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五水共治情況調研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五水共治情況調研

 (一)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是浙江省委政府在“八八戰略”引領下基於浙江發展實際和綠色發展需要審時度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在浙江省的生動實踐。“五水共治”即擴投資又促轉型,即優環境更惠民生,堪稱是一石多鳥的重大舉措,對於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五水共治情況調研

(二)美麗鄉村建設現狀:浙江省地處沿海,網河密佈。且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颱風,暴雨等災害性氣候頻發,並帶來大面積水體污染等問題。為改善水環境,2005年8月15日,時仍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論。2013年11月29日,在浙江省委十三屆中全會上已明確提出將“五水共治”作為水環境治理的重大方針。隨着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發展,生活垃圾的巨增,環境污染把這些美好的水資源都破壞了。白山裏村有些企業的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河塘裏,污染了我們的飲用水,還有的地方被村民到處扔滿了廢棄垃圾,這樣不僅破壞了水資源,還嚴重地破壞了我們的生活環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例如,我小時候的白山裏村,常年是山澗泉水從我屋前潺潺流過,全村人飲用這清水,淘洗在這水溝裏。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村裏開辦了機械加工廠。排出來的廢水沒有經過處理,水溝的水渾濁不堪。給我們造成了極大的生活環境污染,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環境,個個苦不堪言,深惡痛絕,把我們這美麗的家園搞的山不青水不秀的村莊。

(三)美麗鄉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協同”工作尚有不足:協同治理的觀念並沒有完全深入到各類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中。主要表現在政府在機制和制度等隱性因素中忽視了治理實體的成長和成熟,忽視了治理機制本身的整合和協同作用。另外,政府在調動企業、公眾、非政府組織的過程中未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參與機制,沒有廣泛地與利益相關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政府與公眾的主體地位依然存在顯著的不平等。

二“河長制”工作機制不完善: “河長制”明顯表現出工作制度不完善、總體規劃不強的問題。河長的工作時有重疊、秩序紊亂,河長的權力和責任不明確。同級別的河長、民間河長與正式河長等的責任劃分不清晰,時常出現越權辦事或不及時辦理等情況,“九龍治水”依然一定程度存在。另外,不同行政區劃的各河長的管理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治水的專業能力有限,缺少上崗培訓環節。

三 政府不夠透明,信任仍待建立:“五水共治”經費的透明度並不高。就具體工程實施情況來看,百項千億防洪排澇工程通報只公佈了經費總額,並未公開具體的經費使用流向。還有另外4個項目嚴重滯後,但通報中也只是做了月度完成率的數據公佈。且自2017年6月起,浙江省水利廳就不再發布“五水共治”水利建設簡報。

(四)美麗鄉村建設對策建議

一:改進“五水共治”的協同治理機制:在缺乏“共治”的政府部門中自上而下成立各級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即“共治”小組,在靜態的“治理”五組中再添“管理”一組。另外,在組織專家小組時也應成立“共治”小組。各項治水專家組的組員應專攻其對應組的水治理問題,而“共治”小組的成員應具備紮實的管理科學知識儲備。各小組應定期召開集體會議,各組專家輪流交換治水和管理意見。

二:形成“河長制”的制度化管理:逐步將“河長制”納入法治,保證河長作為治理主體的自由和法律地位。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也應徵求羣眾意見,為更高效、全面地向鄉鎮一級推行河長制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細化“河長制”法規,明確河長的職能範圍和要求,進一步明確河道總體巡查過程中的硬性檢測指標、主要目標和相關程序。另外,還需對河長建立起科學的考核機制,具體考核監督的方法、過程、懲處措施也應納入法治化軌道。

三:深化公眾參與,協同治理:第一,開展人人蔘與、轉變觀念的人心工程。有必要開展普及教育,推進與水環境治理相關的志願者活動等。深入羣眾隊伍進行宣傳,將宣傳內容具體化使民眾可操作;投資綠色項目、倡導綠色出行方式等。

第二,完善工作制度的鏈接和網絡組織的鏈接,增加協同治水工作過程中的規則性。

第三,還應轉變權力機制,適度放權。如部分治水崗位可採取民主選舉制度,競爭上崗。推進“治水官民眾選”的政治宣傳,以充分調動民眾參與治水的積極性。

從自我做起:一、爭當“五水共治”的宣傳員。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發揮紐帶作用,傳播節約用水、科學護水的理念和知識。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方式,普及治水方法、宣傳治水成效,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讓“五水共治”全城接力。 二、爭當“五水共治”的好榜樣。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細微之處抓起,並號召村民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美麗家園而努力,如:散步時帶個垃圾袋,隨手撿垃圾,不讓垃圾污染我們的河流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家裏的廢水可循環利用,用來沖廁所或澆花等。或以發問卷的方式讓小區及社會上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引起注意。三、爭當“五水共治”的作用先鋒。積極為“治水”獻計獻策、出資出力,踴躍參加志願者服務活動,貢獻青春力量。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參與我市青春助推“五水共治”、 “小手牽大手共圓治水夢”等行動,形成治水合力,讓“五水共治”全員行動。

四、爭當“五水共治”的監督員。對向河道排污、傾倒雜物、損壞治水設施等行為説“不”,及時規勸並制止浪費、污染水資源等不良不法行為,通過正規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不文明行為和違法現象,構建全民監督機制,讓“五水共治”全民監督。

從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現代文明樹新風。水,不僅是資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燦爛的靈魂,浸潤着人們的心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強調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力倡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如果大家切實從增強全社會的親水、愛水、保水意識抓起,繼而從日常節材、節電、節煤、節油、節糧的良好習慣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節約、節儉的新風和正氣。

 中央對五水共治的指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這幾年,我們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什麼問題突出就突出解決什麼問題。2013年初,針對浙江省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事件,加上浙江衞視“尋找可游泳的河流”大型節目的推出,我們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鐵腕治水攻堅戰,重點抓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潔農村行動,建立“河長制”等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機制,以治水為突破口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作為沿海發達地區,浙江的經濟發展了,可水環境卻承受着極大的壓力。江南水鄉,為找到能游泳的河流尋尋覓覓;平原水網,不時為飲用水被污染的傳聞困擾。一輛苯酚槽罐車在新安江泄漏;多地市民相繼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乍看似笑談,細思之下,是羣眾對污水橫流的痛心,對清清河水的留戀,對全面治水的期盼。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作出了“五水共治”決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並明確提出,要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實質上,抓“五水共治”倒逼轉型,結合馬克思主義原理,我認為是由客觀發展規律、特定發展階段、科學發展目的決定的。水是生產的基礎,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決定了什麼樣的水體水質,治水就是抓轉型;水是生態之要,氣淨、土淨,必然融入於水淨,治水就是抓生態;水是生命之源,老百姓每天洗臉時要看、口渴時要喝、灌溉時要用,治水就是抓民生。我們可以這麼説,“五水共治”也就是一石多鳥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任務迫在眉睫。

因此,我們需要發動各行各業助力“五水共治”,為“五水共治”行動做出一份綿薄之力。在“五水共治”攻堅戰中,廣大志願者是一支不容忽視的生力軍。強大的志願者們不約而同地在用言行舉止,傳遞“全民治水”的正能量。

 “五水共治”告訴人們,科學發展必須堅守住一個底線,就是不能污染環境,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發展。這不僅僅是口頭上講講和強調就可以了,要動用我們全部的優勢、力量、元素來守住這個底線。我們一定要拋棄“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錯誤觀念,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觀念。“五水共治”僅僅是我們全面治理環境的開始,我們的目標追求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建設美麗浙江。這才是一個更高境界的追求。“五水共治”重大實踐剛剛全面展開。我們在收穫實踐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必然也會收穫其貢獻的創新理論成果。重大實踐必然伴隨着創新理論成果。這就是一個規律。涓涓細流匯成海,點滴努力結碩果。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參與“五水共治”行動,努力打造一個青山綠水的美麗鄉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nye9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