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省政調研報告範本多篇

省政調研報告範本多篇

省政調研報告範本多篇

省政調研報告篇1

為認真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發展規劃,促進我區電子信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結合當前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3月上旬開始,區信息產業局班子成員深入我區電子信息產業企業,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召集近20家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較全面地瞭解了我區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的基本情況。現將調研的情況綜述如

下:

一、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惠州現代化數碼產業名城重要組團、濱海二類大城市、寬裕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思路統攬全局,電子信息產業得到蓬勃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化經濟格局。

1、產業分佈。我區主要電子信息產業分佈在淡水、秋長、惠陽經濟開發區、新圩、沙田、鎮隆等地。據統計,20xx年,全區工業企業共有1749家(不含個體),電子類企業有229家(其中外資企業20家,港澳台123家,民營企業84家)。電子類企業的分佈分別是惠陽經濟開發區13家、新圩59家、淡水41家、秋長46家、沙田27家、鎮隆59家、永湖3家、良井2家、平潭5家。

2、產品規模。20xx年全區規模以上的電子企業總產值達88.1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7%,比去年增加17.5%。全區現有規模以上電子企業數52家,佔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數的21%;規模以上的電子企業分佈分別是惠陽經濟開發區7家、新圩14家、淡水6家、秋長5家、沙田9家、鎮隆9家、永湖0家、良井1家、平潭1家。其中超億元企業 11家,分別是:惠陽中建電訊製品有限公司、惠陽東亞電子製品有限公司、東芯電子科技(惠陽)有限公司、東弘電子(惠陽)有限公司、惠陽科惠電路有限公司、科迪電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陽東美音響製品有限公司、惠陽科惠工業科技有限公司、威世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奧士康精密電路(惠州)有限公司、記憶科技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廣東新美鋭科技有限公司。它們對推動全區的經濟發展,把我區塑造成為電子強區起到積極作用。

3、我區信息產業發展的特點

(1)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較好,信息化綜合指數穩步提升。幾年來,我區通信主幹網、ip城域網、廣播電視網等物理網絡快速發展,逐步建立健全網絡測評體系及內部服務質量承諾等一系列服務,為我區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基礎服務。全區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各項信息資源開發工程和信息化系統,穩步推進政務、

企業、社會服務信息化,建成了區****電子政務信息平台和惠州“e城”惠陽區****信息站。20xx年,全區固定電話普及率63部/百人,信息網絡普及率20.88户/百人,電視人口覆蓋率98%,廣播人口覆蓋率98%,全區信息化綜合指數70.72%。

(2)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明顯,外向型特徵突出。“十一五”時期以來,惠陽在“上規模、抓拳頭、創名牌、搞集團、建網絡、增效益”戰略帶動下,有力地推動了電子信息大企業集團的發展。據統計,20xx年,我區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產品銷售88.16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總產值的47%,同比增長17.5%。充分體現了電子產業在我區工業產業中的支柱地位。

(3)電子行業領頭羊作用突出。20xx年,從幾家重點電子行業情況看,聯想科技園實現工業產值12.69億元,實現銷售產值12.32億元,實現出口產值10.86億元。聯想科技生產的電腦主機板、印刷線路、電子計算機等產品,產品銷往國內外各地。中建電訊實現工業、銷售、出口產值均為16.2億元,生產的無線電話機、有線電話機、移動電話、音樂播放器,產品主要銷往歐美等地。東亞科技集團實現工業產值30多億元,至今已建立東亞、東威、東弘、建威、東美、東芯、華聲七個公司。生產的音訊、視訊、揚聲器及網絡網路產品在國際上享有領先地位,音箱產量高居佔全球的前列。

(4)電子產品結構多樣化。目前,我區主要電子產品為電子計算機、電子陶瓷器件、套裝音響揚聲器、電感、線圈、變壓器、dvd套裝家庭劇院系統、電話機、移動電話、半導體集成電路、激光視盤機、

錄放機和組合音響、光學儀器等配件及成品。

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我區電子信息產業雖然有一定的基礎,近年來實現了較快的發展,但整體發展速度仍不快,與周邊的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表現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比重偏低,集成電路產業整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基礎電子產品發展相對滯後;二是核心競爭力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的運行機制、管理水平,以及市場與產業規模經營的運作能力,明顯地滯後於珠三角發達地區。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普遍薄弱,多數企業是以來料加工、裝配為主;三是擁有自主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較少。全區沒有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的企業,國家著名品牌僅有1個。四是附加值偏低。總體上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行業整體效益不高;五是現代信息服務業發展速度不快。增值服務比重較小,缺少國內知名的增值服務企業。六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勵機制沒有形成,缺少高層次的信息技術人才。七是行業管理體系尚待完善,多頭分散管理現象較為突出。

三、促進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建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抓住國際信息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企業和專業園區為載體,以產業集羣為主線,以項目建設

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多元化投資為支撐,加快實現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發展。

1、以《 綱要 》為統領,加強對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的指導和實施。一是要根據信息產業發展方向,結合我區實際,立足現有的產業基礎,吸取省內外信息產業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制定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二是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園區的載體功能,重點發展汽車電子、軟件產業、電腦整機、新型顯示器件等輻射力強、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集羣。

2、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努力提升產業綜合實力, 構建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建設以先進電子信息製造業和現代信息服務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羣,形成產業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做強做大電子信息製造業,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步伐,積極向上遊和高端轉移升級,提升產業檔次。緊跟產業發展方向和趨勢,結合我區的實際,大力發展現代通信、視聽設備、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汽車電子、下一代網絡設備等新型高端產業。實現產業從加工密集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轉移,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產業。培育、扶持、保護和發展一批電子信息產業名牌產品,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增強我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後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建立和完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聯繫和合作機制,大力推動產、學、研。

省政調研報告篇2

xx師範學院在校學生作為大學生消費市場的一部分,使得快遞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因此,我們以校園快遞狀況為主題,對我校周圍快遞進行了隨機調查,希望通過調查能夠真切的瞭解校園快遞現狀。

(一)活動主題

有關xxxx學校快遞現狀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瞭解校園快遞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發現總結分析快遞發展存在的問題、快遞公司應該改進的地方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

(三)調查方式

隨機抽樣調查、面談

(四)調查現場

一、學校基本信息

xx師範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高校,位於xx市川匯區文昌大道,在校本科生22000餘人,教職工1318人。

二、學校快遞的基本統計信息

xx師範學院作為一所高等院校,全校師生較多,市場較大,所以説周邊的快遞也十分多,我們大概選取了幾家有代表性的快遞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包括申通、韻達、天天等在內的七家快遞。

下面是七家快遞的基本情況: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日均發貨量以申通、圓通居上,其次是韻達、天天、匯通,郵政和國通最少。與幼師相比,則是韻達、天天、匯通較多,申通卻並不多,可見市場門面也佔有一定的重要性。另外由於師生男女比例不同,所以總類比例則多以服裝居多。

從快遞運營體系來看,申通比較重視校園市場的營銷,尤以其有固定門面為特點,可以上門自取件,所以同學們可以自由安排取件時間,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但是,申通的要價相對較高。

圓通、天天等快遞則無固定地點,一般需要同學們在中午12點~14點儘快取件,採用業務員個人聯繫送貨的方式,而業務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其服務不好的印象。並且,在運營上,對於中間環節出現的差錯不能很好地予以解決,尤其丟失和拖延問題,一直阻礙業務的擴大和公司的發展。但其要求支付的費用較低,所以仍有不少人會貪圖便宜選擇圓通來寄送一些不很貴重、不很急的物件。 中國郵政的費用不比同類公司低,但其網點的覆蓋率是其它公司無法比擬的,所以不少外地郵件為了確保安全可靠,仍會選擇中郵。中郵的“國字”背景,和1%的較低保價比率,使其在貴重物品快遞方面佔有較大優勢

三、快遞特點

1 )代理點多而雜

針對上述快遞公司代理點的所在地,校園快遞顯現出多而雜的特點。代理點數量雖多,但由於租金問題,店家往往選擇施工簡易房或與其他商鋪共同租用很小的店面來維持日常的經營。地方狹窄簡陋,師生難以對其產生信賴感;貨物擺放零亂無序,給師生造成以易丟失,安全係數不高的感覺。

2) 不穩定性大

單個代理點由於現有的市場份額有限,所賺取的利潤同樣有限,而在租金和人工費等成本的開支下,淨利潤額就相對不高的情況。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各代理點就會出現經常性換址或經常性更換代理人,乃至於更換營業業務的情況。

四、主要問題

大量的快遞服務在方便了廣大師生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1)周圍環境較差。大部分快遞都集中聚集在學校門口,同學們拆封後經常隨手把包裝丟棄在門口,導致大量的垃圾散落在校門口。2)快遞人員服務態度時好時壞。因為學校是快遞行業的巨大市場,學校周圍的快遞每天的單子都比較多,所以各快遞也都不把服務態度作為提高其競爭力的手段。3)寄送物品時收費高而且標準不統一。校園快遞面對的是學生,很多同學都認為快遞收費不太合理4)對快件不太負責,經常出現破損件。快遞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快、準的基礎上還要保障物品的安全,但在安全這一方面還是有很大不足。

五、改進措施

為了促進快遞行業更好的服務大家,使得其更好的發展。我們針對存在的問題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

1) 針對快遞公司 根據對快遞公司的調查發現,有相當大部分的表示,校園快遞模式需要改變。現有的房屋租金較高,而主營業務主要為發件至師生處賺取的相當於“代運費”的數額有限的金錢。而一旦經營時間變長,很容易發生虧損的情況,如不改善,就很再在這個市場生存。

2) 針對派件員 快遞公司應該着眼於長遠發展,不能只拘泥於現狀,要始終將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要對派件員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其服務素質,不光要及時把貨物送到,而且要保證物品的完整性,儘量不出現破損件。同時要改善派件員的服務態度。

3) 針對學校 學校的校園秩序是其必須規範的。而雜亂無章的快遞公司代理點,極易給校園環境的穩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而新的校園快遞模式是必要的。

4) 針對師生 通過對在校師生的走訪,絕大多數希望在提、派送貨物及時性、降低價格和改善服務態度方面進行改善。

5) 基於高校校園快遞的上述現狀,我們提出了一種將現有校園快遞資源整合、優化的新模式:在高校校園設立一“校園快遞中心”,與各快遞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統一接收各快遞公司郵件,進行分配管理,從中收取中轉費用;並針對師生拓展送貨上門、寄送業務、個性化服務等。該模式的產生符合校園市場的發展規律,是校園市場快遞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六、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快遞工作的一些基本情況,我們發現由於現代快遞飛速發展,中國的快遞業也有了飛快的發展,但由於中國的快遞最後發展,我們的快遞公司規模比較小,快遞公司的功能不全。但實際上我國的快遞業是先進的,落後的是我們很多的快遞公司,他們的運作不合格,本身也有企業提升和產業提升的問題,相信經過幾年的整合,在全國一定能真正形成上百個在國內和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快遞公司。

省政調研報告篇3

市委從相關部門抽調16人組成四個基層黨建調研組,深入9個縣(市、區)、52個市直黨委、66個基層黨組織,組織召開基層黨組織書記座談會16個,座談212人次,發放1100張調查問卷,對全市鄉村、街道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及“兩類”組織等不同領域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__市現有9個縣(市、區)委,67個市直黨委,46個市直黨組;有530個基層黨委、523個黨總支、7127個黨支部。現有62個鄉鎮黨委,908個村黨組織;31個街道黨(工)委,342個社區黨組織;207個“兩類”組織黨組織;全市共有黨員149015名。

1、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發揮。堅持保障大局,緊扣發展,突出特色,強化服務,把創先爭優活動打造成科學發展工程、羣眾滿意工程、固本強基工程。深入開展“爭發展排頭、當服務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通過在產業項目中開展“黨員示範崗、黨員先鋒崗”活動,在工業三年再翻番中開展“為企業獻良策、做貢獻”和爭創“生產標兵、技術能手”活動,在發展現代農業中開展“爭做帶頭致富標兵”、創建“場縣共建、小城鎮建設”示範單位等活動,使廣大黨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通過開展創先爭優“雙百工程”評選活動,全市選樹先進基層黨組織225個,優秀共產黨員典型132個,王江、趙永錄、王海青、邱成武、姜馳等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蹟在中央和省、市多家媒體宣傳報道。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澤洲來我市調研指導創先爭優活動,對我市“圍繞中心紮實開展活動、強化組織領導狠抓落實、健全機構紮實推進、典型引帶營造氛圍”的做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我市創先爭優活動思路清晰,載體實在,措施具體,成效顯著,讓羣眾看到了創先爭優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2、深入開展“百部聯百村”活動,城鄉統籌的黨建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組織中省市、縣(市、區)直部門黨組織與全市957個農村(含撫遠縣)基層黨組織開展“百部聯百村”活動,積極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通過組織體系聯建、組織活動聯搞、黨建資源聯享、服務黨員羣眾聯辦、城鄉全面發展聯促“五聯”方式,鞏固了村黨組織的核心地位,拓寬了城鄉交流渠道,促進了城鄉各類資源的合理流動,提升了機關黨員幹部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20__年5月,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對全省開展“百局聯百村”活動進行報道,專題選取我市“百部聯百村”作為全省的活動典型進行採訪報道,並在《國內動態》中刊發經驗做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批示:“百局聯百村”活動很好,既加強了農村基層黨建資源,又讓機關幹部“接地氣”。似可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普遍鼓勵機關黨組織與農村、社區黨組織“聯創聯建”。中組部部務委員、組織二局局長陳向羣來我市調研“百部聯百村”活動時,對活動的開展、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黑龍江日報》、《黨的生活》雜誌、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刊發了我市的經驗做法。

3、全面推行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基層民主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為加快農村基層民主化進程,有效解決農村“一事一議”難議成的問題,我們借鑑“四議兩公開”做法,積極實踐以村黨組織、村代會、村委會為基本組織架構的農村新型民主管理辦法,探索構建村黨組織領導、村代會決策並監督、村委會落實的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將領導、決策、監督、執行“四權”分離,建立了權責明晰、決策民主、運作規範、監督有力的村級工作運行機制。目前,全市96.3%的村結合村委會換屆,推行了新型民主治村模式。同時,在全市62個鄉鎮全面推行了以“廣開渠道提建議、黨委科學定決策、政府實施幹實事、社會監督評優劣、組織考核問實效”為主要內容的“五環工作法”,加快了鄉鎮基層民主建設進程。我市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經驗在全省組織部長座談會上交流,並在《黑龍江日報》、《黨的生活》雜誌、省委組織部《組工信息》刊發。

4、發揮非公黨工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雙輪驅動”作用,努力實現“兩類”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20__年,我們依託市工商局個體勞動者協會和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和社會組織黨工委。截至目前,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新建黨組織172個,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新建黨組織33個,初步形成了市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專業部門和縣(市、區)條塊結合,合力推進的“兩類”組織黨建工作機制。同時,我們結合非公有制企業缺少懂黨建人員的實際和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實現再就業的願望需求,開展了選派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到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工作,有力地促進了黨的建設覆蓋和非公企業健康發展。

5、實施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和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全覆蓋工程,有效提升了農村黨員幹部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三年攻堅戰,共落實資金5947.8萬元,新建和改擴建428個場所,使全市957個行政村(含撫遠縣)實現了活動場所全覆蓋的目標,為農村黨員幹部素質提升活動提供了場所保障。不斷加大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力度,先後投入資金685.8萬元,建成遠程教育終端站點1048個,實現了農村遠程教育網絡全覆蓋。去年我們與市農委、__聯通公司聯合實施農村黨員素質提升工程,創造性地開展了“專家進現場遠程聯萬家---專家流動講堂”活動,創新應用了3g無線網絡平台,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農民家中現場答疑解惑,激發了廣大農民學習熱情,實現了授課效果的最大化。截至目前,通過3g遠程教育流動講堂,完成了4名省級專家和25名市級專家的授課直播任務,並在全省率先對全市換屆後新當選的村“兩委”成員進行了全員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省委組織部領導對我市“流動專家講堂”給予了“3g講堂,全國首創”的高度評價。

省政調研報告篇4

一、基本現狀

(一)基本鄉情

鄉地處高海拔山區,境內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處縣東北部。東與省鹽源縣、縣相連,南與蟬戰河鄉相鄰,西與新營盤鄉相依,北與鎮接壤。鄉政府駐行政村,駐地海拔2880米,電話區號0888,郵政編碼674304,距縣城28公里。下轄、犛牛坪、馬金子、二拉壩、水草壩、大二地、萬桃7個村委會,下設79個自然村。轄區總人口1.2萬人,均屬彝族,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13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602人。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9千米,總面積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環境等影響,自然災害頻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凍、乾旱等災害。其中每平均四年會遇到一次大旱。最嚴重的一次災害發生在1998年11月19日發生的6.2級地震,地震使半數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摺合人民幣約9000萬元。經濟產業主要以傳統的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以馬鈴薯、蕎麥、燕麥為主。畜牧業以養羊、養豬、養牛為主。鄉無工業。末共有商業網點28家,均屬個體商户。

(二)貧困現狀

全鄉現有絕對貧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貧困人口3477人。因全鄉均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鄉居民還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為改變這部分人的生存環境,縣委、縣政府組織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等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在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貧困成因

1、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鄉大部分村位於高寒山區,海拔高,地理條件差——氣候條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不靈,基礎設施落後,農業生產收效不良,農產品經濟價值不高,農民增收不快,改變自然狀況的能力不強,使得農民生活在一個“自然條件差——農民收入低——改變自然條件難——農民收入低”的惡性循環中。

2、受勞動力文化素質的影響。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後的山村,農民的教育狀況更不容樂觀。根據人口普查,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64.17%。的調查顯示,在低收入人羣中(純收入924元/年·人),鄉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僅佔5.26%,國小及以下佔34.5%,在務農勞動力中,國中以下學歷所佔比率高達88.74%。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種植養殖的生產經營方式陳舊,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勞動力轉移輸出困難,這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並且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這逐漸成為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產業結構的影響。受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鄉長期以來缺乏工礦業及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幾乎沒有涉足。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產自消,商品率不高;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小,且收效不好,質量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

4、受主勞多病的影響。山區的農業,是一種沉重體力勞動的行業,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療,造成返貧現象突出。一個家庭祈求的是風調雨順、守望的是五穀豐登、最大的願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區自然經濟條件的影響,尤其是高、寒、僻遠地帶衞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們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災,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貧;受經濟條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貧。這些主勞大都是家庭的脊樑,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災”將會使原本不殷實的家庭“沒落”為貧困户人。

由於上述的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生產資金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下等因素,農民對自給自足的傳統自然經濟依賴性極強,而且,對病蟲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學,農業收成的好壞基本取決於當年天氣狀況。近年,旱災頻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農業收入,造成農村生活“根基不穩”的現象。

二、主要難點

(一)山區農民返貧因素控制難

由於自然災害抵禦難,一大批農户因災返貧,需再次納入搬遷扶貧範圍;主勞多病致富難。據統計監測,由於經濟條件所限,農村主要勞動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造成返貧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農業支柱產業形成難

鄉海拔高,農田分佈在高山上,全鄉羣眾沿襲着以種糧為主的傳統生產模式,經濟林木面積狹小。使得一方面支柱產業科學定位難。高山地區受自然條件和市場發展的影響,尚未尋求到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二方面支柱產業規模經營難。高山地區糧經兼作,且多經品種繁雜,要形成產業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物資,僅靠本地農民現有經濟實力難以面對和承受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三方面,高山支柱產業產品銷售難。高山地區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了產業帶的形成,因此,要謀求產業的發展尚需圍繞基地,加速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難

由於我鎮自然環境惡劣,居住在高寒、偏遠的農民生產生活異常艱苦。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效益低。據統計全鄉還有29個村民小組不通公路,要修通這68公里路需投資200萬元以上;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需投資120萬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產出率低。二是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由於受到打工經濟的影響,中青年農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農業實用技術推廣難度大,從而阻礙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四)返貧因素難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質的影響,對農產品銷售市場缺乏科學定位,生產經營適得其反,血本無歸形成的貧困。二是災害重建、規模發展至收益過渡期間形成的貧困。對於這兩種致貧因素,難以認定扶持範圍和標準,既使配套了相應政策也難以到位。

(五)階段性外出務工人員過多導致農村勞動力暫時缺乏

在非農忙季節,各村主要勞動力(18—50週歲勞動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內,這種勞務輸出的確給其家庭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卻使得一些財政扶貧資金項目難以實施,生產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長期制約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三、思路與對策

經過扶貧攻堅,全鄉扶貧開發工作的發展方向已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發生了新的變革。主要表現在:扶貧主體已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參與扶貧發展;扶貧方式已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發展;扶貧開發的範圍已由就地開發向異地開發發展;扶貧開發戰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發展。在重點貧困村,我們主張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

(一)嚴肅政策,鎖定對象,突出重點區域。

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要進一步嚴格各項扶貧開發政策,突出扶貧開發的主體地位。

一是要切實抓好扶貧開發政策的落實,讓貧困農民享受政策,得到實惠,得到發展;

二是要進一步鎖定貧困村和貧困對象。以5個重點村1808個貧困對象為主戰場,突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對象和範圍;

三是認真實施規劃與管理。要進一步充實、完善規劃,維護規劃的法律性、科學性、嚴肅性,要切實做到“計劃圍繞規劃下,項目按照規劃做,資金隨着規劃走”。

(二)量化標準,把握質量,突出重點項目。

第一,狠抓產業基地建設。

一是大力調整結構,抓好貧困農户的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全鄉產業佈局,應着重加強貧困農户的產業規劃及發展工作,通過幾年努力使貧困農户人均支柱產業達到0.8畝以上;

二是切實抓好以畜禽為主的養殖業發展。合理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鞏固引種成果,提高優質畜禽出欄比例,建立優質羊、牛、家禽等生產基地,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抓住機遇,積極培育養殖大户,在政策、資金、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讓大户引導、帶動貧困户發展,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經濟。對於產業優勢較弱的貧困地區,應立足於本地特色,面向市場,挖掘本地土特產品,走小而精、特而優之路,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新門路。

第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堅持按照農業產業化、優化社區結構、效益優先的原則,加快扶貧公路建設步伐,在確保實現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達能力;

二是切實抓好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貧困農户的飲水困難,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強基礎設施質量監管,鞏固建設成果,確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學分析,宏觀決策,做好扶貧工作。

第一,要構築抗災救災、扼制返貧,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一是政要把抗大災的準備工作力爭做到萬無一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扶貧、民政、衞生、財政、水電、農業、林業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現場距測調查,確保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並且準確及時的彙總相關資料,並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實有效的依據,力爭做到貼近於現實,貼心於人民。

第二,宏觀調控,微觀政策。在抗災扼貧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產業規模拓展要根據市場狀況,由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科學設計、捆綁資金、集中財力、整體推進”;

二是配套政策宜實、宜細、宜操作、宜落實。對於受產業調整影響,過渡期貧困現象要制定區域產業發展新政策;對於因災(自然災害、疫災)影響而返貧的要集中資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後患;對因主勞多病而導致返貧的要採取政府扶持,社會幫扶相結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氣,着力發展產業。

第三,落實責任,逐個擊破。要竭力想方設法提高低收入人羣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貧人口的物質文化生活環境。

在實際工作中,

一是民政、財政、扶貧、土管、林業、農業、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並各負其責,各司其職;

二是針對不同返貧對象,由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農户自籌、親友饋贈,使之在一、二年內恢復原氣,擠入解決温飽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況要特殊照顧。各主管部門要放寬受災貧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適當免收費用;優先配備生產生活用地和經濟林園,滿足生產資料的供應;各類企事業單位要放寬招工條件,予以照顧。共同營造全社會抗爭貧困,消除貧困的良好的氛圍。

(四)創新思路,完善機制,探索扶貧新路子。

第一,拓寬思維,進一步整合扶貧力量。一是大力實施農村社區扶貧。充分發揮農村的先進力量,突破性的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破解農村公益事業難辦的難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進一步明確扶貧責任區。把扶貧任務、目標、措施落實到人,把責任區的扶貧成效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相掛鈎,做到有領導抓、有專人管,工作年初有計劃、半年有檢查、年底有總結;三是拓寬社會幫扶渠道。社會幫扶工作已不僅僅是黨政機關和黨員幹部的責任,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個體工商大户等羣體融入到社會幫扶工作中來,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幫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們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總結好、完善好、宣傳好,使之成為社會幫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進,大力實施參與式扶貧。

一是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羣眾,增強人民羣眾的自我發展意識,把政府推動的扶貧開發變為羣眾脱貧致富的自覺行動。實施到户的項目,都要由羣眾自願提出申請,正確處理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羣眾投工投勞與農民減負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辦事,手續完備,不留後患”。堅持羣眾自力更生,實行以工代賑,驗收兑現;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項目落實到户,把政策補助到村到户,解決好重點鄉、村的交通、水利、通訊和羣眾看病難、子女入學難等問題,為他們實現脱貧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是加強監管,增強項目資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要求,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帳、專户管理,所有項目要公開、公示,接受羣眾監督,做到“項目到村、任務到户、登記造冊、張榜公佈”。

第三,依託資源,大力扶持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培育農村能人。引導一部分有頭腦、有膽識、敢創敢幹的農民專門從事農產品銷售。政府要大力加強引導、扶持,提高中介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酷起來.

第四,在扶貧項目的實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監管不力、羣眾配合不夠的部門包攬轉向由主管部門指導監管、鄉鎮負責、各村實施的方式,分清職責,明確責任,充分調動村、鄉(鎮)、部門三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最大合力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

第五,在扶貧資金投向上,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並重,在保證對重點貧困村資金投入的同時,對不屬於重點村,但確實需要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且羣眾積極性高的項目要適當安排資金投入。

第六,扶貧開發要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對具備一般勞動能力的,要通過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來提高生活質量;對擅長種養殖技術的,應適當協助其投入一定得啟動資金,拓寬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對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要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切實解決其生活困難。

省政調研報告篇5

  1.篇名:一般不超過15個漢字(副標題除外)。

  2.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全稱、所在省、城市、郵政編碼。

  3.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為主語),不超過200字。

  4.關鍵詞:3~8個,以分號相隔。

  5.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1)。

  7.數字用法:凡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曆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並以圓括號加註公元紀年;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的概數,採用漢字。

  8.表格:採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於表格上方。

  9.參考文獻:對引文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註明。格式與:

  (1)專著格式:[序號]主要負責者.題名.文集名.地:者,出版年.起始頁碼。

  示例:[1]方鬆華.20世紀中國哲學與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6-7。

  (2)論文集格式:[序號]作者.題名.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頁碼.

  示例:[3]傅斯年.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關鴻,魏憑.人生問題發端——斯年學術散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34-42。

  (3)期刊文章格式:[序號]主要負責者.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示例:[1]季廣茂.隱喻視野中的政治修辭學.文學評論,1998,(6):98-107.

  (4)報紙文章格式:[序號]主要負責人.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1]陳九如.抗戰勝利的啟示.光明日報,1995-07-17(5).

  10.註釋:用於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説明,其序列號為:①、②、③。

  11.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省、市或縣),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專業或研究方向。

省政調研報告篇6

我們利用享受暑假的時間,背起行囊,和隊友踏上征程,去“三下鄉”,深入農村,體驗生活,這是次難得的機會,爭取在這短暫的時光中能成長起來,增多見識,學一些書本學不到的東西。

我們卻肩負着不同的使命,擁有不同的感動。7月3日,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院團委的支持和帶領下,我們信息服務隊一行7人背上行囊,帶上我們的“裝備”,踏上“三下鄉”的征程,感覺任重道遠。但我相信,我們定能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道德風尚在此程中發揚光大。

信息服務隊的一行7人在學院黨委副書記_老師和團委書記_老師的帶領下順利到達_市_縣_鎮,並且受到了_鎮委鎮政府的熱烈歡迎。信息服務隊青年志願者與鎮長在區_鎮政府會議室舉行了座談會。會上,鎮長_x表示,信息服務隊的到來將會給_鎮帶來新知識、新信息,送來新的科技技術。同時,黃鎮長希望,信息服務隊的青年志願者們能夠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農村艱苦的環境中鍛鍊才幹、自我成學長。

來到_市_縣_鎮的短短三天時間裏,我們按照我們的原定計劃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此次活動期間,我們開展了“四個一”實踐活動,即做好一份調查問卷、開展一次主題團日活動、搞好一次科普宣傳、完成一次義務維修。在此期間,我校黨委書記曾崢教授和我院黨委書記以及學校領導一行到_鎮慰問信息服務隊隊員,並且給予了服務隊的工作高度的評習價。

此次活動以“傳播it新資訊,服務和諧新社會”為主題,以科技下鄉、文化下鄉為主線,不僅向當地人民傳播了基本的計算機基本技能和網絡知識,提高了他們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而且體現了當代it學子欣欣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豐富的知識,達到了把科技之光帶到農村的目網的。

計劃是死的,活動是活的。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個時候就需要體現我們團隊的應變能力,和大膽的決策。在開展各項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碰了不少的釘子。但是,這個就是我們此行的的目的之一,在服務新農村的同時,接受挫折教育。這樣能讓我們瞭解到基層工作是苦的,條件是差的,但是基層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到基層去,誰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基層就是需要那些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去貢獻力量。

我們信息服務隊“三下鄉”隊伍有2位老師,7名學生。大家既明確分工,又必須緊密協作。在服務隊裏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此次活動總體上説,我認為尚算成功的。“成功”,不光是説活動開展的怎麼怎麼好,而是每位隊員都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服務和諧新社會的活動中去,把科技之光帶到_鎮。信息服務隊的每位隊員都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懂得了怎樣與人相處。在服務_鎮的同時實現自我的成長。

三天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我們經歷了,走過了,收穫了。這短短的幾天將成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憶。坐在這裏寫心得的時候,這次三下鄉已經結束了三天了,但發生過的情形卻不時地想起。我要感謝那些可愛的_鎮人民,是他們給了我們成長的經歷;我要感謝陪我們下鄉的領導和老師,謝謝你們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但我更要感謝一起和我下鄉的信息服務隊隊員們,是他們讓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真情。同時也真誠地希望_鎮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更好更快。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和經歷,並坦然的接受過程的酸甜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很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服務隊伍將會繼續下去,不斷的去需要我們的地方。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加堅信:意氣奮發的我們經得住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裏的我們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仍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總之,這個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oqn6p3.html
專題