進一步提高和創造性的發展,從而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突出,這是不現實的,每個學生的潛質、興趣愛好、不同層面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各有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品質,所以説全面發展是建立在學生個性發展基礎上的全面發展。

二、現行基礎教育教育現狀分析

現行基礎教育存在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弊端凸顯,在非常現實的升學競爭壓力中,學校、教師、家長唯以學生成績論質量,論成敗,導致學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教師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呆板,成為學生髮展的阻礙,學生主觀思想上缺少個人想法,阻礙個性發展,不知責任擔當,學習上缺失動力,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少,主觀能動性差,正如我身邊的高中教師説的:“現在這些孩子,都高中了,怎麼不知道自己學的?”。全靠學校管理的高壓制度和教師早起晚睡、一刻不離的跟班式管理和填鴨式的“餵食”教學,不喂不吃,好一點的是喂多少吃多少,還有吃不了、不吃的,過去每個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不那麼優越,也就不會太慣着孩子,教師還可適當的“體罰學生”,當然我們不提倡體罰學生,但不得不承認在這種“體罰”和説教中,學生怕老師,老師喂,學生有時候是不吃不行,學生在某些方面的素養也會形成和發展,特別是品德方面的修養,這些儘管是有限的素質也會轉移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發揮作用。這種餵養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見效不少,也成就了一些孩子的一生。但是現在的孩子一方面家庭溺愛的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孩子缺失基本的對錯意識、善惡觀念、感恩情懷、更談不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教師管理中也是尷尬不少,重不得也輕不得,餵了不吃也很無奈。除了學校教育,家長為了孩子在激烈升學競爭中取得高分,不惜重金在課外強補的題海中淘分。這樣的教學還怎麼去談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這種缺少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動力、抑制個性發展的教學,學生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而發生的相關事件層出不窮就是例證。

三、素質教育是不是就不要成績

素質教育和學生成績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素質教育才是學生學習動力穩定持續、學習潛能開發、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成績提升的根本保證,更是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在很多人看來,素質教育的實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是學校領導也這麼認為,也以此為由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打折扣,這也是制約素質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重要原因。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有這樣的認識,究其原因就是曲解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核心內容所致。這種曲解也導致素質教育在實施中偏離方向,效果不佳,事與願違。

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學生文化課的分數、成績。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説,應試教育在人才的選拔中是在考學生的成績、要分數,比的是誰更努力、誰更勤奮,但是為什麼而勤奮、要努力,向那個方向努力!所以與其説是考學生成績,還不如説是在考學生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選擇了自己喜歡和理想中的專業、是不是有學習的動力、是不是有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是不是自覺的去努力了。這些問題就是素質教育要解決的問題,那麼素質教育是不是就不要成績、不要分數呢?只要稍加推敲,相信每個教育者、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答案。有這樣一句話説的很好,“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這句話也解釋了同樣的老師教,為什麼學生成績差別很大的主要原因,家長中也有這樣一些話:“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學,”“我們家孩子國中不懂事,不好好學,到高中不知怎麼想通了,學習我們再喊地都不要了,成績提高的很快”前者是孩子的素質制約了孩子的學習,後者是孩子在某方面的素質形成或發展了,再想想六七十年代那些學習好,有出息的農村孩子,好多就是在生活、勞動等實踐中、或在親情的感恩、質樸的家庭教育等人文文化中懂善惡、知美醜、思想品德素質提升、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有了責任和擔當意識,這些內在的素質(素養)的形成,他們在生活學習中才有了動力,開發了潛能,學習能力也提高了,更有了創造力,甚至這種素質會影響他的一生。當然這也説明素質教育不光是在以情感為靈魂,以審美、表現、實踐、創造為途徑的藝術課程中,也包含在社會活動和勞動實踐中,這也是為什麼學校課程設置中有勞動課的原因。只要學生在素質教育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學、主動要學就沒有學不好的,而且也才會有創造性,才會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也才會有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習成績的提高就迎刃而解、不在話下了,這麼樸素的道理家長們都懂得,而這就是我們素質教育要解決的問題,素質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形成素質、提升素質、從而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質、審美素質、由其使學生形成健康身心,讓學生個性得以發展,鑄塑責任擔當意識,激發學生智慧潛能和主動精神,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四、音樂教育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質教育不僅僅體現在我們的音體美課程中,也體現在語文、政治、歷史和在我們的社會生活、勞動實踐中,在不同的學科和領域中所呈現的素質內容各有不同並相互關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但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這是由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當然了並不是開設了音樂、美術課就是素質教育,我們要把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區別開來。那麼我們怎樣處理好藝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係,在藝術教育中又如何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和理念,我只結合音樂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音樂作品的靈魂,以審美為核心。

在藝術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我們首先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音樂教學關注的重點不在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而是通過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用藝術美和藝術作品的情感主題鑄塑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表現、創造美的慾望,通過知識學習、音樂表現和創造進一步加強和穩固由此而獲得的諸方面的素質。,充分體現了音樂新課標的三個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就不能脱離藝術的靈魂-情感,如何抓住藝術作品的情感主題展開教學,出發點和突破口首先是情感體驗,完美的情感體驗過程的完成,需要必要的音樂知識保障、需要有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的支持、需要巧妙教學過程的引領、需要有良好審美習慣和心理的養成、還需要有相關文化的助力。教學中我們只有抓住藝術作品的情感靈魂,從感知到想象、聯想,再到理性的分析。在其基礎上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鑑別和欣賞藝術作品的能力,用高雅的藝術作品來感染人。以審美為核心我們還必須充分處理好藝術作品的情感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之間的關係。只關注情感性忽視思想性,我們的認識就沒有高度;只關注思想性忽視情感性和藝術性,思想性就不能深入人心;沒有藝術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就成無病呻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提升藝術作品的感染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切實的體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實現淨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從而達到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和提升,成為道德美好,全面發展的人。

(二)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是以學生情感體驗為基礎,以想象、聯想為橋樑,以表現、創造為載體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因為個性及各方面素質的差異,在情感體驗、想象、聯想、表現和創造方面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所以教師在把握住音樂審美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學生不同情感體驗、表現和創造,也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第四次全教會上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足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高度和重要性,但素質教育的實施任重道遠,需要領導者、教育管理者、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教師共同努力,同時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也不是靠某一門學科可以完成的,而是滲透在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個層面的,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應該把素質教育體現在管理、評價和與之相關的所有課程中,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治本治根治表的戰略性教育。素質教育也是一個需要我們每個教育者研究和踐行的課題,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中,我只是滄海一粟,見解淺拙,爭鳴一二,不妥之處還求勘正。

2021.0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9zd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